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教授治療內(nèi)科雜病驗案三則_第1頁
周仲瑛教授治療內(nèi)科雜病驗案三則_第2頁
周仲瑛教授治療內(nèi)科雜病驗案三則_第3頁
周仲瑛教授治療內(nèi)科雜病驗案三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仲瑛教授治療內(nèi)科雜病驗案三則

周忠英教授治療醫(yī)學60多年,知識豐富。他善于運用靈活的辯證方法治療各種疑難疾病。筆者有幸跟師臨證學習,深感其辨證之精準、遣方用藥之精妙,現(xiàn)選取三則皮膚疾病驗案加以分析,供我等后學分享學習。1疾病病例清單1.1按掌適用程序患者,男,37歲。初診(2000年7月5日):兩手足心反復出現(xiàn)皰疹,內(nèi)含膿性液體,瘙癢。服西藥后皮膚角化,皮膚皸裂,干燥,易汗,手足心多汗,口干欲飲,尿黃,大便偏干。舌質(zhì)紅,苔黃薄膩,脈細。當?shù)仄ぱ姿\斷為“掌跖膿皰病”,辨證屬濕熱內(nèi)蘊。藥用:熟大黃5g、炒蒼術10g、黃柏10g、苦參10g、浮萍10g、生石膏先煎20g、紫草10g、蒼耳草10g、扛板歸15g、地膚子15g、白鮮皮15g、黑芝麻10g。7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服。二診(2000年7月19日):藥后雙手皰疹仍有發(fā)作,但消退時間增快,皰疹內(nèi)有水液,有膿頭,多汗,大便日行兩次。舌質(zhì)紅,苔黃。脈細。仍從濕熱內(nèi)蘊治療。原方去紫草、黑芝麻,改苦參12g、浮萍12g、石膏先煎25g,加半邊蓮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2g、生甘草3g。7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服。其后患者未再來復診,2012年7月27日其家屬求診于周老,帶來當年病歷,轉(zhuǎn)訴二診藥后痊愈,至今12年膿皰病未再復發(fā)。按掌跖膿皰病,又稱局限性膿皰型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反復發(fā)作性皮膚疾病。中醫(yī)文獻雖無此病名,但早有類似癥狀記載?!夺t(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瘡》曰:“此證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兩手相對而生。亦有成攢者,起黃色白膿皰,癢痛無時,破津黃汁水,時好時發(fā),極其疲頑?!北纠颊邽榍嗄昴行?癥狀以水皰為主,兼有瘙癢、皮膚干燥皸裂、多汗易汗,結合舌苔、脈象,周教授考慮病理因素著眼于“濕”、“熱”、“風”、“燥”,重點在濕熱內(nèi)蘊,正如孔伯華所說“濕之與熱,一為陰邪,一為陽邪,二者相合,形成濕熱而膠滯,粘膩淹留,稽滯不去,蘊熱纏綿,因而造成病情反復,歷程延長,蘊熱稽留,變化多端”。故藥用大黃、蒼術、黃柏、苦參清熱燥濕,并用浮萍、石膏透表解肌、疏散風熱;蒼耳草、扛板歸、地膚子、白鮮皮祛風止癢、清利濕熱;紫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久病血燥、膚失濡養(yǎng),佐以一味黑芝麻滋陰潤燥。二診時根據(jù)癥情,燥邪及血分熱邪不顯,故去黑芝麻、紫草,加入半邊蓮、紫花地丁、野菊花以加強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濕、解毒之功,多年頑疾竟得蠲除。1.2周教授辨治“風邪”藥患者,男,16歲。初診(2012年5月3日):少年常有皮膚過敏,反復發(fā)作,曾經(jīng)西醫(yī)院診斷為“蕁麻疹”,服抗過敏西藥效果不顯。近兩日皮膚又見癢疹發(fā)作,轉(zhuǎn)求中醫(yī)診治。癢疹從小到大,融合成片,隆起如丘,色紅,瘙癢明顯??诟?唇紅,大便干結,二至三日一行,常有鼻衄。舌質(zhì)紅,苔黃,脈濡滑。辨證屬風邪遏表,濕熱內(nèi)蘊。藥用:浮萍15g、生石膏先煎20g、蒼耳草15g、熟大黃6g、蟬蛻5g、連翹10g、地膚子15g、赤芍10g、苦參9g、玄參9g、生地黃12g、生槐花10g。21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服。2013年因他病求診,自訴自去年服中藥后,至今一年多來皮膚過敏未再發(fā)作。按本病可歸屬于中醫(yī)“癮疹”、“風疹塊”范疇,多從風論治。周教授辨證時,著眼于風、濕、熱三邪,選用浮萍加石膏、蒼耳草共為君藥,且重用之,透表解肌、疏散風熱,這是周教授治療皮膚病的特色藥對及用藥。同時針對本案的病機特點,配伍素有“瘡家圣藥”之稱的連翹清熱解毒;地膚子、苦參清熱燥濕;赤芍、生地、玄參、生槐花涼血解毒。其中,熟大黃、蟬蛻配伍使用,出自《傷寒溫疫條辨》之升降散,亦是周教授習用藥對之一。兩藥合用,一升一降,有升清降濁、散風清熱的作用。辨證精準,故而一診即見效,且觀察至今未再復發(fā),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1.3周教授治“熱”,共收未除患者,女,7歲。初診(2011年5月1日):近旬感冒低熱,咳嗽痰黃,熱退后出現(xiàn)下肢皮膚散在紅疹,夜晚明顯,疹色鮮紅,稍癢,皮膚灼熱。納可,大便不干。舌質(zhì)暗紅,苔薄。脈細滑。曾去當?shù)貎和t(yī)院檢查,診斷為“過敏性紫癜”。擬從風毒遏阻治療,藥用:金銀花6g、連翹6g、大生地6g、丹皮6g、赤芍6g、凌霄花12g、紫草10g、水牛角片先煎10g、蟬蛻5g、生甘草3g、炙桑白皮6g、炒黃芩5g、陳皮5g、蒼耳草6g。3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服。二診(2011年5月3日):兩下肢皮膚紫癜已能減少,無明顯瘙癢,口干,腹不痛,大便稍軟。舌質(zhì)紅,苔黃,脈細滑。守法出入,原方去凌霄花,加玄參10g、生槐花10g。7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服。三診(2011年5月12日):兩下肢皮膚紫癜基本控制,偶有一兩點散發(fā),食納尚可。舌質(zhì)紅,苔黃薄膩,脈細滑。守法進退,藥用:水牛角片先煎10g、赤芍6g、丹皮6g、生地黃10g、紫草6g、連翹6g、地膚子9g、生槐花6g、蒼耳草6g、生甘草3g、玄參6g、炒神曲10g、白茅根12g。7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服。一月后隨訪,諸癥消失,至今未見復發(fā)。按過敏性紫癜西醫(yī)治療多以激素來控制病情,本例患者年幼,故家長求助于中醫(yī)治療。此病可歸屬于中醫(yī)“血風瘡”和“葡萄疫”范疇(《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周教授臨證抓住病癥的特征,患處皮膚紅腫灼熱,有出血點或斑疹,舌質(zhì)暗紅等,從“瘀熱”入手。風熱相搏,壅聚生毒,迫血妄行,血溢脈外,瘀滯凝聚而發(fā)斑,故涼血散瘀與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同用。方以犀角地黃湯為主加減,藥用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紫草涼血散瘀,銀花、連翹、槐花、玄參清熱涼血解毒,蒼耳草、地膚子、蟬蛻清熱祛風?;颊?劑藥后紫癜即有明顯緩解,守法出入,一月后告愈。2精準對于疾病的運用,周教授常認為,整合病證病機不同本文所舉三則病案分屬不同類型的皮膚疾患,經(jīng)周教授治療均取得痊愈,得益于其辨證的精準。周教授常言,任何疾病都是在全面分析病情,充分掌握病證病機特點的基礎上,遣方用藥。辨治皮膚疾病,臨證常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2.1不同濃度的氣分藥及用藥皮膚病的病位多在肌表與肌肉,“肺合皮毛”、“脾主肌肉”,因此與肺、脾關系密切。同時,在表者,多在衛(wèi)氣分;入里者,多涉營血分。病位不同,選方用藥也大有不同。如案2中,癢疹病位在肌表,故藥以清輕宣透的氣分藥為主,青萍石膏湯(《四圣懸樞》)主藥為君藥;案3中,紫癜在肌肉腠理之間,選藥則偏重涼血散瘀的血分藥,方以犀角地黃湯為主加減。2.2皮膚型其他病機皮膚疾病多由風、寒、暑、濕、燥、火、蟲、毒或七情內(nèi)傷、飲食勞倦、臟腑損傷所致,病機主要為氣血不和,臟腑失調(diào),而生風、生濕、化燥、化火、致虛、致瘀。皮膚病與風邪關系密切,風勝則動,風勝則癢,故生風多見游走不定,時起時消,瘙癢、脫屑明顯;濕邪停滯肌膚,多見水皰、皮膚糜爛或滲液流水;火熱熏蒸,可見皮膚色紅、灼熱、疼痛明顯;熱傷脈絡,迫血妄行,常伴皮膚發(fā)斑,亦可由血瘀引起;化燥多見皮膚粗糙、干燥或皸裂,亦因血虛所致。臨證常常相兼為患,如濕熱內(nèi)蘊、瘀熱互結、風濕相搏、燥濕同病等,治宜分清主次。2.3周教授對中藥的運用祛風、清熱、除濕、活血、祛瘀、潤燥均為皮膚疾患的常見治法。分析周教授經(jīng)治皮膚疾病驗案發(fā)現(xiàn),周老習用的藥物主要包括:疏風散邪類,如浮萍、蟬蛻等;清熱解毒類,如銀花、連翹、半邊蓮、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熱燥濕類,如蒼術、黃柏、苦參等;涼血祛瘀類,如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紫草等;祛風止癢類,如蒼耳草、扛板歸、地膚子、白鮮皮等;滋陰潤燥類,如黑芝麻、阿膠、何首烏等。除嫻熟應用常用藥之外,對某些中草藥的應用周教授有其獨到的心得:(1)浮萍,性寒,味辛,入肺經(jīng)。功能發(fā)汗透疹、清熱利水,主治表邪發(fā)熱、斑疹不透、水腫尿少等癥?!侗静菥V目》曰:“其性輕浮,入肺經(jīng),達皮膚?!睆垑垲U也謂:“浮萍,輕浮最甚,故上宣肺氣,外達皮毛,發(fā)汗泄熱,下通水道?!贝怂幵谄つw疾患中的應用甚為獨特,既能疏風清熱,又可引藥直達病所。同時,周教授常常將浮萍、石膏兩味藥配伍使用,浮萍疏風散邪,輕清宣透,石膏解肌清熱,體重沉降,二藥合用,一升一降,一宣一清,既透表解肌清表熱,又清瀉肺經(jīng)實熱,兩擅內(nèi)外之能。對于病性屬風熱,皮損色紅灼熱,瘙癢明顯者,往往效佳。(2)蒼耳草,性微寒,味苦、辛,有毒,入肺經(jīng)。功效散風除濕,通竅止痛。主要用于鼻淵、鼻塞、濁涕不止、香臭難辨等。古代醫(yī)家常以蒼耳子入藥,但由于其毒性,使用劑量較為謹慎,常為3~9g。周教授在前人基礎上,根據(jù)多年臨床實踐,認為蒼耳草與蒼耳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