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復習專題二-議論文寫作_第1頁
高考作文復習專題二-議論文寫作_第2頁
高考作文復習專題二-議論文寫作_第3頁
高考作文復習專題二-議論文寫作_第4頁
高考作文復習專題二-議論文寫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作文復習專題二議論文寫作關于議論文寫作(一)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tǒng)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絕不可模棱兩可,讓人捉摸不定。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①文題如《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②開篇如《改造我們的學習》③文章中間如《拿來主義》《論積貯疏》④結尾如《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論據(jù)是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兩種。事實論據(jù)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jù)靠經(jīng)典性取勝。論據(jù)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若寫議論文,就必須要弄清“記憶”與“記憶力”的區(qū)別,有的考生所舉的事例就明顯犯了論據(jù)與論點游離的錯誤,舉了郭沫若倒背《紅樓夢》的事例,使說服力大打折扣。選用事實論據(jù)還要注意幾點:①論據(jù)必須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論據(jù)要具有代表性。②論據(jù)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系,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fā)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③論據(jù)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huán),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①論證的基本類型: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也即:引論、本論、結論。常見的論證結構有總分總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并列式結構四種。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結構層次會使議論文更具活動性。常用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喻證法、對比論證、引證法等。二、如何做到到開門見山提論點不少議論文往往因"事"生"議"。在表現(xiàn)形式上,文章開頭總是援引事例,而后展開議論。像《反對自由主義》等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在中學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見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旗幟鮮明,立論醒目。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這樣的特色:(1)學習要打好基礎?!案畈拍苋~茂”,就是說的打基礎的重要性。司馬遷如果不在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史記》嗎?達·芬奇小時候如果不在"畫蛋"上狠下功夫,后來能成為繪畫的一代宗師嗎?愛因斯但幼年時缺少聰明才智,但他發(fā)揚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練基本功,終于攀登上科學的高峰。古往今來,無數(shù)有成就的學者、專家,都用自己的經(jīng)歷,雄辯地作了證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味著什么?那就是犧牲。這種犧牲,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偉大!這種犧牲,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國家的公利,因而可與日月爭輝!犧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贏得的卻是國家的興旺、人民的敬仰。(3)不適當?shù)?、不適時宜的褒貶,都足以損害一個人,尤其是過早的贊譽。一次歌唱大獎賽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報刊上把獲獎的年輕選手稱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這樣的桂冠的參賽者,有的甚至還是在中學里念書的學生!我很納悶,這樣的宣揚、對青年的思想進步和藝術成長會帶來什么好處呢?上述三段文字的劃線部分就是論點。我們說,議論文的開端起筆,要為全文輔展文路。清人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云:"通篇之綱領在首一段,首段得勢,則通篇皆佳。"把自己的真知灼見提煉成論點,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開宗明義,起領全文,就能造成一種氣勢;也利于暢通文思,圍繞論點展開議論;這時促成"遇篇皆佳"的作用,確實是不可小視的。那么,如何做到開門見山提論點呢?首先,必須根據(jù)題意要求和對議論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見,并形成判斷,已提煉出了文章的論點。也就是說,下筆前已經(jīng)成竹在胸,心中有底。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對論述的中心已經(jīng)十分明確,并且從司馬遷、達·芬奇、愛因斯但的材料中提煉出了"學習要打好基礎"的中心論點;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已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中悟得了"那就是犧牲"的啟示;如第三段文字,作者目睹報刊上給年輕選手戴上了許多不恰當?shù)?桂冠"的現(xiàn)象,深切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不適當?shù)?、不適時宜的褒貶,都足以損害一個人,尤其是過早的贊譽"。正因為"胸有成竹",對議論對象已經(jīng)形成了明確的見解。并且確認見解符合題意或提供的材料的含義,有議論的價值,才使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有了可靠的保證。如果面對論題或議論對象,還沒有引出感想或提煉、概括不出論點,要做到"開門見山"又怎么可能呢?"其次,要改變自己的行文習慣,開頭第一句話不用敘述語言,而用議論語言。即是用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斷句,一下子打開"議論"的口子。有些同學寫慣了記敘丈,在議論文中也往往出現(xiàn)大段記敘文字,尤其不善于文章起筆就申述論點,擺出議論的架勢;有些同學下筆前胸無成竹,不管寫什么議論文,總是以記事開頭,甚至大段記敘完畢之后,才托腮凝神思考應提出什么論點;上述行文習慣對寫好議論文妨礙極大,如不改變是無法做到開門見山、立論鮮明的。自然,用事例開頭的“一事一議”的寫法,“事”在前,“議”在后,也是議論義的一種布局,但這類布局較為常見,掌握起來相對容易一些,而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對我們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上面提到的一、三兩段起筆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頭腦里還沒有形成明確的判斷,或者沿襲自己習慣的行文方式,就往往會變成這樣的開端:(1)我國大史學家司馬遷,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終于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史記》;意大利名畫家達·芬奇,小時候在“畫蛋”上狠下功夫,終于成為繪畫的一代宗師;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但,幼年時缺少聰明才智,但他發(fā)揚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練基本功,終于攀登上科學的高峰……(3)每次歌唱大獎賽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報刊上把獲獎的年輕選手稱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這樣的桂冠的參賽者,有的甚至還是中學里念書的學生!我很納悶,這樣的宣揚,對青年的思想進步和藝術成長有什么好處呢?……一篇議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要有對中心論點起證明、補充和發(fā)揮作用的分論點。分論點是由中心論點統(tǒng)率并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我們所說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除了首段起筆外,還要求在展開論證后,將每一個分論點分別放在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例如證明中心論點有三個分論點,那么,這三個分論點就按其邏輯順序依次在三個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來,這樣就使文章在論證過程中,分論點的位置十分鮮明,也就為整篇文章立論的醒目增光添色了。下面舉一篇短論作例:聞過不跳聞過不跳。這對實施輿論監(jiān)督,關系極大。在我們這個封建意識還比較濃厚的國家,領導也好,群眾也好,其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彼此都需要一個過程。要求每個領導者“聞過則喜”,“聞善言則拜”,標準太高,不現(xiàn)實,不如暫提“聞過不跳”為好。莫謂標準低,做到也不易。聞過即跳的事,今天并不少見。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輕,它也會跳起來的。跳,說明什么?不外乎,批評喪失了他的“尊嚴”,或者批評不盡合乎事實,或者批評正好點到他的“穴道”。無論哪種情況,跳,都不是好對策。它既不能裝飾尊嚴,提高威信,也不能用來澄清事實,(5)保衛(wèi)和平,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6)堅持黨的領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7)要不畏強暴、敢于抗爭,正義之戰(zhàn)必勝(8)發(fā)揚延安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9)期望國共再度合作,期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10)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上述每一個角度,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七·七”事變導致八年抗戰(zhàn)留給人們的思索,其中有經(jīng)驗、有教訓、有聯(lián)想、有啟迪,無疑都屬于“有感”的范疇。有一位考生抓住“落后就要挨打”的角度,文章這樣開頭:“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八年抗戰(zhàn),數(shù)千萬同胞喪生在敵人的屠刀下,中華大地,血雨腥風、尸骨遍野,這是何等慘痛的教訓??!如果我們強大,日寇的鐵蹄又怎敢踐踏我們的國土?歷史已翻過了一頁,但是,“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警世格言,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每一個龍的傳人深思。作者在文中提出“振興民族的重任已經(jīng)歷史地落在我們的肩上,是立志改革前進,還是繼續(xù)落后挨打?在蘆溝橋畔,我們一定要向祖輩、父輩交出圓滿的答卷!”這個結論,使“有感”的立意具有了鮮明的時代感,有深意,也有深度。如果說上面這位考生選擇了“吸取教訓”的角度發(fā)表感想,那么也有不少考生選擇了“總結經(jīng)驗”的角度展開議論,請看這篇文章的開頭:五十年前的七月七日——“七·七”事變爆發(fā)的日子,恐怕將作為恥辱而又令人振奮的一天永遠地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了。今天,當我們重新回憶起八年抗日的風風雨雨,我由衷地感到:萬眾一心的民族團結精神是何等重要!要做到國富民泰,不團結是不行的。不團結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各行其事,我們已經(jīng)吃過不少“散沙”的苦頭:鴉片戰(zhàn)爭是清朝政局散亂造成的,小日本敢于侵華又是由于當時軍閥割據(jù)、長期內訌造成的……。相反,抗戰(zhàn)時期,我們萬眾一心,團結奮戰(zhàn),那么即使虜賊再逞豪也終究被我們趕出了中華大地。作者深感全民族的團結一心就能使國富民泰、民族振興,文章聯(lián)系實際深刻指出:“中國在搞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便是能否萬眾一心。如果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上面的政策左耳朵進去,右耳朵出來,企業(yè)和企業(yè)之間互相踢皮球,甚至搞窩里斗的話,那么改革必將失敗,非但國家搞不好,還會導致外國經(jīng)濟滲透等等的‘非戰(zhàn)爭性侵略’。因此我們必須不忘前車之鑒,時時牢記團結的重要。團結而心齊,那么非但沒有人敢來同我們動武,而且在經(jīng)濟和政治上我們都不會被脅迫?!蔽恼逻\用正反對比手法,針砭時弊,使“有感”發(fā)人深省,促人思索。同年全國試卷是看材料作文,提供了下列材料:(1)1987年6月,A縣舉行小學生游泳比賽,育民小學取得了團體冠軍。(2)1986年初,育民小學一位老師提出建議:“我們這里河湖港汊很多,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自然條件,為校內學生舉辦游泳訓練班。”(3)1986年4月,育民小學校務會議同意了這一建議,并決定請一位教練進行理論指導。(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學聽到一些家長反映。有的家長說:“舉辦游泳訓練班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有的家長說:“我們的孩子是從小在水里泡大的,還要訓練什么?”(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學校長在家長會上說:“我們舉辦游泳訓練班有兩個目的:一是增強學生體質,一是為國家培養(yǎng)體育人才。近年來,我國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國際水平的優(yōu)秀運動員,在一些國際比賽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至于說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專門訓練,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為游泳健兒,也必須有理論指導和嚴格訓練?!保?)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長同意后,育民小學學生游泳訓練班正式開始活動。經(jīng)過科學訓練,學生游泳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要求“結合以上材料,就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這個問題寫一篇短評,題目自擬”。這組材料同樣提供了多種寫作角度,歸納考生們自擬的題目也有下面十個寫作角度:(1)向科學要質量(2)理論指導方向明(3)實踐—理論—實踐(4)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5)嚴格訓練出人才(6)經(jīng)驗主義要不得(7)變盲目為自覺(8)要苦干,更要巧干(9)掌握規(guī)律,提高水平(10)蠻干——失敗的伙伴由此可見,高考議論文總是提供了多種寫作角度。由于議論對象具有多側面的特點,每一側面都可以作為議論的角度,因此只要抓住了一個側面,深刻理解這一側面的特點,以及這個側面同事物整體、同其它側面的關系,也就抓住了入題的角度。那么,怎樣打開思路、抓準角度呢?這就要借助于聯(lián)想。如果說,"抓角度"是文章構思的出發(fā)點的話,那么聯(lián)想就是幫助完成構思的一種重要手段。聯(lián)想,是根據(jù)自己平時所積累的生活材料和體驗,進行由此及彼的一種有目的的、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這里的關鍵是"由此及彼",開啟想象的門扉,對事物作多角度思維。拿看材料作文來說,根據(jù)材料進行多向聯(lián)想,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眼:(1)著眼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展開聯(lián)想,這可稱之為單句話的聯(lián)想。例如上述全國試卷提供的一組作文材料,由其中“經(jīng)過科學訓練,學生游泳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一句話,聯(lián)想到"向科學要質量"的寫作角度即是;(2)著眼材料中的一段話展開聯(lián)想,這可稱之為一段話的聯(lián)想。例如從材料中"至于說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專門訓練,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為游泳健兒,也必須有理論指導和嚴格訓練"這段話,聯(lián)想到“嚴格訓練出人才”、“經(jīng)驗主義要不得”、“變盲目為自覺”、“要苦干,更要巧干”等寫作角度即是;(3)著眼全部材料蘊含的意義展開聯(lián)想,這可稱之為總體的聯(lián)想。例如從全組材料的含義聯(lián)想到“理論指導方向明”、“實踐—理論—實踐”、“掌握規(guī)律,提高水平”等寫作角度即是;(4)從材料蘊含的“潛臺詞”著眼展開聯(lián)想,這可稱之為暗示聯(lián)想。例如想到“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這個寫作角度,可以說是受了有的家長提出的“舉辦游泳訓練班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這個問題的“暗示”。家長提出的問題有“潛臺詞”,而“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不僅指提高游泳水平而言,也回答了家長的疑惑:學會總結經(jīng)驗,對學習也會帶來莫大的益處。(5)從材料的反面去領悟,展開聯(lián)想,這可稱之為逆反聯(lián)想。例如“蠻干——失敗的伙伴”這個寫作角度,就是從不進行理論指導下的科學訓練將會導致的后果著眼的。對材料"反其意"思考,就是逆反聯(lián)想的特點。掌握了正確的聯(lián)想方式,善于“由此及彼”地進行聯(lián)想,也就掌握了打開思路。進行多角度思維的技巧。當然,聯(lián)想源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感受和知識水平。只有善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對生活有自己的見解,才能使聯(lián)想具有扎實豐厚的基礎;只有視野開闊,博采眾長,具有豐富的知識,思想才能敏銳,聯(lián)想才有依附,文思才會活躍。對我們來說,這“源”與“流”的關系是應當牢記的。關于議論文寫作(二)一、作文見解新穎四法高考《考試說明》規(guī)定作文發(fā)展等級第四項“有創(chuàng)新”,其中有一條“見解新穎”。何為“見解新穎”?就是“見人之所未見,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談,這確實體現(xiàn)了寫作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見解新穎”呢?1、逆視法。就是在思考問題時,運用逆向思維,反彈琵琶,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認識常規(guī),得出全新的見解。比如,人們常常譏笑“班門弄斧”,不自量力,我偏提倡“弄斧就要到班門”,只有敢于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能獲得更多的教益;人們常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作為借口,我偏說“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潔身自好,拒絕誘惑;一株牽?;?,別人贊美它勇于攀登,奮發(fā)向上,我偏批評它只要見到誰位置高就去攀附。2、側視法。就是運用發(fā)散思維,另辟蹊徑,變換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引發(fā)新的認識,得出不同的結果,產(chǎn)生新的見解。比如,以“濫竽充數(shù)”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評南郭先生不懂裝懂的惡劣作風外,還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更加富有新意:(1)批評齊宣王的“大鍋飯”政策,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改革平均主義的必要性;(2)批評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擊現(xiàn)實社會中官官相互的腐敗現(xiàn)象;(3)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評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學無術卻空占位置的無賴作風;(4)贊頌齊緡王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些見解互不相同卻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3、透視法。即在人們普遍認同的認知習慣或傳統(tǒng)觀念基礎上,繼續(xù)深入挖掘,就象做x光透視一樣,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從而形成全新的見解。如臺灣著名作家柏楊有一篇文章題為《講真話不是美德》,乍看起來讓人懷疑是不是寫錯或印錯了。讀罷全文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認為:講真話不是一個人的美德,講真話是一個基本的做人態(tài)度。一旦講真話成為美德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扭曲。見解新穎,立意深刻,發(fā)人深省。4、統(tǒng)覽法。即在思考問題時,不能執(zhí)于一端,非此即彼,而應統(tǒng)覽全局,全盤考慮,善于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形成新穎獨特的見解。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魚,讓兩人選擇——可能馬上就有人說,選擇魚竿好,或是選擇魚好,其實這兩種見解都失之偏頗:因為選擇了魚,很快就會吃光,如果不能到達目的地,還是會餓死;若選擇魚竿,在到達水邊之前,也有可能餓死??梢?,這兩種選擇都是不明智的。那么,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呢?其實,只要我們通觀全局,分析形勢,綜合考慮,新的見解自然會產(chǎn)生——兩個人合作起來,先填飽肚子,再帶上魚竿去趕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傊?,面對文題或材料,只要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維,就完全有可能獲得新穎的見解。但需要指出的是,追求“見解新穎”,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礎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謬,則不可取。二、論據(jù)運用的原則及方法論據(jù)就是確立論點的理由和依據(jù)。一篇議論文,它總是要表明一定的觀點和主張,闡述一定的見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論點。為了讓論點被別人承認,或者說使觀點令人信服,就一定要用依據(jù)來加以支撐,這個依據(jù),就是我們常說的論據(jù)。論據(jù)可分為兩大類:理論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理論論據(jù)多是引用經(jīng)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它們都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可行的,同時它們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別是經(jīng)典性和權威性的言論,能夠增加論點的廣度和深度,使讀者對作者的觀點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議論文,用得多的還是事實論據(jù),因為事實勝于雄辯,一般說來,事實論據(jù)比理論論據(jù)更有說服力?,F(xiàn)在,不少學生議論文寫得松散、游離,寫得欠深度、欠力度,沒有說服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會運用論據(jù)。一般說來,議論文論據(jù)的運用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1.明確的目的性。論據(jù)是論證論點的根據(jù),是作者建立論點的理由,論據(jù)是為論點服務的,因此它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即材料與論點有必然的、本質的聯(lián)系,能完全支撐論點,這就是通常說的“觀點與材料的統(tǒng)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離了論點,不但沒有說服力,反而會成為文章的累贅,甚至會阻塞文章的思路。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這是議論文最基本的要求。這就對論據(jù)提出了最起碼的要求,那就是無論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都應該能夠充分證明論點。因為運用論據(jù)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為支撐論點而運用的,為證明論點而服務的,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你的事實論據(jù)再典型,你的道理論據(jù)再精辟,也是沒有價值的。有一點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實論據(jù)要確鑿,也就是說用作論據(jù)的事實必須是準確無誤的,不能胡編亂造;如果是虛假的,或個別事實不真實,都會導致論點經(jīng)不住推敲的結果。所以,列寧說,論點“應該設法根據(jù)正確的和不容爭辯的事實來建立一個可靠的基礎”(《統(tǒng)計學和社會學》,《列寧全集》第23卷)。論據(jù)真實可靠,論點就令人信服;論據(jù)靠不往,論點就成了空中樓閣,對此,我們絲毫馬虎不得。2.選擇的典型性。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論據(jù)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論據(jù)不典型,就不能說明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就沒有說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個別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也就不能做為論據(jù),否則就會導致論點的謬誤。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為論據(jù),從古到今,由中而外,從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語,皆可作為有力的論據(jù),使文章豐滿起來。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為論據(jù)時,總有一批學生連舉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學生所的幾個人物,又往往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同一個類型、同一個領域,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錯誤。因為從同一個角度舉出來的論據(jù)再多,再貼切,也只能代表一個方面普遍意義。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選擇論據(jù),避熟就生,避舊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會增加,就有利于闡述道理,會令人耳目一新。3.運用的精練性。論據(jù)運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能說明問題,寫議論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選用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當然有時僅用一個事例來證明論點會顯得單薄,力量不夠,這時就應通過幾個事例來充實內容。但有的同學認為論據(jù)越多就越能充分證明論點,這是不可取的。不加青紅皂白硬塞進去,結果會大大削弱議論的力量。另外,有的同學敘述事實論據(jù)時,不突出重點和精華,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許多的敘述描寫,有時還有詳細的故事情節(jié),文章幾乎成了記敘文,使文章的論點無法得到充分的證明,這是寫議論文的大忌。議論文重在議論,不應重在記敘。事實材料的敘述要簡明扼要,有時只要把能證明觀點的那個部分、側面說就行了。從頭到尾詳盡描述,應該注意糾正。議論文中的事實,應該只是敘述而不描寫,是擇要交代梗概,舍棄其中的細節(jié);摘取事件的一點,舍棄其他與論點無關的部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敘述只是為議論而服務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證明論點就行。4.材料的新穎性?,F(xiàn)在非常強調創(chuàng)新,學生的作文也很重視有新意,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我們則可以通過論據(jù)的新來使文章增添新意。論據(jù)的新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論、新觀念等;如果選用的事實論據(jù)都是陳谷子、爛芝麻,都是老生常談,游離于日新月異的生活,落伍于前進的時代,缺乏新鮮感和說服力,這樣難免使人生厭。不能一談到身殘志堅,就寫到張海迪,一談到革命紀律性,就寫邱少云,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錯,但用得太多太俗,就會影響文意的表達,所以使用事實論據(jù)要有時代特色,要有新鮮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二是舊材料的新作法。有時,我們找不到新的材料,當然也可以運用一些舊的材料,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要力求用舊材料寫出新意,讓人感到材料雖然是熟悉的,但你這樣運用這樣處理仍讓人感到不同凡響。有的同學把領袖人物、著名人物、先進人物、名言警句當作“萬能膠”,而且多年不變,沒有從中挖掘出更有說服力的東西;也不注重平時的閱讀積累,不善于從生活中選擇新鮮的論據(jù),說到這個論點,或者說到那個論點,都是常用的幾個論據(jù),讓人味同嚼蠟。曾在報刊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在議論文寫作中,選擇新鮮的別人尚未用過的論據(jù)是金子,別人已用的論據(jù)你能變換角度去用是銀子,別人經(jīng)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在論據(jù)的運用中,我們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銀子,而不是石子。以上分析了論據(jù)運用的四點原則,在具體處理論據(jù)的過程中,我們還應做到以下兩點:1.善于引述論據(jù)。論據(jù)的作用是證明論點,因此,引述論據(jù)時要貼切。所謂貼切,就是論據(jù)和論點相統(tǒng)一。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論據(jù)時,必須依據(jù)論點的需要酌情變通,或“縮簡”,或“改造”,其高度必須和論點相一致,否則會造成論據(jù)游離,減輕說服力量。引用論據(jù)還要簡明概括,引用論據(jù)的目的在于說理,這決定了論據(jù)的目的性、簡明性、概括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敘述材料時,要把握好側重點,剔除與論點無關或與論點關系不大的材料,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若敘述過細,則顯得拖泥帶水,雜亂無章,甚至會把議論文寫成記敘文。我們應該明白,議論文中的事例是作為論據(jù)出現(xiàn)的,它的任務是確立論點,而不在于向讀者展示本身發(fā)生的過程,因此,陳說事實應簡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敘代議。所用事實若為人們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證明論點即可;所用事實若不為人所熟知,也同樣要力求簡要,做到要言不煩。2.學會分析論據(jù)。分析是聯(lián)系論點和論據(jù)的橋梁,是豐富文章內容的關鍵。中學生的議論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論點加論據(jù)上,致使議論文淺顯空洞,缺乏說服力,因此,中學生要想盡快突破議論文的寫作障礙,提高議論文寫作的能力,就必須學會分析論據(jù)。用事例論證不是做數(shù)學的證明題,不能擺個事例就了事。圍繞論點擺出論據(jù)后之后,一定要圍繞論點對論據(jù)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與論點之間有什么關系,講清它們?yōu)槭裁茨茏C明論點,千萬不能擺事實而不講道理,只是單純地羅列事例。分析是聯(lián)系論點和論據(jù)的橋梁,是豐富文章內容、開掘議論文深度的關鍵。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論點成為有機的統(tǒng)一體;只有通過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與論點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文章產(chǎn)生令人信服的邏輯力量。以上簡要地分析了議論文中論據(jù)運用的原則和方法,廣大中學生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加以揣摩,并加以貫徹落實。我們相信,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如果能處理好論據(jù)的運用,那么你的議論文一定會更具有邏輯性,更具有說服力。三、議論文的平行結構議論文結構中較為常見的是平行結構。平行結構是指在論證某個觀點或論題時,將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聯(lián)系的幾個方面來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