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課件-【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課件-【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課件-【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課件-【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課件-【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

賦稅

一第

六課中圓賦稅制度的演爽個人所得稅古代賦役關稅賦出于田,自上稅下;貢出于土,從下獻上。”——《玉?!な池洝へ曎x》賦供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稅給郊社、宗廟、

百神之祀,百官祿食,庶事之費?!稘h書·食貨志》人頭稅——丁稅田畝稅——田租古代王朝強制民眾承擔的無償勞動井

制我國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奴隸主使用.奴隸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

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p>

《孟子·滕文公上》私田私田私田私田公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夏

周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春秋戰(zhàn)國夏

周(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強?!妒酚洝ど叹袀鳌芬皇谴蚱凭锖退教锏慕缦?,所有土地都按統(tǒng)一的標準征稅;二是賦稅一律征粟,繳納糧食,以鼓勵百姓務農;

三是制定戶籍制度,登記人口勞動力數(shù)字,按人口抽人頭稅,征伐徭役和兵役。商鞅變法是封建賦稅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基本確立的標志。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春秋戰(zhàn)國夏

周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

(

)秦漢1.秦再見了媽媽

今晚我就要遠航別為我擔心我有快樂和智慧的實(1)田賦:稅率極高,收三分之二(收泰半之賦)(2)人頭稅:極重(

3

)

役:男≥17開始服役①

更卒:役期1個月,在本郡或本縣,修筑城垣、路等②正

卒:役期2年,在郡國和京城服役③

卒:役期1年,邊塞屯戍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稅秦漢2.漢(

1

)田賦:大大降低

(漢高祖十五稅一,漢景帝三十稅一)

(2)人頭稅:口賦(7-

14歲)算賦(15-56歲)(3)財產(chǎn)稅:對財產(chǎn)總額征收稅民資,對商人、高利貸者

征收算緡錢,對車船征稅等(

4

)

役:漢昭帝改為男≥23開始服役更卒、正卒、戍卒與秦同春

戰(zhàn)

國夏

泰漢漢初,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謹。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田

:按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

平大約可產(chǎn)糧150石,以1/30

的稅率計算,須繳納田賦5石

,其間糧價平均為每石80錢

,5石糧折價400錢。除糧食

外,還有稿自之征,所要繳

納的稿自折價不到50錢。兩

者折價合計不到450錢漠代田

稅和人口稅哪個更多?以漢朝為例,農戶一般為5口之家擁有70畝土地舍地而稅人加強對農民人身控制春秋戰(zhàn)國人所得般古代賦後夏

周關

稅泰漢公元204年,曹操頒行租

調

制。規(guī)定百姓每畝田地向國家繳納粟四升,稱田租;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

稱為戶調。其他稅收項目

律罷止。廢除了兩漢以來按人頭征收的算賦、口賦。豪強地主也必須土地畝數(shù)納田租、出戶調,不準讓百姓出租賦。春

戰(zhàn)國

魏晉夏

秦漢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稅唐朝規(guī)定:每丁每年繳納租粟2石,是為“租”。

“調”隨鄉(xiāng)土所產(chǎn)而出。每丁每年納絹(或綾)2丈,綿3兩。不產(chǎn)絹綿的地方,

或納布2丈5尺、麻3斤。此外,每丁每年服役20天,閏年22天。

也可以納絹或布代役。

一天折合納絹3尺,稱為“庸”。(二)隋唐1.隋:廢除苛捐雜稅,實行租調制度2.唐前期:租庸調制(1)基礎:均田制(2)內容:租—田租;調:戶稅,指絹、布;庸,用絹、布

代替徭役春秋戰(zhàn)國

魏晉夏

泰漢

唐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春秋戰(zhàn)國

魏晉夏商周

唐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但自開元以后,

“天下戶籍久不更造,丁中轉死,田畝賣易,貧富升降不實,其后國家

侈費無節(jié),而大盜起,兵興,財用益屈,而租庸調法弊壞。

——

《新唐書

·食貨志》根據(jù)材料說明租庸調制崩潰的原因土地兼并,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成為流民,失

去了輸租庸調的能力安史之亂,加劇了社會矛盾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春秋戰(zhàn)國

魏晉夏

漢隋

唐“凡百役之費,

一錢之斂。先度其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不居處而

行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度所與居者均,使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杜f唐書

·楊炎傳》財政原則:

量出制入。中央根據(jù)財政支出先做預算,定出

總稅額,再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國沒有統(tǒng)一的稅率。課稅主體:

不區(qū)分主戶和客戶,

一律以當時居住地登入戶籍,繳納賦稅,即所謂“戶無主客,以居者簿”課稅標準:

不再按丁口征稅,改為按家庭財產(chǎn)和田畝征稅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春秋戰(zhàn)國

魏晉夏

泰漢

隋唐3.唐中期:兩稅法(1)背景:均田制遭到破壞(2)內容①

以國家財政支出確定賦稅總額②

按田畝征收地稅③

按人丁、資產(chǎn)征收戶稅④

分夏、秋兩次征收(3)影響①

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②

適應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③

表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資產(chǎn)為宗”的兩稅法。在此之前,歷代的賦稅征收,或據(jù)田畝,或按人口,或據(jù)戶頭,收取糧食、絲絹等實物,有時亦收取錢幣,名目與內容時有變化,稅額也各有不同,

但無不以個體農戶為基礎。清查戶口、人丁,盡可能抑制豪強兼并土

地,防止自耕小農破產(chǎn),均是歷代一以貫之的政策。兩稅法實施后的

一千多年中,按資產(chǎn)收稅,收取貨幣,成為賦稅變化的主流?!獡?jù)李劍農《中國經(jīng)濟史稿》等結合材料說明兩稅法前后中國賦稅征收發(fā)生的變化春秋戰(zhàn)國

魏晉夏商周

泰漢

隋唐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春秋戰(zhàn)國

魏晉

代夏商周

泰漢隋唐

9

電唱(三)

宋元1

.

宋(1)前期:征收兩稅,附加稅繁多(2)中期:王安石變法實行募役法,

政府雇人服役,不服役者交

免役錢2.元(1)北方沿襲唐代租調制,征收丁稅、地稅(2)南方沿襲唐代兩稅法,征收夏稅、秋稅(3)增加科差(按戶征收絲、銀兩,代徭役)古代賦後關

稅人所得般西電h西電h-55春秋戰(zhàn)國

魏晉

宋代

明代一條鞭法”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

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征收手續(xù),同時使地方官

員難于作弊。實行這種辦法,解除了無地農民勞役負擔,提高了有

田農民農耕積極性,穩(wěn)定了農業(yè)生產(chǎn)。同時,把徭役改為征收銀兩

,農民獲得了較大的人身自由,給手工業(yè)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沒

有土地的工商業(yè)者可以不納丁銀,促進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明政府財

政經(jīng)濟狀況也有不少改善?!稄埦诱母锏膬热莺鸵饬x》3.明中后期: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1)背景: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白銀流通量的增加(2)內容:賦役合并;用銀繳納(3)影響:①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②增加政府財政收入③減輕了農民負擔,農民獲得較大自由,有利農業(yè)發(fā)展

④有利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古代賦後土地兼并的日益嚴重,地銀和丁銀分別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人口增長快于土地面積的增加,土地又不斷集中到大地

主手里,農民不斷喪失土地,又要承擔沉重的丁賦,所以無

地農民被迫逃隱,既影響了國家稅收,又造成社會不穩(wěn)?!?/p>

張守軍《中國古代賦稅與勞役》春秋戰(zhàn)國

宋代

代夏

秦漢

隋唐

亢代

清代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春秋戰(zhàn)國

魏晉

宋代

明代夏商周

泰漢隋

亢代

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2)三月,康熙下詔:

“海內承平日久,戶口日增,地未

加廣,應以現(xiàn)在丁冊定為常額,自后所生人丁,不征收糧稅,編審時,止將實

數(shù)查明造報?!薄肚迨犯濉な池浿尽匪^“攤丁入畝”,就是將歷代相沿的人頭稅(丁稅),并入田賦征收

的一種賦稅制度。這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丁入畝制度的實行,直接廢除了延續(xù)幾千年的“人頭稅”,失地和無地

農民及其他勞動者擺脫了千百年來的丁役負擔。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

賦稅負擔,攤丁入畝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緩和了當時愈發(fā)嚴重的土

兼并現(xiàn)象。由此,朝廷放松了對戶籍的控制,農民和手工業(yè)者可以自由

遷徙,出賣勞動力……廢除人頭稅后,這種對“被征稅”擔心的消失

,直接改變了古人的生育觀念,中國由此進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時代,據(jù)統(tǒng)計,康熙二十四年,全國人口為1億,到嘉慶十七年已到3.6億,這

僅僅花了127年時間?!幾浴稓v史上影響中國人生活的四大改革》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稅4.清:攤丁入畝(1)過程①康熙:1712年,規(guī)定以前一年的丁銀為定額,不再增加②

雍正:把丁銀分攤到田賦中,攤丁入畝(2)意義:徹底廢除了人頭稅,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春秋戰(zhàn)國

宋代明

代夏

泰漢

隋唐

清代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朝代制度發(fā)展趨勢秦田賦、人頭稅、

徭役1

.征收標準:人丁為主→土地為主(以兩稅法為標志)2.賦役形式:勞役地租為主→實物為主→貨幣為主

(以兩稅法和一條鞭法為標志)3.征收種類:繁雜→簡單(一條鞭法為標志)4.征收時間:不定時→定時(兩稅法為標志)漢編戶制度魏晉租調制唐朝初期租庸調制晚期兩稅法宋募役法明一條鞭法清攤丁入畝古代賦後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趨勢人所得般關稅關稅的概念海關代表國家,依據(jù)國家的關稅政策、稅法及進出口稅則,對進出關境的物品征收的稅,稱為“關稅”?!掇o源》釋義“關:關口、關門。古設關于界上,以稽查行旅”。叉有“關,界上門”之說。《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關:古代在交通險要或邊境出

入的地方設置的守衛(wèi)處所”。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B根據(jù)材料說明中國早期關稅的特點我國早期關卡屬于“國家”之間的防御體系,政治軍事

功能第一。設關目的只是稽查過往貨物有無違禁品,過境

而不征稅。其后,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關卡開始延伸出

財政功能。因此,

我國早期的關稅實際上也是一種通過稅,

關卡是公共權力的施政部門,

同時也是國家課征關稅的權

力機關?!对囌撝袊P稅制度的起源》aR二、

關稅1.國內關稅(1)起源:西周出現(xiàn),國內關稅和國境關稅長期并立(2)統(tǒng)一

:1937廢除國內關稅,實行統(tǒng)一的國境關稅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稅第十條:“前第二條內言明開關伸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

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銅費,均宜秉公

議定則例……”規(guī)定,英商交納進口、出口貨稅、銅

費,而交納的標準則須與英人“秉公議定則例”,標

志著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由自主關稅進入?yún)f(xié)定關稅的時代。——《晚清關稅制度的變遷及其影響》根據(jù)材料說明近代中國關稅制度發(fā)生的變化,結合書本說明

哪些條約與之相關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赌暇l約》開了協(xié)定關稅的惡例。此后的中美《望廈條約》、

中法《黃埔條約》等不平等條約進一步強化了西方列強的協(xié)定關

稅權,根據(jù)這些條約和片面最惠國待遇規(guī)定,中國失去了自主調

整稅率的權力。人所得般古代賦後關

稅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國失去自主調整稅率的權力,海關大全長期被外國人把持

(2)部分收回關稅權,但不能完全自主制定稅率①

國民革命時期:國共都提出主張②

南京國民政府a(chǎn).1927

宣告關稅自主,《進口稅暫行條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