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果園烘裂脫粒工藝研究_第1頁
樟子松果園烘裂脫粒工藝研究_第2頁
樟子松果園烘裂脫粒工藝研究_第3頁
樟子松果園烘裂脫粒工藝研究_第4頁
樟子松果園烘裂脫粒工藝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樟子松果園烘裂脫粒工藝研究

樟子松是中國東北、西北地區(qū)、內蒙古和華北廣大地區(qū)種植的樹種。它具有耐寒、耐脊薄、生長快、天然更新能力強等優(yōu)點。在內蒙海拉爾的沙漠上,它茁壯成長,大片成林。因此,在沙漠、荒山和平原造林中,它是可選擇的優(yōu)良樹種。在東北、內蒙地區(qū),樟子松球果每年九至十月份成熟,成熟的球果鱗片,將種籽緊緊地包裹在它們之間。至翌年四至五月份,當春風驟起,氣候干燥,溫度升高時,球果的鱗片自然變形,球果開裂,夾在球果鱗片間的種籽才能脫出。由于樟子松種子本身帶薄翅,自球果內脫出后,隨風飄舞,散落遠方,無法收集。因此,人工造林所需的種籽,必須用機械或熱烘等方法,自采集的球果中提取。但用機械的方法使鱗片變形,球果開裂,提取其中的種籽比較困難。目前,我國普遍采用加熱的辦法,將球果烘裂取種。例如,內蒙海拉爾地區(qū)紅花爾吉林業(yè)局,是將樟子松球果分層放置在干燥室的架子上,用火炕、火墻加熱,將溫度控制在55℃~60℃之間。從球果放入干燥室至球果全部開裂的時間為一個生產(chǎn)周期。紅花爾吉林業(yè)局干燥室的一個生產(chǎn)周期約兩至三天,即四十八小時至七十二小時。牡丹江青山林場的干燥室是用“地籠”加熱。使爐內產(chǎn)生的燃氣,從地下煙道通過,用來加熱室內的地面,使干燥室的溫度上升到規(guī)定的溫度。球果在干燥室內分兩層放置,一個生產(chǎn)周期約需一周時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樟子松球果,在不同條件下烘裂、出種及發(fā)芽情況的觀察,結合樟子松球果組織結構特性的分析,探討最合理、最適宜的處理條件和熱烘的工藝過程,以便為設計高效能的樟子松球果烘裂脫粒機提供工藝設計參數(shù),為縮短生產(chǎn)周期,提高生產(chǎn)率,制定合理的工藝過程提供試驗依據(jù)。一、球的開裂試驗試驗是用一九八O年十月,由內蒙紅花爾吉林業(yè)局寄來的球果進行的。十個為一組,共七組。每個球果拴上塑料標簽,標簽記錄球果的原重與編號,防止在試驗過程中發(fā)生混亂。各組球果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處理的方法有;在不同的烘干時間過程中,浸清水、鹽水、堿水和洗衣粉水。利用恒溫干燥箱對球果加熱。箱內的鼓風機,既可攪動箱內熱空氣,使箱內各處溫度均勻,同時也起排出潮氣的作用。根據(jù)前次試驗最佳的球果烘裂溫度范圍為55°~60℃。在這個溫度范圍內,球果的烘裂、出籽速度及發(fā)芽率都較高,因比,本次試驗的溫度仍控制在這個范圍內。試驗過程中,球果每次出烘箱后,對每組分別用天平稱出每個球果的果皮與種籽重量,并進行分組、分號照像,以便觀察、分析、對比。為闡述、分析方便,本研究使用了以下各種用語,其含義如下:第二、三組球果處理方法相同,所得的結果也相同。第一、二次,由于是干烘,球果鱗片變形小,開裂程度小。在第三次入爐烘干前浸了清水,球果開裂顯著(如圖7、圖8所示),中下部的種籽也能出來,故出種也不少(參看圖9)。第四次是干烘,開裂的變化不大,原殘存在球果內的種子不多,所以出籽量也少,而且質量較次。第四組球果一至三次是干烘,開裂速度緩慢,變化不大。第四次球果烘前浸了清水,故開裂度大,與前次相比十分顯著(見圖10,圖11)。從出籽情況看,仍是第二次較多,第四次也多,這是因為它開裂得較好,球果中、下部分的種子也能出來的緣故。第五組球果干烘的1~2次,開裂速度緩慢(其中1、3號球果由于有蟲害,始終沒有開裂),第三次球果入干燥箱前浸了不同濃度的鹽水,但其開裂程度不如浸清水的球果大。以后各次,雖在入烘箱前浸了清水,但球果開裂速度仍不太理想(見圖12,圖13)。第六組球果,1~2次是干烘,球果的開裂速度緩慢。第三次球果入烘箱前浸不同濃度的堿水,其開裂速度雖比干烘時快一些,但其程度仍比浸清水略差一些。至第四次出箱時,球果的開裂程度才與第二組第三次相近,從時間上看,多烘了3~4小時。以后各次,球果入烘箱前浸了清水,其開裂程度才逐漸與二、三組球果相應的次數(shù)的開裂情況相近。第七組球果,在第三次入箱前浸了洗衣粉水,其結果與第六組球果相似,10號球果因蟲害未開。二、干烘和浸水是根綜合上述各組球果的烘裂情況,可以看出:1)球果在55?!?0℃的恒溫下干烘時,其開裂速度是緩慢的。如第一組球果,連:續(xù)干烘了十四小時二十五分,還沒達到全開的程度(如果在第五次入箱前不進行水浸,即使再延長干烘時間,球果也難達到全開的程度)。其出籽重量比約為百分之六、七十。在實驗中,每次取籽都是將球果的尖部朝下,輕輕敲擊桌面,所以雖然球果的開裂程度小,種籽也能從球果中脫落出來。出籽重量比所以達到60~70%,就是這種原因。2)當球果干烘一段時間,其鱗片略向外張開,鱗片間呈現(xiàn)裂紋(試驗表明,所有鱗片出現(xiàn)裂縫,需要3~6小時左右),然后浸水再烘,經(jīng)四小時左右,球果開裂程度較大,再經(jīng)四小時左右烘干,球果的鱗片幾乎全部張開。以后再繼續(xù)加溫,它的開裂程度變化不大。從球果開始烘干,至浸水后四小時,共連續(xù)烘十小時,其出籽重量比達75~80%(如第二、三組球果)它比干烘的效果好,在同樣的時間內,多出10%的種籽而時間約縮短30%。3)球果在烘裂過程中的浸水應選擇在球果鱗片均勻出現(xiàn)裂縫時為好,特別是球果底部的鱗片間出現(xiàn)裂縫時為宜。因為在這樣的條件下浸水,各鱗片的內外表面都可以吸收水分,有助于球果開裂。試驗中發(fā)現(xiàn),浸水時,球果底部鱗片松開的程度,決定了球果開裂速度的快慢。松開的程度較好時浸水,其開裂速度就快,反之則慢。如第二組的4、5號球果(參看圖7、圖8)。4)在烘裂過程中,浸鹽、堿、洗衣粉水溶液的效果不如浸清水顯著,而且對發(fā)芽率有不利的影響。本試驗所做種子發(fā)芽試驗,是在出籽后馬上進行的,如果處理出來的種子,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儲存,對種子的發(fā)芽,是否會有更大的不利影響,有待以后進一步試驗。三、樟子松果實的組織結構與開裂之間的關系1樟子松屬一種大尺寸材料,其結果從以下5個月內,土壤厚度為10.2.樟子松球果的最大直徑約為2~3.5厘米,長約4~6厘米,每個球果約有50~70個鱗片??拷训镊[片較短,往上逐漸變長,果心呈兩頭尖的錐體。上部的錐角較小,長度大;下部的錐角較大,長度小,其形狀如圖14。果心的外表皮,是由1~1.5毫米厚的木質組織構成,黃白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它的組織細膩,有縱向纖維,其硬度比果心中部高一倍左右。果心中部的組織是棕紅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呈小顆粒狀。這兩種組織均延伸至球果的鱗片上,構成鱗片的特殊結構。鱗片的內側面,叫向軸面,有一層厚約0.1毫米左右的薄膜,韌性較好,抗彎能力強。緊挨著是一層黃白色木質組織,它是果心外表皮組織的延伸物。如將鱗片與果心的連接部分稱為根部,則這種木質組織,從鱗片根部起約五毫米左右是連成片的,越接近鱗片端部,它的厚度越薄,繼續(xù)往上就分成數(shù)十根木質纖維,其直徑約為0.11毫米,一直延伸至鱗片端的鱗臍內。木質纖維之間有棕紅色顆粒狀結構,質地松軟,它比果心中部的軟組織還要松軟,為區(qū)別起見,稱它為顆粒組織。樟子松鱗片的外側面,叫背軸面,是由一層與果心內部相同的組織構成,它有一定的密度,干燥后有較大的收縮能力。從鱗片的根部往上,厚度逐漸減小,它的寬度也逐漸縮小,其他部位為顆粒組織所占據(jù)。干燥時,厚度大的地方收縮應力大,而木質部分的收縮小,故使鱗片張開,球果開裂。變形較大的地方在鱗片的根部。鱗片的橫剖面,是中間厚,兩側薄。向軸面的曲率半徑小,即彎曲度大;背軸面的曲率半徑大,即彎曲度小。在生長過程中,球果鱗片外側面的軟組織生長速度略高于內側的木質組織,使鱗片有一個緊貼果心的應力。鱗片是分層交叉重疊,從球果的尖部起,重疊到球果的根部,疊在上面的鱗片長度,逐層縮短(由于果心細長,所以靠近端部的球果鱗片也是短的),每層約差半個鱗臍的長度。鱗臍是四棱錐體,具有三角形斷面,內部組織均勻,抗彎性能好,剛性大。這些結構特點有良好的力學性能,使球果變成一個結實的,掰不開的果實(圖15)。沒有開裂的球果表面,是由一個個呈四棱錐形的鱗臍組成,表面是青黃色,略有光澤,透水性、透氣性均不好,有利于保持球果內部的水分。每年九月分左右成熟的球果留在樹上,經(jīng)過7~8個月的風吹雨淋,到次年四、五月份才干燥開裂,就是這個緣故。2成分配的球與球浸水處理的球在烘干過程中,鱗臍表面先受熱干燥,特別是在鱗臍的邊緣較薄處先干燥收縮。在橫截面上,球果鱗片內側曲率半徑逐步加大,使球果的鱗片間出現(xiàn)裂縫。只要底部的短鱗片有微小的變形,下層鱗片所受的向心壓力就會減小,或消失,于是從下部鱗片開始,各層鱗片間開始松動,出現(xiàn)裂縫。由于底部短鱗片生長角度位置的關系,它們的微小變形,就可以使球果的其他鱗片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空隙,球果上部鱗片的變形,將使底部鱗片互相靠緊,如圖16所示。由于球果鱗片所含水分不多,干燥時球果鱗片兩種組織因失去水分所引起的體積變形量的差別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收縮應力差小,所以干烘球果時,它們的開裂速度比較緩慢。如第一組球果連續(xù)烘了十多個小時,球果開裂的程度還是很小??梢酝茰y,新采集下來的球果,馬上進行處理,它的開裂速度可以快一些,能縮短生產(chǎn)周期,提高生產(chǎn)率。如果新采集下來的球果,不馬上進行處理,而讓它在自然條件下,緩慢地干燥,即使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球果的開裂程度仍然很小。這是因為球果鱗片失水緩慢,兩種組織的體積變形互相牽制,影響球果的開裂速度與開裂程度。在進行烘裂處理時,鱗片內水分已降低得很少,烘干過程中,鱗片喪失的水分少,兩種組織體積變形量相差甚小,產(chǎn)生的收縮應力差,所以拖長了開裂的時間,甚至久烘不開。為了加速球果的開裂,用浸水的辦法來提高鱗片的含水量,使它各種組織軟化。在干燥過程中,每個鱗片的兩種組織體積收縮程度差大,產(chǎn)生較大的彎曲應力,促使鱗片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向外張開,加速球果的開裂。從第二、三、四組球果在浸水前后烘裂的照片,可以明顯地看到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浸水前開裂速度慢,浸水后開裂速度快。這說明了在烘干過程中,浸水處理可以縮短球果脫粒的生產(chǎn)周期,提高生產(chǎn)率。但是,浸水需要掌握好時機,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試驗中曾有一組球果,在烘干前,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浸水,其效果不太顯著。這是因為使球果中的多量水分蒸發(fā)出去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拖長了生產(chǎn)周期。四、幾個問題的評論1裂的阻力受蟲害的球果,一般在表面分泌出較多的松脂,在熱烘過程中,松脂融化,將鱗片粘住,一方面防礙了球果內部水分的蒸發(fā),另一方面增加了鱗片開裂的阻力,使球果在烘干時難於開裂,或完全不能開裂。把這種球果從受蟲害的部位剖開,可以發(fā)現(xiàn)球果內部組織混亂,鱗片之間互相粘連在一起,不像正常球果那樣鱗片之間條理分明。因此,不管怎樣干燥,它們也不能開裂(參看圖10、圖11中第1、3號球果)。從剖面看,受蟲害的球果,受害部分是沒有種子的,其他部位的種子,質量較次。因此,有可能的話,應將它們淘汰,以免對它們進行無意義的處理,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2新壓緊的dna通過對球果烘干、開裂和鱗片變形開裂的觀察,發(fā)現(xiàn)球果底部鱗片的變形有兩種情祝;一種情況是底部的鱗片在干燥中發(fā)生變形,但在新的位置上鱗片之間重新壓緊,這是開裂得比較好的情況。夾在鱗片間的種子大都可以順利地脫出。另一種情況是球果上部的鱗片變形張開,開度足夠種子出來,而下部鱗片間的開裂不大??磥磉@部分鱗片間的種子是不能出來,或難于出來。這些球果是否需要重新浸水干燥呢?從這些球果剖面可以看到,與果心上部相連的鱗片間都包裹著帶翅的種籽,而與果心下部相連的鱗片間是沒有種子的,這部分的鱗片約占球果1/3的長度。因此,開裂不好的球果根部鱗片沒有必要再繼續(xù)烘裂處理。3果皮開裂和最佳水合力的實現(xiàn)在試驗中,各組球果的相對失水率,在第一、二次出烘箱時,一般可達80~90%。即在球果開始入箱烘干的六個小時內,球果大部分的水分已經(jīng)烘出,但是球果的開裂程度卻不夠理想。這是因為球果在生長過程中,鱗片有較大的向心壓力,使球果各鱗片抱得很緊,要使它松開、開裂,需要較大的反向力,這力是靠鱗片內兩種組織的體積變形差產(chǎn)生。當球果相對失水率達80~90%時,反向應力剛剛克服鱗片的向心壓力,鱗片開始向外產(chǎn)生變形。因此球果的開裂程度不夠大。以后使鱗片繼續(xù)變形所需的應力就逐漸減少,只要有少量的失水,所產(chǎn)生的組織應力就夠了。可是在實際烘干過程中,鱗片的組織變形應力克服了向心力后,就沒有多少含水量了,繼續(xù)干燥也不能再產(chǎn)生足夠的組織變形。因此出現(xiàn)了開裂速度的減緩和停頓。因而需要進行浸水處理,以提高鱗片的含水量,使鱗片柔軟,促進球果鱗片在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