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課件(共19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課件(共19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課件(共19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課件(共19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課件(共19張)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同學們,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后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2014年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牢記歷史,維護和平。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積累“初衷”“篡改”“慘絕人寰”等重點詞語;掌握新聞評論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理解文章的觀點,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體現(xiàn)出來的嚴正立場和充沛氣勢。(重點)思考作者是怎樣選擇新聞事實來支撐觀點的,體會其開闊的視野和運用事實的技巧。(難點)學習目標了解作者“鐘聲”是《人民日報》創(chuàng)辦的國際新聞評論專欄。鐘聲暗中蘊含有“警世鐘聲”的寓意。

取“鐘聲”這個筆名,是因為國際部記者和編輯針對一些重要的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希望發(fā)出中國自己的聲音。作為中國的權威媒體,《人民日報》有義務對一些重要的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時針對一些國際社會的不實指責進行反駁。

文體知識新聞評論,是媒體編輯部或作者對最新發(fā)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和有普遍意義的緊迫問題,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就事論理,就實論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者歸納、整理出新的結論、觀點的一種新聞文體。主要特征為:①導向正確;②就事論理;③新聞性強;④有的放矢;⑤科學合理;⑥便于傳播。新聞性是新聞評論區(qū)別于一般議論文或理論文章的重要特征。字詞識記寶鼎()國殤()初衷()殺戮()

篡改()囈語()遁形()矢志()銘記()緬懷()彰顯()磅礴()慘絕人寰()振聾發(fā)聵()dǐnɡshānɡzhōnɡhuánlùcuànkuìyìdùnshǐmínɡm(xù)iǎnzhānɡpánɡbó戮()殺戮戳()戳穿lùchuō篡()篡改纂()編纂cuànzuǎn字詞識記()為國犧牲的人。文中指死難的軍民。()最初的心愿。()人世上還沒有過的悲慘,形容悲慘到了極點。()別有用心地改動或曲解。()各種各樣的丑惡樣子都表現(xiàn)了出來。()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喚醒

糊涂麻木的人。()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形容世事變化很大。()泛指用一種思想理論貫穿于始終。滄海桑田振聾發(fā)聵一以貫之丑態(tài)百出國殤初衷慘絕人寰篡改初讀課文,讀出事實觀點1.你能從文章中讀到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嗎?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此文,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警醒世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初讀課文,讀出事實觀點2.你從這篇文章中讀到了哪些事實?請用括號標注出來。初讀課文,讀出事實觀點3.總結本文所用新聞事實的特點:所選新聞事實多,覆蓋面廣,涉及多個層面,多個類型。所選新聞事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多為權威性組織和人物。初讀課文,讀出事實觀點3.這篇新聞評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請找出原文并進行簡要概括。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我們要牢記歷史,維護和平。再讀課文,感受評論寫法1.開篇引用銘文,有何作用?結構上:照應題目,便于引出下文。內容上:引用公祭鼎銘文,一是高度概括了公祭活動的意義;二是奠定了隆重哀悼的感情基調;三是豐富文章的內容,增添表現(xiàn)力。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再讀課文,感受評論寫法2.第二段中列舉了眾多國際范圍內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堅守和平立場的新聞事件有什么作用?列舉這些事例,有力地證明了“歷史,不可能被忘卻”這一觀點,使得文章對人類良知的闡說與對世界和平的呼吁更加水到渠成。再讀課文,感受評論寫法結構:與上文形成對比,從反面揭示了當前維護世界和平嚴峻的形勢。4.第五段引用《紐約時報》的報道有什么作用?再讀課文,感受評論寫法直接引用《紐約時報》的報道作為論據(jù),有時間,有報道單位,表明事實清楚,材料真實,無可辯駁。與下文南京成為國際和平城市形成對比,突出和平的珍貴。再讀課文,感受評論寫法新聞評論寫法歸納:1.就事論理,新聞性強2.導向正確,思想性強3.精辟簡短,理性表達這則時評由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開論述,闡明了國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義,同時也表達了中國捍衛(wèi)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主旨歸納主旨升華銘記歷史才能繼往開來,遺忘歷史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從史難中汲取教訓。在那黑暗的南京大屠殺中,我們有30萬同胞慘遭殺戮,只能銘記這樣血的歷史和教訓,我們才能有志氣不讓歷史重演。歸納總結溫故知新:回顧本單元所學,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