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9單元 第2講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課時作業(y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9單元 第2講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課時作業(y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9單元 第2講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課時作業(y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9單元 第2講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課時作業(y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9單元 第2講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課時作業(y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2019·江蘇徐州高二期末)“吃夠在大國勢力夾縫中受氣苦頭的中共十分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蘇之間,特別是如果與它們的關系都搞僵了的話,中共的新政權就不會被承認,更談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為此,新中國推行的外交方針是()A.“一邊倒”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C.“另起爐灶” D.“求同存異”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蘇之間,……中共的新政權就不會被承認,更談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由此可以推斷,為獲得承認和支持,中共只能在美蘇之間選擇向誰靠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實行“一邊倒”外交方針,加入社會主義陣營,A項正確?!按驋吒蓛粑葑釉僬埧汀笔侵笍U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另起爐灶”指的是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求同存異”是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外交思想,不涉及中國和美蘇關系,排除D項。2.(2020·江西臨川一中適應考)1954年12月,毛澤東在北京會見緬甸總理吳努時說:“我們在華僑中不組織共產黨,已有的支部已經(jīng)解散?!瓉喎菚h要是邀請了我們,又還讓蔣介石參加,我們就不好去了?!泵珴蓶|對吳努的談話表明新中國()A.在外交上“另起爐灶”的決心B.遵循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C.與周邊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的愿望D.貫徹萬隆會議的精神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在華僑中不組織共產黨,已有的支部已經(jīng)解散”,表明遵循互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材料中主要闡述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與發(fā)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無關,故C項錯誤;萬隆精神是萬隆會議的產物,萬隆會議召開于1955年,故D項錯誤。3.(2020·江西臨川一中適應考)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國低估了會議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間存在著多種矛盾,中國應該采取積極方針,打破美國封鎖、禁運、擴軍備戰(zhàn)的政策,促進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與這份文件相關的外交活動()A.推動了印度支那問題的順利解決B.使中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外交關系C.打破了美國遏制中國的外交僵局D.確立的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準則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新中國成立之初”“美、英、法”“促進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日內瓦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故A項正確。B項為亞非會議的影響,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和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影響,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與材料無關,排除。4.(2020·河北衡水摸底)“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性界碑,它是從革命運動外交向國家外交過渡的一次關鍵性轉變,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方針的最終形成?!边@里的“它”是指()A.制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 D.倡導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答案A解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局限,是從革命運動外交向國家外交過渡的一次關鍵性轉變,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方針的最終形成,故選A項。5.(2019·廣西南寧高二期末)1955年,中國政府和印尼政府簽訂條約,宣布取消華僑的“雙重國籍”,讓他們在兩國國籍中選擇一個。條約簽訂后,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這一舉措()A.導致了同印尼關系的惡化B.反映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C.增強了華僑對祖國的認同D.旨在發(fā)展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1955年,中國政府和印尼政府簽訂條約,……條約簽訂后,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中國與亞非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材料中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印尼國籍,目的就是發(fā)展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D項正確。材料措施不會導致中國同印尼關系惡化,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邊倒”的外交方針是倒向社會主義陣營,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可知,不能增強華僑對祖國的認同,C項錯誤。6.(2020·湖南衡陽八中摸底)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指出:“一種國際秩序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它在合法性和權力之間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別給予兩者的重視程度。無論合法性還是權力都不是為了阻止變革,兩者相結合是為了確保以演變的方式,而不是通過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較量實現(xiàn)變革?!毕铝羞x項與材料相符的是()A.主張按冷戰(zhàn)思維來維持世界秩序B.注重世界秩序構建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C.僅靠軟實力和價值觀即可維持世界秩序D.強調世界秩序構建過程中的正義性答案B解析“一種國際秩序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它在合法性和權力之間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戰(zhàn)思維來維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備合法性,故A項錯誤;“確保以演變的方式,而不是通過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較量實現(xiàn)變革”,可見注重世界秩序構建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故B項正確;“僅靠軟實力和價值觀”,不符合常識,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重視“合法性和權力”,權力不一定是正義的,故D項錯誤。7.(2019·河北辛集中學訓練)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主席囑咐道:“這次聯(lián)大以2/3多數(shù)票支持我們,是第三世界國家把我們抬進去的?!瓕δ切赜诿绹膲毫ν稐墮嗥钡膰乙惨硎靖兄x并諒解他們的處境。A.導致中美關系更加惡化B.因美國的阻撓而沒能成功C.使聯(lián)合國擺脫美國影響D.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該事件為新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這并沒有導致中美關系的惡化,美國在孤立政策失敗后開始和中國改善關系,故A項錯誤;在1971年的第26屆聯(lián)大上,新中國以絕對的優(yōu)勢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故B項錯誤;當時聯(lián)合國仍然受美國的影響,故C項錯誤;新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體現(xiàn),故D項正確。8.(2019·安徽屯溪一中月考)新中國1949年單頁版、50版、53版、58版護照文字為中俄文對照,71版、75版改為中法英文對照。護照語種的變遷體現(xiàn)了()A.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 B.中國外交環(huán)境的變化C.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D.中國國力的日益提升答案B解析新中國初期實行“一邊倒”外交政策,20世紀70年代由于中美關系的緩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出現(xiàn)中法英文對照形式,這一變化是中國外交環(huán)境變化的結果,故B項正確。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改革開放是1978年之后,故C項錯誤;中國綜合國力的變遷與護照語種的變化無關,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9.(2019·皖南八校聯(lián)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鄭重宣告:“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去找?!泵珴蓶|這個對外戰(zhàn)略方針,后來在《共同綱領》中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聯(lián)合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首先聯(lián)合蘇聯(lián)、各人民民主國家和各被壓迫民族,站在國際和平民主陣營方面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以保世界的持久和平。”——摘編自呂乃澄、周衛(wèi)平主編《大棋局——中日美關系風云五十年》材料二1969年3月珍寶島之戰(zhàn),使中蘇關系徹底破裂?!鋵殟u事件發(fā)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認為責任在蘇聯(lián)一方。在基辛格看來,這對美國來說既是問題也是機會,問題是,蘇聯(lián)對中國的威脅如果得逞,就會打破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平衡,甚至會出現(xiàn)蘇聯(lián)勢力無法阻擋的嚴重局面。機會在于,中國可能由此愿意緩和同美國的緊張關系。同時,中蘇沖突加劇也會減輕歐洲受到的壓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認為:美國有必要支持中國,以防止中國被蘇聯(lián)摧毀,致蘇聯(lián)坐大,從而不利于美國的國家利益?!幾蕴瘴尼摗⒛叻?、袁征等著《當代中美關系研究》(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的外交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20世紀60年代末中蘇關系發(fā)生的重大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答案(1)外交政策:“一邊倒”。原因:國際上出現(xiàn)兩大陣營對峙格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敵視新中國并推行反共反華政策;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安全和擴大新中國的國際影響;中蘇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有一致性。(2)重大變化:中蘇關系徹底破裂。影響:使中美兩國外交戰(zhàn)略做出重大調整,為中美關系緩和創(chuàng)造了有利契機;導致蘇聯(lián)與西歐國家緩和關系,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歐洲國家的壓力;中蘇對抗不利于兩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外交政策,根據(jù)材料一“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去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外交政策是“一邊倒”。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從國際格局、美國的政策、中蘇關系以及中國的目的等角度分析。第(2)問,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