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摘要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研究極具現實意義。近年來,在醫(y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侵犯患者隱私權的案例日益增加。盡管患者隱私權在我國受到許多法律保護,但實際上,目前我國立法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大多是原則性的,難以有效保護患者隱私權。由于人們越發(fā)重視患者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同時民法典編纂的草案對患者隱私權的部分規(guī)定進行了修訂,探討患者隱私權的保護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通過以下部分來研究:切入點是隱私權與患者隱私權的關系,然后對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主要情形進行類型化分析,重點研究患者隱私權與其他權益的沖突與矛盾,通過分析、歸納出國內外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現狀,進行立法比較并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最后提出完善我國患者隱私權民法保護制度的建議,期望能夠建立一個完整而系統(tǒng)的保護體系來更好地保護人格權并有效解決醫(yī)患矛盾糾紛。關鍵詞: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權利沖突ABSTRACTResearchonthe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bycivillaw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Inrecentyears,withthetension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casesofinfringementofpatients’privacyhavebeenincreasing.AlthoughtheprivacyofpatientsisprotectedbymanylawsinChina,infact,the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incurrentlegislationinChinaismostlyprincipled,anditisdifficulttoeffectivelyprotecttheprivacyofpatients.Sincepeople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legal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andthedraftoftheCivilCodehasrevisedsomeprovisionsofpatients'privacy,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discussthe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Therefore,thisarticlemainlystudiesthroughthefollowingparts:Theentrypoin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privacyrightsandpatientprivacyrights,andthentypeanalysisofthemaincasesofinfringementofpatientprivacyrights,focusingonstudyingtheconflictsandcontradictionsofpatientprivacyrightsandotherrights,throughAnalyzeandsummarizethecurrentstatusofthelegal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rightsathomeandabroad,makelegislativecomparisonsanddrawonadvancedforeignexperienceonthisbasis,andfinallyputforwardsuggestionstoimproveChina'spatientprivacyprotectionsystem,andhopetoestablishacompleteandsystematicprotectionsystemTobetterprotectthepersonalityrightsandeffectivelyresolvetheconflicts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Keywords:patientprivacylegalprotectionconflictofrights目錄TOC\o"1-2"\u一、引言 1二、患者隱私權概述 2(一)隱私權與患者隱私權的界定 2(二)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主要類型 4三、患者隱私權與相關利益的沖突和協調 6(一)患者隱私權與醫(yī)療機構利益的沖突與解決 6(二)患者隱私權與第三人利益的沖突與解決 7(三)患者隱私權與公共利益的沖突與解決 7四、我國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現狀及完善建議 8(一)我國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現狀 8(二)國外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現狀 9(三)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立法比較與借鑒 10(四)完善我國患者隱私權民法保護制度的建議 10五、結語 13參考文獻 14致謝 15PAGE15論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一、引言由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公眾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人們不再扮演服從的角色,開始重視對自身隱私權的保護。隨著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事件越來越多,同時立法者在民法典編纂的草案中修改了患者隱私權的部分規(guī)定,再加上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在保護患者隱私方面的工作不夠充分,不足以滿足患者在隱私權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作為熱門話題的患者隱私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鑒于我國對隱私權的保護起步較晚,患者隱私權在立法上的部分規(guī)定可能存在漏洞,學術界關于患者隱私權問題的爭議不盡相同。從我國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現狀來看,法律保護起步較晚,且大多是低位階的法規(guī),多為原則性規(guī)定,實用性不強,且相關權益沖突的協調問題沒有具體規(guī)定。本文旨在研究與分析上述問題,闡明相關法律關系,找出問題所在,對保護患者隱私權的問題提出個人看法和建議,希望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落到實處。本文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通過查閱國內外學者關于患者隱私權研究的文獻,對患者隱私權的概念以及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主要類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閱讀了相關的專著,并結合我國現狀和棘手的問題,分析、歸納出學者們的主要觀點。本文主要通過三個部分來分析我國患者隱私權的保護研究。第一部分是患者隱私權的概述。首先,通過分析隱私權與患者隱私權的概念來界定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對比學者們的觀點,并結合我國民法典編纂草案修改的部分規(guī)定來進一步闡述患者隱私權的特殊性。同時,對于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主要類型進行總結。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患者隱私權與相關權益的沖突和協調。首先是與醫(yī)療機構利益的沖突。常有醫(yī)療機構未經患者同意就組織實習生進行教學觀摩的情形,而事實上,侵害患者隱私權與醫(yī)療機構利益掛鉤的案例也多不勝數。其次是與第三人利益的沖突。這里的第三人多指特定的第三人。當患者在醫(yī)療機構檢測出對特定第三人不利的疾病時,醫(yī)療機構應該保護患者的隱私權還是保護特定第三人的生命健康權?最后是與公共利益的沖突。在嚴重疫情面前,保護患者的隱私權還是保護公眾的知情權,或者說二者之間怎么平衡,這些問題亟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解決。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我國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現狀并提出相關完善的建議。首先,從我國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現狀入手,查閱相關文獻來研究國外患者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現狀。然后,通過國內外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立法比較進行借鑒成功經驗,并根據我國患者隱私權民法保護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強調在立法層面的完善,擴大保護患者隱私權的范圍,明確侵犯患者隱私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制定系統(tǒng)、全面的患者隱私權的保護機制。二、患者隱私權概述民法典編纂的草案把患者隱私權的部分規(guī)定進行了修改,再次把公眾的目光吸引到患者隱私權的保護研究工作上。學術界對于患者隱私權的保護問題有許多爭議觀點,為了更好地探討患者隱私權的保護問題,了解隱私權的基本理論是研究患者隱私權的前提,而界定患者隱私權的關鍵是闡明其與一般隱私權的關系。隱私權與患者隱私權的界定1、隱私權的概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對保護自身權利的意識逐漸提高,隱私權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不言而喻。而網絡時代的到來,推動了隱私權概念的發(fā)展。我國對隱私權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民法通則》也未對隱私權予以明確的規(guī)定,學者們對于隱私權概念的觀點有頗大的爭議。民法學家彭萬林先生認為,隱私權是指公民不愿公開或讓他人知悉個人秘密的權利。張新寶先生認為,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1]。王利明先生則認為,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以上學者對于隱私權定義的解釋大致趨同,均在強調個人信息應是不愿為他人所知悉的信息,讓個人的私密信息免受侵害是保護隱私權的目的。實際上,眾多學者提出的隱私權概念的觀點與上述并無太大差異,盡管各種概念的范圍界定略有差別。隱私權伴隨著社會的需要而不斷發(fā)展演變,其內容與以往大有不同。根據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的修改,隱私權的定義為“自然人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的規(guī)定“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權利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搜查、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梢姶舜涡薷臄U大了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區(qū)分隱私權更加客觀與公正,方便在司法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2、患者隱私權的概念鑒于我國對隱私權的研究起步較晚,所以關于患者隱私權的概念,我國的相關立法并不完善。雖然患者隱私權的保護研究是建立在隱私權的理論基礎之上,但是基于患者隱私權的特殊性,不能在隱私權的定義前面簡單地冠以患者二字,應該仔細斟酌患者隱私權的界定。學者們也有自己的見解。但是有兩種主要觀點:前者認為隱私權是指患者在診斷和治療期間保護其隱私免受任何形式的外部入侵的權利。后者的觀點是,患者的隱私權專門指法律授予的患者的隱私權。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未經患者的同意,不得私下披露與患者個人有關的各種秘密,禁止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非法侵犯其權利。對于以上觀點的表述,筆者認為不夠全面和嚴謹?;颊唠[私權是隱私和醫(yī)療領域的產物。它最重要的特點是主體的特殊性,只有滿足特定條件的患者才能享有權利。另外,時間段的限制也極為重要。無論診療過程結束與否,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仍負有保護患者隱私權的法定義務。因此,患者的隱私權概括應該如下:患者隱私權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信息、私人空間和私人活動不受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侵犯,并在醫(yī)療活動期間以及醫(yī)療過程結束后,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不得非法侵犯患者隱私的權利。3、隱私權與患者隱私權的定位從上述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隱私權作為一項重要的人格權,對其的理論研究在社會發(fā)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盡管立法者對隱私權逐漸重視,也明確了其在法律層面的地位,但是患者隱私權的界定卻一直未明晰。區(qū)分隱私權和患者隱私權的定位,實質上是探討二者間的關系。很多學者認為隱私權是患者隱私權的上位概念,理由如下:其一,隱私權的關注范圍包含了患者隱私權的權利范疇,實際上就是隱私權為患者隱私權提供了理論基礎,患者隱私權并未產生新的判斷要素;其二,從立法的角度來看,患者隱私權的概念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看出其只是在醫(yī)療領域內對隱私權的強調,是對隱私權的特殊情形予以重視的一種體現。由此可見,患者隱私權不是獨立于隱私權外的一種人格權,其與隱私權是屬種關系,仍然歸屬于隱私權的范疇[2]。既然隱私權和患者隱私權的界定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那么著重強調患者隱私權的保護的意義何在?《侵權責任法》第62條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規(guī)定是否多余?首先,最明顯的區(qū)別就在于主體的特殊性。隱私權的主體是自然人,而患者隱私權的主體限定在患者和相關的醫(yī)務人員之間。其次,醫(yī)療領域相較于其他領域更容易獲取患者的個人隱私,再加上診療期間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患者的隱私權保護較為復雜。而且實踐生活中,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事件頻頻發(fā)生,患者的隱私被暴露而受到的影響可能較之于一般隱私權更重。因此,立法上單設患者隱私權的保護規(guī)定條款必不可少。(二)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主要類型1、診療過程中侵犯患者隱私權由于治療的需要,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對醫(yī)務人員公開透露與疾病或治療過程有關的個人信息、身體隱秘部位,高度信任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卻得不到與之相應的安全保護。而現實生活中,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例子比比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醫(yī)方故意與否,只要泄露了患者的隱私,皆為侵犯患者隱私權的情形。(1)醫(yī)方管理不善是侵犯患者隱私權最為常見的情形之一,通常表現為醫(yī)務人員沒有妥善保管好患者的紙質版資料,多為遺失或亂丟棄;(2)檢查身體部位而暴露隱私的情形時有發(fā)生,比如患者在必須要裸露檢查時,醫(yī)務人員沒有盡到其應盡的合理注意義務,默許無關人員進入或留在患者檢查的科室,使得患者的隱私權受到侵犯;(3)在較為封閉的房間里,醫(yī)務人員在訊問或談論患者的病癥信息時,默許或不理會其他候診的患者的存在,此時醫(yī)務人員也未盡到必要的合理注意義務;(4)未經患者的同意,醫(yī)務人員與無關人員談論患者的病情,沒有履行保護患者隱私權的法定義務;(5)醫(yī)務人員或醫(yī)療機構沒有在合理的范圍內獲取患者的隱私,對于與治療疾病無關的個人隱私和私人領域也未給予保護。2、臨床教學中侵犯患者隱私權為了培養(yǎng)醫(yī)學人才和達到推動醫(yī)療事業(yè)發(fā)展的目的,部分醫(yī)院會在平時的治療過程中允許實習生跟隨在身邊觀摩。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如果沒有得到患者的同意,那就意味著侵犯了患者的個人隱私。引起了學者們熱議關注的新疆石河子醫(yī)院案例,是我國第一例患者在臨床教學中被侵犯隱私而受到起訴的案件[3]?;颊邽槲椿榕?,在該院接受人流手術。做手術前,醫(yī)生讓患者脫除衣物進行檢查,隨后醫(yī)生便讓20多名實習生進來觀摩。盡管患者曾向醫(yī)生抗議要求實習生回避,但是醫(yī)生不以為然,繼續(xù)以患者為活體標本向在場的實習生進行教學講解。隱私權受到侵犯并感到被羞辱的患者,向法院提起了訴訟。這樣的案件只是眾多侵犯患者隱私權的案件的一個縮影,現實生活中經常發(fā)生這樣的事情,被侵犯隱私的患者沒有提起訴訟的大有人在。不可否認的是,臨床教學能快速促進實習生的進步,同時對于其學習和職業(yè)生涯來說不可或缺。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沒有法定義務要配合負有教學義務的醫(yī)院的工作。患者去醫(yī)院進行治療是基于個人疾病診療的需求,而醫(yī)院未經患者同意侵犯患者隱私權的教學行為僅是在完成醫(yī)療機構的法定義務,患者有權不配合醫(yī)院的教學行為。雖然醫(yī)院的出發(fā)點是促進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并非是謀取利益,但凡事先未獲取患者的同意,即為侵犯了患者的隱私權。3、非法利用侵犯患者隱私權(1)醫(yī)方出賣患者隱私在患者進行診療之前,首先要完成的事情是填寫個人信息。對于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來說,這只是診治過程的一部分,但是對于商家來說,這是隱藏的商業(yè)價值,所以總有部分醫(yī)務人員為了謀取利益將患者的個人信息打包賣給商家。因此,時常會出現患者收到形形色色的騷擾電話或短信的情形。根據法律賦予患者的權利來看,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除了對患者的隱私負有保密的義務之外,還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無論是遵守職業(yè)道德要求,還是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法定義務,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都不能為了謀取利益將患者的個人信息進行買賣或泄露[4]。醫(yī)方非法利用患者隱私醫(yī)院為了擴大知名度,進行廣告宣傳是常有的事情。一般醫(yī)院會在廣告中配上患者診療前后的對比照片,有時還會把患者的詳細病情寫上。令人不解的是,有些廣告并未給患者的信息做一些必要的處理,比如沒有虛化重點部位、模糊真實姓名和住址等資料。這些保護工作一旦沒有做到位,就容易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如果困擾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嚴重,還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傷害。沒有取得患者的同意,通過多種媒介宣傳與患者隱私有關的廣告,皆為不當利用患者的隱私權,嚴重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權益,患者可以要求醫(yī)療機構或醫(yī)務人員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三、患者隱私權與相關利益的沖突和協調患者隱私權本質保護的是患者自身的與他人、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領域和空間,但是,實際生活中,當患者使用權利保護自己的時候,往往會引起與其他權利的沖突。任何權利的行使都是有界線的,患者隱私權也不可避免。其中,與患者隱私權發(fā)生沖突最為典型的權利分別是與醫(yī)療機構利益的沖突、與第三人利益的沖突以及與公共利益的沖突?;颊唠[私權與醫(yī)療機構利益的沖突與解決這里的與醫(yī)療機構利益的沖突多指醫(yī)務人員的知情權,患者迫切想要治愈自身的疾病,但卻時常不愿告知醫(yī)務人員其真實狀況,希望在治病的同時能盡量避免透露自身的隱私,這種狀況在面臨可能暴露身體部位檢查的時候尤為常見。例如在婦科問診時,患者面對男性醫(yī)師詢問病情或必要的身體檢查時,因為自身的害羞,可能會瞞報真實病情而避免檢查或詢問。這樣的狀況,不利于醫(yī)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也難以準確診治患者的疾病。如果后續(xù)患者病情加重,患者還會埋怨、投訴醫(yī)生,從而導致矛盾糾紛。在這個時候,應該保護的是醫(yī)生的知情權。患者在自身的隱私權與醫(yī)生的知情權發(fā)生沖突時,應該要放棄隱私權,如實向醫(yī)生告知與病情相關的信息,因為醫(yī)生的知情權實質上是為了保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權。按照位階理論的順序來看,患者的生命健康權的保護優(yōu)先于隱私權,因此,保護醫(yī)生的知情權本質是保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權,患者應適當放棄自身的隱私權。當然,患者在面臨沖突時,放棄自身的隱私權也是有限制的,防止醫(yī)生無節(jié)制地侵犯患者的隱私權。為了更好地平衡患者隱私權與醫(yī)生的知情權,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必須要適度限制和保護。首先,醫(yī)務人員可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進行問診,如若患者對工作不配合,醫(yī)務人員應該告知其應承擔的責任。其次,醫(yī)務人員只能對與病情相關的信息進行詢問,對于與治療疾病毫無關聯的詢問或檢查,患者有權拒絕回答或配合。最重要的是,當醫(yī)務人員合法知悉了患者的病情信息,醫(yī)務人員無論是基于職業(yè)道德要求還是法律規(guī)定的保護患者隱私的法定義務,均不能向無關人員透露患者信息,同為醫(yī)院的其他與病情診治無關的醫(yī)務人員也不例外。平衡以上二者的權利沖突較為困難,在實踐中仍需患者的坦誠與醫(yī)療機構及醫(yī)務人員的負責?;颊唠[私權與第三人利益的沖突與解決這里的第三人指的是特定第三人,比如患者的配偶。一般而言,患者的病情信息屬于個人隱私,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其權利。但是,在患者隱私權與特定第三人的知情權發(fā)生沖突時,如何權衡和取舍二者間的關系呢?假設患者發(fā)現自身患有性病,但是患者沒有打算告知其配偶,此時醫(yī)院應該如實告知患者的配偶嗎?如果患者希望隱瞞病情信息,而醫(yī)院選擇向患者的配偶陳述患者病情的真實情況,則患者的隱私權就受到侵犯,家庭關系也會受到影響。相反來看,如果醫(yī)院沒有向患者配偶告知患者的病情,則患者的配偶的知情權就會受到侵犯,同時患者配偶的生命健康權也受到影響。按照兩害相權取其輕和權利位階原則來看,應當優(yōu)先保護患者配偶的生命健康權益,此時患者的隱私就要被讓渡。從上述分析來看,在特定情況下第三人的知情權優(yōu)先于患者隱私權,但根據實際情況而言,由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部分患者不愿告知家屬,盡管患者沒有傷害家屬的惡意。如果把患者患有性病的信息告知其配偶或家屬,極有可能導致家庭解體,易引發(fā)患者與醫(yī)方的矛盾。倘若醫(yī)方不告知患者的配偶真實情況,配偶的生命健康有可能受到影響,日后會加劇醫(yī)方與配偶的矛盾糾紛。由此看來,如何解決以上權利沖突問題是一大難題[5]。筆者認為,最初醫(yī)方可以先給患者一個限期,假設患者不在期限內告知配偶或家屬病情信息的,醫(yī)方可以代為告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護家屬的知情權,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給予了患者告知家屬病情的方式和時間,盡量緩解矛盾糾紛。不過現實中患者經常會獨自前往醫(yī)院檢查,此時醫(yī)院無法告知特定第三人,或許醫(yī)院可以選擇上報相關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颊唠[私權與公共利益的沖突與解決權利是相對的,公民在行使自身的權利時可能會侵犯他人的權利。患者行使自身權利時也毫不例外,主要體現在患者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的沖突上。詳細來說,當患者患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傳染性疾病時,其享有的隱私權必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與醫(yī)務人員知情權、第三人知情權最大的不同是,公眾知情權涉及的領域最廣。如果患者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發(fā)生沖突,應當優(yōu)先于保護公眾知情權,因為此時保護患者隱私權將會對社會公眾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秱魅静》乐畏ā返?2條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y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币罁艘?guī)定可知,如果患者患有傳染性疾病時,相關的醫(yī)療機構以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有權要求患者配合工作安排,此時患者讓渡部分隱私是十分必要的[6]。2019年年底我國武漢市爆發(fā)新冠病毒疫情,此次疫情被確定為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每日確診病例數字的上升弄的人心惶惶。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抵抗疫情的時候,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的個人隱私被部分人傳播到網絡上,一時間引來大量網民的關注,并在一定范圍內造成民眾恐慌。與此同時,遭受疾病的折磨的患者還受到了無關人員的騷擾,給他們造成了新的傷害。以這次疫情為例,患者隱私權在社會公共利益面前讓步于公眾知情權是必要的,如若沒有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導致不能及時向相關機構報備患者的活動軌跡與接觸人群的范圍,到時候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7]。但是,在保護社會公眾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也要合理合法地保護患者的隱私權。民眾為了避免被感染而瘋狂轉發(fā)傳播患者的確切信息,使得身心飽受病毒折磨的患者受到二次傷害。這種做法不但會導致患者痊愈后無法正?;貧w社會,還會讓其他疑似患者不敢報備個人信息。到最后,過度侵犯患者隱私權帶來的后果可能會反噬到民眾身上。因此,采取適當措施公布患者的信息能夠最大利益化保護社會公眾。筆者認為,得知患者的活動軌跡能夠采取措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途徑,所以公布患者的部分信息是必要的。然而,在公布信息時,相關部門和機構需要把患者的姓名和住址等詳細資料隱去。為了更好地進行疫情防控以及保護公眾的知情權,適當保護患者的隱私權也至關重要。四、我國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現狀及完善建議我國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現狀由于我國的歷史原因和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對于隱私權的立法保護起步較晚,隱私權常常被置于名譽權的保護范圍之內。隨著公民隱私權保護意識的逐步加強,立法者認識到隱私權地位的重要性,自2010年7月1日開始實施《侵權責任法》,其中的第2條第2款首次確定了隱私權具有和名譽權同等的法律地位。而在《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前,對于患者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主要反映在低位階的法律文件和相關的特殊法律法規(guī)中。除此之外,在民法領域,關于患者隱私權的相關規(guī)定只能在司法解釋中找到。因此,《侵權責任法》頒布后,在醫(yī)療損害賠償責任一章中,對于患者的隱私權受到侵害的賠償責任作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患者隱私保護制度的雛形初步形成,意味著我國在民法領域對患者隱私權保護的進步。盡管《侵權責任法》第62條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作出了規(guī)定,但是對于保護患者權利的力度還是較為薄弱,規(guī)定多為原則性要求,患者仍然處于弱勢地位。隨著時代進步的發(fā)展,民眾權利意識提高,學者們對于患者隱私權保護問題的研究分析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民法典編纂,在《侵權責任編(草案)》一審稿中明確了對患者的個人信息的保護,而在二審稿中強化了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把“造成患者損害的”這一結果要件刪除了,這表明無論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有無造成患者損害,只要其實施了泄露患者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的,都應該承擔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的法定義務[8]。國外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現狀1、美國最早誕生隱私權理論的國家是美國,因此關于患者隱私權理論研究的進度是位于前列的。美國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guī),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是1996年頒布的《有關健康保險的轉移和責任的法案》,此法案對于醫(yī)療健康產業(yè)具有規(guī)范作用,能用來直接保護醫(yī)療機構掌握的患者隱私[9]。2000年時美國又制定了《個人可識別健康信息的隱私標準》等一系列法律來保護患者隱私,此法案細化了披露患者信息行為的主體范圍。顯而易見,美國醫(yī)療信息隱私保護已經構建起了完整的法律體系。2、德國德國與美國不太一樣的是,其在法律上沒有明確患者隱私權的概念,而是把患者的隱私權當作患者的人格權來保護,由“一般人格權”理論發(fā)展出了人格保障體系,包括自我決定、自我保護和自我表現,因此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體系的構建也截然不同。不過,德國使用數據保護個人隱私的方式影響深遠。1990年德國頒布實施了《新數據保護法》,對于數據的保護從收集階段開始,也對醫(yī)療情報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此法案也確立了患者隱私權保護的法律依據[10]。3、日本日本與我國一樣,在民法領域中有對隱私權作出規(guī)定,但是卻缺乏對患者隱私權的直接保護規(guī)定。為了彌補立法上的不足之處,日本為了構建完整的法律保護體系,除去民法和刑法以外,對于其他部門法律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例如1984年的《患者權利宣言》是明文規(guī)定了個人隱私權的保護。而2005年日本頒布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是對個人醫(yī)療方面的保護,并以此為基本法,再通過頒布其他部門單行法相輔相成,因此構成了相對完整的的保護患者隱私權的法律體系?;颊唠[私權法律保護的立法比較與借鑒通過以上國家的法律保護現狀可知,美國通過頒布《有關健康保險的轉移和責任的法律》來對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主體范圍等進行了規(guī)范,并且美國關于患者隱私權的法律經過長期發(fā)展,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患者隱私權立法體系。與我國相比,美國的立法更為細致和嚴謹,并且可操作性強,重要的是美國立法對于患者隱私權的保護是直接保護。在關于患者隱私權立法層面和理論研究方面,德國的法律發(fā)展形勢也較好,體系與我國相比也較為成熟和完善。與我國對患者隱私權保護形式相同的是日本,其也采取了間接保護的形式。不過,日本選擇了多個部門法相結合的方式來配合,以此達到較為完整的保護患者隱私權法律體系的效果。由此可見,我國應該使用直接保護患者隱私權的方式,借鑒以上國家的做法并吸取經驗和教訓,規(guī)范患者隱私保護形式,明確責任主體和強化法律的可操作性。與此同時,還應該在立法上結合多個部門法進行補充和完善,建立全面化、體系化的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體系[11]。完善我國患者隱私權民法保護制度的建議1、明確對患者隱私權的界定實踐生活中多見形形色色侵犯患者隱私權的狀況,而根據我國現行法律來看,仍未針對患者隱私權的相關問題作出詳細的保護說明,這對于界定是否侵害患者隱私權來說是一大難題,同時會加劇醫(yī)患矛盾糾紛,不利于構建完善的保護患者隱私權的法律體系。由于醫(yī)患關系之間的特殊性,為了更好地保護患者的隱私權,必須對醫(y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所了解患者隱私的范圍作出一定的限制。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盡管該法條提到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然而規(guī)定涉及的部分不夠細致、全面,除了侵犯患者隱私的表現情形遠不止上述法條提及的兩種形式外,對于與治療疾病無關的個人信息和私人領域也沒有作出詳細說明,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范圍仍不全面,亟需立法的進一步完善?!睹穹ǖ淝謾嘭熑尉帲ú莅福芬粚徃宓谝磺Я阋粭l規(guī)定:“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绷⒎ㄕ邔€人信息保護引入了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強調了患者個人信息的保護。而在二審稿中,刪除了“造成患者損害的”這一結果要件,進一步強調了患者個人信息的保護[12]。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患者的隱私信息被賦予了更多與以往不同的含義,而個人信息雖然與隱私存在交集,但個人信息涵蓋的范圍遠廣泛于隱私,而現行立法除了需要加強對患者個人信息的保護,還要在認定侵犯患者隱私權的形式方面作出適當的規(guī)定和盡快明確患者隱私權的定義。2、細化侵犯患者隱私權責任的承擔我國現行立法中對于侵害患者隱私的責任承擔方面的規(guī)定多為原則性條款,針對患者的隱私被侵犯后如何具體處罰相關的醫(yī)療機構及醫(yī)務人員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經常出現法官在同一類案件的處理上有多種判決結果的情況,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原則性條款大多數沒有實際的操作意義。通常侵權后的民事責任承擔主要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筆者認為侵犯患者隱私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如出一轍。停止侵害是必然的,為了避免醫(yī)療機構及醫(yī)務人員正在或將要對患者隱私的侵害,患者可以提出停止侵害的要求,要把對患者的傷害降到最低。由于患者的隱私是與他人、社會公眾無關的信息,賠禮道歉需要在特定范圍內進行,否則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13]。而除了停止侵害和賠禮道歉外,賠償損失是侵權責任中最為重要的民事承擔方式。在侵犯患者隱私的醫(yī)療損害中,常見的賠償救濟方式為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因為實際衡量精神損害難度大,所以精神損害賠償的認定比財產損害賠償困難。司法實踐中,醫(yī)學認定精神損害程度的檢測較為復雜且不易確定,通常情況下是由法官根據案件的進展進行主觀裁判,并且大部分患者的精神損害主張得不到合理的賠償。除去現行法律沒有明確侵犯患者隱私的精神損害賠償金額外,在判斷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方面也存在著漏洞。筆者認為,應該完善評估患者精神狀態(tài)的醫(yī)學報告體系,同時現行法律要明確賠償金額的標準,協助法官能夠依據規(guī)定的標準并根據各地的經濟水平來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還應當明確醫(yī)療機構及醫(yī)務人員侵犯患者隱私權的舉證責任,這樣患者能夠獲得合理的損害賠償金額。3、協調患者隱私權與相關權益的沖突保護患者的隱私權同時會侵犯到其他相關權利的行使,典型的有與醫(yī)療機構及醫(yī)務人員、特定第三人以及社會公眾的權利沖突?;颊唠[私是不愿為大眾所得知的信息,由于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同,保護患者的隱私可以說是在維護患者的人格尊嚴??墒怯袡嗬陀袥_突,如何有效維護患者隱私還能同時保護其他相關權利的確是一大難題。從患者隱私權與醫(yī)方的權利沖突來看,醫(yī)務人員為了治療患者的疾病,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信息。由于界定醫(yī)務人員獲取患者信息的范圍較模糊,會出現侵犯患者隱私的情形,而患者時常為了保護隱私隱瞞真實病情,這不利于醫(yī)務人員治療疾病。當醫(yī)務人員為了治病而不得已獲取患者的病情時,醫(yī)務人員基于保護患者生命健康目的的知情權保護應優(yōu)先于患者隱私權。從與特定第三人的權利沖突來看,患者向特定第三人隱瞞可能與其有利害關系的病情的,屬于侵犯了特定第三人的知情權。此時的特定第三人的知情權實際上是涉及到其生命健康權,保護生命健康法益遠高于保護隱私權,所以一定情況下可限制患者的隱私權的保護。從與社會公眾的權利沖突來看,由于公眾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較廣,且很大程度上侵犯知情權可能意味著侵犯生命健康權益。因此,保護患者隱私權時應注意是否有侵犯更高位階的權利,一旦逾越底線,患者隱私權需要讓步[14]。平衡患者隱私權與以上相關權利,需要嚴格遵循比例原則和權利位階理論。在沒有侵犯到他人、公眾的生命健康權益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隱私。醫(yī)療機構及醫(yī)務人員在保護患者隱私時,應當隱藏患者個人的姓名、住址等詳細信息,并且禁止向無關人員透露、探討、販賣患者的私人信息,同時獲取患者信息的方式也應有限制,必須取得患者本人的同意[15]。當患者隱私權需要讓渡于高于其的知情權乃至生命健康權時,適當公布患者的活動軌跡以及明確密切接觸人群進行保護,及時將患者的必要信息上報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這樣既能快速采取有效措施保護他人、公眾權利,避免了過度暴露患者的隱私,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患者的隱私權。五、結語隨著隱私權理論研究的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維權意識的覺醒,以往無條件服從醫(yī)生指令的醫(yī)患關系逐漸不被大眾所接受,很多患者希望在尊重其隱私的前提下恢復健康。因此,在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和民法典人格權篇新修纂的背景下,對患者隱私權保護的探討既有理論意義,也有現實意義。根據隱私權和患者隱私權的概念進行對比分析,患者隱私權實質上是隱私權在特殊情況下的強調,二者之間的關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學者們針對患者隱私權的探討離不開隱私權的理論研究分析。在厘清侵犯患者隱私權的主要情形后,可以發(fā)現患者隱私權與其他相關權利的沖突是引發(fā)醫(yī)患矛盾的重要原因。為了把握好協調患者隱私權與相關權益的度,需要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具體明確處理的方法,加強立法保護力度。由于目前對于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仍待加強,筆者希望能夠完善《侵權責任法》中關于患者隱私權的保護規(guī)定,規(guī)范患者隱私權的概念,擴大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對患者隱私權的侵權責任承擔方式進行細化,明確患者隱私權與其他相關利益的協調規(guī)則,從而進一步建立相對完善的患者隱私權保護體系。參考文獻[1]蔡宏偉,龔賽紅.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研究述評[J].醫(yī)學與哲學(A),2017,38(05):5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低壓動力框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兒童泳鏡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電動機移動高壓泵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隧道式輥道爐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檸檬金水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破碎機設備租賃與節(jié)能改造合同3篇
- 2025-2030全球電弧等離子槍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家具護照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度企業(yè)并購信息保密及盡職調查協議
- 二零二五民間借款擔保人合同法律援助服務協議
- 2023年全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網絡培訓研修總結心得體會
- CDE網站申請人之窗欄目介紹及用戶操作手冊
- 車班班長工作總結5篇
- 行業(yè)會計比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值機業(yè)務與行李運輸實務(第3版)高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高考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練(含解析)
- 42式太極劍劍譜及動作說明(吳阿敏)
- 部編版語文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材解讀)
- 仁愛英語九年級下冊單詞表(中英文)
- 危險化學品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課件
- 巨鹿二中骨干教師個人工作業(yè)績材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