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美術上冊1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課件_第1頁
八年級美術上冊1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課件_第2頁
八年級美術上冊1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課件_第3頁
八年級美術上冊1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課件_第4頁
八年級美術上冊1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1/38美術作品觀賞與分析:青銅文化唐代人物畫西方繪畫建筑與文化衣飾文化思索與討論2/38思索與討論

《舞馬銜杯紋銀壺》1970年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徑2.3厘米,銀質。陜西省博物館收藏。銀壺形似皮囊,壺口位于扁圓形壺身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蓮瓣形壺蓋,蓋頂系有銀鏈與弓形提梁相連。銀壺腹部兩側都有舞馬銜杯紋飾。此壺紋飾、提梁均作鎏金處理。銀狐不是傳統(tǒng)中原樣式,而是當初遼金游牧民族盛水用具。

駱駝引頸直立,神情悠閑。背上墊有菱格紋圓氈,駝架上有樂舞俑五人;前三人為胡人(中國古代對西北方各民族泛稱),后兩位為漢人。胡人所彈奏樂器是一個波斯式四弦曲項琵琶。此陶塑表現了不一樣民族藝人在一起演出情景,頗為新奇。反應了唐代少數民族交通方式以及與漢族社會交往活動頻繁。陶塑結構完整,工藝精美。人物形象和動作都很生動。3/38思索與討論這些作品有實用價值嗎?

《彩陶盆》(原始社會)《鳥紋爵》(商代)4/38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蓮鶴方壺人鼎面紋方鼎人面紋銅鉞大盂鼎2、青銅器是實用具嗎?

1、為何稱其為青銅時代?

3、青銅器帶給我們什么樣美感?

公元前八世紀商代和西周早期,青銅工藝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顯示冶銅鑄器工藝階段到來,標志著人類文明歷程一個新時代。思索與討論4、談談你對青銅器感受。(1)青銅文化5/38

重875千克,高133厘米。器形厚重,耳部外側浮雕是兩只相正確猛虎,張著大口,銜著一個人頭,充滿神秘色彩。司是祭奠,母戊是商王文丁母親名子,此鼎是為祭奠他母親而鑄造。《司母戊方鼎》(商代)(1)青銅文化6/38

兵器,長31.7厘米,寬35.8厘米。這件銅鉞形體巨大,兩面均透雕著張口怒目標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極力夸大猙獰可怖,表現了原始天真、拙樸美。《人面紋銅鉞

》(商代)(1)青銅文化7/38

這件商代后期青銅器,高38?5厘米,鼎腹四面鑄有浮雕人面,底部填云紋。《人面紋方鼎》(商代)(1)青銅文化8/38

這件商代后期青銅器,高32?5厘米,虎與人造型均富有神秘色彩,虎口大張,齒牙森列,雙前爪抱于人腰際。虎身有各種紋飾,整個器物為立體雕塑,與浮雕線刻紋飾相結合,表現了青銅器成熟時期藝術特色。《虎食人卣》(商代)(1)青銅文化9/38《大盂鼎》(西周)炊器,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鼎內壁銘文19行,291字,記載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冊命貴族盂史實。盂制造青銅鼎共有兩件,,一大一小,小盂鼎已失,只留下銘文拓片,大盂鼎是現存西周重器之一。(1)青銅文化10/38

這件作品高118厘米,造型由莊重凝重變到奇巧、富麗。通體飾有蟠螭紋,壺身攀附著姿態(tài)生動鏤空龍虎,一派生騰之勢,壺蓋蓮花造型,中立展翅欲飛鶴,以小獸為壺座,器身輕盈秀麗,給人以活潑、抒展感覺。預示著社會大變革?!渡忷Q方壺》(西周)(1)青銅文化11/38《簪花仕女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思索與討論1、唐代是一個怎樣社會?3、唐代社會崇尚什么樣審美觀念?(2)唐代人物畫內人雙陸圖2、你從唐代繪畫作品中看到了哪些信息?12/38

《簪花仕女圖》周昉

縱46厘米,橫18厘米。畫面描繪是五個宮廷貴婦在庭院中游樂場面。全卷分為四段:采花、看花、漫步和戲犬?!遏⒒ㄊ伺畧D》表現人物衣飾華美、儀態(tài)雍容高貴。不難看出,唐代是一個工藝發(fā)達、經濟繁榮、民族交往親密、文化繁盛時代。(2)唐代人物畫13/38

這件作品描繪了唐玄宗寵妃楊玉環(huán)二姐虢國夫人極其眷從們,騎馬郊游行列。整幅畫不畫背景,華麗駿馬,人物鮮艷明快服裝,使整個隊伍如花團錦簇。《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張萱(2)唐代人物畫14/38(1)即使整個畫面流露著高雅華貴、安逸祥和氣氛,但她們優(yōu)雅體態(tài)和奢華衣飾依然掩飾不了人物空虛內心世界。她們從容閑逸形象和淡然冷漠表情,使人們感受到封建社會中這些上流社會宮廷貴婦人們,盡管錦衣玉食、物質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卻十分空虛寂寞,顯得百無聊賴。

(2)她們身披薄紗、薄如蟬翼,衣著華美艷麗、高貴典雅。她們高髻凌風,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從畫面描繪輕紗薄翼般華美衣裙和精美首飾,反應出唐代紡織技術和工藝水平已經相當高超。

(3)她們體態(tài)豐腴柔美、臉龐圓潤,濃黛蛾翅眉,薄紗下豐滿前胸和圓潤肩膀,這種濃麗豐肥理想化“羅綺人物”表現了那個時代審美風尚和心態(tài)。那時崇尚女性美標準就是豐腴,而當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畫面上人物、動物被描繪栩栩如生、細致入微,可見唐代畫家不但已經擁有比較完備繪畫工具材料,而且在繪畫技巧上也已經十分嫻熟。15/38《搗練圖》張萱描繪貴族婦女搗練、熨練、縫制情景。(2)唐代人物畫16/38說一說唐代社會紡織、刺繡和印染工藝發(fā)展。《搗練圖》局部(2)唐代人物畫17/38這是一幅兩人對弈、兩人觀棋圖。人物疏松而緊湊。(內人即宮中之人,雙陸指在唐代非常盛行一個棋類活動。)《內人雙陸圖》韓滉(2)唐代人物畫18/38《西斯廷圣母》拉斐爾(意大利)

《最終晚餐》達·芬奇(意大利)

《阿爾諾非尼夫婦像》

楊·凡·埃克(尼德蘭)

《冬獵》博魯蓋爾(尼德蘭)

《中世紀教堂繪畫》

(3)文藝復興時期繪畫思索與討論這些作品表現了什么樣審美理想?(3)文藝復興時期繪畫19/38

比較兩幅畫有哪些不一樣?中世紀教堂壁畫

《蒙娜麗莎》達·芬奇(意大利)(3)文藝復興時期繪畫20/38畫中人物神情充滿世俗感情。使人感受到是一個人間母親親切與慈愛。

《椅中圣母》拉斐爾(意大利)(3)文藝復興時期繪畫21/38畫面空間與背景處理上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終晚餐》達·芬奇(意大利)

·(3)文藝復興時期繪畫22/38

這幅畫是舉行婚禮場面。借助鏡子映照出畫面內外人與景,擴大了畫面空間,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阿爾諾非尼夫婦像》楊·凡·??耍岬绿m)

(3)文藝復興時期繪畫23/38《冬獵》博魯蓋爾(尼德蘭)

冬天嚴寒,原野遼闊空間感,得到非常出眾表現。請試分析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寫實技巧。

(3)文藝復興時期繪畫24/38

1、這些建筑是哪個國家?說一說它們不一樣建筑格調。

2、這些建筑表達了什么樣文化與思想?強調了什么精神?

3、試分析幾件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建筑.

從建筑能夠看出不一樣地域文化區(qū)分?!度f神廟》《布達拉宮》

《圣保羅天主教堂》《白云觀》《伊斯法罕大清真寺》

(4)建筑與文化思索與討論《龍泉寺》(4)建筑與文化25/38

佛教是沿著黃河流域發(fā)展起來中國古代文化。佛教建筑散發(fā)著一個現實、人本氣息。溫婉馥郁庭院,平易近人體量,更多顯現出安詳與平和氣氛。

(4)建筑與文化《五臺山龍泉寺漢白玉牌樓》山西

26/38

藏傳佛教建筑,高117米,長360余米,歷時50年建成。以雄偉、輝煌、壯麗。粗獷震撼人心。(4)建筑與文化《布達拉宮》(西藏)教堂和道觀是供奉各自信仰神靈和進行宗教活動場所27/38北京王府井大街老北京街道狹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簡陋,廣告稀少、混亂,交通多依靠步行,少許人力車;現在北京街道平坦、寬大,建筑宏偉,店面整齊,廣告豐富、有序,交通便利發(fā)達,各種當代化車輛穿梭而行。經過比較,反應了北京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已經成為一個傳統(tǒng)和當代相結合國際性大城市。28/38

坐落于北京西便門外"白云觀",不但是北京最大道觀,而且還是我國古代北方道教中心,有"全真第一叢林"之稱。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道觀更是對佛寺模仿。以磚木結構為主,建于山林之中,表達了與自然融合哲學思想。(4)建筑與文化《白云觀》(北京)29/38

《倫敦圣保羅天主教堂》(英國)

教堂建于城市,采取是石料和水泥,并沿用了古希臘立柱和羅馬穹窿頂,高聳尖頂將人意識導入“天國”。出人意料體形。動蕩不安氣氛是它基調。

(4)建筑與文化30/38

它頂蓋是一個直徑四十多米巨大穹窿頂。在穹窿頂中央,開有一個直徑八米多圓孔,一束強烈陽光從中直射而下,輝映著神殿每一個部位。古羅馬人認為:這是人與天上交流通道,充滿神秘而神圣感覺。(4)建筑與文化

《萬神廟》(羅馬)31/381

伊斯蘭建筑:以數字和審美感覺為依據,發(fā)展了以抽象圖案為基礎建筑裝飾裝飾藝術。色彩華麗,清秀明朗。

(4)建筑與文化《伊斯法罕大清真寺》(伊朗)32/38

晚清女裝

民國女裝

當代女裝

服裝是人類物質生活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一部分。郭沫若曾說:衣裳是文化象征,衣裳是思想形象。你從服裝演變中看到什么?服裝美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十年代(5)衣飾文化(5)衣飾文化思索與討論33/38

晚清女裝:中式、布料、纏足,反應出當初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烈影響。

(5)衣飾文化試分析衣裳樣式、布料。34/38

民國女裝:西式、小皮夾、皮毛質,反應出當初中國社會已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從家庭走向社會。

(5)衣飾文化試分析衣裳樣式、布料。35/38

三十年代:剪發(fā)盛行,發(fā)式多變,中西兼容

。旗袍更是進入盛時,成為中國女裝代表。

(5)衣飾文化猜一猜這是哪個年代服裝?從發(fā)型到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