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_第1頁
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_第2頁
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_第3頁
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_第4頁
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目錄1 工程與勘察工作概況 31.1 工程概況 31.1.1 任務由來 31.1.2 擬建工程概況 31.2 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 31.2.1 勘察目的 31.2.2 勘察任務要求 31.2.3 勘察執(zhí)行的依據和技術標準 31.3 巖土工程勘察等級 41.3.1 工程安全等級劃分 41.3.2 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 41.3.3 勘察等級 41.4 巖土工程勘察范圍、階段 41.4.1 勘察范圍 41.4.2 勘察階段 5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況 51.5.1 資料搜集情況 51.5.2 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 61.5.3 勘探工作布置 61.5.4 室內試驗 61.5.5 勘探測量系統(tǒng) 61.5.6 完成工作量 61.6 勘察工作質量評述 71.6.1 勘察綱要執(zhí)行情況 71.6.2 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 71.6.3 勘探質量評述 71.6.4 原位測試及物探質量評述 71.6.5 取樣質量評述 81.6.6 水文地質試驗質量評述 81.6.7 室內試驗質量評述 91.6.8 鉆探異常情況 91.6.9 外業(yè)安全評述 91.6.10 協(xié)作與分包 91.6.11 外部監(jiān)管 91.6.12 內部質量管理 92 場地環(huán)境與工程地質條件 102.1 自然地理 102.1.1 位置及交通 102.1.2 氣象特征 102.1.3 水文特征 102.2 地形地貌 112.3 地質構造 112.4 巖層巖性 112.4.1 巖土層特征 112.4.2 基巖面起伏情況及基巖風化帶特征 122.5 水文地質條件 122.5.1 地表水特征 122.5.2 地下水特征 122.5.3 地下水補徑排特征 132.5.4 水文地質單元劃分 132.5.5 巖、土層滲透性 132.6 不良地質作用 132.6.1 滑坡 132.6.2 危巖和崩塌 132.7 特殊性巖土及有毒有害氣體 143 巖土物理力學特征 143.1 巖土測試成果統(tǒng)計與分析 143.1.1 整理分析標準 143.1.2 室內巖石試驗 143.1.3 室內土工試驗 143.1.4 室內水樣試驗 153.1.5 靜力觸探試驗 153.1.6 動力觸探試驗 153.1.7 標準貫入試驗 163.1.8 物探測試 163.1.9 水文試驗 163.2 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163.3 巖體基本質量等級 173.4 土、石可挖性分類(存在較大的挖方平場時保留此節(jié)) 174 巖土工程分析評價 184.1 不良地質作用評價 184.1.1 滑坡影響評價 184.1.2 危巖影響評價 194.2 斜(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 194.2.1 現狀斜(邊)坡 194.2.2 環(huán)境邊坡 204.2.3 基坑邊坡 204.3 場地地震效應評價 214.3.1 場地地震 214.3.2 巖土地震穩(wěn)定性評價 214.3.3 地震效應評價 214.4 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評價 214.5 水土腐蝕性評價 224.6 特殊巖土及有毒有害氣體評價 224.6.1 填土評價 224.6.2 軟土評價 224.6.3 風化巖及殘積土評價 224.6.4 有毒有害氣體評價 224.7 建(構)筑物 224.8 地基基礎評價及建議 234.8.1 地基均勻性 234.8.2 基礎形式及持力層建議 234.8.3 成樁可能性及施工條件 234.9 相鄰建(構)筑物影響評價 244.10 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分析 244.11 工程建設對環(huán)境的影響評價 254.12 場地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評價 255 結論及建議 255.1 結論 255.2 建議 256 附件1穩(wěn)定性驗算 276.1 附件1.1&&邊坡穩(wěn)定性驗算 27

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工程與勘察工作概況工程概況任務由來受工業(yè)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yè)主”)委托,我院承擔石船安置房二期S19-3-1地塊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階段為詳細勘察。擬建工程概況本項目場地位于兩江新區(qū)石船鎮(zhèn),項目場地占地總面積約0.0416km2,建筑總面積約&&&&km2,主要含&&&&樓及擋墻等。本項目平場標高&&&&,環(huán)境邊坡擬采用&&&&支護形式或放坡處理。擬建工程基本情況詳見表1.1-1。表1.1-1擬項目基本情況一覽表編號建筑名稱層數-*F/*F±0標高(m)占地面積(m2)結構類型基礎類型單柱(延米)最大荷載設計等級15-1#樓14F/-2F240.1697.4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25-2#樓12F/-2F240.1697.4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35-3#樓15F/-2F240.1701.0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45-4#樓14F/-2F240.1693.6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55-5#樓15F/-2F240.1701.0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65-6#樓14F/-2F240.1693.6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75-7#樓15F/-2F240.1701.0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85-8#樓14F/-2F240.1693.6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95-9#樓15F/-1F240.1701.0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105-10#樓15F/-1F240.1693.6剪力墻結構樁基、獨基5000二級115-11#樓1F237.3634.2框架結構樁基、獨基500三級125-12#樓1F236.3415.1框架結構樁基、獨基500三級135-13#樓1F236.326.0框架結構樁基、獨基500三級145-14#樓1F235.34.0框架結構樁基、獨基500三級155-15#樓1F240.126.0框架結構樁基、獨基500三級165-16#地下車庫-1F~2F240.121998.5框架結構樁基、獨基2000二級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勘察目的針對工程特點和場地巖土條件,根據“詳細勘察技術要求”,對本項目進行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工作,查明場區(qū)內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及特殊地質條件,進行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為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提供詳細的工程地質依據與相關設計參數,提出設計和施工有關結論和建議??辈烊蝿找蟊敬慰辈斓娜蝿找笥校?、取得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布置圖,各擬建物及場區(qū)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質、規(guī)模、荷載、結構特點,可能的基礎類型、尺寸和埋置深度,及對地基基礎有特殊要求的有關文件;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進行穩(wěn)定性評價,并提出評價與整治工程所需的巖土參數及整治方案建議;3、查明擬建場地范圍內地形地貌、地層構造、巖石和土分類及其空間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4、對需要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巖土參數;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擬建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地下工程和基坑工程應查明巖土和地下水的分布,評價地下水的影響,提出支護和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議,并提供設計所需的相關計算參數;7、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8、提供邊坡、基坑穩(wěn)定性驗算和支護設計所需的巖土參數,評價邊坡、基坑施工和使用中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9、確定抗震場地類別,并進行建筑抗震地段的劃分,對場地地震效應、地震穩(wěn)定性進行評價;當場地位于抗震危險地段時,應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規(guī)定,提出專門研究的建議;10、分析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提出防治措施建議;11、編制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辈靾?zhí)行的依據和技術標準1、勘察依據(1)與業(yè)主簽訂的勘察合同;(2)業(yè)主單位提供的設計文件;(3)設計提出的巖土工程勘察技術要求;(4)本項目勘察綱要。2、勘察依據的技術標準(1)通用規(guī)范《工程勘察通用規(guī)范》(GB55017-2021);《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guī)范》(GB55003-2021);《工程測量通用規(guī)范》(GB55018-2021)。(2)項目規(guī)范《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50-047-2016);《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標準》(JGJ/T72-2017);《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15);《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guī)程》(JGJ/T87-2012);《工程巖體試驗方法標準》(GB/T50266-2013);《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2019);《巖土工程勘察安全標準》(GB50585-2019);《建筑樁基礎設計與施工驗收規(guī)范》(DBJ50-200-2014);《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DBJ50/T-229-2015);《建筑工程抗浮技術標準》(JGJ476-2019);《重慶市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重慶市巖土工程勘察圖例圖示規(guī)定》;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20年版)。巖土工程勘察等級工程安全等級劃分本項目類型有:住宅樓、多層地下車庫及配套建筑,建筑總面積0.28km2,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4.1.5條,本項目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本項目場地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4.1.6條,判斷本項目場地類別為&&&&(詳見表1.3-1)。表1.3-1場地類別判定表判定因素場地地質環(huán)境條件場地復雜程度1地形、地貌地貌單元單一,地形坡角總體3~5°,僅部分邊坡段可達30°及以上中等復雜2巖層傾角(°)9~14°中等復雜3巖土特征種類較多,不均勻,性質變化大,有特殊性巖土填土復雜4巖體完整程度巖體較完整,裂隙較發(fā)育中等復雜5土層厚度0~18.3復雜6地表水、地下水對巖土體影響程度影響程度中等中等復雜7不良地質作用不發(fā)育簡單8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人類活動填土邊坡約5~14..6m,巖質邊坡約3~13m中等復雜9對相鄰建筑影響程度小簡單勘察等級本項目安全等級為一級,場地復雜程度為中等復雜,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4.1.7條判定:本項目勘察等級為甲級。巖土工程勘察范圍、階段勘察范圍本次勘察范圍包括建設場地及其影響場地穩(wěn)定性、對工程可能造成影響的區(qū)域,滿足《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范圍暫行規(guī)定》渝建〔2013〕345號文的相關要求,勘察范圍判定詳見表1.4-1.表1.4-1勘察范圍判定表判定款項判定條件對應判定條件的場地、邊坡判定結果環(huán)境邊坡及其影響區(qū)域1對于無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質邊坡,勘察范圍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倍邊坡高度??辈旆秶€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1倍邊坡高度勘察范圍滿足要求2對于有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土邊坡,勘察范圍線應根據組成邊坡的巖土性質及可能破壞模式確定,且勘察范圍不應小于外傾結構面影響范圍。勘察范圍大于外傾結構面影響范圍勘察范圍滿足要求3對于可能出現土體內部滑動破壞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倍邊坡高度??辈旆秶€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1.5倍邊坡高度。勘察范圍滿足要求4對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后緣邊界,且還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前緣邊界(即剪出口位置)土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土質邊坡后緣邊界??辈旆秶鷿M足要求基坑邊坡及其影響區(qū)域1巖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坡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巖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辈旆秶鷿M足要求2土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土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圍滿足要求3當需要采用錨桿(索)支護時,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當需要采用錨桿(索)支護時,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圍滿足要求勘察階段依據《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階段暫行規(guī)定》渝建〔2013〕346號文,勘察階段判定詳見表1.4-2,本項目不需要進行初步勘察。表1.4-2勘察階段判定—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項判定條件對應判定條件的場地及工程指標判定結果場地及項目1在復雜場地上建設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的建設項目。中等復雜場地的一級建設項目不需要進行初勘其他建設場地1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等不良地質作用較為發(fā)育,且其影響面積占建設場地30%及以上的建設場地。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2場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巖坡,且其影響面積占建設場地50%及以上的建設場地。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3三峽庫區(qū)175m蓄水位(吳淞高程)岸線外側水平距離100米范圍內的建設場地。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4存在礦產采空區(qū)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區(qū)或地下洞頂距離擬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設場地。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其他建設項目1總建筑規(guī)模大于50萬m2且高層建筑規(guī)模占總建筑規(guī)模的比例超過70%的大型住宅小區(qū)。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層建筑。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3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0m2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或長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4主跨跨徑150m及以上的斜拉橋、懸索橋等纜索承重橋梁以及拱橋,立體交叉線路為3層及3層以上(不計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橋梁。不屬于不需要進行初勘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況本項目采用的勘察方法有:資料搜集、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鉆探、山地工程、取樣、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等。資料搜集情況本次勘察主要搜集到以下資料:1、區(qū)域地質、水文地質(1)1975年~1977年由四川省地質局南江水文地質大隊完成的《1:20萬區(qū)域水文地質調查(重慶幅)》;(2)1986年~1990年由四川省地礦局二〇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完成的《1:5萬城市區(qū)域地質調查(重慶幅)》;2、周邊環(huán)境資料(1)2021年由重慶中科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完成的《S7-1地塊配套道路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原鉆孔編號ZK)。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以1:500比例地形圖為底圖對勘察范圍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面積約0.0684km2??碧焦ぷ鞑贾帽敬慰辈旃ぷ鞑贾迷诔浞炙鸭眉扔匈Y料的基礎上進行布置,本次搜集利用工作量詳見表1.5-1。本項目勘探工作布置主要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勘察工作布置原則如表1.5-2所示,本次勘察工作布置共布置185鉆孔,共計4074m,其中控制性勘探孔數量大于勘探孔總數的1/3,取樣+測試勘探孔數量大于勘探孔總數的1/2。表1.5-1利用收集資料匯總表序號工作內容單位數量備注1鉆探m/孔81.51/5詳見附表1.5-1利用孔一覽表表1.5-2勘察工作布置原則建、構筑物類型及勘察等級規(guī)范要求本次執(zhí)行情況取樣及原位測試依據勘探點線布置原則線間距(m)點間距(m)勘探深度控制原則線間距(m)點間距(m)勘探深度控制原則建筑物甲級沿建筑物輪廓線及柱列線10~2010~20進入預計持力層下8~15m總體約15~20總體約15~20一般性鉆孔進入持力層中風化基巖樁底以下不小于12m;控制性鉆孔進入應持力層中風化基巖樁底以下不小于15m。預計基礎底部為進入中風化基巖3倍樁徑~5m。取樣和原位測試鉆孔的比例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的1/2《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第4.4.4條邊坡或支擋結構甲級沿平行和垂直結構軸線(邊坡走向)≤20≤15邊坡進入潛在滑面不小于5m;一般擋墻進入持力層不小于5m,懸臂樁進入嵌固段巖質不小于懸臂長的1.0倍總體約15~20總體約15一般性鉆孔進入中風化基巖不小于5m;控制性鉆孔進入中風化基巖不小于8m。一般擋墻進入持力層不小于5m,懸臂樁進入嵌固段巖質不小于懸臂長的1.0倍。取樣和原位測試鉆孔的比例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的1/2《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第6.3.7條、6.3.8條室內試驗本項目勘察室內試驗擬進行項目如表1.5-3所示。表1.5-3室內試驗項目工程類型巖樣室內試驗土樣室內試驗水樣室內試驗建筑物單軸抗壓強度、三軸壓縮變形、單軸壓縮變形、抗拉強度常規(guī)、直接剪切簡分析構筑物單軸抗壓強度、三軸壓縮變形、單軸壓縮變形、抗拉強度常規(guī)、直接剪切簡分析勘探測量系統(tǒng)本項目采用:重慶市獨立坐標系、1956年黃海高程系。測量基準利用我院在重慶主城建立的CORS系統(tǒng),每個勘探點測放采用RTK測量。陸域勘探點平面偏差均小于0.25m;高程偏差小于±0.05m;水域探點平面偏差均小于1.0m;高程偏差小于±0.10m。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工作外業(yè)于2024年4月22日進場,于2024年5月8日完成外業(yè);本次勘察完成的實物工作量詳見表1.5-4。表1.5-4布置工作量與實際完成工作量匯總表序號工作內容單位布置工作量實際完成工作量備注1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1:500km20.06840.0684中等復雜場地2鉆探m/孔4074/185XXX.X/184詳見附表1.5-2其中5個鉆孔(131.6m)為業(yè)主現場抽查鉆孔3土樣原狀土樣件/組18/618/6薄壁取土器取樣4擾動土樣件6/26/25巖樣件/組234/78249/836水樣件217動力觸探試驗m/孔32/434.0/4重型8聲波測試m/孔33/234.3/29剪切波測試m/孔20/218.9/110抽水試驗臺班11勘察工作質量評述勘察綱要執(zhí)行情況我院接受勘察任務以后,工程人員在搜集、分析已有資料和現場踏勘的基礎上,根據勘察目的、任務和現行相應技術標準的要求,針對擬建工程特點和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編制了《石船安置房二期S14-1地塊、S15-1地塊、S19-3-1地塊工程勘察綱要(直接詳勘)》,綱要于2024年4月9日通過業(yè)主組織的專家組評審,2024年4月11日通過專家復核。勘察過程嚴格按照勘察綱要執(zhí)行;因現場施工條件及青苗問題,需減少1個鉆孔工作,項目負責人于2024年4月25日現場確認。因現場施工條件及青苗原因,5ZK161工作未能實施,采取現場地質調查措施彌補,基本達到《勘察綱要》的目的。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范圍為勘察范圍及擬建工程可能影響到的區(qū)域。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對象有: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及巖石風化程度,地質構造、巖體結構、結構面的性狀和發(fā)育特征,水文地質,不良地質作用,人工工程活動對工程地質條件的影響,地下管網和既有建(構)筑物情況等。觀測點實際位置與圖上位置在圖上誤差均小于2mm。綜上,本次勘察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滿足規(guī)范及勘察綱要的要求,達到了預期目的??碧劫|量評述本次勘察鉆探方法:一般地層采用回轉鉆進工藝進行鉆進;對于人工填土等孔壁自穩(wěn)性差的巖土層采用跟管或泥漿護壁鉆進;本次勘察的鉆探方法選取恰當。鉆孔定位滿足規(guī)范要求,鉆孔口徑滿足采樣、測試和鉆進工藝的要求,鉆進回次及采取率滿足巖芯鑒別、分層及勘察綱要的要求。鉆孔記錄及地質編錄均及時按鉆進回次逐段鑒定和填寫,所有鉆孔巖芯均拍照留存。綜上,本次勘探質量滿足規(guī)范及勘察綱要要求,達到了預期目的。原位測試及物探質量評述1、動力觸探試驗本次勘察針對填土進行了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本次試驗探頭直徑磨損量約0.5mm、錐尖高度磨損約2mm,探桿偏斜度小于1%,動落錘裝置狀態(tài)良好,設備使用狀態(tài)正常。地面上探桿高度最大為1.5m,錘擊速率為15~20擊/分鐘,每貫入20cm宜轉動探桿一次。綜上本次勘察動力觸探試驗驗設備符合要求、試驗過程規(guī)范,試驗結果真實可靠。2、聲波本次聲波測試委托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集團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進行測試;WSD-2A型聲波儀,設備狀態(tài)良好、測試精度滿足要求,使用狀態(tài)正常。本次測試采用一發(fā)雙收源距0.5m,測點距離0.2m,孔內以水為耦合介質,巖塊測試采用單發(fā)單收,使用測試段巖芯進行聲波對穿測試,測試操作方法、測試儀器設備性能滿足要求。3、剪切波本次剪切波測試委托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集團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進行測試;采用RSM-SY7智能工程儀進行測試,設備狀態(tài)良好、測試精度滿足要求,使用狀態(tài)正常。由震源產生壓縮波(又稱P波)和剪切波(又稱S波),經過土層,由在孔中的三分量檢波器接收,測量間距一般為1.0米。測試操作方法、測試儀器設備性能滿足要求。取樣質量評述1、土樣本次勘察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I級土樣,采用巖芯鉆頭采取III級土樣。原狀土樣在用取土器取出后立即裝入土樣盒,并采用紗布條蠟封封口;每組土樣均粘貼了信息完整的樣品簽。樣品在貼簽后統(tǒng)一放置在溫度和濕度相對穩(wěn)定的房間內,樣品從采取至送達實驗室時間均不超過一周。2、巖樣巖樣為巖芯取樣,取樣位置、種類及數量嚴格按《勘察綱要》執(zhí)行;同一組試樣在同一風化程度、巖層、巖性中采取。采樣鉆孔直徑不小于91mm,單節(jié)芯樣長度大于100mm;巖樣從巖芯管中取出后立即密封并粘貼信息完整的樣品簽,并即時送實驗室試驗。3、水樣地下水水樣為抽水取樣。采樣容器選用帶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或化學穩(wěn)定性好的塑料瓶,并在采樣前用采樣點的水連續(xù)沖洗三遍,采樣時未混入雜物。簡分析水樣取500ml;擬分析侵蝕二氧化碳的水樣按簡分析樣品采集,并另采200ml并加入大理石粉2~3g。水樣采集完成后立即封好瓶口,記錄好取樣時間、孔號、取樣深度、取樣人、是否加入穩(wěn)定劑等信息,并粘貼在瓶身送實驗室。清潔的水在72h內送至實驗室,稍受污染或放射性水樣在48h內送至實驗室,受污染的水在12小時內送至實驗室。水文地質試驗質量評述1、穩(wěn)定水位觀測所有鉆孔在完孔后均抽排孔內殘留水,間隔24小時~48小時內觀測其水位,水位測量采用鋼尺水位計量測,量測精度為1cm。2、抽水試驗抽水試驗出水量采用堰箱計量,度數精確至毫米;水位采用鋼尺水位計量測,量測精度為1cm;試驗設備、儀器使用狀態(tài)正常。抽水試驗的孔位、試驗巖土層、試驗過程及試驗數據采集統(tǒng)計分析均嚴格按照勘察綱要執(zhí)行。室內試驗質量評述進行室內試驗及物探測試的單位均具有相應的資質并通過計量認證,所用儀器均在檢驗周期內、使用狀態(tài)正常,符合規(guī)定,測試方法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試驗成果加蓋CMA計量認證標志,所提交成果合法有效。鉆探異常情況本次勘察過程鉆探中:填土層塌孔嚴重;鉆探過程中為防止塌孔、埋鉆等事故發(fā)生,土層均采用跟管鉆進或泥漿護壁鉆進。未發(fā)生設備材料遺留在鉆孔中的情況。外業(yè)安全評述1、制度保障保證安全是保障生產的根本所在,我單位一貫奉行“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安全管理理念,在勘察中將采用適合本工程相應的工法,嚴格執(zhí)行體系文件和《巖土工程勘察安全標準》GB50585-2019的規(guī)定,確?!盁o傷亡事故發(fā)生,杜絕重大安全事故,消滅一般事故”的安全目標。本項目鉆探開始作業(yè)前,項目現場負責人對所有現場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安全、環(huán)境保護和職業(yè)健康交底。院、部門分管安全領導不定期對項目外業(yè)安全進行檢查,督促外業(yè)工作安全。2、過程安全為保障勘探過程安全,勘察綱要編制前調取勘察范圍內的管線、地下洞室等資料,勘探孔布置均避開管線及地下洞室。在管線分布區(qū)域,鉆探前采用探管儀逐孔核實孔位處地下管線,核實架空電力線、地下洞室等與鉆孔的空間關系,對可疑點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結合技術要求調整鉆孔位置;必要時采取人工挖探,在挖探確認安全后再進行鉆探;通過物探、挖探均不能確保安全的鉆孔,采取調整勘察方法或取消該勘探點。為確保鉆探施工環(huán)境安全,所有鉆探場地均采用安全警示帶或標準圍擋封閉施工。本次勘察全過程無任何安全事故發(fā)生。3、事后安全本次勘察在鉆探、原位測試、水文試驗結束后對一般鉆孔均采用巖芯或現場巖土封填,對有擬建隧道附近或有特殊要求的鉆孔采用水泥沙漿封填,封孔質量滿足要求。協(xié)作與分包本次勘察土、水室內試驗、物探試驗委托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集團檢驗檢測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承擔。鉆探由重慶興勝勞務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承擔。本次勘察所使用的設備、儀器均處于正常使用狀態(tài),室內試驗設備均在檢驗周期內。外部監(jiān)管本項目在重慶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工程勘察項目信息系統(tǒng)登記備案,兩江新區(qū)建委對項目勘察進行隨機抽查。業(yè)主委托重慶長江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承擔本項目的外業(yè)見證工作,外業(yè)全過程均進行了全程旁站見證;見證員:劉揚,印章號:YKJZ-2310228-0010,聯系方式業(yè)主在項目開始后對現場工作進行3次檢查,對鉆孔5ZK29、5ZK57、5ZK90、5ZK97、5ZK171等5個鉆孔進行現場跟鉆抽查,并在外業(yè)結束時組織了外業(yè)驗收。內部質量管理我院制定了《重慶市勘測院產品質量管理辦法》,規(guī)定勘察項目實行檢查、審核、審定的三級質量檢審制度;科技質量辦公室還將隨機抽查完成項目進行質量檢查;內部質量管理可控。綜上本次勘察工作達到了勘察目的。場地環(huán)境與工程地質條件自然地理位置及交通本項目位于兩江新區(qū)石船鎮(zhèn);勘察區(qū)緊鄰龍駿大道、G319國道;場地內有市政道路;交通條件較便利,詳見項目交通位置圖2.1.1-1。圖2.1.1-1擬建項目交通位置圖氣象特征擬建場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內的氣象特征具有空氣濕潤,春早夏長、冬暖多霧、秋雨連綿的特點,年無霜期349天左右。秋季多綿雨的氣候特征,冬季流域受偏北氣流控制,氣溫低,雨量偏少。入春以后,降水天氣系統(tǒng)逐漸加強,太平洋副高北躍西伸,副高南部的西南氣流,導致孟加拉國灣,南海的水汽不斷輸入本區(qū),當與高空低槽和地面冷鋒相配合,或受副高與西藏高壓之間的低壓系統(tǒng)控制并持續(xù)時,低壓系統(tǒng)中的上升運動結合局地對流運動的發(fā)展,在本區(qū)形成暴雨或大暴雨。每年7月~8月,會出現持續(xù)高溫,形成盛夏伏旱天氣。9月以后,太平洋副高南撤,流域內降雨又顯著增加,但一般雨強較弱,形成綿綿細雨。1、氣溫工程區(qū)多年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偏高1.3℃、1.7℃、1.6℃;近年月平均最高氣溫和日極端最高氣溫極值分別是38℃和43℃。2、降水量、蒸發(fā)量根據臨近氣象站近20年(2002-2021年)年最大降雨量約1452.1mm(2014年),年最小降雨量約837.8mm(2011年),多年平均降雨量約1180mm,日最大降雨量約271.0mm(2007年)。從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月際分布來看,降雨集中時段為4-10月,最大降雨量出現在6月,其次是7月、5月、9月,8月、4月、10月也相對較多。4~10月、5~9月、6~8月累積降雨量站占全年總降雨量分別約85%、68%、43%。3、濕度根據臨近氣象站近20年(2002-2021年)年平均濕度為76.5%,平均水汽壓為17.6hPa,最熱月份相對濕度最小值出現在2006年,低于50%;最冷月份相對濕度最大值出現在2010年約88.3%。4、風根據臨近氣象站近20年的年平均風速在1.4~2.7m/s之間變化,多年平均約2.1m/s;年最大風速在8.5~15.4m/s之間變化,約5-7級;年極大風速在15.3~29.8m/s之間變化,約7~11級。全年主導風向和夏季主導風向均以西北風及其臨近方位(NW、NNW、WNW)為主。5、霧日全年平均霧天日數30~40天,最大年霧天日數148天。水文特征經調查,區(qū)內及周邊可能對擬建工程產生影響的地表水體主要為河水溝,河水溝位于場地北側約50m以外,為御臨河下游右岸一級支溝,流域范圍大致呈矩形,發(fā)源于銅鑼山羅漢寺,大致從西北向東南流經老鴰石,熊家咀、行寺廟,最后在小石門下游匯入御臨河。河水溝流域面積10.22km2,河長7.93km,河道平均比降20.68‰。工程控制斷面以上流域面積7.16km2,河長4.98km,河道平均比降24.60‰。河水溝溪溝:位于場地北側約50m,其流向為由西往東,勘察期間水位約為219.38~219.55m,流量約為0.5m3/s,水深約0.5~1m,根據石船安置房二期(涉河邊坡工程)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本場地附近的百年一遇洪水位約為224.35~224.56m。地形地貌場地原始地貌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現場地由于地處城市區(qū)域,人類工程活動對地形和地貌都有較大的改變,場地存在開挖及堆填,原始地貌已發(fā)生顯著變化,現經改造后場地中部及南側地勢較高且較為平坦,場地北側地勢總體較低之勢;地面高程總體223.3m~249.1m,相對高差25.8,整體呈中部及南側高北低;總體地形坡度3~5°,北側及部分邊坡段可達30°及以上。地質構造擬建工程位于川東南孤形地帶,華鎣山帚狀褶皺束東南部,構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皺運動。擬建工程位于銅鑼峽背斜東翼(詳見工程區(qū)構造綱要圖);構造走向大致呈南北走向,構造條件簡單,巖層呈單斜產出,區(qū)內未見斷層發(fā)育,地質構造綱要見圖2.3-1。圖2.3-1地質構造綱要圖場地巖層傾向122°~143°,傾角9°~14°,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主要呈中厚層~厚層狀;主要發(fā)育2組構造裂隙:裂隙J1:傾向282~305°,傾角55°~73°,局部倒傾,裂隙面較平直、微張,結構面張開度2~5mm,未見充填物,裂隙間距2.2~3m,走向方向延伸2.2~3m,結合差,為硬性結構面;裂隙J2:傾向201~228°,傾角67°~78°,局部倒傾,裂隙面微張,結構面張開度0.5~2mm,未見充填物,裂隙間距1.5~4.6m,走向方向延伸3.8~7m,結合差,為硬性結構面。巖層巖性巖土層特征場內上覆土層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第四系殘坡積(Q4el+dl)粉質黏土;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各地層巖性特征依新老順序簡述如下:表2.4-1場地巖土特征一覽表編號地層代號巖土名稱厚度(m)描述2-0Q4ml素填土0.4~15雜色,主要由砂巖、砂質泥巖碎塊石組成,來源為周邊場地平場形成,主要采用人工拋填,部分靠近既有道路及分階土質邊坡的地段采取一定壓實措施進行堆填;堆填時間3~5年。稍濕,密實程度為松散~稍密,均勻性差,塊石含量總體約25%~50%,粒徑總體約20~200mm,最大可達800mm;主要分布在場地西側及北側區(qū)域;該區(qū)域原始地貌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局部表層覆蓋了周邊居民種地等活動遺留的生活垃圾,厚度0.2~0.5m。3-1Q4el+dl粉質黏土1~5.3紫紅色、黃褐色,色,以黏土礦物為主,含少量的角礫,絮狀結構;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軟塑~可塑狀;要分布在場地北側區(qū)域?!嵌炔徽稀?-0J2s-Sm砂質泥巖紅色、紫紅色為主,局部含青灰色團塊;主要礦物成分為粘土礦物,粉砂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粘土礦物;強風化帶厚約1.5~2.5m,強風化巖芯呈碎塊狀,風化裂隙發(fā)育。中風化巖芯呈柱狀、中柱狀,節(jié)長總體8~20cm,局部巖芯較破碎,局部完整巖芯可達40cm,巖體較完整為主,局部較破碎,巖質軟。主要分布在整個場地區(qū)域。7-1J2s-Ss砂巖灰色~灰白色,細~中粒結構,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礦物。強風化帶厚1.1~2.0m,強風化巖芯呈碎塊狀,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呈柱狀、中柱狀,節(jié)長總體9~22cm,局部巖芯較破碎,局部完整巖芯可達42cm,巖體較完整為主,多為鈣質膠結,局部為泥質膠結,巖質較硬。主要分布在整個場地區(qū)域。7-3J2s-St粉砂巖灰色、灰黃色,粉砂泥質結構,薄~中厚層狀構造。強風化帶總體厚約1.9~3.0m,局部稍厚,強風化巖芯呈土~碎塊狀,風化裂隙發(fā)育;中風化巖芯總體呈短柱狀~柱狀,裂隙較發(fā)育,完整性較差,局部用手可捏碎,侵水后易崩解,巖質極軟。在整個場地范圍內夾雜在砂巖及砂質泥巖內。特別提示:在覆蓋層與基巖接觸帶(基巖面附近),受地下水頻繁活動的影響,常形成以軟~可塑狀粘性土為主、厚度0.10~0.30m(局部原始溝谷地段可達1m以上)的軟弱薄層?;鶐r面起伏情況及基巖風化帶特征擬建場地的基巖面及基巖風化帶具有起伏變化的特征,其起伏變化情況受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城市建設對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響。根據本次勘察結果并結合老地形圖分析,基巖面埋深0~18.3m,場地整體的基巖面隨原始地形起伏,傾角總體3~10°,原始地貌為斜坡溝谷地帶,基巖面起伏較大,傾角總體20~33°。在覆蓋層與基巖接觸帶(尤其粘土巖基巖面附近),受地下水頻繁活動的影響,常形成厚度約0.10~0.30m(局部可達0.5m以上)的泥化軟弱薄層。場地基巖強風化帶隨基巖面起伏變化,厚度一般1.5~3.0m;但在局部地形較陡的地段,基巖由于側向風化的影響,強風化帶厚度相對較大,最大可達3.5m以上。基巖強風化帶巖體破碎,風化裂隙發(fā)育。中風化巖體較完整,裂隙較發(fā)育,均勻性較好。水文地質條件地表水特征本項目場地對擬建工程可能產生影響的地表水體特征詳見2.1.3節(jié)。地下水特征根據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征,場地地下水可劃分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主要賦存于粉質黏土和人工填土層,以上層滯水形式存在。上層滯水主要分布在人工填土中,水位水量有明顯季節(jié)變化,無統(tǒng)一的穩(wěn)定水位。各鉆孔孔內水位詳見附表1.5-2。2、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包括風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風化裂隙水分布在淺表層基巖強風化基巖中,為局部上層滯水或小區(qū)域潛水,水量小,受季節(jié)性影響大。構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厚層塊狀砂巖層中,以層間裂隙水或脈狀裂隙水形式儲存,泥巖相對隔水;水量稍大,動態(tài)稍穩(wěn)定,綜合沿線相鄰場地勘察成果及地區(qū)經驗,孔隙裂隙水一般為區(qū)域性潛水或局部承壓水。3、地下水動態(tài)特征根據已有的以往的資料和本次勘察,場地內地下水動態(tài)與降雨量關系密切,呈同步化特點;地下水位變動幅度1m~3m,暴雨期間可達3.0~5.0m。地下水補徑排特征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主要接受降雨、地表水體、地下管網滲漏補給,下滲至巖土界面沿原始地貌溝谷向下排泄,匯入溪溝中?;鶐r裂隙水主要接受上層孔隙水及溪溝、水庫等地表水體補給;主要沿貫通性結構面向低洼露頭排泄,整體循環(huán)較緩慢。水文地質單元劃分本次水文地質單元分區(qū)的原則主要考慮水文地質條件,如含水巖組與地下水類型,地貌類型,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與出露特征,以及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差異等因素,同時應盡量考慮水文地質單元的完整性。本項目場地都屬于同一個水文地質單元,平時主要接受大氣降雨、地下管網滲漏補給,向北側地勢較低的河水溝往下游處排泄。水文地質參數詳見表3.2-1。巖、土層滲透性場地周邊勘察進行了抽水試驗等水文測試,結合前期勘察及周邊勘察工程的水文測試成果,對各土層滲透系數進行綜合取值:填土滲透系數10~15m/d,為中等~強透水層;粉質粘土的滲透系數0.002~0.05m/d,為微~弱透水層;場地基巖(砂質泥巖、砂巖及粉砂巖夾層或透鏡體)的滲透系數0.10~0.15m/d,為弱透水層。不良地質作用通過本次勘察,場地及周邊未發(fā)現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區(qū)、地面沉降、巖溶、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特殊性巖土及有毒有害氣體場地內特殊巖土有:素填土、風化巖及殘積土。上述特殊巖土的特征、分布范圍、厚度等詳見2.4節(jié)。沿線巖土主要為人工填土、粉質黏土、砂巖、砂質泥巖、粉砂巖,無煤層,未發(fā)現有毒有害氣體,相關評價詳見第4.6.4節(jié)。巖土物理力學特征巖土測試成果統(tǒng)計與分析整理分析標準本次勘察根據項目特征,巖土測試成果統(tǒng)計分析按同一構造部位、地貌單元、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劃分工程地質單元。根據工程地質單元、巖土層位與參數的差異劃分不同的統(tǒng)計單元。本次共劃分統(tǒng)計3個單元,分別是砂質泥巖、砂巖、粉砂巖。統(tǒng)計方法及過程按《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10.2節(jié)執(zhí)行。室內巖石試驗本次勘察采取83組巖樣。室內巖石試驗剔除異常值后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詳見附表3.1-1~3.1-3:中風化砂質泥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5.5MPa,變異系數0.26,變異性中等;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3.3MPa,變異系數0.27,變異性中等;中風化砂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28.9MPa,變異系數0.24,變異性中等;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21.8MPa,變異系數0.28,變異性中等。由于場地周邊的石船安置房二期S14-4地塊、S15-4地塊工程地質詳細勘察已取多組粉砂巖試樣并提值,本次勘察共取了1組粉砂巖,不能進行飽和試驗,根據本次試驗成果同時參照《石船安置房二期S14-4地塊、S15-4地塊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勘)》,中風化粉砂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取2.3MPa,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1.5MPa。室內土工試驗1、物理力學試驗本次勘察采取6組原狀土樣。原狀土樣室內試驗剔除異常值后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詳見表3.1-4。粉質粘土天然內摩擦角標準值13.7,飽和內摩擦角10.6,天然粘聚力23.5,飽和粘聚力15.0,變異系數0.04~0.1,變異性低。表3.1-4土工室內試驗成果匯總表送樣編號對應孔號天然含水率ω天然重度(kN/m3)比重(g/cm3天然孔隙比eo液限ωL(%)塑限ωp(%)塑性指數Ip液性指數IL天然狀態(tài)飽和狀態(tài)壓縮模量a1-2(MPa)壓縮系數Es(Mpa-1)內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內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土樣15ZK192619.62.720.74934.121.312.80.3725.114.017.410.70.394.50土樣25ZK3421.2202.710.6422917.211.80.3422.814.914.011.90.364.55土樣35ZK4627.519.42.730.79435.221.613.60.4321.614.614.011.20.434.13土樣45ZK4920.920.32.720.62029.71712.70.3126.913.217.99.90.295.57土樣55ZK5922.320.22.720.64730.617.812.80.3523.814.315.111.10.325.09土樣65ZK9424.319.62.720.7253420.113.90.3026.113.215.410.70.335.23平均值fm23.7202.720.69632.119.212.90.3524.414.015.610.90.354.85標準差σ1.640.581.340.49變異系數δ0.070.040.100.05樣本數n66666666666666標準值23.513.715.010.62、腐蝕性試驗本次勘察采取2組土樣送試驗室作腐蝕性測試,其測試成果統(tǒng)計見表3.1-5。表3.1-5土的腐蝕性試驗統(tǒng)計表檢測項目土樣7(5ZK17)土樣8(5ZK82)陽離子(mg/kg)Ca2+8083Mg2+1815合計9898陰離子(mg/kg)Cl-3624SO42-135133HCO3-238226CO32-00合計409383PH7.868.19室內水樣試驗本次勘察采取1件水樣進行水質簡分析+侵蝕性CO2試驗,測試成果試驗結果見表3.1-6。表3.1-6水室內試驗統(tǒng)計表檢測項目水樣1(5ZK47)陽離子(mg/L)Ca2+74.56Mg2+14.11K++Na+28.23K+4.13Na+24.10合計116.90陰離子(mg/L)Cl-23.38SO42-118.15HCO3-176.04OH-0CO32-0NO3-0合計317.57游離CO2(mg/L)4.25侵蝕性CO2(mg/L)<4.0礦化度(mg/L)434.47PH7.58動力觸探試驗本次勘察選取4個鉆孔進行了重型動力觸探試驗(詳見附表3.1-7~3.1-10),對試驗資料進行統(tǒng)計匯總詳見表3.1-11。表3.1-11動力觸探試驗統(tǒng)計表土類別孔號試驗段(m)平均擊數變異系數密實度均勻性素填土5ZK101.0~13.37.20.41稍密差5ZK231.0~11.07.50.47稍密差5ZK321.0~8.64.90.58松散差5ZK581.0~5.15.40.43松散差根據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素填土層動探平均錘擊數:4.9~7.5擊(剔除異常值),變異性很高,表明場地素填土密實程度為松散~稍密,均勻性差。物探測試1、聲波本次勘察選取了2個鉆孔進行聲波測試,測試結果統(tǒng)計見表3.1-12。表3.1-12聲波測試成果統(tǒng)計表巖性孔號測試范圍(m)Vp平均速度(m/s)巖塊波度巖體完整性指巖體完整程度砂質泥巖5ZK270.0-1.525531.5-4.0340643210.55-0.67較完整5.7-16.0333943210.57-0.67較完整18.9-21.5342343210.55-0.66較完整23.1-27.5328943210.57-0.63較完整5ZK3317.3-18.9260118.9-24.1239943210.55-0.65較完整砂巖5ZK274.0-5.7417753200.57-0.64較完整21.5-23.1421553200.59-0.66較完整粉砂巖5ZK2716.0-18.9394151570.56-0.64較完整根據聲波測試成果:砂質泥巖巖體完整系數為0.55~0.67,完整程度為較完整;砂巖巖體完整系數為0.57~0.66,完整程度為較完整;粉砂巖巖體完整系數為0.56~0.64,完整程度為較完整。2、剪切波本次勘察選取1個鉆孔進行剪切波測試,測試成果統(tǒng)計詳見表3.1-13。表3.1-13剪切波測試成果統(tǒng)計表孔號巖土類別測試范圍(m)Vs速度范圍(m/s)Vs平均速度(m/s)Vse覆蓋層等效剪切波速(m/s)5ZK33素填土0.0-13.5132.5-161145.7153.9粉質黏土13.5-17.3163-196.5182.8強風化砂質泥巖17.3-18.9670-793.5743根據剪切波測試成果:素填土為軟弱土,粉質黏土為中軟土,砂質泥巖、砂巖、粉砂巖為巖石。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1、巖土體的物性及變形指標的代表值取算術平均值;強度指標的代表值取標準值,地基承載力代表值取極限標準值。2、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10.3.3條,巖體的彈性模量、變形模量取巖石的彈性模量、變形模量平均值的0.7倍;巖體泊松比取巖石泊松比的平均值。3、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10.3.4條、10.3.5條、10.3.6條,巖體抗拉強度標準值取巖石抗拉強度標準值的0.4倍,巖體內摩擦角取巖石內摩擦角標準值的0.9倍,巖體粘聚力取巖石粘聚力標準值的0.3倍,邊坡巖體、洞室圍巖抗剪強度和抗拉強度標準值應乘時間效應系數0.95;土層內摩擦角、粘聚力取試驗統(tǒng)計標準值;巖層層面及裂隙面的黏聚力、內摩擦角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表4.3.1結合地質調查與鉆探揭露情況選?。粠r土界面抗剪強度指標按粉質黏土的抗剪強度指標、地區(qū)經驗、根據現狀反應綜合確定。4、地基承載力=1\*GB3①根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中10.2.8條、《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50-047-2016)中4.2.6條的規(guī)定,砂質泥巖地基極限承載力特征值可由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施工或使用期間浸水地段采用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乘以地基條件系數確定。區(qū)內基巖為較完整巖體,地基條件系數取1.1,巖質地基極限承載力分項系數γf=0.33。=2\*GB3②嵌巖樁基礎單樁豎向承載力標準值按《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第5.3.9條,按下式進行計算:Quk=Qsk+Qrk。5、巖體水平抗力系數與土體水平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參照《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043-2016)第10.3.8選用。6、中風化巖石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表8.2.3-2并結合地區(qū)經驗提供;較完整巖層的地基系數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表G.0.1-1并結合地區(qū)經驗提供;巖土與擋墻基底摩擦系數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表11.2.3并結合地區(qū)經驗提供。7、風化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表4.7.4并結合地區(qū)經驗提供;土體與土釘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表5.2.5并結合地區(qū)經驗提供。8、樁側土極限側阻力標準值根據《建筑樁基礎設計與施工驗收規(guī)范》(DBJ/50-200-2014)表5.3.6并結合地區(qū)經驗綜合確定;樁側土的負摩阻力系數根據土體特征結合《建筑樁基礎設計與施工驗收規(guī)范》(DBJ/50-200-2014)表5..4.3,并根據地區(qū)經驗綜合確定。9、滲透系數依據水文試驗并結合地區(qū)經驗綜合確定。10、設計參數建議值:在現場測試、室內試驗的基礎上根據以上原則確定,各統(tǒng)計單元設計參數建議值見表3.2-1。表3.2-1S19-3-1地塊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巖土名稱參數粉質粘土素填土砂質泥巖砂巖粉砂巖裂隙面巖層面巖土界面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天然重度(kN/m3)2019.5*24.0*25.623.5*24.923.0*24.8///飽和重度(kN/m3)20.120.0*24.5*25.924.0*25.223.5*25.1///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MPa)///3.321.81.5///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MPa)///5.528.92.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130*現場試驗250*1996300*7913150*540///天然內摩擦角φ(°)13.728*/3138.928*//11.5天然內聚力C(kPa)23.55*/3801390200*//23飽和內摩擦角φ(°)10.625*18129飽和內聚力C(kPa)153*502015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kPa)4030*1204001601100100270///彈性模量(MPa)//9213678///變形模量(MPa)//6913012///泊松比μ//0.390.13///巖體水平抗力系數(MN/m3)///7540040///水平抗力比例系數(MN/m4)10840/60/35////抗拉強度標準值(kPa)///96429////擋墻基底摩擦系數0.20.30.350.450.400.600.350.45///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5540150/180140///負摩阻力系數0.2///////滲透系數(m/d)0.00215.020.20.0050.50.10.40.05///注:帶“*”的參數為重慶地區(qū)經驗參數。巖體基本質量等級根據室內試驗、現場測試的統(tǒng)計結果,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3.1.1~3.1.7,綜合判定本項目中風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劃分見表3.3-1。表3.3-1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匯總表地質年代巖體名稱堅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質量等級J2s粉砂巖極軟巖較完整V砂質泥巖極軟巖較完整V砂巖軟較~軟硬巖較完整III土、石可挖性分類根據室內試驗、現場測試的統(tǒng)計結果,參照《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的附錄A,場地內土、石可挖性分類如表3.4-1所示表3.4-1土、石可挖性分級匯總表土、石等級土、石類別土、巖名稱I松土軟~可塑狀的黏性土、松散填土II普通土硬塑狀黏性土、稍密填土III堅硬土基巖強風化層IV軟石中風化砂質泥巖、粉砂巖V次堅石中風化砂巖巖土工程分析評價不良地質作用評價本項目場地及影響范圍未發(fā)現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區(qū)、地面沉降、巖溶、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擬建場地及影響范圍內不良地質作用不發(fā)育。斜(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場地及影響范圍內可能對擬建工程有影響的現狀斜(邊)坡有:場地西北側填土邊坡以及場地東北側及南側的巖質邊坡?,F狀邊坡場地西北側填方邊坡場地西北側邊坡(見10-10’~21-21’、28-28’剖面)高5~14.6m,坡向總體約40°,為場區(qū)平場時回填形成,回填時間3~5年。邊坡采用分階放坡,坡率約1:1.75,每階高度8m,中間設置馬道,寬度2m。(1)定性分析該邊坡已按穩(wěn)定坡率1:1.75分階放坡處理,根據現場走訪調查,邊坡未見開裂、變形等跡象,現狀處于基本穩(wěn)定~穩(wěn)定狀態(tài)。(2)穩(wěn)定性計算根據10-10’~21-21’、28-28’剖面分析,本段邊坡前緣大部分巖土界面較為平緩,邊坡無整體滑移風險,現狀基本穩(wěn)定~穩(wěn)定。僅在15-15’剖面巖土界面稍陡,現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如下:圖4.2.1-115-15’剖面?zhèn)鬟f系數法穩(wěn)定性計算圖表4.2.1-115-15’剖面巖土界面穩(wěn)定性計算結果一覽表(飽和工況)滑塊編號滑體重度滑塊面積滑塊重滑面長滑面傾角內聚力內摩擦角穩(wěn)定性系數(kN/m)(m2)(kN/m3)l(m)α(°)C(kPa)Φ(°)FsE1206.47129.355.357.53251.30E22042.37847.4512.618.8159E32017.80355.986.917.5159E4208.28165.564.96.41510.6計算可知,本段邊坡穩(wěn)定系數Fs=1.30,現狀基本穩(wěn)定,略小于Fst=1.35,該局部段現狀處于基本穩(wěn)定的狀態(tài),安全度稍顯不足,目前整個邊坡處于基本穩(wěn)定~穩(wěn)定狀態(tài)。(3)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有:=1\*GB3①降雨:降雨(特別是強降雨或連續(xù)降雨)將導致土體含水量大幅上升,巖土體增重;潛在破裂面抗剪強度降低,從而誘發(fā)邊坡變形破壞;故降雨是影響滑坡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2\*GB3②人類工程活動:人為前緣切坡,中后部堆載,導致邊坡穩(wěn)定性下降。故人類工程活動是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一重要因素。=3\*GB3③地震:在地震的水平作用及垂直作用下,極易誘發(fā)邊坡變形,不利于邊坡的穩(wěn)定;故地震是邊坡發(fā)生變形的誘發(fā)因素之一。(4)發(fā)展趨勢分析根據邊坡體現狀和穩(wěn)定性分析結果,在不采取任何工程治理措施的條件下:邊坡處于基本穩(wěn)定~穩(wěn)定狀態(tài)。隨著時間推移邊坡穩(wěn)定性可能逐步降低;在暴雨、地震及人類工程活動等條件下可能失穩(wěn)。(5)對工程建設的影響評價該邊坡位于場地西北側,該邊坡失穩(wěn)可能對擬建工程造成較大影響。(6)針對邊坡的處置措施建議建議針對該填方邊坡采用坡面格構護坡、增設截排水措施,必要時可增設土釘、錨桿等工程措施進行治理。場地南側及東北側巖質邊坡場地南側及東北側存在挖方形成的巖質邊坡,其中南側邊坡高度相對較低,總體高約2~3m,長約200m,傾向總體約211°,現狀已按照1:1坡率放坡,邊坡傾角約45°;東北側邊坡高度相對較高,總體高約3~13m,長約140m,傾向總體約227°,現狀已按照1:0.75坡率分階放坡,邊坡傾角約45°,分階高度約8m。(1)定性分析南側邊坡現狀已按照1:1坡率放坡,東北側邊坡已按照1:0.75坡率分階放坡,分階高度約8m。根據現場走訪調查,邊坡未見開裂、變形等跡象,現狀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2)赤平投影分析據如下赤平投影圖分析,東北側邊坡與南側邊坡與AO組合交線、J2裂隙小角度相交,由于AO組合交線平緩,巖體不易沿其整體滑塌,同時J2裂隙傾角67°,兩邊坡現已經過放坡處理,坡面傾角分別約45°與53°,均小于J2裂隙傾角,裂隙不臨空,據赤平投影圖分析,同時結合現場走訪調查,該邊坡未見開裂、變形等跡象,現狀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圖4.2.1-2現狀邊坡赤平投影圖(3)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有:=1\*GB3①風化作用:風化作用將導致巖體工程性質下降,長期的風化作用將導致裸露的邊坡進一步風化,同時邊坡表面掉塊,是影響邊坡長期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2\*GB3②人類工程活動:人為前緣切坡,中后部堆載,導致邊坡穩(wěn)定性下降。故人類工程活動是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一重要因素。=3\*GB3③地震:在地震的水平作用及垂直作用下,可能誘發(fā)邊坡變形,不利于邊坡的穩(wěn)定;故地震是邊坡發(fā)生變形的誘發(fā)因素之一。(4)發(fā)展趨勢分析根據邊坡體現狀和穩(wěn)定性分析結果,在不采取任何工程治理措施的條件下:邊坡現在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但隨著時間推移,由于邊坡風化等一系列不良作用,邊坡穩(wěn)定性可能逐步降低;在暴雨、地震及人類工程活動等條件下可能失穩(wěn)。(5)對工程建設的影響評價邊坡位于場地南側及東北側,特別是東北側的邊坡失穩(wěn)可能對擬建工程造成一定影響。(6)針對邊坡的處置措施建議建議針對該巖質邊坡采用噴錨、增設截排水措施等工程措施進行治理,以保證邊坡的長期穩(wěn)定。環(huán)境邊坡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方案,將主要在場地北側、東側以及西南側形成環(huán)境邊坡,其余地段將與現狀地面以緩坡順接,不存在環(huán)境邊坡。場地內環(huán)境土質邊坡最高15.9m,巖質邊坡最高8.4m,土質邊坡設計擬采用1:1.75的坡率分階放坡,巖質邊坡設計擬采用1:0.75(中風化)及1:1坡率(強風化)放坡處理,現分別對擬建場地的環(huán)境邊坡進行評價(經與設計溝通,場地東北側與周邊路網擬建1號路相接段僅評價H3-H4段邊坡,H4-H5邊坡由擬建1號路相關單位評價)。改圖XXXXXXXXXXXXXXXXX圖4.2.2-1環(huán)境邊坡分段示意圖表4.2.2-1環(huán)境邊坡分段工程地質評價表序號分段編號邊坡類型對應剖面工程地質評價1H1-H2巖質邊坡10-10'、11-11'該段邊坡位于場地南側,邊坡走向301°,坡向31°,邊坡長26.8m左右,高約4~4.3m。根據10-10'、11-11'剖面,邊坡為巖質邊坡,巖質部分高約4~4.3m左右,根據赤平投影圖4.2.2-2,邊坡傾向與各結構面及組合交線均反向;邊坡穩(wěn)定性受自身強度控制。邊坡巖體以砂質泥巖為主,屬于極軟巖,較完整為主,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60°。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建議中風化巖體按照1:0.75坡率,強風化巖體按照1:1坡率放坡處理,施工時對坡面松動易滑落塊體進行清除或錨固處理,邊坡施工時應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及時封閉,采用逆作法施工,分層開挖,隨挖隨支,施工時加強監(jiān)測。圖4.2.2-2赤平投影圖2H3-H4巖質邊坡3-3'、4-4'、9-9'該段邊坡位于場地東側,邊坡走向3°,坡向93°,邊坡長48.9m左右,高約3m。根據3-3'、4-4'、9-9'剖面,邊坡為巖質邊坡,巖質部分高約3m,根據赤平投影圖4.2.2-3,邊坡傾向與層面、BO組合交線大角度相交,與J1裂隙、J2裂隙、AO組合交線、CO組合交線反向;邊坡穩(wěn)定性受自身強度控制。邊坡巖體以砂巖為主,屬于較軟巖,較完整為主,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57°,破裂角取64°。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目前方案擬緊貼紅線直立開挖,建議可選擇錨桿擋墻等支護結構進行支擋,做好邊坡截排水措施,坡面及時封閉;采用逆作法施工,分層開挖,隨挖隨支,施工時加強監(jiān)測。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該側環(huán)境邊坡與H4-H5段的設計及施工應綜合考慮該側周邊路網擬建1號路的設計與施工,加強與周邊擬建路網的業(yè)主、設計、施工單位的協(xié)調溝通,注意兩者間的相互影響,協(xié)調設計及施工。圖4.2.2-3赤平投影圖3H5-H6巖質邊坡23-23'~26-26'該段邊坡位于場地東北側,邊坡走向110°,坡向200°,邊坡長約52m左右,高約2.8~8.4m。根據23-23'~26-26'剖面,邊坡主要為巖質邊坡,上部土層厚度約0.4~0.7m左右,建議清除坡頂一定范圍土體;下部巖質部分高約2.8~8.4m左右,根據赤平投影圖4.2.3-4,邊坡傾向與層面、BO組合交線、CO組合交線大角度相交,與J1裂隙反向;與J2裂隙、AO組合交線小角度相交,AO組合交線傾角較為平緩,邊坡巖體不易沿其發(fā)生整體滑塌,但J2裂隙傾角較陡,邊坡穩(wěn)定性受J2裂隙控制,直立開挖時巖體易沿J2裂隙發(fā)生滑塌、掉塊。邊坡巖體以砂巖為主,屬于較軟巖,較完整為主,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57°,破裂角取64°。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建議中風化巖體按照1:0.75坡率,強風化巖體按照1:1坡率放坡處理,施工時對坡面松動易滑落塊體進行清除或錨固處理,邊坡施工時應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及時封閉,采用逆作法施工,分層開挖,隨挖隨支,施工時加強監(jiān)測。圖4.2.3-4赤平投影圖4H6-H7巖質邊坡22-22’、23-23’該段邊坡位于場地東北側,邊坡走向137°,坡向227°,邊坡長約24.3m左右,由22-22’、23-23’該段邊坡按照設計方案不存在開挖,但由于場平回填將在該段回填填土,回填后邊坡高度約3~6.8m。其赤平圖分析可參照4.2.1節(jié)東北側現狀邊坡的評價,為保證該環(huán)境邊坡的長期穩(wěn)定,以及與其旁邊的H5-H6段邊坡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建議對H6-H7段坡面松動易滑落塊體進行清除或錨固處理,施做截排水措施,坡面及時封閉,采用逆作法施工,分層施工,施工時加強監(jiān)測。5H7-H8填方邊坡20-20’、21-21’本段邊坡位于場地北側,邊坡走向136°,坡向46°,現地面標高228.6~235.6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和素填土,土層厚度約3.2~6.8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砂質泥巖、砂巖。根據平面圖、剖面圖20-20’、21-21’:本段擬在既有的邊坡地段往北側堆填,堆填后將形成高約11.6m的土質邊坡,下伏橫向巖土界面較陡,場地填筑后,土體有易沿巖土界面或新老土界面發(fā)生整體滑塌失穩(wěn)的趨勢,選取21-21’剖面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如下:滑塊編號滑體重度滑塊面積滑塊重滑面長滑面傾角內聚力內摩擦角穩(wěn)定性系數(kN/m)(m2)(kN/m3)l(m)α(°)C(kPa)Φ(°)FsE1217.19151.097.157.53251.31E22112.44261.143.920.2159E32117.56368.827.222.5159E42110.06211.226.44.51510.6由計算可知,本段邊坡穩(wěn)定系數Fs=1.31,回填后基本穩(wěn)定,略小于Fst=1.35,安全度稍顯不足,在施工、降雨、堆載等不利條件下存在整體滑塌的風險,建議該段邊坡可適當加強支護,在放坡基礎上增設部分錨桿,或將原斜面巖土界面鑿成臺階狀。同時建議加強護坡處理,防止沖刷等,坡頂(底)應設置截(排)水溝,作好邊坡截排水措施,加強監(jiān)測。回填前應先清除表層雜填土、地表植物再回填。6H8-H9填方邊坡18-18’、19-19’、20-20’本段邊坡位于場地北側,邊坡走向151°,坡向61°,現地面標高229.8~236.5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和素填土,土層厚度約0.7~6.5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砂質泥巖、砂巖。根據平面圖、剖面圖18-18’、19-19’、20-20’:本段擬在既有的邊坡地段往北側堆填,堆填后將形成高約11.6m的土質邊坡,下伏巖土界面較為平緩,土體有易沿巖土界面或新老土界面發(fā)生整體滑塌失穩(wěn)的趨勢7H9-H10填方邊坡8H10-H11填方邊坡9H11-H12填方邊坡10H12-H13填方邊坡基坑邊坡擬擬建工程按設計標高整平開挖后,將在地下車庫四周形成基坑邊坡,邊坡高約5.4~9.2m,為巖土混合邊坡、巖質邊坡、土質邊坡。邊坡分段情況詳見圖4.2.3-1,現分段進行評價如下。圖4.2.3-1基坑邊坡分段示意圖J1-J2段邊坡該段邊坡位于場地西側,邊坡走向31°,坡向121°,邊坡長16.8m左右,高約9.2m。根據6-6'、7-7'、12-12'剖面,邊坡以巖質邊坡為主,上部填土層較薄,建議可直接清除坡頂附近填土;下部巖質部分高約9.2m左右,根據赤平投影圖4.2.3-2,邊坡傾向與J1裂隙、J2裂隙、CO組合交線反向;與AO組合交線大角度相交;與層面、BO組合交線小角度相交,但層面、BO組合交線傾角均較為平緩,邊坡巖體不易沿其發(fā)生整體滑塌,邊坡穩(wěn)定性受自身強度控制。邊坡巖體以砂質泥巖為主,屬于極軟巖,較完整為主,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60°。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建議中風化巖體按照1:0.50坡率,強風化巖體按照1:0.75坡率臨時放坡處理,施工時對坡面松動易滑落塊體進行清除或錨固處理,以地下室邊墻兼作支擋結構。建議整個邊坡高度較大時應分階放坡,邊坡施工時應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及時封閉,采用逆作法施工,分層開挖。圖4.2.3-2赤平投影圖J2-J3段邊坡該段邊坡位于場地西側,邊坡走向301°,坡向31°,邊坡長3.5m左右,高約9.2m。根據6-6'、12-12'剖面,邊坡為巖質邊坡,高約9.2m左右,根據赤平投影圖4.2.3-3,邊坡傾向與各結構面及組合交線均反向;邊坡穩(wěn)定性受自身強度控制。邊坡巖體以砂質泥巖為主,屬于極軟巖,較完整為主,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60°。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建議中風化巖體按照1:0.50坡率,強風化巖體按照1:0.75坡率臨時放坡處理,施工時對坡面松動易滑落塊體進行清除或錨固處理,以地下室邊墻兼作支擋結構。建議整個邊坡高度較大時應分階放坡,邊坡施工時應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及時封閉,采用逆作法施工,分層開挖。圖4.2.3-3赤平投影圖J3-J4段邊坡該段邊坡位于場地西側,邊坡走向31°,坡向121°,邊坡長51.3m左右,高約9.2m。根據3-3'~6-6'剖面,邊坡以巖質邊坡為主,靠近J4段的上部土層厚度約0~1.2m左右,主要為素填土層,巖土界面傾向與坡向相反,不易沿巖土界面整體滑塌失穩(wěn),但直立開挖時易于發(fā)生土體內部的剪切破壞,可按1:1.5坡率臨時放坡處理;下部巖質部分高約8~9.2m左右,根據赤平投影圖4.2.3-4,邊坡傾向與J1裂隙、J2裂隙、CO組合交線反向;與AO組合交線大角度相交;與層面、BO組合交線小角度相交,但層面、BO組合交線傾角均較為平緩,邊坡巖體不易沿其發(fā)生整體滑塌,邊坡穩(wěn)定性受自身強度控制。邊坡巖體以砂質泥巖為主,屬于極軟巖,較完整為主,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60°。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建議中風化巖體按照1:0.50坡率,強風化巖體按照1:0.75坡率臨時放坡處理,施工時對坡面松動易滑落塊體進行清除或錨固處理,以地下室邊墻兼作支擋結構。建議整個邊坡高度較大時應分階放坡,邊坡施工時應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及時封閉,采用逆作法施工,分段分層開挖。圖4.2.3-4赤平投影圖J4-J5段邊坡該段邊坡位于場地西側,邊坡走向301°,坡向31°,邊坡長3.5m左右,高約9.2m。根據3-3'、12-12'剖面,邊坡以巖質邊坡為主,上部土層厚度約1.6m左右,主要為素填土層,巖土界面傾向與坡向相反,不易沿巖土界面整體滑塌失穩(wěn),但直立開挖時易于發(fā)生土體內部的剪切破壞,可按1:1.5坡率臨時放坡處理;下部巖質部分高約7.6m左右,根據赤平投影圖4.2.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