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2020學年第二學期《俄羅斯文學》課程講稿課程編號:課程類型:必修專業(yè)課總學時/周學時:144/8開課時間:使用教材:《俄羅斯文學》任光宣教學內容備注涅克拉索夫НиколайАлексеевичНекрасов(1821-1878)生平與創(chuàng)作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3歲時全家隨退役的父親遷居到亞羅斯拉夫省祖?zhèn)鞯那f園格列什涅沃。未來詩人的童年在著名的“弗拉基米爾大道”旁度過。他對俄國社會、特別是農民生活有切身的感受,而他專橫、殘暴的父親的惡行,也增強了他的不滿和反抗情緒。涅克拉索夫的創(chuàng)作主題主要有:公民主題《詩人和公民》、鄉(xiāng)村生活主題《被遺忘的鄉(xiāng)村》《三套馬車》和母親主題《嚴寒,通紅的鼻子》《片刻的騎士》。《片刻的騎士》1862:表現(xiàn)了詩人的遠大志向和崇高信念,同時又倍感前途艱辛、力量不足所帶來的痛苦。詩中刻畫了感人至深的母親形象。在故鄉(xiāng)的土地,詩人想起了故去的母親,母親辛勞的一生,但卻勇敢的面對生活,以博大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鼓舞子女走上正確的道路。涅科拉索夫是平民知識分子時期的代表詩人,他的詩歌一直被看作是“公民精神”和高度思想性的文學典范。主要作品《詩人與公民》(《Поэтигражданин》)《在大路上》(《Вдороге》)《被遺忘的鄉(xiāng)村》(《Забытаядеревне》)《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КомунаРусижитьхорошо?》)2.重點分析代表作《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主題思想《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是一部人民史詩,是詩人激動的是人民命運問題。長詩的主人公是農民,詩人創(chuàng)作這部史詩的意圖表明:改革以后的人民仍處于十分悲慘的境地,但人民覺悟不斷提高,覺醒的人民必將走上革命的道路,人民終將獲得解放。人物形象分析農民形象甲各賓老人:這是個勇敢和勤勞的莊稼漢,他有較高的階級覺悟性,正是他說出了人民不幸的根源,也是他看出了人民對壓迫者所懷有的普遍仇恨,他勇敢的為農民辯護,在他身上沒有那種奴性的順從。伊萊爾·吉玲:他為人公正誠實,道德品質,辦事能力各方面極為出眾,博得了鄉(xiāng)親們的信任和愛戴。沙維里:他的形象高出于其他農民形象,他積極富有反抗精神,他不能容忍一切壓迫。教學內容備注瑪特遼娜:她的一生是俄羅斯農婦的典型性的一生,她沒有過快樂,有的只是屈辱和貧困,但她敢于反抗,敢于保衛(wèi)自己,保衛(wèi)家庭,顯示了俄羅斯婦女的堅強和威嚴。3、藝術特色1)涅科拉索夫廣泛費用了口頭民間語言,還有訪民歌語調,這是最卓越的藝術特色之一。(在20世紀被伊薩科夫斯基、特瓦爾多夫斯基等許多農村詩人所繼承和效仿)2)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出色結合。教學內容備注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Михайлович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生平和創(chuàng)作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俄國19世紀下半葉最富天才、最有個性同時也是最有爭議的作家。他于1821年11月11日生于莫斯科。父母均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在莫斯科一家私立寄宿學校完成中學學業(yè),后入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期間對文學發(fā)生濃厚興趣。1843年獲準尉軍銜,即被派往彼得堡工程兵團工程局繪圖處任職,由于志在文學,供職一年即退職,專事文學創(chuàng)作。1846年,陀氏發(fā)表《窮人》,小說以對“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對主人公心理的細膩刻畫而引人注目。繼窮人之后,陀氏在四十年代還寫了《女房東》、《白夜》等小說,這些作品繼續(xù)表現(xiàn)出心理刻畫上的卓越才能。因在一次集會上宣讀別林斯基的《給果戈理的一封信》,得罪當局,與其他三十多位成員一起被捕并判死刑,后意外改判至西伯利亞服苦役。近十年的流放生活嚴重損害了他的身心健康,其思想體現(xiàn)于1861發(fā)表的《死屋手記》里。陀氏于六十年代重返文壇,其時正值農奴制度改革前夕,他和哥哥一起先后創(chuàng)辦《時間》和《時代》雜志,宣揚他們的觀點。曾兩次到西歐治病和訪問,密切關注俄國和西歐的各種思潮,形成其獨特的世界觀,創(chuàng)作了大量重要作品,如《被欺凌的與被侮辱的》、《地下室手記》、《罪與罰》、《白癡》、《群魔》和《卡拉瑪佐夫兄弟》。陀氏一生經歷不凡,長期受政府迫害以及貧窮、疾病的折磨,家庭生活也不順利,直至前妻病逝,1865年與一位速記員結婚后才得到家庭幸福,并逐漸還清債務。1881年1月28日,陀氏病逝于彼得堡。1)1845年第一部作品《窮人》問世一鳴驚人,被涅克拉索夫稱為“新的果戈理”《窮人》:主人公小官吏杰武什金善良、敏感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犧牲精神。雖然教育水平不高,但擁有自己的內心世界,感到自己同他人一樣是人,要求受人尊敬。他對社會的不公平現(xiàn)象表示憤慨。盡管他自己愁吃愁穿,卻常常傾其所有,接機一個個家境困難、舉目無親的孤女瓦爾瓦拉,還為她買鮮花和糖果,并且在信中強顏為笑的安慰她。教學內容備注2)作家的第二部小說《雙重人格》(1847)3)4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發(fā)表一系列短篇小說和小品文,在這些作品中出現(xiàn)“幻想家”的形象。4)作家與別林斯基在政治觀點和文藝觀點上都有很大的分歧,一個是基督教和傅里葉的信徒,另一個則是寂靜的羅伯斯庇爾的崇拜者。最終導致他們于1847年決裂。5)作家創(chuàng)辦的雜志《時代》的綱領主要是“根基論”(Птчва)根基或譯為土壤是指人民。作家認為,時代和社會的狀況表明將發(fā)生異常重大的變革,變革將在全國范圍內和平協(xié)調的完成。這場變革能使有教養(yǎng)人士與民眾根基相結合我國生活未來發(fā)展的基礎不應該同整個歐洲一樣到處是階層之間的相互敵視,勝者與敗者的相互敵視。我們說的是文明社會與人民本源之間的和解。我們感到雙方最終應該相互理解,應該澄清他們之間累計下來的眾多誤解,而后和諧一致的共同走上寬闊美好的新路。6)1867、9—1869、1在國外寫成《白癡》(Идиот)。主題是寫“十分美好的人”小說的主人公梅什金道德高尚、溫和、寬厚、天真的近乎白癡,他是現(xiàn)實中的堂吉訶德,是現(xiàn)代基督,他宣揚博愛和寬恕容忍的基督精神,對不幸的人滿懷同情心。他否定革命,承認貴族階級在社會上的領導地位,主張他們通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與人民團結的途徑來實現(xiàn)社會和諧。7)《群魔》(Бесы)是作家最激烈的反虛無主義的小說。8)偶合家庭:首次出現(xiàn)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少年》中,主要是指在當時社會的激烈變化中,世世代代形成的道德掛念遭到否定,因此家庭成員不再有一致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家庭中的成員會做出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事情。如《少年》中的阿爾卡季就是偶合家庭中的偶然成員,他是貴族韋爾西洛夫與家奴馬卡爾的妻子的私生子?!蹲锱c罰》1.小說梗概:(略)2.思想意義:小說以驚險、兇殺等扣人心弦的緊張情節(jié),把赤貧、奴役、酗酒、犯罪等現(xiàn)實生活圖景和對于犯罪心理、社會思潮、倫理道德等問題的探討有機地結合起來,反映出農奴制改革以后,俄國社會在資本主義沖擊下所發(fā)生的動蕩和變化。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世界觀轉折后存在的尖銳矛盾。小說第一部展示了主人公內心的斗爭,剖視了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過程,然后以可怕的殺人場景結束。其余五部則用以詳細描寫懲罰罪犯的過程,如此,小說的重點在于“罰”。作者對“罰”也賦予雙重的含義,即肉體上的罰和精神上的罰,其中又側重于后者。此一處理為引入索尼亞的基督教精神帶來契機,而主人公走向新生的精神歷程,則表達了作者的反抗暴力革命而帶之以宗教救世的思想。教學內容備注3.藝術特色:以兇殺案的情節(jié)來展現(xiàn)主人公的性格,其進展跌宕起伏,往往出人意料,至于陀氏何以喜用這一手法,巴赫金有過精辟的論述;“精神苦刑”似的心理刻劃,把人物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里”來試煉,層層剖析他們的靈魂,醉心于描寫病態(tài)心理,強調直覺主義,而被現(xiàn)代派作家奉為鼻祖。結構嚴整,全書圍繞主人公展開,沒有枝蔓,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緊扣,開展迅速。作為情節(jié)的很大部分不是事件,而是主人公的內心活動。與此相關的大量的內心獨白。小說廣泛的展示出那個時代俄國城市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如貧困、自殺、酗酒等等。此外書中還采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卡拉馬佐夫兄弟》主題思想小說圍繞一個“偶合家庭”的主人公交錯愛恨,展示了一錯綜復雜的一個家庭,道德和人性悲劇的主題。他幾乎是資本主義和金錢勢力進攻下當時社會悲劇的縮影。教學內容備注列夫·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生平和創(chuàng)作作家把自己的一生劃分為四個時期:一、14歲前美妙的、天真無邪的快樂而又詩意的童年與少年時期。二、在此之后的荒唐、虛榮、浮浪、縱欲的20年;三、從結婚到“靈魂誕生”的18年,用作家自己的話“過著規(guī)矩誠實的婚姻生活,沒有犯任何為社會輿論譴責的罪行”,而另一方面說“只自私的關心自己的家庭、財產的增長、文壇的名聲種種樂事”四、最后的30年時托爾斯泰“希望能夠在這個時期中死去的”竭力倡導并身體力行的追求的事實。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是19世紀俄國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1829年9月9日,托爾斯泰生于莫斯科以南的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一個貴族家庭。父母早亡,由兩個姑母先后監(jiān)護長大。自幼接受貴族教育。1844年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次年轉法律系,1847年退學,回到故鄉(xiāng)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此后絕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回到莊園后,企圖改善農民生活,但不得農民信任而終止。1851至1856年在軍隊服役。期間開始創(chuàng)作,在《現(xiàn)代人》雜志上陸續(xù)發(fā)表《童年》、《少年》和1833年他再到波爾金諾小住一月,創(chuàng)作了長詩《青銅騎士》和中篇小說《黑桃皇后》。1836年,他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創(chuàng)辦的雜志《現(xiàn)代人》也得以出版。普希金最后的幾年在極度痛苦中度過。《塞瓦斯托波爾故事》,成為知名作家。1856年,托氏還發(fā)表了一個中篇《一個地主的早晨》,根據自己在莊園里試行“農事改革”的親身體驗寫成。1857年,到法、意、瑞、德等國游歷,擴大了他的文學藝術的視野,但其經歷和見聞卻使他對資本主義文明深惡痛絕,越來越趨向于內心精神的道路。此時俄國正面臨歷史的大轉折,農奴制問題成為社會各派糾纏的中心。托氏本人思想十分矛盾。由于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出路,躲避于哲學、藝術,但很快失望。長兄恰值此時去逝,思想上更加悲觀,從1859-1862年間幾乎停止創(chuàng)作,而醉心于農民子弟的教育問題,并為此再到歐洲各國考察。反映這一時期思想的作品有《三死》、《家庭幸?!返取?862年,與索尼婭結婚。此時,俄國革命轉入低潮,托氏本人也過上了儉樸、寧靜的生活。18632年起,由于生活安定,停止辦學和發(fā)行雜志,埋頭創(chuàng)作,在六、七十年代,接連寫出兩部長篇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教學內容備注七、八十年代之交,托氏世界觀發(fā)生急變,完全轉到宗法制農民的立場上。從此,托氏厭棄自己的貴族生活,不時從事體力勞動,摒棄奢侈,持齋吃素?!稄突睢纺耸沁@種轉變后創(chuàng)作的最重要的作品。晚年的托氏因身體力行“平民化”的生活,和夫人發(fā)生沖突,家庭關系緊張,最后于1910年11月10日離家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一火車站病逝。遵其遺囑,遺體安葬于波利亞納的森林中。三.《安娜·卡列尼娜》1.小說梗概:(略)2.思想意義:這部小說關心的是家庭題材,但家庭的沖突是與時代的矛盾、社會生活的激流密切聯(lián)系的,主人公的生活歷史被納入到時詩性的筆調描寫了資本主義沖擊下俄國社會生活和人的內心世界的躁動不安,展代的框架之內,單個人物及其愿望、渴求、歡樂和痛苦,是時代與社會生活激流的一部分。小說以史現(xiàn)了“一切都翻了個身,一切都剛剛開始重新安排”的時代特點。小說的悲劇氛圍、死亡意識、焦灼不安的人物心態(tài),正是人物同有損人的尊嚴的環(huán)境發(fā)生激烈沖突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安娜的悲劇正是其性格與社會環(huán)境產生尖銳沖突的必然結果。3.藝術特色:首先,小說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活動、變化的過程,體現(xiàn)出“心靈辯證法”的主要特點;第二,小說善于通過描寫人物的外部特征來揭示其內心世界,一個笑言,一個眼神和動作,都成了傳達心靈世界的媒介;第三,小說通過內心話語的描寫直接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第四,結構獨特,兩條線索看似平行發(fā)展,沒有內在聯(lián)系,實則巧妙地聯(lián)結在一起,表現(xiàn)出作者謀篇布局上的縝密與嚴謹。4、小說的題引引自《圣經舊約》中上帝耶和華所說的話“伸冤在我,我必報復”。它表明了小說所要表達的犯罪并因此必然遭受報應的深層內涵。安娜形象的典型意義安娜是以備受貴族資產階級道德壓抑,執(zhí)著追求正常生活和愛情的悲劇人物。她身上有著過剩的生命力和熱情,與渥倫斯基愛情的失敗使她認識到并憎恨剝削社會中人與人的殘酷,她的死是俄羅斯沙皇殘暴統(tǒng)治的冷酷的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當然,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她所追求的個性解放和新生活還是在上流社會之內,她所向往的不是窮學生的小樓閣,而是渥倫斯基的愛情,但這不是她的問題,而是社會現(xiàn)象的反映。她使19世紀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是反封建斗爭的典型。教學內容備注四、《復活》主題思想全面展現(xiàn)了農奴封建制度的污穢和丑陋,它對正常人生活的不適,小說意在尋找擺脫這種不合理現(xiàn)實的出路。藝術特色它鮮明的表現(xiàn)了托爾斯泰的現(xiàn)實主義特征:“毀掉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基本手法是諷刺,這種諷刺絕少夸張,更無荒誕成分。尖銳的對比是作家使用的另一個重要的基本手法。托爾斯泰一向以心理分析高超藝術技巧而著稱,“心靈辯證法”對再現(xiàn)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五、《戰(zhàn)爭與和平》分析:主要情節(jié)《戰(zhàn)爭與和平》以庫拉金,羅斯托夫,保爾康斯基,別竺豪夫四大貴族家庭生活為線索,,氣勢磅礴的反映了19世紀初20年代俄羅斯社會重大的歷史事件,小說憤怒的譴責了拿破侖的野蠻侵略。歌頌了庫圖佐夫所領導的反侵略斗爭的勝利,寫出了戰(zhàn)爭的正義性和人民英勇斗爭精神,是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部歌頌人民的史詩性的小說。同時作品中還表現(xiàn)了作家對俄羅斯貴族命運和前途的思考。其代表人物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庫特金為代表,他們接近宮廷,雍容華貴,但道德敗壞,漠視祖國命運,甚至刻,仍爭權奪利,沉湎于荒淫無恥的尋歡作樂之中;另一類以羅斯托夫,安德烈·彼埃爾為代表,他們忠厚慷慨,富有愛國主義精神,是理想化宗法制領地的貴族。2.藝術特色1)它的體裁是俄羅斯文學史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這種體裁要求把史詩,歷史小說,編年史,和作者的哲學議論等諸多形式巧妙結合。2)史詩的莊嚴肅穆中穿插著抒情性的獨白,并帶有精彩的內心描寫,使人物性格特點鮮明生動。作家還運用語言,姿態(tài),行為等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靶撵`辯證法”是一種心理分析方法,借助于此作家表現(xiàn)的是人物性格的“流動性”,是性格隨著時間的流逝所發(fā)生的變化,在描寫性格變化的過程中作家展現(xiàn)了人物復雜的、有時候甚至是矛盾對立的特點。借助于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作家為讀者留下了巨大的參與空間,使其有可能親身感受作品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有可能親歷主人公的心理感受。教學內容備注契訶夫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一.生平和小說創(chuàng)作安東·契訶夫(1860-1904)是19世紀末葉最為重要的俄國小說家和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出生于俄國南方小城塔甘羅格。在困苦屈辱中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中學畢業(yè)后考進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系,從此開始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其早期創(chuàng)作簡潔而幽默,如《一個文官之死》、《變色龍》等。契訶夫從1880年到1886年間發(fā)表的作品都不署真名,而用筆名“安東沙·契洪特”,故后來的文學史家稱其早期創(chuàng)作為“安東沙·契洪特時期”。進入80年代中期,契訶夫對俄國病態(tài)社會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小說基調出現(xiàn)了向抒情的憂傷傾斜的變化,這種變化最早可從《獵人》、《哀傷》等小說看出。此一時期重要的小說有《苦難》、《萬卡》、《草原》等。1890年是契訶夫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庫頁島之行帶來的收獲是著名的《第六病室》。契訶夫善于提出尖銳的社會問題,也善于把社會問題通過道德的審視而人性化。在《跳來跳去的女人》、《黑衣僧》中又一次提出了人的平等與人的尊嚴的問題。這種平等待人的立場也幫助他在90年代的創(chuàng)作中提示出人和資本主義環(huán)境的永恒沖突。契訶夫關注在庸俗的生活環(huán)境中人的生存狀態(tài),《三姐妹》、《姚內奇》、《醋栗》、《套中人》等即屬其中的重要作品。就在契訶夫的創(chuàng)作進入顛峰狀態(tài)的時候,他的健康卻大大惡化。進入20世紀的契訶夫還寫出了《主教》、《新娘》。其最后一部力作則是劇本《櫻桃園》。閱讀并分析作品《變色龍》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短篇小說《變色龍》協(xié)與俄羅斯歷史上的最反動的黑暗年代。當時,趨炎附勢,背叛變節(jié),兩面派歪風盛行。。主要情節(jié)一只狗咬傷了金匠赫留金的手指頭,被咬者要求損失賠償,警官奧楚篾洛夫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不是將軍家的這一點,不斷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即“變色”。然而,命運似乎有意嘲弄這位警官,他不得不把自己在幾分鐘內作的決定推翻好幾次,把自己善于看風使舵的奴才嘴臉活靈活現(xiàn)的暴露無遺。社會意義這篇小說無情的嘲弄和譴責了沙皇專制的忠實走卒的無恥行徑,深刻的揭露了沙皇專制制度的殘暴,黑暗和丑惡。小說的藝術特點故事情節(jié)見解,集中。作者不是采用直接的諷刺和嘲弄的手法,而是通過作品的一些戲劇因素達到諷刺的效果。教學內容備注《變色龍》語言簡練,內容深刻,充分顯示了契訶夫散文創(chuàng)作的簡練,幽默,富有戲劇性的特點故事情節(jié)見解,集中。作者不是采用直接的諷刺和嘲弄的手法,而是通過作品的一些戲劇因素達到諷刺的效果。《變色龍》語言簡練,內容深刻,充分顯示了契訶夫散文創(chuàng)作的簡練,幽默,富有戲劇性的特點。ХАМЕЛЕОНЧерезбазарнуюплощадьидетполицйскийнадзирательОчумеловвновойшинелиисузелкомвруке.Занимшагаетрыжийгородовойсрешетом,доверхунаполненнымконфискованнымкрыжовником.Кругомтишина…Наплощадинидуши…Открытыедверилавокикабаковглядятнасветбожийуныло,какголодныепасти;околонихнетдаженищих.--Тактыкусаться,окаянная?—слышитвдругОчумелов.—Ребята,непущайеё!Нынченевеленокусаться!Держи!А…а!Слышенсобачийвизг.Очумеловглядитвсторонуивидит:издровяногоскладакупцаПичугина,прыгоянатрехногахиоглядываясьбежитсобака.Занейгонитсячеловеквситцевойкрахмольнойрубахеирасстегнутойжилетке…分析討論短篇小說《變色龍》寫于俄羅斯歷史上的最反動的黑暗年代。當時,趨炎附勢,背叛變節(jié),兩面派歪風盛行。契訶夫在《變色龍》中,雖然沒有正面描寫沙皇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壓迫,但是他卻用諷刺和幽默的筆觸,通過描寫一個表面令人感到滑稽可笑的故事,揭露了沙皇警察敵視人民的本質。一只狗咬傷了金匠赫留金的手指頭,被咬者要求損失賠償,警官奧楚篾洛夫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不是將軍家的這一點,不斷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即“變色”。然而,命運似乎有意嘲弄這位警官,他不得不把自己在幾分鐘內作的決定推翻好幾次,把自己善于看風使舵的奴才嘴臉活靈活現(xiàn)的暴露無遺。這篇小說無情的嘲弄和譴責了沙皇專制的忠實走卒的無恥行徑,深刻的街露了沙皇專制制度的殘暴,黑暗和丑惡。教學內容備注閱讀分析《套中人》1、別里科夫形象的典型性別里科夫是一個保守,頑固,反對一切新事物,仇恨一切改革,依附于統(tǒng)治階級的反動知識分子的典型。是一個像蝸牛那樣把自己龜縮在桃子里的可笑而可鄙的市儈。他的性格主要是通過他的“套子”,口頭禪“可別出什么事才好”等細節(jié)描寫出來,這個城市都處在別里科夫這個看來既可笑又可憐的人物控制之下,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別里科夫性格成了害怕新事物,因循守舊的代名詞,而別里科夫成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學典型。2、“套子”的意義作家不僅深刻而成功的塑造了別里科夫性格,而且展示了這個性格所以形成的生活環(huán)境。一個別里科夫也許是可笑的,但城市里很多有教養(yǎng)的人卻容忍他的存在,因此“套子”被賦予了更為廣泛而深刻的寓意:不僅別里科夫有自己的套子,其他人也各有自己的套子—渾渾噩噩只求溫飽的生活方式。要埋葬所有的別里科夫,就必須打破套子。改變現(xiàn)存的生活方式。契訶夫短篇小說的藝術特點他的藝術風格主要表現(xiàn)在簡練,樸實,幽默與諷刺,戲劇性的心理刻畫與抒情意味等幾個方面。他戲劇領域內的革新,大大擴據了戲劇刻畫人物內心的可能性,促進了俄羅斯戲劇表演藝術新學派斯坦尼斯拉夫體系的確立。二.戲劇創(chuàng)作和《櫻桃園》1.戲劇創(chuàng)作概況:契訶夫的小說得到一致公認,但對其戲劇創(chuàng)作,卻大有異議。當年的托爾斯泰就不認可他的劇作。他作為戲劇家的世界性地位,是從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得到承認的。此后,越來越多的戲劇專家認識到,契訶夫的戲劇是20世紀現(xiàn)代戲劇的開端。契訶夫戲劇不同于歐洲傳統(tǒng)戲劇的特點在于,其戲劇動作不在外部而在內部,在的心靈里,在生活常態(tài)的潛流里。尤其在他的后期劇作中,他揚棄了對于戲劇人物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簡單化判斷,因而,他的戲劇人物很難用傳統(tǒng)戲劇的“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來區(qū)分。由此,導引出契訶夫戲劇的一個意義更為重大的創(chuàng)新特征——在戲劇沖突的構建上,以“人與環(huán)境的沖突”取代傳統(tǒng)的“人與人的沖突”的戲劇沖突模式。教學內容備注2.《櫻桃園》是契訶夫的最后一部劇作,也可以說是他嘔心瀝血的絕筆。無論從思想探索的角度還是從藝術探索的角度,都帶有總結性的意義。其戲劇散文化的努力,以及其濃郁的象征手法的運用,均在此劇中展露無遺。在今天,當新的物質文明正以更文明的方式吞食乃至吞食著舊的精神家園時,這個劇本的文化精神含義越發(fā)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這就是為什么它成了當今世界各大導演競相排演的一個著名劇目。在《櫻桃園》中更換主人的情節(jié)成了俄羅斯生活更換主人的象征。以郎涅夫斯卡雅和加耶夫為代表的貴族資產階級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以洛巴辛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暫時還在得勢,但也沒有希望。未來屬于以安妮婭為代表的新一代,契訶夫雖沒有科學的認識到歷史運動的真正原因,但他對新生活充滿了信心。因為《櫻桃園》不僅是契訶夫創(chuàng)作的最后總結,同時也體現(xiàn)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最后發(fā)展階段的特點之一基于對新生活的不確定和預感而產生的浪漫主義。教學內容備注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的類型:第一,小市民生活題材。所謂小市民,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以及城市化的加速進行,俄國形成了特定的階層或群體。他們作為俄國當下“主流文化”的基礎和代言人,小市民的市儈習氣和庸俗品質成為俄國社會思想發(fā)展、社會結構變革的最大阻力:他們一方面對極權專制阿諛奉承,卑屈忍讓,充滿奴性:另一方面則頑固守舊,寄生腐朽,充滿惰性。代表作品:《醋栗》《約內奇》《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和《帶閣樓的房子》第二,底層平民生活題材。代表作品:《苦惱》《哀傷》《萬卡》和《渴睡》等。在作家的底層貧民生活題材的小說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俄羅斯文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在19實際后期文學中得以繼承和發(fā)展的歷史表征。第三,“公民生活”政治題材。代表作品:《一個官員之死》《變色龍》《普里希別葉夫中士》和《套中人》。第四,“資本化”社會題材。代表作品:《磨坊外》《農民》和《出診》契訶夫小說的語言特色:第一,精煉和簡潔。第二,幽默和諷刺。第三,心理表征和抒情性。契訶夫1903年寫作的《櫻桃園》標志戲劇家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這部巨作通過一座莊園的衰落史,揭示出俄國封建時代即告結束,新時代即將到來的歷史必然性。朗涅夫斯卡亞幾年前先后失去了丈夫和愛子,她悲痛難忍,便與情人雙雙去了法國。在國外期間,郎涅夫斯卡亞姜錢財揮霍殆盡,加之又被情人拋棄。她在萬般無奈的情形下決定回國,返回櫻桃園。這時,櫻桃園已經危在旦夕,由于郎涅夫斯卡亞在國外債臺高筑,債主們決定拍賣櫻桃園抵債,商人拉伯興建議郎涅夫斯卡亞將櫻桃園建成別墅出租,但是女主人拒不接受。但最后還是被拍賣了,產權轉到拉伯興的名下。失去櫻桃園的郎涅夫斯卡亞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痛不欲生,她此時的心態(tài)十分平和,決定再度出國尋找愛情。契訶夫戲劇作品的藝術風格的變革:第一,戲劇的非情節(jié)性。旨在實現(xiàn)戲劇程式的“散文化”。戲劇主題的建構以來于對原生態(tài)的“生活流”的展示,借助戲劇場景、人物情景、人物情緒、潛臺詞以及各類舞臺手段(啞場、道具、布景、音響和燈光等揭示出來。)正如契訶夫的戲劇理念一致:“不需要任何情節(jié)。生活里沒有情節(jié),其中一切都是混雜的。”第二,戲劇的抒情性。戲劇的抒情氣氛借助于上述各種舞臺手段,而與樣的文本和句型在此則具有決定性影響。第三,戲劇的象征性。象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作品的名稱上,《櫻桃園》象征祖國和家園;其次。具體舞臺手段方面,入《櫻桃園》中砍伐櫻桃樹的聲音象征一部歷史的喪鐘已經敲響;另外,在人物體系方面,萬尼亞舅舅的遭遇象征一代知識分子的弱點和悲劇,而三姐妹則象征對男權社會的妥協(xié)和失望的女性。教學內容備注20世紀俄羅斯文學綜述20世紀俄羅斯的社會動態(tài):世紀初爆發(fā)了三次革命,一次世界大戰(zhàn);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展了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五年計劃、工業(yè)革命,農業(yè)集體化;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國內肅反、鎮(zhèn)壓?!袄鋺?zhàn)”期間;1953年斯大林去世,“解凍”時期;60、70年代;80年代回歸文學熱;91年蘇聯(lián)解體。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范圍(100)蘇聯(lián)文學成為新型文學,歷經70年,現(xiàn)代需要經歷過去的100年文學史進行重新審視。主要從三個板塊來看:1)主流文學—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2)潛流文學: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回歸文學”3)僑民文學:第一次浪潮(十月革命前后)第二次浪潮(二戰(zhàn)前后)第三次浪潮(60、70年代)20世紀俄羅斯獲得文學諾貝爾獎的作家:布寧(1933)帕斯捷爾納克(1958)肖洛霍夫(1965)索爾仁尼琴(1970)布羅茨基(1987)其中四位是回歸文學作家,一位是主流作家。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流派多元性:1)批判現(xiàn)實主義2)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3)現(xiàn)代主義4)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四種并存世紀初主要盛行現(xiàn)代主義、30年代以后轉向單一化——社會現(xiàn)實主義。4、“白銀時代”文學介紹(1892—1917)以詩歌為主,還有小說創(chuàng)作,文學理論。與19世紀黃金時代文學相呼應,有“20世紀文藝復興現(xiàn)象”之稱。主要詩人:,,Б,М,Б等,高爾基早期創(chuàng)作。教學內容備注20世紀俄羅斯文學分期19世紀末—1920年的文學20—30年代的文學戰(zhàn)爭前后的文學1954—1985解凍以后的文學當代文學(1985—今)6、現(xiàn)代主義文學介紹包括:象征主義:,,阿克梅主義Акмеизм:未來主義文學:,,Пастернак新農民派詩人Е“白銀時代”文學發(fā)展概要19世紀最后10年為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學開啟了新時代,自19世紀90年代初到1917年10月,在這個大約四分之一世紀里,俄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的生活都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一時期,俄羅斯詩歌繼普希金時代之后,重新走上文化生活的前臺,表現(xiàn)出勃勃生機,后來,這個時期的詩歌獲得了“詩藝復興”或“白銀時代”的美稱,這一名稱是從“黃金時代”這個傳統(tǒng)上表示普希金時代俄羅斯文學的概念推演而來的。2、俄羅斯文學現(xiàn)代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xiàn)代主義在俄國文壇的一度繁榮,是俄羅斯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觀。俄羅斯現(xiàn)代主義文學在短短的20年左右的時間里,幾乎把西歐特別是法國早期現(xiàn)代主義的東西—形式主義、自然主義、頹廢主義、象征主義、表現(xiàn)主義、印象主義、未來主義……全都搬了出來?,F(xiàn)代主義在文學中主要表現(xiàn)為對文壇現(xiàn)狀不滿,對現(xiàn)實主義價值觀否定,主張超常手法,用非藝術行為進行。俄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中先后出現(xiàn)了象征主義、阿克梅主義(高峰派)和未來主義等幾個主要文學流派,共同的特點是宣傳“為藝術而藝術”“藝術非理性”“形式至上”用形式主義取代現(xiàn)實主義。俄國文學的現(xiàn)代主義文學流派3.1象征派(символизм)3.1.1象征派是當時現(xiàn)代文學中出現(xiàn)最早的一個流派,規(guī)模最大,出現(xiàn)了勃留索夫、別雷、勃洛克等大批詩人。俄國象征主義的美學思想與叔本華、尼采等人及世界范圍的哲學史和文化是分不開的。創(chuàng)作成就的詩歌最為突出。俄國象征派的基本隊伍由下列成員組成:教學內容備注—年長一代:勃留索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巴爾蒙特、勃洛古勃、吉皮烏斯等?!贻p一代:勃洛克、別雷、維亞??伊凡諾夫、謝?索洛維耶夫等。3.1.2勃洛克:是象征派的年輕一代,他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階段:а世界靈魂1904《美婦人詩集》自然本能:1907《偶然的快樂》音樂精神:1918《十二個》3.2阿克梅派(Акмеизм)3.2.1阿克梅派是從象征主義內部分離出來的一個文學派別。阿克梅派不要“彼岸世界”,而要為彼岸世界而斗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阿克梅派詩人更喜歡運用自由詩體,即三音節(jié)詩格,“阿克梅派”一詞源于希臘語,意為“頂峰”、“繁盛”。詩人主要有古米廖夫(1886-1921)、戈羅捷茨基(1884-1967)、曼德爾施塔姆(1891-1938)、阿赫瑪托娃(1889-1966)、納爾布特(1888-1938)、津凱維奇(1891-1973)等等。3.2.2阿赫瑪托娃(1889-1966),阿克梅詩派中創(chuàng)作成果最豐富的女詩人,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時期:—20世紀的前20年早期創(chuàng)作:——第一本詩集“第二本“等等。彌漫著低沉的哀泣—愛情的特點—心理活動心理沖突—30年代和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以衛(wèi)國戰(zhàn)爭為題材中期創(chuàng)作:—“、“—衛(wèi)國戰(zhàn)爭后阿赫瑪托娃的創(chuàng)作進入晚期。晚期創(chuàng)作:—組詩“1935-19403.3未來派(Футуризм)3.3.1俄國未來主義和阿克梅派一樣產生于俄國象征主義的“危機時期”。未來派也是較大的文學流派,內部又有幾個分派(自我未來主義、立體未來主義、離心派)。主要代表3.3.2馬雅可夫斯基:他屬于俄國未來派,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創(chuàng)作道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1912-1917年第一篇正式詩作《夜》《穿褲子的云》表現(xiàn)“關于革命的主題”教學內容備注第二時期:1917-1924年迎接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革命頌》1918、《我的進行曲》1917、《向左進行曲》1918第三時期:1924-1930年創(chuàng)作進入新時期《列寧》、《好》、《放開喉嚨歌唱》勃洛克、阿赫瑪托娃、馬雅可夫斯基專題象征派詩人與勃洛克的生平創(chuàng)作生平:出生在貴族知識分子家庭,在充滿女性溫柔的家庭氣氛中長大成人,這個家庭在勃洛克創(chuàng)作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并且成為勃洛克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主要象征——“世界唯一的”家——的原型。創(chuàng)作:勃洛克是象征派“年輕一代”的其中之一主將。他的創(chuàng)作基本上1898年——1918年20年間,按作者自己的劃分三個階段:1900-1903年世界靈魂《美婦人》早期代表作主題“永恒的女性”1904-1907年自然本質詩集《意外的喜悅》正視現(xiàn)實1908年后音樂精神《報復》、《恐怖世界》、《十二個》綜合時期阿克梅派詩人阿赫瑪托娃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生平:貴族出身,11歲開始寫詩,“阿赫瑪托娃”是她的筆名,與詩人古米廖夫結婚,她的第一個詩集《黃昏》發(fā)表于1912年,有明顯的象征主義影響,后來成為阿克梅派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創(chuàng)作:阿赫瑪托娃的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20世紀的前20年)愛情詩《》、《》、《Белаястая》。愛情詩的特點:eq\o\ac(○,1)不是圓滿的愛情《最后相見的歌》eq\o\ac(○,2)憂愁而悲傷《披著深色的紗籠》eq\o\ac(○,3)大膽創(chuàng)新、緊張的心理沖突《我到詩人家里做客》中期:(30年代和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衛(wèi)國戰(zhàn)爭《誓言》、《》、《勇敢》、《》?!抖銈儯业捻憫詈筇栒俚呐笥选吠砥冢海ㄐl(wèi)國戰(zhàn)爭結束后)個人感情世界《安魂曲》3.未來派馬雅可夫斯基生平與創(chuàng)作生平:(1893-1930)父親是個職務很低的林務官,他很早就開始革命,1911年進入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筑學校學習,結識了未來派大詩人教學內容備注大衛(wèi)·布爾柳克,受到了未來派的影響,1912年開始寫詩,并與赫列勃尼可夫、布爾柳克等一起編輯出版了未來派詩文集《給社會趣味一記耳光》,其中刊登了馬雅可夫斯基的處女作《夜》和《早晨》,從而開始了創(chuàng)作里程,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1912-1917年,第二時期1917-1923年,第三時期1924-1930年。創(chuàng)作:1912—1917年的創(chuàng)作: 主體未來派早期詩歌的本質特點是強烈的民主主義傾向和出眾的藝術才華。作品:《夜》、《城市大地獄》、《法官頌》、《學者頌》、《吃喝頌》、《貪污頌》、長詩《穿褲子的云》、《脊柱橫留》、《戰(zhàn)爭與和平》;其中最有代表的是《穿褲子的云》。1917—1924年的創(chuàng)作:歡迎革命,關于社會主義革命《革命頌》、《我們的進行曲》、《向左進行曲》、長詩《一億五千萬》、諷刺詩《開會迷》。1924—1930年的創(chuàng)作:詩歌創(chuàng)作成熟時期抒情詩《致奈特同志—船和人》(1926)《蘇聯(lián)護照》(1929)《赫烈諾夫講庫茲涅茨克的建設和庫茲涅茨克人的故事》諷刺詩《官僚制度廠》(1926)《官老爺》(1928)《虎與貓》(1929)《走后門》(1928)《初學拍馬指南》(1927)《舔功》(1928)最重要的成就是長詩《列寧》(1924)和《好》(1927)教學內容備注勃洛克身上具有難以言表的“啟示錄”感受(即世界將面臨“末日”,然后“重生”一個嶄新的世界)與索落維約夫是個中的神秘主義體驗一致。另外,他還迷戀于柏拉圖的“兩個世界”理念,他確信還有一種“別樣的世界”,那里才是“真正的存在”,現(xiàn)實只不過是那個存在的塵世投影,勃洛克還堅信,象征“世界心靈”的“永恒溫柔”(源自索落維約夫)降臨人間就可以連接“此在”和“彼在”。根據妻子柳苞夫門捷列娃(化學家門捷列夫的女兒)想象成“永恒溫柔”的化身,創(chuàng)作了《美婦人詩集》。而后,他的理想并沒有出現(xiàn),于是就從“幻想之夢”轉向“生活意識之夢”。這種轉變體現(xiàn)在詩集《岔路口》和《意外的喜悅》。詩人還經歷過“蕭條”時期。充滿黑暗的“大地”和無限光明的“天空”的混合,造成詩人精神上的空虛和絕望感。詩人渴望著“狄奧尼索斯”式的忘我陶醉,以期掩蓋世界的丑,壓制心靈的痛。同時,“俄羅斯”“祖國”也成為詩人力爭走出“蕭條”的抒情對象。組詩《雪面具》中的詩集《雪中大地》中。最后,詩人愈發(fā)感覺到要使自己內心里斗爭著的理想“天空”和陰暗“大地”達到某種“矛盾中的和諧”要從現(xiàn)實世界和自己心靈的一片混沌之中開采出來美。如組詩《報復》,《恐怖的世界》。這三個可以說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階段感“正—反—合”:《美婦人詩集》—《意外的喜悅》—《雪夜》。長詩《十二個》集合了詩人1910年以來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主題:人民與革命、知識分子與革命、俄羅斯的命運等。在長詩中,“黑夜”象征黑暗和腐朽,“雪暴”、“狂風”象征摧毀力量和運動過程中的混亂,白色象征光明和純潔,“賴皮狗”、“惡狗”、“無家可歸的狗”象征行將就木的舊世界,這些象征形象的象征意義在評論界是基本達到共識的。教學內容備注高爾基專題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形成:eq\o\ac(○,1)社會政治基礎:19世紀末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了俄國。eq\o\ac(○,2)文學實踐的基礎:無產階級文學的產生。eq\o\ac(○,3)思想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列寧文藝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基本原則:在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章程里已作了具體表述: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作為蘇聯(lián)文學和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要求藝術家從現(xiàn)實的革命發(fā)展中真實地、歷史地、具體地去描寫現(xiàn)實,同時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保證藝術的創(chuàng)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主動性,選擇各種各樣的形式、風格和體裁。影響:eq\o\ac(○,1)塑造了大批社會主義新人英雄形象:巴威爾、尼羅夫娜、郭如鶴、萊奮生、達維多夫、保爾·柯察金。eq\o\ac(○,2)最充分的反映了時代精神。eq\o\ac(○,3)在藝術地表現(xiàn)歷史樂觀主義精神方面,也沒有其他方法比擬。代表作家高爾基、綏拉菲莫維奇、杰米揚·別德內、馬雅可夫斯基、“拉善”、“謝拉皮翁兄弟”、肖洛霍夫等。高爾基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及主要作品生平:高爾基(1868-1936),出生木匠家庭,早年父母雙亡,10歲在人間廣泛地接觸俄羅斯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1892年發(fā)表處女作《》,1889年《特寫與短篇小說集》,一舉成名,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教學內容備注創(chuàng)作:第一時期——19世紀90年代浪漫主義:《馬卡爾·杰德拉》、《少女和死神》、《鷹之歌》現(xiàn)實主義:《切爾卡什》、《福馬·高爾杰耶夫》第二時期——20世紀頭20年詩《海燕之歌》(1901)劇本《小市民》(1905)、《底層》(1902)長篇小說《母親》(1906)自轉體三部曲《童年》(1913)、《在人間》(1913)、《我的大學》(1922)第三時期——十月革命以后的年代回憶錄《列寧》(1924)長篇小說《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1925)和《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1925-1936)劇本《耶戈爾·布雷喬夫及其他的人們》(1931)高爾基作品選讀1、《鷹之歌》作品完成于1898年,是早期的創(chuàng)作,浪漫主義作品以鷹和蛇兩個形象,象征為追求自由和光明而不怕犧牲的英雄以及茍且偷安、不敢斗爭的小市民。小說思想:作者熱烈贊頌鷹的精神,號召人民追求自由和光明。2、《海燕之歌》完成于1901年,第二個時期是高爾基為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奠定基礎時期。象征手法:海燕——革命力量的化身風、云、雷、電——反動勢力詩歌思想:宣傳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呼喚革命,直接宣布革命暴風雨的來臨。3、長篇小說《母親》1906年完成,是高爾基同布爾什維克黨、工人革命密切接近的時寫的。手法:小說第一部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描寫了外省工人區(qū)的落后,愚昧和陰暗的畫面。這是一部新穎的作品,第一次用藝術的形式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革命發(fā)展,這正是新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藝術方法的最重要原則。教學內容備注小說思想:俄國無產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走上同專制制度、資本主義斗爭的道路以及共產主義思想啟迪了廣大人民起來進行自覺的斗爭,它反映了社會主義思想的輝煌勝利。4、高爾基的早期作品從風格上說是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1905年革命前夕,戲劇《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十月革命期間,與革命發(fā)生沖突,《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全部藝術經驗的最后結晶。如果說高爾基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克服疏離,與時間敵對。作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里仿佛創(chuàng)造了兩極,制造了兩個正負不同的,而這種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20世紀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小說提出的關于人的看法。成為高爾基最后的著作的《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他的重要著作。這部著作似乎描寫了兩個對象:一個是歷史時間,另一個是力圖擺脫歷史時間致命影響的否定一切的意識。這樣,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就存在著深刻的審美矛盾,即歷史時間與主人公個人之間的矛盾。5.高爾基的重新審視高爾基的重新審視: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的命運根本不是一帆風順的。1905年結識列寧,他們的相識發(fā)展成為友誼,卻充滿沖突。高爾基接受革命的心態(tài)是很復雜的。在他真誠的相信必須變革社會的同時,又擔心人道主義理想在這個農業(yè)國家會受到歪曲。他的悲觀結論:革命是對生活、文化、國家的全面破壞。1921出國。1931年返回蘇聯(lián)。高爾基身上似乎有兩個人,一個是藝術家,另一個是政治家。在高爾基的藝術世界里,我們大概找不到任何東西需要后代讀者給予寬容,找不到任何東西需要以時代的可怕環(huán)境為理由求的諒解。教學內容備注肖洛霍夫專題肖洛霍夫的創(chuàng)造風格肖洛霍夫(1905——1984)著名俄羅斯作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出生并成長在頓河,童年時就很了解俄羅斯頓河歌薩克的生活,自己作品也與歌薩克相連,是俄羅斯歌薩克美麗的歌手。2、《靜靜的頓河》eq\o\ac(○,1)人物形象:格利高里·麥列霍夫:出生在格薩克的中農家庭,起初服從格薩克的古老風俗,后來反叛,種愛情人阿克西尼亞,在戰(zhàn)爭期間,體現(xiàn)搖擺,他的悲劇命運體現(xiàn)了人的魅力。阿克西尼亞:作品主人公之一,很美,吸引人,具有強烈的愛,有著不幸的婚姻,格利高里的愛使她的生命以復蘇,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對格利高里的愛最終導致她的死亡。娜塔麗亞:她獨立的人格特性,嫁給了不愛自己的丈夫,娜塔麗亞的愛情是悲劇性的,她的一生從未得到格利高里的真正愛情,娜塔麗亞最終成為其獨立人格自覺意識的犧牲品。eq\o\ac(○,2)主題思想:作品描寫了從1912——1922年間的俄國社會的歷史變革,以頓河歌薩克的生活和命運為背景,廣泛地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內戰(zhàn)史詩畫卷。它不是簡單的記述頓河地區(qū)的內戰(zhàn)史,而是哲理的去思考和深刻地再現(xiàn)歷史重大轉變時刻中的人物命運史。eq\o\ac(○,3)藝術特色:內容豐富,任務眾多,歷史期間跨度大,情節(jié)細婉有致,史詩創(chuàng)造性地把具有史詩性質的大規(guī)模的群眾運動同俄國人民獨特性格的描寫完整地結合起來。多層次、多角度、多節(jié)奏的再現(xiàn)了偉大的十月革命和內戰(zhàn)期間充滿英雄氣概和悲劇氣氛的壯麗畫面。eq\o\ac(○,4)格利高里的性格及其在革命和戰(zhàn)爭中的命運:出身在農民家庭、善良、正直、忠厚、熱情并充滿活力,他在不斷地思索與探索真理,他具有悲劇性命運,在戰(zhàn)爭中,他在紅軍與白軍中左右搖擺不定,導致紅軍和白軍不信任他,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否定,卻沒有給他最終所需的答案。教學內容備注肖洛霍夫在小說中描寫了“革命中的哥薩克”,因此,了解什么是哥薩克,哥薩克是什么樣的人,是正確了解這部小說的關鍵。俄語“哥薩克”一詞來自突厥語,意思是勇敢的人,自由的人。頓河流域的哥薩克是由16世紀初從封建貴族、地主的莊園中逃亡出來的農奴、仆人和沙皇軍隊中開小差的士兵組成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不甘封建壓迫的市民。教學內容備注20世紀俄羅斯文學概況20世紀俄羅斯的社會動態(tài)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范圍20世紀俄羅斯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方法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特點關于“白銀時代文學”六、宗教問題在文學中的反映一、20世紀俄羅斯的社會動態(tài):20世紀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很不平常的世紀。在這100年里,俄羅斯大地上發(fā)生了一系列震撼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在世紀之初,俄羅斯爆發(fā)了三次革命。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俄羅斯社會發(fā)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多民族的蘇聯(lián)的出現(xiàn),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地圖。蘇聯(lián)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高歌猛進,取得了輝煌成就,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為打敗法西斯、拯救全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新生兒的誕生通常伴隨著血污,走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時免不了要走些彎路,在威武雄壯的戲劇演出中有時也會有一些悲劇、悲喜劇和鬧劇的場面。但是俄羅斯人民站在時代的前列、率先進行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這一點是不容否定的。到20世紀下半葉,由于種種原因,社會發(fā)生了劇烈動蕩,最后導致蘇聯(lián)的解體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終止。俄羅斯像在世紀之初一樣,重新陷入了深重的危機之中?;仨鴼v史,不能不為俄羅斯發(fā)生的歷史巨變而感到驚心動魄,也不能不為后來出現(xiàn)的歷史的曲折而扼腕嘆息。20世紀俄羅斯尖銳的社會沖突、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變革和巨大的反復,必然會影響文學的發(fā)展,必然會給文學帶來內容和形式上的重大變化。這就使得20世紀的俄羅斯文學具有變化大、起伏多的特點。也就是說,20世紀的俄羅斯文學走過了一條曲折、崎嶇不平的發(fā)展道路。對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應有足夠的認識。在世界文學發(fā)展的進程中,俄羅斯首先舉起了社會主義文學旗幟。這種文學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嶄新的文化觀象,是俄羅斯人民近百年來所從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歷史記錄,是人類文化寶庫的一個組成部分。眾所周知,20世紀俄羅斯出現(xiàn)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葉賽寧、阿.托爾斯泰、奧斯特洛夫斯基、肖洛霍夫、法捷耶夫、列昂諾夫等人,他們繼承和發(fā)揚了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吸收了世界進步文學的豐富營養(yǎng),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了新的創(chuàng)作實踐,給世界文學提供了許多新的寶貴的藝術經驗。他們創(chuàng)作的具有永久藝術生命力的作品謳歌了俄羅斯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表彰了勞動群眾在社會教學內容備注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建立的豐功偉績,表達了他們的愿望和要求;這些作品的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全新的主人公、革新的藝術方法使全世界讀者耳目一新。社會主義文學以鮮明的色彩描繪了時代的風貌,反映了時代最本質的特點,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十月革命勝利后,工人階級掌握了政權,經過幾年的國內戰(zhàn)爭,俄羅斯步入了全新的勝段,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執(zhí)行五年計劃。廣大俄羅斯人民,包括大多數文藝知識分子都全心歡迎革命,并逐步投身到祖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行列中來。他們熱烈歡呼革命,稱十月革命是“自己的革命”(馬雅可夫斯基語);他們熱情迎接新生活,謳歌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從此刻起我再也不愛貧窮的俄羅斯……從這天起,我更加熱愛共產主義建設了。”(葉賽寧語)二、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范圍:過去關于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史書大致有兩種,一是俄蘇文學史,寫的是蘇維埃時期的俄羅斯文學;二是蘇聯(lián)文學史,寫的是蘇聯(lián)多民族的文學,一般以寫俄羅斯文學為主,實際上它與俄蘇文學史的差別并不大。這兩種文學史通常都從十月革命寫起,而且它們的名稱中的“蘇維?!焙汀疤K聯(lián)”等詞具有政治涵義,因此兩者實際上寫的主要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的歷史。20世紀俄羅斯文學本來是古代俄羅斯文學和18-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一種傳統(tǒng)的、有機的繼續(xù),但由于眾所周知的社會變革的原因,被“蘇聯(lián)文學”這一狹窄的定義所代替。蘇聯(lián)文學這一概念是在1922年提出,直到1991年蘇聯(lián)國家解體。整整存在了近70年。這一概念并不是對文學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概括和分類,而是賦予文學以深深的政治色彩。1934年的蘇聯(lián)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日丹諾夫給蘇聯(lián)文學蘇聯(lián)文學以深深的政治界定,強調蘇聯(lián)文學有兩個主要特點:(1)蘇聯(lián)文學是世界各民族和各國所有文學中最年輕的文學;(2)蘇聯(lián)文學是最富有思想性的,最先進的和最革命的文學。從蘇聯(lián)文學的發(fā)展實踐也可看出,蘇聯(lián)文學強調的是文學的藝術形態(tài)功能,強調文學的社會服務作用,強調文學是培養(yǎng)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和改造人的一種偉大力量。這樣以來,一切與此不相符的俄羅斯文學現(xiàn)象都被排斥在蘇聯(lián)文學以外。“蘇聯(lián)文學”是一個很狹窄的概念,它不能涵蓋20世紀俄羅斯文學發(fā)展的史實。蘇聯(lián)文學只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發(fā)展中的一個部分。20世紀俄羅斯文學應該包括“顯流文學”,“潛流文學”,“僑民文學”這三大塊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應把用俄語創(chuàng)作的非俄羅斯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納入20世紀的文學?!?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概念是在80年代中期由詩人葉甫圖申克提出的,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蘇聯(lián)文學的重新審視。在蘇聯(lián)時代我們只知道有官方允許的符合其政策利益的“顯流文學”(主要是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存在。我國讀者在新時期表現(xiàn)教學內容備注出來的對蘇聯(lián)文學的某種厭倦也在于以前只根據蘇聯(lián)“顯流文學”來譯評蘇聯(lián)文學,其實,蘇聯(lián)文學中的“潛流文學”和“僑民文學”中包含著許許多多追求自由、宏揚人道主義,歌頌生活美的形式精妙獨特的作品。在近4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四位俄羅斯作家中有三位是“潛流文學”與“僑民文學”的作者。“潛流文學”和“僑民文學”統(tǒng)稱為“回歸文學”(возвращённаялитература),它包含各個時期(包括蘇聯(lián)20年代)的各種類型的作品:有的是過去曾發(fā)表過,但后來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打入冷宮,成為“特藏書”;有的被束之高閣,沒有問世(“被耽擱的文學”,задержаннаялитература),如雷巴科夫的《阿爾巴特街的孩子們》;有的引入地下或流到國外(指在蘇聯(lián)國內寫成,在國外發(fā)表,現(xiàn)在返回故土),如布爾加科夫的中篇小說《狗心》,1929年問世,1969年在僑民雜志發(fā)表。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yī)生》,寫于1946-1956,1957年在意大利出版,1958年授之諾貝爾文學獎;有的則僑居國外者在那里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的,一直未能與同胞們見面。政治形勢的變化,社會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變化了,涌入蘇聯(lián)文學報刊(“僑民文學”,эмигрант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皟S民文學”分三代:第一代僑民作家大多在革命前成名,“第一次浪潮”指十月革命和國內戰(zhàn)爭結束之后僑居國外的人的創(chuàng)作(巴爾蒙特;吉皮烏斯,布寧,扎依采夫,扎米亞京);“第二次浪潮”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或以后逃亡國外或滯留異域的人的創(chuàng)作;“第三次浪潮”興起于七、八十年代,指這個時期定居國外的僑民(猶太血統(tǒng)人比重最大),持不同政見者,有的被判刑,有的受批判,有的被取消國籍,如索爾仁尼琴。第三代僑民作家反對現(xiàn)政權,揭露社會陰暗面,批判社會制度,具有政治色彩和諷刺特點。我們認為,應該把20世紀俄羅斯文學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根據其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在時間上,從上世紀90年代一直寫到本世紀90年代,前后共100余年,把蘇維埃時期之前和在它之后總共30來年的時間都包括進來;在地域上,打破國內國外的界限,把俄羅斯僑民也納入研究和考察的范圍;在思想政治傾向上,不僅講社會主義文學,而且兼容其他思想政治傾向的文學。這樣做旨在描繪出20世紀俄羅斯文學發(fā)展的全景圖,它的豐富性、多樣性和復雜性,講請各種思潮的起伏和不同流派的檀變,更加深入地探索文學發(fā)展本身的規(guī)律,對各種文學現(xiàn)象作出更加符合實際的科學評價。三、20世紀俄羅斯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方法:20世紀初葉的文學在風云際會的復雜的歷史條件下,呈現(xiàn)出多極化現(xiàn)象。俄國文學界開始了基本上是現(xiàn)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兩種文學共處的格局。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發(fā)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到達了藝術頂峰,但這個時期列夫·托爾斯泰、契柯夫、柯羅連科等一批文學泰斗都仍在辛勤筆耕,繼續(xù)呼喚社會的公平和真誠,譴責人間的不義和虛偽,創(chuàng)作了像《復活》、《櫻桃園》等一批為后人難以企及的教學內容備注藝術瑰寶。他們繼續(xù)注目于國內可悲的現(xiàn)實,同時加深了對這一現(xiàn)實社會的批判力度;與此同時,一批新加入這一行列的作家,如魏列薩耶夫、庫普林、布寧等,他們踏著老一輩作家的足跡,繼續(xù)高舉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旗幟,為俄羅斯文學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就整體來說,批判現(xiàn)實主義已接近尾聲了;還有一部分是以高爾基、綏拉菲莫維奇為代表的無產階級作家,他們也屬于現(xiàn)實主義流派,不過他們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進步思想,后來成了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梢哉f,無產階級文學是社會主義文學前身。十月革命前俄國無產階級作家的主要代表就是高爾基、綏拉菲莫維奇、別德內等。他們的作品反映了工農大眾的貧苦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剝削者、壓迫者反抗的呼聲,表現(xiàn)了工人運動的日趨高漲和無產階級的政治覺醒,成了新興階級在文化上的代言人。以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等為代表的新老兩代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作家和具有社會主義思想傾向的其他流派的一些作家,齊心協(xié)力,共同創(chuàng)作了大批優(yōu)秀作品,塑造了新的先進的工農兵英雄形象,反映了時代前進的主導方向。高爾基的一系列新作、馬雅可夫斯基的《列寧》和《好!》、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富爾曼諾夫的《恰巴耶夫》、綏拉菲莫維奇的《鐵流》、法捷耶夫的《毀滅》和《青年近衛(wèi)軍》、革拉特科夫的《水泥》、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和《新墾地》、列昂諾夫的《索溪》和《俄羅斯森林》及特瓦爾多夫斯基的《瓦西里·焦爾金》、西蒙諾夫的《日日夜夜》等一系列社會主義文學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俄國人民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英勇斗爭,反映了這個時代最偉大最深刻的時代精神。這是俄羅斯文學的主流。何謂“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социолистическийреализм)這是二十世紀初形成的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后來成了蘇聯(lián)文學的主要創(chuàng)作方法。在蘇聯(lián)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上(1934年)得到確認,并在作家協(xié)會的章程中寫明:“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作為蘇聯(lián)文學評論的基本方法,要求藝術家從現(xiàn)實的革命發(fā)展出發(fā),真實地、歷史具體地去描寫現(xiàn)實。同時,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鄙鐣髁x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反映了本世紀初產生的、十月革命后得到蓬勃發(fā)展的新文學的特點,集中體現(xiàn)了這種文學的創(chuàng)作經驗,它在被確定為蘇聯(lián)文學的基本方法后曾起過積極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此外,在20世紀俄羅斯文學中,非社會主義文學,例如本世紀初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現(xiàn)代主義文學、各個時期的僑民文學品、后來的批判主義文學和傳統(tǒng)主義文學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等,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教學內容備注由于過去在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研究中曾經出現(xiàn)過不少偏差,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各種非社會主義文學不夠重視,有時往往采取簡單的否定態(tài)度。一批重要作家,例如布寧、阿赫瑪托娃、曼德里什塔姆、扎米亞京、皮里尼亞克、帕斯捷爾納克、布爾加科夫、普拉東諾夫等,主要由于思想政治傾向方面的原因而受到過分貶斥。這種做法自然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而近來又出現(xiàn)另一種截然相反的偏向。有人竭力貶低和否定社會主義文學及其代表作家,不恰當地抬高具有非社會主義、甚至反社會主義思想政治傾向的作家和作品,提出要以他們的創(chuàng)作為主線重寫文學史。這實際上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他們的看法和提法是不符合20世紀俄羅斯文學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的,是完全錯誤的。20世紀俄羅斯文學經歷了極其復雜的發(fā)展道路,大多數作家由于處于社會的大變動中,政治思想和藝術思維都發(fā)生過不同程度的變化,許多人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充滿著矛盾,因此要對每一個文學事件和每一種文學現(xiàn)象,對每一位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出正確的、符合實際的和恰如其分的評定,無疑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從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頭十幾年,俄國文壇上表現(xiàn)得最活躍的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модернизм),有“白銀時代文學”(литературасеребряноговека)之稱。俄國現(xiàn)代主義的主要代表流派是象征派(символизм)、阿克梅派(акмеизм)和未來派(футуризм)。各派都涌現(xiàn)過一批具有獨特藝術個性和才華的詩人、散文小說家、文學理論家,如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烏斯、勃留索夫、維亞·伊萬諾夫、巴爾蒙特、別雷、勃洛克、阿赫瑪托娃、曼德里什塔姆、馬雅可夫斯基、赫列勃尼科夫、帕斯捷爾納克等。他們在文學語言、詩學和詩歌技巧方面都作過認真的探討,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對20世紀的詩歌革新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十月革命后,一部分作家遷居國外,組成了僑民文學。僑民文學雖然成績不甚突出,但在20年代也造成了一定聲勢。在蘇維埃的最初年代,俄羅斯文學中還出現(xiàn)過一些新的現(xiàn)代主義文藝團體,如意象派,“左翼藝術陣線”(列夫)、結構派、“謝拉皮翁兄弟”等。盡管它們有些不一定夠得上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流派,但它們都成立了組織,發(fā)表了宣言,一些作品在20世紀俄蘇文壇上也產生過一定影響。直至30年代初聯(lián)共(布)頒布了《關于改組文學藝術團體》的決議后,這些文學團體才告終結。爾后幾乎有近20年的時間,現(xiàn)代主義在俄羅斯文學停止了公開活動,至60年代方又重新復蘇。總之,以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為主旋律的社會主義文學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主體。同時,在蘇聯(lián)的俄羅斯文學中也存在著非主體文學,或者說,存在著另一種思想政治傾向、另一種價值取向的作家。這些作家的情況極其復雜(包括大批“回歸”作家和作品),他們的思想和世界觀充滿矛盾,政治態(tài)度千差萬別,創(chuàng)作思想變幻不定,藝術造詣和成就也各不相同。他們與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者不同,其基本激情不是肯定,而是否定,是批判、暴露。但每個作家的立場和出發(fā)點也不一樣,有的是來自舊營壘的作家,他們對新的制度和新的生活不滿意,教學內容備注本能地對現(xiàn)實采取否定的態(tài)度;有的是由于世界觀問題,從一般人道主義思想出發(fā),批判否定他認為不合理的現(xiàn)實;還有的則是斯大林個人迷信時期極“左”政策或肅反擴大化的受害者,他們對現(xiàn)政權乃至整個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了懷疑,甚至結下不解之怨。這類作家的個人不幸遭遇值得同情,他們的怨氣也是可以理解的??傊?,產生這種文學的原因很復雜,這里一方面有作家個人世界觀和政治思想的因素;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中也的確存在陰暗面,這些負面必然也會在文學中得到反映。這就要求我們對每一具體作家、具體作品作認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從發(fā)展藝術的立場出發(fā),對這些作家和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貼政治標簽。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費力的,但我們必須這樣做。我們把后一類作家冠以“批判主義”的稱號。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們的作品基本傾向是批判、暴露的,另一方面他們不僅不同于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作家,同時也有別于批判現(xiàn)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作家。他們是在特定的蘇聯(lián)時期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作家群。20年代和30年代的皮里尼亞克、扎米亞金、布爾加科夫、左琴科、普拉東諾夫等都可以歸入“批判主義”作家之列,50年代以后的所謂“解凍文學”、集中營文學和一些持不同政見者的作家大多也屬于這一類。這樣,我們擬按照其不同時期和不同作家類型把20世紀上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外聘保安人員安全教育與培訓合同
- 2025年科技園區(qū)建設尾款支付及設施移交合同3篇
- 2025年度貼磚勞務分包合同風險評估與管理
- 2025年個人教育設備租賃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門禁系統(tǒng)租賃及維護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倉儲設施租賃與倉儲信息化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速公路養(yǎng)護管理服務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大型空飄球活動租賃及現(xiàn)場布置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挖機設備租賃合同售后服務追加協(xié)議
- 2025版空運出口貨物運輸代理服務合同范本3篇
- 《電力用直流電源系統(tǒng)蓄電池組遠程充放電技術規(guī)范》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分析
- 信息化運維服務信息化運維方案
- 汽車修理廠員工守則
- 六年級上冊數學應用題100題
- 個人代賣協(xié)議
-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處罰決定書式樣
- 10.《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李強
- 冀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綜合訓練100題含答案
- 1神經外科分級護理制度
- 場館惡劣天氣處置應急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