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設計報告編寫格式_第1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設計報告編寫格式_第2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設計報告編寫格式_第3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設計報告編寫格式_第4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設計報告編寫格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設計報告編寫格式地質勘探報告編寫提綱

勘探報告的主要效勞對象是礦山生產和礦山建立設計,所以與此有關的礦區(qū)地質、礦床(體)特征、水文地質、開采技術條件、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和工程質量等應當著重表達,以滿意礦山設計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地質問題的探討不涉及生產建立方面的可單獨編寫科研報告,作為附件??碧綀蟾娴膬热菘蓞⒄障率鎏峋V。

地質勘探報告編寫提綱對大、中型礦床的勘探報告,為了便于查閱,可在前面寫一簡短的內容提要,一般不要超過500字。

第一章緒論

(一)工作目的任務:

說明國民經濟建立對所勘探礦產的需求以及上級下達任務的文號、內容和設計、生產部門對勘探工作的詳細要求等。

(二)位置、交通:說明礦區(qū)位置,地理座標、邊界范圍和面積;經過礦區(qū)或鄰近的(現(xiàn)有或擬建的)鐵路、大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線以及礦區(qū)距最近車站或碼頭的里程(附交通位置圖)。

(三)自然地理與經濟概況:概述礦區(qū)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類型、肯定高度和相對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

水位等。依據有代表性的氣象資料,說明礦區(qū)的氣候特征、氣溫變化、降雨量、暴雨強度、蒸發(fā)量、相對濕度、風力、風向、雷電狀況、雨季或凍期、凍土層深度等。

收集有關地震方面的資料,說明礦區(qū)是否處于地震活動區(qū)。簡述區(qū)內工業(yè)、礦業(yè)、農業(yè)、燃料、電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

(四)以往工作評述:從礦區(qū)的發(fā)覺至本次勘探所進展的地質、航空測量、物化探等各項工作,應按時間先

后挨次簡要說明其工作狀況、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等,并對其成果質量和勘探、討論程度進展評述。如屬已開采的勘探礦區(qū)應說明礦山生產建立的規(guī)模及生產概況。

(五)本次工作狀況:說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簡要經過、完成的各項工作量(附工作量統(tǒng)計表)、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包括探明儲量)、地質事業(yè)費及經濟效果(探明每噸或萬噸儲量的直接費用或綜合費用)。

其次章區(qū)域地質和礦區(qū)地質

(一)區(qū)域地質:

簡要說明礦床在區(qū)域地質構造中的位置、特點、地層分布、構造特征、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區(qū)域成礦地質條件以及區(qū)內主要礦產等。

(二)礦區(qū)地質:

1.地層:表達礦區(qū)范圍內地層的時代、層序、巖性、巖相、化石、標志層特征、厚度、產狀以及接觸關系等。重點放在含礦巖系中的含礦層位,并說明其沿走向、傾向的變化規(guī)律。

2.構造:闡述區(qū)內褶皺、斷裂和破裂帶等構造的性質、特征、規(guī)模、分布以及對主要構造的查明和掌握狀況,并說明褶皺斷裂的生成挨次以及構造對成礦的掌握作用及其對礦體(層)的影響和破壞狀況。

對掌握礦體(層)形態(tài)和邊界條件以及破壞礦體(層)完整性的構造必需著重予以說明。對于一些組成密集消失的小型褶曲和斷裂,應盡可能說明其性質、產狀、分布和發(fā)育密度等方面的規(guī)律性。

3.巖漿活動:說明巖漿巖的種類、生成時代、生成次序、生因關系、巖石的構造構造、巖石礦物成份和化學成份;巖體產狀、形態(tài)、規(guī)模及其與礦床的生成關系;后期巖漿對礦體(層)的破壞以及對礦石質量有利、有害的影響。

火山巖還應表達噴發(fā)旋回、韻律和類型及其與成礦作用的關系。

4.變質作用和圍巖蝕變:闡述礦區(qū)各種變質作用和圍巖蝕變狀況,著重指出與成礦有關的圍巖蝕變種類、特征和分布范圍等。

第三章礦床特征

(一)礦床規(guī)模及礦體(層)特征:綜合表達礦床規(guī)模、礦帶特征、礦床(層)的總數目、總厚度、空間位置、分布規(guī)律及

其相互關系等。分別表達各工業(yè)礦體(層)的產狀、形態(tài)、長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傾向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連接比照的依據和牢靠程度。

對于露天開采的礦山,凡打算和影響露天開采境地線部位的礦體,尤其是露天采場底部四周的礦體(層)形態(tài)和產狀,應在報告中闡述清晰。對于坑內開采的礦山,要留意表達

礦山主體工程四周和各開采水平四周的礦體(層)變化。對于主礦體(層)四周有開采價值的小礦體(層),特殊是在主礦體(層)上部首采地段的小礦體(層),應具體說明其規(guī)模和產狀,形態(tài)變化狀況。

(二)礦石質量特征:說明礦石的構造、構造,礦物成份,有用礦物的含量、粒度、晶粒形態(tài)、嵌布方式、結晶世代和礦物的生成挨次及共生關系;說明礦石的化學成份主要有益組份和伴生有益、有害組份的含量、賦存狀態(tài)和變化規(guī)律等。有的礦種,其礦石質量是以物理機械性能為主要評價指標,則應對這方面的內容進展具體表達。

(三)礦石類型和品級;

闡述礦體(層)的淋失帶、氧化帶、次生富集帶和原生帶。說明礦石的自然類型、工業(yè)類型,工業(yè)品級以及劃分的原則和依據。對選冶性能不同的各類礦石尚應說明其所占比例及空間分布規(guī)律。對主要的礦石類型,應較具體描述。

(四)礦體(層)圍巖及夾石狀況:說明礦體上、下盤圍巖的礦物成分、化學成分、蝕變狀況及其與礦體(層)的接觸關系。

說明礦體(層)內夾層、包裹體的巖性特征、分布規(guī)律、數量、質量以及對礦體(層)完整性的影響程度。

(五)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闡述礦床成因、成礦掌握因素、礦化富集規(guī)律及找礦標志,并指出進一步擴大遠景的方向。(六)礦區(qū)內其他有益礦產狀況;對于在勘探主礦種的同時綜合勘探的共生礦產,應進展綜合評價,說明其綜合勘探的程度、規(guī)模、分布、礦石質量等。

第四章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一)采樣種類、方法和樣品代表性: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技術試驗樣品的采樣種類、目的、采樣要求、采樣方法和樣品的代表性。

(二)試驗種類、方法和試驗結果: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的種類,采納的加工選礦方法及試驗流程,并表達所取得的各項試驗成果。具體的《礦石加工技術試驗報告》放在附件中。

(三)礦石工業(yè)利用性能評價:依據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結果,作出礦石可選性能和工業(yè)利用性能的評價,說明礦石中有用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雜質處理的可能性,提出綜合利用的途徑。如鄰近有同類礦床的生產礦山,應進展礦石類型、礦石礦物、構造構造、物質成分等方面實際資料的比照,并對其礦石可選性、綜合回收利用狀況加以說明。

第五章水文地質

(一)水文地質概況:說明上級下達的任務,以往水文地質工作狀況和成果、礦區(q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時間、主要任務、完成工作量和質量狀況及其他必要的說明。

(二)區(qū)域水文地質條件:

1.區(qū)域地形、氣候、地表水特征及可能對礦床充水造成的影響。

2.區(qū)域含水層、隔水層特征及對礦床充水的影響。

3.區(qū)域地質構造、斷裂帶等對礦床充水的影響。水文地質條件簡潔的礦床,可與礦區(qū)水文地質條件一節(jié)合并論述。

4.水文地質分區(qū)特征:說明分區(qū)的原則和依據,說明各水文地質分區(qū)的補給,逕流、排泄條件及動態(tài)變化特征。

(三)生產礦井、老碉(窿)水文地質狀況:

依據調查訪問和實際觀測編錄的資料,說明其位置、深度,長度,產量、開采面積、充水因素、水量、水位及其動態(tài)變化、水質、排水設備力量和突出點的狀況以及老碉(窿)積水狀況和其他狀況。

(四)礦區(qū)水文地質:

1.說明礦區(qū)在區(qū)域水文地質單元中的位置和水文,氣象狀況等。

2.表達地表水特征及動態(tài)變化,礦區(qū)的進水及隔水的邊界條件;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水力聯(lián)系,礦區(qū)充水因素和對將來開采的可能影響。

3.表達礦區(qū)含水層、隔水層確實定依據;各含水巖系的巖性、厚度、分布、埋藏條件、裂隙、巖溶發(fā)育程度、分布規(guī)律;單位涌水量、導水性、滲透系數、水頭高度、水質、水溫、水量、動態(tài)變化、各含水層的水力聯(lián)系;隔水層的巖性、厚度,產狀、分布、穩(wěn)定性和隔水性;地下水的補給、逕流、排泄條件,對礦體(層)底板承壓含水層及隔水層的特征要具體說明。

4.對構造破裂、斷裂帶、溶洞發(fā)育帶(發(fā)育程度、規(guī)律、充填程度、充填物)的水文地質特征及其含水性、導水性對礦床充水影響的評價。

5.在礦區(qū)內及其四周有生產礦井或相類似條件的水文地質勘探資料,應進展比照評述。

(五)礦坑(或露天采礦場)涌水量猜測:

1.將來開采礦坑(或露天采礦場)的充水因素和充水來源及特征的論述。

2.論述礦床充水或隔水邊界條件確實定。

3.說明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的選擇依據。

4.計算參數的來源及其代表性的論述。

5.估計涌水量計算結果的評述。

(六)供水:

1.供水水源:指出可作供水的水源地及其水文地質特征。

2.水質、水量及其評述。

3.說明供水方案意見。

(七)小結:

1.礦區(qū)水文地質類型及特點。

2.對礦區(qū)水文地質工作程度和質量進展評述。

3.對將來開采,疏干、排水、防水、排供水結合、礦坑水綜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見。還應說明疏干后可能引起地面沉陷的程度及范圍。

4.環(huán)境污染的可能性及防治意見。

5.對開采過程中可能消失和應留意的問題提出建議。

第六章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是確定礦床的開拓工程布置、采礦方法、井巷支護及露天采場邊坡角的依據,而且對鑿巖、爆破,礦車,礦倉選擇、溜井、閘門確實定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地質勘探工作和報告編寫中要仔細供應這方面的資料。對本章要求表達的內容如下:

(一)礦體(層)及其頂底板巖石的穩(wěn)固性:

1.說明礦體(層)及其頂底板巖石的物質組分、構造構造、風化蝕變程度、各種脆弱夾層的巖性、厚度及其變化規(guī)律;礦床淺部首期開采地段風化巖層的穩(wěn)固程度;不同巖礦石在同

組合條件下的穩(wěn)固性,以及由于采掘工程施工后,原來的自然平衡條件受到破壞,地下水運動規(guī)律轉變以后對穩(wěn)固性的影響等。

2.說明褶皺、斷裂、擠壓破裂帶、節(jié)理、裂隙(特殊是垂直裂隙)的產狀、規(guī)模、發(fā)育程度和分布規(guī)律及其對礦巖層穩(wěn)固性的影響。

3.說明老碉(窿)、溶洞、泥石流、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的條件及對穩(wěn)固性的影響。

4.對礦體(層)及圍巖的穩(wěn)定性進展綜合評價,提出影響礦床開采的有關地質因素。如果是露天開采,還應對上復巖層的巖性及工程特征進展評述,特殊應著重說明與露天涯坡穩(wěn)定性有關的地質因素。

(二)礦石和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說明不同類型礦石和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樣品的實行、采樣的代表性、試驗條件、測定方法、測定結果以及質量評述。礦體和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包括體重、濕度、塊度、硬度、抗壓強度、抗剪斷強度(分散力、內摩擦角)、抗剪切強度、抗拉強度、抗折強度、耐磨性、可鉆性、粉化性、膠結性、可縮性、松散系數、安眠角等。以上工程的選擇確定,應依據礦體詳細狀況及不同礦種的特定要求。

(三)開采時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成分:當礦體(層)及圍巖(頂底板)中含有影響人體安康的放射性元素、自然氣、瓦斯及其他有害氣體(如硫化物、汞等),地熱等有害地質因素時,應在報告中盡可能說明其來源、分布、含量和影響程度等。對于有自燃性的礦產(如硫鐵礦、煤礦、自燃硫礦)或礦層頂底板為高炭泥巖時,尚應說明其自燃性。

(四)剝離系數及剝離量:適于露天開采的礦床,應依據礦山設計部門初步確定的開采境地說明剝離系數、剝離量和在剝離中可利用的巖石及其占剝離量的數量。

(五)生產或停采礦井有關開采技術條件方面資料:礦區(qū)內或鄰區(qū)已有生產礦井時,應表達其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實際資料。已封閉或停采的礦井,應說明其緣由。

第七章地質勘探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狀況:說明勘探類型、勘探手段、方法的選擇、勘探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確實定,論證它們的依據和合理性。對礦體(層)的厚度,礦石品位,礦產儲量等進展數值和變化系數的計算,來說明礦區(qū)使用的探礦工程間距對礦體(層)的掌握程度,以及所采納工程間距的合理性。

(二)鉆探和坑探工程質量評述:說明鉆孔構造及其合理性;鉆孔孔斜和方位角測定所采納的方法和質量評述;孔深校正,巖礦心實行的質量評述;鉆孔封孔方法、封孔質量檢查及評述;簡易水文觀測及班報表記錄質量評述;孔口立樁標記及巖礦心治理工作評述。

說明各種坑探工程規(guī)格、質量,并對其取得的地質效果進展評述。對質量較差而又參與儲量計算的工程,應列表逐一進展質量評述,并說明參與儲量計算的理由。

(三)地形、地質勘探工程測量工作及其質量評述:說明掌握測量的等級和實測精度;采納的平面座標和高程系統(tǒng);地形測量的成圖方法及質量;地質、勘探工程的測定方法及質量。

(四)地質測量工作及其質量評述:說明礦區(qū)地質測圖和地質剖面的測制方法及其精度。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質量評述:簡述地面物、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釋方法、主要成果及其質量評述。說明測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釋方法及其成果質量。說明放射性元素的檢查狀況及結果。

(六)采樣、化驗和巖礦鑒定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說明光譜分析、全分析、單項分析、組合分析等樣品的采樣方法、規(guī)格及其確定的依據;采樣工作質量及樣品的代表性;采樣工作的檢查結果。樣品加工及K值選擇的依據。

各種化驗分析內、外檢狀況及其質量評述。巖礦鑒定工作質量評述。人工重砂、單礦物、同位素年齡及硫的同位素組成樣、精礦樣品等的加工、分析、鑒定工作質量的評述。

第八章儲量計算

(一)儲量計算的工業(yè)指標。

(二)儲量計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三)儲量計算主要參數確實定。(四)礦體(層)圈定的原則。

(五)儲量級別和塊段的劃分原則:根據標準規(guī)定的原則和礦區(qū)實際狀況,說明所計算的各級儲量和塊段的詳細劃分條件。

(六)儲量計算結果:說明各級儲量和總儲量,以及各級儲量所占比例和分布。

(七)儲量計算的檢查方法:可抽肯定塊段用其他方法進展檢查,依據儲量計算結果來評述儲量計算的精確程度。

(八)伴生組分和共生礦產的儲量計算方法及結果。

(九)有關儲量計算中需要說明的問題:如說明特高品位的處理方法;各種校正系數的應用原則和計算方法等等。

(注:如系采納新方法進展儲量計算時,可自行擬定本章的編寫提綱)

地質勘探成果的總評述:對礦床掌握和討論程度,地質報告資料的完備程度及其質量等作出概括的、結論性的評述。

(一)礦床掌握和討論程度:除了說明對礦床地質、構造、礦體(層)產狀、形態(tài),空間分布規(guī)律,礦石質量及加工技術性能等主要問題的掌握和討論程度以外,還應評述高級儲量比例,分布的合理性。另外,對當前礦山設計,建立和開采有直接影響的因素,如:對露天開采礦體(層)邊界的圈定;分布在主礦體(層)上、下盤首采地段有工業(yè)價值小礦體(層)形態(tài)和產狀的掌握;礦石中有害組份和伴生有用組分以及賦存在主礦體(層)上、下部位的其他有用礦產是否查清;對礦山開采有嚴峻影響的地質構造和可能引起礦坑突然充水的水文地質因素等問題是否查清,也均應明確闡述。

(二)礦床成礦根本規(guī)律和遠景評價。(三)地質勘探工作的主要閱歷教訓和存在問題。(四)對今后生產地質勘探和礦山開采的建議。

附圖:

(一)一般應附圖件:

1.區(qū)域地質圖(附地質剖面圖及地層綜合柱狀圖);

2.礦區(qū)地形地質圖(附地質剖面圖、地層綜合柱狀圖和探礦工程或鉆孔分布位置)

3.礦區(qū)實際材料圖;

4.礦區(qū)地層綜合柱狀圖(較礦區(qū)地形地質圖中所附的同類圖比例尺更大,內容更具體);

5.物探、化探成果圖(包括平面圖和綜合剖面圖);

6.采樣平面圖;

7.含礦地層或礦層比照圖;

8.勘探線剖面圖(有時可與儲量計算剖面圖合并);

9.礦體(層)縱剖面圖;

10.礦體(層)水平斷面圖或中段平面圖;

11.儲量計算投影圖(水平投影或垂直縱向投影);

12.鉆孔柱狀圖[參加儲量計算和掌握礦體(層)邊界的鉆孔,在內容上應包括水文地質及測井成果];

13.坑探工程素描圖(參加儲量計算和有重要意義的);

14.區(qū)域水文地質圖(圖幅的范圍應能構成完整的水文地質單元。附區(qū)域水文地質剖面和水文地質綜合柱狀圖);

15.礦區(qū)水文地質圖(附水文地質綜合柱狀圖);

16.礦區(qū)水文地質剖面圖;

17.礦井(坑道)水文地質圖和素描圖;

18.抽水試驗綜合成果圖;

19.鉆孔水文地質柱狀圖;

20.地下水動態(tài)觀測與降雨量關系曲線圖;

21.礦床充水因素綱要圖;

22.坑道涌水量計算圖;

23.礦區(qū)主要含水層水壓線圖;

24.地下水潛水等水位線或埋藏深度圖;

25.地下水化學類型或離子分布圖。

(二)必要時應增加的圖件:

1.礦體(層)頂底板等高線和礦層等厚線圖[砂礦和緩傾斜礦體(層)需要]

2.外剝離量計算平面圖及剝離比等值線圖(露天開采時需此圖件);

3.老碉(窿)分布圖和新老坑道聯(lián)系圖[對有老碉(窿)和已開采的礦山可編此圖];

4.礦體(層)主要元素品位變化曲線圖或等值線圖;

5.地貌圖及第四紀地質圖(砂礦床必需編制;有時其它礦床也需編制);

6.簡易水文柱狀比照圖;

7.礦體與上下隔水層距離等值線圖;

8.隔水層分布及等厚線圖。

附表:

1.測量成果表:包括三角點測量成果及各種勘探工程(包括勘探線端點)測量成果;

2.鉆探工程質量一覽表以及封孔狀況一覽表;

3.采樣及樣品分析結果表(包括組合分析,內、外部檢查分析,光譜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單礦物分析等);

4.礦石、巖石物理性能測定結果表;

5.儲量計算的各種表格,包括:(1)各工程、各剖面、各塊段的礦體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計算表等。

(2)礦石體重測定結果表;

(3)儲量計算綜合表。

6.水文地質的附表:(1)鉆孔靜止水位一覽表;(2)鉆孔(漏)抽(注)水試驗成果表(包括止水質量檢查);(3)鉆孔漏水和遇溶洞狀況一覽表;(4)地下水和地表水動態(tài)觀測及氣象資料綜合表;(5)溶洞發(fā)育、分布狀況統(tǒng)計表;(6)風化帶、破裂帶及含水層厚度統(tǒng)計表;

(7)水質分析成果表;

(8)坑道涌水量計算表;(9)巖(土)樣試驗成果表,(10)老窿、生產礦井、民井、泉的調查資料綜合表;

(11)其他必要的表格:包括與礦區(qū)地質或儲量評價有重要關系的一些表格,如物探、井溫、孔斜換算、夾石率統(tǒng)計等表格。

附件:工業(yè)部門正式下達的儲量計算工業(yè)指標;

2.礦石加工技術性質試驗報告;

3.與礦區(qū)勘探有重要關系的技術資料和文件;

4.插圖圖冊,照片圖冊等;

5.地質討論報告;

6.未經復制的重要原始資料清單。

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設計報告編寫格式2

固體礦產勘查地質報告/礦山閉坑編寫標準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固體礦產的地質勘查報告和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的性質和用途、編寫根本準則和編寫要求,適用于固體礦產的地質勘查報告和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的編寫。2標準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全部的修改單(不包括訂正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舞依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討論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1991礦區(q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標準GB/T—2023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標準總則GB/T—1999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DZ/T0078—1993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guī)定DZ/T0079—1993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討論規(guī)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和固體礦產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的性質和用途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以下簡稱地質勘查報告)是綜合描述礦產資源/儲量的空間分布、質量、數量,論述其掌握程度和牢靠程度,并評價其經濟意義的說明文字和圖表資料,是對勘查對象調查討論的成果總結。地質勘查報告可作為礦山建立設計或對礦區(qū)進一步勘查的依據,也可作為以礦產勘查開發(fā)工程公開發(fā)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籌資或融資時,以及探礦權或采礦權轉讓時有關資源儲量評審認定的依據。固體礦產礦山閉坑地質報告(以下簡稱閉坑地質報告)是綜合反映礦區(qū)(礦井、采區(qū))內的礦山地質、設計、開采及綜合利用、探采比照、地質環(huán)境變化、礦產資源/儲量結算的文字和圖表資料,是通過開采對礦區(qū)(礦井、采區(qū))的地質和礦產資源/儲量的調查討論的總結成果。閉坑地質報告可作為礦區(qū)(礦井、采區(qū))閉坑的地質依據。上述報告也是政府部門礦產資源治理工作和有關單位科研、教學的重要技術資料。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根本準則

固體礦產勘查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每一勘查階段工作完畢,應編寫相應階段的地質勘查報告??辈橥顿Y人確定各階段連續(xù)工作,不編寫中間報告的,應在該勘查工程完畢時以全部勘查資料編寫報告??辈槠陂g所放棄的勘查區(qū)塊,應以放棄區(qū)塊內已取得的資料為根底編寫該放棄區(qū)塊的報告。因工程中途撤銷而停頓地質勘查工作的,應在已取得資料的根底上編寫地質勘查報告。

地質勘查報告必需客觀、真實、精確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項資料和成果。其編寫的根底是:地質勘查工作符合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標準總則、有關礦種地質勘查標準及其他有關標準的技術要求;已取全、取準第一性資料,并經過了綜合討論。

地質勘查工作與工程可行性評價應嚴密結合,地質勘查報告中應包括地質勘查和可行性評價工作??尚行栽u價分為概略討論、預可行性討論、可行性討論三個階段。評價程度為概略討論的,由勘查單位直接編入報告;評價程度為預可行性討論或可行性討論的,應在勘查報告中引述該工程預可行性討論報告或可行性討論報告的主要結論。

地質勘查報告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有用性和科學性。原始數據資料精確無誤,討論分析簡明扼要,結論依據牢靠。要力求做到圖表化、數據化。資源/儲量的估算應采納計算機技術,提倡針對勘查工作的實際和適用條件,采納成熟的并經審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納計算機技術編寫報告。地質勘查工作應根據有關地質勘查標準對各勘查階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商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應階段的各項勘查數據資料。本標準所附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適用于勘探階段,在勘查程度達不到勘探階段的狀況下使用該編寫提綱時,可依據實際需要對所列工程進展增減、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數據資料及有關文件必需全部進入報告,不應遺漏。5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要求

地質勘查野外工作完畢前,應根據有關標準和勘查設計的要求,由勘查投資人或勘查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對勘查工作區(qū)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資料的質量進展野外檢查驗收。檢查驗收中發(fā)覺的重大問題,應責成勘查單位在報告編寫前解決。未經野外驗收,不應進展報告編寫。

在地質勘查報告編寫前,報告編寫技術負責人應結合礦種特點、勘查工作區(qū)實際狀況以及勘查投資人的詳細要求(供礦山建立設計的報告還應聽取礦山設計單位意見),以本標準附錄A為根底進展增減、取舍,擬定切合實際的報告編寫提綱,送勘查投資人批準。批準后的報告提綱在使用中如須作重大變動,應將變動后的提綱送勘查投資人審核同意。

報告編寫技術負責人依據批準的報告編寫提綱組織編寫工作,應制定出工作規(guī)劃,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隨時檢查,發(fā)覺問題準時解決,保證報告編寫按時完成。報告編寫中,應定期進展質量檢查,對需討論的各類問題,應準時組織爭論,統(tǒng)一熟悉,將結果精確客觀地反映在報告中,但屬于學術上的不同觀點不需在報告中論述。

地質勘查報告應由報告正文、附圖、附表、附件組成。礦業(yè)權人為保守商業(yè)隱秘或適應政府的地質資料匯交治理的需要,可酌情將正文內容合理分冊編寫,每冊單獨裝訂。地質勘查報告名稱統(tǒng)一為××?。ㄊ?、自治區(qū))××縣(市、旗或礦田、煤田)××礦區(qū)(礦段、井田)××礦(指礦種名稱)××(勘查階段名稱)報告。報告附圖的圖式、圖例、比例尺等根據有關技術標準執(zhí)行。

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資料,由報告編寫技術負責人組織,根據有關技術標準的要求立卷歸檔。地質勘查報告根據政府有關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的規(guī)定,經初審后送交評審認定,并由報告編寫技術負責人根據評審中提出的修改意見組織對報告的修改。評審認定后復制的報告,根據政府有關地質資料匯交的規(guī)定進展匯交。

地質勘查報告經評審認定后,應將評審認定文件作為附件附于報告中。固體礦產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根本準則

礦井、采區(qū)范圍內探明的可采儲量馬上回采完畢,或者雖然尚未采完,但由于開采技術條件的緣由,剩余礦石在技術上或經濟上已不能回采,需要閉坑時,應編寫閉坑地質報告。礦山停辦時也應編寫閉坑地質報告。

閉坑地質報告編寫所需的資料,應在礦山基建和開采過程中準時、全面地收集、整理。礦山地質工作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在指導生產過程中,積存客觀、真實的資料,并進展綜合討論,為報告編寫做好預備。

閉坑地質報告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有用性和科學性。原始數據資料精確無誤,比照分析簡明扼要,結論依據牢靠。要力求做到圖表化、數據化。提倡采納計算機技術編寫報告。7固體礦產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要求

閉坑地質報告編寫前,報告編寫技術負責人應結合詳細狀況,以本標準附錄C為根底進展增減、取舍,制定切合實際的編寫提綱,送采礦投資人或上級主管部門批準。閉坑地質報告由報告編寫技術負責人根據批準的編寫提綱組織編寫。閉坑地質報告名稱統(tǒng)一為××省(市、自治區(qū))××縣(市、旗或礦田、煤田)××礦區(qū)(礦段、井田)××礦(指閉坑的詳細中段、坑口、采場等名稱)閉坑地質報告。報告附圖的圖式、圖例、比例尺等根據有關技術標準執(zhí)行。

閉坑地質報告編寫完成,根據政府有關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的規(guī)定初審后,送交評審認定,并由報告編寫技術負責人負責根據評審中提出的修改意見組織對報告的修改。評審認定后復制的報告,根據政府有關地質資料匯交的規(guī)定進展匯交。

閉坑地質報告經評審認定后,應將評審認定文件作為附件附于報告中。

附錄A(標準性附錄)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

緒論

勘查目的和任務

簡述勘查目的和投資人、礦山設計單位對勘查工作的詳細要求。

勘查工作區(qū)位置、交通

說明勘查工作區(qū)的區(qū)塊編號、勘查范圍和拐點經緯度、礦區(qū)位于所在縣級城市的方位、直距、礦區(qū)邊界和面積,經過礦區(qū)或鄰近的(現(xiàn)有的或擬建的)鐵路、大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線以及礦區(qū)距最近的車站、碼頭、機場的里程(直距、運距)。

勘查工作區(qū)自然地理、經濟狀況

概述礦區(qū)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類型、肯定高度和相對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蝕基準面、豐(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依據有代表性的氣象資料,說明礦區(qū)的氣候特征、氣溫變化、降雨量、暴雨強度、蒸發(fā)量、相對濕度、風力、風向、雷電狀況、雨季和冰凍期、凍土層深度等。說明區(qū)內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難狀況。

簡述區(qū)內經濟概況,包括燃料、電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業(yè)、農業(yè)、牧業(yè)、人口等。應說明供水水源地、電網名稱、礦區(qū)距水源地、電網距離及供水、供電滿意程度。以往工作評述

簡述礦床的發(fā)覺,從發(fā)覺至本次勘查所進展的地質、物探、化探等各項工作,按時間先后簡述其工作狀況、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等,并對其成果質量和勘查、討論程度進展評述。如屬已開采的勘查礦區(qū),應說明礦山生產建立的規(guī)模、生產概況、累計采出礦量及已消耗的資源/儲量。

本次工作狀況說明工作的起訖年月、簡要經過、完成的各項實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資金總額、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礦床類型及簡要地質特征、總計資源/儲量、首采區(qū)范圍、開發(fā)前景。按不同的類型列出資源/儲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國家規(guī)定應保密的礦種不必列出本表)。區(qū)域地質

以l∶50000比例尺的區(qū)域地質調查資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地區(qū),可用l∶200000比例尺區(qū)調資料)為根底,簡明扼要地說明礦床在區(qū)域構造中的位置,區(qū)域內對礦田(床)成因有影響的主要地層及巖漿巖種類、特征及分布、主要構造的特征及分布。礦區(qū)(床)地質

具體說明礦區(qū)(床)所在范圍內,對成礦作用有影響和對礦體有破壞作用的地層、構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圍巖蝕變;賦礦層位及礦化等特征。礦體(層)地質礦體(層)特征

綜合表達礦體(層)的總數目、總厚度、含礦率、空間分布范圍、分布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等。分別說明主要工業(yè)礦體(層)的賦礦巖石、空間位置、形態(tài)、產狀、長度、寬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傾向的變化規(guī)律、連接比照的依據和牢靠程度、成礦后斷層對礦體連接的影響。礦體(層)多時,小礦體特征可列插表說明。礦石質量

按礦石性質分帶(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分別說明礦石的構造、構造、礦物成分、有用礦物的含量、有用礦物的粒度、晶粒形態(tài)、嵌布方式、結晶世代、礦物生成挨次和共生關系;說明礦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用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組分的含量、賦存狀態(tài)和變化規(guī)律等。對于以物理機械性能為主要評價指標的礦產,則應對其物理機械性能進展具體論述。礦石類型和品級闡述礦體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的分布范圍。說明礦石的自然類型、工業(yè)類型、工業(yè)品級種類以及劃分的原則和依據。對選冶性能有明顯差異的各類礦石,應具體說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間分布規(guī)律。

礦體(層)圍巖和夾石

說明主要礦體(層)上下盤圍巖的種類,近礦圍巖的礦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組分的大致含量、蝕變狀況及其與礦體(層)的接觸關系;說明礦體(層)內夾石(層)的巖性種類、分布規(guī)律、數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組分的大致含量、夾石(層)對礦體完整性的影響程度。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簡述礦床成因、成礦掌握因素、礦化富集規(guī)律和找礦標志,指出礦區(qū)遠景及找礦方向。

礦區(qū)(床)內共(伴)生礦產綜合評價

對于在勘查主礦體的同時綜合勘查的共生礦產、伴生礦產,應進展綜合評價,說明其綜合勘查的程度、規(guī)模、分布規(guī)律、礦石質量特征等。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采樣種類、方法及其代表性

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試驗樣品的采樣目的、要求(包括投資人、礦山設計單位對試驗種類和數量的要求)、采樣種類、采樣方法、采樣的工程種類及編號、樣點的數目,并從礦石類型、樣品空間分布、品位等方面評述樣品的代表性。試驗種類、方法及結果

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種類,采納的加工、選礦方法及試驗流程,并表達所取得的各項試驗成果。礦石工業(yè)利用性能評價

依據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結果,做出礦石可選(冶)性能和工業(yè)利用性能的評價,說明礦石中有用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雜質處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組分綜合利用的途徑。

對于礦石類型簡潔、或屬于已開發(fā)礦床的深部(或走向)延長局部礦體的勘查,礦石類型和已開發(fā)局部全都或相像,不需進展選冶試驗,僅與鄰近同類型生產礦山進展礦石類型、構造構造、物質成分等實際資料進展比照的,應對其礦石可選(冶)性、綜合回收利用狀況進展說明。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水文地質

簡述礦區(qū)所處水文地質單元的位置;礦區(qū)地形地貌、水文氣象特征;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礦床最低侵蝕基準面和礦井最低排泄面標高。

論述礦床開采疏干排水影響范圍內各含(隔)水層的巖性、厚度、分布、巖溶裂隙發(fā)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層的富水性、導水性、水頭高度、水質、水量、水溫、補給條件及其與相鄰含水層和地表水體的水力聯(lián)系程度;構造破裂帶、風化裂隙帶及巖溶的發(fā)育程度、分布、含(導)水性及其對礦床充水的影響;地表水、老窿水對礦床充水的影響程度。

猜測礦坑涌水量。確定礦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質邊界,建立水文地質模型,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及水文地質參數,計算礦坑第一開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礦坑最低開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對水量牢靠性進展評述,推舉作為礦山開采設計的礦坑涌水量。

礦區(qū)供水水源評價。對礦坑水的排供結合與綜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礦區(qū)內可作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熱水、礦泉水的水質、水量進展初步評價。如礦區(qū)內不存在可作為供水的水源地,則應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進一步工作的意見。對鹽類礦床上、下可能存在的鹵水資源也應進展評價。

工程地質

論述礦體(層)圍巖的巖性特征、構造類型、風化蝕變程度、物理力學性質及各種脆弱夾層的巖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學和水理性質;統(tǒng)計各類巖石的RQD值(巖石質量指標),評述巖體的質量;論述礦床范圍內,特殊是對礦床開采、工業(yè)場地布置有影響的斷裂(破裂帶)的規(guī)模、性質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質和膠結程度,坑內開采的礦床應論述礦體及其近礦圍巖的節(jié)理的規(guī)模、產狀、充填物的性質、節(jié)理密度、各類構造面(層面、節(jié)理裂隙面、斷裂面、脆弱層面)的組合關系,評述巖體的穩(wěn)定性;論述風化帶深度和巖溶發(fā)育帶的發(fā)育深度,礦區(qū)內各類不良自然現(xiàn)象及工程地質問題。

結合礦床(可能)的開拓方案,對礦體及其頂底板巖石的穩(wěn)固性、露天采場邊坡的穩(wěn)定性以及礦床的工程地質條件做出綜合評價,猜測可能消失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提出防治意見。環(huán)境地質

說明礦區(qū)及其四周地震活動歷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條件及新構造特征,對礦區(qū)的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評述礦區(qū)目前存在的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難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

依據各種自然地質作用和采礦活動對地質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程度,評述礦區(qū)地質環(huán)境質量。

對礦床開采中可能引起的區(qū)域地下水位下降、山體開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染等環(huán)境地質問題進展猜測評價,提出防治意見。

煤礦應表達井內瓦斯、煤塵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根本測試結果,結合井田地質條件和井田內鄰近生產礦井的有關資料,分析其變化規(guī)律,評述其對將來礦井的建立、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

深埋礦床和地溫特別礦床,應表達井田、礦床的地溫狀況,恒溫帶深度、溫度、地溫梯度及變化;高溫區(qū)的分布范圍與分級、地溫背景、熱源。

放射性本底值較高的礦床,應對放射性背景值及其變化規(guī)律進展論述,劃出對人體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區(qū)??辈楣ぷ骷捌滟|量評述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說明勘查類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選擇、勘查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確實定及依據。對礦體(層)的厚度、礦石品位、礦產資源/儲量等進展數值和變化系數的計算,或進展地質統(tǒng)計學方法的分析,說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間距對礦體(層)的掌握程度,以及所采納的工程間距的合理性??辈楣こ藤|量評述

說明鉆孔構造、巖礦心直徑及其合理性;鉆孔孔斜和方位角測定所采納的儀器及測量方法和質量評述;孔深校正、巖礦心實行的質量評述;鉆孔封孔方法、封孔質量檢查及評述;孔口立樁標記及鉆探班報表質量、巖礦心治理工作評述;簡易水文觀測及其質量評述;水文地質孔的止水、抽水試驗質量評述;地下水動態(tài)長期觀測工作質量評述。

說明槽、井、坑探工程規(guī)格、質量,評述其取得的地質效果。

對質量存在問題,但又參加資源/儲量估算的工程,應逐一進展質量評述。

地形測量、地質勘查工程測量及其質量評述

簡述掌握測量的等級和實測精度;采納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系統(tǒng);地形測量的成圖方法及質量。簡述地質勘查工程的測量方法及質量。

地質填圖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說明礦區(qū)地質圖和地質剖面的測制方法及其精度。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簡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資料處理和地質解釋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質量評述。

說明測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質解釋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質量評述。

采樣、化驗和巖礦鑒定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說明光譜分析、全分析、根本分析、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樣品的采集方法、規(guī)格及其確定的依據;采樣工作質量及樣品的代表性;采樣工作的檢查結果。樣品加工及K值(縮分系數)選擇的依據。各種化驗分析內檢、外檢狀況及質量評述。巖礦鑒定工作質量評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單礦物、同位素年齡及穩(wěn)定同位素(包括硫、鉛、鍶等)組成樣、精礦樣品等的加工、分析、鑒定工作質量的評述。

水樣、巖礦物理力學性質測試樣的采樣、測試及其質量評述。

資源/儲量估算

資源/儲量估算的工業(yè)指標

說明有關工業(yè)指標的文件、文號,引述工業(yè)指標的內容。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

從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論述所選擇的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據,并闡述該方法的主要計算公式。

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確實定

論述參加資源/儲量估算的面積、體積質量(體重)、單工程平均品位、塊段平均品位、礦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礦體平均厚度等參數的測定、計算和處理方法。礦體(層)圈定的原則

說明依據礦床地質特征、成礦掌握因素及礦化規(guī)律等所確定的礦體圈定和連接、內外推的原則。資源/儲量的分類

依據礦體的勘查掌握程度、地質牢靠程度、可行性評價結果,對勘查工作所獲得的資源/儲量進展分類,說明各類型資源/儲量的詳細劃分條件及其在地質空間的分布。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說明各種類型資源/儲量估算結果、總資源/儲量,各類型資源/儲量所占礦床總資源/儲量的比例。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可用附(插)表說明。

資源/儲量估算的牢靠性

抽取肯定數量的塊段用其他方法進展驗算,依據驗算結果來評述資源/儲量估算的牢靠程度。共(伴)生礦產的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及結果

分別說明各種共(伴)生礦產的取樣方法、根本分析或組合樣數目,塊段平均品位、礦床平均品位的計算方法、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及結果。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可用插表說明。

資源/儲量估算中需要說明的問題礦床開發(fā)經濟意義概略討論

論述國內、外資源狀況,市場供求、市場價格及產品競爭力量。

概述礦床的資源儲量、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及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概述供水、供電、交通運輸、原料及燃料供給、建筑材料來源及其他外部條件的概況。

簡要說明將來礦山生產規(guī)模、效勞年限及產品方案。簡要說明估計的開采方式、開拓方式、采礦方法、選礦方法、選礦流程等。

論述評價方法的選擇及技術經濟指標(類似企業(yè)的閱歷指標或擴大指標)的選取。

經濟效益計算(附有關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簡要說明企業(y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huán)境愛護問題。對建立工程進展綜合評價,確定礦床開發(fā)有無投資時機、是否需要進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長遠規(guī)劃或工程建立規(guī)劃。

結論

對礦床勘查掌握程度、地質報告資料的完備程度及其質量等做出概括的、結論性的評述。

總結礦床成礦根本規(guī)律,做出遠景評價。評價開采技術條件和地質環(huán)境問題。指出礦床開采的經濟效果。

總結地質工作中的主要閱歷教訓及存在問題。提出對今后生產地質勘查和礦山開采的建議。

注:結論之后附照片圖版,照片圖版也可單獨成冊。附圖

勘查工作區(qū)交通位置圖(也可作報告正文緒論局部的插圖)

礦區(qū)勘查工作程度圖(繪出前人歷次區(qū)調、勘查的范圍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階段)區(qū)域地質圖

礦區(qū)地形地質圖(包括圖切地質剖面圖、地層綜合柱狀圖、探礦工程分布位置)礦區(qū)實際材料圖

礦區(qū)測量掌握點分布圖

物探、化探數據圖、成果圖采樣平面圖

含礦地層及礦層比照圖

勘探線剖面圖(有時可與資源/儲量估算剖面圖合并)

礦體(層)縱剖面圖

砂礦和緩傾斜礦體(層)頂底板等高線和礦層等厚線圖

礦體(層)水平斷面圖或中段平面圖

構造掌握程度圖(附主要礦層底板等高線圖)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縱投影圖鉆孔柱狀圖(全部鉆孔)

槽探、淺井、坑道工程素描圖(全部工程)老硐(窿)分布圖和新老坑道聯(lián)系圖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圖區(qū)域水文地質圖礦區(qū)水文地質圖礦區(qū)工程地質圖礦區(qū)環(huán)境地質圖

井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圖鉆孔抽水試驗綜合成果圖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剖面圖地下水、地表水、礦坑水動態(tài)與降水量關系曲線圖

礦坑涌水量計算圖

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地下水等水位(水壓)圖礦體直接頂(底)板隔水層等厚線圖工程地質鉆孔綜合柱狀圖巖石強風化帶厚度等值線圖中段巖體穩(wěn)定性猜測圖

露天采場邊坡穩(wěn)定性分區(qū)圖

外剝離量計算及剝離比等值線圖等溫線圖附表

測量成果表(包括三角點測量成果、各種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線端點測量成果)

鉆探工程質量一覽表、煤層綜合成果表、封孔狀況一覽表

采樣及樣品分析結果表(全部的根本分析、組合分析、內和外部檢查分析、光譜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單礦物分析等);巖礦鑒定結果表、重砂分析結果表

煤質化驗成果表(可選性、煤巖、一般分析)礦石、巖石物理性能測定結果表;巖石力學試驗成果表;

各工程、各剖面、各塊段的礦體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計算表

礦石體重、濕度測定結果表資源/儲量估算綜合表

塊段資源/儲量表、礦體資源/儲量表、礦床總資源/儲量表

主要含水層鉆孔靜止水位一覽表鉆孔抽水試驗成果匯總表

鉆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綜合編錄一覽表地下水、地表水、礦坑水動態(tài)觀測成果表氣象資料綜合表

風化帶、構造破裂帶及含水層厚度統(tǒng)計表礦坑涌水量計算表

井、泉、生產礦井和老窿調查資料綜合表水質分析成果表

土樣分析試驗結果匯總表瓦斯測量結果表地溫測量結果表

礦區(qū)環(huán)境地質調查資料匯總表附件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試驗報告。

可行性討論或預可行性討論報告。工業(yè)指標推舉報告。

有關確定工業(yè)指標的文件。

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復印件)。

探礦權人或采礦權人對報告中資料真實性的書面承諾。

投資人或上級主管部門初審意見。

投資人的托付勘查合同書(或上級主管部門的工程任務書)、托付(預)可行性討論合同書、托付監(jiān)理合同書。勘查監(jiān)理單位和監(jiān)理人資格證書(復印件)、工程監(jiān)理報告。

礦產資源儲量主管部門對資源/儲量的評審認定文件(本文件在報告評審認定之后補入)。

記錄有礦床全部鉆孔孔口坐標、測斜資料、樣品化驗分析數據的軟盤或光盤;記錄有礦床全部探槽、淺井、坑道工程測量數據和全部樣品化驗分析數據的軟盤或光盤;記錄有主要圖件的軟件光盤。

附錄B(標準性附錄)

運用地質統(tǒng)計學方法估算資源/儲量的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

告中

儲量估算局部的編寫提綱

資源/儲量估算數據、信息牢靠性評述組分樣品的正確性樣品的分布數據庫的建立

根底數據庫名稱、數目及其構造內容。工業(yè)指標區(qū)域化變量

區(qū)域化變量的選擇

區(qū)域化變量組合樣的統(tǒng)計分布特征

對每一區(qū)域化變量從均值、估量方差、離散方差方面進展討論,并附區(qū)域化變量統(tǒng)計直方圖。區(qū)域化變量結論變異函數及構造分析

試驗變異函數和計算及理論曲線的擬合不同方向的變異函數討論變異函數確實定

區(qū)域化變量變異函數的理論模型確實定構造分析

區(qū)域化變量變異函數的解釋及構造特征

構造模型驗證方法的選擇及估值參數(塊金效應、基臺值、變程)確實定驗證結果

克里格方法資源/儲量估算

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選擇與確定(面積、厚度、品位、密度)

工業(yè)指標評述(邊際品位及其確定)礦體邊界的圈定及邊界數學模型估值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