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常識-課件2_第1頁
硬筆書法常識-課件2_第2頁
硬筆書法常識-課件2_第3頁
硬筆書法常識-課件2_第4頁
硬筆書法常識-課件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硬筆楷書第二章硬筆楷書前言楷書,也稱真書、正書。因為其筆畫定型,法度嚴謹,可作楷模,故稱楷書??瑫纬捎跐h代,盛行于魏晉南北朝,并一直沿用到今天??瑫央`書的波磔改為平直,字形由隸書的扁方變?yōu)檎?,形成了方塊漢字,且字體簡化,便于識記??瑫云洫毜降膬?yōu)越性成為正式場合應用得最多的書體。學習書法,歷來都提倡從楷書開始,這是千百年來實踐證明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大家心目中一條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我認為,學習硬筆書法,也應該從楷書入手。前言楷書,也稱真書、正書。因為其筆畫定型,法度嚴謹,可作筆畫獨體字結構偏旁合體字成篇字的書寫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目錄筆畫獨體字結構偏旁合體字成篇字的書寫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第一節(jié)筆畫第一節(jié)筆畫一、筆畫四要素掌握筆畫的寫法需要注意四個方面,即筆畫的角度、彎度、粗細和長度。我們以點為例解釋一下。從角度看,斜點是從左上向右下寫的,和水平線的夾角約為45°;從彎度看,它的右側輪廓是曲線,左下側輪廓接近直線;從粗細看,它的起筆處較細,總長度的2/3處最粗,收筆處也比較細;從長度看,斜點是楷書中最短的筆畫。一、筆畫四要素掌握筆畫的寫法需要注意四個方面,即筆畫的角度二、基本筆畫(一)橫1.長橫。向右下頓筆起筆,向右上行筆,到右邊再向右下頓筆。這個筆畫左邊低,右邊高,和水平線的夾角為5°~15°;稍彎,略微向上鼓;兩端粗,中間細;比較長。2.斜橫。與長橫寫法相似,區(qū)別是左低右高更加明顯。二、基本筆畫(一)橫二、基本筆畫3.上橫。左低右高,略微往下鼓一點兒,左細右粗,比較短。多用在字的上邊。二、基本筆畫3.上橫。左低右高,略微往下鼓一點兒,左二、基本筆畫(二)提向右下頓筆后向右上快速挑出。左低右高,比較直,先粗后細,長度因字而異。二、基本筆畫(二)提二、基本筆畫(三)豎1.懸針豎。向右下頓筆,向左略微回筆,向正下運筆,到后邊逐漸加快速度并提筆。這個筆畫和水平線垂直,很直,上粗下細,比較長。2.垂露豎。向右下頓筆,向左略微回筆,向正下運筆,到最后頓筆。這個筆畫和水平線垂直,很直,兩頭兒粗中間細,比較長。二、基本筆畫(三)豎二、基本筆畫懸針豎和垂露豎都屬于長豎,但是前者是出鋒的,后者是回鋒的。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最后一筆的豎都用垂露豎寫法;如果豎是最后一筆,還要看其他筆畫的收放情況。如“十”字的橫是回鋒的筆畫,這個字的豎就可以寫成出鋒的懸針豎;“個”字的撇和捺都是出鋒的筆畫,這個字的豎就要寫成回鋒的垂露豎。同樣道理,“申”字的前四筆都是回鋒的筆畫,這個字的末筆豎就可以寫成出鋒的懸針豎;“引”字左邊有出鋒的豎折折鉤,這個字的末筆豎就要寫成回鋒的垂露豎。二、基本筆畫懸針豎和垂露豎都屬于長豎,但是前者是出鋒的二、基本筆畫(四)撇1.平撇。向右下頓筆,向左下運筆,輕輕一甩,由粗變細。這個筆畫角度比較平,長度比較短,也比較直,用在字的頂部。2.短斜撇。向右下頓筆,向左下運筆,輕輕一甩,由粗變細。這個筆畫比平撇的角度稍豎。二、基本筆畫(四)撇二、基本筆畫3.長斜撇。向右下頓筆,向左下運筆,輕輕一甩,由粗變細。這個筆畫比較長,有一定彎度。4.豎撇。向右下頓筆,略微回筆后向下運筆,到總長度的2/3處以后轉向左下,輕輕一甩,由粗變細。這個筆畫比較長,先直后彎。二、基本筆畫3.長斜撇。向右下頓筆,向左下運筆,輕輕二、基本筆畫5.長彎撇。向右下頓筆,略微回筆后向下運筆,到總長度的2/3處以后轉向左,輕輕一甩,由粗變細。這個筆畫的后半部分彎度比較大。二、基本筆畫5.長彎撇。向右下頓筆,略微回筆后向下運二、基本筆畫(五)點1.斜點。向右下弧形運筆書寫,傾斜角度約為45°,左上尖右下圓,稍向右上鼓,很短。2.長點。寫法與斜點相似,區(qū)別是比斜點長。二、基本筆畫(五)點二、基本筆畫3.垂點。向左下弧形運筆書寫,由細到粗,向右上回筆,傾斜角度在60°以上,稍彎,很短。二、基本筆畫3.垂點。向左下弧形運筆書寫,由細到粗,二、基本筆畫(六)捺1.短斜捺。向右下運筆,由細到粗,稍微停頓后向右一甩,使筆畫由粗變細。2.長斜捺。和短斜捺寫法相似,區(qū)別是比短斜捺多一個小彎兒。在字中如果捺的開頭不和其他筆畫相連,那么開頭應該有個小彎兒,即寫作長斜捺。二、基本筆畫(六)捺二、基本筆畫3.平捺。稍微頓筆,平走一段,轉向右下,逐漸加重,稍微停頓后向右甩,出尖。這個筆畫的角度比較平,彎度較小,比較長。二、基本筆畫3.平捺。稍微頓筆,平走一段,轉向右下,三、復合筆畫1.橫折。寫完橫后稍微提筆,轉向右上,再向右下頓筆,稍微回筆后再向左下連寫豎部。要求折部要方,這樣才有力度。2.橫鉤。

寫完橫后稍微提筆,轉向右上,再向右下頓筆,稍微回筆后再向左下寫鉤。橫部和鉤部的夾角約為30°。三、復合筆畫1.橫折。三、復合筆畫3.橫撇。寫完橫后稍微提筆,轉向右上,再向右下頓筆,稍微回筆后再向左下連寫撇部。4.豎折。

寫完豎部后稍微提筆轉向左下,再向右下頓筆,稍微回筆后連寫橫部。三、復合筆畫3.橫撇。三、復合筆畫5.豎提。寫完豎部后稍微提筆轉向左下,再向右下頓筆,稍微回筆后寫提部。6.豎鉤。

寫完豎部后提筆轉向右下,再向左下頓筆,再稍微向右上回筆,最后向左上出鋒。豎部與鉤部的夾角約為45°。三、復合筆畫5.豎提。三、復合筆畫7.豎彎。寫完豎部后向右弧形運筆,稍微向左回筆即可。這個筆畫比較短小。8.彎鉤。

輕起筆,向下弧形運筆,逐漸加重,最后向左上寫鉤。寫這個筆畫時務必保持重心穩(wěn)定,不能向左或向右傾斜。三、復合筆畫7.豎彎。三、復合筆畫9.斜鉤。向右下頓筆,稍回筆后向右下弧形運筆,向右上寫鉤。10.臥鉤。

輕起筆,向右下弧形運筆,逐漸加重,轉向右上,向左上寫鉤。三、復合筆畫9.斜鉤。三、復合筆畫11.撇點。撇部先粗后細,點部先細后粗。12.撇折。

寫完撇部后稍頓筆,再寫橫部。三、復合筆畫11.撇點。三、復合筆畫13.撇提。寫完撇部后稍頓筆,再寫提部。14.橫折鉤。

橫部稍左低右高,稍細。豎部稍斜,稍彎,稍粗。三、復合筆畫13.撇提。三、復合筆畫15.橫折彎。是橫和豎彎的連寫。這個筆畫比較短。16.橫折提。

橫部左低右高,比較短。豎部比較正。提部角度比較豎立。三、復合筆畫15.橫折彎。三、復合筆畫17.豎彎鉤。豎部正。橫部平,稍彎。鉤指向正上。18.豎折撇。

豎部斜。橫部短。這個筆畫的起筆處和末端要垂直對齊。三、復合筆畫17.豎彎鉤。三、復合筆畫19.橫折斜鉤。橫部左低右高。斜鉤部較長,鉤指向右上。20.橫折彎鉤。

這個筆畫各部分的長度、角度和彎度差別較大。三、復合筆畫19.橫折斜鉤。三、復合筆畫21.橫折折撇。第一個橫部左低右高,稍長;第一個撇部短而且直;第二個橫部左高右低,很短;第二個撇部長而且彎。22.橫折彎撇。

橫部左低右高,很短。余下部分較短,彎度較小。三、復合筆畫21.橫折折撇。三、復合筆畫23.橫撇彎鉤。橫部左低右高。撇部很短。彎鉤指向左上。24.豎折折鉤。

一般第一個豎部短,第二個豎部長,橫部左低右高。三、復合筆畫23.橫撇彎鉤。三、復合筆畫25.橫折折折鉤(一)第一個橫部左低右高,稍長;第二個橫部平,較短;第一個豎部很短;第二個豎部較長較彎。26.橫折折折鉤(二)。

和橫折折折鉤(一)的區(qū)別是第一個橫部短,第二個橫部長。三、復合筆畫25.橫折折折鉤(一)第二節(jié)獨體字結構第二節(jié)獨體字結構一、楷書結構的要素決定楷書結構的要素主要有兩個,即位置和比例。(一)位置位置就是每個筆畫分別寫在哪里。筆畫的位置對字的結構會產生影響。比如“人”字由撇和捺組成,如果捺的位置特別偏下,這個字的上半部分就會太長,像長頸鹿;如果捺的位置特別偏上,這個字就像個圓規(guī);只有捺從撇的黃金分割點起筆,這個字的結構才是最勻稱的。一、楷書結構的要素決定楷書結構的要素主要有兩個,即位置和比一、楷書結構的要素(二)比例這里所說的比例就是組成一個字的每個筆畫之間的長度比例以及被分割后的筆畫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長度比例。比如“中”字的長豎被分為三部分,它們的長度比例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長度相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長度之和等于第三部分的長度。一、楷書結構的要素(二)比例二、楷書結構的原則(一)重心穩(wěn)定1.上下對正。字的上下筆畫必須對正。如“三”字的三個橫的中點要垂直對齊,“車”字的撇的起筆處和下邊的豎對正,“立”字第一點和兩個橫的中點垂直對齊,“里”字的中豎連接五個橫的中點。2.橫平豎直。凡是有長橫長豎的字,一般要讓它橫平豎直,這樣結構比較穩(wěn)定。二、楷書結構的原則(一)重心穩(wěn)定二、楷書結構的原則3.撇捺對稱。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長度可能不同,但是撇捺的角度一般是對稱的。4.撇點對稱。字的下邊有撇和點的,要讓撇和點的角度對稱。二、楷書結構的原則3.撇捺對稱。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二、楷書結構的原則(二)點畫聯(lián)系1.前后聯(lián)系。寫完每個筆畫之后,筆尖都要指向下一筆的起點。如寫“三”字,第一橫的終點和第二橫的起點相聯(lián)系,第二橫的終點和第三橫的起點相呼應。2.中心聯(lián)系。每個字都有一個中心,所有筆畫都圍繞著這個中心來安排。如“水”字左邊的橫折撇、右邊的撇和捺都指向豎鉤的黃金分割點。3.首尾聯(lián)系。如“以”字的最后一筆要對準第一筆豎提的起點,“蟲”字的最后一筆對準第一筆豎的起點。二、楷書結構的原則(二)點畫聯(lián)系二、楷書結構的原則(三)比例勻稱1.左右對稱。不少漢字的楷書寫法左右基本對稱,給人以勻稱的感覺。2.距離相等。距離相等就會顯得勻稱。當然,這里所講的距離相等不是完全相等,而是基本相等,又稍有變化。一個字之中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筆畫時,這些筆畫一般要寫成距離相等。比如下面的“目”字的四個橫之間的距離相等,“里”字的五個橫之間的距離相等,“用”字的撇、豎、豎鉤之間的距離相等,“勿”字的三個撇、橫折鉤的豎之間的距離也相等。二、楷書結構的原則(三)比例勻稱二、楷書結構的原則3.空白面積接近。一個字的結構勻稱是指字內各處空白的面積接近。如果各處空白面積相差懸殊,就會導致結構不勻稱。如“及”字內部的各處空白(即A、B、C、D)的面積基本相等,字形勻稱。很多書法著作、教材講到“臺”字的結構時都會歸入上寬下窄一類,其實這種分類方法對于學生掌握結構并無幫助。實際上“臺”字內部的三處空白面積相等,才是結構勻稱。二、楷書結構的原則3.空白面積接近。一個字的結構勻稱二、楷書結構的原則(四)松緊變化1.“三緊三松”。在做到字形重心穩(wěn)定、點畫聯(lián)系和比例勻稱之后,我們還要做到字形有變化,才不至于單調乏味。而這種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這就是“三緊三松”?!叭绻覀冏屑氂^察和分析從魏晉到唐宋的楷字法書,就會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字的結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內緊外松、上緊下松、左緊右松。因而字的重心一般是處于中心點的略微偏上偏左的一個小范圍內?!盇我們把這個原則簡稱為“三緊三松”,也就是內緊外松、上緊下松、左緊右松。我們以“三”字為例,歷代書法家書寫的楷書“三”字多數(shù)是第二橫最短,第三橫最長。二、楷書結構的原則(四)松緊變化二、楷書結構的原則用“三緊三松”原則解釋,第二橫最短,就是內緊,第一橫、第三橫都比第二橫長,就是外松。第一橫比第三橫短,就是上緊下松。同樣道理,“巨”字的四個橫中中間的兩橫最短,下邊的橫最長;“川”字中間的豎最短,右邊的豎最長;“而”字中間的兩豎短,橫折鉤的豎最長。二、楷書結構的原則用“三緊三松”原則解釋,第二橫最短,二、楷書結構的原則2.黃金分割。上面談到字形要有松緊變化,但是松緊的程度也是有規(guī)律的,這就是黃金分割。在楷書結構中,黃金分割處處存在。我們以“長”字為例,系統(tǒng)講解字的結構。這個字的橫和豎垂直,撇和捺角度對稱,可以使字的結構穩(wěn)定。撇和捺都指向橫和豎鉤的交點,這就是點畫聯(lián)系。每個筆畫組合而成的空白面積是基本相等的,這就是字形勻稱。這個字上邊的撇短,下邊的捺長,豎提的上半部分短,下半部分長,這就是上緊下松;橫的左半部分短,右半部分長,就是左緊右松;字的內部筆畫密集,外圍筆畫舒朗,就是內緊外松。橫和豎鉤的交點就是這個字的黃金分割點。二、楷書結構的原則2.黃金分割。上面談到字形要有松緊第三節(jié)偏旁第三節(jié)偏旁一、字頭類1.倒八字頭。點和撇角度對稱。點和撇的中點水平對齊。撇比點長。2.人字頭。撇和捺相連,撇出頭。撇和捺角度對稱,末端在同一水平線上。一、字頭類1.倒八字頭。點和撇角度對稱。點和撇的中點一、字頭類3.草字頭。橫稍左低右高,被兩個豎三等分。兩個豎分別向左右傾斜,左豎短,右豎長。兩豎都是上邊長下邊短。4.大字頭。橫左細右粗,稍微左低右高。撇從橫的左半部分穿過去。捺和撇的下半段對稱。帶這個字頭的字,下半部分要伸到大字頭里邊去,形成上包下的形式。一、字頭類3.草字頭。橫稍左低右高,被兩個豎三等分。一、字頭類5.小字頭。豎比較短。兩個點角度對稱,長度相等。兩個點的位置稍偏下。6.尚字頭。中間是短豎,左邊是斜點,右邊是短撇。三個筆畫往一起聚,但不相連。一、字頭類5.小字頭。豎比較短。兩個點角度對稱,長度一、字頭類7.折文頭。第二筆從第一筆的中間起筆,其撇部和第一筆平行,但長且彎。捺從第一筆的下半部分起筆,與第二撇對稱。第二筆和第三筆的末端水平對齊。8.寶字蓋。第一筆是斜點。第二筆是垂點。橫鉤稍左低右高,不和第一筆相連。一、字頭類7.折文頭。第二筆從第一筆的中間起筆,其撇一、字頭類9.日字頭。左右對稱,上寬下窄。中間的橫和左豎相連,和右豎分開。三個橫畫之間距離相等。10.爪字頭。第一筆平撇比較短直,第三筆比第二筆稍短小。后三筆的筆畫往一起聚,但不連上。一、字頭類9.日字頭。左右對稱,上寬下窄。中間的橫和一、字頭類11.網字頭。整體比較寬扁,上寬下窄。四個豎畫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12.穴字頭。第二筆垂點、第四筆撇、第五筆點和橫鉤的末端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第四筆撇和第五筆點一半在寶蓋里邊,一半在寶蓋外邊。一、字頭類11.網字頭。整體比較寬扁,上寬下窄。四個一、字頭類13.竹字頭。撇的傾斜角度約為60°,很短。橫從撇的中點以下的地方起筆,左低右高。點不和撇相連,和橫相連。左右兩部分的寫法基本相同,左小右大。14.雨字頭。第一筆橫比較短。第二筆是左點。橫鉤的長度是上橫的兩倍左右。豎寫在正中。四個點都是斜點,排列均勻。一、字頭類13.竹字頭。撇的傾斜角度約為60°,很短二、字底類1.八字底。撇和點角度對稱,長度相近。2.大字底。橫比較長。撇出頭很短。捺和撇角度對稱。二、字底類1.八字底。撇和點角度對稱,長度相近。二、字底類3.女字底。撇點的撇部短,點部長。第二筆撇和第一筆的撇部角度平行。橫很長。4.木字底(一)。橫比較長。豎出頭很短。撇和捺都從橫豎的交點起筆,角度對稱。二、字底類3.女字底。撇點的撇部短,點部長。第二筆撇二、字底類5.木字底(二)。橫比較長。豎鉤出頭很短。兩個點角度對稱,長度相等。6.月(肉)字底。豎朝左下寫。橫折鉤的豎向右下寫。兩個短橫的位置稍偏上,和左豎相連,不和右邊相連。二、字底類5.木字底(二)。橫比較長。豎鉤出頭很短。二、字底類7.四點底。第一筆是垂點,后三筆都是斜點。四個點中兩邊的大,中間的小。四個點之間的距離相等,起筆處在同一水平線上。8.心字底(一)。臥鉤的起筆處和垂點的起筆處水平對齊。第二點比第一點偏上。第三點比第二點偏上。二、字底類7.四點底。第一筆是垂點,后三筆都是斜點。二、字底類9.心字底(二)。臥鉤變?yōu)樨Q鉤。左邊是垂點。右邊的兩個斜點第一個小,第二個大。這種字多用于心字底緊鄰長撇長捺的字中。10.皿字底。豎和橫折的豎部分別向左右傾斜,兩個小豎均勻排列。下橫的長度是上橫的兩倍左右。二、字底類9.心字底(二)。臥鉤變?yōu)樨Q鉤。左邊是垂點二、字底類11.糸字底。第二個撇折比第一個長而且寬?!靶 辈可詫?,左右對稱。注意兩個點不能比豎鉤偏下。二、字底類11.糸字底。第二個撇折比第一個長而且寬。三、左偏旁類1.單人旁。撇比較豎立。豎從撇的中點起筆,是垂露豎。撇和豎長度相近。2.兩點水。點短提長,角度對稱,末端垂直對齊。三、左偏旁類1.單人旁。撇比較豎立。豎從撇的中點起筆三、左偏旁類3.言字旁。橫折提從點的左下方起筆,讓橫折提的豎部對準上邊的點。4.左耳刀。橫撇彎鉤上下基本對稱。豎的長度是橫撇彎鉤的高度的兩倍,是垂露豎。三、左偏旁類3.言字旁。橫折提從點的左下方起筆,讓橫三、左偏旁類5.又字旁。橫折撇的橫部左低右高,比較短,撇部稍長,角度比較豎。點的位置偏上。6.工字旁。橫比較短。豎的位置偏右。提比橫長,位置偏左。三、左偏旁類5.又字旁。橫折撇的橫部左低右高,比較短三、左偏旁類7.提土旁。橫比較短。豎的位置偏右,上下兩段長度相等。提比橫長,位置偏左。8.提手旁。橫比較短。豎鉤的位置偏右。提比橫長,位置偏左。三、左偏旁類7.提土旁。橫比較短。豎的位置偏右,上下三、左偏旁類9.口字旁。上邊寬,下邊窄。兩個橫部都右邊高。形體較小,位置偏上。10.巾字旁。第一筆豎比較短。第二筆橫折鉤的橫部短,豎部稍長。第三筆的位置稍偏右,稍偏下,是垂露豎。三、左偏旁類9.口字旁。上邊寬,下邊窄。兩個橫部都右三、左偏旁類11.雙人旁。第一撇的角度比較豎立,比較短。第二撇從第一撇的起筆處的正下起筆,即兩個撇的起點垂直對齊。兩個撇角度平行,第二撇稍長。豎從第二撇的黃金分割點起筆,是垂露豎。12.反犬旁。撇的角度比較豎立。彎鉤重心穩(wěn)定。第二撇的位置稍偏上,起筆處是這個偏旁的黃金分割點。兩個撇的角度平行。三、左偏旁類11.雙人旁。第一撇的角度比較豎立,比較三、左偏旁類13.食字旁。撇比較豎直。橫鉤從撇的中點起筆,很短。豎提的起點對準撇的起點,其末端不超過橫鉤。14.三點水。點的角度比較豎立。第二點的位置偏左偏上,它的中點就是三點水的黃金分割點。提的起點比第一點偏左,比第二點偏右。三、左偏旁類13.食字旁。撇比較豎直。橫鉤從撇的中點三、左偏旁類15.豎心旁。左邊的垂點角度較豎,稍長,在豎的中點附近,不和豎相連。右邊的斜點角度稍平,稍短,和豎相連,位置稍偏上。豎比較長,是垂露豎。16.弓字旁。三個橫都左低右高,長度相近,第二個稍短,第三個稍長。三個豎都稍向右傾斜,第二個稍短,第三個稍長。三、左偏旁類15.豎心旁。左邊的垂點角度較豎,稍長,三、左偏旁類17.女字旁。第一筆撇點比較豎直,撇部長,點部短。第二筆撇較彎,位置偏下。提左低右高,右邊不出頭。18.子字旁。橫折撇的橫部稍微左低右高,撇部寫到橫部的中點的正下位置。彎鉤要重心穩(wěn)定。提的位置偏左偏上。三、左偏旁類17.女字旁。第一筆撇點比較豎直,撇部長三、左偏旁類19.絞絲旁。兩個撇部角度平行。兩個提角度平行。三個筆畫的左端垂直對齊,右端也垂直對齊。20.馬字旁。橫折的橫部短,豎部長。豎折折鉤的第一個豎部稍短,第二個豎部稍長。豎折折鉤的橫部與橫折相連,分為兩部分,左半部分比右半部分長。提的位置稍偏左偏上。三、左偏旁類19.絞絲旁。兩個撇部角度平行。兩個提角三、左偏旁類21.王字旁。第二橫比第一橫稍短。豎偏右。提比橫長,位置偏左。22.木字旁。橫要左低右高。豎偏右。撇從橫和豎的交點起筆,點的起筆位置比撇偏下,比較短。三、左偏旁類21.王字旁。第二橫比第一橫稍短。豎偏右三、左偏旁類23.車字旁。橫比較短,右邊高。撇提的起點和橫的中點垂直對齊。豎對準撇提的起筆處,是垂露豎。提稍長,位置偏左。24.牛字旁。撇比較豎直,比較短。橫從撇的下半部分起筆,很短。豎的位置偏右,是垂露豎。提比橫長,位置稍偏左。三、左偏旁類23.車字旁。橫比較短,右邊高。撇提的起三、左偏旁類25.月字旁。撇比較豎直。橫折鉤的橫部很短,豎部很長。兩個短橫的位置偏上,和撇相連,不和豎相連。26.方字旁。點的角度較豎。橫的位置偏左。橫折鉤偏右。撇和橫折鉤的豎部角度平行。三、左偏旁類25.月字旁。撇比較豎直。橫折鉤的橫部很三、左偏旁類27.火字旁。第一點的角度較豎。短撇的位置稍偏上。長撇和短撇相連,不和第一點相連。第二點和短撇角度對稱。28.示字旁。第一點的角度較豎。橫折撇從點的左下起筆,右端對準上邊的點。豎從撇的上半部分起筆,是垂露豎。第二點從豎的起筆處起筆。三、左偏旁類27.火字旁。第一點的角度較豎。短撇的位三、左偏旁類29.金字旁。撇比較豎直,比較長。第一橫從撇的1/3處起筆,很短。第二橫比第一橫短,第三橫比第二橫長一點兒。豎提寫在橫的中間。第一、第三橫以及豎提的末端在同一條垂線上。30.矢字旁。第一撇比較豎直,稍短。第一橫從第一撇的下部起筆。第二橫比第一橫長,位置偏左。第二撇的起點和第一撇的起點垂直對齊,先直后彎。點短且位置偏上。三、左偏旁類29.金字旁。撇比較豎直,比較長。第一橫三、左偏旁類31.禾木旁。第一筆撇短平直。橫左低右高,位置偏左。豎的位置偏右,是垂露豎。第二撇從橫豎交點起筆,角度較豎。點很短。32.立字旁。第一點角度比較豎立。橫的位置偏左。第二點比第一點的角度還要豎立。撇和第二點角度對稱。提比橫長,位置偏左。三、左偏旁類31.禾木旁。第一筆撇短平直。橫左低右高三、左偏旁類33.衣字旁。第一點的角度較豎。橫折撇從點的左下起筆,右端和第一點垂直對齊。豎從撇的上半部分起筆,撇和第二點從豎的起筆處起筆。34.耳字旁。三個橫和提這四個筆畫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第二、第三橫和左側的豎相連。提稍長,位置偏左。兩個豎都寫成垂露豎。三、左偏旁類33.衣字旁。第一點的角度較豎。橫折撇從三、左偏旁類35.蟲字旁。“口”部稍微左低右高。長豎被“口”部分為三段,第二段最短。提的位置偏左。點比較短。36.舟字旁。第一撇短而且豎直。第二撇豎長。橫折鉤的橫部短,豎部長。橫左邊低,右邊高,右邊不出頭。第一個點寫在空白處的中間。第二個點的位置偏上。三、左偏旁類35.蟲字旁?!翱凇辈可晕⒆蟮陀腋摺iL豎三、左偏旁類37.米字旁。上邊的點和撇角度對稱,點短撇長。橫左低右高,豎偏右。下撇從橫豎交點起筆,下點稍偏下。38.酉字旁。外形接近長方形。筆畫之間的距離比較勻稱。撇和豎彎之間的距離稍小。三、左偏旁類37.米字旁。上邊的點和撇角度對稱,點短三、左偏旁類39.足字旁?!翱凇辈可宰蟮陀腋摺!爸埂辈康牡谝回Q寫在“口”部的正下方,第二豎對準“口”部的左下角。提的位置偏左。40.身字旁。第一撇短而且直。豎向右下寫。橫折鉤的豎部的長度是左邊的豎的兩倍。兩個短橫和左邊的豎相連。第三橫左低右高。第二撇從第三橫的末端起筆,不出頭。三、左偏旁類39.足字旁?!翱凇辈可宰蟮陀腋?。“止”四、右偏旁類1.立刀旁。豎的位置稍偏上。豎鉤離短豎比較近,長度是短豎的兩倍左右。2.右耳刀。橫撇彎鉤比較長。豎稍出頭,是懸針豎。四、右偏旁類1.立刀旁。豎的位置稍偏上。豎鉤離短豎比四、右偏旁類3.力字旁。橫折鉤的橫部短,豎部長、斜、彎。撇從橫的中點穿過,和橫折鉤的豎部角度平行。4.寸字旁。橫稍短,豎鉤從橫的中點稍偏右的位置穿過,點偏左上。整體窄長。四、右偏旁類3.力字旁。橫折鉤的橫部短,豎部長、斜、四、右偏旁類5.反文旁。第一撇短而且直。橫從第一撇的下部起筆,短而且左低右高。第二撇從橫的中點稍偏左的位置起筆,先豎后彎。捺從第一撇的末端起筆。第二撇和捺的交點與第一撇的起點垂直對齊。6.斤字旁。第一撇平、直、短。第二撇豎、直、長。橫的位置偏上。豎從橫的中點起筆,是懸針豎。四、右偏旁類5.反文旁。第一撇短而且直。橫從第一撇的四、右偏旁類7.月字旁。撇比較豎直。橫折鉤的橫部短,豎部長。兩個短橫和左側的撇相連,位置稍偏上。8.欠字旁。第一撇豎、直、短。橫鉤的位置偏下。第二撇的起點和第一撇的起點垂直對齊,長而且彎。捺的起筆位置偏上。四、右偏旁類7.月字旁。撇比較豎直。橫折鉤的橫部短,四、右偏旁類9.殳字旁。撇比較豎立。橫折彎的橫部短,豎部稍長。橫折撇的橫部和橫折彎的橫部長度相等。整體看上邊窄小,下邊寬大。10.鳥字旁。撇比較豎立、直而且很短。橫折鉤的橫部短,豎部稍長且斜。豎折折鉤的第一個豎部正、直而且稍短,第二個豎部斜、彎、稍長。橫的位置要稍微偏上,一半在里,一半在外。四、右偏旁類9.殳字旁。撇比較豎立。橫折彎的橫部短,四、右偏旁類11.頁字旁。橫的長度適中。第一撇從橫的中點偏左的位置起筆。豎和橫折的豎部都正、直。第二撇左右居中,先豎后彎。點較長,和撇角度對稱。12.隹字旁。單人旁很長。點的位置偏下。四個橫距離相等,第二、三橫短,第四橫最長。四、右偏旁類11.頁字旁。橫的長度適中。第一撇從橫的五、字框類

(一)兩面框

1.廠字框。橫左邊低,右邊高,長度適中。撇出頭,長度是橫的1.5倍左右。2.廣字框。點的傾斜角度約為45°。橫不和點相連,和點對正。撇出頭,長度是橫的1.5倍左右。五、字框類(一)兩面框五、字框類3.病字框。就是在廣字頭左邊加一個短提和一個點,這兩個筆畫的位置稍偏上。4.氣字框。撇比較豎直,比較短。第一橫從撇的下半部分起筆。第二橫短。橫折斜鉤的橫部比第一、第二橫長,斜鉤部分比較豎直。五、字框類3.病字框。就是在廣字頭左邊加一個短提和一五、字框類5.走之。點的傾斜角度約為45°。橫折折撇的位置稍偏左。橫折折撇下半部分比較圓而且柔和,比較短。捺從橫折折撇的起筆處的正下方起筆,比較平而且長。6.建之。橫折折撇的前三段是直線,第四段是曲線。捺從撇部的上半部分穿過,比較長。五、字框類5.走之。點的傾斜角度約為45°。橫折折撇五、字框類7.走字底。第一橫很短。第一豎偏右。第二橫稍長,位置偏左。第二豎和第一豎對齊。第三橫很短。撇比較直。捺從撇的上半部分起筆,比較長。五、字框類7.走字底。第一橫很短。第一豎偏右。第二橫五、字框類

(二)三面框

1.三框。橫右邊高,向下鼓。豎折的豎部較長,橫部向上鼓。2.門字框。點的傾斜角度約為45°。豎寫在點的左下方,是垂露豎。橫折鉤寫在點的右下方。整體看上窄下寬,左短右長。五、字框類(二)三面框五、字框類

(三)四面框

大口框。豎朝左下寫,是垂露豎。橫折從豎的起點偏下一點的地方起筆,橫部短,豎部長。橫從豎的末端偏上一點兒的地方起筆,右端連接橫折的末端。五、字框類(三)四面框第四節(jié)合體字第四節(jié)合體字一、左右結構安排左右結構的字時,除了重心穩(wěn)定、點畫聯(lián)系、結構勻稱之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1.部件變窄。在左右結構的字中,左右兩部分都要窄一些,以免整個字太寬。使左右兩部分都變窄的方法是橫變短,撇、捺、點等斜向筆畫的角度變得豎一些。2.內緊外松。左半部分朝右的筆畫縮短,右半部分朝左的筆畫縮短,可以使整體結構內緊外松。3.左緊右松。左右兩部分相比,一般要把左半部分寫得小一點兒、收斂一點兒,把右半部分寫得大一點兒、舒展一點兒。一、左右結構安排左右結構的字時,除了重心穩(wěn)定、點畫聯(lián)系二、上下結構安排上下結構的字時,除了重心穩(wěn)定、點畫聯(lián)系、結構勻稱之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1.部件變扁。在上下結構的字中,上下兩部分都要扁一些,以免整個字太長。使上下兩部分都變扁的方法是豎變短,撇、捺、點等斜向筆畫的角度變得平一些。2.內緊外松。上半部分朝下的筆畫縮短,下半部分朝上的筆畫縮短,可以使整體結構內緊外松。3.上緊下松。上下兩部分相比,一般要把上半部分寫得小一點兒、收斂一點兒,把下半部分寫得大一點兒、舒展一點兒。二、上下結構安排上下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