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郝文博_第1頁
藝術美郝文博_第2頁
藝術美郝文博_第3頁
藝術美郝文博_第4頁
藝術美郝文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藝術美

藝術美是由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呈現(xiàn)于藝術作品中的美,他是現(xiàn)實美在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是藝術家在現(xiàn)實美在現(xiàn)實美的基礎上經(jīng)過選擇提煉,加工創(chuàng)造的結果。藝術美是現(xiàn)實美的升華和結晶。1.關于藝術(1)廣義的藝術:造型藝術,表情藝術,綜合藝術,語言藝術,實

用藝術。(2)狹義的藝術:除了文學藝術之外的其他藝術文藝:文學與狹義的藝術的并稱

藝術美與現(xiàn)實美的比較

對于藝術美與現(xiàn)實美的優(yōu)劣,許多美學家爭論不休,它們各自都說出了相當部分的真理,兩極的代表人物是車尼爾和黑格爾。車尼爾認為(1)真正的最高的美正式人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藝術所創(chuàng)造的的美(2)我們藝術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創(chuàng)造出甚至像一個蘋果或橙子那樣的東西來(3)彼得堡沒有一個雕像在面孔輪廓的美上不是遠遜于許多活人的面孔的(4)詩的形象和現(xiàn)實中相應的形象比起來,現(xiàn)實是無力的,不完全,不明確的。

英國十九世紀的一位學者叫羅斯金,就曾很坦白的告訴人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一座希臘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鮮艷的英國姑娘的一半美。黑格爾認為藝術美高于自然。因為藝術美是由心靈產(chǎn)生和再生的美,心靈和它的產(chǎn)品比自然和它的現(xiàn)象高多少,藝術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藝術必要性是由于直接現(xiàn)實的缺陷?,F(xiàn)實美之長1)無比的豐富性,生動性現(xiàn)實美是有生命的,處于永恒的變化中,具有生動活潑的動態(tài)性。2)直接真實,感染力強現(xiàn)實美是第一性的客觀事物之美,一切以直接,具體,真實之面呈現(xiàn)在人的眼前,人的多種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親臨大海:視覺:看到大海的波浪,遼闊無邊的景象聽覺:聽到大海的海嘯之聲,浪花之聲味覺:聞到海邊新鮮濕潤的空氣味覺:嘗到海水和海藻的咸腥味觸覺:游泳于海浪之中,皮膚直接感受大海的清涼3)自由選擇性現(xiàn)實美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由人主動選擇,人生活在現(xiàn)實中,現(xiàn)實美就在人的周圍只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隨處可以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藝術美之長1)藝術美比現(xiàn)實美更精粹,更集中現(xiàn)實美往往分散于各處,時間空間都不集中,美的成分和不美的成分共處一體,各成分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不夠協(xié)調,現(xiàn)實美常常以原始粗糙的狀態(tài)呈現(xiàn),不夠精微細膩藝術美確實經(jīng)過藝術家精心選擇加工,去粗取精,集中體現(xiàn)顯示美的精華,刪去了那些不美的部分,因而更加可愛。社會美中一個英雄的的豐功偉績是逐年積累的,其中伴隨著大量平凡的歲月,而到了英雄傳記小說或者電影里,則集其一生于一部作品之中,顯得分外感人。2)藝術美比現(xiàn)實美更典型,更理想藝術美不是現(xiàn)實美的簡單篩選,而是對現(xiàn)實美的重新整合與創(chuàng)造。像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只能在有限的空間,時間表現(xiàn)一瞬間的場面,任何多余的細節(jié)都可能成為敗筆。

《拾穗者》,它沒有表現(xiàn)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獲后,人們從地里揀拾剩余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nóng)婦,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tài)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yōu)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尋找零散、剩余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樸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莊嚴感。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著紅、藍、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她們的動作富于連貫性,沉著有序,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jīng)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盡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謙卑、忠誠。米勒以凝重質樸,造型簡約的概括力,來極富表現(xiàn)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現(xiàn)的是人和大地的親密關系,在生存面前,人類虔誠地低下他們的頭。雖然遠處飛翔的鳥兒依舊烘托出田園詩般的意境,但人類凝重的身軀似乎預示著生存的重壓。正是這種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園美景的歌頌,而成為一幅人與土地、與生存息息相關的真正偉大的作品。3)藝術美比現(xiàn)實美更富于感情色彩和審美評價現(xiàn)實美大多以客觀存在的方式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它雖然能喚起人的審美情感,但他自身并不帶有情感色彩。藝術美是藝術家自由自覺的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家反映生活,刻畫藝術形象,凝聚著他們的思想感情,愛憎褒貶。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第一回便寫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相對于文學作品,音樂形象的情感性更為直接,更為強烈。阿炳原為無錫城區(qū)雷尊殿道士,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并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后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后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jīng)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音樂反映出來,產(chǎn)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抖吃隆肥前⒈畹膶懻?,是他情感宣泄的傳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音符,使聽眾在旋律中產(chǎn)生共鳴。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愛并引為經(jīng)典,是阿炳創(chuàng)作的成功,是他創(chuàng)作天賦的體現(xiàn)。都說長城兩邊是故鄉(xiāng)

你知道長城有多長

它一頭挑起大漠邊關的冷月

它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

太陽照長城長

長城雄風萬古揚

太陽照長城長

長城雄風萬古揚

你要問長城在哪里

你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綠軍裝

都說長城內外百花香

你知道幾經(jīng)風雪霜

凝聚了千萬英雄志士的血肉

托出萬里山河一輪紅太陽

太陽照長城長

長城雄風萬古揚

太陽照長城長

長城雄風萬古揚

你要問長城在哪里

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太陽照長城長

長城雄風萬古揚

太陽照長城長

長城雄風萬古揚

你要問長城在哪里

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心坎上長城長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lián)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對一個國家的國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巧妙地用古人御敵安邦的長城來比喻新時期的“鋼鐵長城”。而一個“長”字不僅讓人感受萬里長城的巍峨綿延,更點出“鋼鐵長城”所在的邊關的環(huán)境惡劣,表達邊防戰(zhàn)士駐守邊疆保衛(wèi)祖國的志向;同時,“長”也是綿長的情誼,是邊防戰(zhàn)士對親人長長的思念,是中華兒女對風雪關口站崗的軍裝長長的牽掛?!伴L”字與“長城”的“長”呼應,讀起來朗朗上口,令人回味,值得細品。4)藝術美大于現(xiàn)實美藝術可以把現(xiàn)實丑轉化為藝術美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丑不能成為審美對象,它常常引起人們的心理抗拒和情感排斥。畫家有畫馬,畫鳥的,卻沒有人畫癩蛤蟆,臭屎堆。宋代詩人梅堯臣寫過一首詩但卻沒人愛讀。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飛烏先日出,誰知彼雌雄。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飽腹上高樹,跋觜噪西風。吉兇非予聞,臭惡在爾躬。物靈必自絜,可以推始終。藝術同生活有所不同,藝術家不但可以把生活美集中,升華,使藝術高于生活,比生活還美,同時還可以把生活中的丑,轉化為藝術中的美。油畫名稱:《父親》作者:羅中立材質:畫布油彩規(guī)格:215×150cm創(chuàng)作年代:1980年這是一個老農(nóng)民的頭像,滿臉皺紋,門牙空缺容貌可算是丑的,但這幅畫卻是美的,人們從這幅畫中看到了養(yǎng)育我們的勞動人民,養(yǎng)育我們的父母的艱辛苦難,從而激發(fā)起對現(xiàn)實的深刻反思。當然,在那個年代,這幅畫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議。有些批評家說,《父親》“污蔑了中國農(nóng)民的形象”,“沒有反映解放后中國農(nóng)民的新變化”。于是,油畫《父親》在最后定稿時,就有了一處細節(jié)的修改。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在父親的左耳上,夾了一支圓珠筆。據(jù)說,這樣就體現(xiàn)了解放后的農(nóng)民已經(jīng)是有文化的農(nóng)民了。把一切藝術品都貼上政治標簽,是“文革”期間最為流行的藝術思想。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這種有害的思想流毒還遠未肅清,對油畫《父親》的影響也不能幸免,圓珠筆這個小小細節(jié)是那個時代抹不去的標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細節(jié)深刻地詮釋了油畫《父親》本身產(chǎn)生的歷史,成了《父親》的胎記。它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外延意義比用文字來解釋要好得多。生活中的丑,怎樣才能轉化為藝術中的美1)把丑作為美的對照陪襯,通過對比,使丑者更丑,美者更美西方法國作家《陪襯人》有個商人專門收羅其丑無比的婦人,用來出租給一些貴婦人,這些貴婦人有的本身姿色平常,有的隨曾經(jīng)美麗,也已經(jīng)衰老,但是同租來的丑婦在一起,就顯出她們的優(yōu)越性,以此來滿足她們的虛榮心。這雖然是諷刺那些貴婦的無聊。虛榮,但是也說明了美丑對比的規(guī)律確實是存在的。中國武大郎的矮小丑陋更加襯托出了武二郎的英俊剛毅。2)在丑中發(fā)掘美的因素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美丑界限,美中帶丑,丑中含美也是常見的。藝術家最善于在丑物中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從而用放大鏡放大美。老鼠是人人喊打的對象,非常若人討厭的,但是在動畫片中米老鼠的形象卻非常受歡迎,《貓和老鼠》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機靈可愛的老鼠形象?!都t樓夢》中王熙鳳是一個“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陰險可怕的任務,生活中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人,我們一定會遠離這樣的人,但是在曹雪芹的筆下,書中的王熙鳳卻談笑風生,活靈活現(xiàn),她出現(xiàn)在哪里哪里就熱鬧,真所謂“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王熙鳳成了最富藝術魅力的典型形象。3)揭露丑的本質,展現(xiàn)美的理想丑得如此精美依照作品的原型,歐米哀爾是個年輕美貌的妓女,然而,但她年老時,過分的放縱和長期的備受摧殘使她嘗到了苦果。這就是雕塑所呈現(xiàn)的整體面貌:整個形容枯槁,骨瘦如柴。從細部看,滿臉皺紋,皮膚松弛,筋骨凸起,皮膚松弛無力地耷拉著,尤其是那作為人體結構最重要部分的頭顱深深地低垂,好似懺悔,又好似絕望;眼睛深陷,這表明那里面已經(jīng)沒有神采和遠方?!稓W米埃爾》引起的感受是復雜的1.她的可憐相會激起人們對女性的深切同情2.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衰老黑暗的身體”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與歷史的永恒相對,身體是如此的短暫。于是歷史讓人厭倦,身體卻讓人哀憐與愛惜。歷史不滅,而身體必死,衰老是死亡的前奏從這個意義上說,“歐米哀爾”之所以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力就在于它不是以曲折說理的方式,而是以垂直敲打的方式,它像一記重錘,狠狠地擊在我的大腦和心靈上,讓我直接看到身體必然衰死的宿命,由此產(chǎn)生巨大的痛苦。它向一個陌生人呈現(xiàn)黑色、衰老、絕望和死亡?!皻W米哀爾”塑像的面貌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現(xiàn)在或將來的面貌,不管我們曾經(jīng)得意或失落,哭泣或歡笑,曾經(jīng)叱咤風云,還是潦倒終生,都要進入那可怕的衰老和永恒的劫難。我們不必嘲笑,那就是我們自身。所以,“歐米哀爾”是一件給人帶來痛苦的作品。如果說米洛的《維納斯》讓我們看到了陽光和花朵,那么“歐米哀爾”就是讓我們直面風暴。這二者并無孰優(yōu)孰劣,只是接受者的取舍不同。后者真實而艱難的痛苦,前者是粉飾而簡易的甜蜜。前者讓我的眼光飄忽迷離,讓我的心靈想入非非,后者讓我的腳步堅定而厚重,讓我不會在是是非非里沉浮。已然知道身體的宿命,才會猛然驚醒,才會疼痛和愛惜,從而安靜而平和地把一切都承擔起來,于是痛苦就在塵世轉化為平靜的歡樂。藝術美的三種高級審美要素藝術美主要是通過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一般的藝術形象只是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元素,它所表現(xiàn)的藝術美還屬于淺層次的,雖然能給人以直覺的藝術感受,但還缺少發(fā)人深思,引人回味的深層內涵。因此優(yōu)秀的藝術形象應當具備更高級的審美要素:意蘊意境典型1.意蘊所謂意蘊,是指潛伏隱藏在作品內部的深層內涵,是一種哲理或詩情。它滲透在藝術形象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間,或者隱藏在藝術作品的形象之后,有待于審美主體的感悟,發(fā)現(xiàn)。

舒婷《致橡樹》舒婷簡介(1952-)福建人,1967年初中畢業(yè),1969年到閩西一個山村插隊,1972年回廈門。她在待業(yè)期間做過各種臨時工,泥水匠、爐前工、漿紗工、擋車工、統(tǒng)計員、講解員、焊錫工等。三年的插隊生活,和在城市里的勞動生活,使她比較廣泛地接觸了基層社會的勞動者,特別對她同時代的青年了解更為深刻。嚴峻的歲月、動亂的年代,在包括舒婷在內的年輕一代青年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烙印。

舒婷用自己敏銳的目光,用自己獨特的感受,用詩的形式寫當代青年的痛苦、迷惘、覺醒、追求、歡樂和奮進,因此她的詩很受青年歡迎。舒婷1971年開始寫一些抒情詩,曾在知青中傳抄。1977后她的詩陸續(xù)在報刊上發(fā)表,引起了詩壇的注目和爭論。1980年她被調到福建省文聯(lián)工作。1982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雙桅船》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詩集一等獎。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吹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致橡樹》主題情感

《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創(chuàng)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愛情詩。她從女性的獨特視角出發(fā),以其細膩和深刻表達著批判與建設的雙重主題:對傳統(tǒng)愛情觀念進行反思與批判,試圖建立一種新型愛情觀,代表著中國新時代的女性的“人”的意識的覺醒。(一)這首詩歌可以分為幾層

以“不,這些都還不夠”為分界線分為前后兩層。第一層:宣告了自己不愿意為男性的附庸,表達了對世俗的愛情觀的否定。第二層:表達了詩人新型的現(xiàn)代愛情價值觀。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尋找意象,體味意蘊;意象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如:《我愛這土地》寫了鳥、土地、河流、風、黎明等意象。(二)第一層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

“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這些意象有哪些特點?明確:他們均表現(xiàn)出依附橡樹或無償付出自己的特點。詩人通過哪些詞語來表明自己對上述意象的態(tài)度?明確:“不像”“不學”“不止”,表現(xiàn)了詩人對舊觀念舊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詩人的愛情觀否定: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凌霄花指現(xiàn)實生活中那種攀附他人的一種愛情模式;癡情的鳥兒是沒有價值的單方依戀的愛情模式;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都僅僅是一味地奉獻,這些愛情關系中的雙方不是本質上的平等,當然也缺少一種獨立性。

所以詩人都持否定態(tài)度的。(三)詩中的“橡樹”和“木棉”又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橡樹——銅枝鐵干:男性的陽剛木棉——紅碩的花朵:女性的陰柔詩人肯定的愛情觀1.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2.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崇尚的愛情觀:

從女性角度表現(xiàn)的價值觀,是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愛情觀。(四)文中有幾組對偶句,在文中找出來并思考這些句子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愛情觀。

1.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2.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3.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總結愛情觀:

在相知、相依、相戀、相互平等獨立的基礎上,共建新型的愛情。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tài)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系,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xiàn)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現(xiàn)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舍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

借用一系列自然物進行象征類比,對攀附(“凌霄花”)和單方面奉獻(“險峰”)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為愛的前提的愛情觀作了深刻的否定,這正是以對立的價值面對現(xiàn)代愛情理想構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襯。然后正面抒寫理想的愛情觀:愛情的雙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獨立個性,又互相支持,攜手并進;寫真正的愛情就應該既愛雙方的人品,也愛他的理想。

詩歌主旨

《致橡樹》是一首優(yōu)美、深沉的抒情詩。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樹為對象,采用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坦誠、開朗地傾訴了自己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表達了愛的理想和信念。

倘若同學們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經(jīng)濟尚未獨立,事業(yè)尚未確定方向,那么,我們還不能輕率的向愛情靠攏,我們必須認識到:

我們首先應該學好文化知識、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樹,只有這樣才能熱愛生活、擁有生活,在將來才會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畢生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對理想、生活、社會甚至對未來的愛。我相信,同學們沐浴在愛的陽光里,必定能長成參天大樹。課堂小結(聯(lián)系實際,深刻反思)

既然木棉向橡樹表達了自己的心聲,那么,橡樹聽了這些,會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樹,你又會向木棉說些什么?請以《致木棉》為題,寫一首詩或一篇短文。

課后練筆布置作業(yè)2.意境意境是指在藝術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景物高度和諧而產(chǎn)生的豐富深遠,耐人尋味,能引起人無窮想象的藝術境界。意境是我國古典藝術的理論精華,在我國古代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精辟的論述。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需要,而有的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愛,而有的倫理境界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的政治境界4)因窮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學術境界5)返璞歸真,而有的宗教境界意境主要可以歸納為三點1)情景交融,韻味悠長意境是情景與景物的統(tǒng)一。題西太一宮壁【宋】王安石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柳葉與鳴叫的蟬顯出暗綠的顏色,落日的紅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紅蓮更加紅艷奪目。望見了池塘中的春水,讓已經(jīng)白頭的我回想起了江南。詩歌前兩句寫所見景物,純以名詞巧妙組合,色彩對比鮮明,第三句補寫池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景色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在詩人心目中,眼前所見更像是南國水鄉(xiāng)的風光。由真入幻,觸景生情,語意簡明而含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動的表現(xiàn)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xiāng)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致,前三行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皵嗄c”二字為詩眼。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天凈沙·秋思2)含蓄蘊藉,意蘊深厚我國的古代藝術一向重視含蓄美,講究含蓄深厚,耐人尋味,這一特點在意境中體現(xiàn)的最為突出,它是回避直抒胸臆,直接表現(xiàn)的的重要途徑。

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詩中這位婦女打起黃鶯兒的行動,對黃鶯的怨情,只是表面的,其實包含有更深層次的意蘊,這就是對造成丈夫長期遠征,使千家萬戶不能團聚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3)虛實相生,像外有像《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只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于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xiàn)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突現(xiàn)出一個“獨”字,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于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余地。這真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在這幅畫上,作者正是這樣處理的,他著力描繪垂釣者的凝神專注神態(tài),和幾條淡淡的輕柔起伏的水紋,來引起觀者的想像,使空白不再是虛無,而給人以茫茫江水,悠悠天空的印象。所以,美學家認為,“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畫中只見茨菇和游俠,卻未層畫任何背景,更不見水的痕跡,然而,我們可以從蝦的活潑游動,可以想象的到水的存在。圖中蝦的輕盈纖細與茨菇的粗壯濃厚形成對比,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xiàn)出一種動感,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