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導游詞_第1頁
大水井導游詞_第2頁
大水井導游詞_第3頁
大水井導游詞_第4頁
大水井導游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水井導游詞女士們、先生們:今日我們要參觀的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鎮(zhèn)水井村閻王三片的半山腰上,南距利川城42公里,東北距重慶市奉節(jié)港約101公里,利〔川〕--奉〔節(jié)〕馬路繞經(jīng)門前而過。整個建筑群由大水井李氏莊院、高仰臺李蓋五住宅和大水井李氏宗祠三大局部組成,占地總面積20000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2000余平方米。建筑選地奇、建筑規(guī)模大、建筑時間長、建筑方式多是其顯著特點。三座建筑朝向根本一樣,北望齊岳大山,南靠寒池高嶺,東攬尖刀古觀,西控九龍雄關,近得長江三峽之利,內擁崇山峻嶺之奇。層巒疊嶂,山勢磅礴;白涯深澗,地勢險要;翠竹古楓,風光如畫。11012年,大水井古建筑公布為湖北省重點文物愛護單位,20xx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愛護單位。大水井李氏莊院基地原有土家族人黃氏住宅。元、明屬龍?zhí)栋矒嵬了据爡^(qū),清乾隆年間,李氏高祖李廷龍、李廷鳳由湖南西遷,李廷龍落業(yè)利川大水井,李廷鳳落業(yè)奉節(jié)馬鞍山。廷龍始為小商,繼為黃氏帳房,籍管錢糧之機,很快爆發(fā)為川鄂邊疆上的巨富。從李廷龍落業(yè)大水井至利川解放,李氏子孫繁衍,先后已歷廷、祖、遠、勝、先等六代,官紳迭出,田連阡陌;大興土木,屋宇連棟;練兵造槍,稱霸一方。現(xiàn)大水井李氏莊院面積多達6000平方米,有24個天井、174間房屋,鱗次櫛比,規(guī)模宏大。從迥異的兩種建筑方式和風格判定,該莊院內又可分為兩個局部:西南后角原為黃姓土家老宅,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樸曲雅,民族地方特色濃郁;其余局部為李氏清乾隆后不斷改修擴建,建筑時間前后持續(xù)長達300余年。磚木并用,中西合璧,瀟灑氣派。莊院兩端有小姐樓及繡花樓各一座,樓上以土家吊腳樓的特有建筑方式一柱六梁形成轉角,飛檐走翹,一東一西,遙相照應。造型布局,層次清楚,錯落有致。整個莊院保存根本完好,其主體共三進四廂。朝門建于東北,與正屋中軸線形成450夾角,講究堪輿,取"龍躍大海"之意,力求正對遠山當?shù)睾恿鲄R入長江處之"龍口"。門上仿石匾額乳白如玉,上書"青蓮美蔭"四個大字,鐵畫銀鉤,行書瀟灑。朝門內,兩廂吊腳樓高雅靈秀,規(guī)整條石鋪成的院壩寬闊干凈。過院壩上石級十余步入正門,正門后為大廳,一條西式柱廊橫貫左右,高大的方柱,弧形的廊檐上白灰堆花,氣場粗暴而壯美。中堂右為花廳,精雕細刻,豪華排場。左為帳房,天井粉壁上一個一米見方的正楷"忍"安,筆力遒勁。前廳、中堂及后堂地面均以天井隔開,檐下均以樓道聯(lián)結,彩樓迂回,四通八達。后堂左右為李廷龍玄孫李亮清、李子林居室,庭前桂子飄香,階下花草蜂擁,非常幽靜。整個莊院內窗欞把戲及柱礎浮雕多達20余種,依天井而形成各自的風格,或刻或雕,或方或圓,一室一景,形態(tài)各異。原室內陳設高雅精致。床、案、椅、幾全以雜木制成,或鑲或嵌、把戲繁多,現(xiàn)存家具近百件,多數(shù)流散民間。另外,民間31年至37年〔1942-1948〕,李廷龍另一玄孫李蓋五又在龍橋東葡萄池修建住宅一座。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造型構造與大水井莊院相仿,取"高山仰止"之意,定名"高仰臺"。李蓋五住宅的落成,不僅從點上增加了該建筑群的密度,而且從左右兩邊進一步襯托出了李氏宗祠的中心高度,從大畫面上增加了該建筑群體的對稱、協(xié)調和"堂上一呼,階下百諾"的氣度。李氏宗祠座落于大水井李氏莊院和高仰臺李蓋五住宅之間,西南距李氏莊院150米,座東南向西北。原為土家人黃氏老宅及祖墓,清乾隆后為李氏全部,并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開工,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落成,改建成李氏宗祠。磚木構造,房屋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宗祠前方是一壁用巨大條石縱聯(lián)砌成的???,高約9米。宗祠左、右、后三方是一圈總長400米、高8米,寬3米的護墻,護墻內圈園林及古土家族黃氏墓地約10100平方米。墻上梯石依山勢逐級拔高,每梯皆為整塊,一般重量約千斤,最重者竟達5000斤以上。修建時交通不便,石料多用牛拉人抬,人傷牛死,時有發(fā)生。護墻四角炮樓突兀,??矙趬罢麄€護墻上依次布設槍眼、炮孔101個,遠遠望去儼然一座石老的城堡巍然聳立于莽莽大山之中,顯得特別森嚴。承恩寺導游詞·十堰導游詞·黃鶴樓又一導游詞·襄陽古城導游詞李氏宗祠為宮殿式建筑,三殿兩廂,硬山式瓦頂,周為磚墻,兩側風火垛子高聳。風火垛三臺垛頭,垛頭、垛沿及宗祠墻壁上彩瓷鑲嵌非常豐富,花、鳥、蟲、魚造型生動,琳瑯滿目。據(jù)考,這些瓷嵌所用瓷片皆為修建時從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長沙等處運來的新碗、新盤,按構圖所需敲碎后精選而得,其用料之講究,耗資之巨大可想而知。宗祠前壁開大門三洞,俗稱左山門、中山門、右山門。左右二山門通廂房,額題"居之安","平為福";中山門通大殿,"李氏宗祠"匾額在"十八學士登瀛州"、"洛陽橋"、"黃鶴樓"等琉璃畫的襯托下金光閃耀,非常奪目。中軸線上三個大殿排列有序,占地面積寬15米,進深依次各為9米、10米、10米。前殿、后殿分別與左右兩廂取結,中殿四面皆為規(guī)整塊石鋪就的院壩。三殿梁柱大可合抱,柱上楹聯(lián)"祖宗雖遠祭祀不行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行不讀"、"淫為萬惡首;孝是百善先"等,以宣揚孝悌,耕讀和因果報應為主,黑地金字,重在立意,對仗不求工整。梁架托木上雕刻精致,漁樵耕讀、活靈活現(xiàn)。特殊是蝙蝠、翔鳳等淺浮雕祥瑞圖案幾乎到處都是,飛彩鎏金,把整個殿堂裝飾得一片輝煌。"此處有崇山峻嶺之異;其人非禮門義道不由。"中殿左右兩外側壁下,各有大石板建成的水池一口,左名"廉泉井",壁書一大"忍"字;右名"讓水池",壁書一大"耐"字。既可用于消防、養(yǎng)魚,又從一個側面點名了儒家思想在整個建筑和家教中的主導地位。解放前,后殿檐下高掛"魁山堂"匾額,黑地金字,肅穆大方。神龕上供李氏列祖列宗牌位及李廷龍夫婦木雕形象,晨鐘暮鼓,香煙裊裊,終日不絕。中殿又稱"拜殿",是李氏祭祖時宣講族規(guī)的中心殿堂,四周陳設著木刻族規(guī)和家訓,朱底金字,書法、刀法堪稱雙絕。除三個大殿外,兩廂共有房屋66間,左廂設講理堂及族長、執(zhí)事住房;右?guī)O銀庫、帳房、倉庫。講理堂中有"過失橋"巨石一塊,長3.81米,寬3.45米,厚0.27米,石中陰刻太極風云紋,四角各陰刻蝙蝠一只,是當年李氏放長執(zhí)行家法和審理案件的地方。族人犯規(guī),跑在過失橋上,任隨族長訓斥、責罰。窮人"犯法",跑在過失橋上聽候發(fā)落。從宗祠東角下石級73步,有古井一口,泉水甘洌,四季不枯。水井原在墻外,民國十九年,川軍賀國強千余人進攻李氏宗祠,李氏據(jù)險相抗,相持三個月不下。后來,賀國強采納圍祠斷水策略,方使李氏妥協(xié)。事平后,族長李蓋五接受賀國強建議,擴建圍墻,將水井包入院內,并在墻外親書"大水井"三字,每字70厘米見方,行書陰刻,氣場狂放。大水井李氏宗祠依山傍崖,祠內堂住鄉(xiāng)勇30余人,荷槍實彈,易守難攻。護墻左右唯二石門供人進出,西為"望華門",門側建牢房,又名"生門";東為"承恩門",直通自然刑場,又名"死門"。李氏族長既是當?shù)匦姓L官,又是地方武裝首領,集族權、政權、軍權于一身,窮人"犯法",判生那么從望華門放歸;判死,那么從承恩門綁赴龍橋刑場,掀下萬丈懸崖,活活摔死。龍橋是一座自然巖橋。它橫跨于天塹之上,橋頭絕壁如削,尖刀觀老巖如同一面巨大的白旗直插云天。橋高百丈,橋下水流湍急,轟轟然只聞其聲,不見其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解放前僅被李氏族長推下龍橋摔死的貧苦農(nóng)夫就達20余人之多。這段歷史說明,李氏宗祠不僅表達著封建主義的殘酷,而且,也殘留著奴隸主義的野蠻。女士們、先生們:大水井古建立群是一顆鑲嵌在川鄂邊疆上的建筑明珠,是一首凝固的建筑史詩。其精湛的建筑工藝,濃郁的民族特色,嚴峻的斗爭歷史,無一不令人扼腕泳嘆!除建筑群本身以外,旁邊尚存南津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