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題四文言文閱讀_第1頁
01-專題四文言文閱讀_第2頁
01-專題四文言文閱讀_第3頁
01-專題四文言文閱讀_第4頁
01-專題四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專題四

文言文閱讀解讀真題明考向

考情概覽

真題體驗

命題解析研析學情導方法

備考方略

復習策略

方法指導考教融合點迷津

考點突破

必備知識

解題指津

答題示例

即學即練強化訓練鍛真力

專題集訓

對接高考

仿真模擬解讀真題明考向

考情概覽

真題體驗

命題解析真題體驗[考題一]

[2024·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22分)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注]擊匈奴,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上于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思維導圖]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答案]

A

D

F[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指向實詞的理解、句式的運用、文意把握、文言語感等。[思路點撥]

解答此題,可結合語意和固定結構進行斷句。“為將而降”的“降”與其后“降而……”的“降”,是在敘述兩種不同的情況,兩個“降”應當分屬兩個不同的句子,其間應斷開;“為之”后應有與之相接的動作,即“效死以戰(zhàn)”;“雖”為連詞,放在句首,其前應斷開;“浣”與“滌”共同做“污”的謂語動詞,“浣滌”之間不應斷開;“而”為轉折連詞,置于句首,其前應斷開;“已”的意思是“已經”,應做動詞“緇”的狀語,“已緇”之間不應斷開。故A、D、F三處需要斷句。原文加上標點為: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能力指向]

本題重點考查理解文言實詞、關鍵詞語的含義。能力指向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文言實詞的語境義,考查內容并不限于文化知識,還涉及通假字、偏義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蹋鬯悸伏c撥]

A.《老子》中“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為意動用法,意思是“以……為貴”,與材料一中“上壯而許之”的“壯”用法相同,解說正確。B.《孔雀東南飛》中“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是“血統(tǒng)最親近的”,與材料一中“陵事親孝”的“親”意思不相同,解說正確。C.材料一中“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均為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二者用法相同,解說錯誤。D.《項脊軒志》中“迨諸父異爨”的“迨”意思是“等到”,與材料二中“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的“迨”字意思相同,解說正確。故選C。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指向能區(qū)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理解并準確概括其內容、觀點和情感傾向?!蹋鬯悸伏c撥]

“概述”是對文本信息進行提煉歸納后的敘述,正誤就在于選項的敘述與原文信息是否一致。解答本題,首先要讀懂全文,繼而比對選項與原文信息以判斷正誤。A.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一“善騎射……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陵叩頭自請……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和材料二“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選項概述與原文信息一致。B.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一“陵……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復殺數千人”“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而材料二中王夫之對此確實“未置一詞”,選項概述與原文信息一致。C.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一“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和材料二“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選項將“不及”理解為“不及時”不正確,應為“唯恐不夠”,引申為“不遺余力,竭盡全力”;且選項將“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歸因為司馬遷擔憂“會損害李廣的聲譽”,與文意不符,選項概述與原文不一致。

D.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一“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上于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和材料二“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選項概述與原文信息一致。故選C。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希望能獨立帶領一隊,到蘭干山的南邊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要讓匈奴專門針對貳師將軍的部隊。[解析]

關鍵詞:“愿”,希望;“毋”,不;“鄉(xiāng)”,同“向”,朝著某個方向前進。(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陵說“想得到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室”,是愧對蘇武而給這件事情找個借口。[解析]

關鍵詞:“得當”,適當;“愧”,愧對;“辭”,說辭,借口。[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指向整理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將語言運用規(guī)律用于語文學習實踐。[思路點撥]

翻譯題強調基礎性、綜合性,涉及古漢語詞義、語法及現代漢語詞匯、語法等知識。解答本題要注意:①句子的翻譯應建立在理解文章大意和上下文意思的基礎上;②翻譯時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③把握得分點,如句中的關鍵詞、句式特點和句子大意。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③率領匈奴大軍追擊漢軍。[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篩選整合。能力指向有效地篩選信息,準確地分析概括信息。[思路點撥]

解答本題,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為漢將,他已經喪失了一個漢將的節(jié)操,故稱“大節(jié)喪”?!坝酂o可浣也”承上一句“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而來,王夫之認為李陵“大節(jié)喪”,投降之罪無可辯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結論句“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即李陵投降叛逆之罪無可辯白。本題即要求從材料一中概括出能支持王夫之這一觀點的史實。與此相對應,由材料一“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可概括出“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由材料一“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可概括出“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由材料一“(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可概括出“率領匈奴大軍追擊漢軍”。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李廣有一個孫子名叫李陵,官拜侍中,善于騎馬射箭?;实壅J為他有李廣的風范,派他在酒泉、張掖一帶教習射術,以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攻擊匈奴時,李陵叩頭請求說:“我所率領的那些屯駐在邊境的士兵,都是荊楚地方的勇士,全是奇才劍客。(我)希望能獨立帶領一隊,到蘭干山的南邊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要讓匈奴專門針對貳師將軍的部隊。我希望以少擊眾,就憑著五千步兵直入單于王庭?!被噬下犃苏J為他豪壯并贊許他。李陵到了?;?,和單于遇上了,匈奴差不多用了三萬騎兵包圍李陵。李陵迎向前去與匈奴交戰(zhàn),匈奴兵退到了山上,漢軍乘勝進擊,殺死了幾千名匈奴人。單于大為震驚,就召集了左右方的八萬多名騎兵向李陵發(fā)動攻擊。李陵的軍隊在樹林間徒步戰(zhàn)斗,又殺了幾千人。李陵被困在山谷中,而匈奴人高居在山上,箭像雨一樣從四面八方射下來,漢軍死了很多人,不得繼續(xù)前進。李陵說:“我沒有臉去回報皇上了!”于是就投降了匈奴?;噬虾苌鷼?,群臣也都怪罪李陵?;噬媳隳眠@件事情問太史令司馬遷(的意見),司馬遷極力為李陵辯護說:“李陵事奉親長能盡到孝道,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經常奮不顧身來謀救國家的急難,這些品德在他的心胸中蓄積修養(yǎng),使他頗有國士的風范。況且李陵所帶領的步兵不到五千人,卻深入了戰(zhàn)地,抑制了匈奴幾萬人的軍隊。(李陵)自身雖然陷入敗境,但是他所摧破的匈奴兵是那么的多,也足夠使他顯揚于世了?,F在李陵身陷匈奴而沒有戰(zhàn)死,應該是想要等待一個適當(的機會去立功贖罪)來報答大漢。”皇上認為司馬遷的話是以無為有、胡言亂語,是想要詆毀(貳師將軍而替李陵游說),于是把他投入監(jiān)獄施以宮刑。日子久了,皇上后悔(當初所下詔令的錯誤,使得)李陵身陷匈奴而得不到救援。(于是)皇上派遣公孫敖深入匈奴去迎回李陵,公孫敖領軍前去,無功而回,就說:“我捉到了俘虜,說是李陵在教單于訓練軍隊來防備漢軍?!被噬暇驼D殺了李陵家族。后來才聽說,原來訓練匈奴軍隊的是投降匈奴的漢將李緒,不是李陵。李陵派人去刺殺李緒,單于的母親大閼氏想要殺李陵,單于便把李陵藏匿到北方。等到大閼氏死后,李陵才又回來。單于把女兒嫁給了李陵為妻,封李陵為右校王,和衛(wèi)律一樣都很受尊崇重用。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辦事;李陵則居外,有大事才召他入議。征和三年三月,(皇上)派遣李廣利率領七萬人出五原,去攻擊匈奴。匈奴派遣大將會同李陵率領三萬多名騎兵去追擊漢軍,輾轉交戰(zhàn)了九天。

材料二:

李陵投降匈奴,他的罪行相當顯著而無法掩飾。如果說他孤軍奮戰(zhàn)沒有后援,可是率領五千步兵出塞作戰(zhàn),是李陵自己炫耀勇力,而不是因為漢武帝下命令而他無法推辭。李陵家被族滅,則把禍事帶來的災難緣由轉嫁給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輾轉交戰(zhàn)九天,這也要推卸罪名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是受到匈奴單于的控制,不得不奉命追擊漢軍而四處輾轉交戰(zhàn),匈奴難道就沒有其他可信之人了嗎?假如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那么單于又怎么能信任李陵而委以重兵,讓他深入腹地與漢軍將領相持呢!司馬遷不遺余力地為李陵文過飾非,又喋喋不休地稱道其祖父李廣,以表彰其家族的世代勛業(yè)。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jié)已經淪喪,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李陵說“想得到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室”,是愧對蘇武而給這件事情找個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考題二]

[2024·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20分)

材料二: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绷艉钤唬骸邦櫳嫌胁荒苤抡?,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显唬骸盁┕易湔{護太子?!彼娜藶閴垡旬叄吶?。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思維導圖]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魏君賢A人B是禮C國人D稱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圖也。[答案]

C

E

H[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指向實詞的理解、句式的運用、文意把握、文言語感等。[思路點撥]

解答此題,可結合語意和固定結構進行斷句?!百t人是禮”是賓語前置句,正常的語序應為“禮賢人”,“賢人是禮”整體做“魏君”的謂語,“魏君賢人是禮”句意明確,結構完整,其間不應斷開,其后應斷開;“國人”是“稱仁”的主語,“國人稱仁”主謂賓結構完整,其間不應斷開,其后應斷開;“和合”為一個并列短語,意思是“和睦同心”,“和合”整體做主語“上下”的謂語,“上下和合”句意明確,主謂結構完整,其間不應斷開,其后應斷開。故C、E、H三處需要斷句。原文加上標點為: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能力指向]

本題重點考查理解文言實詞、關鍵詞語的含義。能力指向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文言實詞的語境義,考查內容并不限于文化知識,還涉及通假字、偏義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蹋鬯悸伏c撥]

A.成語“新婚燕爾”的“燕”同“宴”,意思是“安樂”,與材料二中“及燕,置酒”的“燕”意思不同,解說錯誤。B.《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是意動用法,意思是“以……為恥”,與材料二中“上怪之”的“怪”用法相同,解說正確。C.《鴻門宴》中“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材料二中“四人為壽已畢”的“為壽”相同,解說正確。D.《周亞夫軍細柳》中“改容式車”的“式”同“軾”,意思是“扶軾”,與材料三中“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的“式”意思相同,解說正確。故選A。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魏文侯曾經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指向能區(qū)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理解并準確概括其內容、觀點和情感傾向。√[思路點撥]

“概述”是對文本信息進行提煉歸納后的敘述,正誤就在于選項的敘述與原文信息是否一致。解答本題,首先要讀懂全文,繼而比對選項與原文信息以判斷正誤。A.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文侯由此得譽于諸侯”,選項概述與原文信息一致。B.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二“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艉钤唬骸櫳嫌胁荒苤抡?,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選項概述與原文信息一致。C.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二“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显唬骸疅┕易湔{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選項中“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的“親自”理解有誤,材料中“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的意思是“皇上最終沒有更換太子,根本原因在于留侯招來這四位老人發(fā)揮了作用”,材料中的“本”意思是“根本原因”;且由材料二“因使辯士固請”可知,是留侯建議派人招請四位老人,故而選項說法與文不符,選項概述與原文不一致。D.概述的信息區(qū)間在材料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選項概述與原文信息一致。故選C。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找你們好幾年,你們躲著不見我,現在你們?yōu)槭裁磥砀覂鹤咏煌兀縖解析]

關鍵詞:“求”,找;“辟”,同“避”,躲著;“游”,交往。(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國)退兵還師,不進犯魏國邊境的原因,是看重段干木的操守,推崇魏文侯的重禮。[解析]

關鍵詞:“卻”,撤退;“操”,操守;“高”,推崇。[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指向整理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將語言運用規(guī)律用于語文學習實踐。[思路點撥]

翻譯題強調基礎性、綜合性,涉及古漢語詞義、語法及現代漢語詞匯、語法等知識。解答本題要注意:①句子的翻譯應建立在理解文章大意和上下文意思的基礎上;②翻譯時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③把握得分點,如句中的關鍵詞、句式特點和句子大意。14.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魏國、漢太子均因力弱而面臨險境;②魏文侯、漢太子均通過修德敬賢避開了風險。[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篩選整合。能力指向有效地篩選信息,準確地分析概括信息。[思路點撥]

題干要求分析“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與“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這兩個事件的相似性,這兩句話位于材料三的結尾,屬于結論性的文字,對應的事件梗概分別為材料三“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和“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分析這兩個事件,我們可以發(fā)現,漢太子當時遇到被廢的危機,魏國當時遇到被秦國進犯的危機,而這兩個危機正如王充在前文提到的,是“力少”造成的,故而二者相似之處首先在于“魏國、漢太子均因力弱而面臨險境”;而“力少則修德”,力弱時需要修德敬賢,“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秦)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由此可見“魏文侯、漢太子均通過修德敬賢避開了風險”,這是二者另外一個相似之處。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魏文侯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藝,以客禮接待段干木,(乘車)經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沒有一次不扶軾致敬。秦國曾經想攻打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德的人非常敬重,國都的人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睦同心,不可以謀取?!蔽何暮钜虼嗽谥T侯中享有盛譽。

材料二:

皇上(劉邦)想廢掉太子(劉盈),另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很恐慌,就派建成侯呂澤挾持留侯(張良),強行要挾說:“為我出謀劃策?!绷艉钫f:“回想皇上不能招致的,天下有四個人?,F在您如果能夠不吝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書信,言辭謙恭,安排好舒適的車子,再派能言善道的士人懇切地邀請,他們應該會來?;噬现肋@四位的賢德,那么這對太子就是一大助力?!睗h高祖十二年,皇上隨著擊破黥布叛軍歸來,病情更加嚴重,越發(fā)想更換太子。等到皇上設宴時,擺上了酒,太子侍奉在旁。四位老人跟隨著太子,年齡都有八十多歲,須發(fā)皆白,衣帽非常奇特。皇上很奇怪,問說:“他們幾個是什么人?”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各人講各人的姓名?;噬嫌谑谴篌@,說:“我找你們好幾年,你們躲著不見我,現在你們?yōu)槭裁磥砀覂鹤咏煌??”四位老人都說:“陛下輕視士人而好罵人,我們遵循道義而不肯受辱,所以恐懼而逃跑躲藏起來。我們私下里聽說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士人沒有誰不肯伸著脖子想為太子赴死的,所以我們這才肯來。”皇上說:“煩勞你們善始善終調教輔佐太子。”四位老人敬酒祝壽完畢,小步快走離去?;噬掀鹕黼x去,酒宴就此結束?;噬献罱K沒有更換太子,根本原因在于留侯招來這四位老人發(fā)揮了作用。

材料三:

議論者中有人說:“魏文侯經過段干木所住的里巷時扶軾對其表示敬意,秦軍因此不去攻打魏國,并不是法令制度的功效。雖然在保全國家方面有好處,(但)也不值得推崇?!蹦敲?,法令制度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養(yǎng)活三軍士兵,明確賞罰法令,嚴厲刑法,富國強兵,這就是法令制度。六國滅亡,都亡于秦國的軍隊。六國的軍隊并非不精銳,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強,然而到了被打敗乃至滅亡(的地步),這是因為(國力的)強弱不一樣,(士兵的)多少不相當,即使明確了法令制度,那又有什么用處呢?假使兒童違背了孟賁的心意,孟賁發(fā)怒,兒童持刀跟孟賁爭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這是因為)力量遠遠不如孟賁。要是孟賁發(fā)怒,而兒童講究禮節(jié)對他非常恭敬,孟賁才會不忍加害。秦國與魏國,就像孟賁與兒童一樣。照理,力量弱小就該講究德行,軍隊強大就該發(fā)揚威力。秦國靠軍隊強大,威力無窮戰(zhàn)無不勝。(秦國)退兵還師,不進魏國邊境的原因,是看重段干木的操守,推崇魏文侯的重禮。漢高皇帝議論想廢掉太子,呂后很擔憂,張良教太子用謙恭的態(tài)度去迎請四位受高皇帝敬重的白發(fā)隱士,并為他們奉上厚禮,于是太子的地位就安穩(wěn)了。太子敬重厚待四位白發(fā)隱士,來消除高皇帝廢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時對段干木扶軾表示敬意,使得秦軍不去攻打魏國一樣。命題解析[選材特點]

(1)選材呈多樣化趨勢。繼2023年新課標卷采用復合文本命題之后,2024年新課標卷仍然采用這一方式命題,Ⅰ卷為兩則材料,Ⅱ卷為三則材料。2023年側重選先秦諸子散文,2024年側重選史傳+史評。

(2)選文重視立德樹人,在內容上積極向上,與當代社會價值觀相符。重視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引導考生準確把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比如,2023年新課標Ⅱ卷文言文材料重視軍事韜略與強軍,體現社會熱點;2023年新課標Ⅰ卷和全國乙卷文言文材料重視法治思想,聚焦“賞罰”問題,強調思辨性;2023年全國甲卷文言文材料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增強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

(3)選文以記敘、議論為主,過去考單篇,文字量一般在600字左右;現在考復合文本,文字量大多超過700字,2024年新課標Ⅰ卷已達830字,不僅閱讀量增大,而且閱讀障礙偏多。[命題特點]

(1)設題穩(wěn)中有變,趨于靈活。如第10題,由四選一的單選題,改為七或八個斷句點選三的主觀題;第11題,原來專考古代文化知識,現在也考查實詞含義及其他特殊用法,并且將選文中的實詞和教材中的實詞進行比較,讓考生進行辨析;2024年新課標Ⅰ卷還將第14題的分值增加至5分。這些變化明顯增加了文言文閱讀的難度。

(2)試題關聯教材,體現教考銜接。從2023年、2024年高考試題考查的內容來看,高考文言文命題重視與教材的聯系,考點設置直接與教材內容關聯,具有良好的教學導向作用,突出了以考促學的理念。

(3)從材料到考題都呈現較強的思辨性。比如,2024年新課標Ⅰ卷的材料由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分別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和王夫之《讀通鑒論》。兩則材料,在內容上深度關聯,所述史實清晰曉暢,所議事理簡易明了,然而由于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李陵降匈奴便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判斷。如此設置閱讀材料,可使考生明辨是非而不拘泥于一隅之見,從而啟發(fā)批判性思維。年份卷別出處體裁命題特點2023新課標Ⅰ卷《韓非子·難一》《孔叢子·答問》先秦諸子散文、雜記①選材以復合文本的形式呈現。②選文出處多樣,富于變化。③命題關聯教材,指導教學。④以綜合性題型為主,往往一道題目涉及多方面的文言基礎。⑤近兩年來文言閱讀能力要求有所加強。新課標Ⅱ卷《百戰(zhàn)奇略》《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軍事理論專著、問答體兵書新課標Ⅰ卷《資治通鑒·漢紀》《讀通鑒論》編年體通史、史論2024新課標Ⅱ卷《史記·魏世家》《史記·留侯世家》《論衡·非韓》紀傳體通史、古代唯物主義論著[考查指向]

(1)構建文言知識體系,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梳理所學作品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和文化知識,注意古今語言的異同。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中國古代作品,讀懂文章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基礎知識并能遷移運用。

(2)要求考生有較強的分析概括能力,注重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在理解語言時,能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能區(qū)分事實和觀點,分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能對文本信息、觀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斷。在表達時,能做到觀點明確、內容完整、邏輯清晰。

(3)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特點,感受古文的獨特魅力,增強文化自信。識記古代文化知識,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解文中人物傳遞的精神力量,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研析學情導方法

備考方略

復習策略

方法指導復習策略

1.回歸教材,重視積累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選材眾體兼?zhèn)?議論抒情性文本占比明顯大于記敘性文本??梢哉f,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典范文本,知識密集且規(guī)范,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最佳樣本,如能用好,會有舉一反三的效果。

2.分類識記,夯實基礎

文言文閱讀模塊出題和課文聯系緊密,考生需切實理解、識記所學文章中的古代文化知識、重點實詞、重點虛詞、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做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相對而言,本專題的必備知識較多,如常見重點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偏義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知識及18個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等,都需要掌握積累。這些知識是形成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基礎,復習時必須有長計劃、短安排,持之以恒地加以落實。

3.精選試題,開闊視野

從2021年高考開始,文言文閱讀已打破從“二十四史”中選材的傳統(tǒng),選材范圍不斷擴大,文體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將來文言文的考查體裁或許更加多元,人物傳記、墓志銘、寫景散文等或許會呈現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這就要求考生掌握多種文言文體裁特點和讀文的不同方法。對史傳文、論說文、雜記文、應用文等各種類別的文本都要讀一讀、練一練,做到有備無患。同時,復合文本的命題方式已成為主要題型,應加大訓練力度。方法指導[閱讀指導]

讀懂文言文是做題的前提條件。為了在考場環(huán)境下快速讀懂文言文,應在平時養(yǎng)成“三讀”習慣。

一讀:快速通讀,理清層次

文言文不同于現代文,閱讀起來肯定會有一些障礙。高考選用的文言文語段通常為600字左右,讀起來雖有障礙但費時不多。第一遍讀文,是對文本的初步感知,要了解文本屬哪一類文體、寫了什么人、敘了什么事及結構上可分為幾層等。這些都要在原文中標出來,如圈出人物、時間、地點、重要信息類關鍵詞等,劃分大致層次。強調圈點勾畫,主要是為了在做題時能聯想起初讀文本時的諸多收獲,快速找到題目涉及的語句。

二讀:借題解意,把握內容

要善于借助題目來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高考文言文閱讀一般都有一道分析概括類(或概述類)選擇題,該題四個選項的表述涉及文本思想內容、人物事跡或人物品格,這個題目基本都是選擇錯誤的一項,而且這個錯誤項往往只存在一個細微的錯誤,也就是說可以依托這四個選項來疏通文義。有經驗的考生通常會先做這個題目,做完這個題目之后,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會更加深透,也有助于掃清初讀文章時遇到的語意理解障礙,這時再做其他題目就簡單多了。

三讀:帶題精讀,依境解題

閱讀題都強調整體感知,語意貫通。解釋一個詞,翻譯一句話,都不能脫離整體語境,否則就可能陷入斷章取義的誤區(qū)。斷句、詞語解說、分析概括類(或概述類)選擇題及翻譯、簡答題等都離不開具體的語境,這就需要考生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帶題入文,細加琢磨,使解題更加順暢、準確。[讀文示例]

[2023·全國乙卷]

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于曹,曹君袒裼而觀之,釐負羈與叔瞻侍于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曹君弗聽。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曰:“公從外來而有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曰:“吾聞之,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吾是以不樂?!逼淦拊唬骸拔嵊^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必摿b曰:“諾?!笔ⅫS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公子見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辭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謀曰:“昔者晉獻公與寡人交,諸侯莫弗聞。獻公不幸離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將令其宗廟不祓除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則非與人交之道。吾欲輔重耳而入之晉,何如?”群臣皆曰:“善?!惫蚱鹱洌镘囄灏俪?,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重耳入之于晉,立為晉君。重耳即位三年,舉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庇至钊烁驷嵷摿b曰:“軍旅薄城,吾知子不違也。其表子之閭,寡人將以為令,令軍勿敢犯。”曹人聞之,率其親戚而保釐負羈之閭者七百余家。此禮之所用也。故曹,小國也,而迫于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蒞之,此所以絕世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

[參考譯文]

從前晉公子重耳出國流亡,經過曹國的時候,曹君趁重耳脫去上衣裸露身體時觀看他連在一起的肋骨,當時曹國的大夫釐負羈和叔瞻在曹君跟前侍候。叔瞻對曹君說:“我看晉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對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果有機會回國成為君主而發(fā)兵,那就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曹君沒聽叔瞻的勸諫。釐負羈回到家中悶悶不樂,他的妻子問他:“夫君從外面回來而有不高興的神色,為什么呢?”釐負羈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君主有福的時候我趕不上,災禍來了一定會連累我。今天我們的國君召見晉公子,他對待晉公子沒有禮貌。我當時也參與接見,因此才悶悶不樂?!彼钠拮诱f:“我看晉公子,將來會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他身邊的隨從,也都會成為大國的卿相?,F在他(因)困厄而出國流亡經過曹國,曹國對待他沒有禮貌。這人如果返回晉國,一定會責罰對他無禮的人,那么曹國就是第一個。您為什么不先表明自己和曹君不一樣呢。”釐負羈說:“好?!庇谑轻嵷摿b在壺里裝上黃金,用食物把壺裝滿,又在壺上加了塊玉璧,在夜間派人送給晉公子重耳。晉公子重耳接見了使者,拜了兩拜,接受了他的食物,推卻了他的玉璧。晉公子從曹國到楚國,從楚國到秦國。進入秦國三年,秦穆公召集大臣們商量說:“從前晉獻公和我結交,各國諸侯沒有不知道的。晉獻公不幸謝世,到現在大約十年了。繼承王位的兒子不成器,我怕這將會使晉國的宗廟得不到打掃,土神和谷神不能受享祭品。像這種情況我們再不去平定,就不符合和人交朋友的原則了。我想幫助重耳讓他回到晉國,怎么樣?”大臣們都說:“好。”秦穆公便起兵,動用了兵車五百輛,精銳騎兵兩千,步兵五萬人,輔助重耳回到晉國,讓他登上王位做了晉國的君主。重耳登上王位三年后,便起兵去攻打曹國。他為此而派人去告訴曹君說:“把叔瞻從城墻上吊下來,我將殺掉他并陳尸示眾?!庇峙扇烁嬖V釐負羈說:“軍隊壓城,我知道您不會反抗我。請在您住的里巷門上做好標記,我將根據您的標記下達命令,使軍隊不敢侵犯?!辈車寺牭竭@個消息后,帶著他們的親戚來到釐負羈居住的里巷里來請求保護的有七百多家。這是釐負羈從前對待晉公子有禮貌的作用啊。曹國,是個弱小的國家,而且夾在晉國、楚國之間,曹君的危險處境就好像堆疊起來的蛋一樣,他卻用沒有禮貌的態(tài)度來對待晉公子,這便是他斷絕世系傳承的原因啊。

按以下步驟把握全文:

一讀:快速通讀,理清層次

本文依據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層:晉公子重耳出逃時路過曹國,曹君對其不敬,釐負羈和叔瞻參與了此事。

第二層:叔瞻勸曹君殺掉重耳,曹君沒有聽從。

第三層:釐負羈妻子勸其禮待重耳,釐負羈聽從了妻子的建議。

第四層:秦穆公護送重耳返回晉國,立重耳為晉君。

第五層:重耳即位后討伐曹國,派人威脅曹君要他交出叔瞻,而對釐負羈給予了關照。

第六層:作者評論,曹君因“無禮”而“絕世”,釐負羈因“守禮”而得以保全自身并惠及百姓。

二讀:借題解意,把握內容

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無禮對待,叔瞻預見到這件事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后果,主張殺掉重耳以杜絕后患,曹君沒有聽從叔瞻的建議。

B.釐負羈參與了接見重耳的活動,為曹君對重耳無禮感到憂心忡忡,他妻子問明原委后,積極幫他出主意,釐負羈聽取了她的意見。

C.離開曹國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國、秦國,秦穆公念在過去晉獻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護送重耳返回晉國,立重耳為晉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討伐曹國,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但對釐負羈則給予了特別的關照。

這道題的四個選項,按照文章的先后順序對相關語句的內容作了概述。解答此題的方法是,根據選項表述,比對原文相關語句,查找錯誤項。A項概述了曹君無禮對待重耳后,叔瞻進諫,曹君沒有采納的情況。相關內容在文中有所體現,因此A項正確。B項概述了釐負羈參與接待重耳后悶悶不樂,其妻子積極獻策,釐負羈聽從建議的情況。概述與原文相符,因此B項正確。C項概述了重耳一路逃亡,最后獲得秦穆公扶持,得以返國為君的情況,秦穆公幫助重耳是基于與晉獻公的友情,因此C項正確。D項中“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概述有誤,文中“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意思是“把叔瞻從城墻上吊下來,我將殺掉他并陳尸示眾”?!皯摇币鉃椤暗鯍臁保⒎恰暗跛馈?;“大戮”意為“殺而陳尸示眾”,并非“大開殺戒”。

該題選擇文中較為重要又貫穿全文的四個片段作為考查點,考點分布合理,有利于考生理解全文。

三讀:帶題精讀,依境解題

1.結合語境,正確斷句

題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恐為曹傷G君H不如殺之。

帶題入境進行精讀。將此題帶回語境中精讀后可知,畫波浪線的部分是叔瞻針對“晉公子重耳出亡……而觀之”這一事件對曹君提出的建議?!盁o禮”作“遇之”的補語,其間不能斷開,且“彼”代指“晉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語,“彼”前應斷開,所以B處應斷開;“彼”是主語,“有時”是狀語,“反國而起兵”是相承接的行為,中間不可斷開,且“若”和下一句“即”構成“如果……就……”的假設句,“即”前應斷開,所以F處應斷開;“傷”是名詞,意為“禍害”,作“為”的賓語,其后應斷開,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語,所以G處應斷開。綜上所述,應在B、F、G處斷開。原文加上標點為: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

2.根據語境,推敲詞語解說

題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窮,指困窘、困厄,與《送東陽馬生序》中“窮冬烈風”的“窮”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約”,與《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時宰殺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稱為血食。

D.絕世,指斷絕了諸侯的世系傳承,與成語“絕世無雙”的“絕世”意思不同。

首先將題中對原文詞語的解釋帶回語境,看語意是否正確連貫;然后與選項里出現的課文中的相同詞語的意思進行比較。A.“窮冬烈風”的“窮”意為“極”,與文中的“窮”意思不同。解說錯誤。B.“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為“出去與進來”,與文中的“出入”意思不同。解說正確。C.“血食”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文化知識,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時殺牲取血以祭,稱為血食。解說正確。D.“絕世無雙”的“絕世”意為“冠絕當世”,與文中的“絕世”意思不同。解說正確。故選A。

3.抓住關鍵點,靈活翻譯

題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此題帶回語境中細讀后可知,此題所選為文中的關鍵句,一句為釐負羈妻子的話語,一句為釐負羈向晉公子重耳示好的行為。關鍵詞“反”“充”“遺”等均在教材中出現過。解答此題,考生既需聯系上下文把握語境,也需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教材中學過的課文。如對“反”的理解,可聯系吳均《與朱元思書》中的“窺谷忘反”;對“充”的理解,可聯系《列子·杞人憂天》中的“充塞四虛”;對“遺”的理解,可聯系《涉江采芙蓉》中的“采之欲遺誰”??冀倘诤宵c迷津

考點突破

必備知識

解題指津

答題示例

即學即練突破點一

文言實詞必備知識

請先自主學習本書附錄中“知識八

文言實詞、虛詞”的“一、150個常見文言實詞例釋”。

所謂文言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詞。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五類。要了解文言實詞,一定要重點掌握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偏義復詞這四類文言實詞特殊現象。

1.一詞多義

所謂一詞多義,是指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一詞多義是古漢語中的一個普遍現象。要把握一詞多義,就要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類型闡釋本義詞的本義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就詞的來源來說的,即詞產生時的最初的意義,如“本”的本義是“草木的根”;另一種是就詞的運用來說的,把詞的最常用的意義當作本義,也叫“基本義”,如“道”的基本義是“路,道路”。引申義指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的其他意義。如“兵”的本義是“武器”,后引申為“使用武器的人”,即“士兵”,又引申為“軍隊”,由此進一步引申為“戰(zhàn)爭”,又引申為“兵法”。比喻義指由詞的本義的比喻用法所形成的意義。如“首領”的本義是“頭和頸”,比喻義是“為首的人”。

辨識要點:要點說明巧借本義聯系識記多義詞,一定要找出其本義(在《古代漢語詞典》中一般被列為第一義項)或基本義項,尋求眾多義項之間的關聯。緊扣語境推敲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往往含義不同,或為本義,或為引申義,或為比喻義。只有緊扣語境,才能準確解釋詞語。

2.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出現的某個詞語,在形式上與現代漢語某個詞語完全一致,但在古代與在現代的意義和用法有差異,這類詞叫作古今異義詞。特別是有些雙音節(jié)詞在古代很可能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這種意義和用法上的差異是在語言演變的過程中出現的,詞義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種:詞義變化示例詞義擴大通感擴大如“甘”,本義是“味美”,現在除了“味美”之外,還有“心里樂意”的意思(心甘情愿)。從部分擴大到整體如“秋”,泛指“秋天”,后擴大到指“一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從專指擴大到通用如“江”“河”,原指“長江”“黃河”,現指“一般的大江大河”。詞義縮小如“丈夫”,古義:①成年男子或指男孩;②大丈夫,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③女子配偶。今義:①成年男子;②女子配偶。詞義轉移如“幣”,古義多指禮物;今義多指貨幣。詞義變化示例詞義弱化如“病”,古代的基本義是“重病”,輕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現代,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現不正常的情況,都通稱“病”,不再單純表示“重病”這個意思。詞義強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遺憾,不滿”;現代則表示“仇恨,怨恨”。感情色彩變化如“卑鄙”,古義指身份低微、見識短淺,無貶義;今義指(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是貶義詞。

辨識要點:要點說明古今比照要注意古今構詞特點,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雙音節(jié)詞往往有其固定義項。所以對于文言文中雙音節(jié)詞的理解,一定要注意結合上下文并與今義進行細致比對。聯想遷移即通過聯想已經掌握的古今異義詞推斷出文段中詞語的意思。比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借助這句話中的“交通”,我們就可以知道“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并序)》]中“交通”的意思。要點說明博聞強識博聞強識法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古代文化知識。比如“犧牲”,古義指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今義指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放棄或損害某些利益。文句推敲根據上下文來推斷詞語含義。

3.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當用甲字,卻借用與其音同、音近或形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種語言現象。通假字包括以下幾種:類別說明示例通用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寫作這個字,也可以寫作那個字。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這里的“知”同“智”,“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這兩個字在古代是通用的。類別說明示例假借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時也可以借用。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蚤”本義是跳蚤,因為它和“早晨”的“早”讀音相同,被假借為“早”,借用了“早”的意義?!霸纭笔潜咀?這里的“蚤”是“早”的假借字,即“蚤”同“早”。古今字一個漢字(古字)原有幾個意義,后為區(qū)別,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即“受”同“授”。

辨識要點:要點說明在語音中辨識有一部分通假字與本字在讀音上相同或相近,這是辨識通假字的途徑之一。如“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中的“亡”,同“無”,這是雙聲通假(聲母相同);“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中的“從”,同“縱”,這是疊韻通假(韻母相同);“列缺霹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列”,同“裂”,這是同音通假(讀音相同);“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中的“生”,同“性”,這是變音通假(改變讀音)。要點說明在字形中把握有的通假字與本字有共同的聲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換、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識通假字,找出本字,從而正確理解該字的意思。(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①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②失其所與,不知(智)?!稜T之武退秦師》(2)更換形旁,找出本字:①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貼)花黃?!赌咎m詩》②距(拒)關,毋內諸侯?!而欓T宴》(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①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廷)?!读H藺相如列傳》②其稱文小而其指(旨)極大?!肚袀鳌芬c說明在詞義中理解通假字與本字在字義上一般沒有關系,如果將甲的詞義放入句子中解釋不通,而換成乙來解釋時句子意思通順,那么考生就可以考慮“甲”同“乙”。如“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中的“內”,理解為“內部”說不通,可以考慮這是一個通假字,即“內”同“納”,接納。

4.偏義復詞

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組合成一個詞,在特定語境中,實際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音節(jié)的作用,這類詞就叫偏義復詞。偏義復詞,按詞的構成關系來看,有兩種形式:類別示例兩個語素意義相對或相反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俺觥迸c“入”兩個語素意義相反,這里偏指“入”。兩個語素意義相近或相關如“便可白公姥”[《孔雀東南飛(并序)》]?!肮敝腹?“姥”指婆婆,兩個語素意義相關,這里偏指“姥”。

辨識要點:要點說明根據語境判定如《孔雀東南飛(并序)》中“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詩之中,未言及蘭芝有父,“父兄”一詞的意義當偏指在“兄”這個語素上。根據語法關系判定如《孔雀東南飛(并序)》中“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狀語“勤”只能修飾“作”,而不能修飾“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為襯字。根據詞語照應判定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巷陌”偏義在“巷”,“陌”是襯字,這從后面的“住”字可以判定。解題指津[命題分析]

高考對文言實詞考查的要求是“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需注意三點:一是“常見”,這就說明高考考查的并非生僻難懂的文言實詞,而是考生平時經常見到的詞語;二是“在文中”,這就意味著高考考查的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在上下文語境中的含義,而不是脫離語境的詞典義;三是“理解”,這就要求我們結合語境來理解實詞的含義。

實詞積累是讀懂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礎,可以說文言文閱讀的每一道題都與之相關。根據新高考命題特點,在此僅探討兩種直接與實詞含義相關的題型。

(1)以單項選擇題考查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①傳統(tǒng)題型:實詞釋義題。

題干表述為: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②創(chuàng)新題型:比較詞義異同題。

所謂創(chuàng)新題型,就是指2022—2024年高考卷所用的實詞考查題型,即把考試材料中的一個實詞與教材內的同一個實詞進行詞義異同比較,讓考生判斷。面對這種題型答題的主要方法是以熟推生法,即把教材例句中實詞的詞義代入材料例句中,再結合上下文語境,看是否合適。當然,此法使用的前提是熟知教材例句中該實詞的詞義。

題干表述為:下列對文(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這類題型改變了過去直接給加點實詞作解釋的命題方式,它通過“解說”與考生平時所學課文內容相勾連,體現了“教考銜接”的命題理念。年份卷別設題角度命題特點2023新課標Ⅰ卷實詞的用法:“圍”“舉”的被動用法。多義實詞:勸。古今異義詞:誣說。文化知識:具臣。①實詞的直接考查體現在“詞語解說”題(第11題)。②實詞的考查范圍在不斷擴大,涉及通假字、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新課標Ⅱ卷多義實詞:片,果。古今異義詞:平易。文化知識:聞金則止。年份卷別設題角度命題特點2023全國甲卷實詞的用法:“席薪枕塊”中的實詞活用。多義實詞:蔽,逆。③實詞考查高度重視與教材的關聯。④翻譯的得分點大多為實詞。全國乙卷多義實詞:窮。古今異義詞:出入,絕世。文化知識:血食。2024新課標Ⅰ卷實詞用法:“壯”“貴”的意動用法。多義實詞:親、迨。年份卷別設題角度命題特點2024新課標Ⅱ卷實詞用法:“怪”“恥”的意動用法。多義實詞:式。古今異義詞:燕。文化知識:為壽。③實詞考查高度重視與教材的關聯。④翻譯的得分點大多為實詞。全國甲卷多義實詞:落、即、固、但。

(2)結合文言翻譯題考查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新高考文言翻譯題為8分,通常翻譯兩個句子,每個句子4分。其中每句設3個采分點,每點各1分,譯句通順、大意正確1分。句子的采分點多為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答題指導]

讀懂文言文,積累實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種積累可能在起始階段并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要相信“量變”終會引起“質變”,實詞積累達到一定的量就會有質的飛躍。有了這個“量”作為基礎,我們再回歸課本,加以鞏固、拓展,那么文言文閱讀的能力必然大大增強。

實詞積累的確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因為必備知識的短板會造成能力素養(yǎng)的缺失。當實詞積累的量上去了,能基本讀懂文言文的時候,我們就有必要進一步學習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方法了。

(1)雙音節(jié)詞推斷法。

古漢語詞匯多單音節(jié)詞,現代漢語詞匯多雙音節(jié)詞。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演進而來,兩者在意義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推斷某個單音節(jié)實詞的含義時可先將其擴充為雙音節(jié)詞,再依據語境加以推斷。如“朝”可擴充為“朝廷”“朝露”等,“辭”可擴充為“言辭”“推辭”等。

(2)字形分析推斷法。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且形聲字占80%以上。形聲字由“形旁”與“聲旁”組合而成,“形旁”表義,“聲旁”標音?!靶闻浴蓖転槲覀兺茢嘣~義提供有效信息。如“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櫓”從“木”旁,指木制的船具;又如成語“不刊之論”的“刊”從“刀”旁,應該與“刀”有關(刀削竹簡以改錯);再如“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譚嗣同》)中的“造”字,形旁為“辶”,含有“走”的意思,聯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其與處所關聯的詞義應該是“到,去”,“造”的其他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文意不符。對于不熟悉的形聲字,如果能從字形去分析推斷,常會有“豁然開朗”的驚喜。

(3)句式結構推斷法。

對句子的句式結構進行分析,可以確定詞性,明確“身份”,推斷詞義。古人為文往往追求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大多在意義上呈現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情況,我們可以據此推斷詞語的含義。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ā秳駥W》),“跬”與“小”對應,并且形旁為“足”,即可大致推斷“跬”為小步(實為“半步”)之意;又如“追亡逐北”(《過秦論》)中,“亡”與“北”對應,均指“敗逃的軍隊”;再如“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送東陽馬生序》)中,“腰”與“戴”(頭戴)對應,可推斷“腰”用作動詞,其義為“在腰間佩戴”。

(4)成語聯想推斷法。

不少成語源自古籍,其中很多詞保留著古漢語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借助熟知的成語,對閱讀材料中的文言實詞的詞義作推斷或印證,有時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如從成語“日薄西山”中“薄”的含義,可推知“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岳陽樓記》)中的“薄”為“迫近,接近”的意思;再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翻譯題中的“諸將鮮能及者”,其中的“鮮”是“少”的意思,可以借助成語“寡廉鮮恥”進行推斷。

常被用來聯想推斷文言實詞含義的成語:口誅筆伐(討伐)

干名采譽(求?。?/p>

形影相吊(慰問)

嚴懲不貸(寬?。?/p>

亟來問訊(屢次)既往不咎(責備)

細大不捐(拋棄)

披荊斬棘(撥開)

不期而遇(約定)

不速之客(邀請)毀家紓難(解救)

冠蓋相屬(連接)

屢試不爽(差錯)

不贊一詞(幫助)

求全責備(要求)

(5)課文知識遷移推斷法。

文言文考查堅持“課外材料考課內”這一原則,即考查的語段和內容是考生陌生的,但知識點卻是課內所學的。因此,我們要善于聯系課內所學實詞的含義,推斷試題中實詞的含義。如“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yī)藥”(2020·全國Ⅲ卷),要準確理解“疾篤”中的“篤”的含義,就可遷移“篤”在學過的課文中的含義,“篤”在“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陳情表》)中的意思是“病重”,由此可推斷“篤”是“嚴重”之意;再如2024年新課標Ⅰ卷第11題D項,“迨諸父異爨”(《項脊軒志》)的意思是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將“迨”的含義代入“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中也講得通,由此可以判定該選項解說錯誤。

(6)語境推斷法。

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我們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句內語境和上下文語境來判斷這個實詞的具體含義。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第11題D項“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與現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結合語境“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相信胡說妄言而懷疑圣人,這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可以判定該選項解說正確。

(7)語法分析法

古漢語有其特殊的語法結構,任何一個實詞都與其前后的詞構成特定的語法關系,因此也可從語法結構入手分析。如2024年新課標Ⅱ卷第11題B項,經分析可知,“上怪之”和“不恥相師”中的“怪”和“恥”都屬于意動用法,可以判定該選項解說正確。

(8)鄰字分析法。

在文言文中,兩個詞連用,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鄰字連用,表達同一個意思,這時可以借助其中一個較為熟悉的實詞的詞義來推斷另一個較為生疏的實詞的詞義。如“前代圣君,博思咨諏”(《后漢書·章帝紀》),“諏”與“咨”同義,意為“咨詢”。另一種是鄰字連用,表達相反或相對的意思,這時可以借助一個實詞的詞義來推斷另一個實詞的詞義。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陟”“臧”兩詞的意思偏難,可從反義推斷其含義:“陟”與“罰”反義,意為“提拔、晉升”;“臧”與“否”反義,意為“贊揚”。

(9)代入驗證法。

理解文言實詞時,要讓詞回原句,句回原文。首先把解釋好的詞放回原句中,把整個句子翻譯出來,一般情況下,譯得通順,就說明解釋是正確的,反之就是錯誤的。如果把詞放回原句還不能斷定解釋的正誤,那么就要把整個句子放到原文中,結合上下句,根據語境來判斷解釋的正誤,這樣,基本就能得出正確的判斷了。答題示例例

[2022·全國甲卷

(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睆垉x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背醮笳f,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笔拐叻磮蟪?,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背醪宦?,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含義相同。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辨析實詞的語境義。能力指向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實詞的含義和用法?!蹋鬯悸伏c撥]

本題考查實詞含義,這些詞語較有代表性,體現了古今詞義的發(fā)展演變過程。選項的表述都結合了教材,體現了教考銜接的命題趨勢。A.“約車”的“約”是“準備、具辦”之意,“與諸將約”的“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解說錯誤。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用作文告的“宣言”指國家、政黨或團體對重大問題公開表示意見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二者含義不同,解說正確。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之意,“泣孤舟之嫠婦”的“孤”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解說正確。D.“陰合”的“陰”是“私下、暗中”之意,“朝暉夕陰”的“陰”是“沒有陽光”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解說正確。故選A。(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后秦欲伐齊”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兩句中的“伐”字含義不同。B.“惠王患之”與“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C.“不傷一人”與“何傷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句中的“傷”字含義不同。D.“且先絕齊,后責地”與“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陳情表》)兩句中的“責”字含義不同。[能力指向]本題考查辨析實詞的語境義。能力指向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實詞的含義和用法?!蹋鬯悸伏c撥]

本題考查實詞含義,這些詞語較有代表性,體現了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選項的表述都結合了教材,體現了教考銜接的命題趨勢。A.“其后秦欲伐齊”的“伐”是“攻打”之意,“平伐其功”的“伐”是“自夸,炫耀”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解說正確。B.“惠王患之”的“患”是動詞,為“憂患”之意,“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的“患”是名詞,為“禍患”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解說錯誤。C.“不傷一人”的“傷”是“受傷,傷害”之意,“何傷乎”的“傷”是“妨礙”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解說正確。D.“且先絕齊,后責地”的“責”是“求取,索要”之意,“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責”是“責備”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解說正確。故選B。①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弊g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雹趶垉x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弊g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保?)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解析]

①采分點:“善”,形容詞,好;“其”,副詞,表祈使語氣,還是;“弭口”,住口。②采分點:“絕”,動詞,斷絕;“乃”,連詞,于是;“廣從”,縱橫,從,同“縱”。[能力指向]

本題考查文言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