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10“修改目錄”類設問(原卷版)_第1頁
題型10“修改目錄”類設問(原卷版)_第2頁
題型10“修改目錄”類設問(原卷版)_第3頁
題型10“修改目錄”類設問(原卷版)_第4頁
題型10“修改目錄”類設問(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10信息綜合題的答題技巧與模板構建——“修改名目”類設問【設問特點】(1)該設問類型主要包括:“撰寫書名和相應的完整名目”;“對該名目提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2)該設問類型基本為獨立成題,分值較高,一般以10-12分較為普遍。(3)該設問類型,對考生的歷史解釋、史學爭辯,尤其是時空觀念的學科素養(yǎng),要求很高?!舅悸贩治觥浚?)該設問類型屬于開放性試題。一本書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名目。名目是書中學問的高度提煉和濃縮,具有極強的概括性,通過閱讀名目能提綱挈領地了解全書的主旨和各部分內容,還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全書的結構布局,清楚地了解全書各章節(jié)及章節(jié)與章節(jié)之間的規(guī)律關系,進而能體察作者寫作該書的思想和行文脈絡。所以回答該設問類型題,要求考生明確中外歷史的基本時空線索,尤為重要。(2)該設問類型還需要聯系作者創(chuàng)作此書的時代背景(史觀角度)及其主觀傾向性,這對于回答其次小問,闡述修改名目的理由,也尤為重要。注:以下表格,僅供參考。史觀的多元性及其基本內涵史觀基本內涵革命史觀就是從現實革命斗爭的需要動身,從革命者的立場與視野來爭辯和品評以往革命斗爭史中的大事與人物的一種歷史觀。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爭辯范式,是爭辯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進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人類制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進展?,F代化史觀現代化也稱近代化。它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的變遷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yè)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理性化;社會生活的現代化?,F代化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yè)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全球史觀(整體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進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進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進展轉變的過程。社會史觀主要指從社會的角度觀看歷史,著重爭辯歷史的結構和進程,留意分析爭辯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問題等全部問題。唯物史觀亦稱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進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生疏、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是關于人類社會進展普遍規(guī)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進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guī)律,具有辯證的觀點。1.(2023·福建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3年2月22日,第八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評比結果揭曉,《中國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書》《新中國70年》等歷史圖書獲獎。該獎項的主要參評條件為“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重要作用”。圖5為《新中國70年》一書的部分章節(jié)名目。第一章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第一節(jié)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形勢和任務其次節(jié)鞏固新生政權與社會改革第三節(jié)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社會主義改造第四節(jié)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第五節(jié)科教文衛(wèi)體事業(yè)的進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六節(jié)國防建設和外交成就其次章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究和曲折進展第三章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第四章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21世紀第五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六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請依據該參評條件,就中國近現代史相關內容,自選主題,撰寫一書名和相應的完整名目。(要求:書名明確,各章須有節(jié),規(guī)律清楚,史實精確?????,不得照抄材料。)【思路詳解】這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這一題所涉及的最大范圍的時空是近現代中國。書名:依據題干“請依據該參評條件,就中國近現代史相關內容”“該獎項的主要參評條件為‘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重要作用’”并結合所學“近代中華民族抵制外來侵略和探究中國出路的史實”等學問可得出書名為《1840年至1919年中國的探究與抗爭》。名目:依據題干“相應的完整名目”并據材料可知最少需要有兩級名目。結合所學可得出一級名目有“第一章探究史”“其次章抗爭史”,結合所學列出二級名目。探究:結合所學,鴉片戰(zhàn)斗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頭。鴉片戰(zhàn)斗后,林則徐、魏源等開眼看世界,初步提出向西方學習;其次次鴉片戰(zhàn)斗后,洋務運動興起,邁出中國近代化第一步;甲午中日戰(zhàn)斗后,戊戌維新變法運動漸漸開放,企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但是失敗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漸漸成為潮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想通過建立民主共和國挽救中國;但事實證明,不變革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新文化運動宣揚民主、科學,通過思想領域的變革探究救國救民的道路??範帲航Y合所學,在列強入侵和國內階級沖突激化的背景下,太平天國爆發(fā)了,沉重打擊了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和洋教對中國人民的欺壓,義和團運動爆發(fā)了,阻擋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五四運動爆發(fā)了,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宏大愛國革命運動?!痉治鲞^程】2023年2月22日,第八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評比結果揭曉,《中國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書》《新中國70年》等歷史圖書獲獎。該獎項的主要參評條件為“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重要作用”。圖5為《新中國70年》一書的部分①章節(jié)名目。②請依據該參評條件,就中國近現代史相關內容,自選主題,撰寫一書名和相應的完整名目。(要求:書名明確,各章須有節(jié),規(guī)律清楚,史實精確?????,不得照抄材料。)【參考答案】①書名:《1840年至1919年中國的探究與抗爭》名目:②第一章探究史第一節(jié)開眼看世界其次節(jié)洋務運動第三節(jié)維新變法運動第四節(jié)辛亥革命第五節(jié)新文化運動②其次章抗爭史第一節(jié)太平天國運動其次節(jié)義和團運動第三節(jié)五四運動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抗日戰(zhàn)斗”內容的名目摘編。其次十章全國抗日戰(zhàn)斗的開頭其次十一章兩條路線、兩個戰(zhàn)場1.抗日戰(zhàn)斗中的兩條路線2.國民黨軍隊的大潰退3.平型關大捷4.敵后抗日依據地的建立和快速進展其次十二章毛主席《論長久戰(zhàn)》的發(fā)表和中國共產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其次十三章國民黨反共高潮的被擊退和《新民主主義論》的發(fā)表其次十四章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qū)的殖民統治其次十五章解放區(qū)的鞏固和進展其次十六章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和民主運動的開展其次十七章抗日戰(zhàn)斗的最終成功1.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解放區(qū)軍民大反攻和日寇的無條件投降3.抗日戰(zhàn)斗成功的宏大歷史意義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思路詳解】依據題干要求,本題主要考查同學歸納、概括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賜予正確認知,旨在考查同學學問遷移和機敏運用的力量。本題需要同學具備肯定的歸納、概括以及分析、認知力量,兼顧考查同學歷史素養(yǎng)相關內容——“一分材料,一分結論”、“論從史出”。從而本題在總體上具有肯定難度。本題實際上屬于觀點評述題,解答本題,要做到以下步驟:第一,要對材料所表述的史實進行精確?????歸納、概括,提出修改建議,觀點要言簡意賅,故可知1960年的教材深深烙上了階級斗爭的政治觀念,忽視了國民黨軍隊抗戰(zhàn)的樂觀作用,故該教材是革命史觀的產物;其次,提出修改建議(觀點),增加淞滬會戰(zhàn)一目,要結合所學相關史實(抗日戰(zhàn)斗、淞滬會戰(zhàn))進行論證說明,可以從觀點提出的背景、觀點所起的作用進行論證說明,做到有理有據,論證說明要充分;第三,論證說明的過程,要符合史實,言之有理,言之成文?!痉治鲞^程】下面是1960年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抗日戰(zhàn)斗”內容的名目摘編。其次十章全國抗日戰(zhàn)斗的開頭②其次十一章兩條路線、兩個戰(zhàn)場1.抗日戰(zhàn)斗中的兩條路線①2.國民黨軍隊的大潰退3.平型關大捷4.敵后抗日依據地的建立和快速進展其次十二章毛主席《論長久戰(zhàn)》的發(fā)表和中國共產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其次十三章國民黨反共高潮的被擊退和《新民主主義論》的發(fā)表其次十四章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qū)的殖民統治其次十五章解放區(qū)的鞏固和進展其次十六章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和民主運動的開展其次十七章抗日戰(zhàn)斗的最終成功1.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解放區(qū)軍民大反攻和日寇的無條件投降3.抗日戰(zhàn)斗成功的宏大歷史意義【參考答案】(“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建議:①增加“淞滬會戰(zhàn)”一目。理由:淞滬會戰(zhàn)是抗戰(zhàn)初期中、日雙方的重大戰(zhàn)役,中國軍隊堅韌抵制日軍侵略,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谷諔?zhàn)斗是全民族的抗戰(zhàn),②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應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戰(zhàn)的全貌。【參考模板】1、“撰寫書名和名目”類示例(1)依據題干要求,選擇學問脈絡清楚且自己比較生疏的時空,明確書名。(2)依據“相應的完整名目”的原則,至少列出二級名目,做到有章有節(jié),小標題明確且言簡意賅。2、“修改名目并闡明理由”類示例(1)指出名目的錯誤之處,提出改正方案,并闡明改正的理由。(2)發(fā)覺名目的疏漏之處,在正確的位置上添加補充,并闡明添加理由。(3)發(fā)覺名目的混亂之處(重大規(guī)律挨次錯誤),進行章節(jié)調整,并闡明添加理由?!玖粢馐马棥浚?)該類型題的答案在符合題干要求的前提下,確定是選擇自己生疏的時空,所以日常學習,尤其是一輪通史復習中,關于時空線索、階段特征的學問積累尤為重要。(2)閱歷:利用好教材名目。這樣既有利于整理學問,使學問系統化、條理化,使書越讀越“薄”;又能夠促使我們在憶、說、寫的復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并在考場答題時做到游刃有余。(3)一本書的名目需要修改,確定是存在錯誤或疏漏,究其緣由,與書作者的政治立場、分析視角、歷史觀和價值觀的不同有關,所以要關注此書的時代性與主觀性,并在闡述修改名目的理由時,可對造成書作者錯誤的緣由作適當說明。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下面是某學者撰寫“辛亥革命講義”內容的名目摘編。第六章思想戰(zhàn)線上的斗爭第七章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清起義和群眾自發(fā)斗爭第八章晚清的立憲運動第九章保路風潮第十章黃花崗起義第十一章全國規(guī)模的革命高潮第十二章“南北和談”和南京臨時政府第十三章辛亥革命的失敗第十四章余波——為挽救共和國而斗爭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書中有關“工業(yè)革命”內容的名目摘編。世界史……第三十三章工業(yè)革命1.什么是工業(yè)革命…8552.新的紡織機器……8573.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機…………8644.煤和鐵……………8665.汽船和火車………8696.安靜的家…………8757.荒蕪的村莊………8788.工業(yè)巨頭…………884……依據上述名目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出兩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對陳一然主編的《親歷共和國60年:歷史進程中的重大大事與決策》(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20世紀70年月歷史”名目的改編:其次部分7.我所知道的“文革”發(fā)動的內情8.回憶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經過9.1977:570萬青年是怎樣走進考場的10.我所親歷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1.中美建交親歷記12.回顧安徽的農村改革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0版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國史其次冊中“共產中國與兩岸關系”的內容名目摘編如下:第六篇共產中國與兩岸關系第十四章共產革命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其次部走向集權之路第十五章近期的經濟與社會變革第一部改革開放其次部區(qū)域進展與人口問題第十六章兩岸關系第一部兩岸關系的演化其次部兩岸溝通的現在與將來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一般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中國古代史》全一冊”部分名目。第五章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連續(xù)進展第一節(jié)五代十國其次節(jié)北宋的建立和中心集權制度的加強第三節(jié)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和改革第四節(jié)遼、西夏的建立和宋遼、宋夏的和戰(zhàn)第五節(jié)金的建立與宋金的和戰(zhàn)第六節(jié)元朝的建立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展第七節(jié)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第八節(jié)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某版《世界近代史》一書中有關“地理大發(fā)覺”內容的名目摘編: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出兩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史實。)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第三節(jié)中共政權的演化一、中共政權的建立與鞏固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fā)動:民國55—65年三、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摸索四、制造兩岸雙贏,華人矗立世界1.兩岸關系的進展A.軍事沖突時期(38—67年)B.冷戰(zhàn)對峙時期(68—75年)C.溝通對談時期(76年迄今)2.影響兩岸關系進展的內外因素A.國際因素B.中共對臺政策C.臺灣內部因素3.兩岸溝通的現況4.當前的兩岸問題焦點:統獨之爭——摘編自臺灣中學歷史教科書1949年后的中國歷史名目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該名目提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全日制一般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的名目(部分)。第三章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進展第一節(jié)工業(yè)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進展其次節(jié)19世紀前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