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特殊穴位操作_第1頁
針灸特殊穴位操作_第2頁
針灸特殊穴位操作_第3頁
針灸特殊穴位操作_第4頁
針灸特殊穴位操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特殊穴位操作一、手太陰肺經(jīng)1、中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內(nèi)深刺,以免傷及肺臟,引起氣胸。2、云門: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nèi)深刺,以免傷及肺臟,引起氣胸。3、尺澤: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4、經(jīng)渠: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5、太淵: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6、少商: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二、手陽明大腸經(jīng)1、商陽: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2、合谷:直刺0.5~1寸,針刺時手呈半握拳狀。孕婦不宜針。3、手五里:避開動脈,直刺0.5~1寸。4、肩髃: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關節(jié)直刺,上至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5、巨骨:直刺,微斜向外下方,進針0.5~1寸。直刺不可過深,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6、扶突:直刺0.5~0.8寸。注意避開頸動脈,不可過深。一般不使用電針,以免引起迷走神經(jīng)反應。7、迎香:略向內(nèi)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三、足陽明胃經(jīng)1、承泣:以左手拇指向上輕推眼球,緊靠眶緣緩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出針時稍加按壓,以防出血。2、四白: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眼球,不可過度提插捻轉。3、地倉: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頰車穴透刺。4、大迎:避開動脈,斜刺或平刺0.3~0.5寸。5、頰車: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上虻貍}穴透刺。6、下關:直刺0.5~1寸。留針時不可做張口動作,以免折針。7、人迎:避開頸總動脈,直刺0.3~0.8寸。8、氣舍:直刺0.3~0.5寸。本經(jīng)氣舍至乳根諸穴深部有大動脈及肺、肝等重要臟器,不可深刺。9、缺盆:直刺或斜刺0.3~0.5寸。孕婦禁針。10、不容:直刺0.5~0.8寸。過飽者禁針,肝大者慎針或禁針,不宜做大幅度提插。11、承滿:直刺0.8~1寸。過飽者禁針,肝大者慎針或禁針,不宜做大幅度提插。12、梁門:直刺0.8~1.2寸。過飽者禁針,肝大者慎針或禁針,不宜做大幅度提插。13、犢鼻:向內(nèi)后斜刺0.5~1寸。14、足三里:直刺1~2寸。強壯保健常用溫灸法。15、沖陽: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16、厲兌:淺刺0.1寸。四、足太陰脾經(jīng)1、隱白:淺刺0.1寸。2.

三陰交:直刺1~1.5寸。孕婦禁針。3、箕門:避開動脈,直刺0.5~1寸。4、沖脈:避開動脈,直刺0.5~1寸。5、食竇: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本經(jīng)食竇至大包諸穴,深部為肺臟,不可深刺。五、手少陰心經(jīng)1、極泉:避開腋動脈,直刺或斜刺0.3~0.5寸。2、靈道: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jīng)。留針時,不可做屈腕動作。3、通里: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jīng)。留針時,不可做屈腕動作。4、陰郄: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jīng)。留針時,不可做屈腕動作。5、少沖: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六、手太陽小腸經(jīng)1、少澤: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孕婦慎用。2、后溪:直刺0.5~1寸。治手指攣痛可透刺合谷穴。3、養(yǎng)老:直刺或斜刺0.5~0.8寸。強身保健可用溫和灸。4、肩貞:直刺1~1.5寸。不宜向胸側深刺。5、臑俞:直刺或斜刺0.5~1.5寸。不宜向胸側深刺。6、天宗: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7、曲垣:直刺或斜刺0.5~1寸。宜向鎖骨上窩上方刺,不宜向胸部深刺。8、肩外俞: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9、肩中俞: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10、天容:直刺0.5~1寸。注意避開血管。11、顴髎: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12、聽宮:張口,直刺1~1.5寸。留針時應保持一定的張口姿勢。七、足太陽膀胱經(jīng)1、

睛明:囑患者閉目,醫(yī)者右手輕推眼球向外固定,左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1寸。遇到阻力時,不宜強行進針,應改變進針方向或退針。不捻轉,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捻轉和提插)。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針具宜細,消毒宜嚴。禁灸。2、攢竹: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內(nèi)緣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3、天柱: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nèi)上方斜刺,以免傷及延髓。4、大杼:斜刺0.5~0.8寸。本經(jīng)背部諸穴,不宜深刺,以免傷及內(nèi)部重要臟器。5、委中: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腘靜脈出血。6、承山:直刺1~2寸。不宜做過強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腸肌痙攣。7、昆侖:直刺0.5~0.8寸。孕婦禁用,經(jīng)期慎用。8、至陰:淺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八、足少陰腎經(jīng)1、涌泉:直刺0.5~0.8寸。臨床常用灸法或藥物貼敷。2、四滿:直刺1~1.5寸。利水多用灸法。3、幽門:直刺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傷及內(nèi)臟。4、步廊: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5、神封: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6、靈墟: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7、神藏: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8、彧中: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9、俞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九、手厥陰心包經(jīng)1、天池: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2、曲澤:直刺1~1.5寸;或點刺出血。3、中沖: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十、手少陽三焦經(jīng)1、關沖: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2、瘈脈:平刺0.3~0.5寸;或點刺靜脈出血。3、耳門:微張口,直刺0.5~1寸。4、耳和髎:避開動脈,平刺0.3~0.5寸。十一、足少陽膽經(jīng)1、瞳子髎:平刺0.3~0.5寸?;蛉忉橖c刺出血。2、聽會:微張口,直刺0.5~0.8寸。3、風池:針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風府穴。深部中間為延髓,必須嚴格掌握針刺的角度與深度。4、肩井:直刺0.5~0.8寸。內(nèi)有肺間,慎不可深刺;孕婦禁針。5、淵腋: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臟器。6、

輒筋: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臟器。7、日月: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臟器。8、維道: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9、足竅陰: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十二、足厥陰肝經(jīng)1、大敦:淺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2、急脈:避開動脈,直刺0.5~1寸。3、期門: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nèi)臟。一、督脈1、長強:緊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直刺,以免傷及直腸。2、腰陽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3、命門: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4、啞門:正坐位,頭微前傾,項部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傷及延髓。5、風府:正坐位,頭微前傾,項部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傷及延髓。6、百會:平刺0.5~0.8寸;升陽舉陷可用灸法。7、囟會:平刺0.5~0.8寸。小兒前囟未閉者禁針。8、素髎:向上斜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9、水溝:向上斜刺0.3~0.5寸,強刺激;或指甲掐按。10、齦交:向上斜刺0.2~0.3寸;或點刺出血。二、任脈1、會陰:直刺0.5~1寸;孕婦慎用。2、曲骨:直刺1~1.5寸;孕婦慎用。3、中極:直刺1~1.5寸;孕婦慎用。4、關元: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婦慎用。5、石門:直刺1~1.5寸;孕婦慎用。6、氣海: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婦慎用。7、陰交:直刺1~1.5寸;孕婦慎用。8、神闕:一般不針,多用艾條灸或艾炷隔鹽灸法。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