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nèi)科學試題5_第1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試題5_第2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試題5_第3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試題5_第4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試題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內(nèi)科學》試卷(A卷)

姓名學號專業(yè)年級

考試時間:2007-1-22學時數(shù):3

答卷時間:120分鐘負責人:馬劍穎

題型單選題配伍題多選題填空題名詞解釋問答題病例分析合計

滿分100

得分

評卷人

一、單選題

1、陰寒凝滯型心痛的主方為:

A.瓜簍迷白白酒湯B.烏頭湯C,當歸四逆湯D.桂枝甘草湯

E.以上都不是

2、眩暈的主癥是:

A.頭暈B.眼花C.頭暈、耳鳴D.頭暈、眼花E.以上都不是

3、水腫的發(fā)病機制為:

A.肺失通調(diào)B.脾失轉輸C.腎失開合D.膀胱氣化不利E.以上都是

4、哮病發(fā)作時癥見喘咳胸滿,但坐不得臥,痰涎涌盛,喉中哮鳴,咯痰粘膩難出,舌

苔厚濁,脈滑實。治宜選用:

A.苓桂術甘湯B.五苓散合五皮飲C.射干麻黃湯D.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E.以上

都不是

5、心膽氣虛所致不寐的主方是:

A.安神定志丸B.琥珀多寐丸C.交泰丸

D.酸棗仁湯E.養(yǎng)心湯

6、熱淋的主方應該是:

A.石韋散B.八正散C.沉香散D.小薊飲子E.程氏革解分清飲

7、張某,女,54歲。近1月來常有饑餓感,飯量明顯增加,但體重反而下降5公斤,

伴煩熱口渴,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有力。治療主方應該是:

A.白虎加人參湯B.小承氣湯C.金匱腎氣丸D.沙參麥冬湯

E.玉女煎

8、消渴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是:

A.中風B.視瞻昏渺C.胸痹心悸D.癰疽E.以上都是

9、五磨飲子適用于喘證之:

A.上實下虛證B.痰濁阻肺證C.肝氣乘肺證D.表寒里熱證E.痰熱遏肺證

10、陽明頭痛常選用的引經(jīng)藥為:

A.葛根、白芷B.柴胡、川茸C.藁本、吳茱萸D.羌活、蔓荊子

E.蒼術、細辛

11、證見咳嗽聲重,氣急咽癢,痰白而稀,惡寒發(fā)熱,肢體酸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

脈浮緊,證屬:

A.風熱犯肺B.風寒襲肺C.燥熱傷肺D.痰濕犯肺E.痰熱蘊肺

12、便血鮮紅,大便不暢,或有腹痛,口苦,苔黃膩,脈滑數(shù),證屬:

A.卜焦?jié)駸酈.脾不統(tǒng)血C.脾胃虛寒D.腸道濕熱E.胃熱壅盛

13、大便秘結,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唇舌淡,脈細。證屬:

A.氣虛B.血虛C.氣秘D.熱秘E.冷秘

14、中風病中的中臟腑與中經(jīng)絡鑒別要點是:

A.有無神志障礙B.有無口眼歪斜C.有無語言不利D.有無肢體癱瘓

E.有無口角流涎

15、對黃疸最有診斷意義的臨床特征是::

A.身黃B.苔黃C.小便黃D.目睛黃E.爪甲黃

16、鼓脹的病機重點是:

A心脾腎功能失調(diào)B.脾肺腎功能失調(diào)C.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

D.心肝腎功能失調(diào)E.心肺腎功能失調(diào)

17、主張眩暈“無痰則不作?!保岢觥爸翁禐橹鳌钡膶W者是()

A.張景岳B.朱丹溪C.張仲景D.孫思邈E.陳無擇

18、“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出自()

A.《內(nèi)經(jīng)》B.《金匱要略》C.《醫(yī)宗必讀》I).《丹溪心法》

E.《景岳全書》

19、某男,24歲,脅肋隱痛,悠悠不休,遇勞尤甚,伴有頭暈目眩,心中煩熱,口干,

舌紅少苔,脈細弦或細數(shù)。治療方劑首選()

A.芍藥甘草湯B.化肝煎C.丹桅逍遙散D.一貫煎E.柴胡疏肝散

20、痢疾初起,兼有表證,首先選用()

A.香連丸B.桃紅飲C.白頭翁湯D.芍藥湯E.活人敗毒散

21、下列哪一項不是肺痍的臨床特征()

A.身體消瘦B.咳嗽咯血C.喉間痰鳴D.潮熱盜汗E.有傳染性

22、下列哪項不是痙病的證候特征?

A.項背強直B.四肢抽搐C.意識喪失

D.角弓反張E.以上都不是

23、提出“瀉南方,補北方”痿病治法的是:

A.《內(nèi)經(jīng)》B.《中藏經(jīng)》C.《千金要方》D.《丹溪心法》E.《景岳全書》

24、痰飲內(nèi)停型嘔吐的最佳治療方劑是:

A.香砂六君子湯B.理中湯加吳茱萸C.旋復代赭湯

D.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E.以上均不是

25、患者李某,女,29歲,泄瀉5年,發(fā)作與情志有關,曖氣食少,腸鳴攻痛,腹痛即

瀉,瀉后痛緩,舌苔薄白,脈細弦。治療方用;

A.越鞠丸B.柴胡疏肝散C.痛瀉要方

D.四七湯E.參苓白術散

二、配伍題

題干:26-27

A.白虎桂枝湯B.犀角散

C.宣痹湯D.二妙散E.桂枝芍藥知母湯

26、關節(jié)腫痛,觸之灼熱,得冷則舒。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最佳方是:

27、關節(jié)紅腫,疼痛劇烈,入夜尤甚,壯熱煩渴,舌質紅少津,脈弦數(shù)者,最佳方是

題干:28-29

A.失笑散合丹參飲B.通竅活血湯

C.桃仁承氣湯D.旋覆花湯E.桃紅飲

28、瘀血停滯型胃痛宜選用:

29、瘀血阻絡型脅痛宜選用:

題十:30_32

A.氣虛發(fā)熱B,血虛發(fā)熱

C.肝郁發(fā)熱D.陰虛發(fā)熱E.濕郁發(fā)熱

30、低熱或潮熱,熱勢隨情緒波動而起伏,多見于:

31、熱勢或高或低,常于勞累后發(fā)作或加重,多見于:

32、五心煩熱,午后潮熱,多見于:

題干:33_35

A.桅子清肝湯B.瀉心湯

C.龍膽瀉肝湯D.滋水清肝飲E.知柏地黃湯

33、鼻螞,目赤耳鳴,煩躁易怒,頭痛眩暈,口苦者,首選:

34、吐血,色紅或紫黯,脫脹脅痛,心煩易怒者,首選:

35、小便短赤帶血,頭暈目眩,飄紅潮熱,腰酸耳鳴,舌質紅,脈細數(shù),首選:

三、多選題

36、痛閉的臨床特點是:

A.小便混濁,白如沿漿B.小便不暢,點滴而短少

C.小便頻數(shù)短澀,滴瀝刺痛D.小便閉塞不通E.小便黃

37、關格常由以卜哪些疾病發(fā)展而來:

A.水腫B.淋證C.癖閉D.嘔吐E.黃疸

38、呃逆之證,古稱有:

A.干嘔B.啰逆C.曖氣D.啰E.呃

39、中風主癥,除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外,尚有:

A.口舌歪斜B.語言不利C.半身不遂D.口吐白沫E.四肢抽搐

40、鼓脹的病因為:

A.情志不遂B.酒食不節(jié)C.感染血吸蟲D.黃疸日久E.積聚日久

四、填空題

1、痢疾是以、、為主癥的病證。

2、中風的發(fā)生,病機雖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

六端。病性為本虛標實,本虛為,標實為

3、積聚的病機在于、、,治療中應貫穿的基本大法。聚證病在—

分,故重在_____>積證病在____分,故重在O

4、《血證論》提出__、__、_一、一_四法。《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提

出治吐血三要法,即:、_____、一

5,消渴的基本病機是_,以——為本,一一為標。證候一般演變規(guī)律是:初

起常以為主,隨著病程的進展,漸至_____,日久出現(xiàn)之證。

五、名詞解釋

1、氣瘦:

2、治痿獨取陽明:

3、口僻:

4、著痹:

5、肺癰:

六、問答題

1、如何鑒別內(nèi)傷發(fā)熱和外感發(fā)熱?

2、如何鑒別陽黃與陰黃?

七、病例分析:

1、患者男性,62歲。因胸前區(qū)疼痛反復發(fā)作3年,加重3天而入院。3年前開始,患

者常因勞累出現(xiàn)胸骨后及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每次持續(xù)3~5min不等,初時靜臥休息后

可自行緩解。但近一年來發(fā)作頻繁,特別是天氣變冷時明顯加重,甚至夜間睡眠時常痛

醒。在當?shù)蒯t(yī)院服用消心痛及復方丹參片后一度病情好轉。3天前因天氣驟冷,病情復

發(fā)加重,每日發(fā)作3次以上,繼續(xù)服用消心痛及復方丹參片效果欠佳。除胸悶痛外,還

伴有心悸氣短,活動后加劇,腰酸、畏寒肢冷,下肢輕度浮腫,舌淡紫暗,有瘀斑,苔

白,脈沉細。

請為該病例作出中醫(yī)診斷、中醫(yī)辨證、辨證分析依據(jù)、治法、主方、藥物(不要求藥量)。

2、患者女性,40歲。因“頭痛反復發(fā)作2年余”而就診。患者伏案工作,2年前開始

出現(xiàn)陣發(fā)性頭痛,以后枕及頭頂部脹痛為主,與天氣及情緒變化無明顯關系,初時痛勢

也不甚劇烈。但2月前開始癥狀加重,頭痛可持續(xù)整天不解,甚至呈陣發(fā)性刺痛樣加劇,

伴頭重頭昏,肢體困重,納差,時有胸悶、欲嘔。無發(fā)熱、復視、視物旋轉、耳鳴等癥。

X線提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腦血流圖提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查體見形體肥胖,舌

淡,邊有瘀斑,苔白膩,脈弦滑。

請為該病例作出中醫(yī)診斷、中醫(yī)辨證、辨證分析依據(jù)、治法、主方、藥物(不要求藥量)。

南方醫(yī)科大學

中醫(yī)藥學院2006學年(秋)季學期考試

2004年級中醫(yī)本科

《中醫(yī)內(nèi)科學》試卷(A卷)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I客觀題

一、單選題:

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1分,總分25分。每小題答對?計1分,答錯、不答計o分。

1、A2、D3、E4、D5、A

6、B7、A8、E9、C10、,A

11、B12、D13、B14、A15、D

16、C17、B18、B19、D2:0、E

21、C22、C23、D24、D2:5、C

—?、配伍題:

本大題共10小題,每題1分,總分10分。每小題答對計1分,答錯、不答計0分。

26、A27、B28、A29、D30、C

31、A32、D33、A34、C35、E

三、多選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1分,總分5分。每小題全答對計1分,答錯、少答、不答計0

分。

36、BD37、ABC38、BDE39、ABC40、ABCDE

n主觀題

四、填空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2分,總分10分。評分參考標準如下:

1、腹痛(0.5分)、里急后重(0.5分)、下利赤白膿血Q分)。

2、風(0.2分)、火(0.2分)、痰(0.2分)、氣(0.2分)、虛(0.2分)、瘀(0.2分)、肝腎

陰虛,氣血虛弱(0.2分)、風火相煽,痰濕壅盛,氣滯血瘀(0.6分)。

3、氣滯(0.2分)、血瘀(0.2分)、痰結(0.2分)、調(diào)氣理血(0.4分)、氣分(0.2分)、調(diào)

氣(0.3分)、血分(0.2分)、理血(0.3分)。

4、止血(0.2分)、消瘀(0.2分)、寧血(0.2分)、補虛(0.2分)、宜行血不宜止血(或只

答行血)(0.4分)、直補肝不宜伐肝(或只答補肝)(0.4分)、宜降氣不宜降火(或只答

降氣)(0.4分)。

5、陰虛燥熱(0.4分)、陰虛(0.4分)、激越(0.4分)、津傷燥熱(0.4分)、氣陰兩虛(0.2

分)、陰陽兩虛(0.2分)。

五、名詞解釋:

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2分,總分10分。評分參考標準如下:

1、氣瘦:是指由于素體陰虛,肝郁化火,氣滯痰結氣致(1分),以汗多心悸,易饑消

瘦,氣指震顫,急躁易怒,眼球外突及頸前腫大為特征的病征。(1分)

2、治痿獨取陽明:出自《內(nèi)經(jīng)》,是治療痿病的一種方法。其含義有二:一則補益后

天,即益胃養(yǎng)陰,健脾益氣(1分);二則清陽明之熱邪(1分)。

3、口僻:以口眼蝸斜,口角流涎,言語不清為主癥,常伴外感表證或耳背疼痛(1分),

多由正氣不足,風邪入中經(jīng)絡,氣血痹阻所致(1分)。

4、著痹:是痹證的一種。由于外感風寒濕邪,而濕邪偏盛,濕性粘滯重著(1分),使

肌膚、關節(jié)麻木、重著,痛有定處(1分)。

5、肺癰:是指由于熱毒血瘀,壅滯于肺,以致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癥(1分)。

臨床表現(xiàn)以咳嗽,胸痛,發(fā)熱,咯吐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為主要特征(1分)。

六、問答題:

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8分,總分16分。評分參考標準如下:

1、外感發(fā)熱與內(nèi)傷發(fā)熱在病因、病程、主要癥狀、伴隨癥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區(qū)別。

內(nèi)傷發(fā)熱:

由內(nèi)傷病因所致(1分),

病程較長,起病緩慢(1分),

以低熱者多見,或有自覺發(fā)熱而體溫不高者,多無惡寒,常伴有內(nèi)傷癥狀,如屬實證,

可見瘀血、氣滯、痰濕的表現(xiàn),如屬虛證,則伴臟腑氣血陰陽不足之象(1分),

且以虛證為多(1分)。

外感發(fā)熱:

由外感六淫或疫毒致病(1分),

病程相對較短,起病較急(1分),

常為高熱,伴有惡寒、鼻塞流涕、身痛、咳嗽、脈浮等外感癥狀(1分),

且以實證為主(1分)。

2、陽黃:

多由濕熱之邪所致(2分),

其黃色澤鮮明如橘(1分),

伴發(fā)熱、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1分);

陰黃:

由脾胃虛寒、寒濕內(nèi)阻,或肝郁血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