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課前預習課堂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第4課宋明理學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E/28/wKhkFmZihsCAAVwjAAEvO9GPwwg552.jpg)
![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課前預習課堂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第4課宋明理學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E/28/wKhkFmZihsCAAVwjAAEvO9GPwwg5522.jpg)
![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課前預習課堂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第4課宋明理學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E/28/wKhkFmZihsCAAVwjAAEvO9GPwwg5523.jpg)
![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課前預習課堂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第4課宋明理學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E/28/wKhkFmZihsCAAVwjAAEvO9GPwwg5524.jpg)
![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課前預習課堂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第4課宋明理學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E/28/wKhkFmZihsCAAVwjAAEvO9GPwwg55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宋明理學目標導航1.對于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儒學危機,了解即可。2.要理解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區(qū)別,以及它們與佛、道思想的聯(lián)系,并從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整體發(fā)展的角度認識它們的歷史地位。3.宋明理學博大精深,對中國人的影響也是復雜又深遠,其中的一些概念也比較難理解,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掌握好,加油吧。課前預習(10分鐘,10分)一、歷史背景:儒學出現(xiàn)危機1.魏晉南北朝以來,________、________迅速傳播沖擊儒學地位。2.唐宋時期,“________”潮流彌漫社會生活各領域。3.唐宋儒家學者不斷思考和探索,使________體系得以豐富和更新。二、發(fā)展歷程1.程朱理學(1)代表:北宋程顥、________,南宋________。(2)主張①世界本原:“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體現(xiàn)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②個人修養(yǎng):________,滅人欲。③求理方法:________。(3)發(fā)展①________以后逐漸發(fā)展成官方哲學。②元朝將《________》作為科舉考試內(nèi)容。③明初,確定理學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4)影響①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需要。②對其他國家也有影響,遠及朝鮮、________。2.陸王心學人物項目陸九淵王守仁時間________時期明中期主張相同心即理也,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發(fā)明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地位影響1.地位:________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影響深遠。2.影響(1)局限性:用________和名分等級維系專制統(tǒng)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2)進步性①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________、品德,講求________、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②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________。答案:一、1.佛教道教2.三教合一3.儒學二、1.(1)程頤朱熹(2)①理②存天理③格物致知(3)①南宋②四書章句集注(4)②日本2.南宋心致良知三、1.理學2.(1)三綱五常(2)①氣節(jié)以理統(tǒng)情②人性的莊嚴課堂作業(yè)(20分鐘,30分)一、選擇題知識點一儒學的危機1.右圖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上的懸空寺,它是國內(nèi)現(xiàn)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是中國古代建筑精華的體現(xiàn)。該廟最早可能出現(xiàn)于()A.西漢武帝時期B.東漢時期C.魏晉南北朝時期D.隋唐時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三教合一”。佛教于西漢末年傳入,道教出現(xiàn)于東漢末年,A、B不符合題意;C、D都符合出現(xiàn)了“三教合一”趨勢,但D不符合題干中“最早”的限定條件。2.唐代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論衡》中載,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年)下詔明確規(guī)定:“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釋教后興,宜崇客禮。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釋宗。”由此可知()A.儒學和佛教遭到打壓B.道學成為統(tǒng)治思想C.此舉促使了三教對立D.此舉旨在鞏固統(tǒng)治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先老,次孔,末后釋宗”可知,唐朝統(tǒng)治者把道教放在第一位,這是與李唐王朝統(tǒng)治者的姓氏有關的,有利于加強教化和鞏固統(tǒng)治,故選D。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A、C錯誤;此時道教雖然受到統(tǒng)治者重視,但并沒有成為統(tǒng)治思想,B錯誤。3.理學產(chǎn)生于北宋,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正統(tǒng)思想,是一個以“理”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備、精深的新儒學體系。這里的“新”主要體現(xiàn)在()A.儒學自產(chǎn)生以來長盛不衰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戰(zhàn)C.順應了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趨勢D.儒學融合了佛、道思想答案:D解析:唐朝時期,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佛道挑戰(zhàn),北宋儒學家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理學”。故D正確。A項說法錯誤;B是理學形成的外因;C項不能體現(xiàn)“新”。知識點二程朱理學4.“開始把世界本原、社會、人生融為一體,使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有了更強的思辨色彩,這是一個了不得的成就,對后世有重大影響?!边@句話評價的應是()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學C.程朱理學D.道家學說答案:C解析:程朱理學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同時又認為“人倫者,天理也”,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因此把“世界本原、社會、人生融為一體”。故C正確。5.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說:“圣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欲”“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其中“天理”是指()A.孔孟之道B.自然規(guī)律C.三綱五常D.物質(zhì)財富答案:C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B、D明顯不符合題意,排除。朱熹認為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指出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具有仁、義等美德,但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故A錯誤,C正確。6.康熙皇帝為表彰湖南長沙某書院對傳承理學、培養(yǎng)人才的貢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御賜了書寫有“學達性天”四字的橫匾。下列歷史人物中有可能在該書院講學傳道的是()A.李贄B.李白C.董仲舒D.朱熹答案:D解析:材料強調(diào)的是對理學傳承的表彰,李白和董仲舒生活在理學出現(xiàn)之前的時代,不可能傳承理學,B、C排除;李贄批判束縛人欲的理學,不符合題意,A排除。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繼承并發(fā)展了前人的理學成就,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學思想體系,并多處講學傳道,D項符合題意。7.“自宋以降,仗義死節(jié)之士遠軼(超過)前古,論者以為程朱講學之效?!辈牧媳砻鞒讨炖韺W對宋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影響突出表現(xiàn)為()A.促進文化教育普及B.成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C.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信仰D.壓抑了人的個性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關鍵信息“仗義死節(jié)之士”說明了C項;A、B、D三項不符合材料。知識點三陸王心學8.“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提出這一思想主張的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程頤D.陸九淵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心學”。抓住材料中“此心此理”“萬物皆備于我”可知此思想家主張“心即萬物”,D符合題意。9.理學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說。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B.圣人獨有的是非道德標準C.通過學習獲得的良好知識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答案:A解析:王守仁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所謂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故A項正確。B項錯在“圣人獨有”,C項明顯不符合心學理論,D項錯在“外部世界”,應是內(nèi)心世界。10.思想家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睘榇?,他主張()A.“格物致知”B.“無為而治”C.“致良知”D.“發(fā)明本心”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陸王心學。抓住關鍵詞“良知”可知,材料強調(diào)的是王陽明的“致良知”。A屬于程朱理學,B是道家思想,D是陸九淵的思想。故C正確。11.南宋朱熹和明代王陽明思想的共同之處是()A.提出“發(fā)明本心”B.認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為欲望所蒙蔽C.認為“心”就是“理”D.認為只有探究萬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共同之處”。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A是陸九淵的主張,C是心學的主張,D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的主張。朱熹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要求人們遵從“三綱五?!保S護封建道德;王陽明提出“致良知”,要求人們努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可見B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嘗謂三教之大,其不可遺也。行五常、正三綱,得人倫之大體,儒有焉;絕圣棄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歸真,俾千變?nèi)f態(tài),復乎心性,釋有焉?!?宋)智圓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朋友指著山中開花的樹問:“你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山中樹上的花自開自落,同我心有何相關?”王守仁回答:“你不來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就說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經(jīng)多次參與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和平定地方的叛亂,由此他認識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材料三:朱熹說:“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材料四:程頤說,“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思想領域的一種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2)材料二中王守仁對“花”與“人心”關系的解釋,反映了他怎樣的哲學觀點?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3)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有何相同之處?(4)根據(jù)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兩條即可)對此,你認為應該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答案:(1)出現(xiàn)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原因:魏晉南北朝以來,社會動蕩不安,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儒學思想不能解決當時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因而三種思想互相滲透,三教合一。影響:為宋代理學的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2)唯心主義觀點;“致良知”。(3)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都承認“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兩者的思想實質(zhì)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tǒng)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4)可取的一面:(只要答出兩條即可)①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diào)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意識。②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鼓舞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fā)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diào)自我約束,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宋明理學強調(diào)身體力行,強調(diào)自主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自然科學的觀念;④輕視個體自由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等。對待傳統(tǒng)文化應該批判地繼承,去偽存真。課后作業(yè)時間:45分鐘滿分:6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1.柳宗元說:“浮圖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其于性情爽然,不與孔子異道。”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經(jīng)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為正統(tǒng)思想C.儒家學說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與儒家思想存有相通之處答案:D解析:“浮圖”代指佛教。唐朝時期,佛教沒有取得統(tǒng)治地位,佛教思想也沒有成為正統(tǒng)思想,只是沖擊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故A、B兩項錯誤;柳宗元主要是說明佛教和儒學的一致性,沒有提及儒學的弊端,故C項錯誤;“與《易》《論語》合……不與孔子異道”說明佛教思想與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處,故D項正確。2.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希望“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由此可見,他認為儒學干預政治的關鍵是()A.正君心B.正綱常C.正百官D.正百姓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從題干材料可知,只有正君心,才能正綱常、正百官,治國平天下,故排除B、C、D三項。3.南宋朱熹說:“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這種思想在客觀上起到了什么積極作用()A.促進了社會和諧發(fā)展B.宣揚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C.鞏固了封建專制制度D.使儒學形成了新的時代特色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強調(diào)的是“三綱五?!?。“三綱五?!笔欠饨▊惱淼赖拢祆鋵ζ溥M行宣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故A項正確。B、C兩項不是積極作用;“三綱五?!笔菍η按鍖W的繼承,并不是新的發(fā)展,D項錯誤。4.如圖反映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向程頤拜師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內(nèi)容最有可能是()A.救國治國之術B.“天理”C.“知行合一”D.“民貴君輕”答案:B解析:“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提出的?!懊褓F君輕”是荀子提出的。二程的主要思想是“天理”。5.《二程遺書》中記載:在婦女貞操方面,程頤認為:“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jié)者以配身,是己失節(jié)也?!庇腥藛枺骸盎蛴泄骆棕毟F無托者,可再嫁否?”程頤答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边@反映了下列哪一思想主張()A.“存天理,滅人欲”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格物致知”D.“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女子貞節(jié)問題,實際上是用封建倫理道德束縛婦女,體現(xiàn)的是“存天理,滅人欲”思想。故A正確。B反映的是君臣父子關系,與題意無關;C是求理的方法;D與材料不符。6.宋明理學家倡導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均以()A.研究天人關系為核心內(nèi)容B.倫理道德為核心內(nèi)容C.認識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為導向D.關心社會進步為前提答案:B解析:分析備選項,首先排除D。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道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由題中“修養(yǎng)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可知,理學研究的重點是社會的倫理道德,可排除A、C。7.錢乘旦在《現(xiàn)代文明的起源與演進》中這樣評價理學:“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tǒng)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么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由此可見,理學()A.排斥儒學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的封閉性C.概括了世間所有規(guī)律D.內(nèi)容豐富,探索世界的本原答案:B解析:由“豐富性與普遍性”可知其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由“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可知,理學又具有一定的封閉性。A不符合實際,儒學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學,C太絕對化,D與題意無關。故B正確。8.朱熹在《過分水嶺有感》中寫道:“水流無彼此,地勢有西東。若識分時異,方知合處同?!敝祆湟运鞣趾系那榫?,表達了他與陸九淵的思想既有分歧又有相通之處。這里的“合處同”是指兩人()A.對萬物本原的看法相同B.對封建綱常倫紀的態(tài)度相同C.探求天理的途徑相同D.認為人性良知的起源相同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合處同”即共同點。朱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理”,而陸九淵認為是“心”,A錯誤;朱熹提倡“格物致知”,認為求理需探究萬物,而陸九淵認為不必外求,只需反省內(nèi)心即可,故C錯誤;朱熹認為人性是和天理一致的,而陸九淵則認為人性是存在于心中的,D項錯誤。朱熹、陸九淵都是儒學大師,都強調(diào)“三綱五?!?,都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為君主專制服務,故B正確。9.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的發(fā)展示意圖,下列對a、b、c、d四處出現(xiàn)起伏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A.a(chǎn)處:“焚書坑儒”B.b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c處:“三教合一”D.d處:“西學東漸”答案:D解析:解答本題需要明確不同時期儒學的發(fā)展情況。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學初興;秦代“焚書坑儒”,儒學遭到沉重打擊;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開始成為統(tǒng)治思想,獲得極大發(fā)展;魏晉至宋初,佛道思想挑戰(zhàn)了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并出現(xiàn)了“三教合一”趨勢;宋明時期,程朱理學、陸王心學興起,對傳統(tǒng)儒學進行了新的發(fā)展,使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明末清初,中國出現(xiàn)過規(guī)模較小的“西學東漸”現(xiàn)象,但傳入的西學內(nèi)容限于科技方面,并沒有對儒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故D項分析錯誤,符合題意。10.電視劇《潛伏》使“潛伏”一度成為流行詞,而真正說出潛伏真諦的經(jīng)典臺詞是李克農(nóng):“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面,什么都可以靈活應變,但是信仰絕不能變。”歷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是如此,他在異族強權面前,正氣浩然,風骨錚錚,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的這種氣節(ji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是()A.黃老之學B.佛學C.程朱理學D.陸王心學答案:C解析:解題關鍵是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表明文天祥注重民族氣節(jié),與理學的觀點一致,因此判斷C項正確。A項主張“無為而治”,B項主張“因果輪回”,D項注重內(nèi)心反省,均不符合題意。11.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后,無論元世祖怎么勸降,都堅持“忠臣不事二主”的人生信念,堅決不投降,并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詩句。這表明程朱理學對后世中國社會的影響突出表現(xiàn)在()A.促進文化教育的普及B.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C.壓抑了人的個性發(fā)展D.注重塑造人的價值觀和信仰答案:D解析: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程朱理學注重培養(yǎng)人的社會責任感,強調(diào)人的自身修養(yǎng)。題干材料顯示文天祥寧死不降,表現(xiàn)出崇高的氣節(jié),他的行為深受程朱理學的影響。故D正確。A與材料無關,可排除;當時中國社會還不具備轉(zhuǎn)型的條件,排除B;C不符合材料之意。12.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岳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②書院注重對學子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③儒家傳統(tǒng)道德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學的偽善和欺騙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此四字體現(xiàn)出了儒家思想對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但是理學的本質(zhì)是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因此這里的四字也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理學有一定的偽善和欺騙性,主要指“存天理,滅人欲”、“三綱五常”等思想。但這四字還不能說明其偽善和欺騙性。13.錢乘旦在《現(xiàn)代文明的起源與演進》中這樣評價理學:“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tǒng)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么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由此可見理學()A.排斥儒學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閉性C.概括了世間所有自然規(guī)律D.內(nèi)容豐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說明理學博大精深;對外國事物稱為‘夷務’,體現(xiàn)了中國統(tǒng)治者鄙視外物,說明其封閉性,B項正確;A項中的“排斥……一切思想”表述過于絕對,且不能體現(xiàn)“窮盡世界一切真理”;C項中的“概括……所有自然規(guī)律”表述絕對,且不能體現(xiàn)與“夷務”有關系;D項中“探索世界本原”之說與材料關系不大。二、非選擇題(每小題17分,共34分)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開始,門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羅不到人才。禪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頭,由真返俗。而進士輕薄,終于擔當不了天下大事。在這情形下,須待北宋知識分子再來打開新風氣,尋覓新生命。書院講學,由此醞釀。他們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轉(zhuǎn)移到現(xiàn)實社會。要把清凈寂滅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觀念,正式轉(zhuǎn)變成修身、齊家、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聯(lián)創(chuàng)聯(lián)建協(xié)議書
- 供應商保密協(xié)議承諾書
- 馬鈴薯種薯購銷合同書
- 2025年山東貨運從業(yè)資格證答題技巧與方法
- 電力項目開發(fā)合同(2篇)
- 電力合同結(jié)束協(xié)議(2篇)
- 2024秋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4 花之歌說課稿 新人教版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計算題200道(含答案)
- 川教版信息技術(2019)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圖形化編程之聰明的角色 3 克隆躲避隕石-說課稿
- 服務員月初工作計劃范本
- 改革開放的歷程(終稿)課件
- 職位管理手冊
- IPQC首檢巡檢操作培訓
- 餐飲空間設計課件ppt
- 肉制品加工技術完整版ppt課件全套教程(最新)
- (中職)Dreamweaver-CC網(wǎng)頁設計與制作(3版)電子課件(完整版)
- 東南大學 固體物理課件
- 行政人事助理崗位月度KPI績效考核表
- 紀檢監(jiān)察機關派駐機構(gòu)工作規(guī)則全文詳解PPT
- BP-2C 微機母線保護裝置技術說明書 (3)
- 硫酸分公司30萬噸硫磺制酸試車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