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開學語文摸底考試卷(統(tǒng)編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開學語文摸底考試卷(統(tǒng)編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開學語文摸底考試卷(統(tǒng)編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開學語文摸底考試卷(統(tǒng)編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開學語文摸底考試卷(統(tǒng)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摸底考(統(tǒng)編版)01

語文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

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

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

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

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雜交是提高作物產(chǎn)量的實用技術。在孟德爾闡述了遺傳學原理之后,人類認識到把作物的優(yōu)秀基因通

過雜交組合在一起,就可以獲得更為優(yōu)秀的后代。道理雖然簡單,但很多作物并非那么配合。

水稻是種特別的植物,它們的雌蕊和雄蕊是同時成熟的,一旦開花,所有的雌蕊都會被自家的雄蕊產(chǎn)

生的花粉占領。根本輪不到外來的花粉送上去授粉,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雜交的個體出現(xiàn)。這個難題同

樣困擾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怎樣才能高效地制造出雜交水稻的種子呢?可能有朋友會說,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

花朵給它們授粉不就好了。如果你看過水稻開花,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做法是不可行的,每個稻穗都有幾百個雄

蕊,要把它們挑揀干凈,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水稻育種也就進入了“死胡同”。

就在大家埋頭尋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時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條道路——去尋找那些雄蕊本

來就不發(fā)育的水稻個體。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蕊不發(fā)育的水稻植

株,在接受了正常水稻花粉之后,這些雄性不育的水稻結出了稻穗,并且它們的后代里面也有雄蕊不發(fā)育

的個體。1966年,這個發(fā)現(xiàn)被發(fā)表在中國科技領域核心期刊《科學通報》上,但是當時這個發(fā)現(xiàn)并沒有引

起大家的注意。

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試驗受到了阻撓,初露曙光的雜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并

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繼續(xù)開展研究。大家想要更高更壯的水稻,可是,雜交的結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

社會上出現(xiàn)了“雜交無用論”。袁隆平先生的工作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

為什么雜交后的水稻沒有優(yōu)勢呢?主要是因為這些栽培的雄性不育水稻同其他水稻的關系太親近了。

就像人類近親結婚,有很大的可能會生下有缺陷的后代一樣,這些關系親近的水稻一樣不會有什么太好的

結果。

不過,故事并沒有這樣結束。在海南發(fā)現(xiàn)的一棵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拯救了雜交水稻事業(yè)。在引入這

棵名叫“野敗”的水稻個體之后,整個雜交水稻的道路被打通了。1976年,全國推廣雜交水稻208萬畝,

增產(chǎn)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國的糧食產(chǎn)量達到了劃時代的高度。1977年,袁隆平將之前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

整理,發(fā)表了《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與《雜交水稻制種與高產(chǎn)的關鍵技術》兩篇重要論文。中國

的雜交水稻成為世界農(nóng)業(yè)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到今天,雜交育種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水稻育種工作中。

不過,自然界存在的優(yōu)秀基因畢竟是有限的,而育種篩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況且在天然植物中并

不存在抗除草劑和高效抗蟲害的基因。要想極大增加產(chǎn)量,還需要進行有目的的基因編輯。這件看起來只

有在人類社會會發(fā)生的事,其實在100萬年前,大自然就已經(jīng)在紅薯身上操作過了。在15世紀末,哥倫布

帶著一幫打算去亞洲找胡椒的兄弟誤打誤撞來到美洲。他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不種小麥和大麥,他們

的很多食物居然是從土里刨出來的。對于吃這些東西,歐洲殖民者是抵觸的,因為小麥和大麥都是向著天

空生長的,但是紅薯則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之中。不過,很快,歐洲殖民者的高貴信念就屈服給了肚子,紅

薯提供的能量實在是太強大了,同樣的土地種紅薯,能夠養(yǎng)活更多的人。

再加上紅薯能提供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好食物。如今的紅薯更是朝

著高甜度、好口感的方向發(fā)展。這么好的食物卻備受質(zhì)疑:很多朋友都覺得紅薯這么軟糯甘甜,這么能養(yǎng)

活人,特別是還有紫薯這個異類,這都因為紅薯是轉(zhuǎn)基因作物。

還真說對了,紅薯就是轉(zhuǎn)基因作物,而且在100萬年前就已經(jīng)操作完成了。對,這事并不是我們?nèi)祟?/p>

干的,而是大自然的安排。其實,最初紅薯的祖先的根并不粗壯,更像我們今天看到的沙參和桔梗。然而,

就在100萬年前,有一個紅薯生病了。它的身體被一種叫根癌農(nóng)桿菌的細菌入侵了,不甘心的紅薯并沒有

屈服,它頑強地挺過了疾病。就好像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獲得火眼金睛一樣,紅薯在這場大病中

獲得了“膀大腰圓”的基因。

根癌農(nóng)桿菌是遺傳實驗室中最常用的工具,在這種細菌的體內(nèi)有一種叫質(zhì)粒的特殊DNA,質(zhì)粒更像是基

因搬運工,它們能把一些基因''扛”在自己身上,送到被感染的生物基因之上。而在100萬年前,質(zhì)粒就

把赤霉素基因強塞給了紅薯,正是這個基因的加入,讓細瘦的紅薯擁有了“發(fā)福體質(zhì)”,被培育成了人類

不可或缺的食物。

其實,人類也有被轉(zhuǎn)基因的可能。如果不幸患上艾滋病,那就要經(jīng)歷轉(zhuǎn)基因的過程。因為艾滋病病毒

并不是完整的生命體,它們自己不能完成后代生產(chǎn),必須借助人類的細胞來干這件事。更好玩的是,要完

成后代生產(chǎn)這件大事,就必須把自己的基因先整到人類細胞的DNA之中,然后等生產(chǎn)出足夠多的病毒復制

品的時候,就會把人體細胞搞破裂,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細胞。然而,有些人體細胞會幸存下來,也就擁有

了病毒的DNA,這也是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體中潛伏很多年的原因。

人類之所以對艾滋病病毒沒辦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病毒太不靠譜了,經(jīng)常復制出錯。因為復

制出錯,病毒就改變了長相,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剛剛記住''強盜的樣子”,結果人家就易容了。這也是艾滋

病疫苗難以研發(fā)成功的關鍵原因。

人類以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掌控了對抗自然的法則,其實不過是自然界的小學生而已。我們今

天運用的轉(zhuǎn)基因技術,竟然與大自然在100萬年前所做的如出一轍。

(摘編自史軍《植物塑造的人類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死胡同”在文中指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給它們授粉是很難進行實踐操作的。

B.“雜交無用論”在文中指雜交后并沒有讓水稻長得更高更壯的觀點。

C.“膀大腰圓”在文中指紅薯同根癌農(nóng)桿菌作斗爭后獲得的基因轉(zhuǎn)變。

D.“強盜的樣子”指艾滋病病毒復制出錯后的“長相”,免疫系統(tǒng)難以識別這種“長相”。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D.“強盜的樣子”指的是艾滋病毒正常復制出來的樣子,不是選項中說的“艾滋病毒復制出錯后的‘長相'

故選D。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根據(jù)孟德爾闡述的遺傳學原理,任意組合作物的優(yōu)秀基因可以獲得更為優(yōu)秀的作物后代。

B.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其一些研究成果遭遇過被忽視和質(zhì)疑等不公正對待。

C.人類如果進行有目的的基因編輯,可能會極大增加某種作物的產(chǎn)量,加快育種篩選的過程。

D.轉(zhuǎn)基因作物不一定就是人類制造的,紅薯的基因轉(zhuǎn)換就是在100萬年前由大自然完成的。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任意組合作物的優(yōu)秀基因可以獲得更為優(yōu)秀的作物后代”曲解文意,原文是“把作物的優(yōu)秀基因通過

雜交組合在一起”,并非“任意組合”。故選A。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水稻雌蕊和雄蕊同時存在的特點決定了很難有自然的雜交水稻。

B.引入“野敗”水稻個體打通了雜交水稻的研究之路,這對我國水稻研究事業(yè)具有重要意義。

C.因為紅薯能提供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所以歐洲殖民者喜歡吃紅薯。

D.在轉(zhuǎn)基因技術上,我們雖然已經(jīng)掌控了對抗自然的法則,其實并沒有真正超越自然。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同時存在”錯誤,應該是“同時成熟”,而非“同時存在”。

C.“因為紅薯能提供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所以歐洲殖民者喜歡吃紅薯”強加因果,歐洲殖民

者吃紅薯是為了填飽肚子,并且他們對于吃紅薯“是抵觸的”,并不是喜歡。

D.“我們雖然已經(jīng)掌控了對抗自然的法則”錯誤,“掌控了對抗自然的法則”只是人類“自以為”的想法,

“其實不過是自然界的小學生而已”。

故選Bo

4.本文在語言運用方面很有特點,請結合文章進行分析。(4分)

【答案】①準確嚴密。直接使用數(shù)據(jù),使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如“208萬畝”“普遍在20%以上”;使用“個

體”“更”等表范圍、程度的詞語,更準確地體現(xiàn)對象特征;運用“不過”“因為”等關聯(lián)詞語,表明句

段之間的邏輯關系,使事情的前因后果、發(fā)展脈絡等更加清晰。②形象生動。使用“死胡同”“膀大腰圓”

“強塞"''發(fā)福體質(zhì)”等詞語,使語言更加形象可感,生動活潑,易于理解。(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語言特點的能力。

本文屬于科普類文本??茖W性和通俗性是科普文的常見特點。

科學性在語言運用上,主要體現(xiàn)為直接使用一些數(shù)據(jù)(列數(shù)字)以及準確使用表范圍、程度、性質(zhì)的詞句

等,形成準確恰當?shù)谋磉_效果;合理運用關聯(lián)詞語,表明句段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更清晰地梳理事情的前

因后果、發(fā)展脈絡,使闡釋清晰、邏輯嚴明。如本文運用“208萬畝”“普遍在20%以上”“個佐”“更”

“因為”等詞語,呈現(xiàn)出準確嚴密的語言特點。

通俗性常通過故事、對話等形式或使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將科學問題進行生動化、趣味化的呈現(xiàn)。通俗性

在語言運用上則體現(xiàn)在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時有新奇之語,使文章深入淺出,具有趣味性。如“死

胡同”“膀大腰圓”“強塞”“發(fā)福體質(zhì)”等詞語的巧妙運用,既貼切傳神,又有新意,使本文呈現(xiàn)出生

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5.結合袁隆平先生研究雜交水稻的相關內(nèi)容,談談我們做一項科學研究應具備哪些正確的思想意識。(6

分)

【答案】①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遇到瓶頸時轉(zhuǎn)而尋找那些雄蕊本來就不發(fā)育的水稻個體,啟發(fā)我們在遇到阻

礙時,要懂得另辟蹊徑。②袁隆平先生研究雜交水稻遇到困難時并未選擇放棄,最終取得成功,啟發(fā)我們

要能頂住暫時的壓力,敢于迎難而上。③袁隆平先生不懼社會上出現(xiàn)的“雜交無用論”,一直堅持研究雜

交水稻,啟發(fā)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要堅持不懈,不懼質(zhì)疑。④袁隆平先生研究雜交水稻取得成功,并將之

前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整理,發(fā)表了重要論文,啟發(fā)我們要注重實踐,善于總結經(jīng)驗。(每點2分,答對3點

即可得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nèi)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據(jù)“就在大家埋頭尋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時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條道路一一去尋找那些雄蕊

本來就不發(fā)育的水稻個體。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蕊不發(fā)育的水稻

植株,在接受了正常水稻花粉之后,這些雄性不育的水稻結出了稻穗,并且它們的后代里面也有雄蕊不發(fā)

育的個體”可知,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遇到瓶頸時轉(zhuǎn)而尋找那些雄蕊本來就不發(fā)育的水稻個體,啟發(fā)我們在

遇到阻礙時,要懂得另辟蹊徑。

根據(jù)“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試驗受到了阻撓,初露曙光的雜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

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繼續(xù)開展研究”可知,袁隆平先生研究雜交水稻遇到困難時并未選擇放棄,最終取

得成功,啟發(fā)我們要能頂住暫時的壓力,敢于迎難而上。

根據(jù)“大家想要更高更壯的水稻,可是,雜交的結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社會上出現(xiàn)了'雜交無用論'。

袁隆平先生的工作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可知,袁隆平先生不懼社會上出現(xiàn)的“雜交無用論”,一直堅持

研究雜交水稻,啟發(fā)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要堅持不懈,不懼質(zhì)疑。

根據(jù)“1976年,全國推廣雜交水稻208萬畝,增產(chǎn)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國的糧食產(chǎn)量達到了劃時代的

高度。1977年,袁隆平將之前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整理,發(fā)表了《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與《雜交水稻

制種與高產(chǎn)的關鍵技術》兩篇重要論文。中國的雜交水稻成為世界農(nóng)業(yè)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可知,袁

隆平先生研究雜交水稻取得成功,并將之前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整理,發(fā)表了重要論文,啟發(fā)我們要注重實踐,

善于總結經(jīng)驗。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曉風楊柳

唐歿

陶淵明在院子里來回踱步。

他垂著頭,顯得非常頹唐,瘦弱,肚子是癟癟的,那件過分寬大的外衣,和他身體很不相稱,腳也似

乎有點病,大概是濕氣搔破了的緣故。那只黑狗站在院子盡頭的籬笆邊,目光隨著淵明的腳步移動,搖著

尾巴。它好像猜不透主人的心思,又似乎正在猜著。風吹動宅邊的柳樹,時時落下一瓣兩瓣枯葉來。

淵明的腳尖觸著枯葉,低頭沉思。猛的——

“劉寄奴不會做皇帝的吧?”他一面問,一面回過頭來,這才發(fā)現(xiàn)身邊并沒有人,頰肉牽動了一下,

仿佛是想笑,但立刻又轉(zhuǎn)成嚴肅了?!鞍⑹?!”

院子靜悄悄的,石板地偶然有飛鳥的影子掠過,他踱到板門邊,繼續(xù)喊:

“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來,瘦長個子,被太陽炎黑了的臉孔,帶著幽郁的表情,他垂著手,

很恭敬地問:

“爹有什么吩咐?”

淵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肚皮想了一回,覺得也實在沒有什么話要說。揮了揮手

說:

“沒有什么。"院子里依舊是一片靜。

“趙家伯父昨天差人來說,請你今天去喝酒。”

阿舒望著淵明的鼻子,好像是等待著回答,但那鼻子卻什么動靜都沒有。他站了會兒,就回轉(zhuǎn)身,仍

舊向著廊屋里走去。淵明可又叫住他。

“早稻每畝能收多少,計算了沒有?”

“還有十幾夢潮谷沒有揚曬,依眼前估計,大約有三袋零?!?/p>

淵明不作聲,阿舒接著說:“去年半粒都沒有哩,年成的確還不錯!”

饑餓的回憶帶來感傷的情調(diào),在阿舒的聲音里跳動,他忘不了一年來艱苦的掙扎,“樂天安貧”的庭

訓,再也不能彌補他心上的罅隙---被窮困灰暗的生活蛀蝕的罅隙。

初秋的太陽異常明亮、暢炎,微風帶來田野的氣息,小麥、桂子、野草,盡量發(fā)出清幽的香氣。一帶

疏疏落落的桑林,南山悠然地現(xiàn)了出來。

“變了!變了!縣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滿頭大汗地跑了進來,喘息著說。

“什么?”

“唉!”阿宣學著淵明的樣子,長長地嘆了口氣,接著說:“縣里出了告示,說是宋王?登了大寶,大

赦天下?,F(xiàn)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p>

他說著回過頭來,向著淵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p>

已經(jīng)交了亥時了,陶宅里還沒有熄燈。淵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幽郁,眼睛深深地陷了進去。身邊

放著一只竹籃,他好像在整理什么,臉色是那么枯黃、刻板,仿佛病酒的樣子,使人看不出一點活氣來。

菜油燈點了半夜,那一點黃豆似的火焰,寂寞地泛出了幽綠的顏色?!鞍?!”淵明長嘆一聲。

窗外的月光晶瑩地照著,院子里像是灑了水。阿雍和阿通走進來,后面跟著阿舒。

“我們現(xiàn)在都是遺民了?!边^了一會,淵明放下手里的詩稿,嘆氣說。

“怎樣啦,遺民?我們不再照舊活下去了嗎?”阿通問?!盎钍强偟没钕氯サ??!卑⒂簠⒓恿艘庖姟?/p>

“不過,”淵明說,聲音似乎有點嘶啞,“要是我當年不曾辭官……要是我現(xiàn)在還年青……唉!唉!”

“吱!吱!吱!”床底下老鼠在打架。

“你看見告示上還說些什么?”淵明看著剛進來的第二個兒子問。

“這個,”阿宣想了想說,“我記不清楚了,但現(xiàn)在就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卻是千真萬確,一

點也不會錯的?!?/p>

“吱!吱吱!吱吱!”

“亡了國,我們不食宋粟,我們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齊?!卑⒍伺苓M來說。

“唉!你的話說得活像爸爸?!卑⑼ㄅu。

“我們要淡泊,要清靜無為,不要去管這些俗事,我們得學老聃。”這回是阿雍的意見。

“唉!你的還要像?!卑⑿f,“不過,頂好是去請和尚拜幾天懺,或者來一個什么法會,祈禱祈禱,

救救國家??上Щ圻h法師涅槃了?!?/p>

“畜生!”淵明厲聲喝道,“不要胡說。”

阿宣吃了一驚。床底下打架的老鼠吱過了最后一通,逃跑了。

“年青人應該有血氣,應該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留得身后的名聲?!睖Y明解釋著。

“留名聲的事情,”阿宣說,“得讓大哥去干,我不該搶先。兄弟要友愛,謙讓,爹說過的?!?/p>

“但是,”阿舒囁嚅著,“我的身體不行,不及二弟結實。近來還有點神經(jīng)衰弱?!?/p>

“唉!你們都去睡覺吧!”淵明說。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間里又開始沉寂了。燈光更加暗下去,蚊蟲唱著歌,蝎子偷偷地爬出來,在泥

壁上布好阱。

淵明搔著腳趾,默默地,兀自生著氣。他覺得人類是沒有理智,沒有情感,蠢過于一切生物的東西。

他悲憤,愧悔。他定定神,在案頭坐下了,攤開詩稿,心里一片亂麻。

但終于動起筆來,這一晚,他寫了不少詩。寫了《述酒》②,寫了《詠荊軻》③,一直寫到寅時盡頭,

還不曾停筆,呵欠已經(jīng)打了幾十回,然而他想:“我還得寫下去,我得留一點教訓,我要寫到天明?!?/p>

柳枝葉里蕭蕭地吹起了一陣曉風。

(有刪改)

【注】①宋王,永初元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②《述酒》反映了晉恭帝被劉裕殺害

的事件,表達了詩人對劉裕篡權丑行的極大憤慨,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不肯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抗爭精神。

③《詠荊軻》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荊軻刺秦王的壯舉,充分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政治、強暴勢力的憎惡和

鏟強除暴的愿望。

6.下列對文本中相關內(nèi)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永初元年”以不同的形式在阿宣口中反復出現(xiàn),側面反映了改朝換代已成事實但陶淵明仍不愿相

信的心理。

B.“疲乏而又憂郁”“臉色枯黃,刻板”等描寫表現(xiàn)出陶淵明得到劉裕篡位確切消息后內(nèi)心的極度郁

悶和絕望。

C.“要是我當年不曾辭官……要是我現(xiàn)在還年青……唉!唉!”寫出了陶淵明對當年行為的愧悔和現(xiàn)

在的無奈。

D.“畜生!”這一聲厲喝,打破了父子之間心平氣和的談話場面,表現(xiàn)出陶淵明對兒子無血氣、無大

志的失望。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A.“但陶淵明仍不愿相信的心理”錯誤,結合“淵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幽郁,眼睛深深地陷了進去”

“我們現(xiàn)在都是遺民了”可知。故選A。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寫陶淵明“頹唐、瘦弱,肚子是癟癟的”,以肖像描寫來展現(xiàn)其歸隱后的物質(zhì)生活情況,表現(xiàn)

其對歸隱導致生活貧困的“愧悔”。

B.本文以全知視角,寫了陶淵明與兒子們的對話,看似散漫,實則展現(xiàn)了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使本文

的主題更加深刻。

C.在陶淵明與兒子們交談的過程中,多次提到老鼠“吱吱”叫,使交談氣氛變得輕松活潑。

D.小說截取了陶淵明歸隱后的日常生活場景,淡化了故事情節(jié),沒有激烈的矛盾,場景看似獨立卻又

前后勾連,引人入勝。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的藝術技巧的能力。

A.”表現(xiàn)其對歸隱導致生活貧困的‘愧悔’”說法有誤。陶淵明愧悔不是因為自己歸隱后導致生活貧困,

而是后悔因為自己歸隱田園導致兒子們不關心國事。

C.“使交談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說法有誤。文中多次寫到老鼠,是為了烘托氣氛,而非為了靈動活潑。

D.“淡化了故事情節(jié),沒有激烈的矛盾”說法有誤。小說中雖選取陶淵明歸隱后的生活,但小說中他與兒

子們的矛盾、他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非常強烈。

故選B。

8.小說開篇和結尾畫波浪線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答案】①開篇、結尾的兩處景色描寫,都選擇以“楊柳”和“風”為主體,突出了陶淵明鄉(xiāng)居的生活環(huán)

境。②首尾互相輝映,結構嚴謹。③開篇景色提到了“一瓣兩瓣枯葉”,為小說的氛圍增添了暗淡的色彩,

有利于烘托陶淵明當時煩悶不安的心理。結尾處的蕭蕭曉風,有利于烘托陶淵明經(jīng)歷了“悲憤、愧悔”后

的堅定。(每點2分,答對2點即可得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

小說開篇和結尾畫線處的兩處景色描寫“風吹動宅邊的柳樹”和“柳枝葉里蕭蕭地吹起了一陣曉風”,都

以“楊柳”和“風”為主體,這是鄉(xiāng)居生活最常見的景象,止匕外,結合原文其他語句“那只黑狗站在院子

盡頭的籬笆邊”等描寫可知,作者在首尾強調(diào)這一景象,是為了突出了陶淵明鄉(xiāng)居的生活環(huán)境。

從結構來看,畫線處的兩處景色描寫,展現(xiàn)的都是風吹動柳樹的景象。首尾都用相同的景色描寫,可以起

到首尾互相輝映,結構嚴謹?shù)淖饔谩?/p>

小說中的景色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重點還是要為體現(xiàn)人物而服務。從本文的主人公陶淵明來看,首先,開

篇作者描寫景色時,特意選取“一瓣兩瓣枯葉”的景象,為小說的氛圍增添了暗淡的色彩。而一切,都是

為了展現(xiàn)“他垂著頭,顯得非常頹唐,瘦弱”,從而烘托陶淵明當時煩悶不安的心理。結尾處,作者在描

寫景色時,特意用“蕭蕭”這一形容詞來修飾,從而展現(xiàn)前文“他悲憤,愧悔。他定定神,在案頭坐下了,

攤開詩稿,心里一片亂麻”,烘托陶淵明經(jīng)歷了“悲憤、愧悔”后的堅定。

9.陶測明作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其“種豆南山”“采菊東籬”的隱居生活,千百年來一直為文人士大

夫所向往,但本文卻另辟蹊徑,賦予這一形象以嶄新的意義,請分析本文中陶淵明的形象。(6分)

【答案】①本文雖以陶淵明為主人公,但卻并未展現(xiàn)其歸隱生活的閑適自得,而是對陶淵明在政權交替期

間的心理變化進行了虛構,展現(xiàn)了其內(nèi)心的憂慮、矛盾、愧悔。②使陶淵明這一人物有多面立體感,能夠

使人多角度理解陶淵明。③文中借陶淵明對兒子的生活態(tài)度的失望和最后的“悲憤、愧悔”,有利于表達

作者對現(xiàn)實的批判和對現(xiàn)實人物理想的思考,同時也引發(fā)人們對于自己人生價值的思索。(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文的另辟蹊徑之處,在于賦予陶淵明的是“貌似退隱”的人物形象,他表面上退居鄉(xiāng)里,不在朝為官,

實則心念朝政和國運,并非完全是一個恬淡退隱的人。原文”還想.……那個濃眉毛,闊下巴,黑而且丑的

面孔,又在淵明記憶里浮了上來”“但愿這不是事實”“劉寄奴不會做皇帝吧?”“我們現(xiàn)在都是遺民了”

“你看見告示上還說些什么?”等都通過對陶淵明的心理描寫或語言描寫,直接或間接地展現(xiàn)陶淵明在政權

交替期間的心理變化。這些心理描寫,展現(xiàn)的并非陶淵明淡泊處世的心態(tài),而重在其內(nèi)心的憂慮、矛盾、

愧悔。由此可見,他已經(jīng)歸隱田園,但仍關注時局,為國家命運而憂慮。

結合文中“年青人應該有血氣,應該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留得身后的名聲”可知,小說中寫陶淵明教

訓兒子要“有血氣”“應該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這與一般人熟悉的陶淵明并不相同,而是積極表現(xiàn)

出其內(nèi)心深處具有積極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描寫,也使陶淵明這一人物有多面立體感,能夠使人多角度

理解陶淵明。

文中除了展現(xiàn)這一個復雜多面的主角陶淵明之外,還描寫了他的好幾個兒子。在文中,與關心國事的陶淵

明不同,阿舒、阿宣等人“樂天安貧”,只關心自我生存,以至于“淵明搔著腳趾,默默地,兀自生著氣。

他覺得人類是沒有理智,沒有情感,蠢過于一切生物的東西。他悲憤,愧悔”。這個結局也有利于表達作

者對現(xiàn)實的批判和對現(xiàn)實人物理想的思考,同時也引發(fā)人們對于自己人生價值的思索。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

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

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禳①??砷L有者,其隼些也?!睂O叔敖死,王

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

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五員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日:“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比?/p>

鄭而之許,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東南向而唾。五員中生受賜,目:“吾知所之矣?!币蛉鐓?。過

于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尊乃。問其名族,則不肯告,

解其劍以予丈人,目:“此千金之劍也,愿獻之丈人?!闭扇瞬豢鲜?,目:“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zhí)

圭,祿萬石,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五員過于吳,使人求之江上,

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日:"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眾矣,將奚不有為也?而無以為。為矣,

而無以為之,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日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

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惫仕螄L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

今以百金與掛■黍③以示兒子④,兒子必取掛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

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

(選自《呂氏春秋?異寶》)

【注】①禳(jl):事神求福的習俗。②五員: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人。父兄均被楚平王殺害,

后奔吳,佐吳王闔閭伐楚。③拉黍(tuanshu):捏成的飯團。④兒子:指小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

B.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

C.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

D.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宋國的一位農(nóng)夫在耕田時得到了一塊玉,獻給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農(nóng)夫請求說:“這是我這個

鄉(xiāng)下人的寶貝,希望相國賞我個臉,收下它吧?!?/p>

“耕而得玉”是指“耕田時得到了一塊玉”,“耕”和“得”銜接緊密,不可斷開,排除AD;

“野人”是“請曰”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

故選Co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唯此,意思是只有這塊土地了,“唯”與《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的“唯”字含義相同。

B.絕江,意思是橫渡長江,“絕”與《勸學》“而絕江河”的“絕”字含義相同。

C.再拜,意思是再拜一次,“再”與《曹劌論戰(zhàn)》“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再"字含義相

同。

D.每食,意思是每次進食,“食”與《馬說》“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的“食”字含義不

同。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句意:只有這塊土地了。/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的秋月影。

B.正確。句意:橫渡長江。/卻橫渡長江黃河。

C.“再拜一次”“含義相同”錯誤,“再拜”的意思是“拜兩次”,兩個“再”意思分別是:兩次/第二次。

句意:伍員拜了兩次。/第一次擊鼓進擊時,能振奮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進擊時,士兵們的士氣就有

所低落;第三次擊鼓進擊時,士兵們的士氣就都被耗盡了。

D.進食/喂養(yǎng)。句意:伍員每次吃飯。/鞭策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卻不能竭盡它

的才能。

故選Co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孫叔敖臨終告誡兒子“無受利地”,其子遵從父意,請求君王封給“名甚惡”的不利之地“寢丘”,

最終得以長久地擁有這片封地。

B.伍員從楚國逃亡到吳國的途中曾到過許國,許公不用語言而用唾的方向為伍員指路,伍員心領神會。

C.江上打漁老人不肯接受伍員酬贈的千金之劍,司城子罕不肯接受宋國野人獻上的出土寶玉,都是因

為他們“所寶者異也”。

D.除了歷史事實,本文還以生活實例等為論據(jù),用小孩和賢人的例子說明“其所取彌精”,用鄙人的

例子說明“其所取彌粗”。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D.“用小孩和賢人的例子說明'其所取彌精'”錯誤。文中“今以百金與按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技黍矣”

是用來證明“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的。故選D。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

(1)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2)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

【答案】

(1)懂得把別人厭惡的東西當作自己喜愛的東西,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之人不同的原因。

(2)他們的智慧越精深,追求的東西就越珍貴;他們的智慧越低下,追求的東西就越粗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惡”“所喜”,所字結構,厭惡的東西、喜愛的東西;“所以”,……的原因;"此有道者之所

以異乎俗也”,判斷句式。(每點1分,句意1分)

(2)“知”,同“智”,智慧;“彌”,越;“所取”,所字結構,追求的東西。(每點1分,句意1分)

14.文章中伍員要在吃飯前祭祀江上老人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段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3分)

【答案】①對江上老人幫助自己行為的感激;②對老人拒絕高官厚祿誘惑精神的贊美;③再尋老人不得的

思念之情。(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丈人度之,絕江”可知,江上老人幫助伍員渡江,祭祀他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由“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愿獻之丈人。'丈人不肯受”“荊國

之法,得五員者,爵執(zhí)圭,祿萬石,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可知,

江上老人雖然幫助了伍員,卻不肯接受他的饋贈,因此通過祭祀來表達對老人拒絕高官厚祿誘惑精神的贊

美。

由“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可知,伍員再也找不到江上老人,因此通過祭祀來表達再尋老人不得

的思念之情。

參考譯文:

古代的人不是沒有寶物,只是他們看作寶物的東西與今人不同。

孫叔敖病了,臨死的時候告誡他的兒子說:“大王多次賜給我土地,我都沒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

會賜給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饒的土地。楚國和越國之間有個寢丘,這是因為這個地方土地貧瘠,

而且地名很不好聽。楚人畏懼鬼魅,而越人迷信神靈。因此,能夠長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這塊土地了?!?/p>

孫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賜給他的兒子,但是孫叔敖的兒子謝絕了,請求賜給寢丘,所以這塊

土地至今沒有被他人占有。孫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

東西當作自己所喜愛的東西,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之人不同的原因。

伍員逃亡,楚國緊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遙望鄭國說:“這個國家,地勢險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

它的國君是個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謀劃大事。”伍員離開鄭國,到了許國,拜見許公并詢問自己宜去

的國家。許公不回答,向東南方面吐了一口唾沫。伍員拜了兩次,接受賜教說:“我知道該去的國家了?!?/p>

于是往吳國進發(fā)。路過楚國,到了長江岸邊,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撐著小船,正要打魚,于是走

過去請求老人送他過江。老人把他送過江去。伍員問老人的姓名,老人卻不肯告訴他。伍員解下自己的寶

劍送給老人,說:“這是價值千金的寶劍,我愿意把它送給您?!崩先瞬豢辖邮?,說:“按照楚國的法令,

捉到伍員的,授予執(zhí)圭爵位,享受萬石俸祿,賜給黃金千鎰。從前伍子胥從這里經(jīng)過,我尚且不捉他去領

賞,如今我接受你的價值千金的寶劍做什么呢?”伍員到了吳國,派人到江邊去尋找老人,卻無法找到了。

此后伍員每次吃飯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說:“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極點了,養(yǎng)育萬物多到極

點了,天地何所不為?卻毫無所求。做了有利于別人的事,卻毫無所求,名字無法得知,身影無法得見,

達到這種境界的恐怕只有江邊的老人吧!”

宋國的一位農(nóng)夫在耕田時得到了一塊玉,獻給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農(nóng)夫請求說:“這是我這個鄉(xiāng)下人

的寶貝,希望相國賞我個臉,收下它吧?!弊雍闭f:“您把玉當成寶,我把不接受它作為寶?!彼运螄?/p>

有德行的人說:“子罕不是沒有寶,而是他認為的寶與眾不同啊?!?/p>

假如現(xiàn)在把百金和黃米飯團擺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黃米飯團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擺在鄙陋無知

的人面前,鄙陋無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關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擺在賢人面前,賢人一定聽取

至理名言了。他們的智慧越精深,追求的東西就越珍貴;他們的智慧越低下,追求的東西就越粗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晉詩,完成15-16小題。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①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將:豈。②紀:經(jīng)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這首詩寫得流暢自然,通過對日常生活瑣事的敘述,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B.此詩和《歸園田居(其一)》都是五言古體詩,節(jié)奏舒緩,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有韻味。

C.“無為忽去茲”和《歸園田居(其一)》的“守拙歸園田”都表達了詩人不再出仕,永遠躬耕田園

的決心。

D.全詩按時間順序,從不同角度寫出田園生活的特色,而且集敘述、抒情、議論于一體。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全詩按時間順序,從不同角度寫出田園生活的特色”錯誤。本詩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寫。詩人注意選

取農(nóng)村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場面進行描寫,這些不同地點的生活場面,構成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充分地表

現(xiàn)了農(nóng)村的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氣氛。故選D。

16.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xiàn)了哪些樂趣。(3分)

【答案】①登高賦詩之樂,詩歌開頭即寫出了春秋佳日,詩人登高賞景并賦詩記錄。②飲酒之樂,登高賦

詩之余,詩人更與鄰人互相招呼飲酒,斟酌品嘗。③人與人純真質(zhì)樸的情誼帶來的快慰,人們農(nóng)忙時期各

自歸家,閑暇時相互思念,及至披衣相訪,寫出了人情質(zhì)樸之樂。④自給自足的農(nóng)家勞作之樂,詩歌最后

表達了自食其力,躬耕自理的勞作之樂。(每點2分,答對3點即可得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寫出了登高賦詩,不虛佳日的場面,春秋兩季有很多好日子,經(jīng)常同友

人一起登高賦詩,體現(xiàn)出志趣相投的好友們相聚登高賦詩之樂趣。由此看出,登高賦詩之樂,詩歌開頭即

寫出了春秋佳日,詩人登高賞景并賦詩記錄。

②“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朋友過門,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

一起斟酌品嘗。我們仿佛聽到了那親切的招呼聲,仿佛看到了他們喝酒時那悠然自得的樣子。這里,人與

人之間率真融洽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了。由此看出,飲酒之樂,登高賦詩之余,詩人更與鄰人互相招呼飲酒,

斟酌品嘗。

③人們“農(nóng)務各自歸”,但“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這里緊接上兩句,寫閑暇時

的情景:思念的時候,大家就披衣相訪,聚集在一起談談笑笑沒有厭足的時候。表現(xiàn)鄰里鄉(xiāng)親和諧相處的

樂趣。由此看出,人與人純真質(zhì)樸的情誼帶來的快慰,人們農(nóng)忙時期各自歸家,閑暇時相互思念,及至披

衣相訪,寫出了人情質(zhì)樸之樂。

④“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意思是,此情此趣豈不美,切勿將它輕拋棄。

衣食須得自料理,躬耕不會白費力。直接抒發(fā)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官場世俗生活的厭煩。由此看出,自

給自足的農(nóng)家勞作之樂,詩歌最后表達了自食其力,躬耕自理的勞作之樂。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長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詩中“,”兩句,

對其生活狀況作了生動的概括。

(2)曹操《短歌行》中運用《詩經(jīng)?鄭風?子衿》典故指出詩人渴望得到賢才的詩句是:

(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了著名詩人謝靈運住過的地方溪水蕩漾、猿啼凄清的環(huán)境的句子是:

【答案】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謝公宿處今尚在

深水蕩漾清猿啼(每空1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常、作、衿、悠、深。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新媳婦又短促地“啊”了一聲。我強忍著眼淚,給那些擔架員說了些話,打發(fā)他們走了。我回轉(zhuǎn)身看

見新媳婦已輕輕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忸怩羞澀已經(jīng)完全消失,只是莊嚴而虔誠地給

他拭著身子,這位高大而又年輕的小通訊員無聲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絆絆地跑去找

醫(yī)生,等我和醫(y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著身子坐在他旁邊。

她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y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

用打針了。"我過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

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低聲地說:“不要縫了。”她卻對我異樣地瞟了一眼,

低下頭,還是一針一針地縫。我想拉近她,我想推開逑迎惠的乳國,我想看見他坐起卷,看見他羞暹地笑。.

衛(wèi)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去。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

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

18.文中省略號的作用是(3分)

A.引文省略B.語意未盡C.含糊其辭D.列舉省略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我回轉(zhuǎn)身看見新媳婦已輕輕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忸怩羞澀已經(jīng)完全消失,只是莊

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這位高大而又年輕的小通訊員無聲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由

后面“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可知,前面“我”所見的情形并未描述完整,這就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

所以屬于語意未盡。故選B。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動詞使用精煉傳神,請舉例分析。(4分)

【答案】①“奪”寫新媳婦搶被子的動作異常迅速,使人來不及防備,表現(xiàn)出她愿把自己的新被子獻出來

蓋在小通訊員身上的堅定決心;②“瞪”是對新媳婦眼神的刻畫,表面寫她對衛(wèi)生員的不滿,實則是她對

小通訊員犧牲的痛心。(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題干要求分析畫橫線句子中使用精煉傳神的動詞。

首先找出畫橫線句子中的動詞,如“奪”“瞪”,前者是刻畫動作,后者是刻畫眼神,這是對新媳婦的刻

畫。

然后結合具體的情境分析這些動作的效果。如“奪”,作者說新媳婦“劈手奪過被子”,“奪”凸顯力度

和速度,“劈手”更是給人迅雷不及之勢,結合上下文新媳婦要把自己的被子蓋在小通訊員的身上這件事

來看,“奪”這一動作可以看出新媳婦的決心之堅定。如“瞪”是描繪新媳婦的眼神,結合前面“衛(wèi)生員

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去”和后面“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

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可知,新媳婦決心把被子送給通訊員,而衛(wèi)生員卻要把被子揭掉,所以

新媳婦“瞪”這一眼神可以看出她對衛(wèi)生員做法的不滿,更是對小通信員犧牲的痛心。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想拉開她以推開這沉重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羞澀地笑?!?/p>

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6分)

【答案】①原文的表達形成排比,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②四個結構相似的短句

相連,強調(diào)了“我想”的內(nèi)容,寫出了情感的層次。③小通訊員己經(jīng)犧牲,不可能再坐起來,不可能再羞

澀地笑,原句的表達加重了“我”對小通訊員犧牲的悲痛、不舍之情。(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由“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可知,考生可以結合題干中的改句把握句子的意思。“我想拉開她以推開

這沉重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羞澀地笑”是說“我”想要拉開新媳婦,想要看到小通信員坐起來。

然后分析原句,主要從原句的手法、句式、用詞以及情感方面分析。如“我想……我想……我想……”使

用相似的句式,語意連貫,語氣一致,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情感表達更為感人;如“我想拉開她,我想

推開這沉熏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地笑”雖然都使用“我想”,但“我想”的內(nèi)容展現(xiàn)

了情感的層次,前面想要拉開新媳婦,不想讓新媳婦做無用功,后面想要看見小通信員做起來,想要看見

他笑,而這些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加重了“我”對小通信員犧牲的悲痛和不舍。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①.居超的傳星匹士可必被看作是一部史國近代史。作為一個重要的歷史存在,梁啟超打通了和中國

近代史各類關鍵性人物之間的關系。在各層各類能夠呈現(xiàn)歷史風貌的重要人物關系網(wǎng)絡中,他是承上啟下

且舉足輕重的人物。②逑除了得遹工他先進的總想和多才畫的才華之處,―他本身的西大特速、也至關重要O

其一,他是一個擁有書面文字語言和行為語言的雙重存在,他既創(chuàng)造了“知”的體系,?O他既與思想

界、學術界的人物關系密切,又與政治界、外交界、教育界、財政界的人物關系密切。其二,他除了擁有

罕見的知行兼?zhèn)涞哪芰?,工,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三個推動歷史前進又極為“謙和”的人物:梁啟超、蔡

元培、胡適。”但開風氣不為師”,他們成就巨大,但從不稱霸。

梁氏的思想體系充滿自由點,少有固定點。有人因此而攻擊他,說他“善變”。不過,為了把中國從

專制引向共和、富強、自由,梁啟超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地破“我執(zhí)”、破“他執(zhí)”,不斷地向真理

靠近。從這個意義上講,梁啟超確實“善變”。列文森認為,梁啟超在理念上認同西方的價值取向,而在

情感上則認同中國的傳統(tǒng)人文系統(tǒng)。③事實上,在互呼運動爆發(fā)之后,他在理念上也已箜叢同工史國文傕。

這并不奇怪,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歷史巨人,其人生是非常豐富復雜的,很難用“激進”“保守”“革命”

“反動”這些本質(zhì)化的概念來描述和判斷。

21.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有一句表述不當,請標出原句序號并做修改,修改后的語句需與上下文的銜接

流暢自然。(3分)

【答案】②這除了得益于他先進的思想和多方面的才華之外,還得益于他本身的兩大特點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句中途易轍,前一句句式為“除了得益于……之外”,后一句應對應“還得益于……”的句式,改為:

這除了得益于他先進的思想和多方面的才華之外,還得益于他本身的兩大特點。

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

個字。(4分)

【答案】甲:又創(chuàng)造了“行”的體系。乙:還擁有極為“謙和”的性格魅力。(每句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甲:結合前文“擁有書面文字語言和行為語言”分析可知,書面文字語言對應“知”的體系,則“行為語

言”對應“行”的體系,和“既創(chuàng)造了‘知’的體系”對應,所以應填:又創(chuàng)造了“行”的體系。

乙:結合后文的闡述,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三個推動歷史前進又極為“謙和”的人物:梁啟超……,可知此

處是說他謙和,對應“他除了擁有罕見的知行兼?zhèn)涞哪芰Α?,所以應填:還擁有極為“謙和”的性格魅力。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青春是天堂里不事雕琢的歡樂強音,青春也是雪峰之側的痛苦掙扎和寂然快慰;青春是萬類霜天競自

由的生命張揚,青春也是蒼茫大地主沉浮的使命擔當;青春是“放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