河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河南省南陽市一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鬃又?,有漁者獻魚焉。漁者曰:“天暑市遠,無所鬻也,棄之糞壤,不如獻之君子,故敢以進焉。”夫子再拜而受之,使弟子掃地,將以享祭。門人曰:“彼將棄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諸,惜其腐,而欲以務(wù)施者,仁人之偶也。惡有仁人之饋而無祭者乎?”子路為蒲宰,為水備,與民修溝。以民之勞煩苦也,人與之一簞食、一壺漿??鬃勇勚棺迂曋怪?。子路忿然不說,往見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zāi),故與民修溝洫以備之,而民多匱餓者,是以簞食壺漿而與之。夫子使賜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笨鬃釉唬骸叭暌悦駷轲I也?何不白于君,發(fā)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汝速已則可,不則汝之見罪必矣?!笨鬃舆m齊,中路聞哭者之聲,其音甚哀??鬃又^其仆曰:“此哭哀則哀矣,然非喪者之哀也。驅(qū)而前!”少進,見有異人焉,擁鐮帶素,哭音不哀??鬃酉萝嚕范鴨栐唬骸白雍稳艘??”。對曰:“吾丘吾子也?!痹唬骸白咏穹菃手?,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覺,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聞乎?愿子告吾,無隱也。”丘吾子曰:“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后還喪吾親,是一失也;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jié)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彼焱端???鬃釉唬骸靶∽幼R之!斯足為戒矣?!弊允堑茏愚o歸養(yǎng)親者十有三。(選自《孔子家語·致思》,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夫A子B使C賜D止E之F是G夫H子I止J由K之L行M仁N也O夫P子Q以R仁S教T而U禁V其W行X由Y不Z受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夫子再拜而受之”與“再拜獻大王足下”(《鴻門宴》)兩句中的“再拜”含義相同。B.“孔子聞之”與“宰以卓異聞”(《促織》)兩句中的“聞”含義相同。C.“孔子適齊”與“適冬之望日前后”(《與妻書》)兩句中的“適”含義不同。D.“長事齊君”與“使之西面事秦”(《諫逐客書》)兩句中的“事”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到楚國,漁人因天氣炎熱且市場距離較遠,無法賣掉手中的魚,就把魚送給孔子。孔子恭敬地接受,并讓弟子把地打掃干凈,準備用魚來祭祀。B.子路作為蒲地的令宰,為防備即將到來的大雨造成水患,就組織民眾修建溝渠,有人送他一筐食物一壺水,孔子派子貢阻止這件事,子路對此很是不悅。C.孔子去齊國的半路上,聽到有人在哭,雖然哭聲哀傷,但并沒有那種失去親人的哀痛,就去詢問,這個人告訴孔子自己的姓名,并說出了自己痛哭的原因。D.丘吾子說出了自己的三件過失之后便跳水而死,孔子讓跟隨自己的學生記住丘吾子的話,以此作為警戒;自此之后,有十三人辭別孔子回鄉(xiāng)侍奉父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及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jié)不遂,是二失也。(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五石之瓠》)14.孔子阻止子路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FOX11.B12.B13.(1)年長之后侍奉齊君,君主傲慢奢侈,失去臣民(的愛戴),我自己的節(jié)操沒有保全,這是第二件過失。(2)現(xiàn)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用繩結(jié)綴當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擔憂它太大無處可容呢?14.孔子阻止子路,是因為子路私下將自己的食物分給饑民,這種做法是在表明君主沒有恩惠,從而顯示自己高尚的德行,不阻止的話子路必將被治罪?!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您卻讓子貢阻止我這樣做,實際上是在阻止我實施仁德恩惠啊。您用仁德教導(dǎo)我們,卻阻止我們實施仁德,我不能接受您這樣的做法。“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是……也)為完整的判斷句,故在句前F和句后O處斷句;“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為主語“夫子”引導(dǎo)的兩個句子,“由不受也”的主語是“由”,故在X處應(yīng)加句讀;故選FOX?!?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再拜”,均指拜了兩拜。句意:孔子拜了兩拜,繼而接受了這些魚;/拜兩拜敬獻給大王。B.“含義相同”錯。“聞”,聽說;/使……知道,上報。句意:孔子聽說這件事后;/縣官也因才能卓越而被上報了。C.正確?!斑m”,到,往;/正趕上,恰逢。句意:孔子到齊國去;/恰巧是冬天的一個月的十五日左右。D.正確?!笆隆?,均指侍奉。句意:年長以后侍奉齊君;/使他們朝西侍奉秦國。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有人送他一筐食物一壺水”錯。不是有人送子路食物,而是子路分送食物給百姓。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侍奉;“驕”,傲慢;“遂”,保全;“是”,代詞,這。(2)“子”,你;“慮”,用繩結(jié)綴;“瓠落”,空廓、很大的樣子?!?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于君,發(fā)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汝速已則可,不則汝之見罪必矣”可知,孔子阻止子路,是因為子路私下將自己的食物分給饑民,這種做法是在表明君主沒有恩惠,從而顯示自己高尚的德行,不阻止的話子路必將被治罪。參考譯文:孔子到楚國去,一位漁夫想要送給他一些魚,漁夫說:“天氣炎熱,賣魚的市場距離此處很遠,已經(jīng)沒有地方可以賣魚,(我認為將魚)扔到糞土中去,還不如將這些魚送給像您這樣的君子,所以才膽敢將這些魚送給您。”孔子拜了兩拜,繼而接受了這些魚,讓弟子把地打掃干凈,準備用魚來祭祀。弟子說道:“漁夫本來打算扔掉這些魚,而您要用它們祭祀,為什么?”孔子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因擔憂食物腐壞,而打算把它送給別人(或樂善好施)的人,是與仁德之人同屬一類的人。哪有接受了仁德之人的饋贈,卻不舉行祭記儀式的道理呢?”子路擔任蒲地的地方官,為防備水患,便率領(lǐng)當?shù)氐陌傩招藿锨S捎诎傩盏娜蝿?wù)繁重且辛苦,所以子路發(fā)給每人一籃食物,一壺水??鬃勇犝f這件事后,就讓子貢去阻止子路的行為。子路感到十分不高興,就去拜見孔子,說道:“我擔憂暴雨很快到來,以致出現(xiàn)水患,便和民眾一起修筑溝渠來防范,然而,在勞作期間,很多人因為糧食缺乏而忍受饑餓之苦,因此我發(fā)給每人一籃食物和一壺水。您卻讓子貢阻止我這樣做,實際上是在阻止我實施仁德恩惠啊。您用仁德教導(dǎo)我們,卻阻止我們實施仁德,我不能接受您這樣的做法。”孔子說:“你認為黎民在忍饑挨餓嗎?為何不將這一情況告知君主,使君主開倉濟民呢?你私下將你的食物分給他們,這種做法是在表明君主沒有恩惠,從而顯示自己高尚的德行。你立刻停止這種做法還來得及,否則你必將被治罪?!笨鬃拥烬R國去,在半路上聽到哭聲,聲音極其悲哀。孔子對跟隨自己的學生說道:“這種哭聲哀傷倒是哀傷,但應(yīng)該不是失去親人的哀傷。驅(qū)車向前!”沒走多遠,就看到一個異于常人的人,他拿著刀,穿著素衣,一直在哭泣??鬃颖阕呦萝嚕飞夏莻€人問道:“請問您是什么人?”那人回答說:“我是丘吾子?!笨鬃诱f:“此處并非舉行喪事的地方,為何哭得這么傷心?”丘吾子回答說:“我一生之中有三件過失,直到晚年才發(fā)覺,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孔子說:“您可以說說這三件過失嗎?希望您告訴我,不要隱瞞?!鼻鹞嶙诱f:“我年少時因為愛好學習,因而游歷四方以求學,等到回去之后,父母已經(jīng)去世,這是第一件過失;年長以后侍奉齊君,君主驕奢荒淫,失去臣民的愛戴,我沒有保全自己的節(jié)操,這是第二件過失;我一生之中結(jié)交眾多友人,但如今他們都紛紛離去,這是第三件過失。大樹想要靜止風卻一直吹,子女想要贍養(yǎng)父母,而父母已經(jīng)去世。逝去后不再返回的是歲月,不能再見到的,是離世的父母。我將從此決別于世。”于是,他跳水而死??鬃诱f:“你們都該記住他的話!以此作為警戒?!弊源酥?,有十三人辭別孔子回鄉(xiāng)侍奉父母。(選自《孔子家語·致思》,有刪改)河南省開封市五縣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①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注]①辟:親近、偏愛之意。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富A潤屋B德C潤身D心廣E體胖F故G君子H必誠其意。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齊,指使……整齊有序,《諫逐客書》中“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中“業(yè)”的用法與之相同。B.厭,指滿足,與《燭之武退秦師》“夫晉,何厭之有”中的“厭”詞義相同。C.形,指顯現(xiàn)出,與《齊桓晉文之事》中“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中的“形”用法不同。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這里,與現(xiàn)代漢語中“心不在焉”在感情色彩上是不同。12.下列對上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第一段提出了“八條目”之說,它們之間不是并列關(guān)系,其中“格物”是核心。B.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則,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C.要做到“誠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擯棄不良情緒和外界干擾。D.選文中使用了頂針、排比等修辭,使得道理之間聯(lián)系更加緊密,增強了說服力。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1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是什么意思?請簡述材料二引用此諺語的用意?!敬鸢浮?0.BDF11.B12.A13.(1)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窮究事物的原理。(2)所以喜愛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的缺點、不喜歡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優(yōu)點的人,天下很少見。14.意思:人總看不到自己兒子身上的惡習,總不認為自家禾苗比別家碩壯。用意:說明人都是有私心和偏見,所以要注重修身,破除這種偏見?!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案粷櫸荨薄暗聺櫳怼苯Y(jié)構(gòu)一致,應(yīng)單獨成句,在“潤屋”“潤身”后斷開,即BD處;“故”副詞,表因果關(guān)系,其前斷開,即F處。故在BDF三處斷句。【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都是使動用法,使……和睦;使……成就霸業(yè)。句意: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guān)系整齊有序。/拒絕賓客來使諸侯成就霸業(yè)。B.錯誤。詞義不相同。掩蔽,掩藏;滿足。句意: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C.正確。動詞,顯現(xiàn)出,表現(xiàn);名詞,情況,表現(xiàn)。句意:一定會表現(xiàn)到外表上來。/不去做和不能做的情況有什么不一樣呢?D.正確?,F(xiàn)代漢語中“心不在焉”是貶義詞,指思想、精神不集中。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A.“其中‘格物’是核心”錯誤?!鞍藯l目”之間是遞進關(guān)系,“修身”是“三綱八目”說的核心。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誠”,使……真誠;第二個“致”,獲得;“格物”,窮究事物的原理。(2)“好”,喜愛;第二個“惡”,不喜歡,厭惡;“美”,優(yōu)點;“鮮”,少?!?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和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意思:人總看不到自己兒子身上的惡習,總不認為自家禾苗比別家碩壯?!皭骸?,缺點;“碩”壯碩。用意:由原文“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可知,說明人都是有私心和偏見的,所以要注重修身,破除這種偏見。參考譯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應(yīng)該以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fā)自內(nèi)心。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壞事,沒有什么做不出來的,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別人看你,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么用呢?這就叫做內(nèi)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xiàn)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之所以說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yǎng)自身,是因為人們對于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所以喜愛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的缺點、不喜歡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優(yōu)點的人,天下很少見。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自己莊稼的好?!边@就是不修養(yǎng)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河南省鄭州市勵德雙語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鬃舆m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笨鬃尤ィ^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в嘌远?,莫知其所終?;蛟唬豪先R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yǎng)壽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被蛟毁偌蠢献樱蛟环且?,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于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齊焉。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暗啦煌幌酁橹\”,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刪改)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老子》第六十四章)10.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guān)”,文中指函谷關(guān),是古時長安與洛陽間的咽喉之地,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guān)要塞之一。B.“書”,文中指老子所著的《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傳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C.玄孫,指曾孫的兒子或?qū)O子的孫子。老子的玄孫應(yīng)是李宮的兒子,李宮的兒子應(yīng)是李假的祖父。D.太傅,古代官職名,周代設(shè)置,為輔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漢時,太子的老師被稱為太傅。12.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子認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頭。因為他認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長變化而來的,因此必須重視事物的苗頭。B.老子認為圣人要有高遠的追求。他強調(diào)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東西,要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道理,而不要妄動、妄為。C.關(guān)于老子,歷史上有不同的傳說。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李耳,二是與孔子同時代的老萊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D.道學與儒學曾相互貶斥。世上信奉老子學說的人貶斥儒學,信奉儒學的貶斥老子的學說。但信奉儒學的司馬遷卻能為老子寫列傳,實屬難得。13.把文中畫曲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14.孔子問禮于老子,老子告誡孔子要注意兩個方面,請你簡要概括。【答案】10.C11.C12.A13.(1)百姓行(做)事,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如果能)像對待開始那樣慎重對待結(jié)尾,就不會有失敗的事。(2)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14.①君子如果遇到好時機就要出去做官,時運不濟就順其自然。②拋棄你的驕傲之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你做作的神態(tài)和過大的志向?!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捌鋵W”是“以自隱無名為務(wù)”的主語,兩者之間不能斷開,據(jù)此可排除AB;“周之衰”是“見”的賓語,“見周之衰”中間不能斷開,據(jù)此可排除D。故選C?!?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李宮的兒子應(yīng)是李假的祖父”錯誤。由原文“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于漢孝文帝”可知,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由此可推斷,李宮的兒子應(yīng)是李假的曾祖父。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因為他認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長變化而來”錯誤。根據(jù)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可知,老子之所以認為治事者要善于抓住苗頭,是因為凡事在初始階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決。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從事”,行事、做事;“幾”,接近;“慎終如始”,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如始慎終”。(2)“或”,有的人;“莫知”,沒有人知道;“然否”,正確與否。【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原文“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可理解為:況且君子遇到時機就坐上車子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據(jù)此可以概括出:君子如果遇到好時機就要出去做官,時運不濟就順其自然。原文“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可以理解為:拋棄您的驕傲之氣和過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態(tài)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據(jù)此可以概括:拋棄你的驕傲之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你做作的神態(tài)和過大的志向。參考譯文:孔子到了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dǎo)它的人及其骨頭都已經(jīng)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遇到時機就坐上車子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我聽說,善于經(jīng)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拋棄您的驕傲之氣和過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態(tài)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笨鬃与x開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wǎng)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龍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風駕云上天。我今天見到的老子,他大概就像龍一樣吧!”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請盡力為我著書吧?!庇谑抢献泳妥珜懥艘徊繒?,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思想,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用意,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據(jù)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yǎng)心而長壽啊??鬃铀篮笠话俣拍?,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yù)言說:“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xiàn)?!庇腥苏f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總之,)老子是一位隱君子。老子的兒子叫李宗,李宗做過魏國的將軍,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李假在漢孝文帝時做過官。而李假的兒子李解擔任過膠西王劉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齊地。世上信奉老子學說的人就貶斥儒學,信奉儒家學說的人也貶斥老子的學說?!爸鲝埐煌娜?,彼此說不到一塊去”,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于“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于“正”。(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刪改)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xiàn)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fā)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chǎn)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有所作為的將會招致失敗,有所執(zhí)著的將會遭受損害。因此圣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zhí)著所以也不遭受損害。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經(jīng)常犯的過錯。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會妄加干預(yù)。(《老子》第六十四章)河南省鄭州市桃園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公孫丑)“敢問夫子惡乎長?”(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保ü珜O丑)“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保ü珜O丑)“何謂知言?”(孟子)曰:“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公孫丑)“宰我、子貢善為說辭;冉牛、閔子、顏淵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辭命,則不能也?!粍t夫子既圣矣乎?”(孟子)“惡!是何言也?昔者子貢問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迂曉唬骸畬W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蚴ィ鬃硬痪?。是何言也?”(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B.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C.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D.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11.下列句子加點的實詞與虛詞的注釋有誤的一項是()A.行有不慊(通“愜”,愉快)于心,則(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那么,就)餒矣。B.宋人有閔(通“憫”,憂慮)其苗之(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長而報之者。C.今日?。〒?,憂慮)矣!予助苗長矣(用在句末,跟“了”相同)!D.诐(通“頗”,偏頗,不正)辭知其(代詞,它)所蔽,淫辭知其所陷。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本章所談的“浩然之氣”是一種生物之氣,“氣”這個客觀存在物經(jīng)由孟子的闡述,具有了倫理學意義?!昂迫恢畾狻钡恼擖c是孟子對儒學的一大貢獻。B.孟子認為,“氣”必須接受“心”的統(tǒng)攝,所謂功夫修養(yǎng),即受德性、理性——“心”自主自律的過程。孟子通過“氣心之辨”,發(fā)現(xiàn)了“我”(人)。C.“知言”的“言”,并非一般的言論,而是反映人生態(tài)度的道德語言?!爸浴本褪且孕臑闄?quán)衡,來判定各種主張、言論之是非正誤,防止政治上的危害。D.公孫丑請教孟子“請問先生擅長什么?”孟子很自信,認為自己能辨識各種言辭和培養(yǎng)自己的浩然之氣,但他又不以“圣人”自居。13.請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2)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4.孟子引用“拔苗助長”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答案】10.A11.C12.A13.(1)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漂洗絲絮,只得到很少的錢,現(xiàn)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以獲得百金,就賣了吧!(2)子貢說:“學習不覺滿足,這樣就有智慧;教人不知疲倦,這是實踐仁德。既有仁德又有智慧,老師已經(jīng)成為圣人了?!?4.孟子引用“拔苗助長”的故事,形象地說明違反培養(yǎng)浩然之氣的客觀規(guī)律,而主觀地急于擴充助長浩然之氣,就會像拔苗助長一樣把事情弄糟。【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它作為一種氣,最為盛大,最為剛強,靠正直去培養(yǎng)它而不損害它,就會充塞于天地之間。它作為一種氣,要和義與道融合在一起;沒有義與道,它就會萎靡而無力?!爸链笾羷偂弊鳌捌錇闅庖病敝^語,“也”在句中表停頓,應(yīng)在“至大至剛”后面斷開,“以直”作“養(yǎng)”的狀語,之間不斷開,排除CD;“天地之間”為偏正短語,作“于”的賓語,“于天地之間”為后置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A?!?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如果行有愧于心,氣就會萎靡無力了。B.句意:宋國有個人擔心他的禾苗長不高就去拔高它。C.?。浩v,疲累,倦困,勞累。矣:語氣詞,表示感嘆。句意:今天累極了,我?guī)椭堂玳L高啦!D.句意: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浩然之氣’是一種生物之氣”錯。孟子本章所談的“浩然之氣”是精神心志之氣,而非生物之氣。“浩然之氣”具有道德屬性,是發(fā)自心、志的德氣,是道德情感、理智活動的基礎(chǔ)和動力。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洴澼”,漂洗;“”,通“纊”,絲綿絮;“鬻”,賣;“鬻技”,出賣、轉(zhuǎn)讓技術(shù)。(2)“厭”,滿足;“且”,表并列,并且,又;“既”,已經(jīng);“圣”,成為圣人?!?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中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意思是他把義看作是外在的東西。(對浩然之氣)一定要培養(yǎng)它,不能停止下來;心里不能忘記它,也不妄自助長它。不要像宋國人那樣,幫助苗生,禾苗卻枯死了。妄自人為地培養(yǎng)浩然之氣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據(jù)此可知,孟子引用“拔苗助長”的故事,形象地說明違反培養(yǎng)浩然之氣的客觀規(guī)律,而主觀地急于擴充助長浩然之氣,就會像拔苗助長一樣把事情弄糟。參考譯文:(公孫丑問:)“請問先生擅長什么?”(孟子)說:“我能辨識別人的言辭,我善于培養(yǎng)自己的浩然之氣?!保ü珜O丑說:)“請問什么是浩然之氣?!保献樱┱f:“難說清楚啊。它作為一種氣,最為盛大,最為剛強,靠正直去培養(yǎng)它而不損害它,就會充塞于天地之間。它作為一種氣,要和義與道融合在一起;沒有義與道,它就會萎靡而無力。它是通過義的不斷積累而形成的,不是一次偶然的義的舉動就能獲得的。如果行為有愧于心,氣就會萎靡無力了。因此,我認為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作是外在的東西。(對浩然之氣)一定要培養(yǎng)它,不能停止下來;心里不能忘記它,也不妄自助長它。不要像宋國人那樣。宋國有個人擔心他的禾苗長不高就去拔高它,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對家里人說:“今天累極了,我?guī)椭堂玳L高啦!”他的兒子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經(jīng)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培養(yǎng)浩然之氣)沒有用處而放棄培養(yǎng)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人為地培養(yǎng)浩然之氣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損害了它?!保ü珜O丑問:)“什么叫能辨識各種言辭?”(孟子說:)“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邪曲的言論,知道它背離正道的地方;躲閃的言論,知道它理屈辭窮的地方。(這些言論)從心里產(chǎn)生出來,會危害政治;從政治上表現(xiàn)出來,會危害各種事業(yè)。如果有圣人再次出現(xiàn),一定會贊成我所說的?!保ü珜O丑說:)“宰我、子貢擅長言談辭令,冉牛、閔子、顏淵擅長闡述德行。兼有這兩方面的特長,(卻還)說:‘我對于辭令,是不擅長的。’(先生既然說擅長識別言論,)那么老師已經(jīng)是圣人了吧?”孟子說:“唉呀!這是什么話!從前子貢問孔子道:‘老師是圣人了吧?’孔子說:‘圣人,我不能做到,我只是學習不知滿足,教人不知疲倦?!迂曊f:‘學習不知滿足,這樣就有智慧;教人不知疲倦,這是實踐仁德。既有仁德又有智慧,老師已經(jīng)是圣人了?!ト?,孔子尚且不敢自居,(你說我是圣人了)這是什么話呀?”(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泵献釉唬骸叭蕜t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太申》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酥^也?!泵献釉唬骸白鹳t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nóng),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則無敵于天下。無敵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泵献釉唬骸叭私杂胁蝗倘酥?。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ü?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惡辱而居A不仁B是猶惡濕C而居下也D如惡之E莫如F貴德而尊士。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能治其國家”與“欲治其國者”(《大學之道》)兩句中“治”字含義相同。B.“由是觀之”與“自是者不彰”(《老子》)兩句中的“是”字含義相同。C.“賊其君者也”與“賊愛其身,不愛人”(《墨子》)兩句中的“賊”字含義不同。D.“不足以事父母”與“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兩句中的“事”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用武力假借仁義征伐天下,雖可以稱霸,但一定要憑借強大的國力;而用道德來實行仁義卻可以使天下歸心,不必憑借強大國力。B.在國家沒有內(nèi)憂外患時去追求享樂,懶惰游玩,這等于自己找禍上身。“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C.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為前提,推導(dǎo)出“不忍人之政”,進而強調(diào)以“不忍人之政”來治理天下,就如“運之掌上”那樣容易。D.孟子指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這“四心”與仁、義、禮、智的關(guān)系,最后用比喻論證強調(diào)了“惻隱之心”對國與家的重要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2)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敬鸢浮?0.BDE11.B12.D13.(1)用武力使人服從(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誠服,是因為他實力不夠;用道德使人服從(征服人)的,人家才會內(nèi)心高興而真誠歸服。(2)這不是因為要和這孩子的父母結(jié)交,不是因為想要在同鄉(xiāng)中博取名譽,也并非厭惡孩子的哭聲才這樣的。【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今討厭恥辱卻和不仁義在一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