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論語十二章》教案、教學設計和導學案_第1頁
《4.1 論語十二章》教案、教學設計和導學案_第2頁
《4.1 論語十二章》教案、教學設計和導學案_第3頁
《4.1 論語十二章》教案、教學設計和導學案_第4頁
《4.1 論語十二章》教案、教學設計和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論語>十二章》教案【教學目標】翻譯《論語》在本課選取的每一章;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關于立身處世的規(guī)范性原則;聯系與之有關的內容,拓展所學范圍。背誦《論語》十二章?!窘虒W重點】翻譯《論語》十二章的每一章,并達到字字落實。2、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關于立身處世、修心養(yǎng)性的規(guī)范性原則;【教學難點】拓展與每一章相關的內容,并挖掘孔子關于“君子之德”和“修身養(yǎng)性”的基本觀點。2、背誦《論語》十二章?!窘虒W方法】結合注釋或者查找資料翻譯每一章,并抓住重點實詞和虛詞,積累文言常識?!菊n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謂好學也已?!薄咀⑨尅竣儆械溃褐赣械赖?、有學問的人。正:匡正,端正?!痉g】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賞析】本章講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鬃诱J為,作為一個君子,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質享受,不貪圖安樂,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奮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熱愛學習。這是孔子對學生的教誨,也是孔子一生求學精神的真實寫照??鬃诱J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著不僅僅為了求得飽暖安逸,還應該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這樣的理想,就不應再沉溺于物質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對物質的追求提升為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獨立上來。這樣就不會去計較私欲得失,蠅營狗茍,而會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內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來匡正自己?!久医庾x】孔子的學說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視??鬃硬坏M恳粋€人能夠生存,還希望他能夠好好地生活。因為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獸只有生物的或物質的生存。要發(fā)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豐衣足食,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人格,使他們都能修身立德。《大學》所說“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是孔子一個基本的主張?!捁珯唷犊鬃诱螌W說的現代意義》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①?人而不仁,如樂何?”【注釋】①如禮何:怎樣對待禮儀制度?!痉g】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解讀】禮與樂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則是人們內心的道德規(guī)范,是人文的基礎。所以,樂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這里,孔子指出禮、樂的核心與根本是仁,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仁是孔子學說的中心,它來自固有的道德,是禮樂所由之本。禮講謙讓敬人,樂須八音和諧,無相奪倫。一個人沒有仁的本質,則無謙讓敬人、和諧無奪等美德,即便行禮奏樂,也不具有實質意義。所以,人而不仁,禮對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樂對他有什么用?這里即是說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禮樂的。第二章【拓展】【原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釋】①季氏:季孫氏,魯國大夫。②八佾(yì):古代奏樂舞蹈,每行八人,稱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應該用四佾。③忍:忍心,狠心?!痉g】孔子談到季孫氏說:“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都狠心做得出來,還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來呢?”【解讀】“禮”代表著一種修身與治國相結合的文化精神,它不僅是政治倫理和社會倫理的具體體現,還是治理國家的重要依據。孔子一直主張以禮治國,即利用禮樂規(guī)范君臣和官民的行為,讓每個人都各安其位,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尤其是作為下屬,千萬不能越禮行事,否則就是對君上的不敬,就是以下犯上的僭越行為。如果任由這種僭越行為泛濫,社會秩序必將受到嚴重破壞,社會將陷入混亂。為了正確理解孔子思想,有必要對“八佾舞于庭”作出解釋。在西周時期,貴族享用樂舞的等級,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即:天子禮樂用八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不得擅自越級。由于魯國公侯是出自周王室的貴胄,可享天子禮樂,但因等級不同,同樣有著嚴格的區(qū)別。如此一來,這句話的意思就非常明顯了,作為大夫的季氏,竟然公開在家中使用天子禮樂,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無視王權和君權的僭越。因此,高度崇尚禮制的孔子才出奇地憤怒,發(fā)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聲,要求嚴懲這種行為。由于禮在政治運作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禮制,對于越禮行為嚴加懲罰,以保證政局和社會穩(wěn)定。如果有做臣子的膽敢使用天子禮儀,那就是大逆不道,視同謀反。比如,西漢名將周亞夫就是因越禮招禍。周亞夫雖然賢能,并且立有大功,但由于對皇帝不夠恭順,所以漢景帝對他非常不滿。漢景帝賞賜給他酒菜,桌上只放了一大塊肉,但沒給他準備筷子。周亞夫認為皇帝是故意難為自己,就生氣地對侍者發(fā)火,這種失禮行為堅定了景帝決定除掉他的決心。后來,周亞夫的兒子給他買了五百件皇宮御用盔甲盾牌,準備將來給父親殉葬。有人對周亞夫父子不滿,就向皇帝告發(fā)周亞夫,說他購買兵器準備反叛。周亞夫本無反叛之心,但這種僭越行為卻解釋不清,對他心懷不滿的漢景帝便借機將他下獄。作為一代名將,周亞夫不堪獄吏凌辱,在獄中絕食而死。再如唐代李輔國,仗著手握重兵,竟然矯詔率軍軟禁唐玄宗。后因擁戴唐代宗有功,對皇帝說“大家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他的僭越行為,令代宗忍無可忍,派人把他刺殺。在國家政治上,如果沒有禮制約束,就會發(fā)生職責不清、政出多門、執(zhí)行不力、推諉扯皮等種種現象,嚴重阻礙政治秩序正常運行,使政府和社會陷入混亂。而且,上級的越禮行為,很容易被下級模仿,這會使秩序更加混亂,乃至崩潰。孔子的這種思想,放到現在同樣也很實用。作為古代特有的制度,禮制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禮制的精神仍有價值。現在,無論是政府、社會組織還是企業(yè),都有著各種規(guī)章制度,明確各職各人的權責,這便是現代的“禮制”。只有嚴格遵守這些規(guī)章制度,組織和企業(yè)才能有效運作并產生效率,否則必敗無疑。比如,作為員工或是中下級管理者,就應當服從上級的安排,不能越級行事,否則整個公司或者單位就要亂套了。而且,這種行為很容易被上級誤解,嚴重影響事業(yè)發(fā)展。因此,無論是從政還是做公司職員,只有謹守本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才能受到領導的青睞,保證社會或工作的穩(wěn)定。第三章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本章為《論語》:里仁篇【原文】子曰:“朝聞道①,夕死可矣。”【注釋】①道.道理,指真理。【翻譯】孔子說:“早晨能夠得知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解讀】這一段話在后世常常被追求真理的人所引用。真理,是每個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在于人類能認識世界,能掌握自然規(guī)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規(guī)律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服務,所以“聞道”很重要。領悟了生活的真諦、宇宙中的真理,縱然朝聞夕死,亦會覺得心滿意足,不虛此生,否則縱然高壽八百年,不得聞道,亦枉然為人?!就卣埂俊驹摹孔釉唬骸袄锶蕿槊?。擇不處仁,焉得知?”本章為《論語》:里仁篇【注釋】①里:可作名詞講,居住之地;也可以作動詞講,居住。均通。今從第二義。②知:同“智”。【翻譯】孔子說:“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才好。選擇住處,不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怎能說是明智呢?”【解讀】這是關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關于個人成長,孔子強調了外部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在他看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與外部的人文環(huán)境密切相關。因此,他就居住的環(huán)境的選擇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正所謂環(huán)境改變人,只有與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在耳濡目染之下培養(yǎng)出高尚的情操?!懊夏溉w”就是環(huán)境塑造人的一個典型故事。孟子很小時候就沒了父親,母親也沒有改嫁,家境比較貧寒。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母子住在一處墓地旁。后來,母親看到孟子和鄰居的小孩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了辦理喪事的游戲。她覺得這樣對孟子的成長不利,就帶著孟子搬到了市集上,可是孟子又學商人賣東西的樣子。孟母知道后,再次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一所學校的附近。孟子看到學校里的人守秩序、懂禮貌的樣子,也跟著學了起來。孟母看到后非常高興,就在那里定居了下來。孟子之所以能成大儒,可以說與他生長、學習的環(huán)境有著重要的關系??梢赃@么說,正是由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構成了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每位身處其中的人都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決定著你今后的人生會怎樣,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著你的人生成敗。記得曾有人說過,在人的一生中,有三件幸事可以值得慶賀:一是上學時遇到一位好老師,二是工作時遇到一位好領導,三是成家時找到一位好伴侶。這些人對自己造成的影響自然不可小覷。不過,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是不幸的。在他們的身邊,很少有人追求上進,更是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也許他們的資質很不錯,但是長期在這種平庸的環(huán)境下,身上的那點兒“靈氣”早晚都會消磨殆盡,喪失前進的動力,進而變成俗不可耐之人。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關鍵是你和誰在一起。其實,這里面的道理非常簡單,若是你想像雄鷹一樣翱翔于天際,那你就得和群鷹為伍,不要落入雞窩安享太平;若是你想馳騁于森林之中,就要與群狼共舞,而不能流連于那可人的羊。若是你想變得更加聰明一些,就得多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就應多接觸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才會受到他人的尊崇,這也許就是環(huán)境對人們做出的潛移默化的改造。俗話說,讀好書、交高人,乃是人生兩大幸事。一個人是紅是黑,只要看看他身邊的人就知道結果了。身邊德行高的朋友越多,就代表著你的德行越高,對于今后你在事業(yè)上的幫助也就越大。若是能夠借人之智,成就自己,那才算是大智慧。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北菊聻椤墩撜Z》:里仁篇【注釋】①喻:通曉,明白?!痉g】孔子說:“君子懂得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薄窘庾x】本章從義利的角度來區(qū)別君子與小人。小人追求個人利益,而君子亦會追求個人利益,但會先考慮所得是否合于義,以義為原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這種義利觀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孟子說,雞叫就起來,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類人;雞叫就起來,孜孜不倦求利的,是跖一類人。要知道舜和跖的區(qū)別,沒有別的,就在利和善之間。第五章【原文】子曰:“見賢思齊焉①,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②。”【注釋】①賢:賢人,有賢德的人。齊:看齊。②省.反省,檢查?!痉g】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薄窘庾x】省心向善去惡自我反省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方法,經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雜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點,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墩撜Z·為政》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的修養(yǎng)方法,就是為了說明在一個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學問,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你能做出什么偉大功業(yè),而是能否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內心向善力量的增長,去除心中的不良念頭,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要做到這一點,沒有自省是辦不到的。自省的方法很多,比如慎獨和曾子的三省吾身,這兩個方法都注重內在的感悟。而孔子這里提出的方法則是由外而內,避免了獨坐枯思可能帶來疲倦和迷茫,從而使自省變得生動和活潑起來。據史載,蘇軾在年少的時候,他的母親程氏教他讀《后漢書》。當讀到《范滂傳》的時候,蘇軾為范滂母子大義凜然的精神感動,就問自己的母親說:“如果有一天,我做官成了范滂,那母親將如何呢?”程氏回答說:“你要是能像范滂一樣為國盡忠,我難道不能像范滂的母親那樣嗎?”范滂是東漢名士,因清廉正直而得罪權貴。第二次黨錮之禍時,十常侍誣陷范滂,下令將他逮捕。許多人勸范滂逃走,不少地方官甚至有意縱放。但是,范滂的母親卻勸他學習李膺,慷慨赴義。蘇軾母子這番對話,就是典型的見賢思齊。也正因為有這樣向善自省的修為,蘇軾后來才成為一代賢士。見賢思齊,是尋找一個進德修身的人生榜樣;而見不賢內自省,則是找一個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鏡鑒,不失為自我修養(yǎng)的捷徑。其實,一個人起點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人有缺點或者過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滿身錯誤而不知。面對我們自己的種種不足或過失,如果能夠正視它、改正它,就沒有什么可擔憂的了。正如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所說的那樣:“追悔可恥的行為就是對生命的拯救。”什么叫追悔,說白了就是正視自己的錯誤、進行自我反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非但不能自省,還自欺欺人,覺得都是別人的過錯,自己只是受到了牽連而已。對于這種人而言,他們很難會正視自己的錯誤,更不希望有人將他的缺點給揭露出來。對于別人的批評,大多會采取文過飾非,一副無所謂的態(tài)度,這就像已經發(fā)現了堤壩上的裂縫,卻不進行修補,只是在上面涂上一點水泥將縫隙掩蓋住。從表面上看,堤壩仍是完美無缺的,但在洪水猛烈地沖擊下是堅持不了多久的。第六章【原文】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本章為《論語》:雍也篇【注釋】①文質彬彬(bīn):文質配合適當?!痉g】孔子說:“質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薄窘庾x】這是孔子的傳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與質的合理互補關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與質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未經加工的質樸是樸實淳厚的,但容易顯得粗野。后天習得的文飾,雖然華麗可觀,但易流于虛浮。質樸與文采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同樣重要的,只有文、質雙修,才能成為合格的君子??鬃拥奈馁|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實踐,成為中國人“君子”形象最為鮮明的寫照,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卣埂孔釉唬骸坝阂部墒鼓厦姊佟!薄咀⑨尅竣倌厦妫汗艜r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諸侯時皆面南而坐。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痉g】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啊,可以讓他去做一個部門或一個地方的長官?!薄窘庾x】孔子“曲線從政”在本章中,孔子給予自己的弟子冉雍以極高的評價,說他有堪為諸侯的治國之才,那么,冉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歷史上關于他的事跡記載不多,只知道他做過魯國權臣季氏私邑的長官。治政期間,他“居敬行簡”,主張“以德化民”,收到不錯的效果。但是,這個官職他僅僅做了三個月。因為季氏聘他僅僅看中他的名聲,用作政治花瓶,而不是真心用他做管理,所以對他的建議和主張并不采納??辞逍蝿菀院?,冉雍便辭去職務,繼續(xù)跟隨老師修身進學。在孔子去世后,唯恐圣道失傳,他與閔子騫等共同編撰《論語》。他自己還單獨著有《敬簡篇》六章,可惜在秦朝焚書時散佚了??组T弟子之中,冉雍以德行著稱,為孔門十哲之一。除了這些評價,據說孔子在臨終之時還曾對弟子說:“賢哉雍也,過人遠也。”后來,戰(zhàn)國大儒荀子對他很推崇,把他與孔子相提并論,說他:“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笨梢姡接捍_實是孔門德行卓著的高徒。撇開冉雍不談,通讀《論語》我們會發(fā)現,在很多時候,孔子總是大力贊美自己的弟子,不遺余力地向社會、向當政者推薦他們,這與孔子一向低調謙和的風格不太相符??鬃訛槭裁匆@樣做,其目的何在?仔細分析,我們會發(fā)現,孔子的這個做法背后大有文章。我們都知道,孔子一生修德求學,最終的目的是一展才華,在各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使天下太平。但是,周游列國十多年,孔子處處碰壁,不僅政治主張備受冷遇,有時甚至有性命之憂??鬃訌氐酌靼?,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有生之年已是無法實現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弟子,由他們發(fā)揚自己的學說,推行自己的主張。此乃孔子曲線從政的道路,是孔子的無奈,也是他超越性的長遠智慧??鬃拥淖龇▎⒌衔覀?,做事不要一條胡同跑到底,此路不通,就改走他途。要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堅持不懈雖然很重要,但是當你選擇的方向是錯誤的時候,就應果斷地放棄這條“死胡同”,選擇一條更加適合自己、更有前途的路走。而且,當你在那條“死胡同”上摔得遍體鱗傷、跌得頭破血流,卻依然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沒必要固執(zhí)地堅持下去。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說不定你想要的就在新的征程上等著你呢!就像孔子,從政之路堵死以后,他毅然投身到教育事業(yè)當中,通過栽培弟子,將自己的主張發(fā)揚光大?!久医庾x】君子的修養(yǎng)有兩個部分,一是學習“詩書六藝文”;一是躬行實踐。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他也還沒有完全成功。關于“君子”必須兼具此兩方面,以下這一段話表示得最明白:“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此處的“文”字涵義較廣,大致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化教養(yǎng)”,在當時即所謂“禮樂”,但其中也包括了學習詩書六藝之文?!百|”則指人的樸實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樸實的本性而行,雖然也很好,但不通過文化教養(yǎng)終不免會流于“粗野”(道家的“返璞歸真”,魏晉人的“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相反地,如果一個人的文化雕琢掩蓋了他的樸實本性,那又會流于浮華(其極端則歸于虛偽的禮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內容而無適當的表現形式;后者的毛病則是徒具外表而無內涵。所以孔子才認為真正的“君子”必須在“文”、“質”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第七章【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翻譯】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典故】殷朝時代,陜西邠2113州有一小國,因5261受異族狄人侵犯,國君古公亶4102父遷居陜西1653鳳翔岐山之下,改國號為周。后來周武王伐紂而有天下,追尊古公為太王。古公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歷。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繼承人,但古公認為季歷的兒子名昌,有圣人的瑞相,預料他將能興周,有意傳位給季歷,以便再傳給昌,但未明顯表示。泰伯了解古公的意思,在古公生病時,便托辭到南方采藥。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于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別父親,到了江南的吳地,從當地習俗,斷發(fā)文身。伯仲二兄既出,季歷不能出,必須在家事父。古公臨終,遺囑季歷,報喪給泰伯和仲雍。古公薨,季歷遵囑接回伯仲。喪事畢,泰伯和仲雍計議讓位給季歷,季歷不受。泰伯乃言自己已經斷發(fā)文身,不能再治理國家,又偕仲雍出國至吳。季歷遂立為君,后來傳位給昌,為殷朝的西伯。昌的兒子名發(fā),伐紂成功,為周武王,尊昌為文王。以上是泰伯三讓天下的大致情形,讓是讓國,孔子是周朝人,所以用天下二字?!耙蕴煜伦尅币痪?,古注爭議很多,鄭康成注,太王死后,泰伯接到告喪的訃聞,并未奔喪回來。劉寶楠認為鄭注比較合理。但韓詩外傳,論衡,吳越春秋等書,都說泰伯和仲雍奔喪回國,在喪事完了,又到吳地。究竟事實如何,已難考證。若以情理推論,古公既有遺囑,季歷不能不遵囑接回伯仲。伯仲到南方,并非不告而別,只說為采藥而去,迨聞父喪,沒有理由不回來。至于回來以后,是否能如原意讓得了位,因已文身,不能治國,且有古公默契在前,自無問題??鬃臃Q贊泰伯的道德,高到了極處。他曾經以天下三度讓給季歷,人民不知道如何稱頌他的至德。泰伯與仲雍托辭要到南方時,古公,季歷,心里都明白,他們父子兄弟均以國事為重,彼此在心照不宣中完成讓國大事。我們讀這一章書,當學太王的眼力、泰伯、仲雍讓國的道德。最難得的是泰伯,讓得那樣和平,而且處置得合情合理,所以孔子稱許他至德。第八章【原文】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痉g】:孔子說:“譬如2113用土堆5261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我4102所有的努力都廢1653棄了;譬如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雖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進?!薄緮U展資料】1、《論語·子罕》部分名言【原文】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薄咀g文】孔子說:“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盡力去辦,不被酒所困,這些事對我來說有什么困難呢?”【評析】“出則事公卿”,是為國盡忠;“入則事父兄”,是為長輩盡孝。忠與孝是孔子特別強調的兩個道德規(guī)范。它是對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這方面的身體力行者。在這里,孔子說自己已經基本上做到了這幾點。2、【原文】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薄咀g文】孔子說:“符合禮法的正言規(guī)勸,誰能不聽從呢?但(只有按它來)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可貴的。恭順贊許的話,誰能聽了不高興呢?但只有認真推究它(的真?zhèn)问欠牵?,才是可貴的。只是高興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聽從而不改正錯誤,(對這樣的人)我拿他實在是沒有辦法了。”【評析】這里講的第一層意見是言行一致的問題。聽從那些符合禮法的話只是問題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禮法的規(guī)定去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問題的實質。第二層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順耳之言的是非真?zhèn)危瑒t應加以仔細辨別。對于孔子所講的這兩點,我們今天還應借鑒它,按照這樣的原則去辦事。3、【原文】“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罕,少也。【翻譯】與:贊同、肯定。意為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贊成天命和仁德。出自《論語·子罕》。【評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該句集中反映了孔子對利、命以及仁的看法,利即利益,命即天命,仁即仁義,說明孔子對“利”的輕視。在《論語》書中,我們也多處見到他談“利”的問題,但基本上主張“先義后利”、“重義輕利”,可以說孔子很少談“利”。此外,本章說孔子贊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對此是十分重視的??鬃又v“命”,常將“命”與“天”相連,即“天命”,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鬃舆€講“仁”,這是其思想的核心?!緮U展資料】孔子關于利、命、仁的其他論述及其思想的現實意義一、利1、《論語·里仁篇》: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解釋:富有顯貴,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確的方法獲得它,君子是不會接受。2、《左傳·成公·成公二年》: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解釋:禮用來推行道義,道義用來產生利益,利益用來使老百姓太平,這是治理國家的關鍵。二、命1、《論語·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苯忉專杭漓胱嫦染拖褡嫦日嬖诿媲?,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鬃诱f:“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論語·述而篇》: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弊釉唬骸扒鹬\久矣。”解釋:孔子病情嚴重,子路向鬼神祈禱??鬃诱f:“有這回事嗎?”子路說:“有的?!墩C》文上說:‘為你向天地神靈祈禱?!笨鬃诱f:“我很久以來就在祈禱了。”三、仁1、《論語·八佾篇》: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解釋: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么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么能運用樂呢?”2、《論語·學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解釋: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四、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儒家思想核心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對于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理論支援以夯實、筑高輿論陣地,對于社會樹立核心價值觀以尋求長治久安良策,對于我們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國際化,對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有重大意義。儒家思想中仁、利等思想有許多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我國進一步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九章【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咀g文】聰明人不4102會迷惑,有仁德的人1653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窘馕觥砍鲎钥鬃拥摹墩撜Z·子罕》。賞析:在儒家傳統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范疇?!抖Y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這三德,成為真正的君子。這里孔子說的"知者不惑"的"知",也等于佛學中智慧的"智",而不是聰明。真正有智慧是對于事物的內在根本或規(guī)律了然于心,所以什么事情對于他當然沒有了疑惑。仁者,是做到了仁,已經仁在心中的人,當他心懷天下,愛人濟眾,他再也不會因他個人的境遇而憂愁,不會因受環(huán)境動搖?!就卣官Y料】《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章節(jié)出現。在儒家傳統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范疇?!抖Y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笨鬃釉谶@是教自己的學生一種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第十章【原文】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薄痉g】顏淵向孔子請怎么做到任,孔子說:“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顏淵說:“希望指點一些具體做法?!笨鬃诱f:“不合乎禮的不去看,不合乎禮的不去聽,不合乎禮的不去說,不合乎禮的不去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也要努力做到這些話?!薄緮U展資料】出自《論語·顏淵》,顏淵問仁來源于《論語》的第十二篇,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孔子關于仁的主要解釋,孔子用禮來規(guī)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合。這篇文章里關于任的論述,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復禮,克己復禮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既定的規(guī)矩。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貫穿于《論語》一書的始終?!绢仠Y】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營養(yǎng)不良)。顏淵的死對孔子打擊非常大,孔子曾慟哭顏淵,旁邊的學生都覺得孔子哭得過分傷心,因為孔子的兒子死時,孔子都未曾像這樣痛哭過??鬃臃瘩g,有嗎。我不為這樣的學生慟哭,又要為誰這樣慟哭呢。(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保?。足見顏淵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因為孔子認為顏淵才是了解孔子思想的人,能為孔子傳道,而顏淵卻先孔子一步離開人世,等于是斷了孔子的“后路”,實屬“不孝”。因為曾有“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汝為死矣?!痹唬骸白釉?,回何敢死?”(孔子被匡城的群眾所圍困,顏淵后來才趕到??鬃诱f:“我以為你遇害了呢?”顏淵說:“老師活著,回怎么敢死呢?”)”??梢娍鬃优c顏淵的關系非同一般,猶如父子,難怪子慟哭?!究思簭投Y】“克己復禮”中的“克己”并不是克制、約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為能、能夠的意思??鬃咏虒W生因材施教,顏淵是孔子學生里面最沒有欲望的。(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對于一個最沒有欲望的學生你跟他說你要克制欲望這不是搞錯了嗎?如果前面“克己”講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由己”講成要由自己來做。這不是矛盾嗎?難道是將一個自己分兩半,一個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個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認真看待顏淵請教是仁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學問的精華,就是把人生從被動變?yōu)橹鲃?。第十一章【原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①?"子曰.“其恕乎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薄咀⑨尅竣僖谎裕阂粋€字。言,字。②?。和萍杭叭?,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痉g】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薄窘庾x】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應有仁德之心,表現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就是一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明君。貞觀初年(公元627年),太宗便明確說出自己的君道觀念:“朕經常思謀,個人禍患,常非身外之物所致,而是因為人的欲望害了自己。倘若貪于佳肴美味,沉醉歌舞美女,被欲望所帶動,國家便會因此廢墟,百姓也會大受侵擾?!必懹^二年(公元628年)夏天,太宗住在低矮潮濕的皇宮里,大臣都勸告他改建。太宗搖頭說:“朕富有四海,處理事情都應設身處地。擴建宮殿屋宇,游覽觀賞池臺,老百姓都不會希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勞苦疲憊之事,怎能強加給百姓呢?”唐太宗如此嚴格要求自己,各級官吏因此上行下效、勸謹奉公,王公貴族乃至大姓富豪也不敢胡作非為、盤剝細民,人人衣著樸素,民風儉樸。如此數年后,人民不再遇到盜賊,牢房??湛帐幨帯拈L安到鎮(zhèn)南,自山東到東海,都不必擔心路上饑荒。史書記載,貞觀之社會繁榮穩(wěn)定到這樣的程度,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相反,背棄忠恕之道,一味專營,最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唐代酷吏周興就是自作自受的最好注腳。因為武則天的信任,來俊臣胃口愈來愈大,想獨掌朝廷大權。他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和女兒太平公主實力大,索性告到他們的頭上??墒沁@次他沒能得逞,反對他的人愈來愈多,武則天只好下令將其處死。就這樣,兩個蓄意害人的人,終究以害自己的結果而告終。與人交往,最重要的莫過于“忠”“恕”二字?!爸摇眲t能得到朋友的信任,“恕”則能處理好與朋友的矛盾、過失。如何貫徹“忠”“恕”二字,行事之前還需要常常捫心自問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十二章【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譯文】孔子說:“同學們怎么不學詩呢?詩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薄咀x解】這是對詩歌社會作用最高度的贊頌?,F代詩歌批評所津津樂道的認識、教育、審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這段話里實際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我們在《季氏》篇里已經說過的那樣,在孔子的時代,《詩經》簡直就是一部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所以,圣人不僅以詩禮傳家,要求兒子孔鯉學詩學禮,而且在這里又一次號召所有的學生都好好地去學詩。正是由于孔子的大力提倡并親自刪削編定,《詩三百》才名正言順地成為了《詩經》,成為儒學的重要經典之一。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毛詩序》那一段著名的更為熱情洋溢的頌詞:“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如果有誰還不理解《詩經》憑什么成為“經”,讀了孔子的這段論述和《毛詩序》的贊頌,那就應該理解了罷。詩可以興。興,就是通過一種形象的比喻,讓人們產生聯想,從而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這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方法。這種方法往往可以使復雜變得簡單,使抽象變得具體,更容易理解?!对娊洝吩谶M行創(chuàng)作時,都是有感而發(fā)的,因而每一個字中都飽含感情。讀《詩經》的人,自然也能感受到這種感情,并使自己的感情受到熏陶。因而《詩經》起到了影響人們心志的作用,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古人重視《詩經》的興發(fā)作用,很多人都是受《詩經》的感召,確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詩可以觀。觀是“觀風俗之得失”?!梆囌吒杵涫?,勞者歌其事”,《詩經》是有感而發(fā)的產物,因而必然是對它所誕生的時代的真實反應。我們對前人的生活狀況一無所知,要想有所了解,就得獲得當時的文獻資料。而學習《詩經》,有助于我們了解那個時代,以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掌握全面的社會歷史知識,了解各種各樣的風俗民情。這些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以古證今,提高現實觀察力,提高洞察人情世態(tài)、分辨是非的能力。詩可以群。群是使人們聚積起來,也就是說《詩經》具有團結民眾的作用?!叭诵凝R,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些語句無不說明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組織,國家也好,企業(yè)也好,甚至一個家庭,都需要有一種向心力,而《詩經》就有形成并增強向心力的作用?!对娊洝分杏胁簧倨?,是號召人們團結一致抵御外敵的,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然有一定的號召力。例如,《無衣》篇:“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地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種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精神與氣勢,讀來讓人熱血沸騰。詩可以怨。怨就是不滿。不滿要表達出來,不能悶在心里,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而詩歌就是其中一種健康而有效的表達方式。有注家說怨是“刺上政”的意思,即是對社會政治以及上級統治者的不滿,比如《詩經》中的《碩鼠》、《伐檀》等篇目。但還應該看到,《詩經》中還有其他的不滿情緒,因而“怨”并不局限于“刺上政”。比如《采薇》表達的是人民遭受戰(zhàn)爭痛苦后的不滿,《氓》表達的是棄婦的不滿……《詩經》的這個社會作用很值得我們借鑒,自身的不滿情緒,如果能運用詩歌發(fā)泄出來,不僅緩解了自己的積郁,還誕生了一篇具有真情實感的好作品?!笆赂?、事君”是從人之大倫上說的。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需要扮演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每個人都要明白自己的社會責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孔子曾經說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確保整個社會安定有序,而學習《詩經》有助于培養(yǎng)人們的這種精神,在家則孝,在外則忠,忠孝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其他一切品德的基礎,而學習《詩經》就是培養(yǎng)人們這種品德的最佳方法?!岸嘧R于鳥、獸、草、木之名”,是從知識的獲取上說的。古代獲取知識的渠道并不像現代這么多,信息也沒有現在這么集中,獲取起來也沒有這么方便。而《詩經》中恰恰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雅學、地學、博物學、本草學無所不包,為人們獲取知識提供了方便。所以孔子特別提倡學《詩》,以詩教,就是為了讓弟子們獲取這些知識。學《詩》至少有上面所列舉的六種好處,因而孔子特別強調要好好學習,對自己的兒子孔鯉也做了類似的強調。他還曾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可見學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我們雖然生活在現代社會,有了更為豐富的信息獲取途徑,但對《詩經》的學習依然是必要的。【拓展資料】【原文】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可謂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绞r,可謂知乎?”曰:“不可?!薄叭赵率乓?,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薄咀g文】陽貨想使孔子拜見自己,但孔子不去見他,贈送給孔子一只做熟了的小豬。孔子探聽到他不在家的時候,而去拜望他。兩人卻在路上遇到了。陽貨對孔子說:“來!我有話對你說?!保栘浻郑┱f:“有才能卻懷著不用,聽任自己的國家迷亂,這能說是仁愛嗎?”(陽貨自問自答)說:“不可以?!矚g從事政治活動,卻屢次錯過時機,這能叫聰明嗎?”(自問自答)說:“不可以?!獣r光一去就不復返了,歲月是不等待我們的?!笨鬃诱f:“好吧,我要出來做官了?!薄窘馕觥恳驗殛栘浾f孔子是很有才能的,有才能不參與治理國家不能算做有仁義,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不能算做有智慧就是這樣了?!咀鳂I(yè)】總結每一章主旨,并加以背誦。4.1《論語》十二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3、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yǎng)把所學知識、道理付諸實踐的意識?!竞诵乃仞B(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孔子,掌握文言基礎知識。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聯系舊知,溫故而知新。聯系之前所學的有關孔子的思想內容,結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義,加深對本文的理解。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文學價值。文化傳承與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yǎng)付諸實踐的意識?!局攸c和難點】重點:掌握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難點: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體會其中的深刻哲理。【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論語》是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鬃拥难孕猩婕靶⒌馈⒅螌W、治國、為政等諸多方面,為歷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我們可以辯證學習,學習其中的精華。二、寫作背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大變革時期。面對這樣的亂世,知識分子紛紛思考救國救民、解決社會矛盾的方針、路線。他們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學說流派。除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之外,還出現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之間相互批評,展開了激動人心的學術爭鳴,百家爭鳴”的局面就此出現。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爭鳴”中最重要的學術流派之一。三、作者介紹《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四、題目解說《論語》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本課節(jié)選的是《論語》中的經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稱之為“《論語》十二章”。層次結構全文可分為十二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認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對德行的追求上。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禮、樂與仁緊緊聯系起來,認為沒有仁愛之心的人,根本談不上禮、樂的問題。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認為人可以為“道”而死,強調了“道”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義利上的不同態(tài)度。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強調在修身養(yǎng)德的過程中見賢思齊的重要性。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強調人的修養(yǎng)中質樸的本質和文化修養(yǎng)要配合適當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達了士人要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堅定信心和決絕勇氣。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闡釋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智、仁、勇這三種品質,成為真正的君子。第十部分(第10章):孔子強調“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第十一部分(第11章):闡釋孔子對“恕”的理解。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體闡釋《詩》在“興”“觀”“鮮”“怨”等多方面的作用。六、全文分析1、在《〈論語〉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論及了“文”與“質”的關系,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文”與“質”的關系?孔子這里說的“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質,同時又合乎“禮”并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拔摹迸c“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這一方面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而主張不偏不倚,執(zhí)兩用中。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理解“質”是指質樸的品質,“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yǎng)。那么,“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yǎng)就會顯得很粗俗;“文勝質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會顯得像個“酸秀才”“書呆子”,注重繁文縟節(jié)而不切實際。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典型的“文勝質則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質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yǎng),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2、難點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觀?在以往對孔子的研究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對孔子理欲觀的研究,通常認為孔子主張只要仁、義,不要利、欲。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夠富貴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對人們去獲取財富,只是孔子認為獲取財富必須通過正當的方式。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傳達的正確思想,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對待“利”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告訴人們無論致富達貴還是擺脫貧賤,雖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當的手段,這是孔子對義利關系的基本看法。在義利關系面前,是見利思義、見義勇為還是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確實可以檢驗出一個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來表達這種判斷。3、通過學習《〈論語〉十二章》,我們可以發(fā)現孔子非??粗貙Α对姟返膶W習,那么《詩》真的是一個人提高修養(yǎng)所必須研讀的嗎?觀點一:是必須研讀的??鬃诱J為,不學習《詩》,就沒有辦法說話,學《詩》能知言善語,可以激發(fā)人的情感,可以觀察政治、風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禮的準則下怨刺時政。觀點二:不是必須研讀的??鬃又皇窃诋敃r的社會背景下,提出要學習《詩》的建議,孔子看重《詩》,其本質是對教化和德行的重視。如果一個人通過其他途徑能夠獲得相關的教育,不一定必須研讀這部書。七、中心思想《〈論語〉十二章》主要闡述了孔子關于貧富、義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觀點,以及孔子重視《詩》的教育作用,較為全面地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八、寫作特點1、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本文采用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通過師徒的對話來傳達人物的思想主張,表明人物的觀點,體現人物之間的情感活動。2、豐富多變的手法。文中多采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言簡義豐。文中還多次運用反問句,言語之間跳躍較大,含意豐富。九、補充資料儒學儒學亦稱儒家學說,起源于東周春秋時期,自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從孔子算起,綿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余年的歷史。如果對儒家學說的內容、形式和社會功能等進行綜合的宏觀考察,一般認為中國儒學有四個比較明顯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季羨林大師生前一再呼吁儒學的重要性、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先生也多次強調要重寫中華學術史。我們以往學術史的“成說”之一有馮友蘭先生的“子學”、“經學”時代之劃分。而眾多考古發(fā)現足以證明“戰(zhàn)國時代已有‘六經’”,對于“認為先秦沒有經學”說法,李學勤先生明確表達了“不贊成”的態(tài)度。是先有經學后有子學。李學勤先生早已指出:“孔子不僅開創(chuàng)了儒學,也確實開創(chuàng)了易學?!比鍖W原來的核心內容是仁學(集中于《論語》)和禮學(集中于《禮經》)。對于易學,帛書易《要》篇孔子明確講孔子“得一(《易》)以群畢”是說“《詩》、《書》、《禮》、《樂》的精華都濃縮在《周易》的損益之道里”了?!兑捉洝窞槿航浿椎匚徊皇亲苑獾摹H寮业乃枷刖柙凇兑捉洝?。《易傳》說:“立人之道曰仁曰義”、“智崇禮卑”?!傲x”和“智”都是對孔子原來“仁學”和“禮學”的反制。“漢代只有五經立于學官(《樂經》亡佚)。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谷梁》,后又增加《論語》、《爾雅》、《孝經》?!薄J?、總結全文《論語》中保留了一些人們對孔子師徒的批評諷刺,有的作了辯駁,有的沒有回答。其駁議辯難部分對后世很有影響,如《答客難》等設為主客問答進行辯難的小賦,都從《論語》受到啟發(fā);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現了儒家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積極奮進精神的贊揚?!静贾米鳂I(yè)】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①中國援建的緬甸高鐵隧道工程正在穩(wěn)步推進中,此時,國產盾構機的加入無異于為虎添翼,加快了工程進度,創(chuàng)造工程奇跡。②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創(chuàng)立了彪炳史冊的歷史成就。③在福建寧化,觸摸紀念碑上犧牲烈士的數字,叩問滾燙的心靈,記者心生感慨:“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垂不朽?!雹芡趿⑷旱葘W者在許多綜藝節(jié)目中坐而論道,助推傳統文化,但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不重視傳統文化學習的現狀。⑤移動支付已經全面覆蓋西部地區(qū),數字經濟模式一改幾年前在西部不瘟不火的情形,極大地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⑥《強軍》《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等紀錄片集中播放,并不是疊床架屋,而是從軍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展現國家發(fā)展歷程。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答案:B解析:①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此處應是“如虎添翼”。②不屈不撓:比喻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③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跡、精神等永遠流傳,不會磨滅。④坐而論道:原指坐著議論政事,后泛指空談大道理。感情色彩誤用。⑤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此處用錯對象。⑥疊床架屋: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課后訓練】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①乎?”曰:“二②,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顏淵》)【注】①徹:周代的田稅制度,十分抽一。②二:十分抽二的稅。(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段反映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B.有若認為,只有削減田稅的稅率,才能減輕百姓的經濟負擔。C.按照時令,役民于時,百姓才能服從君王的統治。D.君王不應搜刮民脂民膏來聚斂財富。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2)結合上面的選段,簡要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經濟思想。2.指出下列句子屬于何種文言句式。(1)克己復禮為仁(2)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4)敏于事而慎于言(5)止,吾止也3.下列有關《論語》的相關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B.《論語》以敘事體為主,語錄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C.《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D.“四書”和《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異義詞并加以解釋。(1)文質彬彬,然后君子(2)譬如平地(3)小子何莫學夫《詩》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選段所反映的是儒家學派的“富民”的經濟思想。有若認為,應該削減田稅的稅率,減輕百姓的經濟負擔。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可能貧窮。反之,如果對百姓征稅過多,那么必將導致民不聊生,國家經濟也就隨之衰退了。這種以“富民”為核心的經濟思想有值得借鑒的地方。解析:(1)選段沒有涉及此項內容。(2)在理解選段的基礎之上,分析其中包含的“經濟思想”。注意比較文中所說的“徹”與“二”所帶來的不同效果。竭澤而漁只能讓百姓更加貧困,只有富民才能富國。【參考譯文】魯哀公問有若說:“收成不好,國家用度不足,怎么辦?”有若回答說:“為什么不實行十分抽一的田稅制度呢?”哀公說:“(現在)十分抽二,我還感到不夠,怎么能實行十分抽一的政策呢?”有若回答說:“百姓的用度夠了,您怎么會不夠呢?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么會夠呢?”2.答案:(1)判斷句;(2)定語后置句;(3)狀語后置句;(4)狀語后置句;(5)判斷句3.答案:B解析:《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4.答案:(1)文質彬彬:古義,質樸和文采兼?zhèn)?、配合適當的樣子;今義,形容人文雅有禮貌。(2)平地:古義,平整地面,填平洼地;今義,平坦的土地。(3)小子:古義,老師對學生的稱呼;今義,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1<論語>十二章》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2.翻譯文句,積累重點詞語3.理解文意,理解各章所表達的要旨【預習檢測】1.文學常識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鬃邮俏覈糯乃枷爰?、教育家、 學派創(chuàng)始人?!? 》,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2.借助工具書,通讀選文,標注字音,解釋生詞。3.熟讀選文?!菊n堂導學】(一)自主學習請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自主翻譯選文。(二)文本探究1.請概括各章內容的要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2.結合文本內容,聯系現實生活,談個人的感受。我們在現代社會,應該怎樣看待“仁”“禮”?(三)拓展:查閱資料,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四、課后鞏固(一)基礎檢測:1.解釋下列詞語貧而無諂 諂:如工如磋 磋:其斯之謂與 其:其斯之謂與 斯:始可與言《詩》已矣 言:告諸往而知來者 諸: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信:不以其道得之 道:不處也 處:惡乎成名 惡乎:造次必于是 造次:顛沛必于是 顛沛:顛沛必于是 是:君子喻于義 喻:從者病 ?。耗芘d 興:君子固窮 固:小人窮斯濫矣 斯:君子求諸己 諸: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行:子亦有異聞乎 聞:又聞君子遠其子也 遠:《詩》可以興 興:可以觀 觀:可以群 群:可以怨 怨:2.翻譯下列語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二)閱讀理解率真孔子我讀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在無數個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讀《論語》,感覺這個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滄桑歲月,慈祥地注視著我。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站起身來,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遠方。我的眼前,頓時幻化出一片爛漫的充滿書香氣息的杏林。我的思緒在漫長的時間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場景在變換,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召集到身邊,讓他們盡情地抒發(fā)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說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華說完,他沒有表示任何意見,但似乎皺起了眉頭。輪到曾點了,他在老師的鼓勵下輕聲說道:“莫春著,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本褪沁@一段輕聲地描繪,引來了孔子高聲地感嘆和贊許:“吾與點也!”“只有曾點的說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嘆和贊許,至今依然深深地撞擊著我的心扉。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個不茍言笑、循規(guī)蹈矩,而且一開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閉口就是“仁”、“禮”、“忠恕”、“孝悌”之類的“至圣先師”,殊不知他始終懷著“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童心童趣。豈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時節(jié),穿著新做的春服,五六個朋友一道,帶著六七個孩子,在沂河里暢快地沐浴,在求雨臺上迎接浩蕩的春風,然后一路唱著悠揚的歌曲回去,難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嗎?這是一個多么可愛、多么率真的孔子!孔子作為一個政治家,自然始終懷有強烈的政治熱情、政治抱負和政治追求;但作為一個“士”,他更有知識分子思想純潔和崇高的一面,不會為了某種政治利益而犧牲自己的獨立人格。他30多歲的時候,因為對魯國“三桓”的驕橫跋扈不滿,來到了齊國。他對齊景公講了一番治國安邦的道理,齊景公好像很樂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銳地看到齊國最大的危機是宮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這一點,引起了景公的極大不滿。他冷冷地對孔子說:“我已經老了,也不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