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六科學下教案第三單元進化_第1頁
(蘇教)六科學下教案第三單元進化_第2頁
(蘇教)六科學下教案第三單元進化_第3頁
(蘇教)六科學下教案第三單元進化_第4頁
(蘇教)六科學下教案第三單元進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進化1、消失了的恐龍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2426頁消失了的恐龍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能夠?qū)ι锏倪M化、適應和滅絕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茖W知識對有關恐龍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到人應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教學重、難點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課件,有關恐龍種類、生活方式及絕滅原因的圖文資料。學生準備:紙板、石膏粉、布條、水粉顏料、鐵絲、報紙、膠紙帶等制作恐龍模型的材料。預習提綱課時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消失了的恐龍教學過程一、研究與恐龍有關的問題。充分放手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討論,確定下幾個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后,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研究,最后寫出一份研究報告,然后在班級內(nèi)交流。二、搞一個恐龍博覽會。每個小組可根據(jù)愛好選擇其中的活動,做一兩件作品。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恐龍頭骨復印件、恐龍爪子的制作過程圖。課堂教學時間不夠,鼓勵學生課后完成。三、了解其他已滅絕或瀕危的動物,并調(diào)查它們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原因。要求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源,調(diào)查相關資料,讓他們有一次心靈上的震撼。四、討論:恐龍等物種的滅絕給我們什么啟示。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制約作用,使他們感悟到,如果人類再無視自然規(guī)律,肆意破壞自然環(huán)境,那么,人類也終將退出生命的舞臺。關于絕滅生物墓地,也要求學生查閱資料進行了解,教師作必要的介紹。請學生談談:面對著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恐龍世界】距今2億多年到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是個“爬行動物的時代”,它們形態(tài)多樣,各成系統(tǒng),霸占一方。向海洋發(fā)展的魚龍和蛇頸龍,成了海洋中顯赫一時的大動物。巍峨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學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魚龍化石,體長10米以上,遠遠超過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魚龍。這證明了,在2億年前,那里曾經(jīng)是一片汪洋,是魚龍騰飛跳躍的地方。在海洋中能同魚龍相匹敵的是蛇頸龍,它曾盛極一時,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身體較扁平,以減少水的阻力;頭頸伸長,使運動更加靈活;嘴里長著尖銳的牙齒,能咬住滑膩的魚兒;四肢變成了鰭腳,便于劃水游泳。整個模樣仿佛是一條長蛇和一只烏龜?shù)慕Y合,由此得名。向天空發(fā)展的飛龍、翼龍,成了當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飛龍兩翼展開時長6米多,尖長的頭顱,長著尖利的牙齒,后面拖著一條長尾巴,尖端還有一個“舵”膜,用來平衡身體。翼龍已經(jīng)逐漸進化了,頭骨變輕,牙齒和尾巴已經(jīng)退化或消失了,大腦半球中的視覺、平衡覺和肌肉等協(xié)調(diào)作用都已加強,飛行能力也增強了。翼龍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飛的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北美洲的翼龍,雙翼展開寬11米以上。向陸地發(fā)展的恐龍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陸地的統(tǒng)治者。根據(jù)恐龍的食性可分為兩大類,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龍和動物的。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龍,喜歡在沼澤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體過大過重,行動不靈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來支持著。生活在1.4萬年前的合川馬門溪龍,身高3.5米,長22米,重約30~40噸。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類等植物為食,在產(chǎn)蛋時才到泥沙較硬的水邊去。祿豐龍,身長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龍,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這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劍龍的背上長著刀山似的骨板,甲龍裝備堅硬的甲板,角龍的頭部長著犀牛般的尖角……這些顯然是它們防御敵害的武器。最兇殘的霸王龍長17米,站立起來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長著匕首般的牙齒。它專門捕食那些吃嫩枝綠葉的恐龍。最大的恐龍要算“梁龍”了。梁龍的腦袋很小,脖頸和尾巴很長。20世紀初,在美國猶他州發(fā)現(xiàn)了3條恐龍遺骸,后來利用這些遺骸復原了一條梁龍的骨架,陳列在匹茲堡的自然博物館里。它全身長26.6米,頸長6.7米,尾長15.3米,身長4.55米,重約10.5噸。最重的恐龍要算腕龍了。1909年,在坦桑尼亞坦噶尼喀發(fā)現(xiàn)了一具腕龍的完整骨骼,現(xiàn)在陳列在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里。它身體總長22.5米,身高6.4米,估計重78噸。在這以后,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腕龍的骨骼,估計這些腕龍在活著的時候,身長可超過27米,體重達100噸。限時作業(yè)板書設計1、消失了的恐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學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課本2426頁,消失了的恐龍教學過程一、學生展示上節(jié)課所作的恐龍化石模型,并簡單介紹。二、影片播放。三、為不同形態(tài)的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1、談話:科學家通過恐龍化石的骨架還原出恐龍的原型。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科學家,我們的任務是找出每一只恐龍相對應的化石模型。2、出示五幅恐龍圖,仔細觀察比較,找出它們與眾不同的地方。3、學生用語言描述五種恐龍。4、分組為恐龍找到相對應的化石模型。5、各組交流,要說出各自的理由。6、小結: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要用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對待。四、總結:通過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限時作業(yè)板書設計1、消失了的恐龍展示找一找教學反思2、化石告訴我們什么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731頁,化石告訴我們什么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提出有關進化的問題,并設法找到答案。2、運用多種方法查閱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關資料。3、利用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探究化石的成因。4、通過觀察、比較,研究恐龍頭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訴我們的重要信息。5、制作化石模型??茖W知識1、知道生物是不斷進化著的。2、了解進化的歷程、規(guī)律和趨勢。3、認識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4、知道化石的成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與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以及化石的作用。難點:理解科學家面對化石所引發(fā)的困惑。課時安排二課時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化石實物或模型、課件、石膏粉、肥皂水。學生準備:毛筆、牛奶盒或飲料瓶、貝殼(或植物、魚骨、硬幣等)。預習提綱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教材2728頁什么是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教學過程一、1、談話導入:前兩節(jié)課,我們通過恐龍的化石了解了恐龍,除了恐龍化石外,大自然中還有其他的化石,你知道有哪些化石?

2、學生討論,回答。二、認識什么是化石。1、提問:教材上的圖片是什么化石。2、學生交流,并說出推斷依據(jù)。3、在觀察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說說它們分別是遠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遺體、遺物還是遺跡?4、小結:化石的概念。二、了解化石的成因。1、談話:化石這么神奇。請大家猜猜它們是怎樣形成的?2、學生猜測。3、多媒體演示化石的形成過程,學生觀看。4、用自己的話概括化石是怎樣形成的?5、教師小結:化石會保存在哪種地層中——是巖漿巖,沉積巖還是變質(zhì)巖?四、拓展活動:1、教師演示印跡化石模型制作的方法。2、提問:在制作中有沒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3、學生回答。4、學生制作印跡化石模型,教師適時指導。5、各組展示最好的作品,交流感受。6、小結:化石的珍貴性。板書設計2、化石告訴我們什么化石:定義形成制作教學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教材29—31頁化石告訴我們什么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談話: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化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上學期已經(jīng)學習了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誰能說說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是怎么樣的?2、學生交流討論回答。3、在地殼中,巖石可以根據(jù)年代分為一層一層的,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巖層中。如果“讀懂”化石這些文字,是不容易的。人們對化石產(chǎn)生的困惑不解已達數(shù)百年之久。二、了解科學家在研究化石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種種困惑。1、多媒體演示科學家感覺困惑的幾個問題。(1)出示一些已經(jīng)滅絕物種的圖片,提出困惑一。(2)出示大熊貓、銀杏等圖片,提出困惑二。(3)出示始祖馬到現(xiàn)代馬的演變過程,提出困惑三。(4)出示螺旋圖,提出困惑四。(5)出示骨骼圖,提出困惑五。2、談話:人們對于化石還有很多困惑,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科學家,請各組先選擇教材中的一個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做出合理的解釋。3、各組選擇其中一個問題進行研究,教師提前了解各小組的選擇,并進行協(xié)調(diào),使每個問題都有小組進行研究。4、各組匯報自己的研究結果,匯報中,由其他小組提出困惑。5、填寫各個地質(zhì)年代的代表性生物。6、教師介紹一些“活化石”,學生填寫記錄單。7、學生交流。三、選擇一個長頸鹿的長頸形成愿意的合理解釋。1、談話:對于生物進化的原因,科學家們做了很多解釋,但并不是所有的解釋都是正確的,有些被證明是錯誤的。2、對于課本中關于生物進化的原因,你更傾向于哪個?為什么?3、學生閱讀討論并交流。4、小結。四、課后拓展收集有關達爾文進化論的資料。限時作業(yè)板書設計2、化石告訴我們什么科學家的困惑:長頸鹿形成原因:教學反思3.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234頁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qū)ι锏倪M化、適應和滅絕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2、運用想像對未來人類的演化趨勢做出合理的預測??茖W知識知道自然淘汰、物競天擇的道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十分奇妙的。教學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難點:知道自然淘汰、物競天擇的道理。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紅、黃、綠、黑四色豆子各20顆,相關課件。學生準備:查閱關于人類進化的相關資料。預習提綱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游戲?qū)?、創(chuàng)設情境,草地上有很多豆子,假如我們是吃豆子的鳥,現(xiàn)在在草地上找食吧!事先不告訴他們豆子的數(shù)量,待統(tǒng)計結束后再告訴他們。2、開始游戲,計時三分鐘內(nèi)完成。3、討論結果。4、小結:為什么綠豆那么難找,而其他等找的速度那么快?二、認識達爾文及他的“進化論”。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到的關于達爾文的相關資料。2、閱讀課文,完成課本活動記錄第一部分:達爾文經(jīng)典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3、理解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學生自學。4、多媒體演示尺蠖蛾的例子,幫助學生了解我們身邊的自然選擇。5、小結:生物不斷的進化,是為了適應它們生存的環(huán)境。6、學生小組討論:如何用進化論的觀點解釋兩種狐貍的不同之處,及形成的原因。三、認識人類在生物進化領域的研究仍在繼續(xù)。1、提出疑問。2、自學完成課本活動記錄第2題。3、交流。4、提問:澄江生物化石群的發(fā)現(xiàn)是否就證明達爾文的說法是錯誤的?為什么?5、學生討論。6、小結。四、人類的未來演化趨勢:教師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