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藝術哲學》讀后感(通用1)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
該書是由法國歷史學家H.丹納所著,作者用清晰﹑詳實的筆墨,講述貼近我們生活的藝術。書中作者主要講了意大利、尼德蘭.希臘的藝術哲學。
意大利、尼德蘭.希臘的藝術是世界藝術文明的典范,這三個國家的藝術造詣特點是世界藝術史藝術的縮影。講到意大利的藝術哲學,作者從畫派的特征,藝術產生的各種條件,促進藝術表現(xiàn)人體的原因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紹。透過作者的文字分析,我們能理解意大利表現(xiàn)的一種文化是源于文藝復興時期,依照古代的風格,同時根據(jù)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賦予其新的意義。意大利人在聲樂雕刻建筑繪畫中融入自己民族的東西,用一定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意圖。文中提到意大利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一個突出特點—表現(xiàn)人體。意大利缺乏長久的太平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人們幾乎是處在不安定的狀態(tài)中,因此表現(xiàn)人體,一定程度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訴求。
作者談論尼德蘭的藝術則從尼德蘭藝術出現(xiàn)的綜合原因以及尼德蘭藝術的歷史分段兩個方面進行描寫。從早期藝術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再到倫勃朗的出現(xiàn),尼德蘭的藝術在不斷的發(fā)展成熟完善,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藝術哲學》中對希臘的藝術哲學進行分析,則從種族﹑時代﹑風俗三個方面進行。希臘人得行為方式,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以及人們對于精神世界的無限向往與追求,成就了一個世界文明的發(fā)源地—希臘。談到希臘的藝術成就,不得不講它的體育成就。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fā)源地,希臘為奧林匹克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整本書沒有多少難懂的語言,全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藝術哲學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我們這些門外漢能夠初步地了解什么是藝術哲學。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2
丹納認為理解藝術品本質的方法應首先基于認定一件藝術品不是孤立的,應該有聯(lián)系地去理解,尋找出它所從屬的,從而,從總體上去理解。
而想要更好地理解一件藝術品,還要聯(lián)系起藝術家本身。例如說藝術家的生活環(huán)境,時代背景,甚至是信仰或身邊的朋友的氛圍。在同一個時代的大背景底下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品都有其時代所突出的普遍性。
一件藝術品所從屬的第一個總體是作家的全部作品。一我的理解是每個藝術家他們自己的獨特的風格,而這風格會見之于他所有的作品,我想這當然也會見之于其中一件藝術品之中。
然而,丹納認為一件藝術品所從屬的第二個總體是藝術家他所隸屬的同時同地的藝術宗派或藝術家家族。
到第三個步驟時,一件藝術品還從屬該藝術家庭本身還包括在一個更廣大的總體之內,那個在它周圍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會。
丹納認為一切藝術都要有一個總體,其中的各個部分都是由藝術家為了表現(xiàn)特征而改變過的;但這個總體并非在一切藝術中都需要與事物相符,只要有這個總體就行。所以,倘若有各部分互相聯(lián)系而并不模仿實物的總體就證明有不以模仿為出發(fā)點的藝術,藝術品的定義分成兩部分,模仿結構的關系與精神的關系。第二類一數(shù)學關系做各種配合。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3
我認為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于,它把藝術史研究與美學研究結合為一體,提供了在以后搞藝術的具體實際情況,而不是像普通哲學一樣的普遍規(guī)律。
他認為,藝術作品從屬于一個總體,藝術家應該從整體實際出發(fā)在結合現(xiàn)在的世界情況,丹納進一步提出,把種族、環(huán)境和時代作為藝術的三種基本要素。所謂種族,是指一個民族在生理學和遺傳學意義上所固有的性格、氣質、觀念和智力等方面的文化傾向。這種傾向是一個民族的先天本能和最穩(wěn)固的原始特征,極少受環(huán)境的遷徙和時代變革的影響而變化。所謂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環(huán)境。前者指物質環(huán)境,包括種族生存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狀況等自然條件;后者指風俗習慣和精神氣候,其中包括政治、戰(zhàn)爭及民族性格和生活情趣等整個社會文化氛圍。他看來,種族是藝術的“內部的精髓”,而環(huán)境則是藝術的“外部影響”。而時代則是內部主源在下“外部影響“。在丹納的體系中,人類一開始,在環(huán)境的一定推動下,通過時間的作用,規(guī)劃藝術特點,藝術風格等等,當這些達到一定的程度,則形成了地域行的藝術,比如說:中國和歐洲的不同,開始是因為環(huán)境和種族的截然相反,達到一定程度,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
他還提出了怎樣判定藝術作品的的價值,藝術作品再現(xiàn)種族、環(huán)境和時代特征的程度及效果。一共有三條:特征的重要程度;特征的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
藝術也是一個形成,發(fā)展,繁榮,衰落的過程,建筑設計應該跟當?shù)氐奈幕?,環(huán)境,時代,種族,信仰,資金,技術,形體的大小等互相吻合,達到一種有機的整體,這才叫藝術美。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4
原本以為《藝術哲學》是一本比較理論化的哲學書,看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更像是一本介紹關于他們的意大利、尼德蘭、希臘歷史、風俗、種族與藝術的書,這本書包括的內容大體如下:第一篇意大利的藝術哲學第二篇尼德蘭的藝術哲學第三篇希臘的藝術哲學丹納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于種族、環(huán)境、時代三大因素。從這原則出發(fā),闡揚了意大利、尼德蘭和古的藝術流派。
因為種族的不同,造成日耳曼民族的藝術與拉丁民族的藝術不同,前者更渾樸,后者則更精致;因為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所以意大利繪畫多表現(xiàn)理想的優(yōu)美的人體,而尼德蘭繪畫多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甚至是丑陋的人體;因為時代不同,所以古希臘人能夠創(chuàng)造出簡單而靜穆的偉大作品,而現(xiàn)代人只能創(chuàng)作出孤獨、苦悶丹納提出了衡量藝術作品價值的三個尺度。
“特征重要的程度”即其價值取決于那個特征的穩(wěn)固程度與接近本質的程度;“特征有益的程度”則是指藝術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作用;“效果集中的程度”是指藝術作品各個方面的元素通力合作去表現(xiàn)特征的程度。書中對歐洲大陸各國的風土人情的描述讀起來是饒有興味的,從意大利、尼德蘭、希臘的地理位置、氣候、人種、風俗習慣、歷史、政治力量等因素談起,談到某種形式的藝術為何會形成發(fā)展。而不同的地理(尤其是氣候)的影響而決定不同的藝術風格,這種觀點本身就很有意思。而這些也證實了藝術來自生活,是生活給了它土壤。要做一個藝術家,需要愛生活,形形色色的生活,并且對每一點人物風情的細微差別保持高度的敏感。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5
暑假的時候,有幸認識了教育學院的一位教授,她推薦了一部好書——法國史學家與批評家丹納所著的《藝術哲學》。于是細細的讀了起來。本書輯錄了1865—1869年期間在巴黎美術學院的教學講稿,是按教學進程陸續(xù)印制發(fā)行的有著強烈講授特征的教學事實。
丹納運用具體事例說明抽象概念的能力早已被世界學術界公認,他講述條理明晰、充滿形象、富有熱情,把藝術(美術)中難纏的問題清楚、明確的講個通透,被稱為邏輯家兼詩人。本文特意將《藝術哲學》中闡述“藝術品的本質”這個論題作為典型案例,重點分析丹納講授方法的理性特征,努力使講授建立在準科學的基礎之上而非感覺和興趣的基礎之上,借鑒有效之法于美術教學中。
丹納受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界的影響極深,特別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哲學上同時受著德國的黑格爾的影響。丹納認為一切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演變、消滅都有規(guī)律可尋。藝術研究的過程就是“從事實出發(fā),不從主義出發(fā),不是提出教訓,而是提出規(guī)律,證明規(guī)律”。“我唯一的責任是羅列事實,說明在這些事實面前藝術是如何產生”??茖W而嚴謹?shù)闹螌W方式奠定了丹納在藝術史學研究領域的地位。
丹納常常用到一個富有特色的詞組“精神氣候”。氣候作用于籠罩期間的所有事物,強調這個大因數(shù)的影響,藝術研究就處在了一個復雜而立體的多維空間中,一切貫穿于藝術、自然、人文的主要特征和因果邏輯都有了一個必然的聯(lián)系,這樣就建構了一個和諧共生論、進化論的研究平臺。他說:“我的方法的出發(fā)點是在于認定一件藝術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藝術品所從屬的,并且能解釋藝術品的總體”,“由此我們可以定下一條規(guī)矩,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丹納講授的進程通篇都是由各個主要特征之間的網絡關系與因果關系構建的。他強調:發(fā)現(xiàn)和控制主要特征是人類的高級形態(tài),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值得尊敬的才能??茖W與藝術這對人類進程的雙翼表現(xiàn)的也是主要特征,科學以定義和公式表現(xiàn),藝術以審美與情感表現(xiàn)。
通過細讀該書,當真是一個過程!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6
我想說明兩點:
一、研究學問應該從事實出發(fā),不是從主義出發(fā),不能被某種具有霸權性質的理論體系所局限。
二、人類的智慧應該是多元化的,不是被單極化或被少數(shù)理論所主導。各種學說越豐富,則人類文明就越光彩照人。
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要了解藝術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為什么在繪畫或戲劇中選擇某個部門,為什么特別喜愛某種典型某種色彩,表現(xiàn)某種感情,就應當?shù)饺罕姷乃枷敫星楹惋L俗習慣中去探求?!薄耙私庖患囆g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最后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笨吹降ぜ{對藝術本質的理解,很多困惑油然而生。
他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于種族、環(huán)境、時代三大要素,這樣的論調似乎與馬克思的藝術起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和藝術的本質是實踐基礎上審美主客體的統(tǒng)一的唯物主義觀點吻合。困惑的原因不是對這種觀點不滿,只是有些郁悶,本來想通過一百多年前西方學者的思維體系或者智慧獲得一些關于藝術的不同的觀點,以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但似乎要失敗。其實回過頭來看也順理成章,馬克思與丹納是否有立場上的不同本人還無法考證,但是他們的主張卻最終殊途同歸,得出幾乎相同的觀點,認為事物是在歷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并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強烈影響,而不是那種小兒科的假設對象先存在或者腦殘地討論科學先于藝術還是藝術先于科學(有感于某課堂討論……)。兩位先哲都是以事實為依據(jù)闡釋并證明自己的觀點。
所以,匆忙得出結論,研究學問應該從事實出發(fā),不是從主義出發(fā)。尼采更是進一步認為用智慧取代科學應該是人類的最高目標,科學思維只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把它提升到最高地位是科學霸權的表現(xiàn)??茖W僅僅是人類把握外在世界的工具,對科學的強調就等于放棄了人類對內在世界的探索。
針砭時弊,我們信仰相同,風俗相同,習慣相同,語言相同,利益相同,教育相同,所以導致一切都會大差不差,導致一切陷入一種群體無意識的趨同中。中國特別需要出現(xiàn)一種百家爭鳴的學術環(huán)境與輿論體制。但這似乎很難,政治很難會在自由與開放面前做出讓步……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7
1828年是一個偉人輩出的年代。那一年,法國科幻家凡爾納出生在法國南特市一個法官家庭;也是那一年,挪威劇作家易卜生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同樣是那一年,俄國革命家、哲學家、作家車尼爾雪夫斯基出生于俄羅斯。而這本書的作者——丹納,也是于那一年出生于法國的一個律師家庭。因為經濟、文化條件較為優(yōu)越,丹納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為其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童年時,丹納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素質。他似乎比別的孩子更早成熟,在他們還處于懵懂無知的時候,丹納卻已經閱讀大量的書籍,他不僅讀的書多,而且還可以大段大段的背誦書中的內容。丹納還特別擅長哲學思辨。因為自幼深受西方的哲學傳統(tǒng)的熏陶,他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賓沙諾、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等哲學大師十分敬仰。在青年時期就立志要發(fā)現(xiàn)真理,去探索宇宙萬物的最終本質。他的想法常常另周圍的人驚嘆,稱其為為思想而活的人。
丹納一生著述宏富,我所看的《藝術哲學》共分為五大編,第一編《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第二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第三編《尼德蘭的繪畫》,第四編《希臘的雕塑》,第五編《藝術中的思想》。第一編和第五編屬于藝術概論,第二、第三、第四編屬于藝術史。
個人的特色是由社會生活決定的,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才能是以民族的活躍的精力為比例的。在丹納的《藝術哲學》一書中,通過許多的實例詮釋了這句話,無論是意大利的繪畫藝術,還是希臘的雕塑藝術的創(chuàng)作都是脫離不了種族、環(huán)境和時代等大背景條件之下的。
丹納以為: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事業(yè)中,藝術品好像是偶然的產物;我們很容易認為藝術品的產生是興之所至,既無規(guī)則,亦無理由,全是碰巧的,不可預料的,隨意的;的確,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時候,只憑他個人的幻想,群眾贊許的時候也只憑一時的興趣;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和群眾的同情都是自發(fā)的,自由的,表面上和一陣風一樣變化莫測。雖然如此,藝術的制作與欣賞,也像風一樣有許多確切的條件和固定的規(guī)律:揭開這些條件和規(guī)律應當是有益的。
簡單地講,哲學思想是人類對世界的基本看法,這個看法就是我們的世界觀。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不同,這就出現(xiàn)了社會上不同的生存方式。比如,能人,才人,好人,壞人等等。
人類對世界的探索仍然沒有個不確定的結果,所謂的智慧,那是暫時的真理和理論,也是前人總結的經驗,需要我們后人來補充和添加,同時我們還要進行正誤對比,辨別地吸收。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8
《藝術哲學》這本書是由法語翻譯而來,譯者在扉頁中寫到,這本書是寫給想要貼近藝術的人看的。在這本書大概是從繪畫藝術的角度來看哲學,也可以說是用哲學來解讀繪畫藝術。
意大利畫派的產生,作者丹納提到:“藝術作品必然與條件完全符合,任何時期的藝術作品都是按照這一規(guī)律產生的”,因此,要了解藝術品、藝術家、一群藝術家(藝術流派),就必須正確設想他們所屬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作者提出,人類欣賞和創(chuàng)作高雅的藝術必須要是有教養(yǎng)的人,觀賞者應該是從粗野的生活中走出一半的,他必須從野蠻的原始狀態(tài)和被壓抑的身心中脫離出來,不能一門心思只想著斗爭和狂歡。這種巨大的社會發(fā)展發(fā)生在15世紀的意大利,人類從封建習俗過渡到現(xiàn)代精神所產生的深刻影響。而意大利人具有豐富的知識和敏銳的觀察力,對于美擁有獨到的見解和熱情。意大利的傳統(tǒng)文化非但沒有因為野蠻的入侵被同化,還在入侵者身上學到不少精髓。統(tǒng)治者在掌權后,意大利遠離戰(zhàn)爭,重視發(fā)展工業(yè),社會出現(xiàn)太平盛世。統(tǒng)治者重視文化,擁有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一時間多種藝術出現(xiàn),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文藝復興是一個獨特的時期,處于中世紀于現(xiàn)代之間,介于原始本能狀態(tài)和成熟觀念的世界之間。這一時期的人們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人們充分滿足自身的愿望,想文明人一樣邁上了比低級享樂高一級的臺階。然而,他們所欣賞到的具有偉大藝術性的形體,不過是頭腦中收錄的美麗形象的自我展現(xiàn),只是滿足被心靈遮住的靜默的本能。
在這本書中,丹納提出了呈現(xiàn)社會生活的大量例子,然而《藝術哲學》盡管材料如此豐富,論證如此詳盡,仍不免予人以不全面的感覺。對于這一點,譯者序中的一段話很客觀的點出了他的不足之處:“他雖則竭力挖掘精神文化的構成因素,但所揭露的時代與環(huán)境,只限于思想感情,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風俗人情,總之是一切屬于上層建筑的東西。他沒有直接觸到社會的基礎,他考察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卻忽略了或是不夠強調最基本的一面——經濟生活。從社會經濟上來看,丹納提到的繁榮、發(fā)展、衰弱都是社會的表象。通過對意大利畫派產生原因的分析,丹納認為這些都是修養(yǎng)、政治、宗教、名族的共同產物,卻忽略了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決定性因素。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9
《藝術哲學》這本書在我們學習西方文論史有被提及過,主要是背了丹納的“種族、時代、環(huán)境”三大要素是制約藝術發(fā)展的理論。種族是內部原因,環(huán)境是外部壓力,時代則是后天動力。揭示了文藝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丹納的《藝術哲學》則不僅僅是從文學出發(fā)而涉及藝術的多個方面。
全篇主要以三個部分展開,即藝術的.定義、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藝術品的價值判斷。他認為藝術品的最初啟蒙是對事物或多或少的模仿,“整個藝術就在于正確與完全的模仿”,這其實跟西方一直流傳的“模仿說”有所呼應。藝術源于對自然的模仿、對生活的模仿,一切事物的產生、發(fā)展、演變和消亡,都有其內在規(guī)律,藝術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亦是如此,而這一規(guī)律在他那里被歸納為“種族、時代、環(huán)境”對文學藝術的影響。
“我們所謂的種族,是指天生的和遺傳的那些傾向。人帶著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且它們通常更和身體的氣質與結構所含的明顯差別相結合,這些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種族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它民族的原始標志。種族自身通過血統(tǒng)和遺傳建立的聯(lián)系不會被時間、地域輕易改變,人們總是對世界上的民族有一些“刻板”印象:法國人浪漫、德國人嚴謹、中國人勤勞智慧、非洲土著熱情野性……也正是這些“刻板”的印象使得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保存,也使得世界文化豐富多元,異彩紛呈。就像書中希臘從藝術的才能,從樂觀的天性,精敏的感官生發(fā)出來,進而成就發(fā)達的希臘藝術。
但種族天性本能的形成卻與環(huán)境分不開。環(huán)境既有地理、氣候等自然環(huán)境,又有文化、思想、政治等社會環(huán)境?!耙驗槿嗽谑澜缟喜皇枪铝⒌?,自然界環(huán)繞著他,人類環(huán)繞著他?!钡赜颦h(huán)境上的差異會影響一個種族的性格,像海洋民族,環(huán)抱海洋便有了開拓冒險的氣質。內陸民族只能守著土地耕織,性格必定保守。像史達爾夫人論證有南北文學就是如此,歡愉優(yōu)美的南方文學與崇高深沉的北方文學就是社會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所致。再如政治等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丹納以古希臘悲劇的發(fā)展消亡為例,表明不同政治政策下,文學、藝術的不同發(fā)展。中國亦是如此,樣板戲和報告文學的興起與政治不無關系。
時代則是一個更為寬泛的概念。包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種精神氣候。悲觀絕望的精神狀態(tài)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就會產生悲哀的藝術。藝術創(chuàng)作要符合社會精神大氣候,同一個時代,不同的人都會有著相似的社會體悟。同時代相順,作品才會符合審美要求,才會被接受,才能引起共鳴。李白的盛世繁華放在安史之亂后是無法想象的。同樣,杜甫沉重“詩史”放在盛唐之時也是無稽之談。但這里同樣值得思考,在一個時代就必須順從這個時代嗎?也許不一定。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作家,就是身處金錢至上,欲望無限的社會中反思社會,批判現(xiàn)實,促進社會變革、為時代而發(fā)聲。
而關于藝術品的價值評判特征主要有三,一為特征重要的程度,二是特征有益的程度,三是效果集中的程度。這三個標準是基于他藝術表現(xiàn)事物主要特征這一基本觀點出發(fā)而得來的?!艾F(xiàn)實不能充分表現(xiàn)特征,必須由藝術家來補足?!边@就需要作家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了。所以藝術創(chuàng)作看的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像為了突出激憤和悲痛的感覺,故意吧軀干和四肢加長,眼眶特別凹陷等。
總之,《藝術哲學》集藝術、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內容于一體,以意大利、尼德蘭和古希臘繪畫、雕塑為例,對藝術進行了全方面剖析,文筆極好。同時對黑格爾哲學、牛頓力學、達爾文進化論等多學科知識,讀完使人獲益匪淺。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0
藝術,哲學。這兩個詞會有什么關聯(lián)呢?在讀了《藝術哲學》這本書之前,這還真不太好說。
平時我們都是如何研究藝術的呢?我們研究它們的結構、色彩、主題。這幅畫顏色鮮亮,這幅畫較為寫實,這尊雕塑雕刻精細。但若再追究下去,又有多少人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呢?丹納或許就是其中之一吧。
“我先來分析種子,即分析種子及其基本的、抹殺不掉的、在一切環(huán)境、一切形式下都能夠保持的性格;然后再研究植株,即研究民族本身的、原始的性格在歷史和環(huán)境的變遷中是如何擴張和收縮的;最后研究花朵,也就是研究藝術,特別是繪畫,這是各種因素發(fā)展得來的成果?!边@一句話便能很好地說明這本書的研究思路。
上了一個學期的哲學課,我們知道哲學是一門追求事物本質的學問,這本書中,丹納就用哲學來研究藝術,主要分析了意大利、尼德蘭和希臘的藝術形式。這三個民族的畫派各有不同。意大利的人民高雅而有品位的畫派把人體作為一切畫作的中心,他們的畫不會反應多么深刻的思想與內涵,和精神與宗教無關,卻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人體的健康與活力,即使畫中的人毫無披掛,也不會讓人感到庸俗。尼德蘭則是一個冷靜溫和,實實在在的民族,他們的畫則和他們一樣實在,這些作品無比真實,與現(xiàn)實嚴絲合縫,似乎連光線都一模一樣。希臘的藝術家能把色彩、造型與事件合為一體,他們喜歡清晰與準確,喜歡表達健康與愉悅,他們的藝術和意大利的一樣,也愛贊美健全的人體,而比意大利的更富有力量。
每一件藝術品都絕不是完全的巧合,丹納用這本書告訴我們,藝術的誕生和演變,必定和人的思想與習慣有關,而人的思想與習慣,則必定與生活環(huán)境和民族特點有關。一個浪漫的民族,他們的藝術一定不會刻板無味。而一個充滿禮節(jié)的民族,他們的藝術也一定不會放肆無邊。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畫派的特色,這個特色易產生,難保留。社會在不斷演變,民族之間的變遷與融合也讓藝術有了諸多改變,變得復雜起來。但若從哲學的角度去考慮,拋開表面,深入中心,我們就會在感嘆藝術品如何精美的同時發(fā)現(xiàn),原來藝術不是平地產生的,事出必有因。其實不只是藝術,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可用哲學的方式,一層層地解析,最后露出它伊始的光芒。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1
終于讀到書的結尾部分了,很難想象這么一本更為偏重藝術理論的書,即使是有興趣,單憑自己一個人會用多久才能啃完。下班后的辦公室,月明星稀的臨睡前,七天的時間有幸讀完它,是一件幸運的事。欽佩丹納,在面對藝術這樣一件如此富有感性色彩的事物時,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如此特別而理性科學的視角。
對于藝術門外漢來說,讀罷,藝術這件最接近人類靈魂的美好存在,不再看起來那么高冷,遙不可及。
建筑與音樂,文學,雕塑與繪畫,作品中的特征越顯著地位,作品越精彩。在衡量藝術品的價值時關注它的他用價值及對自身的作用。有句話印象很深刻,藝術品的意境先在廟堂的神秘氣氛中醞釀,然后在詩人的夢想中變形,終于在雕塑家的手下完成,每段文字的背后有源遠的歷史值得考究??梢哉f這本書為我開啟了一扇門,原來藝術就在生活中,就源于大眾的喜怒哀樂里。有機會,定會再仔細看一遍。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2
今日重新翻閱了整本書,正如丹納所說,藝術品就是事實和產品,他所做的就是指出它的特征,探求它的原因。整本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認知的提升吧。知曉了藝術的目的是表現(xiàn)某個主要特征,比實際事物表現(xiàn)得更清楚更完全。
藝術品不是孤立的,它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要看懂藝術品最主要的是要去理解這件藝術品想要表現(xiàn)的最顯著的特征,并且顯著特征的價值決定了藝術品的價值。而且這本于我而言過于抽象的書促使我去讀了《我的第一本藝術啟蒙書》,更直觀地感受藝術。以及《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對西方歷史不再一團混沌。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3
本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藝術品的本質和產生,就是說藝術品是如何從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表演中產生的,它產生的條件和它的本質。一開篇就為讀者梳理出藝術產生的條件,比喻恰當易于理解。
第二個部分分別介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尼德蘭的繪畫和希臘的雕塑,介紹這些藝術產生的時代背景、當時的社會風貌、人們的思想精神狀態(tài),如此多的條件才能產生獨特的藝術種類和派別。
第三個部分也是本書的核心——藝術的理想。就是教你如何鑒賞藝術,如何判斷藝術品的級別。
總之,這本書的可讀性不是特別強,在理論中夾雜著古代城市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精神,如果不是對當時的歷史和藝術作品的了解,就根本不了解他舉的那些例子的含義。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4
人生最大的焦慮之一就是: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終點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虛耗了生命。
我們終此一生,其實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和自我的欲望,找到真正的自我,讓我們的內心歸于從容和安寧。
大多數(shù)人都期待美好的生活,但只有少數(shù)人知道如何擁有它。因為,在這漫長的過程中,紛擾太多太多,有來自他人的,有來自自身的,我們可能會經歷焦慮、悲傷、憤怒、欲望、失敗……這些都是阻礙我們獲得安寧的消極情感。在面對這些紛擾時,很多人(包括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不重要的,也不知道如何去擁有那最重要的。現(xiàn)在想來,是我們缺乏一種一以貫之的人生哲學,或者說是人生觀。
所謂人生哲學,就是告訴你生命中什么事情是值得擁有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擁有的,以及如何去獲得那些值得擁有的。采納一種人生哲學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指引并修正你的行為,為你提供選擇的標準,讓生活簡單化。如果缺乏人生哲學,我們就會有錯誤生活的危險——浪費生命去實現(xiàn)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標,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實現(xiàn)的目標但是卻無法實現(xiàn)它。
期多葛學派認為內心的安寧是幸福生活的核心,并為獲取或維持安寧避免煩惱設計了各種心理技巧。我深感認同的有三個:用消極想象的方法把今天當做最后一天一樣來生活,讓人學會控制欲望,珍惜已經擁有的幸福;用控制三分法區(qū)分我們能控制的事情、不能控制的事情和不能完全控制的事情,以便我們不再為不能控制的事情焦慮,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夠控制的事情上,并對不能完全控制的事情學會將目標內化;對過去和現(xiàn)在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采取宿命論主張,放下過去以及現(xiàn)在。
踐行斯多葛學派人生哲學的前提是擁有理性和自我約束,這也是人性中最難做到的兩個方面,也是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原因。我們不想做圣人,我們只想追求安寧,避免煩惱,所以我們不必按照圣賢的標準要求自己,只要做到足夠理性,足夠自律,總歸是更容易獲得快樂、幸福和安寧,就行了。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5
一般而論,我們在實物中感到興趣而要求藝術家摘錄和表現(xiàn)的,無非是實物內部外部的邏輯,換句話說,是事物的結構,組織與配合。藝術家改變各個部分的關系,一定是像同一方向改變,而且是有意改變的,目的在于使對象的某一個“主要特征”,也就是藝術家對那個對象所抱的主要觀念,顯得特別清楚。這特征便是哲學家所說的事物的“本質”,所以他們說藝術的目的是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
藝術家必須是生性孤獨、好沉思、愛正義的人,是個慷慨豪放、容易激動的人,流落在萎靡與腐化的群眾之間,周圍盡是欺詐與壓迫,專制與不義,自由與鄉(xiāng)土都受到摧殘,連自己的生命也受到威脅,覺得活著不過是茍延殘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個兒逃避在藝術中間。
文明過度的特點是觀念越來越強,形象越來越弱。日常的精神活動從此變?yōu)榧兇獾耐评怼K^精神狀態(tài)是指一個人的觀念的種類、數(shù)量、性質。但人身上還有比觀念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結構,也就是他的性格,換句話說是他天生的本能,基本的嗜好,感覺的幅度,精力的強弱,總之是他內部動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一章,丹納談到了很多當時意大利仇殺、下毒、暗殺的資料,這對了解《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的背景很有幫助。(十五世紀的意大利)理論家中最深刻的一個是馬基雅維里,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還是正派的愛國的人,有很高的天才,寫了一部書叫做《論霸主》,說明奸詐和兇惡是正當?shù)?,至少是許可的。說得更正確些,他既沒有許可,也沒有辯護,他無所謂義憤,把良心問題擱在一邊:他只用學者和洞達人情世故的專家身份來分析,解釋;他提供材料,加上按語;古代生活的所有這些特點,都出于一個原因:就是非常平衡而簡單的心靈。沒有一組才能與傾向是損害了另一些才能與傾向而發(fā)展的,心靈沒有居于主要地位,不曾因為發(fā)揮了任何特殊的作用而變質。少受過度文明的奴役,因此他更接近于本色的人。
所有這些對立地情形,歸結起來只是一種全新地不假思索地文化和一種煞費經營而混亂的文化的對立。希臘人方法少,工具少,制造工業(yè)的器械少,社會的機構少,學來的字眼少,輸入的觀念少。遺產和行李比較單薄,更易掌握;發(fā)育是一條直線的,一個系統(tǒng)的,精神上沒有騷亂,沒有不調和的成份,因此機能的活動更自由,人生觀更健全,心靈與理智受到的
折磨、疲勞,改頭換面的變化,都比較少:這是他們生活的主要特點,也就反映在他們的藝術中間。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6
我以前經常思考,科學、藝術、哲學這三者是否能統(tǒng)一?能否利用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科學藝術活動中起到什么指導作用?這些問題留在我的腦海里整整一個學期,我不斷地探索以漸漸明晰其本質。最近幾天我有幸讀了趙鑫珊的《科學藝術哲學斷想》,感受頗豐,有一些新的收獲我想記錄下,以便日后反復咀嚼,用以指導我的學習和工作。
《斷想》這本書立意之新,所談問題之廣頻頻刺激著我的眼球,觸及我的心靈。書中讓我眼前一亮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是愛因斯坦對哲學的定義,他是這么說的:"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么,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這定義意味著哲學同全部科學研究發(fā)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使全部科學研究成果成了哲學推廣的必要基礎和背景;使全部科學研究得到了哲學智慧的啟迪。
讀到后面又發(fā)現(xiàn)科學和藝術是不能獨立于善而存在的。這一立論真讓我眼前一亮,在此我的想法是:科學即真,藝術即美,哲學即善??茖W和藝術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是相互依存的,但這兩者又離不開哲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科學、藝術、哲學是可以融會貫通的。對這三者的追求就是我們人類明對"真善美"的追求。反思現(xiàn)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夠孜孜不倦地追求這樣一種真善美啊,在我的印象中: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是一個杰出的代表,二十世紀的愛因斯坦也是一個杰出的代表,到現(xiàn)在的二十一世紀,竟發(fā)現(xiàn)不了幾個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可能是我了解的人還太少吧!
另外書中對科學、哲學、藝術的描述本身就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感,它這樣說到:科學、哲學、藝術的最高使命都是從混亂之中整理出秩序和規(guī)律,此類活動如果有一個共同的極限的話,那么,這個極限就是永恒的、欲辨忘言的神秘感和驚訝感,具有超越時空的性質。這些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之前在公眾號里發(fā)表過的某些論斷,心頭突然一喜,似乎在書中找到了知己。
不過到這里有一點我還是比較疑惑:為什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從事科研活動的時候我并沒有體會到任何藝術感呢?讀到后面我才發(fā)現(xiàn)科學和藝術還是有區(qū)別的,并不能完全統(tǒng)一,"有無自我"即有無主觀移情作用是科學和藝術的一道明顯的分界線。也就是說,在日常的科研活動中,你要對它投入主觀情感,使你所研究的對象人性化。比如在做電子與電路實驗的時候看到面包板上有各種元組成的電路時,你可以投入一些情感,想著電路是個多么奇特的東西,幾個元器通過幾條導線的連接竟然可以實現(xiàn)這么多的功能!就像人的大腦一樣,各類細胞的連接構成了這么一個精密復雜的系統(tǒng)可以指導我們干這么多有趣的事!我們的先輩們是多么富有智慧??!我一定把其中奧秘探索出!這應該就是一種人性化的體現(xiàn)。
書中還有一段話道明了我之前想道明而不能的觀點:"科學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問題都能找到最后的答案。但是,夜深人靜,當你仰觀天象,腦海里突然冒出這類問題的時候,你的精神便會驟然升華到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絕高的人生境界。"通過"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那種如詩人般寧靜的內心和灑脫的胸懷便會轉移到一個科學家的身體上,這又是現(xiàn)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豈能領悟的?
書中在談到"人是什么"的時候又讓我眼前一亮。它說"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是靠他個人的力量,不如說是由于他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從生到死,社會都在支配著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樣一個別開新意的論點讓我對人的本質理解得更為深刻:人是動物的人和社會的人的耦合,不過更多的是后者,因為你的吃穿住行都是用別人的,(fsir)有人可能會說,生活都是靠我自己啊,那些東西都是我用自己掙的錢買的啊。但我想提一句,如果沒有別人幫我們把這些東西造出,你上哪買去?況且錢不也是別人造出的嗎?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生存在社會里,生活中不斷接受外界的物質和信息,同時也向外界傳遞物質和信息,人類之所以擁有比其他動物更高級的明,也就是懂得用自己的獨特的大腦處理這些信息,懂得追憶往事、把握現(xiàn)時、憧憬未。
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和哲學家。除了對科學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外,他在音樂方面有很強的審美能力,在哲學領域中也有很精深的建樹,這都是歸功于早期求學的時候他迷上了康德哲學和叔本華哲學的過程中帶的哲學氣質。其實我覺得在當今造就一個愛因斯坦也不是不可能的,除了有高超的數(shù)學、物理知識外,還需要有廣闊而深邃的化背景,其中藝術素養(yǎng)便是一大因素,前者滿足我們的理性追求,后者滿足我們對感情的渴望,而要達到這兩者的深度融合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只有這樣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才有誕生另一個愛因斯坦的可能!
到這里我的分享就告一段落了,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會把科學、藝術、哲學通過豐富的想象力融合在一起吧,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得熱愛它,能夠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對這樣一種追求懷著極大的敬意。其實書中還有其他很多有意思的觀點,比如"科學家的宗教觀"、"書籍生命力"、"貝多芬系列"、"‘朦朧’境界的美感"等等,在此我就不方便例舉欣賞了,其中有些由于個人興趣原因,我并沒有仔細地去看,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遺失掉一些寶貴的信息。但不管怎么說,總之這幾天的時間花在這樣一本書上,值了!
《藝術哲學》讀后感篇17
看到《藝術哲學》這個名字的第一反應:這一定是本偏理論化的哲學書,讀過以后,感覺它更像是一本介紹意大利,尼德蘭,希臘歷史,種族,風俗習慣與藝術的書,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枯燥乏味,反而更加吸引了我去了解這些城市的過去,去感受它們的文化,去品味它們的藝術生活。
《藝術哲學》是法國的伊波利特。丹納所著,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表彰大會教師發(fā)言稿
- 企業(yè)周年慶典活動發(fā)言稿
- 律師英文合同模板
- 加盟裝飾公司合同范例
- 簡短的軍訓工作總結
- 內部承包項目合同范例
- 家具款合同范例
- 世界急救日-急救技能實踐
- 印刷違約合同范例
- 天貓店鋪買賣合同范例
- T∕CSAE 237-2021 重型汽車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測試技術規(guī)范
- 腔隙性腦梗塞診療臨床路徑
- 幼兒園繪本故事:《感謝的味道》 PPT課件
- 《工作周報管理制度管理辦法》
- 消防設施設備及器材
- 胎心監(jiān)護專家共識
-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英語翻譯理論PPT選編課件
- 金融企業(yè)詳細劃分標準出臺-共分大中小微四類型
- 好書推薦——《三毛流浪記》PPT通用課件
- DM1204-B調音臺
- 鋁基合金高溫相變儲熱材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