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一、概述物權請求權,是指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時,物權人為恢復其物權圓滿狀態(tài),得請求妨害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權請求權是獨立于債權請求權的一種請求權,其性質(zhì)為物上請求權。其理論依據(jù)在于物權為絕對權、對世權,具有追及效力,其實現(xiàn)或圓滿狀態(tài)不應受時間的限制。不適用訴訟時效。物權請求權的內(nèi)容,有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等幾種。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nèi)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律制度。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喪失的僅為勝訴權,實體權利本身并不消滅。權利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后,如對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但如果義務人在訴訟中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進行裁判。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在適用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和爭議。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物上請求權,其目的在于保護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具有追及效力,因此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而訴訟時效制度則是一種對權利行使時間上的限制,目的在于平衡權利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在司法實踐中,如何正確適用這兩種制度,既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將圍繞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展開分析,以期為相關司法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1.物權請求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物權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受到妨害或有妨害之虞時,物權人為恢復其物權圓滿狀態(tài),得請求妨害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它是物權法上的一種獨特請求權,是物權效力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物權保護的基本手段。物權請求權的存在,對于維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物權的靜態(tài)安全和動態(tài)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物權請求權是物權人對其物權的直接支配權的具體體現(xiàn)。物權作為一種支配權,其本質(zhì)特征在于物權人可以直接支配其物并享受其利益。當物權受到侵害時,物權人有權請求妨害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排除妨害、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這種請求權是物權人支配其物權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物權人維護其物權的重要手段。物權請求權是物權保護的基本手段。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其保護方式具有特殊性。物權人可以通過行使物權請求權來排除妨害、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與債權請求權相比,物權請求權具有優(yōu)先性、排他性和絕對性等特點,能夠更好地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請求權的適用對于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物權作為市場經(jīng)濟的基礎,其穩(wěn)定與否直接關系到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通過適用物權請求權制度,可以有效地維護物權的穩(wěn)定和安全,保障市場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同時,物權請求權的適用也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誠信體系的建立。物權請求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在物權法中,應當充分保障物權人的物權請求權,以維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穩(wěn)定。2.訴訟時效制度的定義及其在民法體系中的地位訴訟時效制度,是指在民事活動中,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nèi)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的法律制度。簡言之,就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nèi)不行使權利,即視為放棄權利,不再受到法律的保護。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平衡權利人的權益保護與社會關系的穩(wěn)定,防止因權利人長期怠于行使權利而導致的社會關系的不穩(wěn)定。在民法體系中,訴訟時效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民事權利保護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與物權請求權、債權請求權等其他民事權利保護機制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民事權利保護體系。訴訟時效制度的存在,可以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避免權利的長期懸而未決,從而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交易的安全。同時,訴訟時效制度也是民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它與民法的其他制度如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等密切相關。訴訟時效制度的實施,需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訴訟時效制度在民法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民事權利保護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xiàn)民法基本原則的重要手段。在理解和適用訴訟時效制度時,需要全面考慮其在民法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實現(xiàn)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效率。3.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關系及其適用問題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在民法體系中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間的關系及其適用問題一直是理論和實務界討論的熱點。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絕對權請求權,旨在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確保物權的安全與穩(wěn)定。而訴訟時效制度則是對民事權利行使的一種時間限制,旨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交易的公平。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這是因為物權請求權的行使是基于物權本身的存在,而非基于債權或其他相對權關系。即使債權請求權因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而消滅,物權人仍然可以基于其物權請求權的存在而行使物權請求權。在物權受到侵害時,物權人既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也可以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這兩種請求權的性質(zhì)不同,前者是基于物權的絕對性而產(chǎn)生的請求權,后者則是基于侵權行為而產(chǎn)生的相對權請求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物權人選擇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那么該請求權將受到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但如果物權人選擇行使物權請求權,則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關于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問題,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一般來說,如果物權人的物權受到侵害,且該侵害行為是持續(xù)性的或者物權人一直不知道其權益受到侵害,那么物權人可以隨時行使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但如果物權人的物權受到一次性侵害且物權人知道其權益受到侵害的時間點明確,那么物權人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一定期間內(nèi)行使物權請求權,否則可能因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而喪失勝訴權。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在民法體系中各自獨立但又相互關聯(lián)。在適用時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判斷,確保既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又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交易的公平。二、物權請求權的性質(zhì)與特點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特定的請求權,其性質(zhì)與特點在法學界存在廣泛的討論。物權請求權的核心在于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確保物權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它是對物權人權利的一種救濟方式,當物權受到侵害或存在受侵害的風險時,物權人可以通過行使物權請求權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物權請求權具有對世性。這意味著物權請求權的效力不僅針對特定的侵權人,而且對所有可能侵害或影響物權的人都有約束力。這種對世性確保了物權人的權益能夠得到全面、有效的保護。物權請求權具有獨立性。它并不依賴于物權人的債權或其他權利,而是作為物權自身的一種固有權利存在。即使物權人的債權或其他權利因某種原因消滅,物權請求權依然可以獨立存在并行使。物權請求權還具有優(yōu)先性。當物權與債權或其他權利發(fā)生沖突時,物權請求權通常具有優(yōu)先的效力。這意味著在保護物權人的權益時,物權請求權將優(yōu)先于其他權利得到實現(xiàn)。物權請求權還具有基礎權利的從屬性。盡管物權請求權具有獨立性,但它仍然是基于物權這一基礎權利而存在的。物權請求權的行使和實現(xiàn),都必須以物權為基礎和前提。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特定的請求權,具有對世性、獨立性、優(yōu)先性和基礎權利的從屬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物權請求權在保護物權人的權益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物權請求權的性質(zhì)和特點也決定了它在訴訟時效制度中的適用方式和效果。1.物權請求權的性質(zhì):絕對權、對世權、支配權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重要的民事權利,具有鮮明的法律特性。物權請求權是一種絕對權。這意味著,與相對權不同,物權的義務主體是權利人以外的所有人,即任何不特定的第三人都負有不得侵害和妨害權利人物權的義務。這種權利的存在不依賴于相對人的行為,即使相對人沒有實施任何行為,只要其存在就可能對權利人的物權造成侵害或妨害。物權請求權是一種對世權。對世權,又稱絕對權、對世人權利,是指義務人不確定,權利人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即可實現(xiàn)并可對抗不特定人的權利。在物權關系中,權利人可以直接對抗所有不特定的第三人,要求他們尊重并不得侵犯自己的物權。這種權利的特性使得物權請求權的行使具有廣泛的效力,能夠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物權請求權是一種支配權。支配權,亦稱“管領權”,是指權利主體所享有對權利客體直接管領和控制的權利。物權作為一種支配權,其權利人可以直接支配其標的物,并享受其利益。這種支配權不僅包括對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還包括在物受到侵害時請求恢復原狀、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險等。物權請求權的這種支配性質(zhì),使得權利人在行使權利時具有直接性和排他性,能夠有效地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實現(xiàn)。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對世權和支配權,具有鮮明的法律特性。這些特性使得物權請求權在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使得權利人在行使權利時具有更強的保障和效力。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物權請求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權利類型,應當?shù)玫匠浞值闹匾暫捅Wo。2.物權請求權的特點:直接支配性、排他性、追及性物權請求權,作為物權法體系中的核心制度,其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直接支配性、排他性和追及性這三個方面。物權請求權的直接支配性是指物權人可以直接對物進行支配,而無需通過他人之手。這種支配性體現(xiàn)在物權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對物進行使用、收益、處分等,無需得到其他人的同意或協(xié)助。這種直接支配性使得物權人能夠更加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從而實現(xiàn)物的最大效用。物權請求權的排他性是指同一物上不能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權。這種排他性確保了物權人的權利得以獨占,避免了權利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同時,排他性也保障了物權人的權利得以穩(wěn)定,避免了因他人對物的侵害而導致的權利損害。物權請求權的追及性是指物權人在其物被他人非法侵占時,可以向非法占有人請求返還。這種追及性使得物權人能夠在物被非法侵占后,通過行使請求權來恢復自己的權利。同時,追及性也體現(xiàn)了物權法的保護力度,對于非法侵占行為給予了嚴厲的制裁。物權請求權的直接支配性、排他性和追及性構成了其獨特的法律特征。這些特點使得物權人能夠更加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也為物權法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在實踐中,我們應當充分理解和把握這些特點,以更好地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3.物權請求權與其他民事權利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與其他民事權利在性質(zhì)、功能和適用上存在著顯著的區(qū)別,但同時又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是民事權利體系中的兩大基本類型。債權請求權主要關注的是合同關系中的權益保護,而物權請求權則更側重于對物的直接支配和排他性權利的保護。債權請求權的實現(xiàn)依賴于債務人的履行行為,而物權請求權的實現(xiàn)則直接依賴于權利人對物的控制和支配。債權請求權受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而物權請求權則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這體現(xiàn)了兩者在適用上的不同。物權請求權與知識產(chǎn)權請求權也存在差異。知識產(chǎn)權請求權主要保護的是智力成果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如專利、商標、著作權等。雖然知識產(chǎn)權也具有排他性,但其與物權在權利客體、權利內(nèi)容和保護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例如,知識產(chǎn)權的客體是無形的智力成果,而物權的客體則是有形的物。盡管物權請求權與其他民事權利存在諸多區(qū)別,但它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各類民事權利都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權益,它們共同構成了民事權利體系。在某些情況下,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知識產(chǎn)權請求權等可能發(fā)生競合,即同一事實可能同時觸犯多種民事權利。此時,權利人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行使哪種請求權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物權請求權與其他民事權利既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又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在理解和適用物權請求權時,需要準確把握其性質(zhì)、功能和適用條件,以便更好地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需要關注物權請求權與其他民事權利之間的關系和互動,以實現(xiàn)民事權利體系的和諧與統(tǒng)一。三、訴訟時效制度的基本原理訴訟時效制度要求權利人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行使權利,超過法定時效期限后,其權利將失去法律的強制保護。這一原理體現(xiàn)了法律對于權利行使的時間要求,強調(diào)了權利的行使應當及時、有效。通過設定訴訟時效期限,可以使權利義務關系在一定時間內(nèi)得以確定,避免權利義務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從而維護了交易秩序的穩(wěn)定。同時,也有助于減少糾紛的發(fā)生,降低社會成本。訴訟時效制度的設立,可以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防止其怠于行使權利,導致權利長期處于休眠狀態(tài)。通過設定時效期限,可以促使權利人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資源的浪費。訴訟時效制度在保護權利人利益的同時,也兼顧了義務人的利益。在權利人行使權利超過法定時效期限后,義務人將不再承擔法律責任,這有助于保護義務人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各方利益的平衡。訴訟時效制度的基本原理在于平衡權利人與義務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維護交易秩序的穩(wěn)定和公平。通過設定時效期限,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保護義務人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各方利益的平衡。同時,也有助于減少糾紛的發(fā)生,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1.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與價值取向在討論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與價值取向。訴訟時效制度作為民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其設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的穩(wěn)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并促進糾紛的及時解決。訴訟時效制度通過設定一定的期間限制,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避免權利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的穩(wěn)定。如果權利人長期不行使權利,將導致法律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影響交易的進行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訴訟時效制度也具有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功能。在權利人長期不行使權利的情況下,義務人可能已經(jīng)基于對權利人不行使權利的合理預期而進行了相應的安排,如果此時再要求義務人履行義務,可能對其造成不公平的結果。通過設定訴訟時效期間,可以保護義務人的合法權益,避免其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訴訟時效制度還具有促進糾紛及時解決的作用。如果權利人長期不行使權利,將導致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不僅浪費司法資源,也影響社會關系的穩(wěn)定。通過設定訴訟時效期間,可以促使當事人及時解決糾紛,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與價值取向在于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的穩(wěn)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并促進糾紛的及時解決。在適用訴訟時效制度時,應當充分考慮這些目的和價值,以實現(xiàn)法律的公正與效率。2.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范圍與例外規(guī)定訴訟時效制度是民法中一項重要的制度,它規(guī)定了權利人在一定期限內(nèi)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這一制度的設立,旨在平衡當事人之間的權益,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的穩(wěn)定。適用范圍:訴訟時效制度一般適用于因合同、侵權行為等產(chǎn)生的債權請求權。這些債權請求權在法定期間內(nèi)未行使的,債務人可以主張訴訟時效抗辯,從而拒絕履行債務。訴訟時效也適用于物權請求權中的某些情形,如占有保護請求權等。例外規(guī)定:盡管訴訟時效制度在民法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但也有一些特定的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這些例外規(guī)定主要包括:這些例外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法律對特定情形的特殊保護,確保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也體現(xiàn)了法律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和對于社會公益的維護。在適用訴訟時效制度時,應當充分考慮這些例外規(guī)定,確保法律的正確適用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3.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與中斷、中止制度訴訟時效期間是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在物權請求權中,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權利人能否及時、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通常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對于物權請求權而言,這意味著一旦權利人發(fā)現(xiàn)其物權受到侵害,就應立即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以便在法定期間內(nèi)采取相應的法律措施。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并非一成不變。在某些情況下,訴訟時效期間會發(fā)生中斷或中止。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期間,因發(fā)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統(tǒng)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例如,在物權侵權糾紛中,如果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向侵權人提出了明確的權利要求,那么訴訟時效期間就會發(fā)生中斷,從權利人提出權利要求之日起重新計算。而訴訟時效的中止則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發(fā)生法定事由,致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暫停計算訴訟時效期間。待法定事由消除后,繼續(xù)進行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例如,在物權糾紛中,如果權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無法行使請求權,那么訴訟時效期間就會發(fā)生中止,待這些法定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繼續(xù)進行計算。訴訟時效的中斷和中止雖然都是對訴訟時效期間的調(diào)整,但它們的法律效果卻有所不同。中斷是指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無效,而中止則是暫停計算時效期間。在物權請求權的行使過程中,權利人應當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姆纱胧?,以便在法定期間內(nèi)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與中斷、中止制度是物權請求權行使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權利人應當充分了解并正確運用這些制度,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同時,司法機關也應當加強對訴訟時效制度的解釋和適用,以維護法律的公正和權威。四、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問題在物權法中,物權請求權的行使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關系緊密而復雜。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對世權、絕對權,其目的在于保護物權人對物的直接支配狀態(tài),具有優(yōu)先效力和排他效力。當物權受到侵害時,物權人是否應受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以及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應如何協(xié)調(diào)適用,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界討論的熱點。我們需要明確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本質(zhì)差異。物權請求權是基于物權人對物的直接支配狀態(tài)而產(chǎn)生的請求權,其目的在于恢復物權人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tài)。而訴訟時效制度則是為了平衡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而設立的制度。在適用上,物權請求權并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物權人可以在任何時候請求侵害人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等。這并不意味著物權請求權完全不受訴訟時效制度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如物權人怠于行使權利,導致侵害狀態(tài)持續(xù)存在,使得相對人有機會信賴該狀態(tài)并基于此進行交易,此時,若物權人再行使物權請求權,可能會破壞交易安全,損害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此時,可以考慮適用訴訟時效制度對物權請求權的行使進行限制。還需要注意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在適用上的協(xié)調(diào)。一方面,應尊重物權請求權的優(yōu)先效力和排他效力,保障物權人對物的直接支配狀態(tài)另一方面,也應充分考慮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和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需要,避免物權人濫用權利,損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問題需要在尊重各自本質(zhì)差異的基礎上,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協(xié)調(diào)適用。既要保障物權人對物的直接支配狀態(tài),也要維護交易安全和相對人的信賴利益。同時,還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以適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1.物權請求權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的爭議與探討在法學領域,關于物權請求權是否應受訴訟時效制度限制的問題,歷來爭議不斷。物權請求權,作為保護物權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手段,其核心目的在于確保物權人對其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性權利。而訴訟時效制度,則是為了平衡各方利益,防止權利濫用,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而設立的。一方面,有觀點認為物權請求權不應受訴訟時效限制。其理由在于,物權作為對世權,具有絕對性和排他性,其請求權的行使應當具有持久性,不受時間限制。物權請求權的行使通常涉及對物的直接控制和支配,若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將不利于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物權請求權應當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其理由主要是,訴訟時效制度的設立目的在于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避免長期擱置導致法律關系的不穩(wěn)定。若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可能導致權利人長期怠于行使權利,不利于維護社會經(jīng)濟的穩(wěn)定和交易安全。針對上述爭議,法學界和實務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有學者指出,物權請求權的行使雖然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但其勝訴權可能會受到影響。即,即使物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之后提起訴訟,法院仍可能支持其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但可能因超過訴訟時效而判決其勝訴權受到一定限制。物權請求權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的問題,涉及到權利保護與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平衡。未來,隨著法學研究的深入和司法實踐的發(fā)展,這一問題有望得到更加明確和合理的解答。2.物權請求權在訴訟時效期間的特殊規(guī)定與適用在探討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時,我們必須關注物權請求權在訴訟時效期間的特殊規(guī)定。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物權請求權具有不同于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特性。物權請求權中的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等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這意味著權利人可以在任何時候行使這些權利,不受時間限制。這一規(guī)定旨在保護物權的絕對性和對世性,確保權利人能夠及時有效地維護自身權益。對于恢復原狀請求權和損害賠償請求權等物權請求權,其訴訟時效的起算點與債權請求權有所不同。根據(jù)相關司法解釋,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這一規(guī)定更加注重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避免因時間過長而導致證據(jù)滅失或難以維權的情況發(fā)生。在適用訴訟時效制度時,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物權請求權的特殊性。對于不適用訴訟時效的物權請求權,權利人可以隨時行使而對于適用訴訟時效的物權請求權,權利人應當在法定期間內(nèi)及時主張權利,以免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而喪失勝訴權。物權請求權在訴訟時效期間的特殊規(guī)定與適用,是我們在處理相關糾紛時必須準確把握的重要內(nèi)容。只有深入理解并正確適用這些規(guī)定,才能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3.物權請求權與其他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適用比較在探討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制度時,不可避免地需要將其與其他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適用進行比較。這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理解物權請求權的特點,以及其在訴訟時效制度中的特殊性。與債權請求權相比,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通常較短。這是因為物權請求權旨在保護物權人對物的直接支配權,如果長時間不行使,可能會對社會秩序和交易安全造成不利影響。法律通常規(guī)定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較短,以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與人格權、知識產(chǎn)權等絕對權的請求權相比,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也存在一定差異。人格權和知識產(chǎn)權的請求權通常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因為這些權利與權利人的人身或智力成果密切相關,不應當因為時間的經(jīng)過而消滅。而物權請求權雖然也屬于絕對權,但其保護的是權利人對物的直接支配利益,與人格權、知識產(chǎn)權等權利存在一定區(qū)別。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還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權利人是否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是否存在訴訟時效的中止或中斷事由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產(chǎn)生影響,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判斷。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適用與其他民事權利存在一定差異。在適用訴訟時效制度時,需要根據(jù)物權請求權的特點和其他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以實現(xiàn)對物權人利益的充分保護。五、典型案例分析王某與李某于2015年簽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約定李某將其名下的一處房產(chǎn)出售給王某,并約定了交付時間和付款方式。到了約定的交付時間,李某以種種理由拒絕交付房屋,導致王某無法取得房屋所有權。王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李某交付房屋并支付違約金。本案中,王某作為買受人,其享有的物權請求權是請求李某交付房屋并協(xié)助辦理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根據(jù)訴訟時效制度,物權請求權并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盡管王某在提起訴訟時已經(jīng)超過了合同約定的交付時間,但其仍然有權要求李某交付房屋并協(xié)助辦理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趙某與張某是鄰居,趙某有一塊名貴的古董表被張某誤認為是自己的物品而拿走。趙某在發(fā)現(xiàn)后多次要求張某返還,但張某一直拒絕。趙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張某返還古董表。本案中,趙某作為古董表的所有權人,其享有的物權請求權是請求張某返還古董表。根據(jù)訴訟時效制度,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盡管趙某在提起訴訟時已經(jīng)超過了張某拿走古董表的時間,但其仍然有權要求張某返還古董表。1.案例一:某房屋所有權人因長期未行使物權請求權,其權利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案例一涉及的是一個房屋所有權人因長期未行使物權請求權,其權利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的問題。在這個案例中,我們需要深入探討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之間的關系。我們需要明確物權請求權的概念。物權請求權是指物權的權利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或妨害時,請求侵害人或妨害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這種請求權是基于物權的絕對性、排他性和對世性而產(chǎn)生的,其目的在于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物權秩序。我們需要考慮訴訟時效制度對物權請求權的影響。訴訟時效制度是指法律規(guī)定的一定期限內(nèi),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制度。這一制度的存在,旨在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穩(wěn)定。那么,對于房屋所有權人來說,如果其長期未行使物權請求權,其權利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呢?這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一方面,如果房屋所有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或妨害,且這種侵害或妨害是持續(xù)存在的,那么房屋所有權人的物權請求權就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因為這種情況下,房屋所有權人的權利一直處于被侵害或妨害的狀態(tài),其可以隨時請求侵害人或妨害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如果房屋所有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或妨害,且這種侵害或妨害已經(jīng)停止,那么房屋所有權人的物權請求權就可能受訴訟時效限制。因為這種情況下,房屋所有權人的權利已經(jīng)不再處于被侵害或妨害的狀態(tài),其需要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行使權利,否則就可能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機會。2.案例二:某土地使用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未行使權利,其物權請求權是否喪失?在案例二中,我們遇到了一個具體的問題:某土地使用權人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未行使其權利,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他的物權請求權已經(jīng)喪失了呢?我們要明確訴訟時效制度的本質(zhì)。訴訟時效制度并非剝奪權利人的實體權利,而是對其行使權利的時間進行了限制。換句話說,即使權利人未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行使權利,他的實體權利依然存在,只是失去了通過司法途徑強制對方履行義務的權利。我們來看物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是基于物權產(chǎn)生的,請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物權人為了保護其物權而享有的。那么,當物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未行使權利時,是否意味著他的物權請求權已經(jīng)喪失了呢?對此,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法律規(guī)定和案例進行分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物權請求權并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也就是說,即使物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未行使權利,他的物權請求權依然存在。這并不意味著物權人可以無限制地行使物權請求權。在實際操作中,物權人仍需要遵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和程序要求。例如,他需要通過合法途徑證明自己的物權受到了侵害,并且要求對方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雖然訴訟時效制度對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時間進行了限制,但這并不意味著物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未行使權利就會喪失其物權請求權。物權人仍然可以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損失,物權人還是應該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3.案例三:某抵押權人在抵押物被侵占后,如何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行使物權請求權?在案例三中,我們考慮一種情況,即某抵押權人發(fā)現(xiàn)其抵押物被他人非法侵占。在此情境下,抵押權人如何在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有效地行使其物權請求權,以恢復其物權并保護其合法權益,成為了關鍵的問題。抵押權人應當立即采取行動,對侵占行為進行調(diào)查和取證。這包括但不限于收集侵占行為的證據(jù),如照片、視頻等,以及記錄侵占行為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這些證據(jù)將在后續(xù)的法律程序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抵押權人應在了解具體情況后,及時向侵占人發(fā)出書面的停止侵占通知。該通知應明確表明抵押權人的身份和權利,要求侵占人立即停止侵占行為,并返還抵押物。這一步驟的目的在于通過正式的方式向侵占人表明抵押權人的立場和要求,同時也為抵押權人保留了采取進一步法律行動的權利。如果侵占人在收到通知后仍未停止侵占行為,抵押權人應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向法院提起訴訟。在訴訟過程中,抵押權人應提供充分的證據(jù)來證明其物權被侵占的事實,以及侵占人的行為已經(jīng)構成了對其物權的侵害。同時,抵押權人還應明確提出其物權請求權的請求,即要求法院判決侵占人停止侵占行為,返還抵押物,并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六、結論與展望通過對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適用性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者在維護物權穩(wěn)定和保護當事人權益方面均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物權請求權的設立,為物權人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權利救濟手段,確保了物權的絕對性和排他性不受侵犯。而訴訟時效制度則通過限制權利行使的時間,平衡了權利人的利益與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防止了權利濫用和訴訟資源的無限期占用。在當前的法治環(huán)境中,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法律環(huán)境的變遷,如何更好地平衡物權保護與訴訟時效的適用,仍是未來法律研究和實踐中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在新型物權形態(tài)層出不窮、交易方式日益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如何確保物權請求權的及時行使與訴訟時效制度的合理適用,將是法律界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展望未來,我們期待在立法層面能夠進一步完善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其適用范圍和界限,減少法律適用中的模糊地帶。同時,在司法實踐中,也需要法官們不斷提升法律適用能力,準確理解和把握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內(nèi)在邏輯和價值取向,確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裁判。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利用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也可以為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解決方案。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是物權保護領域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在未來的法治建設中,我們需要繼續(xù)深化對其適用性的研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法律環(huán)境的變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1.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適用的總結與啟示物權請求權,作為物權人對于其物權的保護手段,其特點在于其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這一制度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確保物權人對其物權的絕對支配地位,避免因時效問題而使得物權人的權利受到不當限制。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之間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逐漸顯現(xiàn)。從實踐角度看,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規(guī)定,確實為物權人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也可能導致一些權利人長時間怠于行使權利,影響交易秩序和效率。在適用物權請求權時,應充分考慮其與其他民事權利、訴訟時效制度的平衡。同時,訴訟時效制度作為民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其目的在于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維護社會交易的穩(wěn)定與效率。在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中,應堅持物權請求權的特殊性,同時也要注重其與訴訟時效制度的協(xié)調(diào)與平衡。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需要在保護物權人權益與維護社會交易秩序之間尋求平衡。在未來的法律實踐中,應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規(guī)定,明確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范圍和界限,為權利人提供更加明確、可操作的法律指引。同時,也要注重加強法律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2.未來民法典編纂中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完善建議應在民法典中明確物權請求權的性質(zhì),即其作為一種絕對權請求權,其行使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這有助于消除理論界和實務界對于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的爭議,確保物權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同時,應提升物權請求權的法律地位,將其作為物權保護的核心制度之一,為物權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法律保障。針對當前訴訟時效制度適用范圍過窄的問題,建議在未來的民法典中適當擴大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具體而言,可以將一些重要的民事權利納入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如知識產(chǎn)權、股權等。這有助于平衡各方當事人的利益,促進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同時,應明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和中斷、中止等規(guī)則,提高訴訟時效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在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銜接方面,建議未來的民法典明確規(guī)定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同時,也要求物權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行使請求權。這既保障了物權人的合法權益,又避免了物權人濫用權利的情況發(fā)生。同時,應完善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銜接規(guī)則,確保兩者在適用上的協(xié)調(diào)性和一致性。為了提高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建議在未來的民法典中加強對相關制度的解釋和說明??梢酝ㄟ^制定詳細的法律條文、發(fā)布權威的司法解釋等方式,為公眾提供更加清晰、明確的法律指引。還可以加強法律教育和普法宣傳,提高公眾對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認識和了解。未來民法典編纂中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完善建議包括明確物權請求權的性質(zhì)與地位、完善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范圍、強化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銜接以及提高法律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這些建議將有助于更好地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3.對相關司法實踐與理論研究的展望與期待隨著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不斷深化與完善,相關的司法實踐與理論研究也顯得愈發(fā)重要。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看到更多的司法案例,針對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提供豐富的實踐素材。這些案例不僅能夠為法官提供決策參考,還能夠為法學研究者提供實證研究的基礎。在司法實踐方面,我們期待法院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內(nèi)涵與外延,確保在判決中能夠體現(xiàn)出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充分保護。同時,也期待法院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這兩項制度,以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在理論研究方面,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學者對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這些研究不僅包括對制度本身的解讀與剖析,還包括對制度適用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同時,也期待學者們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對這兩項制度進行跨學科的研究,以發(fā)現(xiàn)其與其他法律制度的關聯(lián)與互動。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是物權法與民事訴訟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適用對于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看到更多的司法實踐與理論研究成果,為這兩項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參考資料:物權請求權制度是民法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保護物權權益、維護財產(chǎn)秩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物權請求權制度的概述、適用、完善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物權請求權制度是指當物權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之虞時,物權人可以請求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者防止侵害的權利。物權請求權制度包括返還原物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等,這些請求權均是物權保護的重要手段。物權請求權制度的成立要件包括:1)物權人必須是合法享有物權的人;2)物權人的物權必須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之虞;3)物權人必須向侵害人提出請求。物權請求權制度的效力在于,當物權人行使該權利時,侵害人必須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物權請求權制度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一般適用于所有類型的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國家對土地征收、拆遷等行為中,物權請求權制度同樣適用。在實踐中,物權請求權制度的具體適用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例如,在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案件中,需要證明侵害人非法占有了原告的財產(chǎn),此時需要原告提供相應的證據(jù)。在消除危險、排除妨害請求權的案件中,需要證明被告的行為對原告的物權造成了侵害或者有造成侵害之虞,此時同樣需要原告提供相應的證據(jù)。雖然物權請求權制度在保護物權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物權請求權制度對于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夠,侵害人可能會因為賠償責任較小而愿意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物權請求權制度在實踐中也存在著舉證困難、訴訟費用高昂等問題,這些問題均影響了物權請求權制度的有效發(fā)揮。為了完善物權請求權制度,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侵權行為的違法成本;2)完善舉證制度,減輕原告的舉證難度;3)降低訴訟費用,減輕原告的經(jīng)濟負擔;4)增加物權保護的救濟途徑,如引入仲裁、調(diào)解等方式,為當事人提供更多的選擇。物權請求權制度是民法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保護物權權益、維護財產(chǎn)秩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該制度在實踐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但我們可以通過加大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完善舉證制度、降低訴訟費用等措施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物權請求權有廣義、狹義兩種含義。狹義的物權請求權是指基于物權而產(chǎn)生的請求權,也就是說,當物權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不問侵害人是否有過錯,有權請求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防止侵害;廣義的物權請求權除了基于物權而產(chǎn)生的請求權以外,還包括占有人的占有保護請求權。學者一般都是從狹義上理解物權請求權的,它是指權利人為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者防止侵害的發(fā)生,請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權請求權是依附于物權的獨立請求權,其只能在物權受到侵害,或因他人行為導致物權人不能圓滿支配其物權的情形下才能成立。物權請求權包括返還原物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以及恢復原狀請求權。物權請求權有廣義、狹義兩種含義。狹義的物權請求權是指基于物權而產(chǎn)生的請求權,也就是說,當物權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不問侵害人是否有過錯,有權請求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防止侵害;廣義的物權請求權除了基于物權而產(chǎn)生的請求權以外,還包括占有人的占有保護請求權。學者一般都是從狹義上理解物權請求權的,它是指權利人為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者防止侵害的發(fā)生,請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權請求權是依附于物權的獨立請求權,其只能在物權受到侵害,或因他人行為導致物權人不能圓滿支配其物權的情形下才能成立。物權請求權包括返還原物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以及恢復原狀請求權。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造成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毀損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本章規(guī)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jù)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適用。物權請求權是一種基于物權而產(chǎn)生的、保護物權的請求權,也是物權法為保護物權而特別設定的一種方法。物權作為一種對物的直接支配權,權利人享有對物進行占有、使用、處分、獲取收益等權能,這些權能可以說是物權的積極權能。為了保障這些權能的實現(xiàn),就必須要賦予物權人在物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所享有的返還原物、排除妨害等物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并不以直接支配物為其內(nèi)容,而是以請求另一方當事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為內(nèi)容,物權人行使物權請求權的目的是要求侵害人為一定的積極行為,即返還原物、排除妨害。物權人行使物權請求權要求義務人消除這種妨害的可能性,既可能是要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也可能是不為一定行為,它是獨立于物權本身的請求權。物權請求權源于物權的支配性。當物權人的支配權受到他人侵害時,為恢復權利人對客體的圓滿支配狀態(tài),物權人才應行使此項請求權。可見,物權請求權的行使可以使物權恢復圓滿狀態(tài)和支配力,因此它也是物權效力的體現(xiàn)。物權請求權與物權具有共同的命運,物權請求權隨著物權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隨著物權的轉移而轉移,物權消滅時物權請求權亦不復存在,物權請求權不能單獨轉讓。盡管物權請求權是基于物權產(chǎn)生的且與物權不可分離,但它不同于物權本身。一方面,物權請求權只能發(fā)生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是一種相對法律關系,它和作為絕對權的支配權是有區(qū)別的。對于權利人來說,一般只有在其物權遭受侵害的情況下,才能針對特定的侵害人行使物權請求權,而不能針對任何其他人行使物權請求權,但物權人行使物權則可以對抗任何第三人。另一方面,物權請求權在性質(zhì)上仍然是以請求相對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為內(nèi)容的,它也屬于請求權的范疇。物權請求權在性質(zhì)上也不同于作為支配權的物權。物權請求權之所以不同于侵權請求權,在于其主要目的是恢復對物的圓滿支配,例如,在物被他人非法占有,返還原物就是恢復權利人對物的圓滿支配。一方面,物權請求權的行使必須以物仍然存在為前提,如果物已滅失,則只能夠通過要求損害賠償?shù)姆绞竭M行救濟,而無法行使原物的物權請求權。③另一方面,物權請求權通常是與有體物的保護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行使旨在恢復對有體物的支配。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恢復原狀都是在物權人所有或占有的有體物受到他人侵占、妨害或侵害時產(chǎn)生的保護方法,它們主要是針對實物的保護而創(chuàng)設的。對于無體財產(chǎn)的妨害或占有,主要采用侵權請求權的保護方法。依據(jù)《民法典》的規(guī)定,物權請求權方式主要包括四種,即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險和恢復原狀?!睹穹ǖ洹穼⑴懦梁拖kU分為兩種請求權加以規(guī)定。按照《民法典》第238條的規(guī)定,“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該條規(guī)定容易造成一種誤解,即認為物權請求權包括損害賠償請求權。實際上,該條并沒有承認損害賠償請求權是物權請求權的形式,其應當屬于侵權請求權范疇。該條規(guī)定是一個引致條款,溝通了物權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關系。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一樣,都具有保護物權的作用,在物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權利人既可以依據(jù)物權請求權提出請求,也可以依據(jù)侵權請求權提出請求。但兩種請求權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具體表現(xiàn)在:由于物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的目的和功能不同,所以兩者對物權保護的側重點也不同。傳統(tǒng)的物權請求權行使的方式主要是請求返還原物、請求侵害排除和請求侵害防止,其目的在于排除物權受侵害的事實或者可能,恢復或者保障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①;在物權保護中,行使侵權請求權就是要求加害人履行損害賠償之債,其目的是填補物權人無法通過行使物權請求權而得以彌補的損失,即以貨幣方式恢復被損害物的價值狀態(tài),彌補受害人所遭受的價值損失。一般而言,當物權受到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的可能時,權利人既可以依據(jù)物權請求權提出請求,恢復其物權的完滿狀態(tài),也可以依據(jù)侵權請求權提出請求,以排除妨礙。如果物權遭受的損害已經(jīng)發(fā)生,而且損害沒有必要或沒有可能通過恢復原狀等物權請求權獲得救濟,就只有通過損害賠償?shù)那謾嗾埱髾喃@得價值上的補償。由此可見,物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是兩種不同的對物權的保護方法,其從不同的角度對物權損害予以不同的救濟,兩者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結合適用。一是兩者的歸責基礎不同。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除了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侵權行為以外,一般侵權行為的受害人要行使基于侵權行為的請求權必須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受害人要主張權利就必須舉證證明加害人具有過錯,如不能證明加害人具有過錯,則加害人不負侵權責任。但是如果適用物權請求權,權利人要求侵害人返還財產(chǎn)、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和恢復原狀,都不需要證明相對人具有過錯。換言之,物權人在行使其物權請求權的時候,只需要證明其財產(chǎn)被他人不法占有或遭受了侵害或妨害,而不需要證明他人對該財產(chǎn)的占有、侵害或妨害是否具有過錯。二是兩者的責任構成要件不同。從危害后果上來看,在物權的保護中,行使侵權請求權的前提是存在損害賠償之債,損害賠償之債要求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財產(chǎn)的損失,沒有損失就沒有賠償。但是物權人行使物權請求權的前提是物權遭受到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的可能,而不以造成財產(chǎn)損失為前提。也就是說,只要行為人阻礙或者妨害物權人行使其物權,不管是否造成現(xiàn)實的損害,物權人都有行使物權請求權之可能。另一方面,不法行為人侵害或者妨害物權人的物權,造成了妨害或危險,此種妨害或危險本身并非一種損害,常常難以以貨幣的形式來具體確定或定量,但這并不影響物權人行使物權請求權而對這些妨害或危險予以排除。訴訟時效針對的對象是債權請求權,依據(jù)我國《民法典》第188條,訴訟時效為3年。但是物權請求權則不能適用上述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一方面,對于諸如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而言,適用三年訴訟時效將不利于保護所有人的利益,或者說不利于保護所有權人的權利。例如,行為人在某人的房屋邊上挖掘窖坑,嚴重影響到房屋的安全,如果房屋所有人請求挖坑的行為人排除妨害,行為人提出該坑是在三年前挖的,因而已過時效,其沒有義務恢復原狀,這就意味著經(jīng)過一定的期限后將使某種違法的行為合法化,顯然不符合時效制度設定的目的。另一方面,對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等物權請求權而言,也很難確定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物權請求權通常適用于各種繼續(xù)性的侵害行為,侵害和妨害行為通常是持續(xù)不斷進行的,例如非法占有他人的財產(chǎn),只要沒有返還,物權就仍然處于遭受侵害的狀態(tài)。物權請求權來源于物權,是物權效力的內(nèi)容;侵權請求權在性質(zhì)上為債權,屬于債權的內(nèi)容。由于物權請求權的效力優(yōu)先于債權請求權,因而物權請求權應當優(yōu)先于侵權請求權。例如在破產(chǎn)程序中,所有人基于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而應當對其物享有取回權,因此這種取回權應優(yōu)先于一般債權而受到保護。②如果只允許所有人采用侵權請求權的方法保護自己的物權,就只能以一般破產(chǎn)債權人的身份按比例受償,顯然不及采用物權請求權,行使取回權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護物權。由此可見,如果以侵權請求權代替物權請求權,則損害了物權應當具有的優(yōu)先效力?!睹穹ǖ洹肺餀嗑幩?guī)定的物權請求權主要包括四種:即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險和恢復原狀。所謂返還原物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對無權占有或侵奪其物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占有物?!睹穹ǖ洹返?35條規(guī)定:“無權占有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該項請求權是由所有權所派生的請求權,并且是所有權效力的直接體現(xiàn),只要他人無權占有或侵奪權利人的財產(chǎn),權利人都可以通過行使該項請求權而恢復其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主體應為失去對物的占有的物權人。一方面,請求權人必須是物權人,既包括所有權人也包括他物權人,至于所有權人既可以是單獨的所有人,也可以共有人;不享有物權的人(例如,承租人、保管人等)即使取得了合法占有權,也不能享有此種請求權。另一方面,物權人行使該請求權的前提必須是其所有或有權占有的物被他人非法侵占,物權人已喪失了對物的占有。在此情況下,才有必要返還。返還原物請求權的相對人為無權占有物的人。具體來說,請求權的相對人應符合如下條件:一是相對人必須是現(xiàn)在占有標的物并侵害物權人占有的人。所謂現(xiàn)在占有人,就是指在提出請求之時,仍然占有標的物的人?,F(xiàn)在占有人包括直接占有人和間接占有人。物權人只有向現(xiàn)在占有人提出請求才能使標的物實際返還給所有人。例如,所有人甲知道乙侵奪了其財產(chǎn),但乙在占有該財產(chǎn)以后又被丙占有。盡管所有人甲喪失占有是由乙的行為造成的,但由于乙現(xiàn)在并未實際占有標的物,因而甲只能依據(jù)侵權行為行使請求權,請求乙賠償損失,同時向現(xiàn)在的占有人丙主張所有物的返還。如果甲向乙提出返還原物請求,則會因乙不可能返還而使其請求權無法實現(xiàn)。一般來說,所有人的財產(chǎn)被他人非法占有后,所有人有權請求返還,而對于動產(chǎn)質(zhì)權人、留置權人等物權人來說,依法有權占有他人提供質(zhì)押和留置的財產(chǎn),在該財產(chǎn)被他人非法占有以后,也有權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在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時候,應當首先返還給動產(chǎn)質(zhì)權人、留置權人等物權人,假如原物返還給所有人,所有人不愿意繼續(xù)在其物上設定他物權負擔,則會導致這些他物權的消滅。二是相對人的占有必須構成無權占有。返還原物的相對人應當為無權占有人。所謂無權占有,通常是指缺乏占有的本源,換言之,是指相對人無法律和合同的依據(jù)而占有所有人的財產(chǎn)。一方面,是指沒有法律上的依據(jù)而占有。例如動產(chǎn)留置,如果不符合留置的條件,則其占有構成非法的占有。另一方面,是指沒有合同上的依據(jù)而占有。例如,非法占有他人財產(chǎn)或者在合同約定期限屆滿之后繼續(xù)占有他人財產(chǎn)等都構成無權占有,物權人有權請求無權占有人返還其物。如果相對人從某個非所有人處取得占有具有一定的根據(jù),但對于所有人而言,其并無占有的權利,所有人仍可對其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例如,在非法轉租的情況下,次承租人證明他是基于租賃合同而占有他人財產(chǎn),則可以形成對轉租人的抗辯,但是他不得對抗所有人,拒絕所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至于相對人占有該物在主觀上是出于故意或過失,并不影響所有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物權人請求返還原物應以原物的存在為前提。因為返還原物請求權就是為了保護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如果原物已經(jīng)滅失,實際上物權因其客體的消滅而消滅,此時物權人只能請求無權占有人承擔違約賠償責任或侵權賠償責任。如果原物仍然存在,但是遭受了毀損,則物權人可以請求無權占有人返還,并承擔修理、恢復原狀的責任,如果物權人遭受了損失,還可以要求無權占有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圍繞著返還原物請求權還可形成其他的一些請求權,如要求返還孳息、費用補償?shù)葐栴}。對此,我國《民法典》物權編在第五分編占有中作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問題在于,如果原物仍然存在,但是遭受了重大損害,如果可以進行修補,而物權人希望獲得對原物的占有,那么物權人既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也可以要求恢復原狀。如果原物仍然存在,但是遭受的損失無法修補、修補的成本高于原物的價值或者修補后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的基本性質(zhì)和特征,不具備原有的功能,權利人不愿意繼續(xù)獲得該物,則權利人也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不再要求返還原物。關于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效力,由于返還原物請求權旨在要求相對人返還所有物,因而此種請求權行使的直接法律效力是標的物占有的移轉。但除標的物的移轉外,行使此項請求權還涉及孳息返還、賠償損失及費用補償?shù)葐栴}。具體而言,返還原物請求權具有如下效力。第一,占有的移轉。返還原物請求權行使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物權人支配的財產(chǎn)從無權占有人手中移轉給物權人,進而使物權人的物權回復到圓滿狀態(tài),使物權人重新獲得對物的支配。所以,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也是所有權彈性的體現(xiàn),或者說是所有權效力的表現(xiàn)。返還原物請求權之效果實際上是一種占有的移轉,也就是說,由無權占有人將其對標的物的占有移轉給物權人。占有一旦發(fā)生移轉,則物權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目的即已達到。法律允許的交付方式具有多樣性,決定了占有移轉的方式也是多樣的。例如,可以由占有人(相對人)將標的物的占有直接移轉給物權人,也可以采用占有改定或指示交付的方法。不過在實踐中,簡易交付的方式是極少見的,因為此種方式要求受讓人在受讓之前就已占有動產(chǎn),當雙方發(fā)生占有移轉的合意時,交付就產(chǎn)生效力。由于所有權人不可能事先占有其動產(chǎn)(因為如果已占有動產(chǎn),便不可能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因而也就不可能采取簡易交付的方式。返還原物只是標的物的返還,而非所有權的返還。區(qū)分這兩個概念在實踐中不無意義。因為返還原物必須移轉對標的物的占有,但返還所有權并不一定要移轉對標的物的占有。第二,返還原物和孳息。返還原物不僅包括返還原標的物,還包括返還孳息。物權人請求返還原物,必須原物依然存在。如果原物已經(jīng)滅失,返還原物客觀上已經(jīng)不可能,物權人就只能要求賠償損失,而不能要求返還原物。一般來說,現(xiàn)時占有人向返還請求權人返還原物時應保持物的原有狀態(tài),不得造成物的損害和價值的減少。這就是說,無論是善意占有人還是惡意占有人在返還原物時必須使物保持原有的狀態(tài)。保持原有的狀態(tài)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在返還時恢復物的原狀,而只是說其負有保持原狀的義務。如果因其故意或過失造成物的損害和價值的減少,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三,賠償損失。占有人在返還原物時,應當保持物的原有狀態(tài),如果因其故意或過失造成物的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關于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應當區(qū)分三種不同的情況:其一,占有人造成物的損失,返還請求權人有權請求其賠償損失;其二,占有人造成物的收益的損失,占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在確定責任時必須要考慮占有人對于收益的損失是否具有過錯,這種過錯是指占有人依通常經(jīng)營方法可以收取收益而不收取。其三,因占有人的過錯造成物的滅失的,占有人如何承擔賠償責任應當根據(jù)其主觀上的善意或惡意而定。占有物因占有人的過失造成滅失的,惡意占有人應賠償全部損失,而善意占有人僅在其現(xiàn)有利益的限度內(nèi)承擔賠償義務。返還原物請求權與合同上的請求權可能發(fā)生競合。例如,承租人在租賃期滿以后不返還租賃物,出租人既可以基于物權請求權請求承租人返還,也可以基于合同上的請求權請求其返還。在這兩種請求權之間,權利人有權作出選擇。排除妨害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妨害時,物權人對妨害人享有請求其排除妨害、使自己的權利恢復圓滿狀態(tài)的權利。例如,某公司在他人房屋之上違章架設某種廣播設備,可能發(fā)出某種輻射、給他人造成妨害,權利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睹穹ǖ洹返?36條規(guī)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狈梁κ侵笇嵤┝四撤N妨害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行為?!胺梁ξ锏膶ν饨绾铜h(huán)境的聯(lián)系,只要物的功能性使用因此受到影響,就構成了妨礙所有權?!狈梁κ乾F(xiàn)實地造成了對他人的權利行使的阻礙,這是妨害與危險的區(qū)別。排除妨害請求權的內(nèi)容是請求除去妨害。通過排除妨害使物權人的物權恢復其原來狀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排除妨害請求權僅限于除去妨害而并不包括恢復原狀。當妨害排除以后,物權人的標的物是否已恢復其原有狀態(tài),并非屬于排除妨害請求權所應解決的問題。如果妨害行為給所有物造成損害,物權人有權請求妨害人賠償損失或要求其通過修補等方式恢復原狀。一是被妨害的標的物仍然存在且由物權人占有。排除妨害請求權行使的主體是所有權內(nèi)容受到妨害的物權人,但物權人行使該請求權時,必須要求被妨害的物仍然存在且由物權人占有。行使排除妨害和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條件是不同的,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在請求排除妨害的情況下,物權人一般沒有喪失對標的物的占有;在請求返還原物的情況下,物權人已喪失了對所有物的占有。二是妨害人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物權人行使所有權。所謂“妨害”,是指以占有以外的方法,侵害物權或妨礙物權人行使其所有權。妨害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1)對物權人的標的物的侵害,如在他人的房屋邊挖洞危及房屋的安全。2)非法利用他人的財產(chǎn)致使物權人不能對其財產(chǎn)行使物權。如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堆放垃圾,在他人的大門前停放車輛、妨害他人通行。3)非法為所有權設定負擔,如擅自在他人不動產(chǎn)上設定抵押權。4)其他妨害行為,如招牌被大風吹落,倒塌在他人的門前,盡管招牌的倒塌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但畢竟行為人的物件致他人不能圓滿行使其所有權,亦構成妨害行為。所以,妨害既可以是妨害人實施的妨害行為造成的,也可以是由妨害人的物件造成的。在民法上,通常認為,“人之所有物,應視同人之人格延長”,因而他人的物件妨害物權人行使權利,物權人也可以請求排除妨害。妨害必須是持續(xù)進行的,而不是短暫即逝的或已經(jīng)消失的,否則,盡管妨害行為已經(jīng)作出,物權人也不能行使排除妨害請求權,而只能請求侵害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shù)蓉熑巍H欠梁κ遣缓戏ǖ?,或者超越了正常的容忍限度。如果行為人實施某種行為具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依據(jù)(如承租人正當使用房屋、某人因緊急避險而給所有人造成妨害),則雖對物權人構成妨害,物權人也不得請求行為人排除妨害。妨害行為有可能是合法的(如在自己土地上堆放被許可排放的污染物),此種行為依據(jù)“無害”標準并不禁止,但如果給他人造成過度超越了正常的容忍限度的妨害,權利人也可以請求排除。物權人行使排除妨害請求權,并不要求相對人具有故意或過失,換言之,該項請求權的行使不以相對人具有過錯為要件。在此有必要區(qū)分排除妨害與賠償損失的概念。在民法上,妨害和損害的概念是有區(qū)別的。損害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損害是指因一定的行為或事件使某人的權利或利益遭受某種不利益,而妨害行為也會造成被妨害人的不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損害可包括妨害。從狹義上說,損害是指財產(chǎn)的損失,如侵害財產(chǎn)權的損害賠償實際上是指賠償損失,在這個意義上理解的損害,其與妨害的概念是不同的。尤其應當看到,排除妨害旨在除去物權人的物權在行使過程中的障礙或侵害,使物權恢復其圓滿狀態(tài),因而此種請求權的行使不必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要考慮行為人是否具有過錯。需要指出的是,在物權受到妨害時,物權人也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妨害行為超越了正常的容忍限度,權利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但物權人應當容忍他人輕微的、正當?shù)姆梁ΑT诜缮现源_認物權人的容忍義務,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忍受輕微妨礙義務是維護社會生活的和睦所必需的。因為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特定的共同體和社會之中,總會與他人發(fā)生各種摩擦,從而不可避免造成損害或妨害。如果人們不能容忍任何輕微的妨害,則社會成員之間根本無法和睦相處,社會就難以形成正常的經(jīng)濟生活秩序。所以,從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角度出發(fā),所有人應當容忍輕微的妨害。在他人實施了輕微妨害的情況下,物權人不得請求予以排除。另一方面,忍受輕微妨害義務是相鄰關系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相鄰關系規(guī)則就是要規(guī)范不動產(chǎn)權利人之間在行使物權時的相互關系,一方的權利要適當延伸,另一方要提供適當?shù)谋憷?,這就包含了應忍受輕微損害的義務。如果在物權法上不能確定忍受輕微妨害的義務,則無法形成相鄰關系規(guī)則。判斷某種妨害是否屬于輕微妨害,一是要看產(chǎn)生某種損害,一個合理的一般的人是否能夠忍受,也就是說這種損害是否超出了一個合理的人能夠忍受的范圍。二是需要考慮所有人忍受此種損害是否將使其所有權不能得到正常行使,如果無礙于其所有權的行使,那么此種妨害就屬于輕微妨害。忍受輕微妨害的義務,在一定程度上也確定了所有權行使的限度。所謂消除危險請求權,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可能造成對他人的妨害,并且構成一定的危險,權利人有權請求消除已經(jīng)存在的危險。例如,某人的房屋即將倒塌,對周圍鄰居的房屋形成了危險。自羅馬法以來,物權請求權的主要形式有三種,即返還原物、排除妨害和妨害防止?!睹穹ǖ洹返?36條規(guī)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笨赡芊梁ξ餀嗷蛘咭呀?jīng)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或者排除妨害。通過行使消除危險請求權,可以預防將來發(fā)生對物權的現(xiàn)實損害。在法律上,妨害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所有人實際面臨的現(xiàn)實的妨害,二是指尚未實際發(fā)生的但有可能出現(xiàn)的妨害,此種妨害又稱為危險。從狹義上所講的妨害僅指前一種妨害,物權請求權中的排除妨害請求權也僅指對實際發(fā)生的妨害進行排除,而不包括對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進行排除。對于未來的妨害的排除,適用消除危險請求權。所以,物權人在他人的行為或者設施可能造成自己占有物的損害時,可以請求消除危險?!睹穹ǖ洹返?36條中的“危險”是指他人的行為或者設施可能造成自己占有物的損害。危險的判斷標準為:第一,危險必須是可以合理預見的,而不是主觀臆測的。例如,房屋倒塌必須是按照一般的社會觀念或者工程建設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認識,其確有可能倒塌。第二,危險必須是確實存在且有對他人財產(chǎn)造成損害的可能。如鄰人的大樹有可能傾倒,砸壞自己的房屋。此種損害雖尚未發(fā)生但又確有可能發(fā)生,對此種危險,所有人也有權請求排除。危險的發(fā)生既可能構成未來的危險,也可能構成現(xiàn)實的妨害。如在自己的土地上挖洞等,所有人在行使消除危險的請求權時可不考慮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故意或者過失。危險發(fā)生以后,應當由危險的形成人承擔消除危險的責任,消除危險的費用應當由危險設施的物權人或危險形成人承擔。一般來說,消除危險請求權的行使,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因為什么時候發(fā)生危險,有可能受到損害的人便有權要求危險的形成人承擔消除危險的責任。雖然危險已經(jīng)形成,但如果并沒有造成實際的損害,危險受害者有權請求危險形成人消除危險,但不能請求其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如在公共場所施工時,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可以主張物權請求權,不能主張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但如果在形成危險以后又造成了他人的損害,則受害人不僅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要求其消除危險,也可以基于侵權行為請求權請求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謴驮瓲钍侵感袨槿藢е滤素敭a(chǎn)損害后,應當采取各種措施,使財產(chǎn)恢復原有的狀態(tài)?!睹穹ǖ洹返?37條規(guī)定:“造成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毀損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痹摋l規(guī)定實際上確定了恢復原狀的請求權?;謴驮瓲畹恼埱髾嘀饕侵冈谖镌馐芮趾χ?,如果能夠通過修理、重作等方式恢復原狀,應該采用各種方法使得這些物恢復到原有的狀態(tài),從而使得權利人恢復對物的圓滿權利狀態(tài)。恢復原狀請求權的特點表現(xiàn)為:第一,此種請求權通常是在權利人的動產(chǎn)或者不動產(chǎn)造成毀損的情況下被采用的。一般來說,財產(chǎn)造成毀損之后,在經(jīng)濟上可以利用,并且權利人可以繼續(xù)利用,行為人應當采取措施以恢復財產(chǎn)的原狀。但如果財產(chǎn)已經(jīng)造成了滅失或者無法恢復原狀,或者恢復原狀費用過高,而權利人又不愿意修補,則權利人只能夠采取損害賠償?shù)姆绞?,而不能采取恢復原狀的方法。第二,恢復原狀的方式因動產(chǎn)和不動產(chǎn)遭受侵害而有區(qū)別。對于造成動產(chǎn)毀損的,主要采取三種方式,即修理、重作、更換。修理是修補物的缺陷,重作是重新制作一個原物的替代物,而更換則是通過購買等方式提供一個新的替代物。更換通常適用于種類物,而不適用于特定物。上述這些方式,都是為了使權利人恢復對動產(chǎn)的支配。對于不動產(chǎn)則不宜采取上述方式,因為不動產(chǎn)一般不會發(fā)生滅失,很難采用修理、重作、更換的方式。第三,恢復原狀的目的是要恢復物權人對物權的圓滿支配狀態(tài)。在所有人的物受到他人侵害的情況下要充分保障所有人的利益,僅僅通過損害賠償?shù)姆椒ú⒉荒軡M足受害人的利益要求。畢竟金錢賠償不能完全代替恢復原狀的方法,因為對物的侵害既可能造成毀損,也可能造成物的滅失。如果已造成物的滅失,只能采取損害賠償?shù)姆椒ǎ魞H僅造成物的毀損,則要考慮該物是否為可代替的、能否在市場上購買到。如果是市場上能夠購買到的物,則在這些物受到侵害以后,通過賠償?shù)霓k法使所有人在獲得一定金錢以后,在市場上購買到替代物,確有利于充分維護所有人的利益,而且便于法院的判決執(zhí)行。如果被毀損的物并不是替代物而是特定的、在市場上難以購買到的,則采用損害賠償?shù)姆椒ú⒉灰欢▽κ芎θ擞欣?。在此情形下,允許受害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則受害人可以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在請求賠償損害與請求恢復原狀之間作出選擇。如果受害人認為恢復原狀對其有利,則完全可以采用此種方法;如果僅允許受害人要求賠償損失,則實際上剝奪了受害人的選擇權。第四,恢復原狀應當考慮到經(jīng)濟上是否合理。在動產(chǎn)發(fā)生毀損的情況下,雖然可以修理或者重作,但如果在經(jīng)濟上極不合理,修理和重作的費用遠遠超過了更換新的替代物的經(jīng)濟價值,則應當考慮到加害人的賠償成本,允許其以同等質(zhì)量的替代物履行恢復原狀的義務。不能夠修理和替換,是指修理和替換有可能損害物的價值的,或使物的價值不能得到恢復,或者修復在經(jīng)濟上不合理,或者某物為特定物無法找到替代品。尤其是在造成不動產(chǎn)毀損的情況下,恢復原狀可能沒有必要或者難以恢復,此時就沒有必要采用恢復原狀。在此情況下,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九章第2講工業(yè)地域的形成與工業(yè)區(qū)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突破練4B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東分紅紅利分配與投資計劃合同3篇
- 第二章復合材料增強體2017上課講義
- 小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分階段分層次全過程質(zhì)量管控機制
- 單病種填報要求(更新至20240911)
- 2024年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閘北區(qū)市北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協(xié)議中個人隱私保護協(xié)議
- 常州大學《新媒體文案創(chuàng)作與傳播》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麻醉蘇醒期躁動患者護理
- 英語雅思8000詞匯表
- 小學好詞好句好段摘抄(8篇)
- JT-T-1059.1-2016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技術規(guī)范第1部分:總則
- 《茶藝文化初探》(教學設計)-六年級勞動北師大版
- 三軸攪拌樁安全技術交底(好)
- Unit-1-The-Dinner-Party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
- 2024年輔警考試公基常識300題(附解析)
- 加油站反恐演練工作方案及流程
- 【閱讀提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閱讀要素解析 類文閱讀課外閱讀過關(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