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4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4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4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4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4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4屆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高三歷史試卷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國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礎上產生的,與氏族組織有著根本區(qū)別。國家按地區(qū)來劃分國民,區(qū)別于原始社會以血緣劃分的組織結構,國家設立有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但是,中國古代,直至商代和周代,其氏族、宗族、家族等血緣組織和結構還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相當大的作用,還處于血緣和地緣相混合的狀態(tài)。這說明中國商周時期A.具備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B.氏族制度仍長期延續(xù)C.政治制度有部族色彩D.政權與族權逐步分離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活躍。以下為關于“士”的幾種評論。人物觀點出處孟子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孟子》范睢(天下之士)相聚而攻秦者,以己欲富貴耳?!稇?zhàn)國策》荀子今之所謂士仕者,污漫者也,賊亂者也,恣睢者也,貪利者也,觸抵者也,無禮義而唯權勢之嗜者也。《荀子》上述材料反映了A.士階層開始崛起B(yǎng).養(yǎng)士之風盛行C.士重視發(fā)展經濟D.士人競爭激烈3.公元39年,劉秀下“度田令”,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又命“考察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有十余個郡太守因“度田不實”被誅殺,“學為儒宗、八世博士”的大司徒歐陽歙也因測量田畝作弊、貪污,被捕下獄死在獄中?!翱笮占氨L群盜,處處并起”。這說明A.度田有助打擊豪強B.度田是為整頓吏治C.東漢初年政局動蕩D.土地兼并妨礙民生4.西魏——北周時期的統(tǒng)治者,采取了推誠布信、勸以耕稼、引導民風、以“廉簡”治理“群蠻”、以清廉之政爭取羌人、積極撫慰及恩威并用等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這些政策A.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礎B.加大了南北統(tǒng)一的阻力C.消除了各民族間的隔閡D.有效強化了內部凝聚力5.唐末黃巢起義時,起義軍圍攻廣州,黃巢向朝廷求任廣州節(jié)度使。在朝議時,官員于琮反對,他說:“南海有市舶之利,歲貢珠璣。如今妖賊所有,國藏漸當廢竭。”由此可見唐朝A.節(jié)度使已成朝廷大患B.朝議制度影響了決策C.朝貢貿易的利潤豐厚D.外貿是重要財政來源6.漢刺史與宋監(jiān)司均負有巡歷地方的監(jiān)察之責。漢代后期,作為監(jiān)察機構的刺史侵郡守行政權力而積重難返,刺史漸成州牧,集軍政諸務于一身。宋朝地方監(jiān)司卻合行政監(jiān)察為一,運行二百年多年。宋朝地方監(jiān)司與漢代刺史機構設置的顯著不同是A.崇文抑武B.諸司并立C.權力集中D.因循保守7.明正德年間,王陽明選取34封朱熹與人往來的書信,編成《朱子晚年定論》。他認為朱熹晚年思想與陸九淵趨同。該書刻印流傳后引發(fā)激烈批評和爭論,批評者認為此書完全是“顛倒黑白”,“援朱入陸”之作。顧炎武批評該書“顛倒早晚,以彌縫陸學而不顧矯誣朱子,誑誤后學之深?!庇纱送浦狝.王陽明是為了宣揚心學B.朱熹與陸九淵思想趨同C.顧炎武反對理學的虛偽D.朱熹的思想被后世誤解8.康熙皇帝在與大學士等官員的一次談話中說:當時“田畝多歸縉紳豪富之家”,“約計小民有恒業(yè)者十之三四耳”。下表為安徽休寧縣某地占地情況。年代土地占有情況康熙四十五年(1706)康熙五十五年(1716)乾隆二十六年(1761)0~1畝35戶23.97%40戶27.40%25戶21.55%1~10畝82戶56.17%79戶54.11%68戶58.62%10~25畝27戶18.49%25戶17.12%18戶15.52%25畝以上2戶1.37%2戶1.37%5戶4.31%合計146戶100%146戶100%116戶100%——章有義《明清徽州土地關系研究》以上材料表明A.該地情況印證康熙皇帝的判斷B.該地情況反映了國家政策變化C.清代的土地占有并未趨向集中D.清代的土地狀況各地可能不同9.史家常用“內外”分指中央與地方,用“輕重”來描述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形勢。歷史學家羅爾綱認為,晚清形成了“內輕外重”的局面。可用于分析這種格局的直接形成原因和表現(xiàn)的歷史事件分別是A.鴉片戰(zhàn)爭戊戌變法B.太平天國運動東南互保C.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D.甲午戰(zhàn)爭清末新政10.1894年,孫中山創(chuàng)建革命團體,親自起草團體章程。在這個章程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振興中華”這一具有民族復興思想內涵的口號。他的這個口號A.表明民族意識全面覺醒B.開辟民族復興光明前景C.反映近代中國主流思潮D.集中體現(xiàn)三民主義思想11.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時,廣大民眾迅速行動,掀起抵制運動,各城市成立眾多團體“為政府后援”,支持政府與日交涉。1921年至1922年華盛頓會議期間,除北洋政府派出的全權代表外,國內社會團體還推出兩人作為國民代表出席會議,向國內公眾匯報會議的進展情況。這說明A.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降低B.國民外交漸成外交的主流C.外交成功關鍵是民眾支持D.國民革命推動了外交事業(yè)12.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會議,分析了當時形勢并作出決議。會議決定,改變過去的“工農共和國”為“人民共和國”;改變過去對富農的政策,對富農的土地和財產,除了封建剝削外,給予保護政策;在發(fā)展黨員問題上,決議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這次會議召開的重要背景是A.長征勝利結束,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B.民族危機加劇,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C.局部抗戰(zhàn)開始,中共全面抗戰(zhàn)路線形成D.國共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13.下圖為漫畫家張樂平40年代后期創(chuàng)作的系列漫畫《三毛流浪記》中的《不如洋娃娃》。該漫畫A.諷刺抗戰(zhàn)背景下惡性通貨膨脹B.折射出國民黨政權的統(tǒng)治危機C.揭露內戰(zhàn)時期的人口販賣問題D.批判洋貨涌入沖擊了民族工業(yè)14.1976年前,中國的城市化總體發(fā)展緩慢,城市化率較低。根據《中國城市化率現(xiàn)狀調查報告》整理1949至1975年中國城市化發(fā)展狀況如下:階段時間城市化率一1949年至1952年每年降低一個百分點,由17.43%降為14.42%二1953年至1960年增長近6個百分點,由14.85%提高至20.74%三1961年至1964年由18.85%降至16.56%四1965年至1975年停滯不前,十年間下降了1.26個百分點對上表分析正確的是:A.第一階段的主因是經濟的恢復B.第二階段的主因是大躍進運動C.第三階段因國家進行政策調整D.第四階段因國民經濟持續(xù)下滑15.1986年,電視劇《新星》在全國熱播,贏得了超高收視率,引起強烈反響。武漢市社科院學者對該劇觀眾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項調查為“觀眾對評論《新星》的語句選擇”,統(tǒng)計情況如下:評論語句打勾(%)沒打勾(%)總計1.《新星》的主要演員演得很好,很自然。62.337.71002.《新星》客易使人迎成一種印象,似乎我們的老干部都象顧榮那樣,是反對改革的封建保守勢力。11.988.11003.《新里》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能吸引人,看了一集又想看下去。67.033.01004.《新星》的最大特點是真實,它通過對一個縣的政治生活的描寫,真實地揭露了我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77.722.31005.《新星》過分渲染黨內的政治斗爭,不利于鞏固當前安定團結的政治形勢。3.496.61006.《新星》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反映子人們要求改革的強烈愿望。78.521.51007.《新星》狠狠地鞭撻了官僚主義、封建殘余等不正之風,看了解氣,痛快。69.031.01008.《新星》把老干部都寫成了改革的阻力,是對老干部的誣蔑。3.696.41009.《新星》以它的真實性征服了廣大觀眾,這同時也反映了當前許多小說、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的不真實。55.344.710010.《新星》把社會描寫得太黑暗了,不利于鼓舞人們搞四化的斗志。2.597.510011.《新星》把改革的阻力形象地擺在觀眾面前,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改革艱巨性的認識。76.623.4100——王鐵《把民族的熱情保持在偉大歷史悲劇的高度上——電視劇<新星>觀眾調查報告》由此可見,該劇獲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A.滿足人民需要B.批判社會問題C.緊扣時代脈搏D.文藝百花齊放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鹽】15分材料一:根據《中國滋味:鹽與文明》整理中國古代鹽政發(fā)展簡況時期簡況夏商周“鹽雖入貢,未嘗有禁法”春秋戰(zhàn)國有私商以鹽致富,如猗頓以販賣河東池鹽發(fā)財。齊國管仲提出“官山?!钡柠}法,主張國家壟斷專賣。商鞅變法主張“壹山澤”,國家控制鹽的生產和流通,商人分銷需交重稅。西漢漢武帝實行鹽鐵官賣,設置鹽官,盡收鹽利。東漢光武帝廢除食鹽專賣之法,聽民制鹽,自由販運。在產鹽區(qū)設置鹽官收取鹽稅。漢章帝時期恢復漢武帝時期的官營辦法。三國兩晉南北朝多實行專賣,南方對食鹽實行征稅制。唐唐代鹽業(yè)政策繼承前代的征稅制,官營制度、無稅制(對鹽池、鹽井),也有創(chuàng)新,例如鹽的代租制、租佃制。各地鹽法有不同且有變化。五代鹽法逐年嚴密,期間也一度松弛鹽禁。宋建立完備的食鹽專賣制度。初期實行官賣法(官運官銷),后主要實行通商法(官府把官鹽賣給商人銷售)。元鹽法逐漸嚴密,官鹽漸貴,強配民食引起民怨。明前期主要實行開中法,實行民產、官收、商運、商銷。明神宗時期,政府將食鹽收買運銷之權都交給商人,從此開中法廢止,民制、商收、商賣的綱法興起。清由戶部管理全國鹽務,鹽政之權分與各省?!な雏}銷售主要實行官督商銷,使專業(yè)鹽商壟斷了鹽的收買、運輸和銷售。材料二:(宋)蔡京創(chuàng)行鹽引法,用官袋裝鹽,限定斤重,封印為記,一袋為一引,編立引目號簿。商人繳納包括稅款在內的鹽價領引,引核對號簿支鹽運銷。到期鹽未售完,即行毀引,鹽沒于官?!敃r鹽引又稱鈔引,在鹽鈔取鹽憑證的基礎上增加了官許賣鹽執(zhí)照的性質,在行銷制度方而更為嚴密。(明)開中制,就是政府控制鹽的生產和鹽的專賣權,根據邊防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出榜招商,應招商人必須把政府需要的實物輸送到達防衛(wèi)所,才能取得販鹽的專利執(zhí)照“鹽引”。然后,(商人)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支鹽,并在指定地區(qū)內銷售。……后來鹽商為了減少運糧的費用,紛紛到北邊軍鎮(zhèn)附近屯墾,將所產糧食就近供應邊關?!_中鹽法首創(chuàng)于山西,在納糧販鹽的商人中,山西商人最多。————摘編自王仁湘《中國滋味:鹽與文明》(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中國古代鹽政發(fā)展的特點。采用一個新的時間尺度,對古代的鹽業(yè)經營變化進行階段劃分,并簡要說明劃分依據。(8分)

(2)根據材料二,說明蔡京創(chuàng)行“鹽引”的直接作用。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代開中制的積極影響。(7分)17.【科學救國思潮及研究】14分材料一近代科學救國思潮最早可追溯到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提出"師敵之長技以制敵”的口號,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洋務運動時期魏源的主張得到了初步實踐。1905年康有為首倡“科學實為救國之第一事”。此后,科學救國的呼聲開始稀疏的出現(xiàn)于報刊雜志。辛亥革命后、科學救國漸成為社會有識之士的救國口號。1915年中國科學社的創(chuàng)立及其《科學》雜志的刊行,是科學救國思潮形成的標志。五四時期,科學救國思潮漸成為一種具有相當社會基礎的思潮,成為鼓舞青年獻身科學的口號,該思潮逐漸理論化、系統(tǒng)化,影響也更為深遠。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科學救國思潮向縱深發(fā)展,擴大到社會各層面,在更為深遠的范圍內影響著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督茖W救國思潮研究》材料二:50年代以來對“科學救國思潮”的研究簡況時期整體情況學者文章舉例1950~70年代初很少有專門論述的文章。無1970年代后期研究評論的出發(fā)點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多持批判、否定態(tài)度,將其視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社會思潮,甚至當作反動的思想進行抨擊。1976年《“科學救國”是什么貨色》1976年《“科學救國論”就是投降賣國論》1976年《科技工作者必須為無產階級服務》1978年《張春橋為什么要揮舞“科學救國”這根五十年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大棒》1980~90年代摒棄評價人物公式化、論說事件政治化的研究模式。研究思路更開闊,研究方法明顯進步。對科學救國思潮所包含的積極成分予以充分肯定,對科學救國論者的思想和言行重新審視。1983年《重視科學與"科學救國”》1987年《應該重新評價“科學救國”的思想和口號》1989年《近代“科學救國”思想的源流和評估》1993年《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思潮的再認識》1996年《科學救國思潮考略》21世紀后研究出現(xiàn)了新的趨勢。有學者嘗試對科學救國思潮的理論體系及其思想價值等問題進行考察,由此取得了一些積極的研究成果。2003年《辛亥革命后“科學救國”思潮的社會影響》2004年《從科學救國到科教興國思想演變的思考》2004年《論科學救國理論的體系結構及其價值》2005年《科學救國論的特征及現(xiàn)代價值——以20世紀30年代科學化運動為例》(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以來科學救國思潮興起的社會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建國以來學者對科學救國思潮研究的總體變化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8分)

18.【農業(yè)互助合作運動】14分材料一圖片說明:1930年代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圖片說明:1930年代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力開展土地革命,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通過組織耕田隊、勞動互助社、發(fā)展犁牛合作社等措施,開展互助合作運動。1934年3月27日,《紅色中華》刊發(fā)《茅坪犁牛合作社的現(xiàn)在與將來》,介紹中央蘇區(qū)犁牛合作社的蓬勃發(fā)展情況,指出其以瑞金、興國等縣為最好。圖片說明:1940年代初,陜甘寧邊區(qū)從毛澤東、朱德等中圖片說明:1940年代初,陜甘寧邊區(qū)從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到每一個干部、戰(zhàn)士,人人開荒種地,個個紡線種菜。延水河畔、杜甫川上、南泥灣里,到處蕩漾著《開荒歌》、《生產大合唱》的歌聲。1943年11月26號,陜甘寧邊區(qū)第一屆勞動英雄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和第三屆生產展覽會同時開幕。毛澤東參觀展覽會并邀請勞動英雄座談。毛主席指出“目前我們在經濟上組織群眾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毛澤東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學會組織群眾的勞動……組織生產競賽,獎勵勞動英雄,組織生產展覽會,發(fā)動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材料二材料二(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說明兩個時期的農業(yè)互助合作的不同背景。(8分)(2)簡析中國共產黨在三四十年代領導開展農業(yè)互助合作的意義。(6分)

19.【武漢建設】12分一九五三年,成立武漢大橋局,開始籌備興建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四年七月,蘇聯(lián)派遣專家組來華進行技術援助。一九五七年九月竣工,十月驗收交付使用。至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大橋在技術設計中,中蘇技術人員的共同研究,創(chuàng)造了世界橋梁史上尚無先例的、新的基礎結構和新的施工方法——大型管柱基礎、管柱鉆孔法。在工程進行中,全國人民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國內科學技術專家亦貢獻了不少的寶貴意見。為建設長江大橋來自全國各地的職工,不論酷暑嚴寒,不避狂風驟雨,不畏洪水駭浪,英勇搏斗,表現(xiàn)了工人階級無比的英雄氣概?!幾浴段錆h長江大橋建橋記》武鋼1.7米軋機工程是20世紀70年代國家重點建設項目。1972年中央決定從日本、西德引進一米七軋機成套設備。1974年9月破土動工,1981年12月交付生產。引進建成后,為提升1.7米軋機總體裝備和工藝水平,武鋼公司在掌握引進的幾百項專利和技術訣竅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新技術、新工藝,開發(fā)新產品。到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7米”開發(fā)創(chuàng)新的新技術項目達197項,其中達到20世紀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有47項?!幾浴段滗撘幻灼哕垯C的引進始末》以上兩段材料提供了兩個武漢重要建設項目的案例,對我們今天的現(xiàn)代化建設有諸多啟示。請從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4屆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答案一選擇題1C夏商周時期奴隸制國家形成并不斷發(fā)展,但政治制度帶有部族色彩。在五帝后期的“萬邦”時代,一些邦國已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故A錯。夏商周時期是中華文明和早期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與原始氏族制度顯著不同,故B錯。選項D與商周不符。2D從材料可知,為獲任用,為求富貴、權勢,士人競爭激烈。A材料均為戰(zhàn)國時期,“開始”不正確;B、C材料未涉及。3A光武帝劉秀度田令清查土地、人口,損害豪強利益,引發(fā)叛亂。度田是為了限制豪強大家勢力,便于封建國家征收賦稅和征發(fā)徭役。度田過程中,官僚豪強勾結,造成度田不實,B錯。東漢初年政局漸趨穩(wěn)定,C錯。材料不能說明D。材料所說“群盜并起”是因度田損壞豪強利益。4D西魏-北周統(tǒng)治者采取積極措施,推動了民族交融、有效強化內部凝聚力(新版《綱要》上P33學習拓展),對后來北周滅北齊、隋完成南北統(tǒng)一有促進作用。5DAB材料未體現(xiàn),C“市舶之利”指外貿,朝貢貿易利潤不大。6B材料表明漢代刺史逐漸“集軍政諸務于一身”,而宋代監(jiān)司分為“帥、漕、憲、倉”諸司,“分化事權”從不同方面監(jiān)控節(jié)制。7A王陽明認為理學家朱熹理念中有心學元素,認為朱熹晚年思想與陸九淵趨同,實際是依據其心學思想對朱子論著作了新的闡述,是為了宣傳心學。8D康熙皇帝認為土地集中現(xiàn)象嚴重,自耕農占比不大。而材料表格中休寧一地的土地占有情況,自耕農依然占大多數,占地25畝以上的地主占比并不大。綜合材料分析,各地土地狀況可能不同。9B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過程中,湘淮官僚集團崛起,中央權力下移。晚清地方督撫權力擴大。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洽談“東南互?!本褪潜憩F(xiàn)。10C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國主流思潮之一。孫中山“振興中華”的口號反映了當時人們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實現(xiàn)民族振興。五四運動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故A錯。抗戰(zhàn)勝利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故B錯。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首次提出三民主義,故D錯。11A1915年民眾支持政府與日交涉,1921年民眾推出代表監(jiān)督政府全權代表,反映民眾對北洋政府信任度降低。BC說法錯誤。與國民革命無關,D錯。12B1935年底召開瓦窯堡會議,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會議前,日寇在侵占東北三省后,制造“華北事變”。北平學生發(fā)起“一二九運動”,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長征勝利結束是1936年10月,A錯。1931年九一八事變標志中國局部抗戰(zhàn)開始;1937年洛川會議,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zhàn)路線形成,C錯。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13B漫畫反映出40年代后期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后,國統(tǒng)區(qū)經濟崩潰,洋貨涌入,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老百姓生存艱難(賣兒賣女),這些都是國民黨政權統(tǒng)治危機的表現(xiàn)。14C第一階段經濟的恢復不能解釋城市化率下降。第二階段城市化發(fā)展與經濟的恢復發(fā)展,一五計劃實施,工業(yè)大躍進等有關,但1958年大躍進運動不是主要原因。第三階段,國家為克服困難,實際國民經濟調整,壓縮城鎮(zhèn)人口。第四階段國民經濟不是持續(xù)下滑。15C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人們關心改革。問卷調查統(tǒng)計整體上,特別是最高的三項(4、6、11)都反映了人民對改革的關切。該劇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抓住了改革時代的脈搏。二.非選擇題16.(1)特點:以官營(官府專賣)為主;鹽業(yè)政策在繼承中有發(fā)展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比較嚴密的鹽法體系。(4分,每點2分,答對兩點即可)劃分階段:秦漢以前,以民營或商營為主;漢至明代,官營與民營并存,以官營為主;明后期至清代,以商營、民營為主。(其他劃分方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但答案必須包括時期和理由)(4分)(2)直接作用:保證食鹽專賣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2分)積極影響:保證了邊關軍鎮(zhèn)的糧食供應、儲備,有利于邊防的鞏固;平抑了邊地糧價,充實了邊疆人口,有利于邊疆的穩(wěn)定和開發(fā);減少財政支出,保障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商品經濟發(fā)展(晉商商幫的發(fā)展)。(答對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得5分)17.(1)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劇,先進知識分子尋找救國(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西方思想、科學技術和工業(yè)文明成就傳入中國,有識之士認識到科學的重要作用;近代中國社會在動蕩和變革中走向近代化,思想不斷解放。(6分)(2).總體趨勢:研究增多,不斷深入;漸趨全面、客觀;研究與時俱進。(任答兩點2分)50-70年代,史學研究重視對階級斗爭和革命史的研究,忽視對科學救國思潮的研究。七十年代末,受“左”傾思想、教條主義以及政治因素影響,存在將學術問題政治化、上綱上線的做法,因此對科學救國思想的研究評論主觀性強,多為否定和批判。改革開放以來,思想不斷解放,學術研究活躍,百家爭鳴,歷史研究漸趨客觀。國家重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歷史研究者也重視對近代科學救國思潮的研究,對其中的積極成分予以肯定和重新審視。隨著時代發(fā)展,歷史學研究與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