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1頁
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2頁
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3頁
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4頁
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解析)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

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①中國有眾多名山勝水,形成了獨特的山水文明?!吧剿辈辉賰H僅指涉“風景”,而是具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山水與天道、仁德、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中國山水文明包含著中國人對宇宙、生命、歷史、道德的深刻認知。

②山水體現(xiàn)著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觀天道。水深大無極,潤澤萬物,入于無間;而高山仰止,為萬民所瞻。中國的山水文明展現(xiàn)了“配對”的思維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組合邏輯。“山水”融合了靜止與流動、恒常與變化、透明與晦暗、密實和稀疏、整體與部分、陰陽、虛實、高低等兩極的概念。

③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山水興德也是中國山水文明的特質?!对娊?jīng)》中有大量描述山水的意象來傳達道德教誨,通過展示山水的原貌來喻指人的德行。如《詩經(jīng)魯頌泮水》反復提到“思樂泮水”,在泮水中采菜,在泮水邊上飲酒,表述對德政的歌頌。

④山水可居可游,首先是對心性的陶染,追求精神愉悅和德行完滿的樂游??鬃釉l(fā)出“吾與點也”的喟嘆:在春之三月,與諸子“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論語·先進》)。孔子高度贊賞這種將日常山水化入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在樂游山水中洞徹天道、開闊心志。陶淵明同樣在山水田園中獲得了精神的超越,自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

⑤山水也具有宜居、宜學的性質。人在日常勞作之余,還能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置身于山水之間體悟宇宙天道未顯明的東西。王維描繪的“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渭川田家》)等,都展現(xiàn)了詩意棲居的美好意象。山水亦是人學習的對象,老子曰“道法自然”,莊子言圣人“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游》)。

⑥山水的滋養(yǎng)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諧、內(nèi)斂、溫厚的心性,建立起穩(wěn)定的精神秩序。山水文明強調(diào)天人合一,更側重從山水自然靜觀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力圖調(diào)和社會與個人。

⑦自然山水能把人的精神視域重新打開,使人神游其間。在這個過度娛樂化的年代,山水自然可作為人精神失序的一種調(diào)適?,F(xiàn)代商業(yè)生活已將釋放貪欲合理化,人的欲望的全面釋放也改變了人的自然本性,甚至將反自然的快樂合法化,導致人過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法欲望的滿足。人們可以不時重返自然山水,通過山水的滋養(yǎng)、浸潤,使自己復原如初,從勞作的艱辛、各種物欲和人造的娛樂中解脫出來。在真實山水中不斷陶染,人能恢復自然的苦樂感,形成良好的習性。

(摘編自林志猛《中國山水文明與精神的超越性》)

材料二: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孔子用“山”和"水”的形象來比喻智者和仁者之所“樂”,間接地折射智者和仁者本身?!叭省备爸恰笔强鬃铀枷肜锏闹匾煞?,仁是他思想的核心,智則是實現(xiàn)仁的前提,但是終究,孔子把二者和諧統(tǒng)一了起來,“樂山”“樂水”,從而達到和諧的境界。

水具備澤被萬物、滌蕩污濁、百折不回、平正有度等特點,孔子才發(fā)出“智者所以樂水也”的感慨。崇尚自然的道家對水更是情有獨鐘,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道德經(jīng)·第八章》)水性之柔弱、無為、不爭、處下正與其所主張的道的特點相接近。儒家和道家在對水的認識和理解上雖各有偏重,卻異曲同工。

至柔的水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它沖破一切阻力,奔流不息。很多軍事家都在用水之道上大做文章,如《孫子兵法》中就有“激水之疾,所以漂石者,勢也”的說法;而“水滴石穿”激勵著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奮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警示歷代統(tǒng)治者要處理好與人民的關系;水的無窮力量又是雙刃劍,洪水泛濫帶來災難,于是有了大禹治水、李冰造都江堰,這一切都是人們認識水、利用水,從而趨利避害的智者所為。

相對于水的柔、動、善變,山則是剛、靜、恒定的。人類對于山的崇拜與敬畏始于上古,《詩經(jīng)小雅·車轄》中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句,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山還有對“仁”的道德比附意義,山滋生草木,養(yǎng)育生靈,蘊藏豐富寶藏,奉獻無盡資源,符合仁者胸懷,是故“仁者所以樂山也”。登山也能給人帶來一個不同尋常的視點,可以獲得更寬、更廣、更遠的視域。孔子曾“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則有“會當凌絕項,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境界又是何等愜意和暢快,而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寫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又以革命的浪漫主義賦予了山登天扶危的特性。

(摘編自佚名《探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水中融入中國人對宇宙、生命、歷史、道德的深刻認知后,山水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

B.與西方組合邏輯不同,中國山水文明展現(xiàn)了“配對”的思維方式,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山水可滋養(yǎng)人的心性,建立穩(wěn)定的精神秩序;在山水間不斷陶染,可恢復人的自然苦樂感。

D.在孔子的思想里,“仁”跟“智”有所不同,但孔子用“樂山”“樂水”把二者和諧統(tǒng)一了起來。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A.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他們都肯定了山水文明對人生活的積極影響。

B.古人不僅有對水的深刻認識和理解,用它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還有善于利用水的智慧,趨利避害。

C.仁者之所以樂山,是因為山滋生草木,養(yǎng)育生靈,蘊藏豐富寶藏,奉獻無盡資源,符合仁者的胸懷。

D.兩則材料都著眼于中國山水文明的內(nèi)涵,都使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3.下列選項,沒有展現(xiàn)中國山水文明的一項是()

A.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顫O

B.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懿?/p>

C.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醪g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

4.下面這段文字是從材料一中抽出來的,若將其還原,應置于哪兩個段落之間

山水文明關乎人的生活方式。居游于山水之間,人可以獲得精神愉悅,可以獲得更多人生智慧;人與山水在生活的精神層面相遇,此相遇過程最終使山水展現(xiàn)為對生命和最好生活方式的啟示,使人在山水世界內(nèi)部完成精神超越,讓生命無限敞開。

5.中國山水文明有哪些特質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題。

草堂歲月里的杜甫

馮至

上元元年(760)開春,杜甫在親友的幫助下,開始籌劃建造草堂,地址選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這里環(huán)境清幽,塵事不雜,杜甫十分滿意,作《卜居》詩以唱心中之樂,反映出久經(jīng)動蕩得以安寧之后的恬靜安適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時在成都府任司馬,聽說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過來看他,還送了些錢。杜甫十分感激,作詩酬謝。關于草堂的建造過程,杜甫無詩記錄,我們所見到的是他忙著寫詩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種樹苗以美化草堂環(huán)境。

另外,他還不辭勞苦親自去石筍街果園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黃梅綠李,是果木樹都要。這自然是為了裝點草堂,同時也有以果備荒的打算,他是挨過餓的人,曾用野果充填過饑腸,深知它們的重要,“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題桃樹》)。桃可果腹,花可娛人,這就是他對果木樹的整體審美?;ü麡淠局猓€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梢韵胍姡敃r安家伊始,支鍋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沒有件件入詩罷了。

這年春末,草堂蓋成,樹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賞起來了。他贊美它所面臨的青青郊野,贊美遮日吟風的欄林茂葉與和煙滴露的籠竹翠梢,欣喜鳥來暫息,燕來定巢。細想起來,這些風物不過是尋常農(nóng)舍之景,卻招來如此贊嘆,這從反面使我們認識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憐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尋找棲居之地的苦況,他長途跋涉于險山急流、危棧古道的種種艱難,成為他樂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礎。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如《江村》詩寫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此詩比較典型地反映出初居草堂時的心境。然而這種心境是以故人供祿米為條件的,他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全靠故人的周濟,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會陷入困境。他們偶有接濟失時,杜甫的生活就成問題。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過武侯祠,作《蜀相》詩,對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績做出高度的評價,為其未能收復中原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痛灑千秋之淚。此詩雖為吊古,卻有傷今之意。當時戰(zhàn)亂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內(nèi)煙騰,于此國事維艱之際,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這樣的賢相來主持國政!此外,詩中寫他羨慕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滿于肅宗的意思,他素懷匡時濟世的遠大志向,卻被冷落與排擠,這種不平之氣隱隱透于詩中。

游覽古跡的同時,杜甫還交結了一些風雅人士。還有一個鄰居是黃四娘,她家院子里種著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萬紫千紅,杜甫曾去觀賞,寫出的詩作《江畔獨步尋花》聲嬌色麗,充滿無限生機。杜甫與江村農(nóng)家關系也很密切,農(nóng)人時常送給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種植的草藥贈予他們。在與農(nóng)民的接觸中,他對農(nóng)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nóng)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在不通文墨的農(nóng)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間自己的歸宿還是與農(nóng)民的茅舍相雜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補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赴任,想來與此不無關系。

(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

①草堂在暮春時節(jié)落成了這是760年,中原沒有恢復,關內(nèi)鬧著嚴重的災荒,杜甫卻結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這里得到一個棲身的處所。他離開了兵戈擾攘、動蕩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暫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羨慕。他在這時期寫了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我們把這類的詩句和759年在洛陽道上與秦州道上的詩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個懸殊!難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剛剛有了著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卻了人民的痛苦與國家的災難了嗎?

(馮至《杜甫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晚唐詩人如張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鶴、曹鄴、皮日休均受杜詩影響。杜甫開創(chuàng)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下啟中唐新樂府運動。韓愈詩氣勢雄壯、沉雄博大、奇險生硬、拗折艱澀、喜以文為詩,乃受杜詩影響。李商隱詩濃麗沉郁、氣象高遠、造語精工,亦受杜詩影響。宋代孫僅《讀杜工部詩集序》說:孟郊得其氣焰,張籍得其簡麗,姚合得其清雅,賈島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陸龜蒙得其贍博。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響了皮日休、曹鄴、聶夷中、杜荀鶴等人的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派,在晚唐的詩壇上獨領風騷。

(維基百科)

6.下列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中原沒有恢復、關內(nèi)鬧著嚴重的災荒的時候,杜甫結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個棲身的處所——草堂。

B.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親友贈送:表弟送了些錢。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種樹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C.材料特意介紹杜甫寫的《江村》,表現(xiàn)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暫時安定,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尋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詩興。

D.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國事維艱之際被冷落被排擠的不平之氣。引用這篇詩作,意在解釋杜甫不應代宗召補的深層原因。

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在建造草堂時,除了親友的主動幫助,杜甫也忙著向各地親友索求花果樹木日用家什,以至于無暇寫詩記錄草堂的建造過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娛人,這就是他對果木樹的整體審美。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過饑腸的時候,審美觀也依然是現(xiàn)實主義的。

C.草堂歲月里,全靠故人接濟的經(jīng)濟條件也沒有能阻擋杜甫對尋常農(nóng)舍之景的贊嘆,他寫了不少田園詩來表述暫得棲身之所時的安適心境。

D.離開了兵戈擾攘、動蕩不安的中原和關內(nèi),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內(nèi),杜甫過起了有滋有味的閑適生活,回京做官的機會也因此放棄了。

8.草堂歲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記了人民的痛苦與國家的災難了嗎?

9.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在哪些方面影響了后世的詩人?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文選·陶淵明傳》

陶淵明,字元亮,或云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钡罎佉粤蝗猓舛ブ?。

后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后為治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jié)先生。

材料二:蘇軾《哨遍·為米折腰》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童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jié),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

淵明A有腳疾B使一門生C二兒舁籃輿D既至E欣然F便共飲酌

11.下列對材料一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魏、晉以前主簿官職廣泛在于各級官署中。

B.三徑之資,比喻籌集隱居住所的費用。三徑,因漢代隱士蔣詡在房前曾開三條小徑,后人便以三徑代稱住宅庭院。

C.解綬,古人為官時將系有級帶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綬,即辭免官職。類似表示辭官的詞語還有“致仕”“乞身”“踐祚”。

D.元嘉,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首創(chuàng),歷代帝王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12.下列對材料一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淵明博學多識,擅長屬文。他寫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當時人們認為這一形象是陶淵明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寫了《歸去來兮辭》。

B.陶淵明清高不群,自傲高潔。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C.陶淵明嗜酒成性,不重錢財。因與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飲,陶淵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請,且把顏延之留給補貼家用的二萬錢全部用以買酒。

D.陶淵明率真自得,隨性灑脫。他曾坐在菊花叢中手把菊花,醉飲而歸;酒酣之時就撫弄無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讓客人先行離開。

13.把材料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

14.結合材料二內(nèi)容,分析蘇軾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改寫成《哨遍·為米折腰》的原因。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別韋少府

李白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

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

水國遠行邁,仙經(jīng)深討論。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

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

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隱居于商山的信奉黃老之學的賢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蒼龍”“白鹿”實指兩個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詩人辭別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向溪月”勾起詩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則叫聲凄婉,這些都讓詩人止步難前。

C.“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化自陶淵明的詩句,顯示了詩人獨立不群的人格。

D.“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其中有別離時的不舍,也有別離后獨自惆悵的憂傷。

16.“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在對待“仕”與“隱”的態(tài)度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中,詩人用籠中鳥兒依戀山林、池中魚兒向往深淵來表述歸隱田園的愿望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

(2)張中行先生為一幅國畫題聯(lián),上聯(lián)是“何處少墨同多墨”,下聯(lián)如從《琵琶行(并序)》中選句,最恰當?shù)囊痪鋺恰癬________”。古代詩人常以酒為媒介抒發(fā)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一句,就表現(xiàn)出了白居易因被貶而淪落天涯的孤獨與苦悶。

(3)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從不同方面對周瑜的形象進行了刻畫,“_______”以婚事襯托其少年得意;“_____”寫其裝束,表現(xiàn)了他的儒雅風度。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作一個詞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的政治家。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

18.依次填入括號中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浮光掠影悲喜交加憂心忡忡震耳欲聾

B.浮光掠影大起大落憂心如焚震耳欲聾

C.淺嘗輒止悲喜交加憂心忡忡振聾發(fā)聵

D.淺嘗輒止大起大落憂心如焚振聾發(fā)聵

19.文中“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一句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不但我們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

B.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本身魅力的藝術。

C.我們不但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

D.我們不但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

20.文中“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一句可改寫成“他有一身用不完、壓不住、早煉成的勁”,從語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述效果更好,為什么?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剛從北門走進大明湖,就被美景驚艷:遠處的千佛山一片霧蒙蒙,湖畔的草地上是一層薄薄的白,中間的湖面上水汽氤氳,對岸的樹木與高摟變得虛虛實實、亦真亦幻。雖然沒有春的蓬勃,沒有夏的熱烈,沒有秋的多彩,(①)。如鏡的水,枯柳殘荷,加上幾座朱梁畫棟的樓閣,自成格調(diào)。漫步湖畔,眼前的風景宛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畫——遠處起伏的山構成了柔軟的線條,湖面的薄霧則是大自然的留白。

缺少文化底蘊的景觀即使能給人心靈的震撼,也是短暫的,真正能觸動人心的,還是文化。的確如此,(②)這里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騷客:晏公廟紀念著“齊天賢相”晏子,南豐祠訴說著曾鞏任齊州知州時為濟南百姓做的好事,稼軒祠吟詠著辛棄疾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的豪邁情懷與人格魅力,秋柳園見證了王漁洋在大明湖畔寫下轟動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而此時,這些留下無數(shù)歷史記憶的建筑,已完美融入北國的雪景中,在惟余莽莽的天地間默默不語。是雪增添了大明湖的厚重感,讓穿行在屋宇之間的人們倍覺自己的渺小。我們不僅要對自然心生敬畏,(③)。

21.下列各項中,和“這些留下無數(shù)歷史記憶的建筑,已完美融入北國的雪景中,在惟余莽莽的天地間默默不語”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B.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22.在上文括號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都不超過15個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懷疑一切,世界將會變成灰色;相信一切,人生只能匍匐。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河南省名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

語文試題解析解答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①中國有眾多名山勝水,形成了獨特的山水文明?!吧剿辈辉賰H僅指涉“風景”,而是具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山水與天道、仁德、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中國山水文明包含著中國人對宇宙、生命、歷史、道德的深刻認知。

②山水體現(xiàn)著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觀天道。水深大無極,潤澤萬物,入于無間;而高山仰止,為萬民所瞻。中國的山水文明展現(xiàn)了“配對”的思維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組合邏輯。“山水”融合了靜止與流動、恒常與變化、透明與晦暗、密實和稀疏、整體與部分、陰陽、虛實、高低等兩極的概念。

③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山水興德也是中國山水文明的特質?!对娊?jīng)》中有大量描述山水的意象來傳達道德教誨,通過展示山水的原貌來喻指人的德行。如《詩經(jīng)魯頌泮水》反復提到“思樂泮水”,在泮水中采菜,在泮水邊上飲酒,表述對德政的歌頌。

④山水可居可游,首先是對心性的陶染,追求精神愉悅和德行完滿的樂游。孔子曾發(fā)出“吾與點也”的喟嘆:在春之三月,與諸子“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論語·先進》)??鬃痈叨荣澷p這種將日常山水化入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在樂游山水中洞徹天道、開闊心志。陶淵明同樣在山水田園中獲得了精神的超越,自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

⑤山水也具有宜居、宜學的性質。人在日常勞作之余,還能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置身于山水之間體悟宇宙天道未顯明的東西。王維描繪的“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渭川田家》)等,都展現(xiàn)了詩意棲居的美好意象。山水亦是人學習的對象,老子曰“道法自然”,莊子言圣人“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游》)。

⑥山水的滋養(yǎng)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諧、內(nèi)斂、溫厚的心性,建立起穩(wěn)定的精神秩序。山水文明強調(diào)天人合一,更側重從山水自然靜觀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力圖調(diào)和社會與個人。

⑦自然山水能把人的精神視域重新打開,使人神游其間。在這個過度娛樂化的年代,山水自然可作為人精神失序的一種調(diào)適?,F(xiàn)代商業(yè)生活已將釋放貪欲合理化,人的欲望的全面釋放也改變了人的自然本性,甚至將反自然的快樂合法化,導致人過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法欲望的滿足。人們可以不時重返自然山水,通過山水的滋養(yǎng)、浸潤,使自己復原如初,從勞作的艱辛、各種物欲和人造的娛樂中解脫出來。在真實山水中不斷陶染,人能恢復自然的苦樂感,形成良好的習性。

(摘編自林志猛《中國山水文明與精神的超越性》)

材料二: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孔子用“山”和"水”的形象來比喻智者和仁者之所“樂”,間接地折射智者和仁者本身?!叭省备爸恰笔强鬃铀枷肜锏闹匾煞?,仁是他思想的核心,智則是實現(xiàn)仁的前提,但是終究,孔子把二者和諧統(tǒng)一了起來,“樂山”“樂水”,從而達到和諧的境界。

水具備澤被萬物、滌蕩污濁、百折不回、平正有度等特點,孔子才發(fā)出“智者所以樂水也”的感慨。崇尚自然的道家對水更是情有獨鐘,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保ā兜赖陆?jīng)·第八章》)水性之柔弱、無為、不爭、處下正與其所主張的道的特點相接近。儒家和道家在對水的認識和理解上雖各有偏重,卻異曲同工。

至柔的水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它沖破一切阻力,奔流不息。很多軍事家都在用水之道上大做文章,如《孫子兵法》中就有“激水之疾,所以漂石者,勢也”的說法;而“水滴石穿”激勵著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奮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警示歷代統(tǒng)治者要處理好與人民的關系;水的無窮力量又是雙刃劍,洪水泛濫帶來災難,于是有了大禹治水、李冰造都江堰,這一切都是人們認識水、利用水,從而趨利避害的智者所為。

相對于水的柔、動、善變,山則是剛、靜、恒定的。人類對于山的崇拜與敬畏始于上古,《詩經(jīng)小雅·車轄》中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句,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山還有對“仁”的道德比附意義,山滋生草木,養(yǎng)育生靈,蘊藏豐富寶藏,奉獻無盡資源,符合仁者胸懷,是故“仁者所以樂山也”。登山也能給人帶來一個不同尋常的視點,可以獲得更寬、更廣、更遠的視域??鬃釉暗菛|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則有“會當凌絕項,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境界又是何等愜意和暢快,而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寫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又以革命的浪漫主義賦予了山登天扶危的特性。

(摘編自佚名《探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水中融入中國人對宇宙、生命、歷史、道德的深刻認知后,山水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

B.與西方的組合邏輯不同,中國山水文明展現(xiàn)了“配對”的思維方式,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山水可滋養(yǎng)人的心性,建立穩(wěn)定的精神秩序;在山水間不斷陶染,可恢復人的自然苦樂感。

D.在孔子的思想里,“仁”跟“智”有所不同,但孔子用“樂山”“樂水”把二者和諧統(tǒng)一了起來。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他們都肯定了山水文明對人生活的積極影響。

B.古人不僅有對水的深刻認識和理解,用它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還有善于利用水的智慧,趨利避害。

C.仁者之所以樂山,是因為山滋生草木,養(yǎng)育生靈,蘊藏豐富寶藏,奉獻無盡資源,符合仁者的胸懷。

D.兩則材料都著眼于中國山水文明的內(nèi)涵,都使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3.下列選項,沒有展現(xiàn)中國山水文明的一項是()

A.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李漁

B.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懿?/p>

C.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醪g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獨W陽修

4.下面這段文字是從材料一中抽出來的,若將其還原,應置于哪兩個段落之間

山水文明關乎人的生活方式。居游于山水之間,人可以獲得精神愉悅,可以獲得更多人生智慧;人與山水在生活的精神層面相遇,此相遇過程最終使山水展現(xiàn)為對生命和最好生活方式的啟示,使人在山水世界內(nèi)部完成精神超越,讓生命無限敞開。

5.中國山水文明有哪些特質

1.B2.D3.C

4.應置于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間。

5.①山水體現(xiàn)了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觀天道。

②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山水興德也是中國山水文明的特質。

③山水文明關乎人應該如何生活?;蛘撸荷剿拿麝P乎人的生活方式。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錯誤,這并不是“配對”思維方式的展現(xiàn)。由材料一第二段“中國的山水文明展現(xiàn)了‘配對’的思維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組合邏輯?!剿诤狭遂o止與流動、恒常與變化、透明與晦暗、密實和稀疏、整體與部分、陰陽、虛實、高低等兩極的概念”看,“配對”針對的是相反相對的兩極概念,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是說山。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都使用了……對比論證”錯誤,材料二無對比論證。材料二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引用論證,“孔子曾‘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則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境界又是何等愜意和暢快,而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寫十六字令……”是舉例論證。材料二中沒有對比論證。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可以表現(xiàn)“由山水可觀天道”的中國山水文明。

B.可以表現(xiàn)“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屬于中國山水文明。

C.“陰山”只是一個地名,并未體現(xiàn)中國山水文明。

D.可以表現(xiàn)“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屬于中國山水文明。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結構思路的能力。

首先分析所給段落的內(nèi)容,抓住第一句“山水文明關乎人的生活方式”可知,這部分內(nèi)容談論的是山水文明對人的生活方式的影響。

然后分析段落結構,材料一第①段中有“山水與天道、仁德、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這句是總說;第②段“山水體現(xiàn)著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觀天道”對應句中的“天道”;第③段“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山水興德也是中國山水文明的特質”對應“仁德”;而第4題所給段落正好對應“生活方式”。由此可見這部分內(nèi)容應置于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間。再看后文,原文第④段“山水可居可游,首先是對心性的陶染,追求精神愉悅和德行完滿的樂游”,第⑤段“山水也具有宜居、宜學的性質”,第⑥段“山水的滋養(yǎng)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諧、內(nèi)斂、溫厚的心性,建立起穩(wěn)定的精神秩序”,第⑦段“自然山水能把人的精神視域重新打開,使人神游其間”,可見這部分內(nèi)容都是談的山水對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層面的影響;第4題所給段落“居游于山水之間,人可以獲得精神愉悅,可以獲得更多人生智慧;人與山水在生活的精神層面相遇,此相遇過程最終使山水展現(xiàn)為對生命和最好生活方式的啟示,使人在山水世界內(nèi)部完成精神超越,讓生命無限敞開”正是對原文④到⑦段內(nèi)容的總括。由此確定,應置于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間。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從材料一“山水體現(xiàn)著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觀天道”可知,山水體現(xiàn)了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觀天道。

從材料一“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山水興德也是中國山水文明的特質”可知,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山水興德也是中國山水文明的特質。

從材料一“山水文明關乎人的生活方式”可知,山水文明關乎人應該如何生活?;蛘撸荷剿拿麝P乎人的生活方式。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題。

草堂歲月里的杜甫

馮至

上元元年(760)開春,杜甫在親友的幫助下,開始籌劃建造草堂,地址選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這里環(huán)境清幽,塵事不雜,杜甫十分滿意,作《卜居》詩以唱心中之樂,反映出久經(jīng)動蕩得以安寧之后的恬靜安適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時在成都府任司馬,聽說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過來看他,還送了些錢。杜甫十分感激,作詩酬謝。關于草堂的建造過程,杜甫無詩記錄,我們所見到的是他忙著寫詩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種樹苗以美化草堂環(huán)境。

另外,他還不辭勞苦親自去石筍街果園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黃梅綠李,是果木樹都要。這自然是為了裝點草堂,同時也有以果備荒的打算,他是挨過餓的人,曾用野果充填過饑腸,深知它們的重要,“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題桃樹》)。桃可果腹,花可娛人,這就是他對果木樹的整體審美?;ü麡淠局?,他還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梢韵胍?,他當時安家伊始,支鍋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沒有件件入詩罷了。

這年春末,草堂蓋成,樹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賞起來了。他贊美它所面臨的青青郊野,贊美遮日吟風的欄林茂葉與和煙滴露的籠竹翠梢,欣喜鳥來暫息,燕來定巢。細想起來,這些風物不過是尋常農(nóng)舍之景,卻招來如此贊嘆,這從反面使我們認識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憐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尋找棲居之地的苦況,他長途跋涉于險山急流、危棧古道的種種艱難,成為他樂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礎。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如《江村》詩寫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此詩比較典型地反映出初居草堂時的心境。然而這種心境是以故人供祿米為條件的,他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全靠故人的周濟,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會陷入困境。他們偶有接濟失時,杜甫的生活就成問題。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過武侯祠,作《蜀相》詩,對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績做出高度的評價,為其未能收復中原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痛灑千秋之淚。此詩雖為吊古,卻有傷今之意。當時戰(zhàn)亂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內(nèi)煙騰,于此國事維艱之際,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這樣的賢相來主持國政!此外,詩中寫他羨慕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滿于肅宗的意思,他素懷匡時濟世的遠大志向,卻被冷落與排擠,這種不平之氣隱隱透于詩中。

游覽古跡的同時,杜甫還交結了一些風雅人士。還有一個鄰居是黃四娘,她家院子里種著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萬紫千紅,杜甫曾去觀賞,寫出的詩作《江畔獨步尋花》聲嬌色麗,充滿無限生機。杜甫與江村農(nóng)家關系也很密切,農(nóng)人時常送給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種植的草藥贈予他們。在與農(nóng)民的接觸中,他對農(nóng)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nóng)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在不通文墨的農(nóng)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間自己的歸宿還是與農(nóng)民的茅舍相雜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補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赴任,想來與此不無關系。

(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

①草堂在暮春時節(jié)落成了這是760年,中原沒有恢復,關內(nèi)鬧著嚴重的災荒,杜甫卻結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這里得到一個棲身的處所。他離開了兵戈擾攘、動蕩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暫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羨慕。他在這時期寫了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我們把這類的詩句和759年在洛陽道上與秦州道上的詩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個懸殊!難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剛剛有了著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卻了人民的痛苦與國家的災難了嗎?

(馮至《杜甫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晚唐詩人如張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鶴、曹鄴、皮日休均受杜詩影響。杜甫開創(chuàng)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下啟中唐新樂府運動。韓愈詩氣勢雄壯、沉雄博大、奇險生硬、拗折艱澀、喜以文為詩,乃受杜詩影響。李商隱詩濃麗沉郁、氣象高遠、造語精工,亦受杜詩影響。宋代孫僅《讀杜工部詩集序》說:孟郊得其氣焰,張籍得其簡麗,姚合得其清雅,賈島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陸龜蒙得其贍博。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響了皮日休、曹鄴、聶夷中、杜荀鶴等人的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派,在晚唐的詩壇上獨領風騷。

(維基百科)

6.下列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中原沒有恢復、關內(nèi)鬧著嚴重的災荒的時候,杜甫結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個棲身的處所——草堂。

B.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親友贈送:表弟送了些錢。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種樹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C.材料特意介紹杜甫寫的《江村》,表現(xiàn)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暫時安定,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尋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詩興。

D.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國事維艱之際被冷落被排擠的不平之氣。引用這篇詩作,意在解釋杜甫不應代宗召補的深層原因。

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在建造草堂時,除了親友的主動幫助,杜甫也忙著向各地親友索求花果樹木日用家什,以至于無暇寫詩記錄草堂的建造過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娛人,這就是他對果木樹的整體審美。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過饑腸的時候,審美觀也依然是現(xiàn)實主義的。

C.草堂歲月里,全靠故人接濟的經(jīng)濟條件也沒有能阻擋杜甫對尋常農(nóng)舍之景的贊嘆,他寫了不少田園詩來表述暫得棲身之所時的安適心境。

D.離開了兵戈擾攘、動蕩不安的中原和關內(nèi),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內(nèi),杜甫過起了有滋有味的閑適生活,回京做官的機會也因此放棄了。

8.草堂歲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記了人民的痛苦與國家的災難了嗎?

9.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在哪些方面影響了后世的詩人?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6.D7.C

8.觀點一:杜甫并沒有陶醉忘卻。理由:①他欣賞、贊嘆農(nóng)舍之景,只是他心靈尋得片刻寧靜的表現(xiàn),在并不豐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下能夠如此,正是杜甫熱愛生活、關注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②從這一時期的杜詩中,讀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靜心境后的報國無門的悲慨。

觀點二:杜甫暫時陶醉忘卻了。理由:①草堂建成后,杜甫開始有滋有味欣賞草堂風物,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②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杜甫與江村農(nóng)家關系也很密切。

9.①內(nèi)容上,杜甫開創(chuàng)的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富于現(xiàn)實主義精神,開啟了中唐的新樂府運動。

②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中晚唐寫實詩人白居易、韓愈、李商隱、元稹、孟郊等的詩風、文風都有杜甫詩歌風格的影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

D.“意在解釋杜甫不應代宗補的深層原因”錯誤。由原文第③段“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一些風雅人士交往”和第④段“他曾瞻仰過武候祠,作《蜀相》詩,對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績做度的評價……”可知,引用這篇詩作是在舉例說明“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

A.“以至于無暇……”錯誤,無中生有,原文第①段只是說“關于草堂的建造過程,杜甫無詩記錄,我們所見到是他忙著寫詩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種樹苗以美化草堂環(huán)境”。

B.“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過饑腸的時候,審美觀也依然是現(xiàn)實主義的”錯誤。原文第②段寫到“這自然是為了裝點草堂,同時也有以果備荒的打算,他是挨過餓的人,曾用野果充填過饑腸,深知它們的重要,‘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題桃樹》)。桃可果腹,花可娛人,這就是他對果木樹的整體審美”,可知社甫對果木樹的這種審美形成于草堂建成后。

D.“回京做官的機會也因此放棄了”錯誤。第⑤段寫到了杜甫沒有回京做官,從“他出乎意料地在農(nóng)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他沒有赴任,想來與此不無關系”可知,杜甫沒有赴任的原因只是的猜測,杜甫不一定是因為“閑適生活”才沒有赴任,“因此”的表述太過絕對。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從“這里環(huán)境清幽,塵事不雜,杜甫十分滿意,作《卜居》詩以唱心中之樂,反映出久經(jīng)動蕩得以安寧之后的恬靜安適的心境”“他贊美它所面臨的青青郊野,贊美……這從反面使我們認識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憐的地步”可知,他欣賞、贊嘆農(nóng)舍之景,只是他心靈尋得片刻寧靜的表現(xiàn),在并不豐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下能夠如此,正是杜甫熱愛生活、關注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從“他曾瞻仰過武侯祠,作《蜀相》詩……此詩雖為吊古,卻有傷今之意……詩中寫他羨慕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滿于肅宗的意思,他素懷匡時濟世的遠大志向,卻被冷落與排擠,這種不平之氣隱隱透于詩中”可知,從這一時期的杜詩中,讀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靜心境后的報國無門的悲慨。可見,杜甫并沒有“陶醉”“忘記”。

從“這里環(huán)境清幽,塵事不雜,杜甫十分滿意,作《卜居》詩以唱心中之樂,反映出久經(jīng)動蕩得以安寧之后的恬靜安適的心境”“這年春末,草堂蓋成,樹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賞起來了……”“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可知,草堂建成后,杜甫開始有滋有味欣賞草堂風物,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從“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杜甫與江村農(nóng)家關系也很密切,農(nóng)人時常送給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種植的草藥贈予他們。在與農(nóng)民的接觸中,他對農(nóng)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nóng)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可知,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杜甫與江村農(nóng)家關系也很密切。可見,杜甫只是暫時陶醉忘卻罷了。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從“杜甫開創(chuàng)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下啟中唐新樂府運動”“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響了皮日休、曹鄴、聶夷中、杜荀鶴等人的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派,在晚唐的詩壇上獨領風騷”可知,內(nèi)容上,杜甫開創(chuàng)的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富于現(xiàn)實主義精神,開啟了中唐的新樂府運動。

從“中、晚唐詩人如張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鶴、曹鄴、皮日休均受杜詩影響”“韓愈詩氣勢雄壯、沉雄博大、奇險生硬、拗折艱澀、喜以文為詩,乃受杜詩影響。李商隱詩……孟郊得其氣焰,張籍得其簡麗,姚合得其清雅,賈島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陸龜蒙得其贍博”可知,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中晚唐寫實詩人白居易、韓愈、李商隱、元稹、孟郊等的詩風、文風都有杜甫詩歌風格的影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文選·陶淵明傳》

陶淵明,字元亮,或云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后為治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恕?L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jié)先生。

材料二:蘇軾《哨遍·為米折腰》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童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jié),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

淵明A有腳疾B使一門生C二兒舁籃輿D既至E欣然F便共飲酌

11.下列對材料一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魏、晉以前主簿官職廣泛在于各級官署中。

B.三徑之資,比喻籌集隱居住所的費用。三徑,因漢代隱士蔣詡在房前曾開三條小徑,后人便以三徑代稱住宅庭院。

C.解綬,古人為官時將系有級帶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綬,即辭免官職。類似表示辭官的詞語還有“致仕”“乞身”“踐祚”。

D.元嘉,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首創(chuàng),歷代帝王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12.下列對材料一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淵明博學多識,擅長屬文。他寫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當時人們認為這一形象是陶淵明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寫了《歸去來兮辭》。

B.陶淵明清高不群,自傲高潔。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C.陶淵明嗜酒成性,不重錢財。因與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飲,陶淵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請,且把顏延之留給補貼家用的二萬錢全部用以買酒。

D.陶淵明率真自得,隨性灑脫。他曾坐在菊花叢中手把菊花,醉飲而歸;酒酣之時就撫弄無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讓客人先行離開。

13.把材料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

14.結合材料二內(nèi)容,分析蘇軾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改寫成《哨遍·為米折腰》的原因。

10.BDE11.C12.C

13.(1)(陶淵明)親自耕作,種田自給,于是得了令人瘦弱的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濟前去探望他,(他)仰臥在床貧困挨餓好幾天了。

(2)陶淵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苦清貧的生活,和陶淵明志趣相同。(陶淵明)自認為曾祖父是晉朝的宰相,以自己降低身份為后一個朝代做官為恥辱。

14.(1)配音律:《歸去來兮辭》有詞句卻沒有配音律,不能吟唱。

(2)贈知音:贈送給欣賞雪堂要與之為鄰的鄱陽人董毅夫。

(3)樂逍遙:辛苦勞作時讓家童歌唱,與之應和并打節(jié)拍,精神愉快。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陶淵明腳有病,讓一個門生和兩個兒子交替抬轎,到了以后,欣然和龐通之一同飲酒。

“淵明有腳疾”,主謂賓結構完整,其后B處要斷開;

“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是動賓短語,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語“陶淵明”,其后D處要斷開;

“既至”是后文“欣然便共飲酌”的時間狀語,用于句首其后E處要斷開。

故選BDE。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C.“類似表示辭官的詞語還有……‘踐祚’”錯誤?!佰`祚”(踐阼)指皇帝即位、登基之意,并非辭官之意。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因與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飲”錯誤,文中并沒有說陶淵明與王弘嗜好相近,且與之共飲的是龐通之;“陶淵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請”錯誤,陶淵明并未因此接受王弘的邀請,“亦無迕也”意為“陶淵明也沒有抵觸的情緒”,沒有拒絕一起飲酒。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躬耕”,親自耕作;“羸”,瘦弱;“候”,探望;“瘠餒”,貧困挨餓。

(2)“安勤苦”,安于勤苦清貧的生活;“同志”,志趣相同;“以”,認為;“恥”,以……為恥。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從材料二第一段“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可知,《歸去來兮辭》有詞句卻沒有配音律,不能吟唱,感到有遺憾,所以為其配上音律。

從材料二第一段“余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可知,因為董毅夫喜愛雪堂,想和成為鄰居,所以贈送給欣賞雪堂要與之為鄰的鄱陽人董毅夫,以報答自己的知音。

從材料二第一段“使家童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jié),不亦樂乎”可知,在辛苦勞作時讓家童歌唱,與之應和并打節(jié)拍,頗得陶淵明的真趣,精神愉快。為陶淵明賦《歸去來》配上音律,是“樂逍遙”的體現(xiàn)。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陶淵明,字元亮,有人說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晉朝的大司馬。陶淵明少年時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聰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負。他曾經(jīng)著《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當時看過的人都認為是他的真實寫照。

因為家庭貧窮,親人年邁,陶淵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為不能忍受官吏的職責約束,不久就自己解職回家了。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淵明)親自耕種,自給自足,于是得了令人瘦弱的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濟前去探望他,陶淵明仰臥在床貧困挨餓好幾天了。檀道濟對他說:“我聽說賢人處世,天下無道就歸隱山林,有道就出來做官。如今你生在開明盛世,為什么像這樣使自己受苦?”陶淵明回答說:“我怎敢自比賢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們?!碧吹罎徒o他糧食和肉,他卻揮揮手讓檀道濟離開了。

后來擔任鎮(zhèn)軍、建威參軍,陶淵明對親戚朋友說:“我姑且暫時去彈奏那弦歌(指做文官),為將來隱居生活做準備,可以嗎?”當權者聽到后,讓他擔任彭澤縣令。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屬種秫(高粱),說:“我只要常常能醉于酒就知足了?!逼拮雍妥优畧猿终埱蠓N粳米(糧食),于是下令二頃五十畝的田地種秫,五十畝種粳米。到了年末,恰逢州郡派遣督郵來視察,縣吏請示陶淵明說:“您應該束上帶子(穿正裝)去拜見他。”陶淵明長嘆說:“我怎么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去向鄉(xiāng)里小兒低頭彎腰!”當天就解下官印辭去官職,寫下了《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年,朝廷征召他為著作郎,他沒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結識他,卻請不來他。陶淵明曾經(jīng)去廬山,王弘讓陶淵明的老朋友龐通之準備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請他。陶淵明腳有病,讓一個門生和兩個兒子交替抬轎,到了以后,欣然和龐通之一同飲酒。不一會兒王弘到了,陶淵明也沒有拒絕。先前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和陶淵明交情深厚,后來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經(jīng)過潯陽的時候,常常到陶淵明的住所飲酒。每次去,都要暢飲直到喝醉。王弘想邀請顏延之赴宴,卻整天都找不到。顏延之臨調(diào)走的時候,留下兩萬文錢給陶淵明補貼家用,陶淵明卻派人全送去酒家,以便日后能方便地買酒喝。曾經(jīng)九月九日沒有酒,陶淵明走出宅邊,在菊叢中坐著,過了很久,采了滿手菊花。正好趕上王弘送酒來,隨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淵明不懂音律,但是卻收藏了一張無弦琴,每次喝酒喝得盡興,就彈撥無弦琴寄托心意。來拜訪的人不論貴賤,只要有酒就招待他們。陶淵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訴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覺,你可以先回去了。”他的天真直率達到這種地步??ⅲü俾毭┰?jīng)來拜訪他,正趕上他釀的酒糟熟了,陶淵明就取下頭上的葛巾漉酒,漉完,又把頭巾扎在頭上。

陶淵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勞清苦,和陶淵明志趣相投。陶淵明自認為曾祖父是晉朝的宰相,以自己降低身份為后一個朝代做官為恥辱。自從宋高祖(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基業(yè)漸漸興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將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時年六十三歲。后世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

材料二:

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文章有詞句而沒有配聲律。我在東坡置地之后,在坡上面建筑了雪堂。人們都笑話雪堂簡陋,只有鄱陽人董毅夫過訪覺得很喜歡,并有為鄰的打算。于是拿來《歸去來兮辭》,稍微加以改寫,使它符合聲律,用以贈送給董毅夫。讓家中僮仆歌唱,當時僮仆跟隨我在東坡上,我放下農(nóng)具與他唱和,敲擊牛角為他打節(jié)拍,不是很快樂嗎?

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為了追求(飲酒)而離開家庭,身體和內(nèi)心都已疲憊不堪?;厝グ?,誰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現(xiàn)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干。行人指給我回家的路,門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經(jīng)種植的菊田已經(jīng)荒蕪,原先年輕的松樹已經(jīng)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嘆我如今已和它們一樣。只有小窗容我駐足,關緊了院子的大門。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風高云淡,暮鳥歸巢。云飛天空,本沒有心思,暮鳥歸巢,也只是本能。

哎呀!回歸鄉(xiāng)下了。如今我忘卻了自己,也忘卻了世界。親戚之間已經(jīng)無話可談,只有音樂和文學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在翠綠的山里崎嶇的小路上散步,叮咚的小溪與我為伴,暗谷里同樣有著春的希望??匆姴菽臼呛蔚确笔?,感嘆說生命也該在這里結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類呢?為什么要擔驚受怕不可終日?收斂自己的心思,不管門外的變化。神仙只會在哪里呢?至少不是對富貴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巔自在地高呼,用壺中的美酒來超脫自己。這不就是神仙一樣自在的天命么?像水一樣前進,遇到坎就停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別韋少府

李白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

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

水國遠行邁,仙經(jīng)深討論。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

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

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隱居于商山的信奉黃老之學的賢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蒼龍”“白鹿”實指兩個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詩人辭別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向溪月”勾起詩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則叫聲凄婉,這些都讓詩人止步難前。

C.“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化自陶淵明的詩句,顯示了詩人獨立不群的人格。

D.“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其中有別離時的不舍,也有別離后獨自惆悵的憂傷。

16.“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在對待“仕”與“隱”的態(tài)度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15.B16.①“欲”句表述了詩人既想像“商山皓”一樣學道歸隱,又眷戀“漢皇”垂顧來成就功業(yè),體現(xiàn)的是詩人進退兩難的矛盾心理。

②“安”句抒發(fā)了官場受挫怨憤,表述了詩人不愿摧眉折腰侍奉權貴、堅決遠離朝堂的激越憤慨之情。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B.“‘向溪月’勾起詩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則叫聲凄婉,這些都讓詩人止步難前”錯誤?!跋葱南蛳?,清耳敬亭猿”是說“洗盡心中塵念欣賞句溪之月,靜心傾聽敬亭山的猿嘯”,表述了詩人對所處環(huán)境的喜愛之情。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的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

“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是說“想要追尋商山四皓的足跡,心里依然眷戀漢皇的恩德”。聯(lián)系解釋“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隱居于商山的信奉黃老之學的賢士”可知,“欲尋商山皓”表述了詩人想像“商山皓”一樣學道歸隱;而“猶戀漢皇恩”又表述了詩人眷戀“漢皇”垂顧,希望成就功業(yè)、報答皇恩的渴望。可見,這兩句詩體現(xiàn)了詩人此時進退兩難的矛盾心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說“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那將使我不再有舒心暢意的笑顏!”,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tǒng)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抒發(fā)了詩人官場受挫的怨憤,表述了詩人不愿放棄尊嚴侍奉權貴、堅決遠離朝堂的激越憤慨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中,詩人用籠中鳥兒依戀山林、池中魚兒向往深淵來表述歸隱田園的愿望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

(2)張中行先生為一幅國畫題聯(lián),上聯(lián)是“何處少墨同多墨”,下聯(lián)如從《琵琶行(并序)》中選句,最恰當?shù)囊痪鋺恰癬________”。古代詩人常以酒為媒介抒發(fā)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一句,就表現(xiàn)出了白居易因被貶而淪落天涯的孤獨與苦悶。

(3)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從不同方面對周瑜形象進行了刻畫,“_______”以婚事襯托其少年得意;“_____”寫其裝束,表現(xiàn)了他的儒雅風度。

①.羈鳥戀舊林②.池魚思故淵③.此時無聲勝有聲④.往往取酒還獨傾⑤.小喬初嫁了⑥.羽扇綸巾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羈”“傾”“初”“綸”。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作一個詞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的政治家。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

18.依次填入括號中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浮光掠影悲喜交加憂心忡忡震耳欲聾

B.浮光掠影大起大落憂心如焚震耳欲聾

C.淺嘗輒止悲喜交加憂心忡忡振聾發(fā)聵

D.淺嘗輒止大起大落憂心如焚振聾發(fā)聵

19.文中“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一句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不但我們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

B.不但我們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本身魅力的藝術。

C.我們不但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更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

D.我們不但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

20.文中“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一句可改寫成“他有一身用不完、壓不住、早煉成的勁”,從語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述效果更好,為什么?

18.D19.D

20.原句語序更符合邏輯,從“早煉就”到“使不完”,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原句形象生動,“憋”“使”口語化,文風活潑,與整段文風更和諧。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第一空,“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致,沒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論的膚淺,無真知實學?!皽\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做事情不能淺嘗輒止,要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成功。句中指對政治不深入鉆研,應選用“淺嘗輒止”。

第二空,“悲喜交加”: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意為糾結;一邊開心,一邊難過?!按笃鸫舐洹保捍蠓鹊钠鹋c落,形容變化大。與語境“大忙大閑”“大進大退”結構對應,應選用“大起大落”。

第三空,“憂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擔心?!皯n心如焚”:心里愁得像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