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分析基礎實驗報告1_第1頁
電路分析基礎實驗報告1_第2頁
電路分析基礎實驗報告1_第3頁
電路分析基礎實驗報告1_第4頁
電路分析基礎實驗報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一1、實驗目得學習使用workbench軟件,學習組建簡單直流電路并使用仿真測量儀表測量電壓、電流。2、解決方案1)基爾霍夫電流、電壓定理得驗證。解決方案:自己設計一個電路,要求至少包括兩個回路與兩個節(jié)點,測量節(jié)點得電流代數(shù)與與回路電壓代數(shù)與,驗證基爾霍夫電流與電壓定理并與理論計算值相比較.2)電阻串并聯(lián)分壓與分流關系驗證。解決方案:自己設計一個電路,要求包括三個以上得電阻,有串聯(lián)電阻與并聯(lián)電阻,測量電阻上得電壓與電流,驗證電阻串并聯(lián)分壓與分流關系,并與理論計算值相比較。3、實驗電路及測試數(shù)據(jù)4、理論計算根據(jù)KVL與KCL及電阻VCR列方程如下:Is=I1+I2,U1+U2=U3,U1=I1*R1,U2=I1*R2,U3=I2*R3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5、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比較由上可以瞧出,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沒有偏差,基爾霍夫定理正確;R1與R2串聯(lián),兩者電流相同,電壓與為兩者得總電壓,即分壓不分流;R1R2與R3并聯(lián),電壓相同,電流符合分流規(guī)律.6、實驗心得第一次用軟件,好多東西都找不著,再瞧了指導書與同學們得討論后,終于完成了本次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得一些操作上得一些小問題都給予解決了.實驗二1、實驗目得通過實驗加深對疊加定理得理解;學習使用受控源;進一步學習使用仿真測量儀表測量電壓、電流等變量。2、解決方案自己設計一個電路,要求包括至少兩個以上得獨立源(一個電壓源與一個電流源)與一個受控源,分別測量每個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得響應,并測量所有獨立源一起作用時得響應,驗證疊加定理.并與理論計算值比較。3、實驗電路及測試數(shù)據(jù)電壓源單獨作用:電流源單獨作用:共同作用:4、理論計算電壓源單獨作用時:—10+3Ix1+2Ix1=0,得Ix1=2A;電流源單獨作用時:I2-Ix2=32Ix2+I2+2x2=0兩者共同作用時:I-Ix=35、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比較由上得,與測得數(shù)據(jù)相符,Ix=Ix1+Ix2,疊加定理得證.6、實驗心得通過本實驗驗證并加深了對疊加定理得理解,同時學會了受控源得使用。實驗三1、實驗目得通過實驗加深對戴維南、諾頓定理得理解;學習使用受控源。2、解決方案自己設計一個有源二端網(wǎng)絡,要求至少含有一個獨立源與一個受控源,通過儀表測量其開路電壓與短路電流,將其用戴維南或諾頓等效電路代替,并與理論計算值相比較。 實驗過程應包括四個電路:1)自己設計得有源二端網(wǎng)絡電路,接負載RL,測量RL上得電流或電壓;2)有源二端網(wǎng)絡開路電壓測量電路;3)有源二端網(wǎng)絡短路電流測量電路;3)原有源二端網(wǎng)絡得戴維南(或諾頓)等效電路,接(1)中得負載RL,測量RL上得電壓或電流。3、實驗電路及測試數(shù)據(jù)原電路:開路電壓測量:短路電流測量:戴維南等效電路:4、理論計算開路電壓:Uoc=10V,短路電流:Ioc=1/150=0、667A,輸出電阻:Ro=Uoc/Ioc=1、5kΩ、5、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比較由上可知,計算結(jié)果與測量結(jié)果相符,且等效電路在負載上引起得響應與原電路相同,驗證了戴維南等效法得正確性.6、實驗心得通過本實驗驗證并加深了對戴維南、諾頓定理得理解.實驗四1、實驗目得通過實驗加深對理想運放得負反饋電路理解。2、解決方案自己設計一個理想運放負反饋電路,可以就是反向比例電路,正向比例電路,加法電路等,可以設計一級或多級,測量其輸出電壓值,并與理論計算值相比較。(注意運放輸入電壓必須就是小信號,電壓值控制在1v以下.)3、實驗電路及測試數(shù)據(jù)反向比例器:4、理論計算由虛短與虛斷知,U0=0,I1=I2,即(U1—U0)/R1=(U0—U2)/R2,得U2=-U1*R2/R1。5、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比較根據(jù)理論計算,U2=—12V,與測量結(jié)果一致,即本電路可以作為反向比例器使用。6、實驗心得通過本次實驗驗證并加深了對理想運放得負反饋電路理解。實驗五1、實驗目得(1)學習使用示波器。(2)通過模擬儀器測試RC電路得充放電特性,觀察電容器充放電過程中電壓與電流得變化規(guī)律。2、實驗內(nèi)容與步驟1、RC電路得充放電特性測試(1)在EWB得電路工作區(qū)按上圖圖連接。可按自己選擇得參數(shù)設置。(2)選擇示波器得量程,按下啟動\停止開關,通過空格鍵使電路中得開關分別接通充電與放電回路,觀察不同時間常數(shù)下RC電路得充放電規(guī)律。(3)改變C數(shù)值計算其時間常數(shù)。繪出虛擬示波器顯示得輸出波形圖,也可自行設計實驗。使用EWB時注意選擇適當?shù)梅抡鎯x表量程。每次要通過按下操作界面右上角得“啟動/停止開關"接通電源,或者暫停來觀察波形。使用示波器時要注意選擇合適得時間與幅值來觀察波形。3、實驗電路及測試數(shù)據(jù)1uF電容充電:1uF電容放電:0、1uF電容充電:0、1uF電容放電:電容具有充放電功能,充放電時間與電路時間常數(shù)有關。4、理論計算當C1=0、1uF時,時間常數(shù)τ=RC1=1ms,當C2=1uF時,τ=RC2=10ms;充電時電容電壓為零狀態(tài)響應,Uc(t)=12*(1—e-t/τ)放電時電容電壓為零輸入響應,Uc(t)=12*e-t/τ5、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比較比較計算結(jié)果與測量數(shù)據(jù)可得,電容充放電得時長與電路時間常數(shù)有關(τ越大,充放電時間越長),且測得得響應曲線與計算結(jié)果一直。6、實驗心得通過本次實驗,學習了使用示波器。通過模擬儀器測試RC電路得充放電特性,觀察到了電容器充放電過程中電壓與電流得變化規(guī)律。實驗六1、實驗目得通過實驗加深對交流電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得理解;學習使用交流信號源與仿真儀表測量交流電壓、電流,學習使用示波器。2、實驗電路及測試數(shù)據(jù)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阻得u、i相位關系:電容得u、i相位關系:電感得u、i相位關系:3、理論計算串聯(lián):ω=2π?=1005、3s-1則Zr=R=5Ω,Zc=-j/(ωc)=—2、49jΩ,Zl=jωL=0、5jΩ,,從而Ur=|Us*Zr/(Zr+Zc+Zl)|=93、2V,Uc=|U*Zc/(Zr+Zc+Zl)|=9、5V,Ul=|U*Zl/(Zr+Zc+Zl)|=45、75V、并聯(lián):ω=2π?=1005、3s-1則Zr=R=50Ω,Zc=—j/(ωc)=—39、8jΩ,Zl=jωL=20、11jΩ,,于就是Ir=|Is*(Zc+Zl)/(Zr+Zc+Zl)|=64、6A,Ic=|Is*(Zr+Zl)/(Zr+Zc+Zl)|=82、2AIl=|Is*(Zc+Zr)/(Zr+Zc+Zl)|=158、5A電阻得u、i相位關系:根據(jù)電阻得電氣特性可知u與i同相,即相位差為零。電容得u、i相位關系:根據(jù)電容得電氣特性可知電流領先電壓90。電感得u、i相位關系:根據(jù)電感得電氣特性可知電壓領先電流90。4、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比較比較后可知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與計算結(jié)果相符,串聯(lián)電壓與并聯(lián)電流分別滿足Us2=Ur2+(Ul-Uc)2,Is各元件上u、i得相位關系也已理論知識一致。5、實驗心得通過本次實驗加深了對交流電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得理解;學會了使用交流信號源與仿真儀表測量交流電壓、電流.實驗七1、實驗目得通過實驗加深對交流電路中相量計算得理解。2、實驗電路及測試數(shù)據(jù)KVL驗證:Uc落后于Ur90度,Ul領先于Ur90度。KCL驗證:Ir領先于I44度Il落后I37度Ic領先I137度.3、理論計算KVL:ω=2π?=1005、3s-1,故Zr=R=20Ω,Zc=—j/(ωc)=-24、87jΩ,Zl=jωL=50、27jΩ設電流相量為I=I∠0oA,根據(jù)KVL有:Us=Ur+Uc+Ul由VCR有Ur=Zr*I,Uc=Zc*I,Ul=Zl*I,Us=I*解得:I=3、1∠0oA,Ur=62∠0oV,Uc=-77、1∠(-90)KCL:ω=2π?=1005、3s-1,故Zr=R=50Ω,Zc=-j/(ωc)=-39、79jΩ,Zl=jωL=20、11jΩ設電流相量I=3∠0oA,根據(jù)KCL有I=Ir+Ic+Il由VCR有,U=Ir*Zr=Ic*Zc=Il解得Ir=1.75∠44oA,Ic=2、25∠Il=2、37∠(-4、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計算比較比較計算結(jié)果與測量結(jié)果,兩者一致,驗證了交流電路得KVL與KCL。5、實驗心得通過本次實驗加深了對交流電路中相量計算得理解.實驗八1、實驗目得通過實驗加深對三相交流電路中相電流、線電流、相電壓、線電壓得理解;學習使用交流信號源與仿真儀表測量交流電壓、電流。2、解決方案自擬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