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學總論醫(yī)學課件1中藥學總論醫(yī)學課件11教學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藥和中藥學的概念。2.掌握藥物的四氣五味概念及其作用。3.理解藥物的升降浮沉和歸經理論。4.掌握藥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5.了解中藥煎服法。6.理解解表藥、祛風濕藥、清熱藥的概念、作用、分類、適應證及禁忌。7.掌握麻黃、桂枝、防風、柴胡、薄荷、桑葉、菊花、獨活、秦艽、石膏、知母、銀花、連翹、生地、丹皮、黃芩、黃連、黃柏、青蒿的主要功能和主治。醫(yī)學課件2教學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藥和中藥學的概念。醫(yī)學課件22精品資料精品資料3你怎么稱呼老師?如果老師最后沒有總結一節(jié)課的重點的難點,你是否會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你所經歷的課堂,是講座式還是討論式?教師的教鞭“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笨,沒有學問無顏見爹娘……”“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北京協和中藥學總論--ppt課件4中藥的概念: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其人工合成的藥物。①藥性以中醫(yī)藥學的獨特術語表述②藥效以中醫(yī)藥學術語表述,③藥物配伍使用時,按君臣佐使關系組合。一.概說醫(yī)學課件5中藥的概念: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包括植物藥、動5中藥學的概念:是專門研究中藥來源、炮制、性能、功效、應用方法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概說醫(yī)學課件6中藥學的概念:是專門研究中藥來源、炮制、性能、功效、應用方法6本草的含義古人謂“:“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云本草者,為諸藥中草類最多也”?!氨静荨睂W也相應地稱為“中藥學”或“中草藥學”。一.概說醫(yī)學課件7本草的含義古人謂“:“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云本草者7二.中藥的性能就是藥物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
1.四氣:
寒涼和溫熱是對立的兩種藥性;寒和涼之間、熱和溫之間,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但藥性相同。醫(yī)學課件8二.中藥的性能就是藥物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1.四氣8二.中藥的性能四氣的作用藥性作用適應證寒涼清熱、瀉火熱證大熱煩渴、面紅目赤、涼血、解毒陽證舌紅脈數。如石膏、知母等。溫熱溫中、助陽寒證畏寒肢冷、面白便溏、散寒、通脈陰證舌淡脈遲。如附子、肉桂等。
臨床表現與代表藥物醫(yī)學課件9二.中藥的性能四氣的作用臨床表現與代表藥物醫(yī)學課件99二.中藥的性能就是藥物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味道。
2.五味:
五味主要是由味覺器官辨別出來的,或是根據臨床治療中反映出來的效果而確定的。醫(yī)學課件10二.中藥的性能就是藥物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味道。10
味道作用適應證辛味發(fā)散、行氣、活血外感表證、氣滯血瘀證甘味補養(yǎng)、緩急虛證、拘急疼痛。酸味收斂、固澀虛汗、遺精、久瀉、帶下苦味瀉火、瀉下、燥濕熱病、便秘、脹滿咸味潤下、軟堅、散結痰核、瘰癘、便秘淡味滲濕、利水水腫。小便不利五味的作用醫(yī)學課件11味道作用11升降浮沉是指藥物作用于人體上、下、表、里的四種趨向而言。升:上升舉陷,趨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趨向于下;?。荷闲邪l(fā)散,趨向于表;沉:下行泄利,趨向于里。升浮藥:解表、散寒、祛風、升陽、催吐作用;沉降藥:清熱、瀉下、降逆、潛陽、止嘔作用。3.升降浮沉醫(yī)學課件12升降浮沉是指藥物作用于人體上、下、表、里的四種趨向而言。3.124.歸經歸經是說明某種藥物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具有選擇性的治療作用,是定位、定向的藥性理論。在文獻中稱入某經、行某經,或逕稱為某經藥。醫(yī)學課件134.歸經歸經是說明某種藥物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具有134.歸經理論基礎: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確定依據:藥物特性;藥物療效。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臟腑經絡法表述。臨床意義:指導醫(yī)生根據臟腑經絡病變的傳變規(guī)律選擇用藥。醫(yī)學課件144.歸經理論基礎:臟腑學說;經絡學說。醫(yī)學課件14144.歸經五味與五臟味酸---能入肝;味苦---能入心;味辛---能入肺;味甘---能入脾;味咸---能入腎。醫(yī)學課件154.歸經五味與五臟味酸---能入肝;醫(yī)學課件154.歸經引經藥(引經報使或諸經向導):指一種藥物可以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趨向某經或直達病所,從而有力地發(fā)揮療效。臟腑經絡引經藥臟腑經絡引經藥手少陰心經黃連、細辛足太陰脾經升麻、蒼術手太陽小腸經木通、竹葉足陽明胃經白芷、石膏、葛根足少陰腎經肉桂、細辛手厥陰心包經丹皮、柴胡足太陽膀胱經羌活足厥陰肝經青皮、川芎、柴胡手太陰肺經桔梗、升麻、蔥白、足少陽膽經柴胡、青皮手陽明大腸經白芷、石膏手少陽三焦經連翹、柴胡醫(yī)學課件164.歸經引經藥(引經報使或諸經向導):指一種藥物16毒藥:(1)廣義:指一切藥物的總稱?!吨芏Y》:“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yī)事”。《尚書》:“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2)狹義:指藥物的偏性。《類經》:“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者,因氣味之偏也”。5.中藥毒性醫(yī)學課件17毒藥:(1)廣義:指一切藥物的總稱?!吨芏Y》:“醫(yī)師掌醫(yī)之政17毒性:藥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標志?!端貑枴罚骸按蠖局尾?,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F代含義:①藥物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比較接近,治療用藥時安全系數?。虎谒幬锒拘詫C體組織器官損害劇烈,可產生嚴重或不可逆的后果。5.中藥毒性醫(yī)學課件18毒性:藥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標志?!端貑枴罚骸按蠖局尾。テ淞?8
劑量過大;誤服偽品;
中毒原因炮制不當;制劑服法不當;配伍不當;個體差異。5.中藥毒性醫(yī)學課件19劑量過大19注意中藥毒、副作用:馬兜玲酸腎?。P木通、廣防己、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等)。烏頭堿類中藥的心臟毒性;黃藥子雷公藤、朱砂、雄黃等的肝毒性等。合理應用有毒中藥:以毒攻毒,如雷公藤治腎炎、RA;斑蝥治癌腫;馬前子治風濕痹痛;砒霜治白血病等。5.中藥毒性醫(yī)學課件20注意中藥毒、副作用:馬兜玲酸腎?。P木通、廣防己、馬兜玲、天201.配伍概念:根據病情需要和藥物性能、功用,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應用。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11.配伍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121七情配伍規(guī)律單行:單用一種藥物,不需要其它藥物輔助,如獨參湯。相須:兩種功效相似的藥物合用,能取得協同作用而互相促進療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黃配芒硝。相使:兩種不同功效的藥物合用,一藥為主,一藥為輔,輔藥能增強主藥的療效。如黃芪配茯苓、石膏配牛膝。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2七情配伍規(guī)律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222七情配伍規(guī)律相畏:兩種藥物合用后,一種藥物能抑制另一種藥物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相殺:一種藥物能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如綠豆殺巴豆毒;防風殺砒霜毒。相惡:兩種藥物合用后,一種藥物可以減弱或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如生姜惡黃芩;人參惡萊菔子。相反:兩藥合用后,能產生毒性或副作用。如烏頭反半夏。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3七情配伍規(guī)律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3232.配伍禁忌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注: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芨反烏頭。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參、黨參、沙參、玄參、丹參、苦參、細辛、芍藥反藜蘆。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42.配伍禁忌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4243.中藥煎服法煎藥法:煎藥器皿以砂鍋、搪瓷為宜。煎藥前加冷水浸泡藥物30~60分鐘,水量適當,以高出藥為度。一般每劑藥煎煮兩次,第二次煎加水量和煎煮時間均應適當減少。解表藥宜用武火,煎的時間不宜長,沸后10~15分鐘即可;補益藥宜文火久煎,沸后煎40~60分鐘左右。兩次藥煎好后合并攪勻,分早晚兩次分服。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53.中藥煎服法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525
服藥法:一般湯劑宜溫服,解表散寒劑熱服;治療嘔吐劑宜小量頻服。滋補藥宜飯前服,驅蟲或瀉下藥空腹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宜飯后服;寧神安眠藥宜睡前服。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6三.中藥的用法醫(yī)學課件2626概念:凡是能夠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的藥物,統稱為解表藥。作用:促使患者發(fā)汗或微發(fā)汗,達到解除表邪的目的。適應證:1.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2.開宣肺氣,平喘止咳。3.透發(fā)斑疹。4.發(fā)汗以消腫。5.行痹止痛。解表藥醫(yī)學課件27概念:凡是能夠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的藥物,統稱為解表藥。解表藥27注意事項:1.表虛自汗、陰虛發(fā)熱、久病體虛或失血亡液等,均宜慎用或禁用。2.應控制用量,中病即止。3.注意季節(jié)性用藥。4.不宜久煎。分類:辛溫解表藥、辛涼解表藥解表藥醫(yī)學課件28注意事項:解表藥醫(yī)學課件2828麻黃辛苦微溫,歸肺膀胱經。功效主治:1.發(fā)汗解表:外感風寒表實證,配桂枝,方如麻黃湯。2.宣肺平喘:肺實喘咳,風寒、肺熱、痰飲均可配伍應用。3.利水消腫:水腫實證兼有表邪者,配白術,方如越婢加術湯。用法用量:1.5~10克。表虛有汗禁用。1.辛溫解表藥醫(yī)學課件29麻黃1.辛溫解表藥醫(yī)學課件2929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效主治:1.散寒解表:外感風寒表實無汗配麻黃;表虛有汗配白芍。方如桂枝湯。2.祛風除濕:寒濕之邪引起痹痛,配黃芪、附子。方如桂枝附子湯。3.通心脾之陽:心陽虛配甘草、人參;脾陽虛痰飲配茯苓。方如苓桂術甘湯。4.溫通血脈:寒凝血瘀之閉經、痛經、癥積等。方如桂枝茯苓丸。用法用量:3~10克。溫熱病、陰虛火旺、孕婦禁用。1.辛溫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0桂枝1.辛溫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030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功效主治:1.散風解表:外感表證,風寒配荊芥、蘇葉;風熱配薄荷、葛根。2.祛濕止痛:風濕痹痛,配羌活、獨活、威靈仙。方如獨活寄生湯。3.祛風止痙:破傷風及小兒驚風,配南星、白附子。4.炒炭止瀉、止血:方如痛瀉藥方。用量用法:3~10克。1.辛溫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11.辛溫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131柴胡苦辛、微寒。歸肝膽經。功效主治:1.和解退熱:少陽病寒熱往來,如小柴胡湯;又治瘧疾發(fā)熱、表證發(fā)熱等。2.疏肝解郁:肝郁氣滯,脅肋脹痛,月經不調,配當歸、白芍,方如逍遙散。3.升陽舉陷:氣虛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方如補中益氣湯。用量用法:3~10克。大量可用至30克。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2柴胡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232薄荷辛涼。歸肺、肝經。功效主治:1.疏散風熱:外感風熱表證,配銀花、連翹、菊花。方如銀翹散、桑菊飲。2.清頭目、利咽喉:風熱上攻之頭痛、目赤、咽喉腫痛。3.透疹止癢:麻疹透發(fā)不暢或風疹,配蟬衣、荊芥、防風等。4.疏肝解郁:肝氣郁結配柴胡、白芍等。方如逍遙散。用量用法:1.5~6克。不宜久煎。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3薄荷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333桑葉苦、甘寒。歸肺、肝經。功效主治:1.疏散風熱:用于外感風熱表證,方如桑菊飲。2.平肝明目: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配白芍、石決明;風熱或肝火之目赤腫痛配菊花、草決明;肝腎陰虛之視物昏花配黑芝麻即桑麻丸。3.清肺潤燥:肺燥津傷之咳嗽,配杏仁、沙參、貝母。方如桑杏湯。用量用法:5~10克。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4桑葉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434菊花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功效主治:1.疏散風熱:外感風熱,發(fā)熱頭痛配桑葉、薄荷。方如桑菊飲。2.平肝明目: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配白芍、石決明;風熱目赤腫痛配薄荷、蟬衣;肝腎陰虛之頭目昏花配枸杞、地黃。方如杞菊地黃湯。3.清熱解毒:治疔瘡腫痛配銀花、蒲公英,常用野菊花。用量用法:9~30克。野菊花可大量應用至30克。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5菊花2.辛涼解表藥醫(yī)學課件3535
概念:凡是能祛除肌肉、經絡、筋骨間的風濕邪氣,治療痹證的藥物,稱為祛風濕藥。痹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痹有閉阻不通之義:肢體關節(jié)肌肉疼痛腫脹,酸楚麻木、重著,筋脈拘攣等。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清熱、通絡、止痛等作用,部分藥物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注意事項:藥性味辛散溫燥,能傷陰耗血,故陰虧血虛者慎用。祛風濕藥醫(yī)學課件36概念:凡是能祛除肌肉、經絡、筋骨間的風濕邪氣,治療痹證的36獨活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功效主治:1.祛風濕、止痹痛:治風寒濕痹疼痛,配桑寄生、桂枝。方如獨活寄生湯。2.散寒解表:風寒夾濕的感冒身痛,配羌活、防風。方如羌活勝濕湯。3.治伏風頭痛:配細辛治慢性頭痛。用量用法:3~10克。祛風濕藥醫(yī)學課件37獨活祛風濕藥醫(yī)學課件3737秦艽苦辛、平。歸胃、肝膽經。功效主治:1.祛風濕、止痹痛:治風寒濕痹痛、筋骨拘攣,配獨活、桂枝、防風等。方如獨活寄生湯。2.退虛熱:治陰虛火旺之骨蒸勞熱,長期低熱。配鱉甲、青蒿等,方如青蒿鱉甲湯。3.清濕熱、退黃疸:治療濕熱黃疸,配茵陳、金錢草、郁金等。用量用法:3~9克。祛風濕藥醫(yī)學課件38秦艽祛風濕藥醫(yī)學課件3838概念:凡是能清解里熱,治療熱性病證的藥物,統稱為清熱藥。作用:藥性寒涼,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涼血、解暑等功效,達到熱清病愈的目的。適應證:溫熱性疾病、癰腫瘡毒、濕熱痢疾及陰虛發(fā)熱等。注意事項:苦寒易傷脾胃,中病即止;脾虛者慎用。分類:清熱瀉火藥、清熱解毒藥、清熱燥濕藥、清熱涼血藥和清熱解暑藥共五類。清熱藥醫(yī)學課件39概念:凡是能清解里熱,治療熱性病證的藥物,統稱為清熱藥。清熱39石膏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功效主治:1.清熱瀉火;治外感熱病陽明經熱或氣分實熱。配知母,方如白虎湯。2.清肺熱:治肺熱喘咳。配麻黃、杏仁,方如麻杏石甘湯。3.清胃火:治胃火牙齦腫痛、頭痛、口舌生瘡。配黃連、丹皮,方如清胃散。用量用法:15~60克。生用先煎。1.清熱瀉火藥醫(yī)學課件40石膏1.清熱瀉火藥醫(yī)學課件4040知母苦寒。歸肺、胃、腎經。功效主治:1.清熱瀉火:治外感熱病之氣分實熱。配石膏,方如白虎湯。2.滋陰降火:治陰虛火旺,骨蒸勞熱。配黃柏,方如知柏地黃丸。3.生津止渴:配天花粉、生地、麥冬治消渴病。4.潤肺止咳:治陰虛咳嗽或肺燥咳嗽。配黃芩、貝母、瓜蔞等,如二母寧嗽丸。用量用法:6~12克。便溏者慎用。1.清熱瀉火藥醫(yī)學課件41知母1.清熱瀉火藥醫(yī)學課件4141金銀花甘寒。歸肺胃、大腸經。功效主治:1.清熱解毒:治熱毒瘡癰,配蒲公英、地丁、黃芩等。方如五味消毒飲。2.疏散風熱:治風熱表證,邪在衛(wèi)分,配連翹、薄荷。方如銀翹散。3.涼血止?。号潼S連、白頭翁,炒炭后治熱毒血痢。用量用法:10~60克。2.清熱解毒藥醫(yī)學課件42金銀花2.清熱解毒藥醫(yī)學課件4242連翹苦微寒。歸心、小腸經。功效主治:1.清熱解毒:治溫病初起,風熱表證,配銀花、薄荷。方如銀翹散。治熱入心包,神昏譫語。方如清營湯。2.消癰散結:為“瘡家圣藥”,可消散氣血結聚,治瘰癘結核,配玄參、貝母。治癰毒,配黃芩。3.清熱利尿:治熱結膀胱之尿赤疼痛,配竹葉、木通等。用量用法:3~15克。2.清熱解毒藥醫(yī)學課件43連翹2.清熱解毒藥醫(yī)學課件4343生地黃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效主治:1.滋陰清熱:治溫病熱入營血或邪熱傷陰,配銀花、連翹等,方如清營湯。配麥冬、玄參為增液湯,治陰虛便秘。又治陰虛內熱、消渴病等,方如六味地黃湯。2.涼血止血:治溫病熱入營血之血熱毒盛發(fā)斑,配丹皮、赤芍等,如犀角地黃湯。又凡是血熱妄行之吐衄下血均可應用,方如四生丸。用量用法:15~30克。涼血生用,止血炒炭用。脾虛便溏者禁用。3.清熱涼血藥醫(yī)學課件44生地黃3.清熱涼血藥醫(yī)學課件4444牡丹皮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功效主治:1.清熱涼血:治溫病熱入營血,斑疹吐衄等,方如犀角地黃湯。內傷雜病中可除蒸退熱,治無汗之骨蒸勞熱或陰虛發(fā)熱,方如青蒿鱉甲湯。2.活血散瘀:治瘀血閉經、癥積、腸癰、火毒瘡瘍等,方如桂枝茯苓丸、大黃牡丹皮湯。用量用法:5~10克。活血生用,炒炭止血,孕婦及月經過多者不宜使用。3.清熱涼血藥醫(yī)學課件45牡丹皮3.清熱涼血藥醫(yī)學課件4545黃芩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功效主治:1.清熱燥濕:用治濕溫、暑溫初起,濕阻氣機之證,方如黃芩滑石湯。又治濕熱痢疾、泄瀉,方如葛根芩連湯。2。瀉火解毒: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血熱吐衄等,方如涼膈散、三黃瀉心湯。3.清熱安胎:治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陽光圖書課件教學課件
- 社區(qū)頸椎病講座
- 2.3.3物質的量濃度 課件高一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 酒店觸電應急預案
- 糖尿病的中醫(yī)藥治療
- 快速跑說課稿等獎
- 函數的應用說課稿
- 2022年大學化工與制藥專業(yè)大學物理下冊期中考試試題D卷-附解析
- 文化活動參與者實名制管理辦法
- 游艇碼頭租賃合同模板
- 小學生勞動教育課程 《西紅柿炒雞蛋》公開課課件
- CP5611連接技術手冊(DOC)
- 教師屆滿考核表填寫模板
- Q∕GDW 12031-2020 水電設備狀態(tài)檢修試驗導則
- Procast傾斜鑄造模擬分析案例
- 人教精通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全冊教案
- 音視頻技術方案
- 實驗二.蛋白質的兩性反應與等電點測定
- 燃氣蒸汽鍋爐拆除施工方案完整
- HSE2015153附件一燃氣常規(guī)工程監(jiān)理記錄表單旁站記錄
- 高層辦公建筑的平面布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