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Ⅰ卷) 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3/28/wKhkFmZf9hWASD8ZAAJVJP_TW-A077.jpg)
![(新高考Ⅰ卷) 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3/28/wKhkFmZf9hWASD8ZAAJVJP_TW-A0772.jpg)
![(新高考Ⅰ卷) 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3/28/wKhkFmZf9hWASD8ZAAJVJP_TW-A0773.jpg)
![(新高考Ⅰ卷) 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3/28/wKhkFmZf9hWASD8ZAAJVJP_TW-A0774.jpg)
![(新高考Ⅰ卷) 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3/28/wKhkFmZf9hWASD8ZAAJVJP_TW-A07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Ⅰ卷)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韓信數項羽之失曰:“有功當封爵者,印刓①敝,忍不能予。”由斯言也,信之所以徒任為將而不與聞天下之略,且以不保其終者,胥在是矣。封爵者,因乎天之所子而隆之,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若夫項羽之所以失者,非吝封爵之故。信之說,不如陳平之言之允也。陳平曰:“項王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惫视鸱潜M不知人,有蔽之者也?,崿嵰鲇H,持大權,而士惡得不蔽?雖然,亦有由爾。羽,以詐興者也:事懷王而弒之,屬宋義而戕之,漢高入關而抑之,田榮之眾來附而斬艾掠奪之。積忮害者,以己度人而疑人之忮己。輕殘殺者,大怨在側而怨不可狎。左顧右吟,亦唯是兄弟姻黨之足恃為援。則使輕予人以權,己且為懷王,己且為宋義。惴惴戈戟交于夢寐抑惡能不厚疑天下哉然而其疑無救也。為漢王之腹心者項伯也,其叔父也;追而迫之剄者呂馬童也,其故人也。從之于大敗之余者三十余騎,而兄弟姻親不與焉。懷愿求援,而終以孤立。非刓印不與者惎②己而賊之,其親戚之叛已久矣。不疚于天,則天無不祐;不愧于人,則人皆可馭。正義以行乎坦道,而居天下之廣居;無所偏黨,而賞罰可以致慎而無所徇;得失之幾,在此而不在彼,明矣。不然,舍親賢,行誘餌,賤名器,以徇游士貪夫之競躁,固項羽之所不屑為者也。——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漢高帝之二》材料二:高祖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注】①刓(wán):磨損。②惎(jì):憎恨,怨恨。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惴惴慄慄A戈戟交B于夢寐C抑惡能不D厚疑E天下哉F然而G其疑H無救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徒,只是、僅僅,與《與妻書》中“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的詞義不相同。B.屬,指跟隨,與《屈原列傳》中“屈平屬草稿未定”中的“屬”詞義不相同。C.度,推測、估計,與《過秦論》中“與陳涉度長絜大”的“度”詞義相同。D.親戚,內外親屬,與現(xiàn)在所說的“親戚”相比范圍不一樣,屬于古今異義詞。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項羽并不是完全不知人,只是有人蒙蔽了他,韓信對項羽過失的說法,不如陳平的公正。B.文中列舉懷王、宋義、劉邦等例子來證明項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懷疑別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C.材料一指出項羽不屑于以封爵為誘餌從而曲從于貪婪的游說之士的競相追逐,也肯定了項羽的英雄氣。D.張良有運籌帷幄之才,項羽沒有重用范增,劉邦的這些評價在《鴻門宴》中都有相應的情節(jié)對應。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封爵者,因乎天之所予而隆之,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2)得失之幾,在此而不在彼,明矣。14.兩則材料都談到了項羽對人才的任用,請分別概括韓信、陳平和劉邦對此的看法。(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凡與敵戰(zhàn),傍與鄰國,當卑辭厚賂以結之,引為己援。若我攻敵人之前,彼犄其后,則敵人必敗。法曰:“衢地則合交?!比龂?,蜀將關羽,圍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將軍于禁等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是時,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以避其鋒。司馬懿諫曰:“禁等為水所沒,非戰(zhàn)守之所失,于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而內疏,羽今得意,權必不愿也??芍I權,令犄其后,則樊圍自解。”魏武從之,遣使結權。權遂遣呂蒙西襲公安、南郡,拔之,羽果棄樊而去。(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材料二: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河北既定,從圍壺關。太祖今曰:“城拔,皆坑之?!边B月不下。仁言于太祖曰:“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將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太祖從之,城降。于是錄仁前后功,封都亭侯。太祖討馬超,以仁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破超渭南。蘇伯、田銀反,以仁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銀等,破之。復以仁行征南將軍,假節(jié),屯樊,鎮(zhèn)荊州。侯音以宛叛略傍縣眾數千人仁率諸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即拜征南將軍。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欲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節(jié)選自《三國志》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題標號涂黑。(3分)侯音以宛A叛B略傍縣C眾數千人D仁率E諸軍攻破F音G斬其首。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賊,文中是指敵人,與《墨子·兼愛》中“視人身若其身,誰賊”的“賊”意思不同。B.得意,文中是指得行其意、達到目的,這與成語“得意忘言”中的“得意”意思相同。C.所以,文中是指用來,這與《蘭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騁懷”的“所以”意思相同。D.假,文中是指授予、給予,這與《勸學》中“假輿馬者,非利足也”的“假”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內容有關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曹操想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司馬懿卻認為不應輕易遷都,曹操最終聽從了他的意見。B.司馬懿認為吳蜀雖然表面聯(lián)盟,實際上卻并不能夠真正同心,所以他們才有可乘之機。C.曹操進攻潼關時,下令將要活埋城中之人。曹仁卻勸告太祖要給城里的人留一條活路。D.關羽圍攻樊城,恰逢漢水暴漲,曹仁率幾千人守城,糧食將盡,城墻被淹,情勢危急。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凡與敵戰(zhàn),傍與鄰國,當卑辭厚賂以結之,引為已援。(4分)(2)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4分)14.兩則材料皆提到了關羽和曹仁的樊城之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爭中曹仁取得了勝利,請根據材料簡要分析其取勝的原因有何不同?(3分)(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節(jié)行誼而以妄死非名,豈不痛哉!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于節(jié)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孔子辭不受,出,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我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辭而行。曾子①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子人者驕人??v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足以全其節(jié)也?!弊铀饥倬佑谛l(wèi),缊袍無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聞之,使人遺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謂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與人也,如棄之?!弊铀嫁o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無,何故不受?”子思曰:“伋聞之,妄與不如遺棄物于溝壑。伋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保ü?jié)選自《說苑·立節(jié)》)材料二:仲尼曰:“靈公污,晏子①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晏子,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晏子聞之,見仲尼曰:“嬰聞君子有譏于嬰是以來見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祀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簡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标套映?,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反,命門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外篇上》)【注】①曾子:名參,字子輿。②子思:即孔極,字子思??鬃拥膶O子。③晏子:晏嬰,字仲,史稱晏子。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嬰聞君子A有譏于B嬰C是以來D見E如F嬰者G豈能以道H食人者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弊,指破舊,與《過秦論》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B.“吾假人”與《勸學》“善假于物也”兩句中的“假”意思不同。
C.相,指觀察,與《論語》中“愿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
D.“再拜其辱”與《馬說》“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兩句中的“辱”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子不接受魯國國君的饋贈,魯國使者對此不解,認為這是國君主動送給曾子的,可以接受。
B.田子方派人給孔伋送去白狐皮做的衣服,擔心他不接受,便說了一些理由,但孔并沒有接受。
C.孔子贊揚晏子能根據三位國君的不同情況來侍奉他們,但對晏子不能善待手下人的做法不滿。
D.在聽完晏子的闡述后,孔子以禮送別晏子,又告訴門人,晏子不自夸不自做,是真正的君子。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我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4分)
(2)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4分)
1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概括孔子具有哪些良好品質。(3分)(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ㄟx自《論語·雍也》,有刪改)材料二: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選自《墨子·兼愛》,有刪改)材料三: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乎?”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蓖踉唬骸巴跽傻寐勁c?”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对姟吩疲骸烈痈蝗?,哀此煢獨?!蓖踉唬骸吧圃昭院?!”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睂υ唬骸拔粽吖珓⒑秘?。《詩》云:‘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示诱哂蟹e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后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睂υ唬骸拔粽咛鹾蒙瑦圬叔?。《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斒菚r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刪改)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3分)仕者A世祿B關C市譏D而不征E澤梁F無禁G罪H人不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之,此處為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助詞“的”,與《五石之瓠》中的“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中的“之”意義和用法不同。B.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場所,凡朝會、祭祀等重大典禮都在明堂舉行。C.耕者九一,指井田制。土地分為井字形九區(qū),周邊八區(qū)為私田,中間為公田,公田八戶共同耕種,此即九分抽一的稅率,是孟子以為最理想的土地制度。D.“內”與后文的“外”是針對男女而言的,意義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內”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材料一重點談論儒家學說中兩個重要的道德范疇“圣”與“仁”??鬃诱J為“圣”是人格修養(yǎng)中最高的境界,就連堯舜也難以達到。B.材料二中,作者從正面立意,假設天下人“兼相愛”,就能消除種種亂象,使天下大治。C.材料三中,有人勸齊宣王拆毀明堂,齊宣王拿不定主意,咨詢孟子,孟子趁機向齊宣王宣傳王政主張。D.材料三中,齊宣王肯定孟子的王政主張,但又不想實行,辭以“好貨”“好色”,孟子說,只要“與百姓同之”就行,最終說服了齊宣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4分)(2)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4分)14.這三則材料既體現(xiàn)了孔孟儒家思想的一脈相承,也體現(xiàn)了儒墨兩家思想的相通之處,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三則材料思想的相同點。(3分)(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讓國,俱逃歸周。及至西伯卒,武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伐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N渫跫绕揭?,夷、齊恥之,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爰采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節(jié)選自孔穎達《春秋正義》)材料二: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堯舜禹三圣人,為萬世法,一允執(zhí)厥中也。不及不謂之中,過亦不謂之中。請即此而論之。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將死,遺命立叔齊。父卒,叔齊遜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隱于首陽山,恥食周粟,遂餓而死。孔子嘗稱之,曰“古之賢人”,孟子嘗稱之,曰“圣之清”。誰得而議之哉?雖然,抑有說也。先君之國,受之于祖宗者也。父子傳次以嫡以長,古之制也,易此必亂。昔周太王三子:長泰伯,次仲雍,次季歷。太王欲傳位季歷以及昌,泰伯知之,即與仲雍逃之荊蠻,以順父志,以成王業(yè)??鬃臃Q之以至德,且曰民無得而稱焉。夷也茍知父志欲立齊,當效泰伯順父之志,隱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當行己之志,顯然辭讓于亂命之余也。叔齊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國焉,茍無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湯武之征伐,即堯舜之揖讓,天下歸周,天之命也。潔身自遠斯可已矣,何乃恥食其粟,獨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斯皆過乎中者也。嗚呼,廉頑立懦[注],足可為百世師,過中失正,恐未臻乎堯舜禹之道。此孟子之所以譏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稱在泰伯而不在夷齊也厥旨深矣。(節(jié)選自方孝孺《遜志齋集》)【注】廉頑立懦: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此孟子之所以譏乎A其B隘C而孔子至D德之E稱在泰伯F而不在G夷齊也H厥旨深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讓,指謙讓,與《漢書·蘇武傳》中“如惠語以讓單于”的“讓”意思不同。B.叩,指拉住、勒住,與《項脊軒志》中“以指叩門扉”的“叩”意思不同。C.兵,指用兵器殺害,用作動詞,與材料二“為萬世法”的“法”用法不同。D.毛,文中指土地上生長的草木,與成語“不毛之地”的“毛”用法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周文王去世之后,周武王東征討伐商紂,伯夷、叔齊勸阻武王未果,避世隱居到首陽山,他們作了一首詩批評武王以暴易暴。B.依照古制,周太王應把王位傳給長子泰伯,但他卻想傳位于小兒子季歷,泰伯得知后就逃跑了,孔子稱贊泰伯的德行最高尚。C.在方孝孺看來,天下需要賢明的君主,因此商湯和周武王征討前代暴君與堯舜禪讓都符合天道,天下歸服于周也是歷史必然。D.伯夷的行為雖然能夠使頑夫變得廉潔,使懦夫堅定心志,但孟子認為,他未能達到堯舜禹三位圣人的境界,不能夠為百世師。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伐君,可謂仁乎?(2)幸有中子以托國焉,茍無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14.方孝孺對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行為是怎樣評價的?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一)【答案】10.ACF11.C12.B13.(1)封賞爵位,是順應上天的意愿賜給有功的人來尊崇他們,而不是作為君主收買天下人心的手段。
(2)得失的先兆,在不行仁義而不在吝惜封爵,是顯而易見的。14.韓信:舍不得對有功之人進行封賞。陳平:只重用項氏家族和姻親。劉邦:可用之人少,而且得不到重用?!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所以他每天惴惴不安、戰(zhàn)戰(zhàn)栗栗,在睡夢之中也能看到戈與戟相交的格斗情景,又怎么能夠不對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挽救他覆亡的命運?!般枫窅鼝弊髦^語,其前省略主語“項羽”,A處斷開;“交于夢寐”是狀語后置句,其后C處斷開;“哉”是句末語氣助詞,其后F處斷開。故選AC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只是、僅僅;白白地。句意:韓信只是名義上被任命為大將,卻不能參與天下大計的制定。/白白地在兩地使眼睛望穿、使骨頭化為石頭。B.正確。跟隨;寫作,撰寫。句意:跟隨宋義做副將卻殺害了他。/屈原撰寫草稿尚未定稿。C.錯誤。推測、估計;衡量,比較。句意:是因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懷疑別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跟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D.正確?,F(xiàn)在所說的“親戚”指族外親屬。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證明項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懷疑別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錯誤。證明的觀點是“項羽是靠奸詐而崛起的”。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順應;“隆”,尊崇,推崇;“市”,收買;(2)“幾”,苗頭、預兆;“明”,顯明,顯而易見?!?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由原文“韓信數項羽之失曰:‘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可知,韓信:舍不得對有功之人進行封賞。由原文“陳平曰:‘項王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可知,陳平:只重用項氏家族和姻親。由原文“高祖曰:‘……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可知,劉邦:可用之人少,而且得不到重用。參考譯文:材料一:韓信列舉項羽的過失說:“有功勞的人應當封爵,但項羽將印毀都摩挲損壞了,也舍不得授予別人?!庇蛇@句話可以看出,韓信只是名義上被任命為大將,卻不能參與天下大計的制定,而且最終難以保全自身的原因全在于此。封貧爵位,是順應上天的意愿賜給有功的人來尊崇他們,而不是作為君主收買天下人心的手段。至于項羽失敗的原因,并不是吝惜封爵。韓信的說法,不如陳平的說法公正。陳平說:“項王所喜愛重用的人,不是項氏一族,就是妻子的兄弟,除此之外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彼皂椨鸩⒉皇遣恢耍皇怯腥嗣杀瘟怂?。平庸猥瑣的眾親戚們,掌握著大權,士人們又怎么能夠不被排擠和抑制呢?雖然如此,項羽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項羽是靠奸詐而崛起的,他以臣子身份侍奉懷王卻殺死了他,跟隨宋義做副將卻殺害了他,看到漢王劉邦槍先入關便壓制他,田榮的人馬前來歸附,項羽卻殺害掠奪他們。項羽接連因嫉妒而殘害別人,是因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懷疑別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輕率地殘殺他人的人,必定會在自己周圍招來十分怨恨自己的仇人,而這些仇人自然是不能親近和任用的。他左顧右盼,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的兄弟和姻親值得信賴,可以重用以作為援助。如果輕率地把大權交給其他人,那么自己就可能成為第二個楚懷王,成為第二個宋義。所以他每天惴惴不安、戰(zhàn)戰(zhàn)栗栗,在睡夢之中也能看到戈與戟相交的格斗情景,又怎么能夠不對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挽救他覆亡的命運。在楚陣營中作劉邦內應、被劉邦引為心腹的是項伯,他是項羽的叔父;窮追不舍,將項羽逼迫到烏江自刎的是呂馬童,他是項羽的老朋友。在慘敗之后仍然跟隨項羽的有三十多名騎兵,其中卻沒有一個是項羽親近的兄弟姻親。項羽懷著奸邪之心想求得親友援助,最終卻落得孤立無援。并不是項羽舍不得封賞的那些人因為怨恨而殘害他,實際上項羽的內外親屬早已背叛他很久了。不愧于天,則上天沒有不保佑的;不愧于人,則人人都可以被駕馭。堅持正義行于仁義的坦途,就可以居天下寬廣的住所;不偏袒,則賞罰更加謹慎而無法徇私情。得失的先兆,在于不行仁義而不在于吝惜封爵,是顯而易見的。不這樣,如果舍棄親近賢臣,以封爵為誘餌,濫封爵位而使其價值降低,從而曲從于貪婪的游說之士們的競相追逐,本來就是項羽都不屑于做的事情。材料二:高祖說:“說到那在帷帳中運籌劃策,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糧,暢通糧道,我不如蕭何。連兵百萬,戰(zhàn)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們,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位范增卻不重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保ㄐ赂呖饥窬恚?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二)10【答案】BDG【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第一處:“侯音以宛叛”,主謂結構,“以宛”作狀語修飾謂語“叛”,句意完整,B處斷開;第二處:“略傍縣眾數千人”動賓結構完整,抄掠附近郡縣的百姓數千人,其后D處斷開;第三處:“仁率諸軍攻破音”,主謂賓結構,“仁”為主語,“率諸軍”為狀語,“音”為賓語,句意完整,單獨成句,G處斷開。譯文:侯音據宛反叛,抄掠附近郡縣的百姓數千人,曹仁帶軍攻破叛軍,斬了侯音。1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敵人/傷害。句意:曹操認為許昌距敵太近。/待別人就像自己一樣,誰還害人。B.錯誤。得行其意、達到目的/得其旨意、知道意思。句意:關羽如今得行其意。/已經得其旨意,就不再需要言詞。C.正確。句意:用來給城里的人指出一條生路。/用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D.正確。授予、給予/借助。句意:授予符節(jié)。/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擅長走路。1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進攻潼關”錯誤,原文有“從圍壺關。太祖今曰:‘城拔,皆坑之’”,是進攻壺關,不是潼關。13.(1)譯文:凡是和敵人作戰(zhàn),對于臨近戰(zhàn)區(qū)的鄰國,應當用卑恭言詞和厚重財物來和它結交,引導它成為自己的盟援國?!窘馕觥俊鞍保R近;“卑辭”,名詞作狀語,用卑恭言詞;“厚賂”,名詞作狀語,用厚重的財物;“引”,引導。(2)譯文:今日(您)屯兵在堅固的城墻之下,來攻擊必死的敵人,這不是好辦法啊!【解析】“頓”,屯;“以”,來;“非良計也”,判斷句。14.【答案】材料一強調曹魏結交了臨近戰(zhàn)區(qū)的孫權,瓦解了孫劉聯(lián)盟,從而取得勝利(1分);材料二則強調曹仁作為主帥意志堅定,士兵受到了激發(fā)鼓勵(1分),同時水勢漸退又有徐晃相救(1分),從而勝利。(大意相符即可)【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傍與鄰國,當卑辭厚賂以結之”“遣使結權。權遂遣呂蒙西襲公安、南郡,拔之,羽果棄樊而去”,強調曹魏結交了臨近戰(zhàn)區(qū)的孫權,瓦解了孫劉聯(lián)盟,從而取得勝利;材料二,“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強調曹仁作為主帥意志堅定,士兵受到了激發(fā)鼓勵,同時水勢漸退又有徐晃相救,從而勝利?!緟⒖甲g文】材料一:凡是和敵人作戰(zhàn),對于臨近戰(zhàn)區(qū)的鄰國,應當用卑恭言詞和厚重財物來和它結交,引導它成為自己的盟援國。倘若作戰(zhàn)中我方進攻敵人的正面,盟國牽制敵人的后面,就一定能把敵人打敗。誠如兵法所說:“在同周圍有幾個諸侯國臨屆的地方打仗,應當結交盟國作為后援。”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把魏將曹仁圍困在樊城,曹魏派遣左將軍于禁等人率軍前往救援,恰逢漢水暴漲,關羽指揮水師迎戰(zhàn),俘獲了于禁等步騎兵三萬人,然后把他們押送到江陵。這時,漢獻帝立都于許昌,曹操認為許昌距敵太近,想把首都遷往黃河以北,來躲避關羽的兵鋒。司馬懿卻勸阻說:“于禁等人實為洪水所淹沒,并不是作戰(zhàn)不力所造成的失敗,這對國家大局并沒有什么損失。如果因此就輕率遷都,不僅是向敵人示弱,還會引起淮河、漢水流域的民眾慌懼不安。孫權與劉備雖然結為盟友,實際上是外表親近而內里疏忌。關羽如今得行其意,孫權必不高興??梢愿嬖V孫權,令他從背后牽制關羽,那么樊城之圍就自然解除了。”曹操聽從了司馬懿的建議,派遣使者去東吳結交孫權。孫權于是派呂蒙率軍西進襲占了公安和南郡,關羽果然放棄對樊城的圍困而離開了。材料二:曹仁字子孝,是太祖的堂弟。河北平定后,曹仁又隨太祖進攻壺關。太祖命令說:“攻下城池,將里面的人全部活埋?!眹翟?,沒能拿下。曹仁對太祖說:“圍攻城池要指出活門,用來給城里的人指出一條生路。您如今登出告示要將城里的人盡數活埋,他們當然要全力以赴,抵御您而保衛(wèi)自己。而且壺關城城墻堅固,儲糧又豐,如果我們強攻,傷亡肯定慘重,如果包圍,又曠日持久。今日(您)屯兵在堅固的城墻之下,來攻擊必死的敵人,這不是好辦法??!”太祖撤回了他的告示,壺關守將自動投降??傆嫴苋是昂蟮墓?,封他為都亭侯。太祖征討馬超,任命曹仁兼攝安西將軍,督率諸將在潼關抵御,在渭南擊破了馬超的軍隊。蘇伯、田銀反叛,太祖讓曹仁兼攝驍騎將軍之職,督領七軍討伐田銀等人,大獲全勝。又讓曹仁兼攝征南將軍之職,授予符節(jié),駐扎在樊城,鎮(zhèn)守荊州。侯音據宛反叛,抄掠附近郡縣的百姓數千人,曹仁帶軍攻破叛軍,斬了侯音。回師樊城,于是被授予征南將軍一職。關羽進攻樊城,當時漢水暴漲,于禁等人率領的七軍營房都遭水淹,于禁向關羽投降。曹仁率數千名士兵據守樊城,城墻沒有被水淹沒的部分只有幾處。關羽乘船攻城,圍了好幾層,城里與外斷了音信,糧食所剩無幾,援兵尚未趕到。曹仁激發(fā)鼓勵將士,表示了誓死守城的決心,將士們被他的精神感動,都沒有二心。徐晃帶援兵趕到時,大水也漸漸消退了,徐晃從外圍向關羽進攻,曹仁得以突圍,關羽撤兵。(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溫沖刺卷(三)10.【答案】CEG(3分,每涂對一處給一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解析】“嬰聞君子有譏于嬰”語意完整,為主謂賓結構;“是以來見”語意完整,“是以”表因果的連詞,引出結果“來見”;“如嬰者”中“者”表停頓。原文標點為:嬰聞君子有譏于嬰,是以來見。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
11.【答案】C(3分)
【解析】“相三君”中的“相”意為“輔佐”。
12.【答案】C(3分)
【解析】“但對晏子不能善待手下人的做法不滿”理解不正確,材料中并沒有說晏子不能善待手下人,更談不上孔子對此不滿。
13.【答案】(1)今天我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聽從我的勸說,卻將廩丘賞賜給我,他太不了解我了?。ā罢f”“未之行”“其不知丘亦甚矣”各1分,句意1分)
(2)我雖然貧窮,但也不愿意把自己當作山溝溪谷,因此不敢接受。(“雖”“身”“當”各1分,句意1分)
【評分細則】(1)采分點:“說”翻譯為“勸說”得1分;“未之行”倒裝,翻譯為“沒有聽從我的勸說”得1分;“其不知丘亦甚矣”倒裝,翻譯為“他太不了解我了”得1;句子翻譯通順得1分。
(2)采分點:“雖”翻譯為“雖然”得1分;“身”翻譯為“自己”得1分;“當”翻譯為“接受”得1;句子翻譯通順得1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1)說,勸說;未之行,沒有聽從我的勸說;其不知丘亦甚矣,他太不了解我了;(2)雖,雖然;身,自己;當,接受。
14.【答案】①從材料一來看,孔子不慕財富,無功不受祿,品質高潔。②從材料二來看,孔子善聽人言,知錯能改。(每點2分,答對兩點得3分)
【評分細則】(1)第一條答出“不慕財富,無功不受祿,品質高潔”得2分;
(2)第二條答出“善聽人言,知錯能改”得2分;
(3)兩點都答出來得3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言文思想內容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其不知丘亦甚矣!”可概括出第①點;由材料二中孔子聽完晏子的解釋后“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以及對弟子說的話可概括出第②點?!緟⒖甲g文】材料一:賢士中有勇氣并在行為上果斷的人,不憑著樹立名節(jié),實行道義,卻憑著輕生去獲取非分的名聲,豈不是大可哀痛嗎?賢士中有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為堅守氣節(jié)和倫理,卻不顧及那死亡的危險,所以在他死后名聲能夠傳播于后世。如果沒有勇敢果斷的精神,又怎能這樣做呢?孔子謁見齊景公,齊景公將廩丘送給他以供給養(yǎng),孔子拒絕不接受,出來后,對弟子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客服工作總結及時解答解決用戶問題
- 食品行業(yè)食品安全培訓總結
- AIDS抗病毒治療課件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解決方案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新能源交流繼電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剛性墻庇護所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游戲視頻背景音樂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滑移轉向巖石拾取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甲氧氯普胺片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工業(yè)級硅酸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充電樁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主要知識點
- 2025年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基礎預防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偏癱足內翻的治療
- 藥企質量主管競聘
- 信息對抗與認知戰(zhàn)研究-洞察分析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課件
- 手術室??谱o士工作總結匯報
- 2025屆高三聽力技巧指導-預讀、預測
- 蘇州市2025屆高三期初陽光調研(零模)政治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