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全冊教案全集_第1頁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全冊教案全集_第2頁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全冊教案全集_第3頁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全冊教案全集_第4頁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全冊教案全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優(yōu)質教案全集

一、透鏡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凸透鏡的焦點、焦距

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3、通過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教學難點: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知道,用放大鏡可以把小字放大我們會看得更清楚;旅游時有看到美好的

風景我們會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眼睛近視的同學配一副眼鏡就又可以看清楚東西了,這是什

么原因呢?今天讓我們共同來揭開上述現(xiàn)象中的秘密,引出課題。

一、透鏡

引入課題后,學生分組用手觸摸不同的透鏡,并比較兩種透鏡的中心和邊緣有什么不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出:“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做凹透

鏡?!睂W生觀察書中圖6-1不同的透鏡。發(fā)現(xiàn)透鏡至少有一側是球面。

展示下圖:

CC為主光軸(簡稱主軸),0為光心(位于透鏡的中心)。

二、透鏡對光的作用

提出問題:透鏡對光有什么作用呢?

(觀察與思考)

學生實驗:用手電筒當光源(距離較遠視為平行光),讓光線穿過透鏡,觀察透鏡另一

側光屏上得到的光斑(會發(fā)現(xiàn)光線穿過凸透鏡得到的光斑小,凹透鏡得到的光斑大,且光斑

的面積大于凹透鏡的面積)。根據實驗現(xiàn)象學生說出透鏡的作用。

教師歸納:凸透鏡對入射光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入射光有發(fā)散作用

三、焦點、焦距

重復上述實驗,讓光線穿過凸透鏡并移動透鏡直到得到一個又小又亮的點,并測出該點

到透鏡的距離;再換凹透鏡看能否得到一個又小又亮的光點。

教師歸納:

焦點0:平行于主軸的光通過凸透鏡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

焦距f:焦點到光心的距離。

展示下圖

平行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成一個亮點即焦點,平行光通過凹透鏡則沒有亮點,是不是

凹透鏡就沒有焦點呢?展示下圖

學生匯報測得的焦距。

由實驗得到結論:1、與主軸平行的光通過凸透鏡后會經過焦點。

2、每一個凸透鏡有一個焦距。

提問:如果凸透鏡的焦點處放置一點光源,光線通過透鏡后怎樣傳播。

(根據光的可逆性得到:從焦點發(fā)出的光通過凸透鏡后光線與主軸平行)

我們發(fā)現(xiàn)平行于主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發(fā)生了偏折并經過焦點,說明凸透鏡對入射光

線有會聚作用,通過凹透鏡后得到很大的光斑,說明凹透鏡對入射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也就

是說光通過透鏡會發(fā)生偏折現(xiàn)象。

為什么光通過透鏡會發(fā)生偏折現(xiàn)象呢?因為光通過透鏡時發(fā)生了折射現(xiàn)象。

你能否用圖表示平行光通過透鏡后會聚于焦點嗎?

學生試著作圖

教師展示正確的畫法(或參照書4頁圖6-5),學生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通過透鏡光心的光線傳

播方向不變。

教師講解光路圖的繪制:

強調通過光心0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展示下圖

平行光線通過凸透鏡可用下圖表示

提問:凹透鏡對光具有發(fā)散作用,平行光通過凹透鏡是向哪個方向發(fā)散的呢?

展示下圖

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發(fā)散后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一點,引出虛焦點的概念。

練習:請你在下圖的方框中填入適當?shù)耐哥R。

教師小結

強調凸透鏡對入射光具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入射光具有發(fā)散作用。

課堂練習:第6頁3、4題

透鏡教學反思

本節(jié)介紹了什么是凸透鏡、凹透鏡、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透鏡對光線的

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透鏡的基本知識,也是后面學習凸透鏡成像的準備.教材對

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jié)重點是講述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對凹透鏡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關于凹透鏡的虛焦點,可略講.

引課時先通過放大鏡可以把小字放大;照相機拍照;近視眼鏡等生活中的事例,提問學

生“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引入課題,這樣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讓學生分組

通過自己的觸摸并比較兩種透鏡的中心和邊緣的不同,結果發(fā)現(xiàn)有一種透鏡“中間厚,邊緣

薄”另一種透鏡“中間薄,邊緣厚”;通過學生的親手觸摸得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區(qū)別。

接下來認識主光軸、光心,結合書中圖6-2作簡單介紹

關于透鏡對光的作用,提出問題“透鏡對光具有什么作用呢?”后不急于讓學生回答,

通過完成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后再作回答;實驗前強調注意觀察透鏡另一側光屏上得到的光斑

的大小及明亮程度,如果得到一個又小又亮的光點,測量該點到透鏡的距離并記錄下來:這

樣兩個活動同時做可以節(jié)省一部分時間。(實驗會發(fā)現(xiàn)光線穿過凸透鏡得到的光斑小,凹透

鏡得到的光斑大,且光斑的面積大于凹透鏡的面積)。此處通過比較光斑的大小,可以得出

“凸透鏡對入射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入射光有發(fā)散作用”,學生也便于理解凸透鏡對光

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在講解光路圖的畫法時,教師先不講畫法,先讓學生結合先前的活動自己繪制,然后再

展示平行光通過凸透鏡會聚于焦點的光路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有一條光線的傳播方向不發(fā)生改

變,總結出“光線通過光心其傳播方向不發(fā)生改變”.此處上黑板畫圖的學生較少,不具有

普遍的代表性,講解時出現(xiàn)混亂用時過多,應該強調畫光路圖前先畫出主軸,并標出焦點的

位置,再根據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進行作圖。

講解凹透鏡的虛焦點時,設問“凹透鏡對光具有發(fā)散作用,光通過透鏡后是不是隨意發(fā)

散呢?”,再展示平行光通過凹透鏡的光路圖,學生發(fā)現(xiàn)發(fā)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

一點;同時有另一學生發(fā)現(xiàn)兩條發(fā)散后的光線與主軸的夾角相同,教師沒有指出該同學說法

的錯誤之處,也沒有提出虛焦點的概念;此處對于凹透鏡的光路圖可以略講,省出時間讓學

生做練習以鞏固加深學生對透鏡對光作用的理解。

本堂課總的不足主要是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夠充裕,光路圖的畫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講

解時思路不夠清晰。

改進措施:

1、本堂課學生在戶外實驗較耽誤時間,在課前教師可指導完成

2、用強激光光源或煙箱可演示書中圖6-4的實驗,更直觀地顯示出“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

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3、本節(jié)內容也可以分2課時來上,第一課時以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透鏡的結構

特點及對光的作用,并初步認識主軸、焦點、焦距。第二課時講解光路圖的繪制方法,并做

大量練習以提高和鞏固。

二、學生實驗:探究一一凸透鏡成像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二)能力目標

1、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三)情感體驗目標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1)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課型:新授課。

基本教學思路:本節(jié)課要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因而宜采用實驗、討論、探索法。

三、教具學具準備

光具座(或刻度尺)、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投影儀、投影片等。

四、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都是根據凸透鏡能利用光的折射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它們各自成的

像有何不同?

(-)進行新課

1.整體感知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當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

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大于兩倍焦距。

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實像是指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可用光屏承接;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成的,

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用光屏收到?

2.探究互動

互動1

實驗中如何使光屏能接收到燭焰的像?

明確:通過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要調整在同一高度,另外蠟燭

必須放在一倍焦距之外。

互動2

將蠟燭由遠處逐漸移向凸透鏡,所成的像有何變化?像距怎樣變化?

明確:通過實驗分析歸納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小組之間交流自己實驗的探究過程。

互動3

區(qū)別實像與虛像。

明確:實像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能用光屏承接;虛像看得見但光屏承接不到。

3.達標反饋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應調整凸透鏡、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

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燭焰的像能呈在光屏中央.

(2)下列哪種像不可能得到(D)

A.倒立、縮小的實像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D.正立、縮小的實像

(3)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他把蠟燭放在離焦點5cm處,則所

成的像一定是(C)

A.正立的B.倒立的C.放大的D,縮小的

(4)下列光學儀器中,利用其能得到放大實像的是(D)

A.放大鏡B.潛望鏡C.照相機D.投影儀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本節(jié)課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了解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結構與原

理。

(2)方法歸納

本節(jié)課適用實驗,討論式探究方法。

(三)布置作業(yè)

補充完整課本P9"分析與結論”中的結論。

第三節(jié)生活中的透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幻燈機和投影儀、照相機、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3)了解望遠鏡的工作原理

2、過程與方法:

(1)嘗試用已有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親自制作和使用望遠鏡等的實際過程,加深對他們成像原理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2)通過親自制作和使用望遠鏡,獲得成功的喜悅

重、難點:幻燈機和投影儀、照相機、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教學方法:講授與探究

儀器材料:照相機的掛圖、投影儀、放大鏡、

教學過程活動設計活動設計

課前展示【問題】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什么?【思考、回答】

(寫成副板書,以便學生學習新知識時使用.)①u>2f,2f>v>f,倒立、縮小、

實像

②u=2f,v=2f,倒立、等

大、實像

?2f>u>f,v>2f,倒立、放大、

實像

④u〈f正

立、放大、虛像

⑤u=f,不成

活動一(學【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將應用凸透鏡成像的知識來認【思考、回答】投影儀(幻燈機)

生講解)識一下生活中的透鏡..、照相機、顯微鏡、望遠鏡、眼

引入新課【提問】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身邊跟凸透鏡有關的鏡等.

儀器都有哪些?

1.投影儀【講述】(結合實物介紹)【思考、回答】

投影儀的主要構造有:聚光鏡、光源、鏡投影片到鏡頭的距離是物距;

頭、反光鏡、屏幕和投影片.聚光燈為一鏡頭到天花板的距離是像距,像

組凸透鏡,其作用是將光線會聚到一起,距大于物距.

增加投影片的亮度.②.投影儀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小的

【板畫】物體能夠放大,像比物大.

【問題1(去掉反光鏡,讓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③2f>u>f,v>2f(有可能,出

①使用投影儀時,那段距離是物距;那段距離是像現(xiàn)u〈f)

距?物距與像距相比,誰大誰?。竣芡队捌瑧摰沽⒎胖?

②物、像哪個大、哪個???⑤不能.當u〈f時,成虛像,不

③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要滿足以上物像大小的能在屏幕上成像.

關系,物距、像距應有什么樣的關系?⑥減小物距,同時還要增大像距.

④為了能使人們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應.該如何放⑦反光鏡的作用是改變光路,便

置?于觀察像.

⑤為了得到放大的像,我們能不能讓u<f?

⑥如果希望像變得大一些,而且還要保持清晰。,我

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⑦安裝上反光鏡,請你們思考一下反光.鏡的作用?

【板書】總結投影儀成像

2.照相機【講述】(可以結合實物、掛圖、模型或教學軟件.)【討論、回.答】

可以讓同學,講解照相機的結構及其各部分作用.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的主要構造有:鏡頭(由幾個鏡片組成,它物距:u>2f,;像距2f>v>f

們所起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片相當于屏調節(jié)方法:像變大:減小物距,

幕、調焦環(huán)、光圈環(huán)、快門、取景窗.同時增加像距(拉大暗箱的長。

【問題】①我們所用的照相機拍攝景物時e,在膠片度).

上所稱的像有什么特點?像變?。涸龃笪锞啵瑫r減小像

②與投影。儀的工作原理相對照,學習照相機.距.

【講述】(可以讓了解照相機原理的同學講解.)

光圈環(huán)和快門的作用:光圈環(huán)和快門的配合使用,

能夠控制暴光.量.課后閱讀書P85閱讀材料.

膠片在經顯影、定影就可成為照片的底版了.

3.顯微鏡【講述】我們能夠利用放大鏡看清較小的物體,但【學生活動】在投影。片上畫一個

是要想看清細胞等微小的物體,放大鏡就不能滿足小物體,投影到屏幕上,再讓學

要求了.這是我們會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顯微鏡生通過放大鏡觀察屏幕上的物

的原理是什么呢?體,前后對比觀察的結果.

學生活動的過程就相當于顯微鏡的工作過程.引導

學生思考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顯微鏡由兩組鏡片構成,每組鏡片相當于一個凸透

鏡,也就是我們所說得物鏡和目鏡.

先用一個凸透鏡讓物體放大成實像,這個凸透鏡相

當于顯微鏡的物鏡;在通過一個放大鏡使第一次所

成的實像形成更大的像.這個放大鏡相當于于目

鏡.

4.望遠鏡【課.件演示】放映望遠鏡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活動】可安排學生在光具

【講述】望遠鏡需要觀察遠處的物體,也就是說要座上用兩個凸透鏡組裝望遠

求u>2f,通過物鏡形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鏡.操作時,兩個透鏡要共軸,

由于這個像太小,還需要用一個目鏡放大像,才能物鏡的焦距較長,目鏡的焦距較

進行觀察.短,兩頭鏡的的距離近似為兩透。

【介紹】望遠鏡的種類以及它們的特點.鏡的焦距之和.

板書設計第三節(jié)生活中的透鏡

一、投影儀和照相機

像的特點物距像距調節(jié)方法

投影儀倒立、放大、實2f>u>fv>2f像變大:減小物距,同時還要增大像

像距;

像變?。涸龃笪锞?,同時還要減小「像

距;

照相機倒立、縮小、實u>2f2f>v>f像變大:減小物距,同時增加像距(拉

像大暗箱的長度)

像變?。涸龃笪锞啵瑫r減小像距.

二、顯微鏡和望遠鏡

課堂小結投影儀和照相機的成像的特點、物距、像距、調節(jié)方法.

教學反思:學生準備的充分會讓這節(jié)課進行的很好,實物教學效果會很好。

四、眼睛和眼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參與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珍惜生命,關愛健康的意識,使其能自覺注意保護視力。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用前面所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知識,加深對眼睛的了解。

教學難點

將科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掛圖、眼睛模型、投影儀、課件、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眼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滾動放映一組與眼睛有關的一組圖片和視頻,最后畫面定格在一幅帶眼鏡的卡通畫面

上:讓學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認識到眼睛是人體中一個既復雜又奇妙的器官,它幫助我們

認識身外的世界,判斷物體的大小、距離、質感、顏色及長寬等等,但在我們周圍許多人的

眼睛出現(xiàn)了問題:

匯報上一節(jié)課布置的近視率的調查結果:

結果表明,近視已是我們同學們中存在的很普遍的視力問題。你想知道有關近視的哪些

問題呢:

學生討論,確定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問題一:眼球的結構及視物原理:

上節(jié)課已布置讓學生查閱有關眼睛的資料:

放投影片,課本圖6—23,眼球的結構,讓不同的小組通過掛圖和投影片講敘,然后其

他小組補充:

師生總結: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體。止匕外,還有一些附屬結構。

2.眼球由角膜、晶狀體、瞳孔、虹膜、睫狀體、玻璃體、視網膜等組成。

3.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4.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玻璃

體的折射作用,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

5.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

小組交流:有關眼睛的結構各小組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讓其他小組解決:

問題如下:

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屬于眼球的構造,屬于什么?(解答:眼球的附屬結構:有使眼球

運動的肌肉,保護眼球的眼瞼、睫毛、結膜、淚器。)

2.眼睛睫狀體起什么作用?(眼睛的睫狀體的作用是調節(jié)晶狀體的形狀,當睫狀體放松時,

晶狀體比較薄,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視網膜上,眼球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當睫狀

體收縮時,晶狀體變厚,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大,遠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眼睛就

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

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變大小以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量,若在

一個陽光普照的室外環(huán)境下,由于我們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線來觀看物體。瞳孔會自動收縮;

相反,在漆黑的環(huán)境下,由于我們需要更多的光線來看物體,瞳孔便會自動擴張,瞳孔好像

照相機的光圈。)

4.視網膜起什么作用?(眼睛中視網膜的作用是把物體成的像的光能轉變?yōu)樯窠洓_動,再

經過通往大腦的神經把神經沖動傳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到達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產生視覺,

視網膜好像照相機的底片。)

5.既然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那么物體能成什么樣的像?(光線由

物體射入眼球,經過角膜和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的折射,然后到達視網膜形成倒像,但

我們看見的物體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為受生活經驗的影響。)

師生總結:我們的眼睛就是這樣:光線由我們所觀看的物體發(fā)出,經過瞳孔(好像照相機的

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狀體(功能好像照相機的鏡頭),再會聚在視網膜上(好像照相機的底

片)。

(-)眼睛(板書)

主要構造:

角膜

晶狀體g透鏡)

眼睛

:視網膜i底片)

瞳孔

設問:我們的眼睛實在了不起,我們不需要像攝影師那樣,要考慮到環(huán)境的光暗或物體距離,

我們的眼睛會自動調節(jié),只要眼睛各部分運作正常,每一次我們均可“攝”取一張美麗動人

的“相片”。有些人單靠自身眼睛的調節(jié)己不能使像成在視網膜上,這種情況是怎么形成的,

如何處理?

問題二: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及矯正:

小組交流:

1.近視眼的成因: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的視網膜距晶

狀體過遠或者晶狀體太凸,折光能力太強,致使遠處射來的平行光線還未到達視網膜就已聚

成一點,而當光線到達視網膜時又都分散開,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2.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遠視眼是視網膜距晶狀體過近或者晶

狀體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處射來的平行光線到達視網膜時,還沒有聚成一點,形成

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設問:那么怎么矯正近視眼和遠視眼?你們能不能通過實驗模擬矯正近視和遠視的過程?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交流:

1.矯正近視的模擬實驗方案:

取一個凸透鏡,蠟燭、光屏和近視眼鏡。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按圖3—34所示擺好,

調節(jié)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個蠟燭的縮小實像。我們用白紙板模擬眼睛的

視網膜,上述實驗,表示正常眼看物體時,能在視網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把蠟燭向左移動一定距離,此時蠟燭的實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蠟燭的形象變得模

糊,用另一張白紙在光屏前移動,可得到蠟燭清晰的像。這個實驗模擬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

物體,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近視眼視網膜的前方。

用一個近視眼鏡鏡片放在凸透鏡前,模擬近視眼用凹透鏡來矯正視力。這時物體發(fā)出的

光通過凹透鏡發(fā)散后再進入眼睛(凸透鏡),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清晰的蠟燭像。

2.矯正遠視的模擬實驗方案:

教師對學生的方案表示贊揚并總結。

問題三:眼鏡的度數(shù):

問題:什么是透鏡焦度?用什么符號表示?眼睛的度數(shù)怎么算?

補充內容:度數(shù)越大,焦距越短,鏡片越厚,折光能力越強。

度數(shù)越小,焦距越長,鏡片越薄,折光能力越弱。

遠視眼鏡(凸透鏡),度數(shù)為正數(shù)。

近視眼鏡(凹透鏡),度數(shù)為負數(shù)。

問題四:怎樣愛護眼睛:

播放課件:生活中的錯誤用眼方法:

請幾位戴眼鏡的同學說說戴上眼鏡之后在生活中和學習中的不方便之處。思考怎樣注意

用眼衛(wèi)生?同學們舉例說明。

教師補充:形成近視眼的原因,一般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遺傳因素,二是環(huán)境因

素。其中環(huán)境因素是形成學生近視眼的主要因素。

兒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狀體彈性強,嚏狀體的調節(jié)能力大,但是如果看書寫字的姿勢

不正確,書本放得離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條件不好,或持續(xù)用眼的時間過長,都會使睫狀

體內的肌肉持續(xù)收縮。晶狀體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遠方物體時,睫狀體內的肌肉就

不能放松。變凸的晶狀體也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這樣就造成了假性近視。

發(fā)生假性近視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會造成變凸的晶狀體不能恢復

正常,就會變成真性近視。

播放課件:你的眼睛累了嗎?專家教你做放松眼睛的眼部體操,學生一起跟著做。

三、課堂總結:

學生分組概括本節(jié)的內容。

設問:你還有那些想知道的問題可利用留言板和老師。同學繼續(xù)交流。

四、課后拓展:

閱讀科學世界“眼鏡的度數(shù)”,回答提出的二個問題。

五、板書設計:

一、眼睛

角膜

日用瑤晶狀體防透鏡)

眼睛視網膜(底片)

⑴結構:幄孔

(2)成像原理

二、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用凹透鏡

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用凸透鏡

三、眼鏡的度數(shù)

一、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2.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N)。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也可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5.知道力的三要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錄象或圖片等,能簡單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從

而對力形成初步認識。

2.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

象。

3.通過探究活動感悟影響力作用效果顯著的因素。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科索沃中的物理學道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等

科學實踐活動。

2.通過作力的圖示,培養(yǎng)學生嚴謹、規(guī)范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力的概念。

難點:L形成力的概念時,尋求現(xiàn)象的共性。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主要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一一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常用的

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二、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1.教師:我們常常提到"力"這個字,請大家舉出有力存在的實例。

教師將學生所列舉實例板書在黑板上或者直接投影課本圖7-1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1.上面所列舉事例中通過什么方式表現(xiàn)出來?

2.產生這些作用時沒有物體行不行?至少要幾個物體?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如下: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教師舊常生活中所說的:體力、能力、戰(zhàn)斗力、權力、生命力、勞動力等是我們所定

義的力嗎?

待學生思考后指出:物理學中所說的力的含義要比生活中所說的力的含義狹窄、確切得

多,指的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有力存在時,一定有兩個物體發(fā)生了某種作用。

推、提、壓、排斥、吸引、拉、舉等等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

2.教師:前面的例子說明,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fā)生了作用。所

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組物體是施力的,另一組物體是受力的。對一個力來說,有

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現(xiàn)在請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車對拖車的拉力;推土機對土的推力;起重機向上吊起集裝箱的力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兩點。這里所說的作用指的就是

力。當有力出現(xiàn)時,應分清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尤其是注意認清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三、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師:用手打擊課桌時,施力物體的受力物體分別是什么?用力拍打課桌,體念手有什

么感覺?為何有這種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師: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游泳時向后劃水身體卻向前運動,如何解釋這一現(xiàn)象?

四、力的大小

力在物理學中用字母F表示,在國際單位預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

表示。

1牛的力有多大呢?是一條牛的力氣嗎?

兩個雞蛋重約1牛,一包方面面對手的壓力約為1牛,一個普通初中生對地面的壓力約

500牛。

發(fā)給學握力計,測出自己握力的大小

五、力的作用效果

1.觀察課本圖7-2,幾項體育活動中,力作用在物體上有什么具體表現(xiàn)?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力不討好的作用效果的兩種具體表現(xiàn):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物體運

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2.演示:用力改變彈簧的形狀:有用細繩拉著物體在斜面上從靜到動、從動到靜、或

改變運動方向。

第二課時

六、力的三要素

1.按教材組織學生活動:用不同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力作用在門上,觀察產

生的作用是否相同。

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有關。

2.教師:既然力的作用效果與它的三要素有關,那么如何形象地表示出這三個要素呢?

力的圖示是一種形象化表示力的物理圖形語言,是表示力的一種方法,具體作法如下:

首先確定受力物體;根據力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比例;確定力的作用點(一般在受力物體上)

和方向;從力的作用點畫力的作用線;按比例確定線段的長度;用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3.教師示范作圖過程

4.學生上臺板演,教師根據情況作出點評,指出不對之處。

七、小結本節(jié)內容、布置作業(yè)

課本26頁習題

八、板書設計:

第七章一力

什么是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一個力必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4.力的符號:F

5.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速度和方向)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表示方法:

三、重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計算有關問題;

3.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生活體驗和實驗觀察,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關系,分析實驗數(shù)據,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

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

2、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社會和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重點: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成正比G=mg。

難點:理解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導入重力概念通過課件生動再現(xiàn)

流程:觀察現(xiàn)象f提出問題f建立概念f深化概念物理現(xiàn)象,提出問

觀察現(xiàn)象題,引發(fā)思考,從而

學生觀看和重力有關的現(xiàn)象(①蘋果下落;②水往低處流;③拋出的球達到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

落地;④羽毛飄落)激趣的目的,體現(xiàn)了

提出問題“從生活走向物

你還看到過哪些與此類似的現(xiàn)象?教師充分鼓勵學生討論交流,然后提理”的課程理念

出問題(①你看到的這些物理現(xiàn)象有什么共同特點?②物體下落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實

是什么?)事求是的態(tài)度,認識

建立概念到實驗是研究問題

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得出重力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基本方法

到的,能夠使物體下落的力。

深化概念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②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

有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物體對地球有沒有這種作用?)學生討論使概念在本環(huán)節(jié)對實驗進

得以深化。行了如圖所示的改

二、研究重力方向進,從而使實驗現(xiàn)象

流程:提出問題一學生猜想f實驗驗證一實驗深化一知識應用更直觀、更明顯。

提出問題:教師再次提出問題:重力的方向如何?

學生猜想:向下。

演示實驗:學生的猜想是模糊的、片面的。猜想的正確性有待于實驗的

檢驗,適時進行演示實驗:1物體自由落體2重垂線

學生歸納: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就是懸掛物體的

線自由下垂的方向.教師補充:這一方向就是豎直方向,學生歸納得出

結論: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繼續(xù)深化:學生潛意識認為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地面,為澄清這一認識,

教師及時提出問題:重力的方向是否總垂直地面?學生討論之后實驗驗

證。

學生討論歸納得出:重力的方向并不總是垂直地面;重力的方向總是豎

直向下的。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在

問題解決:小明在用天平測質量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水平桌面,請你用

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

手頭的東西檢查一下自己的桌面是否水平,可否供小明使用?

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

三、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神,使學生認識到物

流程:提出問題一猜想假設一制定計劃、設計實驗一實驗探索一分析數(shù)

理與實際生活密切

據、得出結論

相關。也體現(xiàn)了“從

提出問題:重力有大小嗎?你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學生充分交

物理走向社會”的

流討論說明自己的觀點。然后提出問題:重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有什

么關系?課程理念。

猜想假設:學生通過剛才的討論很容易得出: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

質量越大,重力越大。

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教師肯定這一猜想,指出:在缺乏足夠依據的情

況下所做出判斷稱為假說,假說的正確性有待于實驗的檢驗,你認為這由于探究具有懸念,

個實驗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實驗器材?怎樣測量?在學對學生具有挑戰(zhàn)性

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適當補充自己的意見,形成如下實和吸弓1力,能使學生

驗方案體驗科學的研究過

1.需測的物理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程與方法,并能從中

2.實驗器材:測力計、鉤碼一盒獲得成功的喜悅,提

3.實驗步驟和記錄高學習的信心,所以

實驗次數(shù)質量(kg)重力(N)重力/質量(N/kg)此環(huán)節(jié)安排為實驗

1探究。

2

3

實驗探索: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找多組學生出示實驗記錄,對學生得出的正確結

論給予肯定,教師進一步補充說明。至此,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確定:

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成正比。(?=儂(歹9.8N/kg)此環(huán)節(jié)的核心內容

鞏固應用:例題。是問題的提出、假說

四、重心的建立以及實驗方

出示自學提綱: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自學案的設計?。教師不能

1.重力的作用點叫做什么?包辦代替,而應是探

2.均勻規(guī)則幾何體的重心在什么位置?你能想出一個簡單方法,測你究活動的組織者、引

的直尺重心嗎?導者。

3.怎樣測出不規(guī)則薄板的重心所在位置?為什么這樣做?請你試著做

一做。

學生討論交流: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五、小結與反饋

板書設計

重力

f

產生原因:地球吸引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J大小: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JJG=mg

施力物體:地球

作用點:重心

課外活動設計

1.寫作與體會: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一舉一動都受到重力的影響,要是一旦失去了重力,

我們的生活又會怎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請你就這個問題寫一篇小論文,字數(shù)不限。

2.設計與制作:利用重力知識你能否做一個水平器?試一試,畫圖說明。

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教材依據

北師大版、第七章、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教材分析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本章的重點,合力的概念、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拉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

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同一物

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的二力合成問題。通過“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成”

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lián)系實際,

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探究實驗假設的驗證來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總結出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認識等效替代的科學研究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實際的實驗操作,體會到團結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探究認識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情況。

教學難點

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2)、橡皮筋、細線、圖釘、木板、白紙、多媒體。

教學方法

實驗小探究,實踐活動,歸納總結。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生: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二、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創(chuàng)設情景,理解合力。

(1)多媒體展示圖片:幾十人才拖動一木箱,而一只大象就能拖動了.

師:幾十個人干的活能用一只大象來代替,說明什么呢?

生:幾十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大象提供的一個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能用大象的一

個力代替幾十個人的力。

(2)多媒體展示圖片:兩個小孩把一桶水提高H,一個大人也把一桶水提高H。

師:這兩副圖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生: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第一次有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第二次有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

師:能用這一個力代替那兩個力嗎?

生:能。

師: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

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這個力的分力。(課件展示)

學生活動:請兩個力氣較小的女同學把講桌搬到講臺上。

問題:能否一個人把講桌搬到講臺上?(請力氣大的男同學來搬)

師:兩位女同學的力是男同學的力的什么力?男同學的力是兩位女同學的力的什么力?

生:分力合力。

師:請大家舉例說明對合力、分力的理解。

生:舉例。

注意:1.“幾個力”必須是同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力,否則不能談論合力和分力。

2.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又一個力,合力的實質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兒個力.3、

分力和合力只是分析問題的一種替代方法,不一定是真實存在的。(課件展示)

師:已知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幾個力(都稱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稱為力的合成。(課件展示)

提問:只知道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幾個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怎樣求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呢?

師:關于力的合成很復雜,而我們今天研究的是最簡單的一一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

(板書課題)

三、實驗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展示圖片:一圖中兩小孩分別同向拉車和推車,一圖中兩小孩反向拉車。

(2)師:你覺得這兩種情況下合力情況如何呢?

(3)課件展示:課本38頁圖7—27沿同一直線且同方向的二力合成。

師:實驗中為什么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彈簧時仍要將彈簧拉伸到0點在讀數(shù)?

生:兩次情況下橡皮筋發(fā)生相同的形變,它們的作用效果才可認為是相同的。

師:按書上步驟進行演示實驗,并作好記錄。

力FiF合

F2

大?。∟)

方向

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數(shù)據歸納總結:(課件展示)。

同向

大?。篎杳=Fi+Fz

方向:同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師:畫出橡皮筋受合力、分力的示意圖(課件展出)。

(4)課件展示:課本39頁圖7—28沿同一直線且反方向的二力合成。

師:實驗中為什么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彈簧時仍要將彈簧拉伸到0點在讀數(shù)?

生:兩次情況下橡皮筋發(fā)生相同的形變,它們的作用效果才可認為是相同的。

師:按書上步驟進行演示實驗,并作好記錄。

力F.F2

大?。∟)

方向

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數(shù)據歸納總結:(課件展示)。

反向

大?。篎&=F|-F2(FI>F2)

方向:同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師:畫出橡皮筋受合力、分力的示意圖(先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后老師課件展出)。

(5)總結歸納: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規(guī)律。

師:從實驗探究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提醒要注意合力的大小,也要注意合力的方

向)

生:(1)同向

大?。篎^=Fi+Fz

方向:同兩力方向相同

(2)反向

大?。篎&=FI-F2(FI>F2)

方向:同較大力(F.)

四、力的合成知識的應用

(1)課件展示:拔河比賽的情景。

(2)課件展示:上海南浦大橋。

(3)課件展示:龍舟賽情景。

五、課堂練習(課件展出)

(1)下面關于力的合成的說法正確的是(C)

A,只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力才能合成。

B.只有作用在同一方向上的力才能合成。

C.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力才能合成。

D.任何幾個力都能合成。

(2)有關合力的說法錯誤的說法是(D)

A、合力和分力不一定是真實存在的。

B、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樣的。

C、考慮合力時就不考慮分力了。

D、合力不可能為零。

(3)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兩個力的合力為200,方向向下,其中一個力的大小為180N,

另一個力的大小為_N,方向向。

(4)耕地時,馬的水平拉力是2000N,土地對犁的阻力是1700N,犁受到的合力是

N,方向o

(5)桌面放一個重力為3N的茶杯,桌子對它的支持力是3N,茶杯所受的合力是____No

(6)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分別為R=3N,R=5N,并且這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

則R與F2的合力可能()。

A、一定說8N

B、一定是2N

C、可能是3N或5N

D、可能是2N或8N

(7)水平面上的一個物體分別受到了向左向右的兩個力的作用,開始時F右》口左,當

向左的力逐漸變大時,物體所受水平方向的合力大小()。

A、不斷變大B、不斷變小C、先變大后變小D、先變小后變大

(8)質量為4t的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運動時,受地面的支持力為3.92X10%,受到

的阻力為6X103N,汽車的牽引力為7X103N,求汽車所受合力是多大?

六、作業(yè)

練習冊第16頁12、13、15題。

七、板書設計

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一、合力:幾個力的共同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它們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

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

二、力的合成:已知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規(guī)律

(1)同向

大?。篎=Fi+&

方向:同兩力方向

(2)反向

大?。篎=FI-F2(FI>F2)

方向:同較大力(Fi)

八、教學反思

(1)對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學生很容易接受,但對探究實驗的步驟

卻需要理解,比如為什么要把皮筋都拉伸到同樣長度(0點)?說明老師要強調理解合力的

實質是從力的作用效果來看的。

(2)做實驗過程中,學生能提出一些更深入的問題,像同直線同物體三個力的合成問

題,不在一直線上時二力合成問題.老師應鼓勵學生,并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3)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探究實驗來得出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方法,教師只起引導作

用,絕不能包辦代替。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

五、二力平衡

教學目標:

>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能力。

重點與難點:

二力平衡的條件及應用

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1、力的平衡:

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

互相平衡。

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來研究這種情況。

問: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嗎?舉例說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書,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車或電梯起動時,速度越來

越快。

物體受到的兩個力,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平衡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2、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1]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取一塊硬紙板在相對的頂點附近各開一個小孔,用細線系住,細線的另一端跨過桌邊的

滑輪各懸掛一個50g的鉤碼。

研究對象:硬紙板。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繩施加的兩個拉力。

觀察小車在什么條件下靜止,什么條件下發(fā)生運動。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1)二力大小相等。左、右兩端各掛1個鉤碼。放手后,小車保持靜止。

問:是否只要兩個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實驗2]兩端懸掛的祛碼的質量相等,將小車在水平木板上轉動一個小角度后釋放,放手后,

小車由靜止發(fā)生轉動。

(2)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掛1個鉤碼,右端掛2個鉤碼。放手后硬紙板由靜止開始向右

運動。

小結:作用在木塊上的兩個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大小相等,(2)方向

相反,(3)在同一直線上。

請同學們自己做一個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3]每個同學桌上有2個彈簧秤,一塊塑料板,板上有幾個洞。用兩個彈簧秤拉這塊塑

料板,想一想怎樣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靜止不動?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用投影儀打出實驗的投影片。

請一位同學歸納、總結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作用在塑料板上的

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是什么?

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大量實驗表明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也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請同學們用力的示意圖把塑料板上受到的兩個力畫出來。

教師打出相應的投影片。(可用復合片)

問:根據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知識,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是多少?

答: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為零。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實際應用,應會根據平衡狀態(tài),找出平衡力;根據物體受

力情況,判斷它是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

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電燈,靜止不動時,電線對它的拉力是多大?

(定)研究對象:電燈。

(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

(判)運動狀態(tài):靜止。

(找)兩個力的關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

結論:拉力是5牛,方向豎直向上。

請同學們分析下面的事例。

(2)放在桌上的書。(重力、支持力)

(3)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