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第二版)第二節(jié)以泛文學為特征的中國古代散文_第1頁
中國文化概論(第二版)第二節(jié)以泛文學為特征的中國古代散文_第2頁
中國文化概論(第二版)第二節(jié)以泛文學為特征的中國古代散文_第3頁
中國文化概論(第二版)第二節(jié)以泛文學為特征的中國古代散文_第4頁
中國文化概論(第二版)第二節(jié)以泛文學為特征的中國古代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化概論(第二版)第二節(jié)以泛文學為特征的中國古代散文元明清三代,散文處于江河日下局面,但仍然出現(xiàn)了像劉基的《賣柑者說》、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黃宗羲的《原君》、方苞的《獄中雜記》等經(jīng)世致用、文風樸實的好文章。晚清時期,一些啟蒙思想家、改良主義者寫過不少揭露黑暗現(xiàn)實,鼓吹進步政治主張的散文。龔自珍的《病梅館記》表達了作者對人格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渴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洋溢著改革現(xiàn)實的熱情,他所開創(chuàng)的“平易暢達,雜以俚語”的新文體,有力地沖擊了傳統(tǒng)散文,解放了明清文體,為“五四”的白話文鋪平了道路,使散文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明清散文明清散文[[明明]]仇英《桃李園圖仇英《桃李園圖》梁啟超像(左上)梁啟超像(左上)憂國思患的濟世精神憂國思患的濟世精神中國散文的精神中國散文的精神標志著散文形成初始的《尚書》,就表現(xiàn)出對國計民生的關注。春秋戰(zhàn)國的諸子散文,表現(xiàn)出對社會弊端的憂慮,闡發(fā)拯救民生疾苦、統(tǒng)轄紛亂局面的主張。漢代賈誼、晁錯的政論散文,以敏銳的卓見和匡弊的熱情,將視角投向國計民生、政治安危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主張和措施。司馬遷自言《史記》是“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以“述往事”為主,卻以“知來者”為旨。唐宋兩度古文運動,都主張“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不平則鳴”,實現(xiàn)國家中興,以復古為旗,來配合政治變法形勢。元明清三代的散文作家,也多以改變世風為己任,寫出了大批補偏糾弊、激濁揚清,鼓吹時代變革的優(yōu)秀文章。不少山水游記也從國家命運、個人遭際出發(fā),寓深沉于平淡,寄熱情于悠閑,贊揚古人的高風亮節(jié),吐露自己的赤膽忠魂。以革新文風,推動世風轉(zhuǎn)變,最終[[明明]]仇英《松溪論道仇英《松溪論道》中國散文的精神中國散文的精神歷代優(yōu)秀的散文家多出身寒微或仕途失意,較廣泛地接觸了現(xiàn)實社會,對底層的人民生活有著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散文,鞭笞君王的腐敗和暴行,暴露現(xiàn)實社會的弊端和痼疾,辛辣諷刺各種庸俗世態(tài),顯示了深邃的思想和過人的膽識,包含了對暴君污吏、奸佞小人和種種丑惡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批判。代表我國歷史散文最高成就的《史記》,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對上層乃至君王進行了大膽深入的揭露和諷諫。皮日休、陸龜蒙怒斥帝王“俾生靈之眾,死乎盜,死乎饑,吾不知要馭者為”。韓愈、歐陽修譴責封建官吏趨炎附勢、陷害忠良的險惡用心。蘇舜欽情理俱至地反映了封建官場的黑暗險惡……他們針砭時弊、扶正祛邪、敢于擔當,使中國古代散文散發(fā)出光照千古的魅力。針砭時弊的批判精神針砭時弊的批判精神當代畫家華三川作品《原上羌笛憂故國當代畫家華三川作品《原上羌笛憂故國》中國散文的精神中國散文的精神首先,表現(xiàn)在以寫景狀物、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的敘事抒情類的散文中。如《左傳》中逃亡卻驕性未改的重耳,才智超人的曹劌,鞌之戰(zhàn)時秦國君臣的驕傲輕敵,晉國將帥以國事為重的獻身精神;《史記》中劉邦的怯懦而機智,項羽的坦率而少謀,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廉頗的勇于改過。其次,表現(xiàn)在說理散文善于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形象說理。雖旨在論理,墨荀善用瑣細說理,微言大義;孟莊長于用寓言和歷史故事,透辟形象。此外,桃花源的世外之趣,岳陽樓的怡人之觀,醉翁亭的山林之景,褒禪山的萬千氣象,曲盡其妙,情景相生。形象鮮明的藝術特色[[明明]]仇英《秋原獵騎圖仇英《秋原獵騎圖》中國散文的精神中國散文的精神中國散文的精神中國散文的精神讀優(yōu)秀的古代散文經(jīng)常有一種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的美感享受。分明是揭露時弊,卻以史實說起;看似游山觀景,卻意在借景抒懷;談論果木花草,卻為托物言志;明為褒揚之作,卻行貶抑之實。韓愈的《進學解》欲宣泄作者的牢騷不滿,卻將滿腹牢騷刻意出于學生之口而加以開導和反駁,欲揚而反抑,波譎云詭,曲折委婉;明代高啟的《游靈巖臺》,雖為游記,卻借靈巖之游,明褒實貶,巧妙地暗嘲趨炎附勢之徒;清代鐵保有《徠寧果木記》,看似痛惜徠寧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