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生物的進化(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列哪項是拉馬克的進化學說觀點()A.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在許多性狀上存在差異B.生物產(chǎn)生后代的數(shù)量往往超過生活環(huán)境所能承受的數(shù)量C.不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生物會被淘汰D.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結果2.現(xiàn)存的物種豐富多樣,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下列證據(jù)中,屬于分子水平的是()A.動物、植物、真菌的細胞都屬于真核細胞B.始祖鳥化石既與現(xiàn)代鳥類相似,又與恐龍相似C.人身體上的每一塊骨骼,大猩猩身體上都有D.在遺傳信息的表達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遺傳密碼3.如圖中顯示MG、CE、DP、DW四種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樣性。該測定為生物進化提供的證據(jù)屬于()A.胚胎學證據(jù)B.比較解剖學證據(jù)C.遺傳多樣性證據(jù)D.分子水平證據(jù)4.家雞種群中普遍存在著變異,人們利用這些變異材料培育出家雞新品種,這種人工選擇()A.是多方向性的B.前提是可遺傳的變異C.直接對象是基因型D.可培育出新的物種5.下列不能體現(xiàn)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價值的是()A.湖泊能調(diào)節(jié)氣候B.草地能保持水土C.樹林能防風固沙D.大海能給人以美的享受6.對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理解是()①環(huán)境改變使生物產(chǎn)生適應性的變異②能夠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③變異是多方向的④變異是定向的⑤變異經(jīng)過長期自然選擇和積累可以產(chǎn)生出生物的新類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7.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A.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B.物種多樣性指地球上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C.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喪失時,會影響除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D.從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具有多樣性8.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A.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B.種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遺傳變異是進化的前提C.有害突變也可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D.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保持不變9.如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A.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C.c表示新物種形成D.d表示地理障礙,新物種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障礙10.如圖表示長期使用一種農(nóng)藥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點種群中存在很多種變異類型,原因是變異具有多方向性B.a→b的變化是農(nóng)藥作用的結果C.b→c是抗藥性逐代積累的結果D.農(nóng)藥對害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定向選擇,使害蟲產(chǎn)生了抗藥性11.英國科學家根據(jù)兩塊頭骨化石碎片鑒別了一個新的小型鱷魚物種,它與恐龍一并生活在1.26億年前,其體長僅61厘米,卻長著鋒利的牙齒。下列有關敘述不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恐龍與小型鱷魚沒有親緣關系,小型鱷魚的進化與恐龍沒有關聯(lián)B.可遺傳變異為小型鱷魚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C.小型鱷魚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同種鱷魚群體D.自然選擇決定了小型鱷魚的進化方向12.2019-nCoV為新冠肺炎的病原體,這是一種RNA病毒,近來的病例研究發(fā)現(xiàn),新出現(xiàn)的變異毒株更具傳染性,并且很容易通過空氣傳播。據(jù)此判斷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是2019-nCoV唯一的可遺傳變異來源B.2019-nCoV侵入人體后,寄生在細胞中才會進行增殖C.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會導致病毒的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D.新冠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式不符合中心法則13.利福霉素是一種有效的抗結核病藥,在一固定容器內(nèi)用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結核桿菌并測定其種群數(shù)量變化,結果如圖,其中在a時向培養(yǎng)基中添加了一定量利福霉素,b時將培養(yǎng)基更換成含利福霉素的培養(yǎng)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結核桿菌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B.a時使用利福霉素使結核桿菌產(chǎn)生抗利福霉素突變C.c時結核桿菌種群中抗利福霉素基因的基因頻率比a時高D.d時之后結核桿菌數(shù)量的下降是再次加入利福霉素的結果14.如表為一個隨機交配的種群中,在沒有遷移等條件下,第1年和第20年該種群三種基因型的占比。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時間AA(%)Aa(%)aa(%)第1年24724第20年364816A.該種群沒有表現(xiàn)出生物進化B.該種群的生活環(huán)境有較大變化C.該種群將朝著Aa增多的方向進化D.該種群生物已形成與原來不同的新物種15.假設在某一個群體中,AA、Aa、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數(shù)量相等,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當自然選擇分別對隱性基因或顯性基因不利時,對應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頻率就會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為自然選擇對顯性基因不利時的曲線B.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表型而不是基因型C.該種群將因基因頻率的改變而形成新的物種D.生物體內(nèi)有害的顯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隱性基因16.某昆蟲原先生活在環(huán)境變化不大的盆地中,其有翅和殘翅由基因A和a控制。研究人員從該群體中選取10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并帶到某個經(jīng)常刮大風的海島上。兩年后,從海島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只該昆蟲,發(fā)現(xiàn)AA、Aa和aa的個體數(shù)分別為10、20和7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導致海島上的昆蟲產(chǎn)生了適應性進化B.該昆蟲種群的一對等位基因的總和稱為基因庫C.海島種群a基因頻率從50%升至80%,說明其進化形成了新物種D.該種群在海島上產(chǎn)生aa的子代是基因重組的結果17.生物學家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了三種物種形成的可能機制,繪制了物種形成的模型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機制1和機制2形成地理障礙的方式不同B.機制3可能是低溫等條件使細胞中發(fā)生了突變C.三種物種形成機制都需要形成生殖隔離D.機制3形成的兩個物種共同構成一個基因庫18.野生稻的谷粒細小、芒長、殼硬、脫殼困難,成熟期參差不齊、要分次采收,種子的蛋白質含量雖然高但產(chǎn)量很低,種子的休眠期很長且發(fā)芽不整齊,不利于人類利用。由野生稻選擇、馴化而來的栽培水稻谷粒變大,芒變短甚至無芒,種子沒有休眠期、發(fā)芽率高,成熟期整齊,產(chǎn)量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野生稻種子的休眠期很長且發(fā)芽不整齊,不利于其適應自然環(huán)境B.栽培水稻與野生稻的性狀差異顯著,可以肯定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C.在人工選擇下,栽培水稻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D.栽培水稻的這種進化使其更適應自然環(huán)境19.豌豆的紅花(C)對白花(c)為完全顯性。研究小組對某一農(nóng)田豌豆種群進行調(diào)查及基因鑒定,有80株開紅花、20株開白花(cc),若雜合子占所有個體的2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隱性基因(c)在該種群內(nèi)的基因頻率為40%,Cc的基因型頻率為20%B.不同花色數(shù)量的差異是由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造成的C.自然生長情況下,由基因重組產(chǎn)生的白花為自然選擇提供了選擇材料D.一段時間由于環(huán)境改變,基因型為cc的個體被淘汰了,則種群中c的基因頻率為12.5%20.樺尺蠖的體色黑色(D)對灰色(d)為顯性,體色與環(huán)境接近更能逃避鳥類的捕食。調(diào)查不同區(qū)域樺尺蠖的黑色的表型頻率,并計算基因頻率,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由圖可知自然選擇不是進化的唯一因素B.與非工業(yè)區(qū)相比,工業(yè)區(qū)1樺尺蠖雜合體頻率低C.在工業(yè)區(qū)黑色樺尺蠖的表型頻率增加屬于適應性進化D.若工業(yè)區(qū)灰色樺尺蠖的表型頻率逐代下降為零,則說明形成了新物種21.螺旋蛆蠅是家畜的毀滅性寄生物種。在實驗室里對兩組數(shù)量相同的螺旋蛆蠅種群進行不同的處理:一組使用殺蟲劑;另一組使用電離輻射,促使雄性不育。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組為殺蟲劑處理組,B組為電離輻射處理組B.殺蟲劑使螺旋蛆蠅種群產(chǎn)生了抗藥性基因突變C.電離輻射使螺旋蛆蠅雄性不育將使種群新出生的個體減少D.兩組處理后種群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變化22.某地區(qū)存在粉猴面花和紅猴面花,兩者分布區(qū)域重疊,前者由黃蜂授粉,后者由蜂鳥授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粉猴面花和紅猴面花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B.粉猴面花和紅猴面花之間不存在地理障礙C.粉猴面花和紅猴面花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變D.猴面花與授粉動物之間存在協(xié)同進化23.食蟲蝙蝠可利用回聲定位捕捉夜行性昆蟲,某些夜行性昆蟲進化出超聲波聽覺及相應的行為反應,防御蝙蝠的回聲定位捕食,如蛾類探測到與蝙蝠距離較近時,通過改變飛行路線,或盤旋向地面俯沖等行為被動防御;也有一些夜行性昆蟲探測到蝙蝠的回聲定位信號后釋放出強烈的超聲波進行積極反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食蟲蝙蝠的回聲定位誘導夜行性昆蟲產(chǎn)生了不同防御類型B.被動防御類與積極反擊類昆蟲存在生殖隔離,屬于兩個物種C.夜行性昆蟲的防御方式可能定向改變食蟲蝙蝠的基因頻率D.積極反擊類昆蟲的存在與進化會阻礙食蟲蝙蝠的進化24.源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如果它們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彼此就會變得很不相同,從而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稱為趨異進化;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體或者部分形態(tài)構造向著同一方向改變,這就屬于趨同進化。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趨異進化通常會存在長時間的地理障礙,最終可能會形成新的物種B.通過漫長的趨同進化,不同生物的基因庫最終相同C.趨同進化說明自然選擇可使不同生物對同一環(huán)境產(chǎn)生相似的適應性D.海豚(哺乳動物)和魚類一樣,有著適應游泳的流線型軀體,這屬于趨同進化25.如圖a、b、c表示自然條件有差異、存在地理障礙的3個地區(qū)。物種甲的部分個體從a地區(qū)分別遷移到b、c地區(qū),經(jīng)長期進化逐漸形成了兩個新物種乙、丙(乙、丙兩種群數(shù)量較大,雌雄比例相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障礙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甲、丙存在地理障礙,但兩種群的基因頻率相同C.可遺傳變異決定乙、丙兩種群的進化方向D.若丙種群中XBXB個體占18%,XBXb個體占24%,則XbY個體約占20%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26.(10分)某地大白菜農(nóng)田中蝸牛危害嚴重,農(nóng)民起初噴灑藥劑R控制蝸牛,但幾年后效果不明顯,于是通過放養(yǎng)青蛙來控制蝸牛,如圖是幾年中蝸牛數(shù)量變化的曲線?;卮鹣铝邢嚓P問題:(1)拉馬克認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和,若用其觀點分析蝸??顾幮缘某霈F(xiàn),則蝸??顾幮宰儺惍a(chǎn)生于藥劑R使用(填“前”或“后”)。用達爾文的觀點分析,蝸??顾幮缘脑鰪娛堑慕Y果。
(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蝸牛從A點到B點發(fā)生了進化,其原因是。從點開始,農(nóng)民開始放養(yǎng)青蛙控制蝸牛。
(3)蝸牛還能被一些鳥類捕食。蝸牛殼上有條紋與無條紋的性狀是由一對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員調(diào)查了某地區(qū)的1000只蝸牛,對存活的個體數(shù)和被鳥捕食后剩下的蝸??諝?shù)進行統(tǒng)計,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有條紋(顯性)無條紋(隱性)合計存活個體數(shù)178211389空殼數(shù)332279611合計5104901000在這1000只蝸牛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如果Aa的基因型頻率為32%,則a的基因頻率為。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斷,經(jīng)多個世代后,該種群中(填“有條紋”或“無條紋”)基因的頻率將會增大。
27.(10分)1960年1月,科學家首次乘坐的“里亞斯特”號深海潛水器成功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底進行科考,在近萬米的海底,科學家們驚奇地看到比目魚和小紅蝦在游動。(1)幾百萬年前的海溝下與海溝上的比目魚屬于同一物種,但由于馬里亞納海溝中的比目魚群體長期與較淺海域的比目魚群體缺乏基因交流,最終會產(chǎn)生隔離。依據(jù)現(xiàn)代進化理論分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兩個外部因素是自然選擇和。
(2)由于地質巨變,最終人類只搶救出一對馬里亞納海溝中的比目魚,通過人工繁殖,最終產(chǎn)生一個新的比目魚種群,則此種群的基因庫中的基因數(shù)量與原種群相比要。
(3)物種形成包括可遺傳變異、、生殖隔離三個環(huán)節(jié),依據(jù)判斷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
(4)根據(jù)生態(tài)學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論”,食性廣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在這個過程中,捕食者使物種多樣性增加的方式是。
28.(10分)某種農(nóng)業(yè)害蟲夏季數(shù)量最多,到了冬季,食物等原因使其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殘存的少量個體又繁殖增加種群數(shù)量。因此形成一個如瓶頸樣的模式(如圖所示,●為抗殺蟲劑個體,○表示敏感個體),其中瓶頸部分即為害蟲數(shù)量減少的時期。(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個體數(shù)都不可能無限增加。根據(jù)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這是因為存在。
(2)在圖中所示的三年間,該生物種群(填“是”或“否”)發(fā)生了進化,原因是。
(3)使用殺蟲劑防治害蟲時,敏感個體大多被殺死了,這是由于的選擇作用,其實質是增加了的頻率。然而,在未使用殺蟲劑的自然情況下越冬,敏感個體卻更多地存活下來,說明敏感個體更能。這也說明,變異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絕對的,要取決于。
(4)該種群中既有抗藥基因,也有敏感基因,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中的多樣性。
29.(10分)某地蝽象的口器長而鋒利,可刺穿無患子科植物的堅硬果皮,獲得食物。1920年引入新種植物——平底金蘇雨樹,其果皮較薄,蝽象也喜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shù)仳硐罂谄鞯拈L度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問題:(1)蝽象的長口器與短口器為一對相對性狀,分析圖可知,引入平底金蘇雨樹后的60年間,該地區(qū)決定蝽象的基因頻率增加,這是的結果。
(2)蝽象取食果實,對當?shù)責o患子科植物種子的傳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蘇雨樹后,當?shù)責o患子科植物的數(shù)量會。無患子科植物果實的果皮也存在變異,果皮較的植株更容易延續(xù)后代。
(3)進化過程中,當?shù)責o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蘇雨樹和蝽象均得以生存繁衍,這是物種間的結果。
30.(10分)研究人員在麥維爾角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一種獨特的壁虎(壁虎甲)。它們有一條像葉片一樣寬大的尾巴,修長的身形和四肢,還有一雙巨大的眼睛,而這些特征利于該壁虎很好地適應叢林環(huán)境。請回答下列問題:(1)麥維爾角地區(qū)還有一種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與壁虎甲能交配且能產(chǎn)生后代,則普通壁虎與壁虎甲(填“一定”或“不一定”)屬于同一物種,理由是。
(2)與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態(tài)發(fā)生較大變化,按照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如何解釋?。
(3)壁虎甲的某一相對性狀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樣調(diào)查得知當年雌雄個體的比例為1∶1,雌性個體中XAXA、XAXa、XaXa三種基因型個體所占比例依次為60%、30%和10%,雄性個體中XAY、XaY兩種基因型各占50%。①該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約為(用分數(shù)表示)。
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個體易被天敵捕食,致使該種群中這對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是,由此說明該壁虎種群在不斷地發(fā)生進化。
答案全解全析1.D2.D3.D4.B5.D6.B7.C8.D9.C10.D11.A12.D13.C14.A15.C16.A17.D18.C19.D20.C21.B22.A23.C24.B25.D1.D1809年,拉馬克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創(chuàng)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D符合題意。2.D動物、植物、真菌的細胞都屬于真核細胞,是細胞水平上的證據(jù),A錯誤;始祖鳥化石既與現(xiàn)代鳥類相似,又與恐龍相似,是在個體水平上的證據(jù),B錯誤;人身體上的每一塊骨骼,大猩猩身體上都有,不屬于分子水平上的證據(jù),C錯誤;在遺傳信息的表達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遺傳密碼,是分子水平上的證據(jù),證明了現(xiàn)存的物種來自共同的祖先,D正確。3.D測定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通過對比基因和性狀的關系、進化過程中基因的變化,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基因序列,可以獲得進化的分子水平證據(jù),D正確。4.B人工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該選擇作用是定向的,A錯誤;在種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前提,也是生物進化的前提,B正確;人工選擇直接作用于表型,C錯誤;人工選擇可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而使生物發(fā)生進化,而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隔離,D錯誤。5.D湖泊能調(diào)節(jié)氣候、草地能保持水土、樹林能防風固沙,這些屬于生態(tài)功能,體現(xiàn)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價值,A、B、C不符合題意;大海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符合題意。6.B生物產(chǎn)生的變異是自發(fā)的,①錯誤;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②正確;變異是多方向的,③正確,④錯誤;變異經(jīng)過長期自然選擇和積累會使物種進化,當產(chǎn)生生殖隔離時標志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⑤正確。故選B。7.C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A正確;物種多樣性指地球上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B正確;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喪失時,不只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也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危害,C錯誤;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來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從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具有多樣性,D正確。8.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A正確;種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是進化的前提,B正確;無論是有害突變還是有益突變均可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C正確;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種群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的前提是種群數(shù)量足夠多,D錯誤。9.Ca表示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A錯誤;b表示生殖隔離,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是生物進化的標志,B錯誤;d表示地理障礙,新物種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障礙,D錯誤。10.D圖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蟲沒有抗藥性或抗藥性弱,從而被淘汰;bc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生存斗爭中存活并大量繁殖。在使用農(nóng)藥前,害蟲存在多種變異類型,有抗藥性強的個體,也有抗藥性弱的個體。11.A恐龍與小型鱷魚有親緣關系,恐龍與小型鱷魚具有共同的祖先,故小型鱷魚的進化與恐龍有關聯(lián),A錯誤;可遺傳變異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確;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同種鱷魚的群體為種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C正確;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D正確。12.D2019-nCoV是一種RNA病毒,不能發(fā)生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是該病毒唯一的可遺傳變異來源,A正確;病毒是寄生生物,需要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進行繁殖,B正確;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會起到選擇的作用,故會導致病毒的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C正確;新冠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式符合中心法則,D錯誤。13.C結核桿菌為原核生物,繁殖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yōu)榻Y核桿菌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A錯誤;結核桿菌產(chǎn)生的抗利福霉素突變在a點前已發(fā)生,a點時使用利福霉素只是對結核桿菌的抗利福霉素突變進行了定向選擇,使結核桿菌種群中抗利福霉素基因的基因頻率顯著增加,c點時結核桿菌種群中抗利福霉素基因的基因頻率比a點時高,B錯誤,C正確;圖示為在一固定容器內(nèi)用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結核桿菌并測定其種群數(shù)量變化,d點之后結核桿菌數(shù)量下降是營養(yǎng)物質消耗、有害物質積累等的結果,D錯誤。14.AA基因頻率在第1年為24%+1/2×72%=60%,在第20年為36%+1/2×48%=60%,所以該種群沒有表現(xiàn)出生物進化,該種群的生活環(huán)境變化不大,A正確,B錯誤;從表格中可以看出,Aa個體所占的比例在減少,因而種群將朝著Aa減少的方向變化,C錯誤;該種群生物與原種群生物沒有發(fā)生生殖隔離,沒有形成新物種,D錯誤。15.C圖中曲線甲,淘汰不利基因的時間很短,有利基因頻率很快達到1,應該表示a的基因頻率,即甲為自然選擇對顯性基因不利時的曲線,A正確。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的表型,間接影響的是基因型,B正確。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生物發(fā)生了進化,不能說明有新物種形成,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C錯誤。有害的顯性基因一般很快被淘汰;雜合子中有隱性基因,故有害的隱性基因被淘汰所需的時間長,所以生物體內(nèi)有害的顯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隱性基因,D正確。16.A將10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帶到一個經(jīng)常刮大風的海島上,2年后,AA個體較少,aa個體較多,a基因頻率變?yōu)?20+70×2)÷(100×2)×100%=80%,說明a更適應該地區(qū)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其進行了選擇。經(jīng)過自然選擇,該昆蟲中a的基因頻率升高,昆蟲產(chǎn)生了適應性的進化,A正確;該昆蟲種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稱為基因庫,B錯誤;海島種群a基因頻率從50%升至80%,說明其發(fā)生了進化,但不能說明其進化形成了新物種,C錯誤;該種群在海島上產(chǎn)生aa的子代是等位基因分離的結果,D錯誤。17.D機制1的地理障礙是直接把一個種群分為兩個種群,機制2的地理障礙是通過遷出部分個體而形成兩個種群,A正確;機制3可能是低溫等條件使細胞中發(fā)生了突變,B正確;生殖隔離的出現(xiàn)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故三種物種形成機制都需要形成生殖隔離,C正確;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所有個體的全部基因的總和,故機制3形成的兩個物種不能共同構成一個基因庫,D錯誤。18.C野生稻種子的休眠期很長且發(fā)芽不整齊,不利于人類利用,野生稻的這種“缺點”是對于人類而言的,并不是針對其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A錯誤;生殖隔離是指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無法產(chǎn)生可育后代,據(jù)題干信息可知:栽培水稻是由野生稻選擇、馴化而來的,兩者之間可能不存在生殖隔離,B錯誤;據(jù)信息可知:野生稻和栽培稻某些性狀存在差異,由野生稻馴化成栽培稻,該過程中有人工選擇的作用,故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正確;栽培水稻是由人工選擇和馴化而來的,栽培水稻的這種進化可能使其更不適應自然環(huán)境,D錯誤。19.D種群中紅花豌豆有80株、白花豌豆(cc)有20株,雜合子(Cc)占所有個體的20%,即20株,所以純合子紅花豌豆(CC)共有60株,則CC的基因型頻率為60%,Cc的基因型頻率為20%,cc的基因型頻率為20%,則c的基因頻率為20%+20%×1/2=30%,A錯誤;不同花色數(shù)量的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錯誤;白花是等位基因分離和雌雄配子自由組合的結果,不屬于基因重組,C錯誤;由于環(huán)境改變,基因型cc的個體被淘汰了,則新種群中CC的個體占75%,Cc的個體占25%,因此C的基因頻率=75%+25%×1/2=87.5%,c的基因頻率為12.5%,D正確。20.C圖中可以看出自然選擇對生物進化的重要影響,但并不能證明自然選擇不是進化的唯一因素,A錯誤;非工業(yè)區(qū)中D=0.1,d=0.9,則Dd=2×0.1×0.9=0.18,工業(yè)區(qū)1中D=0.7,d=0.3,則Dd=2×0.7×0.3=0.42,比非工業(yè)區(qū)頻率高,B錯誤;體色與環(huán)境接近更能逃避鳥類的捕食,在工業(yè)區(qū)黑色樺尺蠖的表型頻率增加,屬于適應性進化,C正確;若工業(yè)區(qū)灰色樺尺蠖的表型頻率逐代下降為零,則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但不能說明形成了新物種,D錯誤。21.B電離輻射可以導致螺旋蛆蠅雄性不育,從而使種群新出生的個體數(shù)量下降;殺蟲劑處理組,由于殺蟲劑的選擇作用,種群中抗殺蟲劑的基因頻率升高,因而在開始時殺蟲劑有效,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抗殺蟲劑的個體數(shù)量會增加,所以A曲線為殺蟲劑處理組,B曲線為電離輻射處理組,A正確??箽⑾x劑突變的產(chǎn)生與殺蟲劑的使用沒有關系,殺蟲劑的作用是對種群中的個體進行選擇,B錯誤。兩組處理后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D正確。22.A粉猴面花和紅猴面花屬于不同的物種,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兩種花的分布區(qū)域有重疊,兩者之間不存在地理障礙,B正確。23.C食蟲蝙蝠通過回聲定位對夜行性昆蟲的防御類型進行了選擇,但不能誘導其產(chǎn)生變異,A錯誤;夜行性昆蟲中包括被動防御類和積極反擊類,這兩類昆蟲均可能包含多個物種,B錯誤;夜行性昆蟲的防御方式對食蟲蝙蝠的變異起到選擇作用,可能導致食蟲蝙蝠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正確;積極反擊類昆蟲的存在與進化會迫使食蟲蝙蝠產(chǎn)生對應的策略以捕捉到該類昆蟲,積極反擊類昆蟲的存在與進化會促進食蟲蝙蝠的進化,D錯誤。24.B趨異進化是指源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如果它們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彼此就會變得很不相同,從而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說明它們存在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且存在地理障礙,導致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基因庫差距增大,最終可能形成新的物種,A正確;趨同進化是指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體或者部分形態(tài)構造向著同一方向改變,但不代表基因庫最終相同,B錯誤;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方向,趨同進化說明自然選擇可使不同生物對同一環(huán)境產(chǎn)生相似的適應性,C正確;海豚和魚類一樣,經(jīng)過自然選擇,最終有適應游泳的流線型軀體,這屬于趨同進化,D正確。25.D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A錯誤;甲、丙已經(jīng)屬于不同物種,因此兩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B錯誤;生物進化的方向是自然選擇決定的,C錯誤;丙種群中雌雄比例相當,群體中XBXB占18%,XBXb占24%,則雌性個體中XBXB占36%,XBXb占48%,雌性個體中XB的基因頻率=36%+48%÷2=60%,Xb的基因頻率是40%,雄性中的該基因頻率與雌性中的該基因頻率相當,則雄性中XbY占40%,XbY占所有個體的比例是20%,D正確。26.答案(除特別注明外,每空1分)(1)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后自然選擇(2)從A點到B點藥劑R的使用使蝸牛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上升,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2分)C(3)49%65%無條紋解析(1)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主要觀點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若用其觀點分析蝸??顾幮缘某霈F(xiàn),則蝸牛抗藥性變異產(chǎn)生于藥劑R使用后。若用達爾文的觀點分析,蝸牛抗藥性在藥劑使用之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抗藥性增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蝸牛從A點到B點發(fā)生了進化,其原因是從A點到B點藥劑R的使用會使蝸牛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上升,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從C點開始,農(nóng)民開始放養(yǎng)青蛙控制蝸牛。(3)由題意可知,無條紋是隱性性狀,基因型為aa。由表格信息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是490÷1000×100%=49%,若Aa的基因型頻率為32%,則a的基因頻率為49%+1/2×32%=65%,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條紋的蝸??諝さ南鄬?shù)量更多,因此有條紋的蝸牛更易被鳥捕食,控制有條紋性狀的基因A的基因頻率會逐漸降低,控制無條紋性狀的基因a的基因頻率會逐漸上升。27.答案(除特別注明外,每空2分)(1)生殖(1分)地理障礙(2)少(1分)(3)自然選擇基因頻率是否發(fā)生變化(4)捕食者往往捕食數(shù)量多的物種,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解析(1)生殖隔離指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實質是阻斷基因交流。題干中比目魚形成了不同物種,外因是自然選擇和地理障礙,使得種群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考物理總復習專題三牛頓運動定律第3講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練習含答案
- 高中語文 第六單元 一 兼 愛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
- 2024年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 七 包裝盒-長方體和正方體 我學會了嗎教案 青島版六三制
- 高中化學新教材同步教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2章第2節(jié)第2課時化學平衡常數(shù)
- 2024-2025年高中化學 專題2 第2單元 第3課時 化學平衡常數(shù)教案 蘇教版選修4
- 202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1 沁園春 雪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秋七年級生物上冊 3.2 生物體教案2 北京課改版
- 怎樣成為一個行業(yè)的專家
- 柴油發(fā)電機房管理制
- 籽兒吐吐 課件
- 《人體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一等獎)
- 婦幼保健院關于修訂崗位輪轉制度
- 氣候影響著人類活動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ppt課件
- 建筑工程項目勞務實名制管理方案
- 頂管及盾構施工技術及特點(62頁)
- 幼兒園中班語言《啪啦啪啦-碰》微課件
- 物業(yè)公司業(yè)主手冊范本
- 高中研究性學習如何選擇、確立研究性學習課題PPT通用PPT課件
- 6S管理知識圖解
- 高速鐵路ZPW-2000軌道電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