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全國版)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 40分鐘訓練5 語言基礎語言運用默寫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1頁
(課標全國版)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 40分鐘訓練5 語言基礎語言運用默寫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2頁
(課標全國版)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 40分鐘訓練5 語言基礎語言運用默寫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3頁
(課標全國版)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 40分鐘訓練5 語言基礎語言運用默寫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學問從實地上用功,議論自然確有根據;若浮光掠影,終無成見,自然隨波逐流,無所適從。B.今年初,應《汽車生活》雜志藍主編的約請,我每月為他們雜志寫一篇關于交通文明的小短篇,雖說都屬管窺蠡測之作,幾個月下來也有萬言之多。C.有些人把娛樂當職業(yè),焚膏繼晷,夜以繼日,昏天黑地,既荒廢了事業(yè),又累壞了身體,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D.張老一生,皓首窮經,甘坐冷板凳,長期從事中國古典哲學、民俗學和宗教學的教學和研究,成績斐然,令人敬佩。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春天的頤和園,小草帶著泥土的芬芳鉆了出來,柳枝在昆明湖畔輕輕搖曳,桃花在枝頭盡情綻放,真是秀色可餐。B.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積淀和不絕如縷的文化傳統(tǒng),是我國新時期文化發(fā)展的起點,是我們民生振興的基石。C.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一個經濟體爆發(fā)危機,就會沖擊到其他經濟體,因此,任何開放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D.福島核事故發(fā)生一周年之際,日本政府首次組織記者進入核電站采訪,讓他們按照規(guī)定路線走馬觀花地轉了一遭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中國知名財稅專家、物業(yè)稅方案設計專家劉桓認為,房產稅是“十二五”財稅改革的“破冰”之舉,有利于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系。B.2012年將成為世界經濟的“關鍵之年”,世界經濟何去何從將取決于發(fā)達國家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全球經濟不斷增加的下滑風險。C.聯(lián)合國12月1日發(fā)布《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警告:發(fā)達經濟體經濟陷入泥潭,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全球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上“蹣跚前行”。D.當《環(huán)球時報》駐倫敦、柏林、莫斯科等地的記者在街頭隨機問10名當?shù)厝耸欠裰烂┡_酒時,都有五六個城市的受訪人知道這種酒是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的“國酒”。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2011年廣州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shù)達360天,輕微污染5天;而今年前三個月,輕微污染天數(shù)達到了6天,已超過去年全年天數(shù)。同時,今年第一季度的PM10的濃度還同比上升10.8%。B.由于供電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導致當晚羅湖口岸實行雙向閉關,大批過境的香港旅客轉向其他口岸。羅湖口岸最后一批滯留旅客在21時15分疏散完畢,口岸今日通關或不受影響。C.很多做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人都知道,一個產品的創(chuàng)新與否,直接關系到這個企業(yè)的發(fā)展,然而在國內互聯(lián)網行業(yè),整個大環(huán)境對于企業(yè)創(chuàng)新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尚且不夠,另外還要同時提防同行業(yè)競爭對手的借鑒或者說是抄襲。D.近一段時間,我們持續(xù)關注了吉林省的一位市民趙先生因為快遞丟失物品、連續(xù)十多天在微博上維權的這一事件有了最新的進展。5.把下面幾個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確的一項是()①有些便沾掛在平鋪的碧草上②天氣是醉人的溫暖,恰好是櫻花落盡的時節(jié)③幾樹梨花還點綴著嫩白的殘瓣④細沙的行人道上,滿是狼藉的粉色花片⑤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殘春,到處有媚麗的光景,使人流連⑥北面與西面小山上全罩著淡藍色的衣帔,小燕子來回在林中穿飛A.②⑤③①④⑥ B.⑤②④①③⑥C.②④①③⑥⑤ D.⑤③⑥④①②6.請指出下面請柬正文中不得體的用語并加以改正。適逢家父60貴庚,特備薄酒,誠邀您來雅風酒樓參加壽宴。5月20日12點整恭候大駕,務必賞光。(1)不當之處: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2)不當之處: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攬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岳陽樓記》)(3)醉里挑燈看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爸袊膶W”:在民族與國家之間的表述張未民“中國文學”一語,為上世紀以至當前的文學話語所廣泛使用。它似乎辭正義明,言簡易懂,不會也用不著引起什么討論。就我有限的閱讀范圍,知道《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列有周揚和劉再復兩人署名撰寫的首條“中國文學”一文,開頭即這樣寫道:“中國文學,即稱中華民族的文學。中華民族,是漢民族和蒙、回、藏、壯、維吾爾等五十五個少數(shù)民族的集合體。中國文學,是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學的共同體?!袊膶W,以自己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學異軌同奔?!彪m然,我們可以承認,中國文學無疑是由中華民族共同體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中國文學也內在地指稱著中華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這一實質,因此“中國文學”的語義解釋的一個方向,正可以從中華民族共同體身上獲得其解釋的合理性。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盡管就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含義而言,國家和民族總是密不可分的,但起碼就字面意義說,“中國文學”就是“中國”的文學,作為國家名稱的“中國”一詞,在這里具有明確的限定和首要的解釋位置,任何概念的互替解釋都不能代替對“中國”限定下的“文學”的直接釋義。你屬于中國,你就是中國文學。而這個“中國”,無論其叫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叫夏、商、周;是叫秦、漢、唐,還是叫元、明、清;乃至歷史上分裂時期的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或者金、遼、西夏;或者如今日的“臺灣地區(qū)”等“現(xiàn)實的中國”與“歷史上的中國”,都應該得到深入的體認和整合,從而努力全面地把握住一個在時空中如此龐大地存在與變遷著的“中國”。無論如何,明了“中國”的含義和指稱范圍,我們才能進入“中國文學”的概念之域,這個前提是明擺于眼前的,似乎不好逾越。有趣的是,周揚、劉再復在他們的那篇文章中開宗明義試圖給予“中國文學”以解說,卻繞過了“中國”而用“中華民族”加以替換,雖然所釋義的方向不出大格,卻也不能不予人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印象。更為明顯的破綻是,劉再復們既然已指稱中國文學就是中華民族這個多民族共同體的文學,但其除了在開篇作了這樣的簡明界說之后,通篇所論卻都是“以漢民族文學而言”,除了漢語言文學,對其他五十五個少數(shù)民族的文學幾乎沒有涉及,且不作任何過渡性的說明和必要交代,從而使他們所闡發(fā)的有關“中國文學”的微言大義不免有空洞化之嫌,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其間在“中國文學”(或中華民族文學)與少數(shù)民族文學之間所存在的一種不可否認的斷裂。捫心自問,我們雖然可以毫不猶豫且頗為自豪地自稱為中國人,但偌大“中國”,以及由這“中國”所衍生的“中國文學”,也許正是我們要用她所給予和滋養(yǎng)的心血來有所求解的永恒母題呢。如此,用不著仔細體味,就可理解“中國文學”的語用意義,其實就是類似現(xiàn)代比較文學中“國別文學”的用法,它是說此時此地的文學是“中國”的,而不是別的國家的?!爸袊笔俏膶W的國家身份,劉再復所謂“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異軌同奔”,也就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文學共同發(fā)展?!爸袊膶W”一語在此僅為有關國別的說明性用法,很明白,因此似乎不會引起人們的討論。(摘自《左岸文化》)(1)下列關于原文相關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文學”一語,為上世紀以至當前的文學話語所廣泛使用。它辭正義明,言簡易懂,不會也用不著引起什么討論。B.中國文學是由中華民族共同體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中國文學也內在地指稱著中華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這一實質,這是毋庸置疑的。C.無論如何,明了“中國”的含義和指稱范圍,我們就能進入“中國文學”的概念之域,這個前提是明擺著的,似乎不好逾越。D.周揚和劉再復所闡發(fā)的有關“中國文學”的微言大義雖無空洞之嫌,但在“中國文學”與少數(shù)民族文學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否認的斷裂。(2)下列各項中,不能說明作者所持觀點的一項是()A.中國文學,是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學的共同體。中國文學,以自己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學異軌同奔。B.“中國文學”就是“中國”的文學,任何概念的互替解釋都不能代替對“中國”限定下的“文學”的直接釋義。C.“中國文學”的語用意義,類似于現(xiàn)代比較文學中“國別文學”的用法,“中國”是對國家的區(qū)別,它是說此時此地的文學是“中國”的,而不是別的國家的。D.“中國”是文學的國家身份,“中國文學”一語在此僅為有關國別的說明性用法,很明白,因此似乎不會引起人們的爭論。(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周揚、劉再復所稱“中華民族的文學”這一概念不具合理性,因為“民族”這一概念不能對“中國文學”中的“中國”作準確的界定,稱“中國文學”更合理。B.“現(xiàn)實的中國”與“歷史上的中國”,都應該得到深入的體認和整合,要全面把握在時空中龐大地存在與變遷著的“中國”。C.周揚、劉再復繞過了“中國”而用“中華民族”加以替換,雖然所釋義的方向不出格,卻也不能不予人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印象。D.雖然就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含義而言,國家和民族總是密不可分的,但就字面意義說,“中國文學”就是“中國”的文學。

參考答案1.C解析:C項,屬于使用對象不正確?!胺俑嗬^晷”,形容勤奮地工作或學習。A項,“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B項,“管窺蠡測”比喻眼界狹小,見識短淺。D項,“皓首窮經”是指一直到年老頭白之時還在深入鉆研經書和古籍。2.B解析:“不絕如縷”的使用是有兩個固定的對象的,它只能形容形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3.C解析:A項,主賓搭配不當,應將“房產稅”改為“征收房產稅”或改為“房產稅改革”。B項,“何去何從”兩面對“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一面,應在“采取”前加“能否”。D項,“五六個城市的受訪人”有歧義。應改為“這幾個城市都有五六個受訪人”。4.A解析:B項,成分殘缺,無主語,去掉“由于”;C項,兩面對一面,將“發(fā)展”改為“進退”;D項,成分贅余,將第一個“了”改為“的”。5.C解析:②先點明時節(jié),④①③⑥以自下而上的空間順序描寫,⑤總括、抒情。6.參考答案:(1)“貴庚”“壽辰”或“大壽”等(2)“務必”“敬請”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且立足敬辭的正確使用。平時多關注謙辭敬辭的使用及特定場合用語的特點,應該是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