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_第1頁
2024年《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_第2頁
2024年《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_第3頁
2024年《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_第4頁
2024年《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24年《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1

《認識巖石》優(yōu)秀教學反思

一、興趣,開啟探究活動的大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對待那些新奇的的

東西非常敏感,一種現(xiàn)象、一個演示、一段故事、一幅掛圖都會激發(fā)起他們的興趣、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在〈認識巖石〉一課引入時,播放了有關巖石的視頻資料,學生看到引人入勝的畫面、各種各樣的巖石時不斷發(fā)出驚嘆聲。采用這種方法從一開始上課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研究巖石的興趣。

二、動手之前先動腦

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發(fā)展、提高,既重視學生的動手,更要重視學生動腦。任何動手活動之前都要動腦,動腦是為了保證動手的順利進行,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途徑。因此,在〈認識巖石〉一課探究巖石特征之前,我先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研究巖石的方法,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把想到研究巖石的方法都一一記錄在了記錄表中。然后我有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先進行設計探究巖石的方案,然后進行匯報,在匯報的過程中看看哪個小組設計的方案齊全,設計的探究方案更細致,可行性更強,其他的小組有不同意見的及時補充。讓學生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利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帶著問題有準備有目的地去經(jīng)歷探究,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探究的一種有效方法。只有讓動手和動腦緊密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在動手動腦活動中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三、記錄,鞏固探究的結果

科學課的探究活動,我們希望學生能把討論的結果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實地描述出來,但是在實際匯報時,學生說得很少,丟三落四,或抓不住重點。這就需要一些方法將看到的結果記錄下來便于學生描述和交流。因此我在〈認識巖石〉一課中讓學生進行了三次記錄:第一次是討論研究巖石的方法,在小組討論后把討論的不同方法記錄下來。第二次是設計探究巖石的方案。第三次是探究巖石的特征,把所有的發(fā)現(xiàn)都如實的記錄下來。通過做記錄,既能鞏固了討論、觀察的結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求變創(chuàng)新能力。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2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認識常見巖石》教學反思

許多同學在課外都喜歡玩石頭,但對于巖石的觀察和研究他們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沒有系統(tǒng)全面的去觀察一塊巖石,沒有進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巖石中隱藏的奧秘,因此,探究巖石的奧秘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探究天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原有知識。

一開課我給學生展示了來本地山區(qū)的各種各樣的奇石,激起學生對巖石的興趣。問學生原來對巖石有什么了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現(xiàn)了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活動主動建構的。

二、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當我指導學生觀察一塊巖石的時候提問:“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巖石?”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觀察前,還出示的觀察要求,以任務驅(qū)動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時間進行認識巖石的特征,并隨時作好記錄,我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體現(xiàn)了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在交流討論巖石的特征時,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評價,完善對巖石的基本特征的認識。并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以便學會更加細致、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巖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jīng)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觀察巖石時,通過老師引導使學生有意識地按順序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更多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二是觀察巖石,通過記錄,把發(fā)現(xiàn)多理化。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是匯報時鼓勵和表揚學生描述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思維流暢性。

五、合理地拓展探究空間

學生對巖石的外在特征進行深入觀察后分類,沒有統(tǒng)一標準。只要學生能說出分類的理由就行,這樣學生的主題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圍中探究,思維才是自由的。

不足之處:

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如果把“給巖石分類”的活動放到第二課時,讓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巖石的基本特征,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獲。

二、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閃光點

在讓學生觀察完巖石的特征,我問學生對于自己剛才觀察的那塊石頭,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有學生很快舉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擔心后面的活動時間不夠,沒有給機會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而是匆匆把這一環(huán)節(jié)過了。課后想想,這是多么遺憾的一件事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被我打擊了,課堂上最閃光的地方?jīng)]有讓我抓住。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3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巖石,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語言、文字、圖畫等)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實驗等探索性活動。

科學知識: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

2、知道巖石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合作探究,認真細致觀察的科學習慣;

2、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chǎn)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實驗用的巖石標號標本。、放大鏡、小刀、燒杯、滴管、稀鹽酸、錄像或課件、盤子,學生準備:自己采集的各種巖石標本,查閱的有關巖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引出巖石

1、(出示一塊巖石)問:這是什么?巖石

2、哪些地方有巖石呢?請同學們看一段巖石的資料,播放錄像。

3、指名講、補充小結:巖石在山上,在水中┈┈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嗎?板書:巖石

二、研究巖石的特征

1、今天研究的巖石被老師和別的東西放在一起了,你能找出來嗎?(盤子里有五塊常見巖石、磚、煤、玻璃、水泥塊)若找錯了則追問: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

2、你對這些巖石了解多少呢?

3、它們的顏色怎么樣?交流、補充。

過渡: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看來對于巖石的學問還真不少,還想研究巖石的其他問題嗎?

4、小組討論研究巖石的其他問題,邊商量邊把你們小組研究的方法填寫在“我們的記錄”這張紙上,桌上提供的材料可以用。

5、交流學法:想研究巖石的什么問題呢?用什么方法研究?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教師相機提出各種方法的注意點,如用錘子應到地面上輕輕敲擊巖石,頭部稍偏一點;用稀鹽酸做實驗時應注意安全不要滴在皮膚和衣服上,每塊巖石滴一小滴,手碰到鹽酸后不要揉眼睛,立即去清洗。

6、學生開始研究巖石,教師親身介入研究活動。提醒填寫研究記錄表。

7、研討交流:

(1)你研究巖石的什么問題?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上臺交流。

(2)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他同學進行補充交流。

動態(tài)生成的細化問題可能有:A匯報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顆粒組成時,哪幾塊是顆粒組成的?其他組發(fā)現(xiàn)了嗎?其他幾塊巖石是否也是顆粒組成的?B研究巖石的軟硬時,怎么發(fā)現(xiàn)它是較硬或較軟的?給巖石軟硬排排隊;C用稀鹽酸做實驗時,哪兩種會冒泡?其他組發(fā)現(xiàn)了嗎?設計疑問:為什么其他巖石不會冒泡?(問題盡量啟發(fā)學生提出)

(3)小結: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現(xiàn)在你對巖石了解多少呢?我們來開展一個搶答比賽,比比誰的反應快!

三、搶答比賽識別常見的巖石

1、搶答比賽規(guī)則:老師說一個關于巖石的問題,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研究的發(fā)現(xiàn)搶答問題,誰搶答成功就可以獎到一本科學小書。問題如下:

A哪一塊巖石看起來是花白的!

B哪一塊巖石看起來是白色的!

C哪一塊巖石比較起來是最軟的!

D哪一塊巖石是白色且遇鹽酸會冒泡的!

E哪一塊巖石是青黑色遇鹽酸也會劇烈冒泡!

2、相機總結出每塊巖石的名稱并小結:這些巖石就是我們研究認識的常見巖石(板書:認識常見)。

四、機動:

找一找生活中用到巖石的地方?說說用這些巖石的道理,能不能用今天研究的方法來把結果告訴我們。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4

說教材

(一)教材體系本課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與《巖石和礦物》、《認識礦物的性質(zhì)》、《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共同組成“巖石與礦物”單元,本單元屬于“地球與宇宙”部分的內(nèi)容,是小學科學教材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同時也為后續(xù)學習“地球運動和地表變化”作好鋪墊。

(二)教學內(nèi)容本課教材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覆蓋在地球表面通過圖片導入,提出問題“對于巖石,你了解多少”?為后面學習巖石的特征,巖石的種類建立聯(lián)系,作好鋪墊;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仔細研究各種巖石,多角度了解巖石的特征,并對巖石進行分類;

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的形成過程。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巖石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巖石是一種大家經(jīng)常能見到的東西,說陌生是因為這些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于學生來學,還處于表面的認知狀態(tài),只是一些零碎、雜亂、單一的片斷,對于巖石的特性,還沒有形成比較清晰、科學的認識。

(四)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巖石,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夠用相關的分類標準(如顏色、形狀、軟硬等)對巖石分類;

3、能查閱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形成的有關資料;

4、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實驗等探索性活動。

科學知識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

2、認識巖石有三種類型: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形成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chǎn)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識到巖石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各種巖石。

教師準備:

1、分組觀察用巖石村本;

2、工具:放大鏡、小刀、錘子、滴管、稀鹽酸;

3、課件說教法。

學法:本課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采用看圖——賞石頭——設質(zhì)疑——引導提問題通過學生的觀察,了解巖石分布——接觸自己搜集的實物賞識自然美→產(chǎn)生質(zhì)疑。

第二部分:采用設計研究方案——選擇實驗方法——組織分工——分組操作——觀察討論——組織交流——比較分類。

第三部分:采用與信息技術課相結合,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查閱資料。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5

《認識常見的巖石》教學設計

本課是《巖石與礦物》單元的第一課。通過運用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巖石,能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巖石進行分類,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建立巖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學會記錄和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由此達到《標準》中學生意識到巖石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愿意保護巖石等目標。在本課學習前,學生對巖石已有一定了解:他們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巖石,在家觀察過放在水里的巖石,有的從課外科普書籍上了解了許多關于巖石的知識,這些都成為本課學習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一方面學生將分享他們對巖石已有的知識;另一方面,還將以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進一步觀察巖石,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生活,我們需要做的是教學準備和對教學內(nèi)容的調(diào)整:一是淡化科學知識目標,而著重讓學生參與觀察巖石和給巖石分類等活動;二是不拘泥教材,學生具體認識哪幾種巖石、用哪些方法認識,教師應根據(jù)當?shù)貙嶋H和學生實際充實教材;三是教學遵循開放性原則,整個過程不應局限在一節(jié)課進行,課前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巖石收藏活動、查詢資料等活動,課后可組織學生展開巖石標本制作活動和巖石手抄報等活動,使科學學習得到更有意義的延伸;四是為學生準備“有結構”的材料,主要有常見的巖石標本(假如學校沒有,可以課外組織學生采集當?shù)氐某R妿r石,并指導他們把采集來的巖石洗凈、敲開,露出新斷面,做成巖石標本)、放大鏡、錘子、水、稀鹽酸等材料及有關多媒體課件。這些材料將為學生的認識過程提供有力的物質(zhì)保障,以期望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多方位的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

●用多種方法仔細觀察巖石;

●用簡單的語言或圖畫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能按不同的分類標準給巖石分類。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巖石的分布,建立巖石的概念;

●能認識花崗巖、大理巖、砂巖等常見的巖石;

●知道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的生成過程;

●知道化石和煤層的.形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交流;

●從欣賞自然界中的石頭美景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熱愛大自然;

●從了解巖石的生成,意識到萬物是在不斷變化的,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教學過程設計

一、以多媒體激趣,誘發(fā)學生對巖石的原有認識

1、播放課件,欣賞大自然中由巖石組成的美景。

2、談話: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3、學生發(fā)言。

4、談話: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那么,你對巖石了解多少呢?把你對巖石的了解寫在活動記錄上。

5、學生填寫活動記錄。

6、組織交流學生關于巖石的已有知識。

自然界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在此教師不失時機地運用媒體,把學生帶到廣闊的大自然讓學生產(chǎn)生美好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喜愛祖國河山,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并借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為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辨別巖石,建立巖石的初步概念

1、談話:大家對巖石了解這么多,那么哪些是巖石,()哪些不是巖石你能分得清嗎?

2、師生共同舉辦“巖石收藏展覽會”。

3、學生當“小小巖石鑒定家”,找出哪些是巖石并簡單說出理由。

師生共同舉辦“巖石收藏展覽會”,使豐富的材料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此時讓他們當“小小巖石鑒定家”,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又增長了見識,進一步認識巖石的特征,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課外采集收藏的興趣,可謂一石三鳥。

三、觀察巖石,能說出常見巖石的名稱和特征

1、談話:現(xiàn)在同學們可以借助工具用多種方法仔細觀察巖石標本,并把你的觀察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比一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在此教師應向?qū)W生展示提供的一些觀察工具,并著重講解稀鹽酸的使用方法,科學課上強調(diào)大膽探索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相當重要的。

2、學生有序地領取所需材料并對巖石進行仔細觀察,填寫活動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幫助。

3、交流匯報觀察結果。

四、給巖石分類,初步認識巖石的生成方式

1、談話:現(xiàn)在你能把巖石分一下類嗎?你能想出幾種辦法?

2、給巖石分類,把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記錄下來。

3、交流巖石的分類方法。

4、談話:你們想知道地質(zhì)學家是按什么來給巖石分類的嗎?

5、觀看多媒體課件。(介紹了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的形成過程以及化石、煤層的形成)

6、談話:現(xiàn)在你能像地質(zhì)學家那樣把你桌上的巖石標本分類嗎?

7、學生嘗試再次分類。

讓學生先自己給巖石分類,再與同學交流,了解其他同學的分類方法。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了解地質(zhì)學家給巖石分類的方法和理由,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發(fā)現(xiàn)的價值,知道他們離科學家并不遙遠,他們就是小科學家。

五、課外延伸

1、識別自己采集的巖石,制成巖石標本。

2、編寫一份巖石廣泛用途的手抄報。

教學片斷賞析

交流對巖石已有認識的教學片斷

師:現(xiàn)在交流一下,你對巖石已經(jīng)了解了什么?

生:巖石都很漂亮,有的巖石上還有各種美麗的花紋,里面還有十二生肖呢!

生:巖石有各種顏色,還有的巖石是透明的。

生:有的石頭拿在手里不透明,放進水里才透明。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有的石頭很值錢,像我爸爸上次買了一塊雞血石花了八百多元呢!

生:像鉆石、水晶也是巖石,它們的價格就更貴了。

生:石頭可以用來造房子、鋪路,還可以用來雕塑、刻圖章。

生:古代人們用石頭做成兵器,還用兩塊石頭一擦,就會有火。

師:你知道得真多!

生:用石頭還可以燒飯。

生:我還知道石頭有大理石、雨花石、花崗巖、音樂石…….

師:音樂石?老師都不知道,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這種石頭在非洲,敲擊它會發(fā)出很多種聲音,所以叫音樂石。

生:我知道在美國有一種會走動的石頭,科學家發(fā)現(xiàn)它下面有走動的痕跡,據(jù)考證,是自然形成的。

生:我還知道在我國河南有一種麥飯石。有人做過實驗,把放在水里能使小魚的生命延長。

師:你知道的真多,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在《我們愛科學》上看到的。

師:真是個善于學習的好學生!

生:我還知道,一些動物死后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會變成化石。

師:你看到過化石嗎?

生:我沒有親眼看到過,但我看到過圖片,知道有恐龍化石、猿人化石、蜻蜓化石、三葉蟲化石等,科學家通過化石能知道很多地球上以前的事情。

師:看來你對化石頗有研究,我真希望你也能成為科學家,通過化石來破解地球留給我們的一些難題!

生:我還知道,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石頭,里面有地球上沒有的元素,因此稱它為“天外來客”。

生:你講的是不是叫隕石?

生:對。

生:我知道,石頭在大自然中,經(jīng)過不斷地熱脹冷縮,會裂開,最后變成沙子。

師:真了不起,你怎么會知道這種變化的?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的。

生:我知道科學家一般用刀刻、用指甲劃等方法了解巖石的硬度;用鹽酸滴在巖石上的方法了解巖石的耐腐蝕性。

師:在以后我們對巖石的研究中,也爭取向科學家學習,好嗎?

……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經(jīng)驗來到課堂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奧蘇伯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學生在與同伴興奮地交流中不斷地獲取大量信息,教師在此時應該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不斷地鼓勵,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在傾聽中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從而及時捕捉課堂生成信息調(diào)整教學,使教學少一點呆板,多幾分靈氣。

教學手記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覆蓋在地球表面通過圖片導入,提出問題“對于巖石,你了解多少”?為后面學習巖石的特征,巖石的種類建立聯(lián)系,作好鋪墊;第二部分:引導學生仔細研究各種巖石,多角度了解巖石的特征,并對巖石進行分類;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的形成過程。本單元屬于“地球與宇宙”部分的內(nèi)容,是小學科學教材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同時也為后續(xù)學習“地球運動和地表變化”作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巖石,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夠用相關的分類標準(如顏色、形狀、軟硬等)對巖石分類;

3.能查閱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形成的有關資料;

4.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實驗等探索性活動。

(二)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

2.認識巖石有三種類型: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形成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chǎn)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識到巖石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通過對巖石的收集、觀察、分類形式的研究,認識巖石的特征。

(二)難點:鑒別身邊的巖石。

四、教學法

(一)教法:多媒體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學法;

(二)學法:主動學習法、合作談論法、協(xié)作學習法。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談話引入。

老師看到你們帶來了許多巖石,說說你們是從哪里找到的?

2.教師課件出示梵凈山風光圖,導入巖石的分布,讓學生欣賞自然界美麗的巖石。

3.講述: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常見的巖石。(板書課題)

(二)識別巖石

1.介紹巖石的用途。

談話:巖石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你們知道哪些呢?(學生匯報、交流)出示巖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圖片,教師進行小結。

2.辨別巖石與非巖石。(教師課件出示)

提問:巖石不但分布非常廣泛,而且它們的樣子也是各種各樣的。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請你們識別它們(老師指著六種物體),并說明理由。

師:它們都是巖石嗎?(學生討論辨別)

教師小結:巖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像砂巖、礫巖;而不是人為加工后的混合物,像燒制的方磚、水泥塊、玻璃塊;巖石也不是地質(zhì)變化后的礦產(chǎn),像煤。

(三)觀察巖石,認識主要特征。

1.介紹巖石。

師:每個小組都帶來了一些巖石,誰來說說自己小組的巖石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們還想研究巖石的哪些方面的問題?

小組同學討論:準備研究巖石的哪些問題,需要選擇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小組內(nèi)要發(fā)揮好團結協(xié)作精神,認真完成觀察任務。

根據(jù)學生的描述,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初步確定指導的方向。

(讓學生初步觀察、描述巖石的一般特征。)

2.談話:鹽酸是具有很強腐蝕性的化學藥品,同學們實驗時要特別小心,注意安全。操作時先用滴管吸少量鹽酸,再滴2~3滴在巖石上,立即觀察現(xiàn)象。千萬不要把鹽酸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實驗時不要忘記把你們所有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實驗記錄表上。

大約4分鐘后,材料員整理觀察工具和巖石,小組內(nèi)的同學可以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3.巖石觀察描述。

師:誰先來說說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匯報巖石觀察發(fā)現(xiàn)。

要求同組學生對他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進行補充或質(zhì)疑。

(四)給巖石分類

1.同學們已經(jīng)對這些巖石進行了研究,大家能不能按自己的方法對這些巖石進行分類呢?

2.學生分類

3.交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充分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出來

4.剛才這是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標準給巖石進行了分類,有誰知道科學家對巖石是怎樣分類的嗎?

5.出示課件: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

科學家根據(jù)巖石的生成方式把它們分為三大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大家是不是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呢?這些巖石又有什么用呢?

(五)課外活動:

1.完成模擬變質(zhì)巖的形成實驗。

2.拓展、查閱資料,指導學生尋找到自己想要查閱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把巖石作成巖石標本或編寫一張科學小報。

教師要能夠通過展示各種各樣巖石的方式,激起學生對巖石的興趣,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巖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7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巖石,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語言、文字、圖畫等)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實驗等探索性活動。

科學知識: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

2、知道巖石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合作探究,認真細致觀察的科學習慣;

2、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chǎn)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說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實驗用的巖石標號標本。、放大鏡、小刀、燒杯、滴管、稀鹽酸、錄像或課件、盤子,學生準備:自己采集的各種巖石標本,查閱的有關巖石的資料。

說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引出巖石

1、(出示一塊巖石)問:這是什么?巖石。

2、哪些地方有巖石呢?請同學們看一段巖石的資料,播放錄像。

3、指名講、補充小結:巖石在山上,在水中┈┈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嗎?板書:巖石

二、研究巖石的特征

1、今天研究的巖石被老師和別的東西放在一起了,你能找出來嗎?(盤子里有五塊常見巖石、磚、煤、玻璃、水泥塊)若找錯了則追問: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

2、你對這些巖石了解多少呢?

3、它們的顏色怎么樣?交流、補充。

過渡: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看來對于巖石的學問還真不少,還想研究巖石的其他問題嗎?

4、小組討論研究巖石的其他問題,邊商量邊把你們小組研究的方法填寫在“我們的記錄”這張紙上,桌上提供的材料可以用。

5、交流學法:想研究巖石的什么問題呢?用什么方法研究?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教師相機提出各種方法的注意點,如用錘子應到地面上輕輕敲擊巖石,頭部稍偏一點;用稀鹽酸做實驗時應注意安全不要滴在皮膚和衣服上,每塊巖石滴一小滴,手碰到鹽酸后不要揉眼睛,立即去清洗。

6、學生開始研究巖石,教師親身介入研究活動。提醒填寫研究記錄表。

7、研討交流:

(1)你研究巖石的什么問題?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上臺交流。

(2)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他同學進行補充交流。

動態(tài)生成的細化問題可能有:A匯報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顆粒組成時,哪幾塊是顆粒組成的?其他組發(fā)現(xiàn)了嗎?其他幾塊巖石是否也是顆粒組成的?B研究巖石的軟硬時,怎么發(fā)現(xiàn)它是較硬或較軟的?給巖石軟硬排排隊;C用稀鹽酸做實驗時,哪兩種會冒泡?其他組發(fā)現(xiàn)了嗎?設計疑問:為什么其他巖石不會冒泡?(問題盡量啟發(fā)學生提出)

(3)小結: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現(xiàn)在你對巖石了解多少呢?我們來開展一個搶答比賽,比比誰的反應快!

三、搶答比賽識別常見的巖石

1、搶答比賽規(guī)則:老師說一個關于巖石的問題,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研究的發(fā)現(xiàn)搶答問題,誰搶答成功就可以獎到一本科學小書。問題如下:

A哪一塊巖石看起來是花白的!

B哪一塊巖石看起來是白色的!

C哪一塊巖石比較起來是最軟的!

D哪一塊巖石是白色且遇鹽酸會冒泡的!

E哪一塊巖石是青黑色遇鹽酸也會劇烈冒泡!

2、相機總結出每塊巖石的名稱并小結:這些巖石就是我們研究認識的常見巖石(板書:認識常見)。

四、機動:

找一找生活中用到巖石的地方?說說用這些巖石的道理,能不能用今天研究的方法來把結果告訴我們。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8

課程分析:

本課是《巖石與礦物》單元的第一課。通過運用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巖石,能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巖石進行分類,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建立巖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學會記錄和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由此達到《標準》中學生意識到巖石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愿意保護巖石等目標。在本課學習前,學生對巖石已有一定了解:他們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巖石,在家觀察過放在水里的巖石,有的從課外科普書籍上了解了許多關于巖石的知識,這些都成為本課學習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一方面學生將分享他們對巖石已有的知識;另一方面,還將以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進一步觀察巖石,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生活,我們需要做的是教學準備和對教學內(nèi)容的調(diào)整:

一是淡化科學知識目標,而著重讓學生參與觀察巖石和給巖石分類等活動;

二是不拘泥教材,學生具體認識哪幾種巖石、用哪些方法認識,教師應根據(jù)當?shù)貙嶋H和學生實際充實教材;

三是教學遵循開放性原則,整個過程不應局限在一節(jié)課進行,課前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巖石收藏活動、查詢資料等活動,課后可組織學生展開巖石標本制作活動和巖石手抄報等活動,使科學學習得到更有意義的延伸;

四是為學生準備“有結構”的材料,主要有常見的巖石標本(假如學校沒有,可以課外組織學生采集當?shù)氐某R妿r石,并指導他們把采集來的巖石洗凈、敲開,露出新斷面,做成巖石標本)、放大鏡、錘子、水、稀鹽酸等材料及有關多媒體課件。

這些材料將為學生的認識過程提供有力的物質(zhì)保障,以期望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多方位的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仔細觀察巖石;

2、用簡單的語言或圖畫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3、能按不同的分類標準給巖石分類。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巖石的分布,建立巖石的概念;

2、能認識花崗巖、大理巖、砂巖等常見的巖石;

3、知道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的生成過程;

4、知道化石和煤層的形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交流;

2、從欣賞自然界中的石頭美景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熱愛大自然;

3、從了解巖石的生成,意識到萬物是在不斷變化的,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教學過程設計:

一、以多媒體激趣,誘發(fā)學生對巖石的原有認識

1、播放課件,欣賞大自然中由巖石組成的美景。

2、談話: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3、學生發(fā)言。

4、談話: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那么,你對巖石了解多少呢?把你對巖石的了解寫在活動記錄上。

5、學生填寫活動記錄。

6、組織交流學生關于巖石的已有知識。

自然界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在此教師不失時機地運用媒體,把學生帶到廣闊的大自然讓學生產(chǎn)生美好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喜愛祖國河山,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并借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為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辨別巖石,建立巖石的初步概念

1、談話:大家對巖石了解這么多,那么哪些是巖石,哪些不是巖石你能分得清嗎?

2、師生共同舉辦“巖石收藏展覽會”。

3、學生當“小小巖石鑒定家”,找出哪些是巖石并簡單說出理由。

師生共同舉辦“巖石收藏展覽會”,使豐富的材料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此時讓他們當“小小巖石鑒定家”,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又增長了見識,進一步認識巖石的特征,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課外采集收藏的興趣,可謂一石三鳥。

三、觀察巖石,能說出常見巖石的名稱和特征

1、談話:現(xiàn)在同學們可以借助工具用多種方法仔細觀察巖石標本,并把你的觀察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比一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在此教師應向?qū)W生展示提供的一些觀察工具,并著重講解稀鹽酸的使用方法,科學課上強調(diào)大膽探索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相當重要的。

2、學生有序地領取所需材料并對巖石進行仔細觀察,填寫活動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幫助。

3、交流匯報觀察結果。

四、給巖石分類,初步認識巖石的生成方式

1、談話:現(xiàn)在你能把巖石分一下類嗎?你能想出幾種辦法?

2、給巖石分類,把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記錄下來。

3、交流巖石的分類方法。

4、談話:你們想知道地質(zhì)學家是按什么來給巖石分類的嗎?

5、觀看多媒體課件。(介紹了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的形成過程以及化石、煤層的形成)

6、談話:現(xiàn)在你能像地質(zhì)學家那樣把你桌上的巖石標本分類嗎?

7、學生嘗試再次分類。

讓學生先自己給巖石分類,再與同學交流,了解其他同學的分類方法。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了解地質(zhì)學家給巖石分類的方法和理由,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發(fā)現(xiàn)的價值,知道他們離科學家并不遙遠,他們就是小科學家。

五、課外延伸

1、識別自己采集的巖石,制成巖石標本。

2、編寫一份巖石廣泛用途的手抄報。

教學片斷賞析

交流對巖石已有認識的教學片斷

師:現(xiàn)在交流一下,你對巖石已經(jīng)了解了什么?

生:巖石都很漂亮,有的巖石上還有各種美麗的花紋,里面還有十二生肖呢!

生:巖石有各種顏色,還有的巖石是透明的。

生:有的石頭拿在手里不透明,放進水里才透明。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有的石頭很值錢,像我爸爸上次買了一塊雞血石花了八百多元呢!

生:像鉆石、水晶也是巖石,它們的價格就更貴了。

生:石頭可以用來造房子、鋪路,還可以用來雕塑、刻圖章。

生:古代人們用石頭做成兵器,還用兩塊石頭一擦,就會有火。

師:你知道得真多!

生:用石頭還可以燒飯。

生:我還知道石頭有大理石、雨花石、花崗巖、音樂石……。

師:音樂石?老師都不知道,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這種石頭在非洲,敲擊它會發(fā)出很多種聲音,所以叫音樂石。

生:我知道在美國有一種會走動的石頭,科學家發(fā)現(xiàn)它下面有走動的痕跡,據(jù)考證,是自然形成的。

生:我還知道在我國河南有一種麥飯石。有人做過實驗,把放在水里能使小魚的生命延長。

師:你知道的真多,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在《我們愛科學》上看到的。

師:真是個善于學習的好學生!

生:我還知道,一些動物死后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會變成化石。

師:你看到過化石嗎?

生:我沒有親眼看到過,但我看到過圖片,知道有恐龍化石、猿人化石、蜻蜓化石、三葉蟲化石等,科學家通過化石能知道很多地球上以前的事情。

師:看來你對化石頗有研究,我真希望你也能成為科學家,通過化石來破解地球留給我們的一些難題!

生:我還知道,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石頭,里面有地球上沒有的元素,因此稱它為“天外來客”。

生:你講的是不是叫隕石?

生:對。

生:我知道,石頭在大自然中,經(jīng)過不斷地熱脹冷縮,會裂開,最后變成沙子。

師:真了不起,你怎么會知道這種變化的?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的。

生:我知道科學家一般用刀刻、用指甲劃等方法了解巖石的硬度;用鹽酸滴在巖石上的方法了解巖石的耐腐蝕性。

師:在以后我們對巖石的研究中,也爭取向科學家學習,好嗎?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經(jīng)驗來到課堂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奧蘇伯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學生在與同伴興奮地交流中不斷地獲取大量信息,教師在此時應該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不斷地鼓勵,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在傾聽中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從而及時捕捉課堂生成信息調(diào)整教學,使教學少一點呆板,多幾分靈氣。

教學手記

科學教學應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過程。這開放性在這節(jié)課上首先體現(xiàn)時間的開放性,科學課堂不應以一堂課的鈴聲為起點和終點。鑒于以往課前組織每位學生采集巖石活動的效果較差,這次改為巖石的收藏活動則要容易實施得多。學生大多都帶來了一定數(shù)量的巖石,當然還有些非巖石,這使得課上別開生面“巖石收藏展覽會”以及“巖石鑒定活動”得以順利實施。其次還體現(xiàn)在科學學習的空間的開放上,在科學學習中教師不應把學生束縛在課堂內(nèi),“我們不能把所有孩子帶到整個世界中去,但我們可以把整個世界搬進教室。”我們讓學生用語言把以往對巖石的認識帶進課堂,讓學生把各種場合搜集的石頭帶進課堂,用多媒體把大千世界的美石、奇石及巖石的形成帶進課堂……學生通過豐富的感性材料親近自然、欣賞自然,從而珍愛并善待周圍環(huán)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9

《認識巖石》教案及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1、指導學生了解采集巖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點。

2、指導學生掌握認識巖石特征的方法。

3、指導學生了解巖石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鑒別事物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提供巖石圖片和實物,學生自行搜集有關巖石變化的資料,使學生經(jīng)歷尋找?guī)r石變化痕跡的探索過程,并在活動中了解冷熱、風雨、植物等對巖石變化的作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珍愛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設計實驗方案,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認識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師要邀請同學們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好,我們出發(fā)吧?。ㄕn件展示風化巖石:鐘乳石、蘑菇石、鵝卵石、黃山奇石等巖石)同學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師說什么呀?(欣賞并說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與假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這么多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那么,它們的模樣一直是這樣的嗎?(猜測巖石會不會改變模樣。)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科學來研究“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板書: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猜測使巖石變化的因素。

2、教師隨機分類板書:冷熱、水、風、地表運動……

三、制定方案

1、同學們剛才欣賞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巖石,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再過一千年、一萬年后,它們還會改變嗎?

2、(板書:會)會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