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_第1頁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_第2頁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_第3頁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_第4頁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開地要預備教案,教案是教學

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我?guī)砀咧袛?shù)

學學習教案范文5篇,盼望大家喜愛。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范文篇1

一、課程性質(zhì)與任務

數(shù)學是討論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科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是

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學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同學必修的一門

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同學把握必要的數(shù)學基礎學問,具

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力量,為學習專業(yè)學問、把握職業(yè)技能、連續(xù)學

習和終身進展奠定基礎。二、課程教學目標

L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使同學進一步學習并把握職業(yè)崗位和生

活中所必要的數(shù)學基礎學問。2.培育同學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

技能和數(shù)據(jù)處理技能,培育同學的觀看力量、空間想象力量、分析與

解決問題力量和數(shù)學思維力量。

3.引導同學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事

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同學就業(yè)力量與創(chuàng)業(yè)力量。三、教學內(nèi)容結構

本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由基礎模塊、職業(yè)模塊和拓展模塊三個部分構成。

1.基礎模塊是各專業(yè)同學必修的基礎性內(nèi)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教學時數(shù)為128學時。2.職業(yè)模塊是適應同學學習相關專業(yè)需要的限

定選修內(nèi)容,各學校依據(jù)實際狀況進行選擇和支配教學,教學時數(shù)為

32~64學時。

3.拓展模塊是滿意同學共性進展和連續(xù)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nèi)容,

教學時數(shù)不做統(tǒng)一規(guī)定。四、教學內(nèi)容與要求

(一)本大綱教學要求用語的表述1.認知要求(分為三個層次)

了解:初步知道學問的含義及其簡潔應用。

理解:懂得學問的概念和規(guī)律(定義、定理、法則等)以及與其他相

關學問的聯(lián)系。把握:能夠應用學問的概念、定義、定理、法則去解

決一些問題。2.技能與力量培育要求(分為三項技能與四項力量)

計算技能:依據(jù)法則、公式,或根據(jù)肯定的操作步驟,正確地進行

運算求解。計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確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及常用的數(shù)學

工具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技能:按要求對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表格)進行處理并提取

有關信息、。觀看力量:依據(jù)數(shù)據(jù)趨勢,數(shù)量關系或圖形、圖示,描述

其規(guī)律。

空間想象力量:依據(jù)文字、語言描述,或較簡潔的幾何體及其組合,

想象相應的空間圖形;能夠在基本圖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關系,

或依據(jù)條件畫出圖形。

分析與解決問題力量:能對工作和生活中的簡潔數(shù)學相關問題,作

出分析并運用適當?shù)臄?shù)學方法予以解決。

數(shù)學思維力量:依據(jù)所學的數(shù)學學問,運用類比、歸納、綜合等方

法,對數(shù)學及其應用問題能進行有條理的思索、推斷、推理和求解;

針對不同的問題(或需求),會選擇合適的模型(模式)。

(二)教學內(nèi)容與要求L基礎模塊(128學時)第1單元集合(10學時)

第2單元不等式(8學時)

第3單元函數(shù)(12學時)

第4單元指數(shù)函數(shù)與對數(shù)函數(shù)(12學時)

第5單元三角函數(shù)(18學時)

第6單元數(shù)列(10學時)

第7單元平面對量(矢量乂10學時)

第8單元直線和圓的方程(18學時)

第9單元立體幾何(14學時)

第10單元概率與統(tǒng)計初步(16學時)

2.職業(yè)模塊

第1單元三角計算及其應用(16學時)

第2單元坐標變換與參數(shù)方程(12學時)

第3單元復數(shù)及其應用(10學時)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范文篇2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圓錐曲線的定義反映了圓錐曲線的本質(zhì)屬性,它是很多次實踐后的

高度抽象。恰當?shù)乩枚x解題,很多時候能以簡馭繁。因此,在學

習了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幾何性質(zhì)后,再一次

強調(diào)定義,學會利用圓錐曲線定義來嫻熟的解題"。

二、同學學習狀況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的同學參加課堂教學活動的樂觀性強,思維活躍,但

計算力量較差,推理力量較弱,使用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力量也略顯不足。

三、設計思想

由于這部分學問較為抽象,假如離開感性熟悉,簡單使同學陷入逆

境,降低學習熱忱。在教學時,借助多媒體動畫,引導同學主動發(fā)覺

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加教學,在輕松開心的環(huán)境中發(fā)覺、獵取新

知,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并嫻熟把握圓錐曲線的定義,能敏捷應用定義解決問

題;嫻熟把握焦點坐標、頂點坐標、焦距、離心率、準線方程、漸近

線、焦半徑等概念和求法;能結合平面幾何的基本學問求解圓錐曲線

的方程。

2、通過對練習,強化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

題的力量;通過對問題的不斷引申,細心設問,引導同學學習解題的

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體幫助教學,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愛好。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

2、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求"最值〃

3、"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教學難點:

巧用圓錐曲線定義解題

六、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思路】

(一)開門見山,提出問題

一上課,我就直截了當?shù)亟o出一一

例題1:⑴已知A(-2,0),B(2,0)動點M滿意|MA|+|MB|=2,則

點M的軌跡是()。

(A)橢圓(B)雙曲線(C)線段(D)不存在

(2)已知動點M(x,y)滿意(xl)2(y2)2|3x4y|,則點M的軌跡是()。

(A)橢圓(B)雙曲線(C)拋物線(D)兩條相交直線

【設計意圖】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nèi)涵的規(guī)律方法,熟識不同概念的不同定義方式,

是學習和討論數(shù)學的一個必備條件,而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同

學們對圓錐曲線的定義已有了肯定的熟悉,他們是否能真正把握它們

的本質(zhì),是我本節(jié)課首先要弄清晰的問題。

為了加深同學對圓錐曲線定義理解,我以圓錐曲線的定義的運用為

主線,細心預備了兩道練習題。

【學情預設】

估量多數(shù)同學能夠很快回答出正確答案,但是部分同學對于圓錐曲

線的定義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同學們回答后,我將要求同學

接著說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選項的話,條件要怎么改?這對于已學完

圓錐曲線這部分學問的同學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但問題⑵就可能

讓同學們費一番周折一一假如有同學提出:可以利用變形來解決問題,

那么我就可以循著他的思路,先對原等式做變形:(xl)2(y2)25這樣,

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結果。如若不然,我將啟發(fā)他們從等式兩端的式子

|3x4y|5入手,考慮通過適當?shù)淖冃?,轉化為同學們熟知的兩個距離

公式。

在對同學們的解答做出推斷后,我將把問題引申為:該雙曲線的中

心坐標是,實軸長為,焦距為。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義、解決問題

例2⑴已知動圓A過定圓B:x2y26x70的圓心,且與定圓C:xy6x910

相內(nèi)切,求回ABC面積的最大值。

(2)在(1)的條件下,給定點P(—2,2),求|PA|

【設計意圖】

運用圓錐曲線定義中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轉化,使問題化歸為幾何中求

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幾何問題中的一種常見題型,也是同學們

比較簡單混淆的一類問題。例2的設置就是為了便利同學的辨析。

【學情預設】

依據(jù)以往的閱歷,多數(shù)同學看上去都能順當解答本題,但真正能完

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實上,解決本題的關鍵在于能精確寫

出點A的軌跡,有了練習題1的鋪墊,這個問題對同學們來講就顯得

頗為簡潔,因此面對例2(1),多數(shù)同學應當能精確給出解答,

但是對于例2⑵這樣相對比較生疏的問題,同學就無從下手。我提示

同學把3/5和離心率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簡單和其次定義聯(lián)系起來,從

而找到解決本題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熟悉

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題將為同學們供應一次數(shù)學猜想、試驗的機會

練習:設點Q是圓C:(xl)2225|AB|的最小值。3y225上動點,點

A(l,0)是圓內(nèi)一點,AQ的垂直平分線與CQ交于點M,求點M的軌

跡方程。

引申:若將點A移到圓C外,點M的軌跡會是什么?

【設計意圖】練習題設置的目的是為同學課外自主探究學習供應平

臺,當然,假如課堂上時間允許的話,

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同學對自己的結論進行驗證。

【學問鏈接】

(一)圓錐曲線的定義

1、圓錐曲線的第肯定義

2、圓錐曲線的統(tǒng)肯定義

(二)圓錐曲線定義的應用舉例

1>雙曲線1的兩焦點為Fl、F2,P為曲線上一點,若P到左焦點

F1的距離為12,求P到右準線的距離。

2、|PF1||PF2|2oP為等軸雙曲線x2y2a2上一點,Fl、F2為兩焦點,

。為雙曲線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圍。

3、在拋物線y22px上有一點A(4,m),A點到拋物線的焦點F的距

離為5,求拋物線的方程和點A的坐標。

4、(1)已知點F是橢圓1的右焦點,M是這橢圓上的動點,A(2,2)

是一個定點,求|MA|+|MF|的最小值。

(2)已知A(,3)為肯定點,F(xiàn)為雙曲線1的右焦點,M在雙曲線右支

上移動,當|AM||MF|最小時,求M點的坐標。

(3)已知點P(-2,3)及焦點為F的拋物線y,在拋物線上求一點M,

使|PM|+|FM|最小。

5、已知A(4,0),B(2,2)是橢圓1內(nèi)的點,M是橢圓上的動點,

求|MA|+|MB|的最小值與最大值。

七、教學反思

1、本課將借助于,將使全體同學參加活動成為可能,使原來令人

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數(shù)學理論變得形象,生動且通俗易懂,同時一,運用

"多媒體課件〃幫助教學,節(jié)約了板演的時間,從而給同學留出更多的

時間自悟、自練、自查,充分發(fā)揮同學的主體作用,這充分顯示出"多

媒體課件”與探究合作式教學理念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優(yōu)勢。

2、利用兩個例題及其引申,通過一題多變,層層深化的探究,以

及對猜想結果的檢測討論,培育同學思維力量,使同學從學會一個問

題的求解到把握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循序漸進的讓同學把握這類問

題的解法;將同學簡單混淆的兩類求"最值問題"并為一道題,便利同學

進行比較、分析。雖然從表面上看,我這一堂課的教學容量不大,但

事實上,同學們的思維運動量并不會小。

總之,如何更好地選擇符合同學詳細狀況,滿意教學目標的例題與

練習、敏捷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討論課題。

而要能真正進行素養(yǎng)教育,培育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自己首先必需更新

觀念一一在教學中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同學有參加教學實踐的機

會,能夠使同學在學習新學問的同時,激發(fā)起求知的欲望,在尋求解

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勝利的體驗,于不知不覺中改善了

他們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了數(shù)學思維力量。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范文篇3

學習目標

明確排列與組合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分,能推斷一個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

合問題;能運用所學的排列組合學問,正確地解決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學前預備

復習:

1.(課本P28Al3)填空:

(1)有三張參觀卷,要在5人中確定3人去參觀,不同方法的種數(shù)是;

⑵要從5件不同的禮物中選出3件分送3為同學,不同方法的種數(shù)

是;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選擇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種數(shù)是;

(4)集合A有個元素,集合B有個元素,從兩個集合中各取1個

元素,不同方法的種數(shù)是;

二、新課導學

探究新知(復習教材P14?P25,找出懷疑之處)

問題1:推斷下列問題哪個是排列問題,哪個是組合問題:

(1)從4個風景點中選出2個支配巡游,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2)從4個風景點中選出2個,并確定這2個風景點的巡游挨次,有

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應用示例

例1.從10個不同的文藝節(jié)目中選6個編成一個節(jié)目單,假如某女

演員的獨唱節(jié)目肯定不能排在其次個節(jié)目的位置上,則共有多少種不

同的排法?

例2.7位同學站成一排,分別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種數(shù).

(1)甲站在中間;

(2)甲、乙必需相鄰;

(3)甲在乙的左邊(但不肯定相鄰);

(4)甲、乙必需相鄰,且丙不能站在排頭和排尾;

(5)甲、乙、丙相鄰;

(6)甲、乙不相鄰;

(7)甲、乙、丙兩兩不相鄰。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范文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進一步理解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⑶初步把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⑷通過本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培育同學分析問題和轉化的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求曲線的方程.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方法:啟發(fā)引導法,爭論法.

教學過程:

【弓I入】

L提問:什么是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同學思索并回答.老師強調(diào).

2.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基本問題.

對于一個幾何問題,在建立坐標系的基礎上,用坐標表示點;用方

程表示曲線,通過討論方程的性質(zhì)間接地來討論曲線的性質(zhì),這一討

論幾何問題的方法稱為坐標法,這門科學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的

兩大基本問題就是:

(1)依據(jù)已知條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線的方程.

(2)通過方程,討論平面曲線的性質(zhì).

事實上,在前邊所學的直線方程的理論中也有這樣兩個基本問題.

而且要先討論如何求出曲線方程,再討論如何用方程討論曲線.本節(jié)

課就初步討論曲線方程的求法.

【問題】

如何依據(jù)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

【實例分析】

例1:設、兩點的坐標是、(3,7),求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方程.

首先由同學分析:依據(jù)直線方程的學問,運用點斜式即可解決.

解法一:易求線段的中點坐標為(1,3),

由斜率關系可求得I的斜率為

于是有

即I的方程為

?

分析、引導:上述問題是我們早就學過的,用點斜式就可解決.可

是,你們是否想過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嗎?或者說①就是直線的方程?

依據(jù)是什么,有證明嗎?

(通過老師引導,是同學意識到這是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應當證

明,證明的依據(jù)就是定義中的兩條).

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

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則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這說明點的坐標是方程的解.

(2)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設點的坐標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則

至I」、的距離分別為

所以,即點在直線上.

綜合(1)、(2),①是所求直線的方程.

至此,證明完畢.回顧上述內(nèi)容我們會發(fā)覺一個好玩的現(xiàn)象:在證

明⑴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中,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上任意一點,最終得到式子,假如去掉腳標,這不就是所求方程嗎?

可見,這個證明過程就表明一種求解過程,下面試試看:

解法二: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也就是點屬于集合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所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果真勝利,當然也不要忘了證明,即驗證兩條是否都滿意.明顯,

求解過程就說明第一條是正確的(從這一點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優(yōu)

越一些);至于其次條上邊已證.

這樣我們就有兩種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線方程的

理論,又特別自然,還體現(xiàn)了曲線方程定義中點集與對應的思想.因

此是個好方法.

讓我們用這個方法試解如下問題:

例2:點與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的距離的積是常數(shù)求點的軌跡方程.

分析:這是一個純粹的幾何問題,連坐標系都沒有.所以首先要建

立坐標系,明顯用已知中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作坐標軸,建立直角坐

標系.然后仿按例1中的解法進行求解.

求解過程略.

【概括總結】通過同學爭論,師生共同總結:

分析上面兩個例題的求解過程,我們總結一下求解曲線方程的大體

步驟:

首先應有坐標系;其次設曲線上任意一點;然后寫出表示曲線的點集;

再代入坐標;最終整理出方程,并證明或修正.說得更精確一點就

是:

(1)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用有序?qū)崝?shù)對例如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的坐

標;

(2)寫出適合條件的點的集合

⑶用坐標表示條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為最簡形式;

(5)證明以化簡后的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一般狀況下,求解過程已表明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假

如求解過程中的轉化都是等價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說明以方程的解為

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所以,通常狀況下證明可省略,不過特別

狀況要說明.

上述五個步驟可簡記為:建系設點;寫出集合;列方程;化簡;修正.

下面再看一個問題:

例3:已知一條曲線在軸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點到點的距離減去

它到軸的距離的差都是2,求這條曲線的方程.

【動畫演示】用幾何畫板演示曲線生成的過程和外形,在運動變化

的過程中查找關系.

解:設點是曲線上任意一點,軸,垂足是(如圖2),那么點屬于集

由距離公式,點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①式移項后再兩邊平方,得

化簡得

由題意,曲線在軸的上方,所以,雖然原點的坐標(0,0)是這個方

程的解,但不屬于已知曲線,所以曲線的方程應為,它是關于軸對稱

的拋物線,但不包括拋物線的頂點,如圖2中所示.

【練習鞏固】

題目:在正三角形內(nèi)有一動點,已知到三個頂點的距離分別為、、,

且有,求點軌跡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應建立坐標系,以正三角形一邊所在的直線為一

個坐標軸,這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為另一個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比較簡

潔,如圖3所示.設、的坐標為、,則的坐標為,的坐標為.

依據(jù)條件,代入坐標可得

化簡得

由于題目中要求點在三角形內(nèi),所以,在結合①式可進一步求出、

的范圍,最終曲線方程可表示為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1)解析幾何討論討論問題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求曲線的方程?

(3)請對求解曲線方程的五個步驟進行評價.各步驟的作用,哪步重

要,哪步應留意什么?

【作業(yè)】課本第72頁練習1,2,3;

高中數(shù)學學習教案范文篇5

教學預備

教學目標

數(shù)列求和的綜合應用

教學重難點

數(shù)列求和的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典例分析

3.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Sn=n2-7n-8,

⑴求{an}的通項公式

(2)求{|an|}的前n項和Tn

4.等差數(shù)列{an}的公差為,S100=145,則al+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