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課外古詩詞賞析_第1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賞析_第2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賞析_第3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賞析_第4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詩詞賞析(七下)

山中雜詩

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1.“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云出”,你認為詩人他傾向于一種怎樣的生存境界(心情)?答:環(huán)境清幽,閑適恬淡的心情。2.“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展現(xiàn)了一副怎樣的畫面?答:鳥飛檐上,云出窗里,在動和靜的變化中寫出了輕快飄逸的生活情趣。3.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本詩所展現(xiàn)的畫面。答: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云煙,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白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4.請結(jié)合具體的景物描寫說說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這首詩寫了四處場景: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向檐、云出窗里,生動描繪了山居環(huán)境的幽靜,表現(xiàn)了作者閑適的心情。5.“竹中窺落日”中的“窺”字可否改為“望”字?談?wù)勀愕目捶?。答:不能。因為“窺”是從縫隙中看的意思,表現(xiàn)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則是向遠處看的意思,境界開闊疏朗,與詩歌整體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6.詩中說明怎樣一個道理?答:擁有獨到的觀察角度,就會欣賞到與眾不同的景物。竹里館

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1.

詩中“幽篁”“長嘯”是什么意思?請選擇其中一個回答。(2分)幽篁:幽深的竹林

長嘯:長聲呼叫

2、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中的畫面。(請圈出句中物象)月夜,我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好不快樂。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3、

詩歌后兩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象?(2分)答:寫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4.選擇一個角度,對后兩句進行賞析。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詩中運用擬人修辭,賦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在這寂靜的幽林里,只有月亮殷勤相伴,作者寧靜淡泊的高雅志趣躍然紙上。5、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的分析。(4分)此詩寫詩人在竹林里獨自彈琴、長嘯,與明月相伴的情景。前兩句寫詩人“獨坐’“彈五谷豐登”“長嘯”等動作,后二句寫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構(gòu)成了全詩優(yōu)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6.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請指明“悟詩情”的方法)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作者獨處山林,寫景中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寧靜淡泊的心境。(方法:抓物象:幽篁、彈琴、長嘯、明月等)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這首詩構(gòu)思精巧,歷來為人稱道。其精巧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

連用五個地名構(gòu)成一種清朗秀美的意境。

2、《峨眉山月歌》中連用五個地名,構(gòu)思精巧,不著痕跡,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分)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3、“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什么?這一句話既有明寫又有暗寫,明寫的是什么,暗寫的又是什么?“影”指月影;此句明寫月映清江的美景,暗寫秋夜行船之事。4、第二句詩用"入"、"流"兩個動詞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隨江水流去(0.5分),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1分)。

5.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畫面。(3分)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淡淡的秋月悄然懸掛在山頭,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塊碧玉晶瑩可愛,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6.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分)抒發(fā)了作者離鄉(xiāng)江行思友之情和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7.你認為本文的詩眼和關(guān)鍵各是什么?本文的詩眼是“思”。詩的關(guān)鍵是“月”。因“月”貫串整個詩境,以月為線索,成為詩情的誘導(dǎo)物。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凡詠月處,皆抒發(fā)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1、

這首詩用詞嚴謹,照應(yīng)嚴密。詩中“誰”與“暗”相照應(yīng),“飛”與“____散____”呼應(yīng),“春風(fēng)”則與標題中的“____春夜______”相呼應(yīng),“折柳”為別離曲,故又與結(jié)句中的“____故園情____”相呼應(yīng)。

2、賞析“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中“散”字的妙處?!吧ⅰ白譁蚀_的表現(xiàn)了笛聲“散入春風(fēng)”,隨著春風(fēng)傳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3、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中“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的畫面。在一個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不知從何而來的一曲低迴嗚咽的笛聲飄入耳際,曲聲隨著春風(fēng)飄揚,傳遍洛陽城的每一個角落。4、朗讀前兩句,你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為什么?(4分)示例1:我認為最該重讀的是“暗”字?!鞍怠弊郑[隱約約,斷斷續(xù)續(xù)的意思,曲聲隨著春風(fēng)飄揚,傳遍洛城的每一個角落,更體現(xiàn)出作者感觸之深,鄉(xiāng)思之切。示例2:我認為最該重讀的是“滿”字。一個“滿”字,遍布的意思,這是作者主觀感覺的夸張,體現(xiàn)出作者感觸之深,鄉(xiāng)思之切。5、“飛”和“暗”用得好,說說它在文中的表達效果是什么?①“飛”字寫出出乎聽眾的意料,使無形的聲音形象化。②“暗”,寫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經(jīng)意地吹。6、

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柳”和“留”是諧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別,有挽留、不舍之意,在這首詩里“折柳”應(yīng)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7、

“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中“何人”僅僅是說別人,說大家,對嗎?不對。這既是說別人,說大家,但詩人更是說自己勾起了思念故園之情。(意對即可)8.

第二句和第四的藝術(shù)手法分別是什么?它們的表達效果又是什么?①第二句的藝術(shù)手法是夸張。它的表達效果是:極力渲染夜的靜謐、笛聲的悠揚動聽。②第四句的藝術(shù)手法是反問。它的表達效果是:加強思鄉(xiāng)的感情,有一唱三嘆的美學(xué)效果。9.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分)本詩抒發(fā)了作者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眷戀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詩眼“故園情”)10.此詩寫得感人,說說它的感人之處。答:本詩沒有詳寫笛聲,而是寫由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結(jié)句“何人”一詞,說明愛國思鄉(xiāng)人人皆有,愛國思鄉(xiāng)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來這首詩感人肺腑。11、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guān)鍵。(或者我不同意關(guān)鍵之說,因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達詩人惜別懷遠的思想感情很明確。)

“折柳曲的寓意”、“本詩的思鄉(xiāng)之情”、“折柳的關(guān)鍵作用”三點,每答出一點給2分。如認為“折柳”不是全詩的關(guān)鍵,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給分。逢入京使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1、“雙袖龍鐘淚不干”中的“龍種”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有何表達效果?

“龍鐘”在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tài)。2、“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3.想象一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會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這是一個多好的給家人捎書信的機會呀!可惜卻沒有預(yù)先準備好紙筆,于是,詩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為我?guī)б粋€平安的口信吧??梢愿惺艿皆娙藰酚^豁達的情懷。4、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5、

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寫自己“龍鐘淚不干”,意在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的無限眷戀之情。

6、

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礎(chǔ)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這首詩通過對詩人逢入京使時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開闊樂觀的心情。

7、“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一細節(jié)很有意味。請你展開想象,用第一人稱把這一細節(jié)描寫出來。要求寫出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對話。(3分)(開放題。神態(tài),語言,現(xiàn)場感各1分)示例:“嗨,回京城呀,”我掩飾不住驚喜,“請給我?guī)Х庑呕厝??!笨稍趺锤胰苏f,又跟家人說什么呢?我尋思著。算了吧,還是帶個口信,報個平安吧?!案嬖V我家人,我一路還平安好了。”聲音有些低沉。“好吧,一定帶到?!蔽夜肮笆洲D(zhuǎn)身策馬,“駕!”8、

這首詩中第一、第二句中的“龍鐘”“淚不干”濃重悲情色彩與第三第四句中的“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兩者并不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更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9、任選一個角度,賞析詩的后兩句。這兩句詩好就好在詩人提煉出特定環(huán)境下的典型環(huán)節(jié),別出心裁,體現(xiàn)濃厚的邊塞生活氣息。“馬上相逢”的情節(jié),很有軍旅生活的特色,描繪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無紙筆而用口信代家書,既合情合理,又給人以新鮮之感。(答案意思對即可)10、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11、“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擔(dān)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fù)雜心理12、有同學(xué)在賞析這首詩歌時將第三句理解為“立刻就會相見了,用不著再寫信了”。

①你覺得這種理解正確嗎?為什么?(2分)

②從詩歌賞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學(xué)的理解跟整首詩還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①(2分)不正確。這種理解,把“馬上”本來的意思是“騎著馬在路上”(或“騎在馬上”)錯誤地理解為表示“立刻”的時間副詞“馬上”。把表示“沒有”的“無”理解為表示“用不著”的“毋”。此詩后兩句的意思是騎著馬走在路上突然遇見了入京使者,身邊沒有紙和筆可以寫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帶話給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訴他們詩人是平安的。(注意區(qū)分答案是否能從詞和詞性、詞組等方面進行解說,酌情給分。)

②(3分)

①這樣的理解改變了詩歌表現(xiàn)的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②這樣的理解不符合題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與家人相見。③這樣的理解與詩歌前兩句描寫的傷心情感不合,既然馬上就要與家人見面了,還傷心什么呢?(上述3點,答到1點給2分,答到2點及3點都給3分。)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xiàn)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情感:喜愛體現(xiàn)情感的字是:憐。2、詩中的“憐”、“深”是什么意思?

{愛

茂盛(茂密)}3、詩的前兩句“幽草澗邊生”,是“__靜_”景;“黃鸝深樹鳴”是“__動_”景。4、作者用哪句詩句表達了堅守節(jié)操的志向?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5、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意象:春潮、雨、野渡、橫舟。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閑適的胸襟。6、最后一句中哪個動詞用得極妙,又妙在哪里?

“橫”這個字用的妙,“舟自橫”寫出了當時船只的隨意停泊,也寫出了當時作者的心情是進退兩難的:當時想要辭官隱退,卻又被逼無奈又無法辭官,寫出了詩人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橫”字用得好,從全詩看,因在“野渡”且又“無人”,故能“自橫”,加上詩人當時閑居兩澗的境遇,自然使他偏愛這寂寞“幽草”,符合他當時心境。(意對即可)

7、“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歷來常被作為畫題。請用現(xiàn)代散文的語言把這幅畫面描述下來。不超過50字。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著,河中的水漫了起來,一條小船孤零零地橫在無人的渡口。)8、本詩的詩眼是:自。一個“急”字顯出__天氣變化之迅速____,一個“自”字又顯出無人之境的悠閑。9、這首詩是作者漫游西澗后寫下的一首絕句,它表達的意境是什么?

不僅把春雨荒山野渡的景色寫得優(yōu)美如畫,而且含蓄地傳達出行人待渡的惆悵心情。10、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情懷?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xiàn)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含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11、

請簡要地說說此詩在用意造字上的妙處何在?

“急”在“春潮帶雨”之后,似聞水聲。因“雨”而“無人”,“潮”來而“舟自橫”。12、這首詩在情與景的關(guān)系上有何特色?試略作分析。

【解析】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jīng)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詩的前兩句是說: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蔼殤z”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后兩句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這首詩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無意居高媚時的黃鸝。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13.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詩人厭惡喧囂,尋求寧靜的政治情懷和審美心態(tài)。(意對即可)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1、

前兩句詩人在追憶什么?流露了怎樣的感情?請簡要談?wù)勀愕目捶ǎ鹤窇浀氖峭襞c李龜年的交往;流露出來的是對盛世生活的懷戀。

2、“落花時節(jié)”有什么特殊含義?(2分)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不只是寫景。不僅點明暮春時令,而且隱喻著彼此飄零、社會動亂、民生凋敝等家國之情。)(答對兩處2分)/(1)可以理解為“暮春的落花時節(jié)”;(2)也可以理解為“國運衰敗之際”;(3)還可以理解為“詩人自己和藝人(李龜年)的顛沛流離衰病漂泊之時。3、詩的前二句寫過去,表現(xiàn)李龜年

當年聲名之盛,恩遇之隆。-詩的后二句寫眼前的相遇情景-,點明了相遇的時間:暮春時節(jié),相遇的地點:江南-

。

4、末句的“落花時節(jié)”僅僅是寫景嗎?聯(lián)系寫作背景想一想,還有什么深刻含義?詩人以百花凋零象征世運的頹廢,社會的動亂和李龜年與詩人自己飄零流離,飽含了深沉家國興亡之感、身世淪落之悲。

5、詩的末二句借景抒情,含蓄蘊藉,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憂國憂民之情,在我們學(xué)過的杜甫詩作中,也有這樣的名句,可以說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你知道是那幾句詩嗎?請寫下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6、詩歌中點明作者與李龜年密切關(guān)系的詞語是:尋常

、

幾度

又逢

。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中的“又”字表明-杜甫與李龜年是舊相識

。賞析后兩句詩的表現(xiàn)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思想感情:抒發(fā)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的感慨之情。(答對表現(xiàn)手法1分,答對思想感情1分)7、請欣賞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時節(jié)”的相“逢”,一晃就是幾十年,歲月滄桑,人世巨變,令人感慨不已。全詩無一字直寫詩人身世之飄零,世事之變遷,但讀者的心中卻不能不有所觸動:安史之亂,國之浩劫。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1、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首詩前兩句展現(xiàn)的畫面描繪出來。(2分)暮色蒼茫中,青山深處,竹林寺掩映其中,裊裊鐘聲,從寺院飄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無。2、這首詩中的“獨”字寫出了什么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獨”字寫出了詩人佇立日送、友人獨自遠去的情景,表達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構(gòu)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3、本詩點題的是哪一句?透過這一詩句,可以看出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青山獨歸遠”。本詩抒發(fā)了詩人對靈澈上人的離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情可以參照“青山獨歸遠”一句的內(nèi)涵和對整首詩作的品味中得到)4、本詩極工繪畫技巧,構(gòu)圖中心突出,背景極富意蘊,試作扼要分析。

本詩以詩人目送獨自遠歸青山的客人為繪畫中心,背景設(shè)置蒼幽富厚:夕陽殘照,山林蒼蒼,古寺幽幽,鐘聲杳杳,青山遠臥;荷笠靈澈,獨歸青山,愈行愈遠,景物遠近搭配協(xié)調(diào),為詩人的送別創(chuàng)造了獨特蒼茫幽遠的意境。(本題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這首詩寫出了一個什么形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3分)這首詩寫出了一個在暮色蒼茫中荷笠歸遠的獨行僧清寂的形象。寄寓了詩人對靈澈上人的深摯情誼和送別摯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答出形象1分,感情1點1分)6、這首詩在描寫上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①正襯:自然之景為人物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圖畫,人物置身于自然之景中,人與景互為映襯,相得益彰。②反襯,以聲襯寂。鐘聲從遠處傳來,更顯出郊野的寧靜肅穆,而此時,詩中人物的離情別緒更強烈了。(這一點也可以回答為“視聽結(jié)合”)③使用疊詞:第一句“蒼蒼”寫出竹林寺所處之地的深邃,第二句“杳杳”寫出竹林寺的深遠和暮鐘聲的悠揚,音韻和諧,畫面精美,詩意盎然。(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③靜景與動景結(jié)合巧妙。詩的一、三、四句,寫的是靜景,二句寫的是動景。動、靜互相襯托,互相映輝。古寺、斜陽、青山等靜物一經(jīng)渲染,令讀者對鐘聲這一動景印象猶深,仿佛耳旁久久地縈繞著那悠揚的響聲;反之鐘聲從遠處傳來,更顯出郊野的寧靜肅穆,而此時,詩中人物的離情別緒更強烈了。這就獲得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約客

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1.詩歌的前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請從內(nèi)容方面談一談疊字運用的作用?!凹壹摇毙揎椨?,表現(xiàn)了江南多雨的氣候特征,營造了一種煙雨迷蒙悠閑清靜的詩境;“處處”修飾蛙聲,寫農(nóng)村景象,生機盎然。隱約寫出詩人待客的悠然而略顯孤寂的心情。2、詩中開頭兩句運用了

對偶

修辭手法,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烘托出什么樣的氛圍?

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