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語文第二輪復習專項突破之默寫篇
6分的名篇名句默寫,屬于送分題。本應是伸手取分的題目,可偏偏有部分考生在此
栽了跟頭,丟了分數(shù)。究其原因:一是考場高度緊張,不能準確調(diào)動所學輸出知識;二是
馬虎大意、慣性思維導致筆下誤??紙錾?,不會的題目丟分不懊惱,已會的題目丟分太遺
憾。為抓牢本是囊中物的6分,二輪復習尤其是考前幾天,對名篇名句一定要再過濾一遍,
謹防考場卡殼空悲嘆!
說明:文中標“口”的是易寫錯的字詞,應格外留心。
1.勸學《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園,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
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園則利,君子博學而日
參省乎己,則圓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畫之所學也;吾嘗圜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國也,而聞者國。假恒]馬者,三喇
足也,而回干里;假舟周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圖非異也,善畫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圄焉.
故不積回步,無以國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旗聞一躍,不能十步;圓馬十
駕,功在不舍。圖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
強,上食修]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國,非蛇國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
腐也。
1.勸學(荀子)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從藍草中提取,卻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結(jié)而成的,但它比水更
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
乎圓規(guī)了。即使又曬干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這是用火烤使它彎曲成這樣的。所
以木材經(jīng)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了,
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智慧明達并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我曾經(jīng)整天地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經(jīng)踮起腳后跟眺望,卻不如
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
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但聽的人都聽得清楚。借助車馬的人,不是善于行走,卻能
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善于游水,卻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
(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為高山,風雨就在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便在這里生
長;積累善行養(yǎng)成好的品德,智慧自然會得到,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
每一小步,就沒有用來到達千里之遠的辦法;不匯集細小的水流,就沒有用來匯成江
河大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超過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
的)成績來源于走個不停。(如果)刻一下就放棄,即使是腐爛的木頭也不會刻斷;(如
果)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
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螃蟹
有六條腿、兩只蟹鉗,沒有蛇和鮮魚的洞穴就無處容身,這是用心浮躁(的緣故)。
一、高考曾經(jīng)這樣考
(1)(2018?全國卷卬)《荀子?勸學》中舉例論證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時說,終日彈精竭慮
思考,卻“”,踮起腳極目遠望,也“”。
(2)(2017?全國卷III)《荀子?勸學》中強調(diào)了積累的重要。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可以
興風雨、生蛟龍設喻,引出“...........,…….…一…................”的觀點。
(3)(2016?全國卷I)《荀子?勸學》指出,蚯蚓雖然身體柔弱,卻能”............,
........”,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4)(2014?大綱卷)《荀子?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
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______________,.....?!?/p>
二、將來還可能這樣考
(5)韓愈《師說》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
中的“…….,.............,...............”觀點相同。
(6)荀子的《勸學》中,寫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7)《勸學》中強調(diào)空想不如學習的句子是“........................
(8)荀子《勸學》中的“__________…,.................”兩句以行路為喻,說明
了學習重在積累的道理。
(9)荀子在《勸學》中通過對“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的原因的分
析得出的結(jié)論是“....................,.....................”。
(10)荀子在《勸學》中用劣馬的事例強調(diào)人生貴在堅持的兩句是“............,.…
(11)《荀子?勸學》中為了強調(diào)學習必須持之以恒,用劣馬與好馬進行對比以說理的句
子是:....,............;.............,............O
(12)荀子在《勸學》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頭經(jīng)過烘烤后發(fā)生變化,即使再烘烤也
不能復原了,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的語句是:...............,
(13)《荀子?勸學》中以站在高處招手為喻,闡明學習能借助外物提升自己道理的名句
是“...........,..................,............”。
(14)《荀子?勸學》中,“,”兩句通過“木”
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15)《荀子?勸學》中的“....................”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
有什么不同,然而學識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說明了善于利
用客觀條件可以彌補自身不足的道理。
(16)《荀子?勸學》中“,,”
三句運用類比手法,從反面強調(diào)學習必須專一。
(17)《荀子?勸學》中以借助輿馬可“致千里”為例,論證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同篇中與之相似的例證是“............,.............”。
[自我校對]
(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不如登高之博見也(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6)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7)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8)故不積摩步無以至千里
(9)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10)鴛馬十駕功在不舍
(1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駕馬十駕功在不舍(1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猱使
之然也
(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14)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5)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1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逍遙游【莊周】
北冥有魚,其名為畫。鮑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圖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周扶搖
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J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
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圓大
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圓堂之上,則圖為之舟,置杯闔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
不厚,則其負大國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圄風;背負青天,而
莫之畫者,而后乃今將圖南。畫與學叵]笑之日:”我區(qū)1起而飛,搶邈]而止,時
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奏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國然;
適百里者,宿圄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因二蟲又何知!
小回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類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畫],亟]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A干歲為春,
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間棘也是已。
窮發(fā)之北,有其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鯨。有鳥焉,
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周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
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喉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圓而下翱翔蓬蒿
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奏適也?"此小大之叵]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囤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
子圓然笑之?;嘏e世圖之而不加功,舉世非之而不加固,定乎內(nèi)外之分,回乎榮
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恒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畫風而行,怪]
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圓。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
夫園天地之正,而同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同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叵I,神
人無功,圣人無名。
2.逍遙游(莊子)
北海有一種魚,它的名字叫做鯨。鯨身軀龐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變成鳥后,
它的名字叫鵬。鵬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幾千里;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像懸掛在天空
的云。這種鳥,海動時就將遷移,(借助風力)飛往南海,一一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
水池?!洱R諧》這部書,是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齊諧》記載說:“大鵬向南海遷徙的時
候,在水面上振翼拍水,激起的水浪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環(huán)旋飛上幾萬里的高空,憑
借六月的大風才能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jié)果。
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在高空往下看,
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再說水匯積得不深,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會浮力不
足。倒一杯水在堂上的低洼之處,就只能拿芥草作舟,放只杯子在里面就會著地,這
是水淺船大的緣故。風聚積得不大,那么它負載巨大的翅膀就力量不夠。所以大鵬飛
到九萬里的高空,風就在下面(負載鵬翼)了,然后才能乘風;背負著青天,而沒有
什么阻礙它,然后才能計劃向南飛。蟬和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到
樹木就停下來,有時或者還飛不到樹的高度,落在地上也就罷了,哪里用得著飛到九
萬里的高空再往南去呢?”到近郊旅行的人,一日內(nèi)返回,肚子還是很飽的;到百里
之外去旅行的人,出發(fā)前一宿搗米儲食;到千里之外去旅行的人,出發(fā)前三個月就要
儲備干糧。這兩個小東西又懂什么!
小聰明比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根據(jù)什么知道這些是這樣的呢?
朝菌不知一個月的時間變化,蠅蛀不知一年的時間變化,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一
種叫冥靈的樹,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上古有一種叫大椿的
樹,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墒桥碜娴饺缃襁€
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于世,一般人和他比,(羨慕他),這不是很可悲的嗎?商湯詢問
棘的話就是這樣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然形成的水
池。有魚生長在那里,它的身軀寬幾千里,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蛆,有
鳥生長在那里,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泰山,翅膀像懸掛在天空的云,乘著旋風
盤旋飛上幾萬里的高空,穿過云層,背負青天,然后計劃向南飛,將要飛往南海。斥
篇譏笑它說:“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我騰躍著向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飛翔
在飛蓬和蒿子之間,這也是我飛翔的最高限度了??墒撬鼘⒁w到哪里去呢?”這就
是小和大的區(qū)別了。
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之職,品行能聯(lián)合一鄉(xiāng)的人,道德能使一位國君滿意,
能力使一國的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其實和斥騙一樣(所見甚小)。宋榮子嗤笑這
四種人。再說世人都稱贊他(宋榮子),他卻并不因此而奮勉,整個社會上的人都責難
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喪。他能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區(qū)別,辯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
至此為止!他在世間,沒有追求什么。雖然這樣,(道德上)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列子駕著風飛行,(步伐)輕快,(姿態(tài))優(yōu)美,十五天后才回來。他對于招福的事,
沒有拼命追求。(列子乘風)雖然免于步行,可還是有所依靠。至于順應天地萬物之性,
駕馭六氣的變化,來漫游于無窮無盡的宇宙的人,他還憑借什么呢!所以說:修養(yǎng)最
高的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yè),圣
明的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一、高考曾經(jīng)這樣考
(1)(2017?全國卷II)《莊子?逍遙游》中以八千年為一季的大椿為例,闡述何為“大年”,
隨后指出八百歲的長壽老人實在不算什么:”.......,...........
(2)(2016?山東高考)《莊子?逍遙游》描寫遷徙南溟的大鵬擊水之廣、飛升之高的句子
是“............,.........................”。
(3)(2015?全國卷II)《莊子?逍遙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無法浮起一個杯子一樣。
(4)(2014?全國卷II)《莊子?逍遙游》中以“朝菌”和“蠕蛀”為例來說明“小年”一
詞的兩句是“..................,...................”。
二'將來還可能這樣考
(5)《逍遙游》中說明鰥鵬即使奮飛能直上九萬里的高空也并非逍遙,依然有所待的句
子是“...............,..................”。
(6)莊子在《逍遙游》中用“.............,............,....................”
描繪了列子輕盈行走的情形。
(7)《逍遙游》中,用來說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8)《逍遙游》中,作者在徹底否定了“有所待”的萬物和現(xiàn)實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
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然后列舉了三類人:..............,……
(9)《逍遙游》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
喪的句子是“........................,.........................”。
(10)莊子《逍遙游》描寫鵬具備了沒有什么力量能阻遏它的條件之后,再打算飛往南
方的名句是“..............,.……,…一….一…一……,............”。
(11)《逍遙游》中,莊子用出行備糧的例子來反駁蜩與學鳩對鵬鳥的嘲笑,其中
....................,............,..............”用來說明小事“所待”甚小。
(12)《逍遙游》中,莊子認為真正的逍遙游要達到的境界是:.........,
(13)莊子在《逍遙游》中舉現(xiàn)實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的實例,與大鵬的“海
運將徙”作類比的句子是:........,........,.........................。
(14)莊子在《逍遙游》中所說的“..................,......................”,
與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現(xiàn)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榮辱不驚心態(tài),大致相當。
[自我校對](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2)水擊三千里拎
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4)朝菌不知晦朔螭蛀不知春秋
(5)技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6)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
有五日而后反
(7)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8)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9)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10)背負青天而莫之天闋者而
后乃今將圖南
(11)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1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
無窮者
(1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4)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
而不加沮
3.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圉業(yè)解國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回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
后,其聞道也同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闔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⑥|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國;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圖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爰其子,擇師而教之;國其身也,則恥師
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回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匣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困焉,小學而大醫(yī)],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國則足羞,官盛則近畫J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
工之人,君子不同,今其智國反不能及,其可怪也閾!
圣人無常師??鬃訋焻s子、周弘、師襄、者回。邦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p>
日:三人行,回必有我?guī)?。匣閾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困
業(yè)有專攻,如圖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限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
行古道,作《師說》以國之。
3.師說(韓愈)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
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
為疑難的問題,就最終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
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
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哪用得著管他的年齡比我
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ü糯膸煟▽W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啊!
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求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
們(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辱。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
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
(人們)喜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導他們;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
為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師,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文章斷句,不是
我所說的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人。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
跟從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
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拜別人為師為恥。士大
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聚集到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為
什么譏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
就感到恥辱,(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卑?!(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
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
們不屑與之同列,羞與為伍,現(xiàn)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
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脏嵶印⒃诤?、師襄、老聃為師。鄭子這些人,他
們的賢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
(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懂得道理有早有晚,
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門研究,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齡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
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
贈送給他。
一、高考曾經(jīng)這樣考
(1)(2018?全國卷I)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
點出李蟠的文章愛好,而“....................”,則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yǎng)。
(2)(2014?大綱卷)韓愈在《師說》中說:從師與年紀無關,比自己年紀大的人,聞道在
自己之先,要以之為師;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將來還可能這樣考
(3)《師說》中,寫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
(4)韓愈在《師說》中闡述老師職責的句子是“........,...............”。
(5)《師說》中,韓愈認為不必苛求老師一定要比弟子強的句子是“...............
(6)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n愈在《師
說》中也明確提出了擇師的標準:無貴無賤,無長無少,.........,.....................o
(7)韓愈在《師說》中用“..............,...........................,.......................................”
三句闡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8)《師說》中強調(diào)從師是為了學道,和他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
?
⑼“沒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這與《師說》中“.............,..............”
的意思一致。
(10)韓愈在《師說》中表現(xiàn)當時普通人才能低下卻恥于從師學習的句子是”........
(11)韓愈在《師說》中強調(diào)自己所說的老師不是指童子的啟蒙老師的句子是:......
(12)《師說》一文通過“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對比,批判了“___________,
..................................”的態(tài)度。
(13)《荀子?勸學》中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所表達
的“...............,....................................”的觀點是相同的。
(14)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tǒng)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
是:........>..................................................O
(15)《師說》中韓愈認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原因
是:..............>.................................O
(16)韓愈在《師說》中援引孔子的言論”........,...............”,旨在批判士
大夫之族的愚妄。
[自我校對]
(1)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2)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6)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8)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
后生于吾乎
(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10)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
于師
(11)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12)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1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15)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16)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p>
4.阿房宮賦【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園,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叵]而西折,
直走咸陽。二川周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叵]腰回回,周牙高回;
各抱地勢,回心斗角。盤盤焉,國困焉,蜂房水闊,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
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怪]何虹?高低回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圄融;舞殿
冷袖,風雨闔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畫,王子皇孫,辭樓下殿,匡]來于秦。朝歌夜叵],為秦宮人。明星巨豆],
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嗓圖也;渭流漲回,棄脂水也;煙斜霧橫,國椒蘭也。雷霆
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圄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網(wǎng),國立遠視,而
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匿直),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
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回玉石,金塊珠回,棄擲畫I,秦人
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酗,用之
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周,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恒,多
于在回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圈,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畫,
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戌卒叫,函谷舉,
楚人一園,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修!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
則足以拒秦;使奉復愛六國之人,則圜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泰人不回
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圖之,國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4.阿房宮賦(杜牧)
六國滅亡了,天下統(tǒng)一了,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xiàn)了。(從渭南到咸陽)覆
蓋了三百多里地,(樓閣高聳)遮蔽了天日。(阿房宮)從驪山向北建構(gòu),折而向西,
一直通向咸陽。(渭水、樊川)兩條河水,緩緩流動,進入宮墻。每隔五步(就有)一
座高樓,每隔十步(就有)一座臺閣;走廊寬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
□厥起;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環(huán)抱,各種建筑物都向中心區(qū)攢集,屋角
互相對峙。盤旋,曲折,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
渭水上,沒有云怎么出現(xiàn)了龍?在樓閣之間架木筑成的通道跨越天空,沒有雨過初晴,
哪里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令人迷蒙,分不清是西還是東。臺上傳來溫
柔的歌聲,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殿里舞袖拂動,好像帶來寒氣,如
同風雨交加那樣凄冷。一天之內(nèi),一宮之中,而天氣竟會如此不同。
六國王侯的嬪妃,王侯的女兒、孫女,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著輦車來到
秦國。早晨唱歌晚上彈曲,成為秦國的宮人。(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妝
的鏡子;墨綠的云彩紛紛擾擾,那是早晨起來梳理鬟鬢;渭水漲起了脂膏,那是洗完
臉倒掉的胭脂水;煙霧升騰,那是在焚燒椒蘭熏香。雷霆忽然震響,那是皇上的宮車
過去了;聽那車聲漸遠,杳然無聲,不知它駛向什么地方。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
種姿容都嬌媚極了,久立遠看,盼望受皇帝寵愛。有的三十六年沒有見到(皇帝)。燕
國、趙國的收藏,韓國、魏國的積蓄,齊國、楚國的精華,(是)多少代多少年,從人
民那里掠奪來的,堆積得像山一樣。一旦(國家滅亡)不能保有,運到這里。把寶鼎
當作鐵鍋,把美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石頭,丟棄滿地,秦人看
到這些東西,也不很愛惜。
唉!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個人的心思。秦朝統(tǒng)治者喜歡繁華奢侈,別人也顧
念自己的家。為什么搜刮別人到了一絲一毫,揮霍起來像用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
讓那(阿房宮中)負載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起梁上的椽子,比織布機
上的女工還多;突出的釘頭,比糧倉里的谷粒還多;參差交錯的瓦縫,比(老百姓)
身上的衣服上的線還要多;縱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墻還多;嘈雜的管弦樂聲,比鬧
市里人們的話語還多。使天下人民,不敢講話,只敢(在心里)憤怒。秦始皇的狠毒
心腸,越來越驕橫頑固。戍邊的士卒發(fā)動起義,函谷關被攻破,楚國人一把大火,可
惜(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燒焦了的土!
唉!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不是的
人民。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假使秦國也
能愛護六國的百姓,就可以傳遞三世乃至萬世而做君王,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秦朝統(tǒng)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而后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后世的人哀嘆他們而
不引以為鑒,也會使(更)后世的人又為后世哀嘆了。
一、高考曾經(jīng)這樣考
(1)(2017?全國卷I)杜牧在《阿房宮賦》的結(jié)尾處感嘆道,如果六國愛護自己的百姓,
就足以抵抗秦國,緊接著說:”...................,..........................,
(2)(2016?全國卷II)杜牧《阿房宮賦》中以“.........,............”描寫阿房宮
宮人的美麗,她們佇立遠眺,盼望皇帝臨幸。
(3)(2015?重慶高考)杜牧《阿房宮賦》描寫渭水、樊川水流平緩的兩句是”........,
二'將來還可能這樣考
(4)不吸取教訓就會重蹈覆轍。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借秦的滅亡向當朝統(tǒng)治者敲響警
鐘的句子是:…...........,.......................。
(5)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阿房宮占地之廣、宮殿之高的句子是”............
(6)《阿房宮賦》中,“...........,.............”兩句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
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
(7)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繪了阿房宮樓閣眾多、不計其數(shù)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
廊”和“屋檐”的特點的兩句是“............,.............”o
(8)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寫復道橫越空中,曲折綿
延,極言其構(gòu)筑精巧。
(9)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描寫皇帝的車隊儀仗遠去的名句是“一..........,.....
(10)《阿房宮賦》中將反問與對比融為一體,批判秦人揮霍他人點滴積累起來的財富
的句子是:.......,................?
(11)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兩句描寫了秦統(tǒng)治者把
珍寶、美玉當作石頭、土塊一樣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12)《阿房宮賦》中,寫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句子是:.......,........,......
[自我校對]
(1)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2)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3)二川溶溶流入宮墻
(4)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5)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
(6)明星熒熒開妝鏡也(7)廊腰綴回檐牙高啄
(8)復道行空不霽何虹(9)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10)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11)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12)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5.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圄來,水波不興。舉酒叵]
客,誦明月之詩,歌畫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碰]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v一國之所如,周萬頃之園然。浩浩乎如同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
飄乎如阿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闞而歌之。歌曰:”桂囿兮蘭槳,擊空明兮同流光。渺渺兮國
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粗苷撸瓒椭?。其聲嗚嗚然,如阿如闔,如
泣如訴,余音畫,不絕如圓。舞幽國之潛蛟,泣孤舟之圄婦。
蘇子網(wǎng)然,正襟危坐而間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畫,
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跡]千里,圜
旗周空,回酒臨江,橫怪]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圖于江渚
之上,侶魚蝦而友園鹿,駕一葉之扁舟,舉畫以相屬。寄屬于天地,渺畫之
一粟。哀吾生之愉畫,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回]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
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圉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回;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國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圉而莫取。圃江上之清
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圖,用之不陶,是造物者
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國?!?/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同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5.赤壁賦(蘇軾)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劃著船兒,在赤壁下游玩。清風緩緩吹來,
水面波浪不起。于是舉起酒杯勸客人飲酒,朗誦《詩經(jīng)?陳風?月出》一詩,吟唱“窈
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間。白茫茫的水氣籠
罩著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葦葉般的小船漂去,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
江面曠遠啊,船兒像凌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在什么地方;飄飄然,(又)像變成
了神仙,升入仙境。
這時候,喝著酒,心里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樹做的棹,蘭
木做的槳,(槳)劃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心里
想得很遠啊,眺望美人,(美人)卻在天的那一邊?!笨腿酥杏写刀春嵉?,依照歌聲的
聲調(diào)和節(jié)拍吹簫應和。簫聲嗚咽,像含怨,像思慕,像抽泣,像低訴,余音婉轉(zhuǎn)悠長,
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簫聲能使?jié)摬卦谏顪Y中的蛟龍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
婦聽了哭泣。
我容色改變,整理好衣襟端坐著,問那客人說:''(曲調(diào))為什么這樣(悲涼)呢?”
客人回答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
望是武昌,山川環(huán)繞,一片蒼翠,這地方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他攻
克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首尾相連的戰(zhàn)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
面對大江斟酒,橫執(zhí)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世的豪杰,可如今在哪里呢?何況我和
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與麋鹿為朋友,駕著一只小舟,舉著用
葫蘆做成的酒器互相勸酒。寄托蜉蟾一般短暫的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
一顆米粒。哀嘆我們生命的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愿與神仙相伴而遨游,與明
月一起永世長存。知道這種愿望是不能屢次得到的,(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
托于簫聲之中,在悲涼的秋風中吹奏出來?!?/p>
我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地流去,但它們并沒有
流走;時圓時缺的月亮像那樣不斷地圓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如果從那變動的一
面來看,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從那不變
的一面來看,那么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恒的,我們又羨慕什么呢!再說那天地之間,
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所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
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
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盡頭,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p>
客人聽了之后,高興地笑了,刷洗酒杯再次斟酒。菜肴和果品已經(jīng)吃完,杯子和
盤子雜亂地放著。我和客人互相枕著墊著在船里睡著了,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亮了。
一、高考曾經(jīng)這樣考
(1)(2018?全國卷II)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2)(2016?全國卷IH)在《赤壁賦》的開頭,蘇軾寫自己與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誦《詩
經(jīng)?陳風》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謂“...........,...........”。
(3)(2014?全國卷II)在《赤壁賦》中,蘇軾用“.........,..........................”兩句概括
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后順流東下時的軍容之盛。
二、將來還可能這樣考
(4)《赤壁賦》中寫江上水氣彌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
(5)蘇軾在《赤壁賦》中描寫曹操攻破荊州后在長江邊上橫執(zhí)長矛、飲酒作詩的英雄形
象的句子是:...........,.........................,.....................................。
(6)蘇軾《赤壁賦》中“客”感嘆自己生命短暫、羨慕江水長流不息的句子是“…
(7)在《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簫的客人由此發(fā)出人生短
暫的感嘆:...............,..................o
(8)蘇軾《赤壁賦》中,“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寫天上的滿月從東面山上升起,似
乎也像游人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語句是:.
(9)《赤壁賦》中通過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洞簫聲的凄切婉轉(zhuǎn)的兩句是“................
(10)《赤壁賦》中客人感嘆自己的命運時,希望與神仙和明月同在的兩句是“......
(H)《赤壁賦》中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
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9。
(12)在《赤壁賦》中“客”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
渺小的語句是“...........,.................”。
(13)《赤壁賦》中,蘇軾感受著江上微拂的清風,看著眼前平靜的江面,不由得
(14)《赤壁賦》中“...........,...........................”兩句,描繪出秋江的爽朗與平靜,
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內(nèi)心寫照。
(15)《赤壁賦》中用“..............,.................”來寫游人任憑一葉扁舟
隨意漂蕩,在遼闊江面上自由來去。
(16)蘇軾《赤壁賦》結(jié)尾處主客的精神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
忘記了空間;“........................”——忘記了時間。主客皆進入了
的豁達超然之“樂境”。
[自我校對]
(1)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2)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3)觸臚千里旌旗蔽空(4)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⑸醉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6)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
(7)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8)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9)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10)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1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2)寄蜉蟾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13)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4)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15)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16)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物與我皆無盡也
6.氓
《詩經(jīng)》
氓之周蚩,抱布園絲。回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國期,
子無良媒。圜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畫,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閾笑載言。爾卜爾圖,
體無圄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國嗟鳩兮,無食桑圄!于嗟女兮,無與士圓!士之耽兮,
猶可圓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圃。自我回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回裳。女也不爽,
士貳其行。士也同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空貨運信息規(guī)范 第4部分:數(shù)據(jù)報文接口
- 寵物健康監(jiān)測設備市場現(xiàn)狀分析
- 教育體系與家長教育的互動發(fā)展探討
- 2025年粵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1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年產(chǎn)4000萬個塑料泵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申批備案
- 2025年西師新版必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滬教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苗圃土地租賃與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示范區(qū)建設合同4篇
- 勞務協(xié)議范本模板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生產(chǎn)事故應急救援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大巴車租車合同范文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診療專家共識2024
- 人教版(2024)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國家保密培訓
- 2024年公務員職務任命書3篇
- CFM56-3發(fā)動機構(gòu)造課件
- 會議讀書交流分享匯報課件-《殺死一只知更鳥》
- 2025屆撫州市高一上數(shù)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公司印章管理登記使用臺賬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