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寨茨新石器時代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1.gif)
![唐河寨茨新石器時代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2.gif)
![唐河寨茨新石器時代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3.gif)
![唐河寨茨新石器時代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9ae3d23c24611a30b1ef9ea0f41cfd21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河寨茨新石器時代址
寨茨古遺址位于唐河縣東北部,唐河以東,距唐河1.5公里(圖1)。該崗東西寬250、南北長340米,高約30米,整個崗上遍布著文化層。1958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我隊曾派劉東亞、王保祥等五人在此進行了小型發(fā)掘。在遺址的西南部(T1、T2、T9、T11)、東部(T5、T7、T8)和東北部(T3、T4、T6、T10)共開探方、探溝11個,發(fā)掘面積297平方米。茲將這次發(fā)掘情況簡報如下:一、土色、深灰土灰土遺址文化層堆積厚薄不等,地勢高的地方較厚,低的地方較薄,一般厚1.5—3.5米,最厚5米以上。土較硬,普遍包含大量的紅燒土塊?,F(xiàn)以探方2為例,說明于后:農耕土0.2米以下全部為新石器文化層,深1.35—1.8、厚1.2—1.6米。根據(jù)土色,可分四層:紅燒土塊,深0.4—1.1、厚0.3—1米,出土有石鑿、石斧、彈丸、硏石、陶紡輪、陶鼎等;灰土中含燒土,深0.3—0.8、厚0.2—0.65米,出土有骨錐、石斧、石鏟、硏石、陶紡輪、陶鼎、陶杯等;深灰土含燒土,深0.8—1.3、厚0.45—1米,出土石鑿、骨圈、陶拍子、陶彈丸、石刀、石斧、陶紡輪、陶鼎、陶缽、陶罐、陶豆、陶杯等;④淺灰土含燒土,深1—1.75、厚0.2—1米,出土石斧、石鑿、石鏟、硏石、陶拍子、陶紡輪、陶鼎、陶缽、陶罐、陶豆、陶杯、器蓋等。雖然四層土色不同,但出土器物形制和特點是相同的。二、石石國內1.房基共發(fā)現(xiàn)殘房基二座,皆出于探方2。房基上疊壓著文化層,房基下為生土。房基上部距地表1.7米。房基2保存較為完整(圖二,1;三)。它的平面作不甚規(guī)則的四邊形,中部有南北長2.6、寬0.5米的門道。門道把房子分為東西二間。門道地面微斜。兩間房子的房門相對。東邊的一間為長方形,長2.55、寬1.6米,門向西,寬0.64米。西邊的一間平面似梯形,南北長2.2、東西寬0.9—1.8米,門向東,寬0.8米。地面和墻壁皆經(jīng)火燒,已成為磚紅色硬塊。墻基寬0.25米左右,殘高0.2米不等,北墻殘毀較甚。東間的地面上堆積有一層厚約2厘米的灰燼。在該房內的中部發(fā)現(xiàn)石斧1件(圖五,1)、磨制精致的石錛1件(T2:74),和夾砂紅陶豆5件,一件編號T2:88(圖版叁,6)。西間內發(fā)現(xiàn)一座保存比較完整的灶(圖二,2),灶的平面為橢圓形,南北長0.8米。灶門向東南,與房門相對,寬0.4米。壁殘高0.32米。是用成塊的草拌泥堆壘而成,中央下凹略低于地面。淸理時發(fā)現(xiàn)灶門外有大量灰燼。灶內埋有1件夾砂方格紋陶罐(圖一〇,1);灶門外放置著1件夾砂紅陶缸(圖一三,1),缸底幷有煙熏痕跡。灶西幷放有棕色陶罐、器蓋和石器等物。2.窖穴共發(fā)現(xiàn)3個。皆分布于房基2的西部和北部。圓形的一個(H3),圓口凹底,周壁均為硬土,口深2.2、底深3米。內填灰土夾雜木炭,土質較松。出土陶鼎、缸、缽、盆以及石斧、獸骨、鹿角等。橢圓形的兩個。以H2為例:位于T9內,口大于底,坑口深0.8、底深1.9米。內塡淺灰土,土質松軟。包含遺物有陶鼎、缽、盆、甕、豆、器蓋和平底器等。三、頭西墓3座圖41.成年人墓5座。其中M13、M14、M15位于T8內,M9、M12位于T3內,M9壓著M12,兩者上下相隔約0.4米。M13、M14、M15彼此相距約0.2米,東西形成一排。頭均向北。葬式均為仰身直肢。墓的深度1—3米不等。墓室不甚顯著,均未發(fā)現(xiàn)葬具。除M12外,其他墓葬未見隨葬品。M12的方向40°。墓長1.8、寬0.7、深距地表1.7米。墓內隨葬有陶罐1件。2.瓦罐葬13座。一般埋葬深1米左右。葬具多為兩件陶罐扣合,如M8(圖四);有的罐與器蓋扣合,如M5;也有的是用數(shù)件殘?zhí)掌鲗掀饋淼摹R话隳归L0.5—0.9米。方向有南北、東西和東南西北三種。骨架保存多不完整,有的僅存頭骨數(shù)片。另外,在M7東邊約0.5米處,與該墓同深,發(fā)現(xiàn)完整的陶罐1件(圖一〇,3),似與該墓無關。四、形3座圖21.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陶器次之,骨器最少。石錛2件。一件T7:6,長21、刃寬5.7厘米(圖五,2)。另一件T2:74,棕色,上窄下寬,長15、刃寬3.8厘米。石斧17件。一件T2:70,形制較大,面光滑,刃已殘,表面附有煙痕,殘長24、刃寬10厘米(圖五,1)。另一件,長12.5、刃寬5厘米(圖五,5)。石鏟6件。分二式:Ⅰ式:前端略呈弧形,刃不甚銳利,長13、刃寬6.5厘米。Ⅱ式:刃端兩側斜,形成弧形刃,刃部寬大,長13、刃寬11厘米(圖五,4)。石鑿7件。三件較完整,一件T2:33,形制較小,質堅硬,刃銳利,長7厘米。兩件T2:6、T1:12,系單刃。石刀1件。已殘,器表光滑,刃銳利,殘長11厘米。硏石4件。一件下部磨成平面,長12厘米(圖五,3)。另一件圓柱形,下端已磨成馬蹄形,長8厘米。另外還出有礪石2塊。陶紡輪87件。為遺物中出土最多的一種,以灰泥的為主,器形分三式:Ⅰ式:上下面皆圓鼓。Ⅱ式:一面圓鼓,一面平,其上繪有平行綫彩色花紋四組,徑4.5厘米(圖六,1)。Ⅲ式:上下皆平面,紅泥陶,器表亦飾四組彩色花紋,徑3.5厘米(圖六,2)。陶拍子4件。分二式:Ⅰ式:2件。下圓,柄中央內凹,高4.5厘米(圖七)。另一件,柄作圓柱形,高9厘米。Ⅱ式:2件。均殘,一件為淺灰色,上面有弦紋二道,寬4.5厘米。彈丸6件。皆為靑灰色,形狀大小不一。一件器表布滿小圓孔,徑3厘米。骨錐2件。一件長9厘米;另一件器形較小,上端較寬,尖銳利,長2厘米。2.生活用具主要為陶器,以砂陶為主,泥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條紋、方格紋、劃紋(圖八),以及紅地、白地塗彩色花紋陶等,也有素面磨光的陶器。陶色以灰色為主,紅色、淺黃色次之,黑色較少。制法有輪制、模制及捏制三種,以捏制最少?,F(xiàn)就器形的不同,分別介紹于后:鼎8件。足扁圓形或鴨嘴形,均砂質。分六式:Ⅰ式:沿外折,口沿下有弦紋數(shù)周,腹中部有凸弦紋一周,平底,口徑16、高約17厘米(圖版叁,3;圖九,2)。Ⅱ式:沿外折,器形較大,圜底,底部有煙熏痕跡,口徑23.5、高約24厘米(圖版叁,10)。Ⅲ式:小口,直領微外侈,平底,口徑17、高10厘米(圖版叁,2;圖九,1)。Ⅳ式:大敞口,腹似盤形,圜底下附三高足,口徑19、高8.5厘米(圖版叁,4;圖九,3)。Ⅴ式:器形基本與Ⅲ式同,惟器形較大,三足較矮,口徑23厘米(圖版叁,7)。Ⅵ式:壁較直,平底,三矮足,口徑10、高17厘米(圖版叁,15)。缽4件。均殘,分三式:Ⅰ式:斂口,壁斜直,小平底,口徑22、底徑6、高7.5厘米(圖一O,5)。Ⅱ式:斂口,圜底,小圈足,細泥紅陶,打磨光滑,口徑17、高9.5厘米(圖版叁,9)。Ⅲ式:敞口圓唇,圜底,腹下半部及底部飾有繩紋,制作較粗糙,口徑18、高7厘米(圖版叁,11)。罐8件。分六式:Ⅰ式:口沿外折,深腹,肩部飾鋸齒形紋一周,小平底,口徑19.5、高25厘米(圖一〇,2)。Ⅱ式:出土于房基2灶1內,口沿外折,腹圓鼓,器表飾方格紋,砂質,火候較低,上有煙熏痕跡,口徑22、高23厘米(圖一〇,1)。Ⅲ式:口沿外折,上腹略鼓,小平底,口徑27、高27厘米(圖版叁,1)。Ⅳ式:小口,直頸,鼓腹,底微內凹,腹部有突棱一周,口徑14、高17厘米(圖一〇,3)。Ⅴ式:斂口,圓唇,肩圓鼓,肩下內收,肩與腹有顯著分界,平底,口徑10、高16厘米(圖版叁,16;圖九,4)。Ⅵ式:口沿外敞,鼓腹,小圈足,口徑13、高17厘米(圖一〇,4)。盆1件。已殘,器形較大,斂口,深腹,口沿上有小圓窩紋飾一周,底凹。系為瓦罐葬的葬具,口徑45、高29厘米。豆8件。分四式:Ⅰ式:盤斂口,似缽,高圈足,周有對稱的圓孔四個,細泥灰陶,口徑16、高13厘米(圖版叁,8)。Ⅱ式:盤敞口,壁斜直,圈足已殘,其上有對稱的圓孔,口徑19.8、殘高12.5厘米(圖版叁,14)。Ⅲ式:共5件,淺盤,高圈足,器形頗小,皆出土于房基2東間內。其中紅灰色4件,灰色1件,均泥質。一件T2:88,高5厘米(圖版叁,6)。Ⅳ式:大口寬沿外撇,壁微鼓,喇叭口形圈足,口徑21、高12厘米(圖版叁,5)。壺1件。斂口圓唇,腹上細下粗,上有弦紋一周,圈足較高,上有長條形鏤孔11個,每孔之下有小圓窩一個。鏤孔分四組,其中一組兩孔相幷,余三組皆三孔相幷??趶?1、高22厘米(圖版叁,12)。杯27件。大部分完整,以紅泥陶居多,一般壁較厚。分五式:Ⅰ式:敞口,斜壁,小平底,高4.5厘米。另一件壁斜直,陶胎較厚(圖一一,1、4;一二,3、6)。Ⅱ式:口沿折平,壁較直,平底,口沿上繪彩色花紋,高7厘米(圖一一,2;一二,4)。Ⅲ式:直口,圓唇微外侈,小圈足,器形較大,高11厘米(圖一一,3;一二,1)。Ⅳ式:直口,壁斜直,底部突出一周,下有一實足,腹深6.5、高8.4厘米(圖一一,5;一二,5)。Ⅴ式:直壁,高圈足,腹深4、高8.5厘米(圖版叁,13;圖一二,2)。缸1件。已殘,深腹,圜底??谘叵掠写中备窦y一周,夾粗砂紅陶,厚胎,器表有煙熏痕跡。出土于房基2灶1門前??趶?1、高40、壁厚3厘米(圖一三,1)。器蓋6件。分二式:Ⅰ式:鼓面,圓形捉手,似復碗,高7.5厘米(圖一三,3)。Ⅱ式:圓柱形捉手,細泥陶,表面光亮,高9厘米(圖一三,2)。3.裝飾品玉璜殘整各1件。一件一端有孔,制作精致,長4.5厘米。玉飾1件?;⌒?兩端各有一孔,咖啡色,長3、寬2厘米。骨圈1件。徑1厘米。骨器1件。S形,長4.8厘米。陶環(huán)11件。一件較好,內平外圓,徑5厘米。五、房基2—結語這里出土陶器的形制,例如陶鼎H2:8、器蓋T2:98和帶有各種鏤孔的圈足器,都曾見于湖北京山屈家?guī)X遺址,再如彩陶紡輪與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出土的基本相同。雖然這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04-2024石漠化防治效益監(jiān)測與評價規(guī)范
- 陜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8.1《升學就業(yè)善選擇》聽課評課記錄
- 浙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復習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2.7.1理數(shù)的乘方》聽評課記錄
- 華東師大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1章走進數(shù)學世界1.2人類離不開數(shù)學 》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8.4《抽簽方法合理嗎》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聽評課記錄4
- 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共享合同(2篇)
- 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共享服務合同(2篇)
- 聽評課研討記錄七年級
- 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應用
- 數(shù)據(jù)中心基礎知識培訓-2024鮮版
- 供電企業(yè)輿情的預防及處置
- 【高中語文】《氓》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T-WAPIA 052.3-2023 無線局域網(wǎng)設備技術規(guī)范 第3部分:接入點和控制器
-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教學設計)-【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金點子活動總結匯報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完整
- 原料驗收標準知識培訓課件
- Unit4MyfamilyStorytime(課件)人教新起點英語三年級下冊
- 物流運作管理-需求預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