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信概述完整版_第1頁
光纖通信概述完整版_第2頁
光纖通信概述完整版_第3頁
光纖通信概述完整版_第4頁
光纖通信概述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光纖通信概述21.1

光纖通信的發(fā)展現(xiàn)狀1.光纖通信發(fā)展的里程碑

1966年高錕博士發(fā)表的論文《用于光頻的光纖表面波導》。

2.光纖通信發(fā)展的實質性突破

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制造出當時世界上第一根超低損耗光纖。

3.光纖通信爆炸性的發(fā)展(1)光纖損耗

1970年:20dB/km;1972年:4dB/km;

1974年:1.1dB/km;1976年:0.5dB/km;

1979年:0.2dB/km;1990年:0.14dB/km。31.1

光纖通信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光器件光發(fā)送器件:砷化鎵鋁半導體激光器→異質結條形激光器→分布反饋式激光器(DFB-LD)和多量子阱(MQW)激光器。光接收器件:Si-PIN→APD。(3)光纖通信系統(tǒng)從小容量到大容量、從短距離到長距離、從PDH→SDH→DWDM。在智能光網絡(ION)、光分插復用器(OADM)、光交叉連接設備(OXC)等方面也取得巨大進展。41.2

光纖通信的光波波譜

1.光波波譜光波是電磁波,光波范圍包括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其波長范圍為:300μm~6×10?3μm??梢姽庥杉t、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連續(xù)光波組成,其中紅光的波長最長,紫光的波長最短。波長再短就是X射線、γ射線。電磁波波譜圖如圖1-1所示。51.2

光纖通信的光波波譜圖1-1電磁波波譜圖61.2

光纖通信的光波波譜

2.光纖通信的光波波譜光纖通信的波譜在1.67×1014Hz~3.75×1014Hz之間,即波長在0.8μm~1.8μm之間,屬于紅外波段,將0.8μm~0.9μm稱為短波長,1.0μm~1.8μm稱為長波長,2.0μm以上稱為超長波長。各種單位的換算公式如表1-1所示。表1-1 各種單位的換算公式c=3×108m/s1MHz(兆赫)=106Hzλ=c/f1GHz(吉赫)=109Hz1μm(微米)=10?6m1THz(太赫)=1012Hz1nm(納米)=10?9m1PHz(拍赫)=1015Hz1?(埃)=10?10m71.3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與分類

1.3.1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所謂光纖通信,就是利用光纖來傳輸攜帶信息的光波以達到通信的目的。數(shù)字光纖通信系統(tǒng)方框圖如圖1-2所示。由光發(fā)射機、光纖和光接收機組成。圖1-2數(shù)字光纖通信系統(tǒng)方框圖81.3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與分類

光發(fā)射機的作用就是進行電/光轉換,并把轉換成的光脈沖信號碼流輸入到光纖中進行傳輸。光源器件一般是LED和LD。光纖:完成光波的傳輸。光接收機的作用就是進行光/電轉換。光收器件一般是PIN和APD。91.3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與分類

1.3.2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分類

1.按傳輸信號分類(1)數(shù)字光纖通信系統(tǒng)(2)模擬光纖通信系統(tǒng)

2.按波長和光纖類型分類(1)短波長(0.85μm左右)多模光纖通信系統(tǒng)(2)長波長(1.31μm)多模光纖通信系統(tǒng)(3)長波長(1.31μm)單模光纖通信系統(tǒng)(4)長波長(1.55μm)單模光纖通信系統(tǒng)101.4光纖通信的特點與應用

1.4.1光纖通信的特點(1)通信容量大(2)中繼距離長(3)保密性能好(4)適應能力強(5)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施工和維護(6)原材料來源豐富,潛在價格低廉(7)光纖通信同樣也存在著如下缺點:①需要光/電和電/光變換部分;②光直接放大難;③電力傳輸困難;④彎曲半徑不宜太??;⑤需要高級的切斷接續(xù)技術;⑥分路耦合不方便。111.4光纖通信的特點與應用

1.4.2光纖通信的應用(1)光纖在公用電信網間作為傳輸線。(2)局域網中的應用。(3)光纖寬帶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及光纖用戶線。(4)作為危險環(huán)境下的通信線。諸如發(fā)電廠、化工廠、石油庫等場所。(5)滿足不同網絡層面的應用。核心網層面、城域網層面、局域網層面等。(6)應用于專網。光纖通信主要應用于電力、公路、鐵路、礦山等通信專網。121.5光纖通信的發(fā)展趨勢

1.目前的進展情況(1)光纖通信的基礎研究方面(2)光纖研制方面(3)無源光器件研制方面(4)光傳輸設備和系統(tǒng)的研究方面(5)光接入網的研究方面(6)理論研究方面

13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