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qū)四校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四校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四校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四校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重慶市江津區(qū)四校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2017學年重慶市江津區(qū)四校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按答題卡的要求作答.1.“生活在距今約70至20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备鶕@些特點,請你判斷應屬于()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探究性學習,將收集的下列圖片構成一組.它們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屬于()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3.民以食為天.由我國先民最先種植的糧食作物是()A.粟、小麥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麥4.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現(xiàn)象()A.農田里水稻長勢喜人 B.荒地上人們用耒耜耕地C.干欄式房屋錯落有致 D.青銅器工藝精美5.“神農嘗百草”傳說中的神農氏是哪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6.帝王世代沿襲的王位世襲制在中國延續(xù)了近四千年,父子相傳、兄終弟及……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這種制度開始于()A.堯傳位于舜 B.舜傳位于禹C.禹傳位于啟 D.姬昌傳位于姬發(fā)7.夏朝、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A.統(tǒng)治殘暴,激化了社會矛盾 B.周邊部落日益強大C.屢次遷都 D.軍事作戰(zhàn)失利8.具有“殷、青銅冶煉、甲骨文”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漢9.“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出現(xiàn)在西周末年,西周眾多諸侯的產生主要是通過()A.奴隸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禪讓制10.下面成語不能幫助我們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歷史的是()A.反戈一擊 B.退避三舍 C.一鳴驚人 D.問鼎中原11.如圖所示文物證明了我國哪個地區(qū)的青銅文明達到很高水平()A.黃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東北平原12.后人寫詩贊李冰說:“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興修水利,使關中成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進生產工具,推廣牛耕D.任秦國蜀郡太守,勤政廉潔13.下列關于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產生的根源是社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B.所謂“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學派眾多C.各學派著書立說、激烈辯論,形成中國古代的思想活躍局面D.儒家學派備受統(tǒng)治者的推崇14.有學者認為,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歷史上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時代.該時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變革 B.大一統(tǒng) C.民族政權并立 D.專制皇權加強15.根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反映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A.弱肉強食 B.國家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C.適者生存 D.統(tǒng)一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6.閱讀下表內容后判斷:朝代建立者統(tǒng)治時間勢力范圍夏啟400多年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帶商成湯500多年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以下結論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涂“A”;違背了上述材料所表達意思的,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涂“B”;是上述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涂“C”。(1)夏朝存在的時間比商朝短100年左右;(2)成湯殺死伯益建立了商朝;(3)商朝統(tǒng)治的區(qū)域比夏朝更廣闊。;(4)啟和成湯都是賢明的國王。;(5)啟是夏朝第一位國王。三、填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1小題2分,第22小題3分,共5分.21.(一)文物圖:鑒賞文物,觸摸歷史,寫出下列文物的名稱圖一是圖二是。22.寫出《戰(zhàn)國形勢圖》中字母所代表的諸侯國名稱:ABC。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3小題7分,第24小題6分,共13分.2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論語》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浞☉图橐员H嗣裰畽嗬瑒崭椧栽鲞M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把因懶惰不務正業(yè)而致貧困的人及其妻子兒女收為奴隸,以此杜絕人力和物力等資源的喪失損耗)。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內容反映了什么時期的歷史事實?“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樣的成就?(2)材料二中“務耕織”“尚軍功”分別指的是商鞅變法中的什么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請簡要概括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3)你認為兩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處?2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姜尚)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請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制度?(2)周天子分封的對象都有哪些人?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多少個封國?(3)這一制度的建立有什么作用?五、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5小題6分,第26小題6分,共12分.25.由分立趨向統(tǒng)一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孔子創(chuàng)立了什么學派,該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記錄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孔子之后在戰(zhàn)國時期,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兩個?(2)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孔子的哪個教育觀點最能體現(xiàn)報告精神?26.戰(zhàn)爭存在于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每個階段,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學習了黃炎聯(lián)盟與蚩尤之間的部落戰(zhàn)爭、商湯攻桀、武王伐商、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等內容。結合所學回答:(1)在黃炎聯(lián)盟與蚩尤之間的部落戰(zhàn)爭后,黃炎聯(lián)盟中華民族的形成有什么影響?(2)商湯攻桀和武王伐商都是反對腐朽王朝的正義戰(zhàn)爭,你知道武王伐商最重要的是什么戰(zhàn)役?武王討伐的是商朝的哪位國王?(3)有人說“春秋無義戰(zhàn)”請你舉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次戰(zhàn)例?(4)對于遠古傳說時代的部落戰(zhàn)爭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就其影響來說,你認為有哪些共同點。

2016-2017學年重慶市江津區(qū)四校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按答題卡的要求作答.1.“生活在距今約70至20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备鶕@些特點,請你判斷應屬于()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考點】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至20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開始使用天然火,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故選B.2.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探究性學習,將收集的下列圖片構成一組.它們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屬于()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考點】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狀況.【解答】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五六千年,他們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艷麗的彩陶,他們已會紡線、織布、制衣.圖中依次為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紡輪.故答案選D.3.民以食為天.由我國先民最先種植的糧食作物是()A.粟、小麥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麥【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先民最先種植的糧食作物.【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先民最先種植的糧食作物是半坡人種植的粟,河姆渡人種植的水稻.故選C.4.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現(xiàn)象()A.農田里水稻長勢喜人 B.荒地上人們用耒耜耕地C.干欄式房屋錯落有致 D.青銅器工藝精美【考點】青銅器.【分析】本題考查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七千年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居民,此時沒有出現(xiàn)青銅器,夏商周時期開始出現(xiàn)青銅器.因而D說法錯誤.故選D.5.“神農嘗百草”傳說中的神農氏是哪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炎帝的知識點.【解答】炎帝,又稱神農氏.上古時期,神農氏嘗百草,為人們治?。蔬xA.6.帝王世代沿襲的王位世襲制在中國延續(xù)了近四千年,父子相傳、兄終弟及……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這種制度開始于()A.堯傳位于舜 B.舜傳位于禹C.禹傳位于啟 D.姬昌傳位于姬發(fā)【考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分析】本題考查世襲制代替禪讓制.【解答】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故選C.7.夏朝、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A.統(tǒng)治殘暴,激化了社會矛盾 B.周邊部落日益強大C.屢次遷都 D.軍事作戰(zhàn)失利【考點】夏朝的滅亡;商朝的建立與滅亡.【分析】本題考查夏朝、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個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華宮室,強迫人們服勞役,統(tǒng)治非常殘暴;商紂是商朝最后一個王,他修筑豪華宮殿,制作炮烙之刑,鎮(zhèn)壓人民,夏朝、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統(tǒng)治殘暴,激化了社會矛盾.故選A.8.具有“殷、青銅冶煉、甲骨文”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漢【考點】商朝的建立與滅亡;青銅器;文字的演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商朝的建立與滅亡的歷史.需要重點掌握商朝的相關知識點.【解答】題文中的“殷”是商朝的都城,因為公元前14世紀,商朝的國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商朝的青銅制造業(yè)發(fā)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所以答案選B.9.“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出現(xiàn)在西周末年,西周眾多諸侯的產生主要是通過()A.奴隸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禪讓制【考點】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考查分封制.【解答】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西周眾多諸侯的產生主要是通過分封制,“烽火戲諸侯”是周幽王寵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諸侯的義務,戲耍諸侯,導致周朝滅亡的故事.故選C.10.下面成語不能幫助我們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歷史的是()A.反戈一擊 B.退避三舍 C.一鳴驚人 D.問鼎中原【考點】春秋五霸.【分析】本題考查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歷史的成語.【解答】“反戈一擊”出自明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吾與楊將軍反戈擊之.但看火起為號,溫侯以兵相應可也”,與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歷史無關.故選A.11.如圖所示文物證明了我國哪個地區(qū)的青銅文明達到很高水平()A.黃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東北平原【考點】青銅器.【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司母戊鼎.【解答】仔細觀察圖片可知,這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土于黃河流域的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因而司母戊鼎證明了我國黃河流域的青銅文明達到很高水平.故選A.12.后人寫詩贊李冰說:“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興修水利,使關中成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進生產工具,推廣牛耕D.任秦國蜀郡太守,勤政廉潔【考點】都江堰工程和鄭國渠.【分析】本題考查李冰的貢獻.【解答】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它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選B.13.下列關于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產生的根源是社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B.所謂“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學派眾多C.各學派著書立說、激烈辯論,形成中國古代的思想活躍局面D.儒家學派備受統(tǒng)治者的推崇【考點】百家爭鳴.【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法家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受到統(tǒng)治者的推崇.儒家學派受到重視是在西漢漢武帝開始.故選D.14.有學者認為,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歷史上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時代.該時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變革 B.大一統(tǒng) C.民族政權并立 D.專制皇權加強【考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春秋時期奴隸社會的逐漸瓦解.【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爭相稱霸,群雄割據,各國競相變法,是個戰(zhàn)亂變革的時代.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又是一個思潮解放的時代.【解答】A項指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B項指的是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C項指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D項指的是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故答案選A.15.根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反映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A.弱肉強食 B.國家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C.適者生存 D.統(tǒng)一【考點】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與著名戰(zhàn)役.【分析】本題考查了春秋爭霸的影響.【解答】春秋時期的爭霸戰(zhàn)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xiàn)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客觀上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故選D.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6.閱讀下表內容后判斷:朝代建立者統(tǒng)治時間勢力范圍夏啟400多年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帶商成湯500多年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以下結論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涂“A”;違背了上述材料所表達意思的,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涂“B”;是上述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涂“C”。(1)夏朝存在的時間比商朝短100年左右A;(2)成湯殺死伯益建立了商朝B;(3)商朝統(tǒng)治的區(qū)域比夏朝更廣闊。A;(4)啟和成湯都是賢明的國王。C;(5)啟是夏朝第一位國王A?!究键c】夏朝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商朝的建立與滅亡.【分析】本題考查夏朝和商朝的重要史實.【解答】(1)據表格“夏朝統(tǒng)治時間400多年”“商朝統(tǒng)治時間500多年”可知,夏朝存在的時間比商朝短100年左右.故“夏朝存在的時間比商朝短100年左右”的結論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A.(2)表格中沒有“成湯殺死伯益建立了商朝”的表述,故“成湯殺死伯益建立了商朝”的結論不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B.(3)據表格商朝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和夏朝勢力范圍“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帶”可知,故“商朝統(tǒng)治的區(qū)域比夏朝更廣闊”的結論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A.(4)表格中沒有涉及“啟和成湯都是賢明的國王”,故上述材料沒有涉及“啟和成湯都是賢明的國王”,故涂C.(5)據表格“夏朝的建立者是啟”可知,故“啟是夏朝第一位國王”的結論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A.故答案為:(1)A.(2)B.(3)A.(4)C.(5)A.三、填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1小題2分,第22小題3分,共5分.21.(一)文物圖:鑒賞文物,觸摸歷史,寫出下列文物的名稱圖一是甲骨文圖二是都江堰?!究键c】文字的演變;都江堰工程和鄭國渠.【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甲骨文和都江堰.【解答】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圖一甲骨文;都江堰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分水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東邊叫內江,主要用于灌溉,內江之水通過寶瓶口引入支流,用來灌溉農田.圖二都江堰.故答案為:甲骨文;都江堰.22.寫出《戰(zhàn)國形勢圖》中字母所代表的諸侯國名稱:A秦國B楚國C齊國?!究键c】戰(zhàn)國七雄與著名戰(zhàn)役;都江堰工程和鄭國渠.【分析】本題考查戰(zhàn)國七雄.【解答】戰(zhàn)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巧記其具體方位的口訣為東南西北到中央.因而A是秦國;B是楚國;C是齊國.故答案為:A:秦國;B:楚國:C:齊國.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3小題7分,第24小題6分,共13分.2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論語》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懲奸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把因懶惰不務正業(yè)而致貧困的人及其妻子兒女收為奴隸,以此杜絕人力和物力等資源的喪失損耗)。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內容反映了什么時期的歷史事實?“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樣的成就?(2)材料二中“務耕織”“尚軍功”分別指的是商鞅變法中的什么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請簡要概括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3)你認為兩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處?【考點】春秋五霸;商鞅變法.【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管仲的有關內容.(2)本題主要考查商鞅變法的有關內容.(3)本題主要考查管仲和商鞅的共同之處.【解答】(1)根據材料中“管仲相桓公”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狀況;通過管仲改革,齊國逐漸強大,使得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務耕織”“尚軍功”分別指的是獎勵耕織和獎勵軍功;通過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或奠定了秦統(tǒng)一六國的基礎.(3)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要綜合考慮,如都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故答案為:(1)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2)獎勵耕織、獎勵軍功;使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或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或奠定了秦統(tǒng)一六國的基礎.(3)都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2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姜尚)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請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制度?(2)周天子分封的對象都有哪些人?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多少個封國?(3)這一制度的建立有什么作用?【考點】西周的分封制.【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識點.(2)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內容的知識點.(3)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影響的知識點.【解答】(1)由材料“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姜尚)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可知題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為鞏固對全國的統(tǒng)治,實行了分封制.(2)在西周分封制中,周天子分封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為諸侯,建立諸侯國.通過分封制,西周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3)西周通過分封制,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鞏固了統(tǒng)治,捍衛(wèi)周王朝的安寧,發(fā)展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故答案為:(1)分封制;為控制全國廣大地區(qū).(2)有周王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3)作用:捍衛(wèi)周王朝的安寧,有效管理和開發(fā)所轄地區(qū).五、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5小題6分,第26小題6分,共12分.25.由分立趨向統(tǒng)一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孔子創(chuàng)立了什么學派,該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記錄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孔子之后在戰(zhàn)國時期,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兩個?(2)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孔子的哪個教育觀點最能體現(xiàn)報告精神?【考點】老子和孔子;百家爭鳴.【分析】(1)本題考查孔子創(chuàng)立的學派和思想的核心、記錄孔子思想的著作和戰(zhàn)國時期各學派的代表人物.(2)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解答】(1)依據所學知識,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弟子將其言行整理成《論語》一書.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2)據材料二“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孔子是大教育家.可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