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間的傳布_第1頁
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間的傳布_第2頁
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間的傳布_第3頁
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間的傳布_第4頁
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間的傳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間的傳布

泰山的信仰體系是一個復雜的信仰群體。其中的核心,莫過于泰山神東岳大帝和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而兩者所以被官方載入祀典或在民間香火旺盛,很大程度上因為二者均源于泰山;傳統(tǒng)久遠的泰山崇拜成為泰山神靈在各地的傳播的保障。當然,在秦漢以來的較長歷史時段里,泰山的神靈體系有各個神靈生成、衍化、相互間權力轉移、受眾更迭的過程。本文以碧霞元君信仰以及對泰山的信仰的傳布為研究中心;后文以“泰山信仰”簡稱之。就山東一境而言,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間自西向東傳布。據(jù)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看,泰山信仰傳布的力度從明代至清前期漸趨增長。而自光緒末年至民國卻是一個轉折;有明確的跡象表明,泰山信仰在膠東的影響力有變。本文選定自岱至海的兩座廟宇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泰山信仰在清末民初如何生變。青石山(青山)廟宇屬碧霞行宮,坐落于昌邑中部濰河東岸,“當?shù)侨R咽喉,東西孔道,人杰物麗,甲于諸邑,固形勝之區(qū)也”。這個廟宇主祀“清亮老父”和“清亮老母”;斑疹殿還供奉司人疾病與農禾豐歉的老佛爺、司五谷的麥王娘娘,以及“主痘碧霞元君之神及其元配衛(wèi)房圣母元君,俗稱斑疹老爺和斑疹娘娘。它掌人間之時痘,主生死之修短,秉陰陽之順逆,玄造化之元神。配神五位,為其率領的東西南北中五方主痘正神?!瓊髡f到此祈禱,可保安全無恙”。泰山殿另外奉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母或泰山老奶奶?!鼻嗌街苓叺奶┥嚼夏笗延袛?shù)百年歷史,而且由會眾公推會首。入會者家祀泰山老母像,并按時向會首交錢,積累一定時間,組織朝山隊伍,由會首帶領,遠赴泰山朝山進香,叩拜泰山老奶奶;積資多時,還立石碑,銘志入會者姓名,表達對泰山老母的虔誠。這個泰山老母會“沒有自己的教義,只是求神仙保佑賜福,而且主要是對切身利益的佑助,如求子、求豐收、保平安等,……青山的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亦成為最受歡迎的神祇”。這個廟宇,對于理解泰山信仰在膠萊河兩岸的轉變,以及當?shù)厝藢Ρ滔荚南胂蠛蛻B(tài)度,尤為重要。這個廟里呈現(xiàn)出幾種自相矛盾、混亂的碧霞元君形象。青山廟里的碧霞元君,至少被當做三個不同的人格神。正殿里的“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依然保留了“聰明正直”的偉大女神形象;而“碧霞元君之神”則被當成男性,做了主管斑疹的小神,并且娶了元配夫人“圣母元君”。這個“圣母”、“元君”通常也是山東民間在省略掉“泰山”之后,直接對碧霞元君的稱呼。以此看來,青山廟里的斑疹神碧霞元君,娶了圣母元君(一般認為,也是對碧霞元君的稱謂);他們又共同遵奉大神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為尊。也就是說,從今日信徒的眼光來看,在青山廟里頭,碧霞元君被理解成三個神;但是,這三個形象,未必是碧霞元君,可能是泰山女神的三個面相,或與碧霞元君有莫大關系。這三個面相,在碧霞元君信仰的發(fā)展史上,均是淵源有自,但不屬于同一種傳說或者信仰體系;同時出現(xiàn)在青山碧霞行宮,可以看做是信仰的“層累”乃至迭合。對碧霞元君的認識,不同的體系有不同的說法和態(tài)度;而其中的歧異,跟碧霞元君的“出身”有莫大關系。綜合前人所論,概述其說如下:黃帝所遣玉女;土著始祖母崇拜;東岳大帝之女;玉皇大帝之女;坤道化女;天神分身;民女成神。當然,另外還需區(qū)分泰山碧霞元君與曾被冊封為“碧霞元君”的天后媽祖。民間宗教則樂于將碧霞元君認同為無生老母,或者以青蓮老母為碧霞元君。而青山碧霞宮里的碧霞元君形象,一部分來自于“東岳大帝之女說”。按照行禮的先后尊卑次序,大體可以推斷其中“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而和“東岳子孫安監(jiān)生衛(wèi)房圣母元君”位列仙班;其中碧霞元君緊隨東岳太子之后,身份可能是東岳大帝之女;而“衛(wèi)房圣母元君”則是一個主司保佑小孩的神。下文中即是譜系:“是時天尊說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頂禮:東岳大生天齊仁元圣帝,四岳四天圣帝岱岳文武公卿,東岳正宮淑明坤德皇后,東岳上卿司命鎮(zhèn)國真君,東岳上殿太子炳靈仁惠王尊神,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東岳掌增福略福之神,東岳子孫安監(jiān)生衛(wèi)房圣母元君,江東忠佑崇惠之神,岳府太尉朱將軍都副統(tǒng)兵元帥,岳庭七十五司冥官朝班官典?!蓖ǔ?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圣母、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都指代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甚至天仙圣母也成為碧霞元君的專稱,“天仙圣母之神,其來久矣。因靈顯于東省之泰山,遂稱為泰山圣母云”。從碧霞元君,分化或衍化出來眾多的女神,作為碧霞元君的配神。如北京東岳廟中,天仙娘娘(碧霞元君)位于正中,有八位娘娘分立兩側,分別是:子孫娘娘、送生娘娘、催生娘娘、培姑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斑疹娘娘、引蒙娘娘等。北京崇文門藥王殿前的神牌,則細致地描繪了這些神的職司: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子孫圣母有德廣嗣元君;痘疹圣母立毓隱形元君;斑疹圣母保佑和慈元君;送生圣母錫慶保產元君;催生圣母順安保幼元君;乳母圣母哺嬰養(yǎng)幼元君;引蒙圣母通穎導幼元君。據(jù)《敕封劉真君寶卷》,藥王降生為劉守真,“……上帝封為插花郎君,專管人間兒女生斑生疹等病。有泰山圣母、斑疹娘娘、送花娘娘齊來慶賀”。從寶卷上看,泰山圣母與斑疹娘娘是兩個不同的神,斑疹娘娘一般身為碧霞元君的配神。據(jù)岱廟所藏清代《泰山圣母護世弘濟妙經》,卷首是三仙坐像,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居中,左為送子娘娘,右為眼光奶奶。這是目前在碧霞行宮中通常所見的神靈格局。而在青山廟里,從神靈的名諱、職司等來看,這些敘事相互錯落的經卷或寶卷應該為當?shù)厝怂欢?但又不至于熟知;乃至于借題發(fā)揮,在一座廟里出現(xiàn)碧霞元君的三個面相。羅香林認為,碧霞元君的神職在信仰發(fā)展史上,從婦女的保護神,漸趨擴大到人間禍福無所不能。這個過程也是對于碧霞元君的各種解釋性說法相互粘合、相互損益的再生過程。青山廟宇所在的位置,可能是光緒年之后,泰山自身的圣地影響力往東輻射的強弩之末。這個廟里,泰山殿內奉祀“泰山老奶奶”或“泰山老母”,在膠東地區(qū),很少有“泰山老奶奶”的稱謂。清人對碧霞元君得名“老奶奶”一事,略有解釋,“老爺奶奶之稱乃仕宦家兒女之呼其父母也?!追Q諸神道亦曰老爺奶奶?!┥奖滔荚齽t曰‘頂上奶奶’。清口之惠濟祠曰‘奶奶廟’。他處凡元君行宮,皆以奶奶廟稱之。在鄉(xiāng)人婦女之愚,意蓋尊之;如顯宦親之,如父母也?!薄袄夏棠獭彪m然與“老母”兩種稱謂一樣,都是以民間的擬人稱謂尊神,但它們有鮮明的地方性。在山東,從泰山往東到濰河沿岸,基本都以“老奶奶”呼之,甚至省去“泰山”二字;而濰河以東,則以“泰山老母”呼之。這個位于濰河東岸的青山廟,則是兩種稱謂的一個交匯點。而濰河可能也不僅僅是稱謂的分界線,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是泰山崇拜從泰山往東輻射的終端。在更往東的膠東半島,也有濃厚的碧霞元君的信仰;但信仰的圣地,不一定是泰山。比如昌平掖一帶,以大澤山為中心;招遠、棲霞一帶,以昆崳山為中心。這些地方的香客,平時除了在家里奉祀碧霞元君,也進行朝山進香活動。當然會有部分香客去泰山進香,但是大多數(shù)選擇在鄰近的山作為朝山進香的“圣地”。尤其是光緒年之后,膠東去往泰山的香客越來越少。表現(xiàn)在泰山靈應宮的進香碑刻上,有至少光緒年之前的三通膠東的進香碑刻;而光緒之后,膠東人的進香碑在紅門宮、靈應宮等進香碑匯集之地,則近乎絕跡。青山廟的香會,跟大澤山的無生老母香會,都有各自的區(qū)域信仰中心。而且,兩者在家舉行的祭祀儀式,以及當會斂資、朝山進香的儀式、組織方式都幾乎一致。可是,青山廟的香會依舊尊奉泰山為圣地,而大澤山的香會,則在百余年的時間里,盡力論證大澤山的獨立地位,并越來越強調大澤山對于昌平掖一帶地方的“地望”意義。這從另一方面論證了剛才的第一點:濰河是泰山影響力所及的區(qū)域;但可能是最后的區(qū)域。因為昌邑的大多數(shù)人并非來青山廟拜碧霞元君,從而到泰山朝圣;而是不遠百里,奔赴大澤山。大澤山在昌平掖一帶,是最重要的“地望”,昌邑、掖縣都無高山,“齊之山海為天下冠,而東萊之間,山水形勢雄渾偉麗,又為齊冠。而大澤之秀又為東萊之冠”。所以,大澤山成為這一地區(qū)的“名勝之地”、“固一郡之名山,亦一郡之靈山矣,……東萊之所瞻”(康熙二十二年碑),并且成為碧霞元君行宮所在,吸引大批香客。大澤山和日照庵成為昌平掖一帶香客們心中神圣的地方,是他們來朝山進香的目的地。因為碧霞元君或者無生老母之神(靈體)居住在這里;大澤山、日照庵是神所擁有的神圣力量的載體——兩位神的偶像(具象)也在這里;并且神在這些場所展示了自己,并與人的世界進行交流。香客在向大澤山朝山進香的過程中,在這個神圣的場所中,信徒可以與神建立某種聯(lián)系。日照庵供奉的神靈,從清末以來,由碧霞元君一神到無生老母等多神,是個逐漸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日照庵作為碧霞元君的行宮,源自何時,資料闕如。但自康熙年間以來相當長的時段內,碧霞元君(當?shù)胤Q為泰山老母)是日照庵唯一奉祀的神靈。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無生老母在等其它女神的神像出現(xiàn)在日照庵的時間約是1932年前后(民國二十一年碑)。此后,日照庵的主神變成兩個:大老母(泰山老母碧霞元君)和小老母(無生老母)。兩個老母在同一所庵堂并立為主神,而且無生老母在某些方面比碧霞元君更風光,甚至連大澤山的廟會期的高潮都從是碧霞元君誕辰三月十八改至三月二十六無生老母誕辰。這是個信仰方面的巨變。大澤山神靈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流變的過程,可以大體按照時間順序分成三個階段。從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這段時間,老母這個稱呼,從康熙朝時稱謂與意涵都指代碧霞元君;到光緒年間,已經出現(xiàn)以老母這一個詞匯,但是,作為昌平掖一帶地方化對女神的稱呼而已,此時常常出現(xiàn)“泰山”與“老母”連用,但此時大澤山上的神靈,依然沒有神像,只是一個想象中的神圣實在,即泰山碧霞元君?!袄夏浮边@個地方化的稱呼被香客廣泛接納,是神靈地方化的外在表現(xiàn);這一階段的香客,以素以工商業(yè)發(fā)達,而且有久遠碧霞元君崇拜傳統(tǒng)的昌邑人為主體。從光緒末年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前后,這段時間內對老母的認識,從泰山老母,一直發(fā)展到更加地方化的“大澤老母”。大澤老母有兩種指代的含義,一種是說碧霞元君在大澤山的分香,這在大澤山碧霞元君崇拜傳統(tǒng)保留較好的地方,比較明顯;再就是大澤山作為一個地方,有了自己的老母。這是信仰變遷中的進一步地方化表現(xiàn);而這一階段,平度和掖縣的香客開始慢慢增多。昌邑的工商業(yè)在進入1900年代之后逐漸衰落,地方社會的結構慢慢變化,而且作為一個“地方”成為一個主體,從而要求有自己的新神。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無生老母出現(xiàn);民國二十四年,太陽老母出現(xiàn),觀音老母出現(xiàn),直到民國二十七年,紅蓮老母出現(xiàn)。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止,大澤山上共有泰山老母、大澤山老母、無生老母(高山老母)、觀音老母、太陽老母、紅蓮老母等數(shù)種老母形象并存。這些多樣化的老母,實際上是以新神無生老母作為核心和代表的,但也說明了1930年代,在大澤山上,有個規(guī)模宏大的造神修廟運動。民國二十年到二十五年,都是當?shù)亟洕靡曰謴桶l(fā)展后,老百姓飽暖而有剩余的購買力投入到信仰活動中來。無生老母的產生,是在昌平掖地方社會中,平度本地人謀求話語權和控制權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其實,通觀大澤山神靈變遷史,也是一部泰山權威漸消,大澤山權威漸長的歷史。關于大澤山與泰山的關系問題,在大澤山功德碑上頻頻出現(xiàn)。在早期的碑刻上,大澤山攀附泰山,努力渲染泰山的神山地位,并以各種方式與泰山相提并論;清代中期之前的碑刻大多認為,泰山是一座“神圣”的山,能溝通天地;大澤山與泰山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不同的立碑人持有對這種關系的不同解讀方式,但是都承認,這種密切關系,保障了大澤山也有類似于泰山的靈應力量。到民國年間,進香碑中越來越強調大澤山的獨立地位,以及大澤山跟地方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泰山不再是大澤山獲取神圣權威的唯一來源。需要注意的是,香客所自的不同地域,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于大澤山——泰山關系的看法?;\統(tǒng)地說,1900年之前,香客以昌邑人為主;而1900年-1932年,平度和掖縣香客逐漸增加;1932年后,以平度本地香客,以及地近大澤山的掖縣香客為主體。一般來說,昌邑香客更關心其神靈的廣大威力,而平度的香客,則強調大澤山的地方性。下文中詳述每通碑刻中其香客的地域所自及其信仰主張??滴醵?1683年)的碑刻是目前大澤山所見最早的碑刻。在這通碑刻中,論證了山與神的關系,認為兩者是相得益彰的。這通碑刻,一方面利用泰山和碧霞元君的神性,以此推及到大澤山日照庵作為泰山行宮的神性與權威;另一方面,強調大澤山在萊州府作為地望的特殊性地位。前者保障了“神”的權威,而后者保障了“山”的權威。那么,神通廣大的女神碧霞元君,住在巍峨聳立的大澤山上,這樣山成了靈山名山;神也成了“正神”。通過渲染大澤山與泰山的密切關系,大澤山一帶的香客的信仰行為有了更多道德依據(jù)和合理性。有一通僅存抄文,現(xiàn)已軼失的《路燈碑》,立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十八日,由滕鳳文撰書。碑文中將泰山與九青山并立,認為分別隸屬齊魯二地,各自在其地方有靈性。大澤山周邊的人與泰山不生活在同一個地域范圍內,他們以泰山香客崇拜泰山的方式和態(tài)度來對待大澤山。雖然泰山是個比對的對象,但是,這一通碑是對大澤山(九青山)地方性地位的尊崇,而不是強調從泰山分得靈性,二者分庭抗禮。這說明在康熙年間,以碧霞元君為大澤山日照庵主神之時,已經有這種將大澤山在地化的態(tài)度:泰山之靈秀在魯,九青之靈秀在齊……是為九青為萊郡之巨瞻,一如泰山為魯國之巨瞻也。鳳等齊人也,望泰山而不見,見九青如見泰山。爰備香炷齋戒潔誠,即以魯祝泰山之祝恭祝九青。同治十年(1871年)的碑刻提出,其中大澤山的廟宇為泰山行宮,階序上低于泰山;泰山的靈性遍及天下,大澤山這個女神因地近大澤山,“夫膚寸而爾”,因而保佑大澤山一方平安。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碑刻中則提出,“(大澤山)雷霆風雨、呼吸靈應,與岱宗為通”。這是從不同的角度談到的大澤山與泰山關系。前者是從大澤山——泰山的秩序等級和區(qū)域職司這種“區(qū)別”來談,而后者則是從兩者的“相通”來談。實際上,大澤山脈綿亙,導致這一地帶交通并不便利;大澤山是個“阻隔”,而不是“通衢”。泰山是“天下”之山,而大澤山是“齊東”之山(光緒五年碑)。因此,即使不能遠道而去登泰山,但是可以就近來登臨大澤山(光緒六年碑)。作為地方化的山,大澤山獲得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碑刻則是從大澤山高大巍峨這個事實,認為高山必有靈驗的神。由此,大澤山最為齊東一帶的高山,一路推導出來,大澤山的泰山老母必然靈驗。并認為,大澤山上老母的恩澤惠及泰山以東。的確,大澤山的香客主要來自昌邑、平度、掖縣一帶,昌邑是平原,而掖縣和平度交界處有大澤山,除此之外,也是平原或者低緩的丘陵地帶。因此,大澤山一定程度是這一地區(qū)的“地望”。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碑刻認為,泰山作為五岳之首,其山其神“周乎萬方”,是在普遍意義上或者廣大范圍內的;但是大澤山作為萊州府東部的高山,“雖老母行宮所在,亦即老母之故鄉(xiāng)焉”。也是老母的故鄉(xiāng)。需要注意的是,這同一句里,對“老母”的理解有個概念換轉的過程。既然提到泰山,又談到行宮,應該指代的是泰山碧霞元君;那么泰山碧霞元君以大澤山為故鄉(xiāng)嗎?顯然不是。這反映了當時香會的一些尚不明晰的看法,也就是雖然老母來自泰山,但是老母與大澤山之間是有必然的、穩(wěn)定的關系的。這其實是將神地方化到山的一個步驟。于是,香會向西去泰山朝圣,向東來大澤山進香,并行不悖。這是來自昌邑的香客團隊。昌邑香客,往往強調泰山對大澤山的影響,在光緒年之前,他們也普遍認為,大澤山上的老母,即是碧霞元君。這通碑文,包含豐富的信息。碑文中首先解釋泰山的神力“周乎萬方”;接下來論證大澤山為什么靈應。這通碑刻給出了幾個理由,都是很重要的研究線索:1.大澤山是泰山老母的行宮,因為泰山老母的神性而必然有靈應;2.出現(xiàn)地方化的傳說,即大澤山是老母的故鄉(xiāng)。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傳說,并不能自圓其說。跟后世關于大澤山老母娘家是昌邑,婆家是平度的口傳版本相比,這個版本十分粗糙,在邏輯上漏洞百出。因為在光緒年間,在大澤山還是只有一個老母,就是碧霞元君。而且,香客在朝拜神靈時,是泰山、大澤山兩座山都要致祭的。在大澤山的“神圣地位”逐漸提高的過程中,明代和清初,昌邑、平度等膠東地方仍有致祭泰山的傳統(tǒng),在大澤山所有香會碑中,這是唯一一通提到香客也去朝拜泰山的碑刻。光緒二十九年的功德碑中,則明確提到,大澤山因為遙接岱宗之脈而靈;泰山老母在大澤山只是行宮,也是因為泰山的神圣性而獲取神圣性。同年也有碑刻強調大澤山,認為“從來大澤山巍然高大,眾山來朝,特出為宗”(光緒二十九年碑)。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功德碑中,立碑人認為,泰山是“其地最勝、為人所會歸者”,僅次于泰山的,就是大澤山了,“則泰山之外,莫如大澤。”而且因為碧霞元君行宮在此,所以,跟泰山也沒什么差別:“此山為圣母行宮而靈爽式憑,與岱宗無殊。”到民國年間,大澤山依然要憑借泰山的神圣地位來取得權威,但大澤山儼然已獨立成為一個信仰載體,甚至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泰山神力的籠罩范圍。民國五年(1916年)的功德碑中,昌邑香客認為大澤山是“東萊之保障也”,不談泰山。到民國六年(1917年),功德碑照樣不提泰山,只說大澤山,并且把大澤山跟“老母”勾連來談,而不是從泰山——老母這樣的角度來強調泰山。民國八年(1919年)的功德碑中,則是首先論證泰山的神圣性,繼而言道,膠東尤其為泰山老母所庇佑。在這通碑刻中,并未強調大澤山的獨特性,只是特意提到泰山老母對大澤山的格外眷顧。同年另一通石碑(民國八年)中,開始強力論證大澤山老母的獨立地位。碑中的理論依據(jù)是碑文首句,開篇點題:“夫宇內名山皆有圣神為之鎮(zhèn)?!闭者@個邏輯,碑文的撰文者列出了一系列泰山老母的“分身”,這些分身分別在古峴、靈山等不同的地方坐鎮(zhèn)。大澤山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它具有合法性。民國九年(1920年)的碑刻中,已經開始出現(xiàn)地方認同的痕跡。碑刻中將大澤山與膠西并提。雖然此時供奉的神仍然是泰山老母,但是這個泰山老母“坐鎮(zhèn)東國”、“保障西齊”,十分明確地強調了其地方性。而且此時的香客,對泰山只是心向往之,只是出于宗教經驗意義對山的崇仰,真正祭祀的地點是大澤山,“即大澤而跪拜稽首”。在這些碑刻所見的信仰觀念與行為中,這通碑刻是個轉折點。民國九年(1920年)的石碑中對老母的理解,充滿歧義?!笆恰跬纷?而引領傾心;即大澤,而跪拜稽首”。意指大澤山上女神的權威來自泰山,人們因為尊奉泰山而來大澤山進香跪拜。但是,與地方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密:“惟阿護徧于山左,斯尊奉起于膠西。”當然不排除文人夸大其詞的修辭手法,但是從碑刻中香客的認識中,老母(圣母)越來越緊密地與地方社會結合起來。到民國十三年(1924年),碑文中則將泰山與大澤山以兄弟相序,認為泰山是大澤山的“兄長”,二者地位平行,但泰山略長;因此,即使是來大澤山進香的石碑,也是“為伯仲而作”,不過“緣以太萊相望路途,車馬維艱,圣母格外施恩,乃敢借此名區(qū)以為立碑之地”。泰山、大澤山并行,都“同受香煙”。民國十四年有一通石碑(1925年)則是合會進香,在昌邑、濰縣多區(qū)域的眾多香會共同行動中,言論取向持中和保守。石碑上也認為這座山名為“岱澤”,而且認為“圣母懿德徧及海右,東岳以東固皆蒙其福蔭”,這就為泰山和大澤山各自的神圣空間劃了個界限,而實際上夸大了大澤山或者“岱澤老母”的影響力。山東號稱“海岱之間”,事實上泰山以東的濟南、淄博、濰坊的大部分地區(qū)直接籠罩在泰山的影響力之下。雖然大澤山自從光緒朝之后,其神力影響范圍逐漸擴大,但往西最遠達濰縣;并且大澤山跟濰縣之間的關系,是有很大隨機性,并且不穩(wěn)固的。濰縣人到大澤山進香的概率,遠遠不及到泰山進香的概率。至少從碑刻上,無法找到濰縣香會固定周期到大澤山朝山進香的信息。到民國十五年的碑文中,不再攀附泰山的神性。大澤山成了平度地方的“名山大川”,從《禮記》中,“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從而大澤山具有了被祭拜的合理性;同時,祭拜中“四民不得與焉”的原則,又有變異,因此,老百姓來祭山也符合法度。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大澤山的地位繼續(xù)升高,大澤山已經成為渤?!熘街g的地方社會的標志。論證大澤山的神圣,主要有三點理由:1.大澤山是掖縣(萊州)外首推的高山;2.傳說大澤山與泰山山脈遙接,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借助泰山的余輝來增強自身的“神圣性”;3.泰山圣母選擇大澤山的傳說。其實要完成信仰的完全地方化,形成本地化的傳說,為人所廣泛接受,并口耳相傳,十分重要。只有這樣,信仰才算是在這個地方扎下了“根”,才能繼續(xù)發(fā)芽,并發(fā)育成熟。最后,用民眾的口頭敘述來完成對大澤山神圣性的論證。碑刻中認為,泰山圣母所在之處,都是神圣的;正如地中有水即謂泉,泉不限于一地,則圣母不限于泰山,大澤山的行宮具有同樣的靈應功效。民國二十五年左右,是大澤山周邊地方社會整體的地方性凸顯的年代。雖然民國二十三年,在大澤山已經出現(xiàn)了無生老母,但是,祭祀的對象依然是碧霞元君。這通碑刻中,以泰山與大澤山的分立來相提并論,認為“近泰岱者登泰岱,近大澤者赴大澤”,大澤山與泰山具有了共同的神圣內在規(guī)定性(民國二十五年碑)。同時,大澤山在掖縣(萊州)、平度、昌邑一帶成為“地望”:群山之宗。在這樣的地望之上,泰山老母格外具有一種靈應功績;并且將大澤山與五臺山有資格相提并論,完全清除掉了泰山的痕跡。碧霞元君不僅僅在作為天下巨鎮(zhèn)的泰山,也在齊東靈山泰山坐鎮(zhèn),她作為大神,同時具有兩個山的靈性。神的靈與山的靈之間的正相關、相互彰顯的關系(光緒十八年碑)。對大澤山與泰山的關系,共有三種看法。這三種看法,大體上有一個隨著時代而發(fā)展的脈絡??捶ㄒ?泰山是一國的靈山,大澤山是一個廣大區(qū)域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