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表格式)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C/3B/wKhkGWbncPyAFPa3AAKr8bMa16s134.jpg)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表格式)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C/3B/wKhkGWbncPyAFPa3AAKr8bMa16s1342.jpg)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表格式)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C/3B/wKhkGWbncPyAFPa3AAKr8bMa16s1343.jpg)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表格式)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C/3B/wKhkGWbncPyAFPa3AAKr8bMa16s1344.jpg)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表格式)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C/3B/wKhkGWbncPyAFPa3AAKr8bMa16s13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第1課時
課題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一1、2、3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
單位的作用。
教學目標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
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1.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2.在建立1厘米長度觀念的基礎上,較正確、靈活的估測出較小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尺子、小剪刀、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境設置,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
師: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擺著嶄新的數(shù)學課本,你知
道你的這本數(shù)學課本有多長嗎?(讓學生分成兩組測量,可以用學生準
備的東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師:為什么我們都是測量的數(shù)學課本的長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同
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在師生交流中得出結論:雖然都是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但是每個人所用
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所以量出的長度也不同。
師:要想準確地量出數(shù)學課本的長應該怎么辦?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是經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們就來認
識尺子。請同學們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教師在黑板上貼出直尺放大圖,使學生了解尺子的
結構)
交流中使學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數(shù)字,這些數(shù)字都分別對著一根長的
刻度線,是數(shù)字幾,我們就把它叫做刻度幾,也就是幾厘米。這就是我
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厘米。
(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師: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
來。
師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刻度1,
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師:除了剛才找出的這段是1厘米,你還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嗎?
學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從刻度1到刻度2、從刻度2到刻度3……
都是1厘米。
師:我們剛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在生活
中找1厘米。
師:我們剛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
還有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學生匯報,師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師:小朋友們,你現(xiàn)在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嗎?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
量一量,看看你的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再用兩個手指在尺子上
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看著兩指之間的距離,把它記在腦子里。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從刻度0到刻度3、從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
讓學生比劃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約的長度)
師: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
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
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3、用厘米量。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①教師在黑板上貼上一張紙條(這是書上放大的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
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②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tǒng)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
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xiàn)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①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
條上,同桌檢查。
②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
③量一量掛一掛: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厘米。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一的1—3。
1、第1題,看一看,填一填,讓學生說一說這支鉛筆的長度為什么是8
厘米。
2、第2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分別量出3
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紙條,并把它剪下來。
3、第3題,讓學生用尺子分別量一量鉛筆的長,練習本的寬,墨水的高。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第2課時
課題認識米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4、例5、做一做及練習一第3、4、5題。
1.在活動中認識米,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
教學目標
位之間的進率。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厘米。
師:米尺、一支鉛筆、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教具學具
生:長的繩子、學生尺、鉛筆。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生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引入。同學們,我們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來的?(裁縫阿姨
將這一捆捆的布料,通過“量體裁衣”量出需要的長度再加工為成衣。)
這么長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覺得合適嗎?(不合適。)
教師指出:量布、長繩等比較長的物體一般用米尺。這節(jié)課,我們
繼續(xù)認識比厘米長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米尺。
請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來量一量我們教室黑板的長度,哪位同學愿
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學生舉手,教師讓一位手拿30厘米長的尺子
的女生來量黑板的長,要求其他學生注意看著。女生拿著尺子每量一次
都在尺子的右端作個記號再往下量,并口算著:30厘米、60厘米、90
厘米……越來越慢,最后停了下來。)
說一說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說。)
這樣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量,太麻煩了,拿老師的這把尺子(教師出示
米尺)試試,指名上臺量一量。師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長。
教師指出:剛才我們用的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
(板書: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單位,1厘米只有這么一點,1米卻有這么長,請同
學們用手來比劃一下。
量比較短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用我們手上的直尺
就行了,可是量比較長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就麻煩了,這時我們
可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觀察刻度。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數(shù)一數(shù),0?10表示從0到10是10厘米,接
著是20、30、40、……100o
1米里面不:幾個10厘米?(10個10厘米。)
1厘米1周工米地數(shù),1米里面有幾個1厘米?(100個)
讓學生數(shù)習將乍答。(板書:1米=100厘米)
3.量出長繩。拿出準備好的長繩,量出1米。(注意:量時刻度O
對準繩子的左文常。)
學生分小名且合作量,交流反饋,接著量2米、3米……
4.估量。把繩子放下,把手張開比劃1米的長度,看誰估的準。
教師指出:通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
一些物體的長E變時,我們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積累i亙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教師出5示一支鉛筆。)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厘米?大約幾支
長1米?
一根筷子二大約長多少厘米?大約幾根長1米?
同桌合作i力行測量和估算。(由于鉛筆和筷子的規(guī)格不同,在學生測
量時建議學生F僅整厘米數(shù)。)
2.估一估。(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3.操作性練習。
(1)完成教》才“練習一”的第5題。
同桌合作1置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長和身高。
分小組合彳E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較長物體
的長度,測量十號進行匯報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
長、寬;四周土嗇壁的長等。)
四、課堂,卜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長度單位?它有多長?為什么?用手比劃一
下,通常量哪d空物體的長度時用它作單位?
小結:這口3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把我們的兩只手張
開,大約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長度是1米的物品,下課后帶著發(fā)現(xiàn)的
眼睛去找找它彳,]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第3課時
課題認識線段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6頁例6、例7、做一做及練習一第6、7題。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會用直尺畫給定長度
的線段。
教學目標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線段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找線段、量線段,培養(yǎng)學生
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師:米尺。
教具學具
學生:學生尺。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消防員叔叔他們?yōu)榱藫尵葒摇⑷嗣竦纳敭a爭分奪秒。
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
呢?(比較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引導學生觀察說出:鐵管是直的,而樓梯是彎彎曲曲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
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6(認識線段)。
⑴出示兩根毛線,這兩根線是直的嗎?(不是。)
你知道哪根長,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長短。)誰能想個辦法比比
它們的長度?
指名兩個學生比較線的長短。(學生拉直毛線。)
追問: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頭對齊再比呢?
教師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線拉直貼到黑板上,另一根對齊左端點。
現(xiàn)在,你知道哪根長,哪根短了嗎?
(2)教師指出:貼在黑板上的這段直的線就是線段?(板書課題。)
(3)認識線段是直的。
老師手上的這根毛線,我把它放松,它是線段嗎?(不是,彎彎的
不是線段。)拉直,現(xiàn)在呢?(是線段。)
教師把線段斜拉,豎拉,不同方向拉,問:是線段嗎?怎么判斷?
小結: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線段是直的,有
兩個端點。
(4)找線段.
請你找一找,我們身邊有沒有線段?
摸一摸書本的邊,說一說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可進行愛護書
本的教育:如果把書搞壞了,邊變成彎彎曲曲的或是角翹起來了,就不
是線段了,因此同學們一定要愛護書本。)
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黑板邊、直尺邊、書本邊、鉛筆
邊、桌子邊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強調物體的邊是線段。)
(5)量線段。
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打開教材第5頁,量一量這些線段的
長度。(把尺的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對準刻度幾就是
幾厘米。)
2.教學例7(畫線段)。
(1)學畫線段。同學們已經學會量線段了,那么你會畫線段嗎?你能
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嗎?(學生在作業(yè)紙上畫。)
誰來說說看,你是怎么畫的呢?(學生演示。)
教師演示:從刻度0開始,畫到刻度3的地方。
設疑: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畫出長3厘米的線
段嗎?怎么畫?
引導學生操作:從刻度2開始,畫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從刻度
5開始,畫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教材第6頁也有一條線段,現(xiàn)在請你畫一條和它同樣長
的線段,說說怎樣才能和它同樣長?(先量一量這條線段的長度,再畫
一條二樣長的線段。)
學生練習畫,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點評學生所畫的線段,強調:①畫線段時,要用一只手按住尺
子,使它不要移動。②畫出的線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線段的兩端標上端
點。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的第1題。
同學們真聰明,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有沒有火眼金睛。
指名說說哪些是線段。(強調線段的特征,說出原因。)
2.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的第2題。
連接每兩個點畫線段,一共畫出了幾條線段,說說畫出的是什么圖
形。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交流。
3.鞏固應用。
⑴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
教師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按要求完成:在距離紅旗3厘米處畫
一朵花。5厘米處畫一棵樹,10厘米處畫一個氣球。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出示圖形,先估計,再用尺量。
量長方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對邊相等。)
量正方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四條邊相等。)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7題??纯茨臈l線段長,再量一量。
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
小結:認識了線段,知道線段是直的,還一起找線段、畫線段、量
線段。
測量長度還有很多的工具,下課后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6頁“你
知道嗎?",了解測量長度的工具。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第4課時
課題確定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頁例8、做一做及練習一第8、9、10、11題
1.通過類比、觀察,學會如何運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身邊的物體,進行想象、猜測、推想、
教學目標
對比等,確定合適的長度單位。
3.感受測量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常規(guī)學具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復習引入
前面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長度
和1米的長度嗎?(學生用手比劃。)
教師口頭出題,學生比劃: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
厘米。
小結: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時候用厘米作
單位,什么時候用米作單位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1.教學例8。
教師談話:(多媒體課件出示旗桿。)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旗
桿,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嗎?(讓學生猜測。)
降低難度:這樣猜測范圍太廣了,老師給同學們提個問題:一根旗
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和你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想法。
指名回答,說想法。
引導:方法一:排除法。
1厘米只有這么長,(用手比劃)那么13厘米就只有這么長,旗桿不
可能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桿的高度和我們的身高對比一下,我們大約
是1米多高,才到旗桿的這個高度,所以旗桿應該是13米高。10個小
朋友的身高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桿一樣高。
方法三:類比法。和身邊的13厘米高的物品進行比較,旗桿是不是
和這個物品一樣高,比如,我們手上的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
度應該是13米。
小結:原來要確定答案有這么多種方法,我們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
位時要多思多想,最終確定合適的長度單位。
2.鞏固新知。小明來到百鳥館,看見了這樣一只小鳥
這只小鳥的腳印的長度是1厘米還是1米呢?(學生交流。)
指名匯報,說說理由。
讓學生自I說說思考的方法,我們的身高大約是1米,小鳥的腳印
不可能和我們f向身高一樣大,所以,小鳥的腳印應該是1厘米。
3.做一做
⑴出示教才才第7頁“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討i侖:課桌的寬是60厘米還是60米?
引導:60米是多大?我們的教室長大約是6米,課桌的寬會比教室
還大嗎?(不彳會。)所以用厘米比較合適。
讓學生自i三推算:操場的長是28米。
(2)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量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高90()
三、練習力石展
1.辨析題.O(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8題)
逐步出示f題目,說說下面的長度單位對嗎?把不對的改正后寫在括
號里。
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9題)
圈出合適,向答案。先圈估計的,再圈實際測量的。
3.誰說得■對?(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0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
第一幅圖d艮是5厘米,對嗎?(錯,沒有對準刻度0,不能說是5
厘米。)
第二幅圖TK4厘米,對嗎?(對,7厘米一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圖:大約5厘米長,對嗎?(對,接近5厘米或超過5厘米一
些的,我們都,可以說是大約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1題)
烏龜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魚。
讓學生拿]七尺子量一量,說一說。
請你提一,「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學生提問題,再解答。)
四、課堂,J、結
這節(jié)課你:自什么收獲?這一單元結束了,你學會了什么?
小結:這一一單元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認識了線
段,學會確定氏度單位。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1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13頁例1、例2、做一做及練習二第1、2、3題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3.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
驗。
教學重點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學難點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具學具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
物館,大家看我們要怎么去?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說從中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1)班同學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有多少人?(小組討論)
生:35+2=
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加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教學例1:35+2=
先引導學生進行口算。
學生匯報:(1)用口算5+2=7,30+7=37。
(2)數(shù)的組成:3個十5個一加2個一等于3個十7個一等于37o
(3)用計數(shù)器。
師:那么35+2還可以怎么算?你會用豎式進行計算嗎?我們可以先借
助好朋友小棒來擺一擺。
(1)以小組為單位擺小棒,探索35+2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擺小棒過程中,老師進行巡視指導。匯報時,讓個別小組到實物
投影儀上進行擺放,重點讓學生理解在擺放過程中,整十根與整十根合
并。
(2)對照小棒擺法知道寫豎式的方法。
(3)計算。
讓學生看著剛才寫出的豎式,想應該如何進行計算。
板書出示:十個
36
+30
66
豎式計算后,再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4)做一做。
出示課本第12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要注意幫助列豎式計算有困難的個別學生,適時進行輔導,然后請
個別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教學例2。
(1)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2)師:你們會列豎式進行計算35+32嗎?先用小棒擺一擺,再進行
計算。匯報展示時,先讓個別學生板演,然后說說豎式計算過程。
板書出示:十個
35
+32
69
最后再次強調在列豎式進行計算時,要注意數(shù)位對齊,并從個位加起。
(3)做一做。
出示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
獨立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習二的1-3。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老師要
注意巡視,幫助個別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2、改錯。
453257
+23+23+41
571516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在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2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頁例3、做一做及練習二第4、5題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教學目標2.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進位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主題圖、小棒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在“參觀博物館”時學了哪些知識嗎?
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法(不進位加)要注意什么?
(出示“參觀博物館”圖)
回答后板書: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參觀博物館”畫面,直接提出問題:二(1)班和二
(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5+37=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35+37=
(1)先引導學生進行估算,然后讓學生拼擺小棒。
學生小組內擺小棒,并請個別小組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展示,老師適時
跟進,進行必要的幫助和輔導。
先擺3捆小棒,旁邊擺5根小棒,然后在下面3捆和7根小棒,分別對
齊,要求出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怎么辦?先加哪一部分?
師:現(xiàn)在整捆的小棒共有幾捆?(7捆)怎么得來的?
(再次讓學生體驗到因為滿十根捆成1捆的過程)
師:現(xiàn)在單根小棒還有幾根?(1根)為什么?那現(xiàn)在所有的小棒有幾
捆幾根?(7捆2根)
小結:在擺小棒的過程中遇到滿十根小棒就可以把這十根捆成一捆。
(2)列豎式計算。
師:通過剛才的擺小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根據(jù)剛才擺的過程列豎式算一
算,該怎么算?
學生回答,列出豎式:
35
+37
組織學生討論:從哪一位開始算?個位5加7得12怎么辦?如何向十位
進1,個位上怎么寫?
討論后進行集體反饋。
(老師重點指導學生“進1”時“1”的寫法,并強調在計算十位上的數(shù)
相加時,別忘了進位上的“1”)
板書豎式計算過程
36
+3i5
72
師:根據(jù)上面的計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3)比較總結。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比較:例3和上節(jié)課的計算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后,引導歸納總結如下:
相同點:①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②列豎式計算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③都可以從個位加起。
不同點:例3出現(xiàn)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
2、學生嘗試練習,出示第14頁“做一做”。
學生計算完,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結合具體題目的計算,說一說:
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師:能不能從十位加起?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習二的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老師要
注意巡視,幫助個別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2、把錯誤改正過來。(完成第5題)
492127
+44+39+4
83667
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三題的計算過程,對照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
方法,重點讓學生指出錯在哪,并把錯誤的地方改過來。
3、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4頁的“思考題”。
老師結合實例說明題意,讓學生自己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然后
進行集體反饋。如還可以寫出:27+72=99、36+63=99、45+54=99
等。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在筆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重點強調:在筆算加法時要注意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
滿十向十位進一。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3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練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5、16頁練習二第6—11題
1.通過對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目標掌握算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主題圖、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復習導入。
師:上兩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你認為在筆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問
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本節(jié)課的練習內容和練習目的。
并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練習課。
1.口算??凑l算得正確。
34+21=20+38=42+20=33+25=
40+30=21+50=16+8=26+43=
54+32=28+72=26+35=29+47=
2.豎式計算。
56+23=38+27=54+29=48+48=
學生練習后進行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二年級(1)班參加學校美術興趣小組的女生有28人,男
生有18人,二年級(1)班參加學校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師:怎么列式?
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然后進行匯報,集體訂正。
二、指導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6—11題。
1.第6、7、8、10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
集體訂正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2.第9題。
練習時,可用競賽的形式進行,看誰算得全對,找準蘑菇。教師巡視班
級,注意檢查學生對學過的豎式計算掌握情況,找出差錯較多、計算速
度較慢的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
3.第10題。
本題要注意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展開練習。
第(1)小題,可以在學生理解題目的基礎上直接列式計算,進行全班交
流。
第(2)小題,題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注意題目唯一的條件是只有
50元錢,所以只要等于、小于50元就可以。
第(3)小題,先獨立提問題并解答,再全班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向提出來和大家交
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4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7、18頁例1、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2、3題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算理,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shù)
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教學目標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遷移類推能力。
3.結合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主題圖、小圓片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誰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那舉辦?(北京)
師:你知道2008年奧運會北京第幾名嗎?得了幾枚金牌?
學生交流后,老師出示2008年奧運會金牌榜。
師:說說你從那看出北京贏了?你能提出有關數(shù)學的問題嗎?
(學生交流)
美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
引導學生列式:36—23=
指導學生觀察算式特點,引出課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二、新授。
1.教學例1:36-23=
(1)引導學生口算。
師: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先進行口算。
如:先用30—20=10,6—3=3,10+3=13
或36-20=16,16—3=13等。
(2)引導學生擺小圓片,理解算理。
以小組為單位在數(shù)位順序表上擺圓片,邊擺邊演示,十位上的3個圓片
表示多少?個位上的6個圓片表示多少?
要從36里減去23該怎么辦?強調從個位上的6個圓片中去掉3個圓片,
從十位上的3個圓片中去掉2個。
(3)豎式計算。
學生嘗試在練習本上進行豎式計算。
計算后進行交流展示(板書)
36
一23
13
引導學生看課本并思考,進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筆算減法和筆算加法一樣,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再減,
并從個位減起。
2.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8頁“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的第1一3題。
1.第1題。
出示題目,先讓學生理解題意,然后再進行豎式計算,注意幫助和輔導
個別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2.第2題。
學生豎式計算后,重點要強調以豎式計算時數(shù)位對齊的重要性。
3.第3題。
引導學生觀察圖示,理解題意,要求出“小英比小勇多撿了多少個貝殼?”
列出算式,明白為什么用減法計算。然后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如何進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
的豎式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5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9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三第4、5、6題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的算理,并能正確筆算。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新知,通過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
教學目標的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學習習慣和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的合作精
神。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主題圖、小棒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情境導入。
師:昨天我們交流了有關北京奧運會的信息,我們知道了北京獲得了第
一名。你還想了解什么?
出示第17頁主題圖,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提出問題:“中國比美國多多
少枚金牌?”
這道題該怎么解決呢?引導學生列出算式:51—36=
師: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有關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知識,引出課題。
板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二、新授。
1.教學例2。
出示題目:51—36—
師:你會算嗎?先試著算一算,可以先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獨立活動后,在小組內交流。
(1)引導學生擺小棒,理解算理。
學生匯報交流后,老師要有意識的請個別小組到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擺小
棒,讓全班同學都看明白擺小棒的過程,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算理。
在學生擺小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時地進行提問。
學生先擺好5捆和1根小棒,問:為什么要拆開5捆中的一捆呢?不拆
可以嗎?(因為單根的1根小棒不夠減6根小棒,所以要拆開其中的一
捆,這樣才夠減)那現(xiàn)在應該怎么減?減完后還剩下幾捆幾根?(整捆
的小棒還剩下4捆減去3捆后剩1捆小棒,單根的小棒拆完1捆后總共
有11根,減去單根的6根小棒后還剩下5根,這樣最后剩下1捆5根小
棒。)
注意也可以先用拆開的10根小棒減去6根小棒,然后再加上原有的1根
小棒,這樣單根的小棒總共剩下5根。
講解完后,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再進行一次操作。
(2)列豎式計算。
師:根據(jù)剛才擺小棒的過程,你會列豎式計算嗎?
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計算后老師進行指導幫助。
板書:51
36
想一想,先算什么?夠減嗎?怎么辦?
引導學生得出要先算個位,但是不夠減,可以借助剛才擺小棒的過程,
不夠減,可以從十位退一。
板書:411
51
一36
說明:從十位退一,可以在十位的“5”上點上一個小圓點,退完后十位
上剩下4;這時個位上變成了11。
然后讓學生繼續(xù)完成豎式的計算。從十位退一后,這樣個位就夠減了,
最后說明豎式的寫法:(板書豎式的寫法)
想一想:從十位減起方便嗎?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3)比較。
師:比一比例1和例2,這兩道題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總結得出:例1是不退位減,例2是退位減。
同時把課題補充完成: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
師:在進行退位減時要注意什么?
2.教學例3。
出示題目:50—24=
引導學生列出豎式,嘗試計算,指名板演:
50
一24
26
師:(1)為什么要從十位退一?(2)從十位退一后個位怎么減?(3)
十位退一后,十位怎么減?
3.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筆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如下?
筆算兩位數(shù)減法時要注意:(1)相同數(shù)位對齊。(2)從個位減起。(3)
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一。
4.練習?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獨立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的4-6題。
1.第4題。出示題目后,讓學生先睹利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再進行組內
交流,最后進行豎式計算,老師要及時巡視,注意學生退一的情況,幫
助和輔導個別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2.第5題。引導學生觀察,理解題意,要求出“差的十位上是幾”,首
先必須看清楚個位上的數(shù)夠不夠減,要不要從十位退一,然后獨立完成
后,集體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3.第6題。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認真觀察豎式計算過程,想想是否正確,
如果發(fā)現(xiàn)有錯,說明錯在哪,并及時進行改正。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6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練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1、22頁練習三第7——14題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
教學目標進行計算。
2.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談話導入。
宣布本節(jié)課練習內容,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練習課。
1.回憶知識點。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這一單元中,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你
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再進行小組討論。
指名學生口答,進行全班集體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口答歸納。
2.回憶疑難點。
師:你認為本單元前面的知識點中,你感到最困難而又沒掌握好知識是
什么?學習過程中,你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
指名學生回答,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師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作適當?shù)闹v解,如學生提到兩位數(shù)減兩位
數(shù)時,當個位不夠減時,應從十位退一后再減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其
中的算理。
三、指導練習。
1.第7、8題。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看那一組同學做得又快又正確,幫助校際找到
媽媽,在規(guī)定時間內,讓小組內互相檢查每個同學的完成情況,然后進
行統(tǒng)計評比。
2.第9題。
先讓學生看懂題目的意思,然后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
自己的想法和計算方法。
3.第10題,奪紅旗比賽。
(1)在規(guī)定時間內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2)集體評議,表揚優(yōu)勝者。
4.第1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桌的同學互相檢查,并組織優(yōu)等生對部
分學困生進行指導幫助。
5.第12題。
(1)出示表格后,讓學生說說從表格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完成第(1)、(2)題。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
后指名學生提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進行歸納,要求學生選
擇其中兩個問題列式解答。
6.第13、14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7課時
課題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24頁例4、做一做及練習四第1、2題
1.使學生會分析“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目標2.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收集信息
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是學生會分析“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主題圖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28-5=50+20=17-9=
35+7=62+8=29-12=
30-8=44+55=62—59=
2.豎式計算。
57-38=56+28=60—27=
3.(1)比10多7的數(shù)是多少?
(2)比20少5的數(shù)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學例4。
出示課本第23頁,“二年級衛(wèi)生評比”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從圖中你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2)學生交流后進行集體匯報:
一班得了12面小紅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小紅旗,二班得了多少面?
(3)怎么列式?
(4)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交流。
因為從圖中我們知道了二班比一班多3面小紅旗,一班獲得了12面
小紅旗,所以可以用“12+3”求出二班獲得了15面小紅旗。
板書:12+3=15(面)
(5)剛才求出了二班獲得了15面小紅旗,你們可真了不起,三班的小
紅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紅旗嗎?
(6)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后匯報展示。
(7)你還有其他的方法求出這些班級分別獲得幾面小紅旗嗎?
(8)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4頁“做一做”。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從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學生自己解決。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5)請同學們列式計算。
三、鞏固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1題、第2題。)
1.第1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說說題中告訴我們什么?要求的問題又是什么?根
據(jù)條件,列出算式,并讓學生想想為什么用加法。
2.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為什么用減法。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8課時
課題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練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26頁練習四第3——8題
1.通過練習,加深對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理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
程度。
教學目標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問題,提高學
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談話導入。
師:昨天我們學會了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今天我們要通過練習
進一步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板書課題: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練習課。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12+8=17+11=34+6=18+6=
27-9=15-8=52-4=15-15=
2.豎式計算。
38+55=72—15=70—35=
3.列式計算。
(1)一個數(shù)46,另一數(shù)比它多27。求另一個數(shù)。
(2)比82少33的數(shù)是多少?
4.解決問題。
(1)操場上有34人在跳繩,踢健的人數(shù)比跳繩的多18人,踢健的有多
少人?
(2)操場上小明和小青在踢健,小明踢了76個,小青踢的比小明少18
個,小青踢了多少個?
三、指導練習,完成課本練習四第3—8題。
1.第4題。
出示題目后,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組內展開競賽,同學之間互
相檢查,提高學生參與計算的興趣。
2.第3、5、6、7題。
(1)說說題意。
(2)獨立解答。
(3)全班交流。
3.第8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著重強調加減法計算方法上的區(qū)別,引導
學生認真看題,細心計算。
三、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又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9課時
課題連加、連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28頁例1、例2、做一做及練習五1、2、3題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進一步鞏固兩位數(shù)
加減兩位數(shù)。
教學目標
2.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
3.培養(yǎng)學生計算的能力和遷移的能力;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提高計算能力。
教具學具主題圖
教學過程增刪修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年農場的南瓜豐收了,二年(1)班的同學去幫助收南瓜,他們分小組
進行比賽,下面是他們比賽的統(tǒng)計表: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28個34個22個
課件出示課本圖片及統(tǒng)計表。
師:看到這些數(shù)據(jù),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
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摘了多少個?(28+34)
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34+22)
第一組和第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28+22)
第一組比第二組少摘了多少個?(34—28)
第二組比第三組多摘了多少個?(34—22)
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28+34+22)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還進行了列
式計算。但你發(fā)現(xiàn)了嗎,有一個問題和其他幾個不同?
引導學生觀察并板書算式:28+34+22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者到連加題目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二、新授。
1.教學例1。
出示:28+34+22,應該怎樣計算這道題呢?
組織學生討論,這到連加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幾步算?讓學生在
組內嘗試解答。
學生匯報嘗試的情況,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2862(2)28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編碼閱讀器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電力線路混凝土配送合同
- 智能測汞儀項目風險識別與評估綜合報告
- 健身房裝修合同保密協(xié)議
- 搬家計時合同樣本
- 2025年醫(yī)療體檢報告年檢合同
- 2025年合同回購終止證
- 2025年高溫調解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城市規(guī)劃服務項目合同
- 2025年速溶綠茶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部編小學語文(6年級下冊第6單元)作業(yè)設計
- 洗衣機事業(yè)部精益降本總結及規(guī)劃 -美的集團制造年會
- 2015-2022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數(shù)學/英語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3年菏澤醫(yī)學??茖W校單招綜合素質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鋁合金門窗設計說明
- 常見食物的嘌呤含量表匯總
- 小學數(shù)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同步練習(含答案)
- 2023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秦暉社會主義思想史課件
- 積累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