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第012講(都城下)_第1頁
建筑史第012講(都城下)_第2頁
建筑史第012講(都城下)_第3頁
建筑史第012講(都城下)_第4頁
建筑史第012講(都城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建筑史》第十二講§2-2漢至明清的都城建設(下)

七、元大都與明清北京的建設: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北端,處于通向東北平原的要沖地帶,戰(zhàn)國時,這里已形成城市,遼代在此建陪都。金時依遼城向東、向南擴大,建為都城,稱為中都。元滅金,利用中都東北郊瓊華島一帶水面(今北海)為核心,建造新的宮殿,隨后又建成了大都城。

元大都是以宮城、皇城為中心布置的。因為地勢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統(tǒng)規(guī)整砥直,成方格網,城的輪廓近于方形。城市的中軸線就是宮城的中軸線,平面的幾何中心在中心臺。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兩類,干道寬約25米,胡同6-7米。胡同都是東西向的,前后兩條胡同間距50步,在全城的中心地帶設立鐘樓和鼓樓。元大都、明清北京

(1)選址與沿革

北京北面的燕山山脈,大致構成游牧區(qū)與農業(yè)區(qū)的一個分界線,軍事地位非常重要。元大都同隋大興一樣,是以平地起建的新城,其主要的規(guī)劃者是也黑迭爾(阿拉伯)、郭守敬、劉秉忠。明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明占元大都后,為便于防守,將大都北面五里較荒蕪地帶放棄,明嘉靖32年又加筑外城,但只筑了南城,所以形成了凸字形。清代,則未對城市規(guī)模與布局作進一步改變。

(2)繼承:A、城市布局規(guī)整。附會《考工記》都城制度“旁三門、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規(guī)定。B、城市道路采用方格網,以南北向為干道,東西向為胡同。整齊的路網即有利于城市排水,又便于合院住宅采光和防風。C、三套城:宮城、皇城、外城。D、固定的市場集中于鼓樓一帶,市坊采用夜禁制。突出成就:A、

科學的水系設計。將西山泉水引入城壕、漕渠,保證城市用水。并將通惠河與城壕結合,漕運直達城內。此外,城市排水也得到很好解決。B、

將水面和大片的苑囿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山水城市。C、城市空間立體形象的塑造。明清北京A、

北面廢五里,南擴1里,又在南面加了一個外郭,以皇城為中心,形成了凸字形的城郭形式B、形成了一個長達7.5公里的中軸線,也是全城的中軸線,城市更為嚴整。

元大都城示意圖明清北京城平面圖

皇城偏于城南,包括宮城、太液池西岸的隆福宮、興圣宮和御苑,環(huán)繞一片廣闊的水面而展開,和傳統(tǒng)的宮殿布置方式手法迥異,是元代的一種創(chuàng)新,可能和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傳統(tǒng)觀念有關?;食乔皷|面設太廟,西面設社稷;城墻有宮城、皇城、都城三重;都城城門共11座;元末為了抵御農民軍,門外又加甕城。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明朝駐軍為了便于防守,將大都北面約5里寬較荒涼的地帶放棄,縮小城框,明成祖建都時,為了仿南京的制度,在皇城前建立五府六部等政權機構的衙署,又將城墻向南移了1里多。到明中葉,蒙古兵多次南下,遂加筑外城,由于財力不足,只把城南天壇、先農壇及稠密的居民區(qū)包圍進來,而西、北、東三面的外城沒有繼續(xù)修筑。清朝北京城的規(guī)模沒有再擴充,城的平面輪廓也不再改變。北京故宮

明北京外城東西7950米,南北3100米。南面3座門,東西各1門,北面共5門,中央3門就是內城的南門,東西兩角門則通城外。內城東西6650米,南北5350米,南面3門,東、北、西各兩座城門。這些城門都有甕城,建有城樓。內城的東南和西南兩個城角并建有角樓。

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規(guī)則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軸線上,四向開門,南面的正門就是天安門。天安門之南還有一座皇城的前門,明稱大明門(清改為大清門)。

元明北京城平面角樓及護城河

作為皇城核心部分的宮城(紫禁城)位居全城中心部位,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門,城的四角建有華麗的角樓,城外圍以護城河。從大明門起,經紫禁城直達地安門,這一軸線完全被帝王宮廷建筑所占據。按照傳統(tǒng)的宗法禮制思想,又于宮城前的左側(東)建太廟,右側(西)

建社稷(祭土、谷神);并在內城外四面建造天壇(南)、地壇(北)、日壇(東)、月壇(西)。天安門前左右兩翼為五府六部等衙署。

故宮前三殿

故宮太和殿

故宮太和殿內皇帝寶座

乾清門

乾清宮

太和殿御道石雕

北京天壇

太廟正殿

社稷壇

北京全城有一條全長約7.5公里的中軸線貫穿南北,軸線以外城的南門永定門作為起點,經過內城的南門正陽門、皇城的天安門、端門以及紫禁城的午門,然后穿過3座門7座殿,出神武門越過景山中峰和地安門而止于北端的鼓樓和鐘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