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_第1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_第2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_第3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_第4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基礎達標】1.楚國立國三百余年來,疆域不小,貴族眾多,這些貴族常常侵吞國家土地,壯大自己的實力;但在面對外敵時卻袖手旁觀。因此,楚武王在位時直接任命縣級督撫,縣內土地和人民都歸國家管理。楚武王此舉意在()。A.彰顯君主專制 B.緩和社會矛盾C.加強中央權力 D.調整中央行政制度【解析】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楚國的貴族無視整個國家的利益,不利于國家統(tǒng)治,在此背景下,楚武王直接任命縣級督撫,縣內土地和人民都歸國家管理,這有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與君主專制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與社會矛盾無關,故B項錯誤;楚武王此舉意在調整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而不是對中央行政制度進行調整,故D項錯誤。2.據(jù)學者統(tǒng)計,1070—1076年,除墾荒和疏浚河道外,全國興修水利工程就有1萬多處,灌溉民田共360萬畝,官田19萬畝。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A.北民南遷勞力增加 B.王安石變法的推動C.農民人身束縛減弱 D.慶歷新政全面推廣【解析】根據(jù)材料“1070—1076年,除墾荒和疏浚河道外,全國興修水利工程就有1萬多處,灌溉民田共360萬畝,官田19萬畝”和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中推行農田水利法,有利于水利工程的興修,B項正確。3.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大力整肅吏治,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使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諸子或自殺,或被充軍。張居正家族如此結局,主要緣于()。A.其改革觸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其改革損害了宦官集團的利益C.其改革改變了明內閣參政體制 D.明神宗一直厭惡張居正【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張居正是明朝的改革家,其死后的遭遇主要是因為其改革觸動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故A項正確。作為封建王朝的明朝,統(tǒng)治基礎是地主階級,而不是宦官,故B項錯誤;張居正的改革并未改變明朝內閣參政體制,故C項錯誤;D項說法過于絕對,故錯誤。4.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寫道:“康有為以為望變法于朝廷,其事頗難。然各國之革政,未有不從國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喚起國民之議論,振刷國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边@說明()。A.康、梁意識到啟發(fā)民智的重要性 B.戊戌變法沒有借鑒外國經驗C.康、梁認為變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變法是發(fā)自民眾的運動【解析】康有為認為變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難的事,梁啟超認為各國的變法都是從民眾開始的,所以變法要啟發(fā)民眾,喚起國民精神,故選A項;戊戌變法借鑒了日本明治維新與外國經驗,故B項錯誤;戊戌變法主要依靠光緒帝的支持,沒有發(fā)動民眾,故C、D兩項錯誤。5.有學者指出,從維新派本身尋求失敗的原因,是從枝節(jié)上來找,自然進入了誤區(qū);從中國社會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解釋變法為什么失敗。該學者認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在于()。A.變法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群眾 B.變法措施過于全面,進程過于激進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會環(huán)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凱告密直接導致戊戌變法發(fā)生【解析】據(jù)材料可知,“從中國社會本身去考察”指的是從社會經濟、政治、思想等角度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當時中國不具備改革成功的社會環(huán)境,C項正確;A、B兩項都從維新派本身尋求失敗的原因,排除;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袁世凱告密是導致戊戌政變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排除D項?!就卣固嵘?.在語言、衣冠漢化的同時,北魏孝文帝以繼華夏正統(tǒng)自居,下詔根據(jù)鮮卑各宗族祖宗的官位,分別列入姓或族,并為漢族豪強定姓族,以劃等級,按門第高低來品舉人才。其旨在()。A.加速北方地區(qū)的統(tǒng)一 B.順應中原士族制發(fā)展需要C.鞏固北魏王朝的統(tǒng)治 D.加強對鮮卑各宗族的管理【解析】材料中的“語言、衣冠漢化”及為鮮卑各宗族和漢族豪強定姓族,體現(xiàn)了孝文帝“以繼華夏正統(tǒng)自居”,重視民族交融,旨在鞏固北魏封建統(tǒng)治,C項正確;孝文帝時黃河流域已經基本完成統(tǒng)一,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xiàn)了孝文帝的漢化措施,并未反映這種漢化措施是為了順應中原士族制發(fā)展需要,排除B項;材料中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不是為了強化對鮮卑各宗族的管理,而是為了加強鮮卑族與漢族的聯(lián)系,這是民族交融的體現(xiàn),排除D項。7.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邊事孔棘,令天下納粟、納馬者入監(jiān)讀書,限千人止”,后納銀也可入監(jiān)。萬歷三年(1575年),張居正認為“方今急務,惟在正人心、明學術”,奏請明神宗取消景泰以來的做法,并考核現(xiàn)有生員,學業(yè)期滿文理不通的發(fā)充胥吏或罷黜為民。張居正的這一舉措()。A.解決了明代選官制度的積弊 B.放松了政府對士人的人身控制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 D.體現(xiàn)了士大夫經世致用的抱負【解析】張居正認為“方今急務,惟在正人心、明學術”,奏請取消納粟、納馬、納銀入監(jiān)讀書的慣例,“并考核現(xiàn)有生員,學業(yè)期滿文理不通的發(fā)充胥吏或罷黜為民”。張居正的這一舉措有利于選拔真正的人才,體現(xiàn)了士大夫經世致用的抱負,故D項正確。A、B、C三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均排除。8.1896年《時務報》創(chuàng)刊,初期每期發(fā)行量只有4000多份。經過宣傳發(fā)動和維新人士的支持幫助,半年后每期增加到7000多份,一年后每期達到13000多份,最高達到17000多份,發(fā)行范圍遍及全國15個省及東南亞和日本華僑界。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思想傳播 B.政治變革阻力減小C.維新運動逐漸高漲 D.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短暫春天【解析】據(jù)所學可知,《時務報》是維新派的機關報,材料顯示,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內,《時務報》銷量增長迅速,這主要是因為維新運動逐漸高漲,《時務報》宣傳變法圖存的思想,開啟民智,C項正確。維新派宣傳改良,革命派宣傳民主革命,排除A項;材料強調維新思想宣傳的高漲,無法說明政治變革阻力減小,排除B項;民國初期民族工業(yè)進入短暫春天,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9.人們常說,在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上,戊戌維新運動首次把中國人學習西方的過程從技術層面拓展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層面,表現(xiàn)了向西方學習的深化??梢杂脕碚f明這一論斷的是維新派()。A.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B.提議改革官僚制度C.呼吁“扶清滅洋” D.號召獎勵技術發(fā)明【解析】據(jù)材料“戊戌維新運動首次把中國人學習西方的過程從技術層面拓展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層面”可知,戊戌變法在政治層面進行了改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中維新派提議改革官僚制度,B項正確;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是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是洋務派,排除A項;呼吁“扶清滅洋”的是義和團,排除C項;號召獎勵技術發(fā)明是經濟技術層面的內容,并非政治制度層面,排除D項。10.1901年,清政府宣布將“通商惠工”作為基本國策;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時參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質的《商律》,還根據(jù)商人出資辦實業(yè)的情況給予他們相當?shù)墓巽暋_@說明()。A.朝廷開始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B.清末新政期間進行了政策調整C.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 D.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解析】材料中“通商惠工”的基本國策以及成立商部等措施,體現(xiàn)了對商業(yè)發(fā)展的重視,這說明清政府對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政策進行了調整,故選B項;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在其他時期對民間辦廠的態(tài)度,因此“開始”一詞無從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中的措施是經濟措施,而非政治措施,無法體現(xiàn)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人治,排除C項;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是戊戌維新運動的興起,D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11.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一書中寫道:“作為一項經濟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國耕地重新分配給約60%的農村人口?!恋馗母飳偟霓r業(yè)生產力的貢獻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仍可以爭論??傊?這個運動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這種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為()。A.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得到農民的支持 B.為抗美援朝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C.鞏固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 D.推動了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順利進行【解析】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國耕地重新分配給約60%的農村人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權,故選A項;土地改革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質基礎,“奠定了政治基礎”說法錯誤,排除B項;新生政權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不是社會主義,排除C項;農業(yè)合作化運動是經濟領域而不是政治領域的成就,排除D項。12.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xiāng)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領導、有步驟地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xiāng)政府,同時按鄉(xiāng)建立鄉(xiāng)黨委;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統(tǒng)管村級生產建設工作。這一舉措適應了()。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 B.實行政企分開的要求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需求 D.擴大對外開放的需求【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可知,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村政社合一的體制無法適應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同時1982年通過的新憲法已明確規(guī)定在農村建立鄉(xiāng)政府,實行政社分開。為改變農村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狀況,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xiāng)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領導、有步驟地搞好農村政社分開改革,因此A項正確;政企分開與國有企業(yè)改革有關,排除B項;該措施針對的是人民公社化的弊端,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國內改革,而非對外開放,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2分)13.(12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秦孝公以商鞅為左庶長,實施變法?!盀樘镩_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商鞅變法從階級結構、政治文化、外部環(huán)境三個方面推動了社會轉型?!幾院伪颉渡鐣D型視角下的商鞅變法》材料二對孝文帝漢化問題,史學界存在著不同的觀點觀點一拓跋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自覺的、堅定的、比較徹底地推行漢化的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他以封建化為實質的漢化,是一種使少數(shù)民族文明進步的歷史運動觀點二孝文帝的漢化學來的主要是漢人的繁縟腐朽,吸收的多是漢文化的糟粕,丟掉的卻是鮮卑族的勇武質樸的特點和長處,因此是迂腐的漢化——摘編自景有泉《近年來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綜述》(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推動社會轉型的含義、改革內容和作用。(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孝文帝漢化政策的認識。(6分)答案(1)含義: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內容:廢除井田制,實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強制分家;重農抑商,獎勵耕戰(zhàn);實行軍功爵制;推行縣制。作用:使秦國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6分)(2)認識:孝文帝的漢化政策,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一方面,孝文帝漢化改革順應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為以后北方統(tǒng)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xià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孝文帝漢化改革,丟掉了鮮卑族的勇武質樸,削弱了北魏的軍事力量;全盤漢化使得鮮卑貴族迅速腐化,嚴重銷蝕了北魏統(tǒng)治者的銳氣與活力。(6分)【解析】第(1)問第①小問,結合所學可知,商鞅變法使秦國實現(xiàn)了社會轉型,主要指的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第②小問,據(jù)材料“為田開阡陌封疆”可知,廢除井田制,實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據(jù)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可知,強制分家;結合所學可知,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獎勵耕戰(zhàn);結合所學可知,按軍功授爵,實行軍功爵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縣制。第③小問,結合所學可得出商鞅變法使秦國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第(2)問,需從正反兩方面作答。孝文帝的漢化政策,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