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附帶答案_第1頁
江蘇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附帶答案_第2頁
江蘇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附帶答案_第3頁
江蘇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附帶答案_第4頁
江蘇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附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江蘇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附帶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學的自覺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魏晉南北朝,經(jīng)過大約三百年才實現(xiàn)。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首先,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漢朝人所謂的文學是指學術,特別是儒學,《史記》中“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所說的文學顯然是指學術。到了南朝,文學有了新的獨立于學術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學,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并立。同時又有文筆之分,劉勰《文心雕龍》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绷涸凼捓[對文筆之分有進一步說明:“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笔捓[所說的文筆之別已不限于有韻無韻,而強調(diào)了文之抒發(fā)感情以情動人的特點,并且更廣泛地注重語言的形式美,他所說的“文”已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了。其次,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更為明晰而自覺的文體辨析則始自曹丕的《典論·論文》,他將文體分為四科,并指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誅尚實,詩賦欲麗?!段馁x》進一步將文體分為十類,對每一類的特點也有所論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將詩和賦分成兩類,并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特點。到了南朝,文體辨析更加深入、系統(tǒng)?!段男牡颀垺泛汀段倪x》對文體的區(qū)分更系統(tǒng),討論更深入?!段男牡颀垺飞掀闹饕懻撐捏w,分33大類。其《序志》說:“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對每種文體都追溯其起源,敘述其演變,說明其名稱的意義,并舉例加以評論?!段倪x》是按文體編成的一部文學總集,當然對文體有詳細的辨析。如果對文學只有一種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區(qū)分,還不能算是對文學有了自覺的認識,所以文體辨析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再次,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離不開審美特性。所謂文學的自覺,最重要的或者說最終還是表現(xiàn)在對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上面所說的“詩賦欲麗”的“麗”,“詩緣情而綺靡”的“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瀏亮”,便已經(jīng)是審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文心雕龍》以大量篇幅論述文學作品的藝術特征,涉及情采、聲律、麗辭、比興、夸飾、練字等許多方面,更是文學自覺的標志。(摘編自袁行需《中國文學史》)材料二:魯迅論“文學自覺”,指出其關鍵乃世情的變化促使思想的新變,遂引起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其優(yōu)點是自尊、自我覺醒,其缺點則是消極避世。他認為世情思想的演變、人之覺醒,乃文學自覺的動因。事實上,思想之活躍、人之價值之重視、精神之擺脫束縛而趨于自由,乃文學自覺之前提。文學自覺是一個漸進的進程。以文字記述事件,表達思想與情性,進而描摹物象,傳神寫照,怡情悅性,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進,日益積累了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與體會。從此,文學的表現(xiàn)內(nèi)容擴大,文學性日趨明確、豐富。內(nèi)容的擴大與豐富,不僅關注“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發(fā),而且關涉“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的廣泛的人生悲歡離合。動蕩社會中的民生百態(tài),開始進入了建安、曹魏時代作家的視野,盡情展示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至此遂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王粲《登樓賦》、向秀《思舊賦》等,旨在表現(xiàn)個人悲苦以及對他人悲慘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趨多樣和深切。即使實用文體,如阮籍《大人先生傳》、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等,亦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就文學性而論,曹丕“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旨在強調(diào)作家才情、生命體驗的獨特性;陸機“詩緣情而綺靡”,明確主張詩歌應基于個人情感,而有“綺靡”之美;劉想兼重“風骨”與“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體驗、才情。文學自覺,指的是一種自覺之創(chuàng)作意識與狀態(tài)。為藝術而藝術,僅僅指作家看重藝術,借藝術(文學)表達自己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魏晉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表現(xiàn)、審美追求,打破寓訓勉于文學的樊籬,也并不意味著否定文學應該承載的社會責任。曹丕說文章乃“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價值,也強調(diào)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以自我的努力,達到超越權勢、生命局限的不朽。而這正可以視為文學自覺的宣言。由此,文學自覺,乃是魏晉時期的特殊文學現(xiàn)象,開啟于建安時期,興盛于曹魏、兩晉,影響于南朝。因而,魏晉文學自覺正是對這一特殊文學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終開啟了唐代文學之雍容大雅和豐富多樣。(摘編自雷恩海《自覺是魏晉文學的特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關于“文”與“筆”的區(qū)分,劉勰強調(diào)“文”有韻,蕭繹則強調(diào)“文”之抒情且注重語言形式美,這里的“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B.曹丕《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奏議、書論、銘誅、詩賦四科,是文體辨析開始與文學自覺的標志。C.“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強調(diào)作家的才情與生命體驗的獨特性,是文學性明確與豐富的表現(xiàn)。D.四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導致了南朝時期更自覺地追求語言的形式美,而這些對中國文學又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明確區(qū)分了詩與賦的文體特征,也呈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審美追求。B.“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價值,也強調(diào)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權勢與生命局限。C.建安、曹魏時代的作家關注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而漢賦難見個人情性。D.魏晉時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借文學表達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但并未否定文學的社會責任。3.根據(jù)材料一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文學自覺的一項是(3分)A.《后漢書》單列《文苑列傳》,與《儒林列傳》并列。B.蔡邕《獨斷》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體辨析的意識。C.鐘嶸評價《古詩十九首》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D.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chǎn)生,是自然如此。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何特點?請簡要說明。(4分)5.曹操的《短歌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都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文學自覺的特征,請結(jié)合材料一、材料二相關論述,從上述三篇作品中任選一篇分析其對文學自覺的體現(xiàn)。(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老屋的燈光許道軍父親去世后,我就開始特別地照顧母親,雖然那些年,她依舊健壯,一個人在家,種植了所有的莊稼,還新開了許多荒地,每年的農(nóng)作物收成,遠遠超過父親在世的時候。但我依舊怕她餓著,怕她凍著,怕她委屈,總是順著她的脾氣。她現(xiàn)在老了,我在城里給她買了房子,還給她開了銀行賬戶,存夠她根本用不上的錢,雖然她是文盲,連取錢都不會。我時時怕她不好,怕她不測,最怕她死了。這種怕深入骨髓,甚至在夢里,現(xiàn)實中做的一切,我依舊在做。事實上,母親對我所有的付出絲毫不領情。有一次她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以后她不用我管,死了也不用。而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曾多次產(chǎn)生報復她的念頭:輟學,離家出走;或者去當兵,戰(zhàn)死沙場;或者出家,斷絕塵緣。之所以這么想,只是因為我是她唯一的兒子,毀掉我自己,就是斷絕她的希望。三十年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對她這么好。故鄉(xiāng)人人夸我孝順,這種道德上的加持,自然給了我鼓勵。我懊惱自己的軟弱,曾反復細數(shù)她在生活上與工作上帶給我的困擾,試圖形成新的怨恨,稍解我的糾結(jié)。大舅生前對我說過,大意是一切可以選擇,母親則不能,但她既然是這樣的人,我也不必太在意。但我做不到。有天晚上,我又做了一個夢。這個夢,跟以前做過的無數(shù)次的夢有所不同。依舊是在夜里。①一片漆黑,比棺材里還黑;一片安靜,比墳地里還安靜。我奔向村莊,是飛奔,要飛起來,奔向我的老屋。我飛奔至老屋房前,房子里外漆黑一片。我沖到母親臥室前,咣咣敲打窗戶,幾乎要將窗欞敲斷。好像過去了許多年,在我已經(jīng)絕望的時候,屋子里才有個聲音發(fā)問:“是誰?”聽到這個聲音,我感覺“轟”一聲巨響,周遭瞬間安靜下來,然后自己也突然平靜。我低聲說是我,母親“哦”了一聲,“啪”拉開電燈,屋子里頓時亮起昏黃的燈光。她起床抽開大門門栓,看也沒看我一眼,幾自轉(zhuǎn)身回臥室,繼續(xù)睡覺。她依舊沒有問我為什么深夜回家,我也沒有問她一個人在老屋是否害怕,好像什么也沒有發(fā)生,好像一切都是走程序。只是這次,夢醒后一個念頭突然冒出:我總是抱怨一次一次趕回老家的辛苦,假如有一天,我在夢中回來,老屋里再也沒有亮起燈光,再也沒有人給我開門,任我喊叫,敲破窗欞,天地間只剩下我一人,獨自站在無邊的黑夜與荒野,那又如何?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是我怕母親害怕,而是我自己害怕;我在夢中深夜返回老屋保護母親,實際上我是在尋求母親的保護。一次一次地趕回老屋,其實也是在確證,老屋是否還在,老屋里的燈光是否能夠依舊亮起。我們這個家族人丁不旺,命運多舛。大家庭在祖母帶領下,低眉順眼地過日子,與世無爭,極度隱忍。我母親來自另一個苦家庭。姥爺性格懦弱,舅舅不諳人情,母親被迫像男人一樣撐門戶。她嫁過來后,立刻與這個家族格格不入。②她從不認同“吃虧是?!?,只是問“為什么是我”或者“為什么不是我”。她曾獨自與一個健壯的族人死磕到底,這個族人先后打了我祖父,打了我二叔,也打了我,男人們都忍了,唯有她像憤怒的獅子,咆哮撕扯,奮不顧身,直到對方認錯。我特別羨慕別的孩子,他們都有那么溫柔的母親,能夠享受那么充分的母愛。③我生病的時候,多么期望我的母親能用粗糙的大手撫摸我的頭;拿到獎狀的時候,夸我一聲真聰明;晚上入睡的時候,能夠在昏黃的油燈下,和顏悅色地講姥爺姥姥的故事。但這些場景似乎從來沒有出現(xiàn),倒是我的耳邊不時響起她用鋤柄敲我頭的“邦邦”聲。我希望走出她的管控,擺脫她的陰影,直到一步一步成為另一個她。作為母親的反抗者,我最終成為她性格的繼承人。然而這種莫可奈何的繼承,卻讓我受益無窮,幫我度過許多人生關卡。之所以能夠多次堅持下來,完全是靠著身上流淌著的一股不管不顧的血性。這種血性,它只可能來自母親。當我不知不覺走出母親的“威壓”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了她的弱小,尤其在父親去世的那一刻。看到她無助的樣子,我手足無措。一座大山要傾倒了,我要把它扶起來,然后能夠繼續(xù)依靠。就這樣,我開始竭力保護母親。我的被保護人-骨子里最依賴的人我的母親,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一旦失去強悍,失去力量,需要我們保護的時候,她感到萬分羞愧。她接受不了這個現(xiàn)實,為了證明自己還強大,開始變本加厲地折騰,就像當初與鄰居死磕,不讓家人受人欺侮;就像父親去世后她死命地種莊稼,不讓孤兒寡母受人輕慢。有一年年三十,我們讓她許個愿,她想了半天,認真地對我和愛人說:“我倒是也想多活幾年,但會拖累你們,丟人現(xiàn)眼,活到七十歲就算了吧?!彼蝗坏摹胺洝弊屛覀兇胧植患?,當時我就淚奔了?,F(xiàn)在我正式懇請:不要啊,母親,您一定要強大,像過去一樣,不向苦難低頭,不向命運低頭,更不要向您的兒子低頭。您已經(jīng)在夢中給他亮了一千次燈,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您給他開了一千次門,那就再開一千零一次。④您在,老屋的燈光就不滅;老屋燈光亮起,他就有家可歸?。ㄕ幾浴渡虾N膶W》2023年第9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親去世后,“我”之所以特別地照顧母親,既是履行自己作為兒子的責任,也是為了改變母親對“我”毫不領情的現(xiàn)狀。B.大舅的話其實話里有話,一方面勸“我”接受現(xiàn)實,同時也隱含有開導“我”放下道德包袱,不必一味遷就母親的意味。C.文中交代“我”和母親的家族背景,揭示了造成母親強勢性格的客觀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一性格存在的合理性。D.母親年老后變本加厲地折騰,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不了失去力量、需要保護的現(xiàn)實,從中也可以看出母親骨子里的自尊。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選取“棺材”“墳地”作為類比對象,渲染了黑夜的沉寂氛圍,也體現(xiàn)了“我”害怕母親死亡的念頭已經(jīng)深入骨髓。B.句子②將“為什么是我”與“為什么不是我”并舉,看似矛盾的表述傳遞出“我”對母親拒絕“吃虧是?!庇^念的不滿。C.句子③借助鋪排手法和豐富的細節(jié),把想象中的溫馨場景與現(xiàn)實中母親簡單粗暴的行為對比,表達了“我”對溫柔母愛的渴望。D.句子④緊扣“老屋的燈光”這一兼有寫實和象征特點的關鍵意象,以兩個關系緊湊的復句收束全文,形象鮮明,情感充沛。8.作者對母親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梳理概括。(4分)9.文中關于“夜回老屋”的夢境描寫,有著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惫敱P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惫敱P服。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弊幽咏鈳槌牵噪簽樾?,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跃辔?,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保ü?jié)選自《墨子·公輸,有刪改》)材料二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節(jié)選自《墨子·非攻》)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情不知A其不義也B故書其言C以遺后世D若知其E不義也F夫奚說G書其不義H以遺后世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至于:指抵達,到達,與姚鼐的《登泰山記》中"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中的“至于”詞義相同。B.再拜:指古代禮儀,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再拜禮一般只向地位較高的人,如《鴻門宴》中“再拜大將軍足下”。C.非:指認為……錯誤,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覺今是而昨非”的“非”,兩者用法不同。D.辯:指分辨,辨別,《答司馬諫議書》中“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兩者意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公輸》中,墨子為實現(xiàn)政治理想,不辭辛苦,長途跋涉,去見公輸盤,表現(xiàn)了墨子堅持不懈的精神。B.《公輸》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強”“知類”等概念層層遞進說服公輸盤,體現(xiàn)他卓越的論辯藝術。C.《公輸》中,墨子九距公輸盤攻城之機變,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殺掉自己的想法,最終使楚王放棄攻宋的計劃。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殺少謂之不義,殺多謂之義”的看法,展現(xiàn)了義與不義之辨。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保?)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14.材料二題目“非攻”不能改為“非戰(zhàn)”,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加以分析。(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山林休日田家盧照鄰歸休乘暇日,饁稼①返秋場。徑草疏王彗②,巖枝落帝桑。耕田虞訟③寢,鑿井漢機忘④。戎葵朝委露,齊棗夜含霜。南澗泉初冽,東籬菊正芳。還思北窗下,高臥偃羲皇?!咀ⅰ竣兖v稼:為耕作者送飯。②王彗:植物名。③虞訟:指發(fā)生在虞、芮兩國之間的爭田事件。④子貢路遇一老丈挖地道入井,抱甕打水澆田,子貢勸他使用桔槔以提效。老丈認為使用機械,必定使人行事圖巧,故而不用。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開篇即照應標題,寫詩人乘著閑暇去田家休假,給耕作者送飯的事情。B.詩歌三、四句寫路上草已稀疏,山間樹葉飄落的景象,緊扣上句的“秋”字。C.詩歌九、十句從視覺、嗅覺角度寫田家的自然風光,充滿清幽芳潔之美。D.全詩選取山林田家的典型意象,用樸素無華的語言,營造出活潑靈動的意境。16.同是描寫田家生活,本詩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相比,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請簡要說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錢塘自古繁華,不同的地域文化交匯于此,正如柳永《望海潮》“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羌管樂,也有江南的采菱歌。(2)蘇軾在《赤壁賦》借“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繪秋風微拂下的秋江,表現(xiàn)自己怡然平靜的心境。(3)《紅樓夢》林黛玉的形象創(chuàng)作與李賀《李憑箜篌引》有關聯(lián)。瀟湘館、湘妃竹與李詩中的“____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簽與李詩中的“____________”存在文化關聯(lián)。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①現(xiàn)階段,②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依然居高不下,③眼健康不容樂觀。④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⑤目前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50%以上,⑥且年齡隨著增長,⑦近視率也在增高。⑧兒童青少年近視任務還很艱巨,⑨需要持續(xù)做好相關工作,⑩呵護好孩子們的眼睛。一些中小學生戶外活動時間偏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A。我們應落實“雙減”等政策要求,讓中小學生有更多時間親近自然,在全社會營造愛眼護眼的良好環(huán)境。短視頻、電子游戲等具有一定的成癮性,自控力差的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家長是孩子眼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有責任為孩子普及科學用眼知識,嚴格控制B。眼健康的關鍵在于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治療,保護孩子眼健康,C。近年來,我國醫(yī)療機構(gòu)眼科發(fā)展迅速,不少縣級醫(yī)院設置了眼科,具備了一定的眼科手術能力,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眼科醫(yī)師數(shù)量較少,還難以完全滿足兒童青少年就診需求。兒童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保護好兒童青少年的視力,我們應凝聚合力、共同努力。18.文中第一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穿上半臂,就是唐代的“弄潮兒”。半臂又稱半袖,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從魏晉的上襦發(fā)展而來。它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袖長及肘,身長及腰,可套在裙子外面或搭配穿在衣服里面。當初唐女子參加蹴鞠、馬球等運動時,▲。它還從宮廷傳入民間,成為常服的一種,▲。這件半臂,充滿了中西合“臂”的元素,所用的織物,黃色的一半是中國的蜀錦,紅色的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錦。另外,它的花紋也是“中西合璧”,唐太宗時期,竇師倫(陵陽公),在傳統(tǒng)蜀錦制造工藝的基礎上,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紋飾特點,穿插組合祥禽瑞獸、寶相花鳥,創(chuàng)制了一批蜀錦紋樣,即“陵陽公樣”?!傲觋柟珮印背R妼︼?、斗羊、翔鳳、游麟等圖樣。紅地團花對鳥紋錦,為典型的“陵陽公樣”。擁有“陵陽公樣”的蜀錦,在唐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身著一件這樣的錦衣出游,就是姐妹間妥妥的“C位”了。20.下列填入文中空白處的語句,最合適的一組是(3分)A.半臂這種方便的服飾成為首選直到唐晚期才逐漸被其他“時裝”取代B.半臂這種方便的服飾成為首選直到唐晚期其他“時裝”才逐漸取代半臂C.首選這種半臂作為方便的服飾直到唐晚期其他“時裝”才逐漸取代半臂D.首選這種半臂作為方便的服飾直到唐晚期才逐漸被其他“時裝”取代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個“或”字連用,有什么效果?(2分)22.文段畫橫線的句子在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戰(zhàn)國時期,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主動自薦,最終打動楚王出兵聯(lián)合抗擊秦國。《小窗幽記·集法》中:“凡事韜晦,不獨益己,抑且益人;凡事表暴,不獨損人,抑且損己?!币陨喜牧蠈ξ覀冾H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C(A.“這里的‘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原文為“接近”。(曲解文意)B.“曹丕《典論·論文》……是文體辨析開始”錯誤。原文為“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論·論文》不是文體辨析的開始。(張冠李戴)D.“導致”錯誤,“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與前文并不存在因果關系。)2.C(選項為“漢賦難見個人情性”,而原文為“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范圍失當。)3.D(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chǎn)生,是自然如此”不能體現(xiàn)文學自覺,郭象的觀點屬于魏晉玄學的范疇,不在文學自覺的三個標志之列。故選D。)4.①采用了總分的論證結(jié)構(gòu)。文章開篇引出話題,然后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論點明晰,結(jié)構(gòu)清晰嚴謹。②論證方法多樣。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證法、引證法等,論證有力。③論證語言準確嚴謹,如“接近”“已經(jīng)”“還不能算是”等詞句。(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5.(1)《短歌行》:從體裁特征及審美角度看,《短歌行》繼承了《詩經(jīng)》寫實的特點,以樂府舊題進行創(chuàng)作,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等,寓理于情,以情感人。(角度1分,指出手法1分,分析1分)從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角度分析,“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等內(nèi)容通過對宴會的歌唱,抒寫了詩人求賢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是曹操獨特的生命體驗的體現(xiàn),情感內(nèi)涵更個性化,在詩歌文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角度1分,分析2分)(2)《歸去來兮辭并序》: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從體裁特征及審美角度看,作者大量運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典型句子就是“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和“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兩句,“松”“菊”“云”“鳥”表現(xiàn)了作者傲岸高潔的操守和歸隱田園的心愿。作者還追求語言的精美。詩句以六字句為主,間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韻律悠揚。(角度1分,指出手法/句式特點1分,分析1分)從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角度分析,《歸去來兮辭并序》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感受,表現(xiàn)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是陶淵明自由意志、高尚情趣、獨立人格的充分體現(xiàn)。(角度1分,分析2分)(3)《蘭亭集序》:從體裁特征及審美角度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整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是古代駢文的精品;“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對偶工整;“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運用夸張手法極寫人生短促。作者大量運用了整散結(jié)合、對偶、借代、夸張等手法,使文章具有文學性,是序言文體的楷模。(角度1分,指出手法/句式特點1分,分析1分)從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角度分析,《蘭亭集序》感慨時光飛逝、人生短促,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這是作者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的表現(xiàn)。(角度1分,分析2分)6.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項中“也是為了改變母親對我毫不領情的現(xiàn)狀”屬于強加關聯(lián),不合文意。7.B【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章語句的能力。B項中“看似矛盾的表述傳遞出“我'對母親拒絕“吃虧是?!庇^念的不滿”于文無據(jù)。畫線句強調(diào)母親以個人利害為行事標準,拒絕“吃虧是?!钡挠^念,并不能從中看出“我”的態(tài)度。8.①少年時,反感母親對自己的“威壓”,心有怨恨甚至產(chǎn)生報復念頭。②成年后,對母親情感糾結(jié),努力孝順母親內(nèi)心卻難以釋懷。③歷經(jīng)坎坷后,感謝母親,繼承母親不管不顧的血性讓自己度過許多人生關卡。④當下,體諒母親,竭力保護母親,并期待母親永恒的保護?!驹u分細則】每點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梳理情感脈絡、概括情感內(nèi)涵的能力。文章并沒有按正常時間順序依次呈現(xiàn)作者對母親的情感變化過程,學生需要對文章內(nèi)容加以梳理,大體按照“我”從青少年時期到成人階段再到現(xiàn)在的順序梳理相關內(nèi)容,并分析概括其中蘊含的情感。9.①夢境描寫把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情境化,折射出“我”對母親微妙復雜的情感,擔心牽掛又心存嫌隙。②“夢回老屋”是“我”對母親情感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關鍵,夢醒后“我”意識到內(nèi)心深處對母親的依賴。③夢境與現(xiàn)實相互照應,虛實結(jié)合,錯落有致,使得敘事更有波瀾,行文更有張力?!驹u分細則】每點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窘馕觥勘绢}考查欣賞文學作品表達效果的能力。表達效果題作答要兼顧內(nèi)容與形式,注意在整體中把握局部。其一,要梳理這部分夢境描寫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夢境與情感表達的關系,文中寫“我”急切地奔回老屋,表現(xiàn)出對母親的牽掛擔心,在夢中見面后又形同陌路,寫出了母子間的心理隔閡,折射出“我”對母親微妙復雜的情感,作者借助夢境描寫把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形象地展示出來。其二,要關注這段夢境描寫所處的位置,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分析夢境描寫的功能,夢醒后“我”意識到內(nèi)心深處對母親的依賴,正是這一認知促成了“我”對母親情感態(tài)度的重大轉(zhuǎn)變;其三,要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敘事特色和行文節(jié)奏,全文敘寫母子之間的關系大部分為寫實,中間穿插“夜回老屋”的夢境描寫,虛實相生,有起有伏,使得敘事節(jié)奏有變化,行文更有張力。10.BDF(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譯文:這是確實不知道進攻別國是不義的,所以把稱贊的話記載下來傳給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還有什么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后世呢?)11.D(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對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會認為它們不對,文中的“非”是“認為……錯誤”,是意動用法,《歸去來兮辭并序》“覺今是而昨非”中的“非”是“錯誤”的意思,因此兩者用法不同。D.文中“不知白黑之辯”中的辯是“辨別、分辨”的意思,《答司馬諫議書》中“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辨”通“辯”,翻譯為分辯,兩者意義不同。)12.C(C.依據(jù)原文“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鯁柶涔?,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踉唬骸圃眨∥嵴垷o攻宋矣?!蹦雍凸敱P的論爭,先是墨子九距公輸盤攻城之機變,公輸盤最終也無法勝過墨子,想到要殺掉墨子,墨子也想到這個結(jié)局,再進一步說出自己能勝的辦法,使公輸盤最終放棄了殺墨子和攻打宋國的想法。)13.(1)公輸盤折服,技窮了,說:“我知道用什么辦法對付你了,我不說。”(“詘”:屈服、折服(1分)?!八浴保河脕怼霓k法(1分)。“距”:通假于“拒”,意思是對抗,對付(1分)。語句通順1分。)(2)現(xiàn)在干小的壞事,能夠知道而且譴責它;干大的壞事,攻打別國,就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小”"大":小的壞事,大的壞事(1分)。"非":譴責(1分)。"譽":稱贊,贊譽(1分)。語句通順1分。)14.①“戰(zhàn)”有正義之戰(zhàn),也有非正義之戰(zhàn);“攻”是侵略,是不正義的戰(zhàn)爭;②墨子反對對別的國家發(fā)動不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但支持保家衛(wèi)國的正義性防御性戰(zhàn)爭;③在思想意識上要分辨“義”與“不義”。(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15.D(“樸素無華的語言”"活潑靈動的意境”錯誤。詩歌用典“虞訟”"鑿井漢機",語言含蓄蘊藉,“徑草疏王彗,巖枝落帝?!薄澳蠞救踬瑬|籬菊正芳”寫“徑草”稀疏、“巖枝”凋落、“南澗泉”清冽、“東籬菊”盛開,意境安適恬靜、清新素雅。)16.相同:都表現(xiàn)了對田家生活的喜愛。(1分)如《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性本愛丘山”和本詩中的“還思北窗下,高臥偃羲皇”。(2分)不同:①《歸園田居(其一)》表現(xiàn)了對仕途(官場)生涯的厭惡,這是《山林休日田家》所沒有的。②《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贊美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