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紋鋼軋件熱分析及軋件溫度變化_第1頁
螺紋鋼軋件熱分析及軋件溫度變化_第2頁
螺紋鋼軋件熱分析及軋件溫度變化_第3頁
螺紋鋼軋件熱分析及軋件溫度變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螺紋鋼軋件熱分析及軋件溫度變化

在螺旋鋼圈生產(chǎn)過程中,每個圈的變形條件變化范圍非常小,但單元的溫度分布和變化非常大,這對產(chǎn)品的組織性能、尺寸精度和擾動過程的力能參數(shù)有很大影響。軋件溫度是制定軋制工藝的基礎,也是軋鋼生產(chǎn)的主要控制參數(shù)。針對某典型螺紋鋼生產(chǎn)線,采用中心差分方法,預測高鉻和鉬HRB400螺紋鋼軋制過程中軋件溫度分布及變化規(guī)律,并與實測值比較驗證,以期為加熱制度優(yōu)化和穿水冷卻參數(shù)確定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指導。1機組組合布置某廠典型螺紋鋼生產(chǎn)線布置示意為圖1,該生產(chǎn)線有17架軋機,其中粗軋機組7架、中軋機組4架、精軋機組6架,粗軋機組、中軋機組機架水平布置,精軋機組第13,15,17架為平立可轉(zhuǎn)換布置,第12,14,16架為水平布置。關于孔型系統(tǒng),V1為箱型,其余架次為橢圓—圓孔型交替布置。1.1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u3000定(1)軋件溫度控制方程軋制過程中,螺紋鋼長度尺寸遠大于橫斷面尺寸,因此可忽略其軸向?qū)?考慮到該生產(chǎn)線孔型系統(tǒng)的特點,軋件傳熱可簡化為二維問題。(2)軋輥溫度控制方程軋輥高速運轉(zhuǎn),可忽略軋輥周向傳熱,故軋輥的熱傳導方程可簡化為二維問題,見圖2。軋輥與軋件在孔槽表面接觸,且軋輥與軋件接觸時間短暫,從軋件傳入軋輥的熱量在非接觸期被軋輥冷卻水帶走,從軋件傳入軋輥的熱量在軋輥內(nèi)傳播距離遠小于軋輥半徑,因此假設軋輥半徑處(DEF邊)為絕熱,研究單個軋槽,忽略其余軋槽的影響。式中:λg為軋輥導熱系數(shù),W×m-1×K-1;ρg為軋輥密度,kg×m-3;cg為軋輥比熱,J×kg-1×K-1。1.2u3000討論(2)軋件邊界條件1)接觸表面主要考慮軋件與軋輥之間的傳熱和摩擦熱,軋件與軋輥接觸面的傳熱非常復雜,影響因素很多,如軋件的溫度、材質(zhì)、表面氧化鐵皮厚度等,是螺紋鋼軋制過程中影響軋件表面溫度變化的關鍵性邊界問題。對于孔型軋制,軋輥與軋件是逐漸接觸的,邊界上同時存在軋件—軋輥換熱和軋件—空氣換熱,為簡化問題,忽略軋件—空氣換熱,軋件表面熱流密度為:式中:q1為軋件表面熱流密度,W×m-2;qm為摩擦功,W×m-2;Tg為軋輥表面溫度;Tb為軋件表面溫度;h1為軋件與軋輥之間的等效傳熱系數(shù),W×m-2×K-1。2)h1的確定用手持式遠紅外線測溫儀,測得現(xiàn)場軋件表面溫度和軋輥表面溫度,依據(jù)式(10)計算出摩擦功后,聯(lián)立方程(1)和(2)求解,計算出軋件表面熱流密度。通過對傳熱反問題的研究,反算求出h1值,并利用軋件延伸系數(shù)μ擬合,得到:3)自由表面主要考慮軋件與周圍環(huán)境間的輻射換熱,根據(jù)Stefan-Boltzmann定律有:式中:ε為軋件輻射率;σ0為Stefan-Boltzmann常數(shù),W×m-2×K-4;T¥為環(huán)境溫度,根據(jù)現(xiàn)場測量值選取。4)對稱表面假設幾何對稱面上溫度分布對稱,故邊界熱流為:q1=0(8)(3)軋輥邊界條件軋制期軋輥邊界情況見圖2,ABC面為接觸面,主要考慮接觸傳熱與摩擦熱;CD面為自由表面,忽略軋輥與空氣的對流換熱;FA面為對稱邊;DEF面距離孔槽較遠,軋輥與軋件接觸時間短暫,從軋件傳入軋輥的熱量在軋輥內(nèi)傳播距離遠小于軋輥半徑,可作絕熱處理,因此軋制期軋輥邊界熱流為:式中:qg為軋輥邊界熱流密度,W×m-2;rj為軋槽半徑,m;εg為軋輥輻射率;φbg為軋件對軋輥的輻射角系數(shù),R為軋輥半徑,m。(4)摩擦功與變形功的計算變形熱是在克服變形抗力時才產(chǎn)生,因此與材料的剪切抗力、剪切變速強度、變形區(qū)域的大小有關,變形功為:式中:K為剪切抗力,,MPa;H為剪切變速強度,s-1;為平均單位軋制壓力,,MPa;σc為變形抗力,MPa;V為變形區(qū)體積,m3。2成品制冷速度坯料為165mm′165mm′16m,Φ22mm螺紋鋼成品軋制速度為14.2m/s。考慮到對稱性,取軋件橫斷面的1/4為研究對象,數(shù)值網(wǎng)格如圖3,利用VB編程,耦合求解軋件與軋輥接觸面?zhèn)鳠?得到與軋件有關的溫度分布。2.1u3000中軋機組的溫降分析圖4為沿軋線方向的軋件表面平均溫度、橫斷面平均溫度、心部溫度的數(shù)值模擬結(jié)果,同時標明了現(xiàn)場實測的軋件表面溫度。由圖4可見,軋件表面溫度測量值與計算值在粗軋機組和中軋機組段吻合較好;在中軋機組和精軋機組之間的空過段及精軋機組,少數(shù)測量值與計算值偏差較大,但最大相對誤差小于5%。軋件在經(jīng)過粗軋機組時,表面溫降較大。因為上述架次軋制速度小,軋件與軋輥接觸時間長,軋件散熱量較多。隨后架次的軋制速度越來越快,軋件與軋輥接觸時間減短,軋件散熱量減少,軋件表面溫降減緩,甚至不明顯。由于塑性變形功與剪切抗力、剪切變速強度塑性變形熱的產(chǎn)生和傳遞,經(jīng)過中軋機組后,軋件的表面溫度、斷面平均溫度和心部溫度均上躍。成品平均溫度與鋼坯出爐溫度接近,而心部溫度高于鋼坯出爐溫度,可見鋼坯出爐溫度對終軋溫度影響顯著。此外,利用Φ25mm螺紋鋼測量數(shù)據(jù),擬合的式(6)可供其它規(guī)格的螺紋鋼溫度場模擬使用。2.2軋件表層溫度波動為進一步分析軋件內(nèi)部溫度分布,給出了精軋機組的第15,16和17道次后的軋件橫斷面溫度分布,如圖5。由圖5可算出,第15,16,17道次后軋件表面平均溫度和心部溫度的差值分別為101,100,91℃。隨軋制過程進行,軋件表面和心部溫差在減小,但由于塑性變形功的影響,軋件斷面平均溫差仍然較大。另外由圖6可看出第15和17道次軋件表層溫度波動比第16道次的軋件表層溫度波動小,可見橢圓軋件經(jīng)過圓孔軋制后,軋件表面溫度均勻性較好;而圓軋件經(jīng)過橢圓孔軋制后,軋件表面層溫度均勻性較差。3軋件溫度分布建立了適合螺紋鋼軋制過程二維導熱數(shù)學模型,經(jīng)過研究軋件與軋輥之間的傳熱,得到軋件與軋輥之間的等效傳熱系數(shù)公式。通過耦合求解軋件與軋輥接觸面?zhèn)鳠?得到軋件溫度分布,研究表明:(1)塑性變形對小型型材軋件溫度場的影響不能忽略。(2)橢圓軋件經(jīng)過圓孔軋制后表面溫度均勻性提高,而圓軋件經(jīng)過橢圓孔軋制后的表層溫度均勻性下降。式中:q為軋件內(nèi)熱源強度,W×m-3;主要為塑性變形熱,在待軋期q=0;λ為軋件導熱系數(shù),W×m-1×K-1;ρ為軋件密度,kg×m-3;c為軋件比熱,J×kg-1×K-1。(1)初始條件式中:T0為τ=0時刻軋件溫度分布,其余軋制階段初始條件為上一階段結(jié)束時軋件溫度分布;Tg0為軋輥與軋件剛接觸時刻的溫度分布,假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