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熱點素材積累:綠色亞運人生價值_第1頁
2024屆高考熱點素材積累:綠色亞運人生價值_第2頁
2024屆高考熱點素材積累:綠色亞運人生價值_第3頁
2024屆高考熱點素材積累:綠色亞運人生價值_第4頁
2024屆高考熱點素材積累:綠色亞運人生價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高考熱點素材積累:綠色亞運,人生價值TOC\o"1-3"\h\u綠色亞運,讓低碳生活理念更深入人心 1期待“亞洲一家親”的歡聚時刻 1為文化傳承發(fā)展注入青春力量 2在實干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3以國人正能量,展中華新面貌 4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金臺隨筆) 5中國正能量,書寫新時代的強國奮斗史 5匯聚點滴微光,澎湃前行力量 6勇于創(chuàng)新,讓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7創(chuàng)新之火,在轉爐永燃不息 8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人民論壇) 9歷史的回聲永遠的銘記 10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10綠色亞運,讓低碳生活理念更深入人心杭州亞運會前夕,一個關于開幕式的劇透,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本屆亞運會開幕式將打破以往大型活動既定的“煙花表演”模式,全程不燃放煙花。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總制作人沙曉嵐表示,取消實體煙花表演是環(huán)保意識的體現,也更能彰顯綠色亞運的主題。“綠色”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為此,杭州亞組委提出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的目標,通過實施亞運會綠色行動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量;對一些不能減少的碳排放,通過單位和個人捐贈碳配額、碳信用、碳普惠等方式進行碳抵消,最終實現碳中和。這項舉措不僅為未來舉辦各類重大國際體育賽事活動提供范例,也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讓低碳生活理念持續(xù)深入人心。綠色亞運既要服務于賽事,更要造福市民生活和產業(yè)發(fā)展,這才是杭州亞運會綠色實踐的雙贏之道。近兩年來,杭州每年增綠面積都超過1000萬平方米,累計已建成八種類型綠道共4700余公里;作為全國首批綠色出行示范城市,杭州地鐵運營里程已達到516公里,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超過90%。這些綠色亞運的生動實踐,不僅極大提高了杭州公共生活品質,也無形之中普及了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出一套綠色發(fā)展“組合拳”。綠色亞運還意味著要“精打細算”,要摒棄粗放的發(fā)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杭州亞組委聘請的“零碳工程師”,其職責就是要分析場館內每一盞燈、每一臺空調、每一部電梯的能耗數據,根據賽事運行方案計算出兼顧能耗與舒適度的最優(yōu)方案,動態(tài)管理每一個區(qū)域的能耗,實現精準降碳。這種對“綠色”近乎極致的追求,邁出了綠色低碳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堅實步伐,提交了一份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高水平答卷?!秺W林匹克運動21世紀議程》提出,奧林匹克運動要全力推動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杭州亞運會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低碳發(fā)展理念,深刻彰顯了綠色已成為新時代中國追求高質量發(fā)展最鮮明的底色。我們相信,杭州亞運會的綠色辦賽理念,將給現代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產,為人類文明進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提供新的樣板。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體育盛宴!期待“亞洲一家親”的歡聚時刻9月20日,亞運圣火回到西子湖畔,展開最后一站的傳遞。此前,亞運會火從杭州出發(fā),依次在湖州、嘉興、紹興、寧波、舟山、臺州、溫州、麗水、金華、衢州傳遞,展現“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特色。高舉的亞運火炬,傳遞的是亞運精神,也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亞洲文明交流互鑒的希冀?;鹁媸莵嗊\會重要象征物之一,它不僅承載傳遞圣火的功能,更是傳遞城市特色和亞運精神的國家禮器。杭州亞運會火炬命名為“薪火”,寓意中華文明薪火相傳,其整體設計源自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良渚螺旋紋演化而來的圖案裝點炬身,炬冠處運用良渚文化中的禮器玉琮作為意象表達,出火口設計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火炬致敬和傳承中華文化,彰顯浙江獨有文化底蘊。亞運會火炬?zhèn)鬟f路線更是將文化內涵和體育精神相結合,在嘉興的火炬?zhèn)鬟f中,別具特色的文藝展演吸收平湖九彩龍、海鹽滾燈等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紹興,火炬從魯迅故里出發(fā),途經徐渭藝術館、陽明故里、蔡元培廣場等多個文化地標,深厚人文底蘊熠熠閃光。中國式浪漫同樣體現在一個個亞運場館設計中,例如,乒乓球項目和霹靂舞項目比賽場地——位于杭州市拱墅區(qū)的運河體育公園主體育館,其建筑造型亦取自良渚玉琮,采用黃色陽極氧化鋁和斜交網格玻璃幕墻構成,在陽光下閃耀金色光芒,恰似一塊美麗玉琮。而承擔賽艇、皮劃艇等賽事項目的富陽水上運動中心,主建筑以“山”為形、景觀以“水”為韻,將山脈的起伏、流水的蜿蜒寓于作品之中,呈現一幅現實與歷史交匯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薪火”相傳,傳遞了亞運精神,引燃亞洲各國人民對盛會的期待。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亞運會首創(chuàng)數字火炬手和數字火炬,將現實世界的“亞運火炬手”拓展至數字世界,讓更多人能夠突破時空限制直接參與到亞運會這一盛大體育文化活動中?!皝嗊\數字火炬手”日前迎來里程碑式時刻——參與總人數突破1億。上億名“亞運數字火炬手”的參與,不僅成功打造了亞運史上覆蓋區(qū)域最廣、參與人數最多、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線上火炬主題活動,更將開啟亞運史上首個開幕式數字點火儀式。線上線下火炬手手相傳,亞洲各地亞運氛圍日漸濃厚。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qū)奧委會全部報名參賽,將在杭州共襄盛舉。他們?yōu)轶w育競技而來,也為文明交流互鑒而來。伊朗駐華大使穆赫森·巴赫蒂亞爾日前對海外網表示,伊朗將派出500多人代表團參加亞運會。亞運會是超越體育的盛會,杭州亞運會將深化亞洲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亞洲團結合作。亞洲這片大陸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亞洲先人們早就開始了文明交流互鑒。絲綢之路、茶葉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絲綢、茶葉、陶瓷、香料、繪畫雕塑等風靡亞洲各國,記錄著亞洲先人們交往交流、互通有無的文明對話?,F在,“一帶一路”倡議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鑒的途徑,各國在科技、教育、文化、衛(wèi)生、民間交往等領域的合作蓬勃開展,亞洲文明在自身內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發(fā)展壯大。以亞運盛會為媒,中國將把亞洲各國人民再次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亞洲命運共同體”更加可觸可感,“心心相融,@未來”的主題口號在風云變幻的當今世界愈發(fā)響亮。正如杭州亞運會主題歌《同愛同在》中所唱:“億萬個驕傲的聲音,匯聚成一句話,你和我同住亞細亞。”體育鋪路架橋,文明交流互鑒,杭州亞運會不僅是萬眾矚目的體育盛會,還將成為一場精彩紛呈的人文交流盛宴。熊熊燃燒的火炬,正漸漸將杭州亞運會的氛圍推向高潮,讓我們一起期待“亞洲一家親”的歡聚時刻。為文化傳承發(fā)展注入青春力量“要不要在唱詞和情節(jié)上創(chuàng)新一下?讓觀眾覺得更有意思。”“有戲則長,無戲則短。傳統(tǒng)戲得適應劇場,情節(jié)緊湊、刪繁就簡?!边@是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青年演員們的日常切磋。在這個80后、90后、00后占比近九成的院團,演員苦練四功五法、改良文戲武戲,每年活躍在500多場演出中,讓觀眾感受到戲曲的“時尚”。婺劇新貌,是當代中國青年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發(fā)展的縮影。從三星堆考古現場的青年考古工作者,到“活化”古村落的青年古建修復師,再到國風國潮里的青年創(chuàng)作人才,探尋文化根脈、主動傳承創(chuàng)新,已成為當代中國青年的文化自覺。青年人能夠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生活巧妙結合,打開創(chuàng)新空間。以非遺為例,在鄉(xiāng)村振興一線,青年用新穎創(chuàng)意激發(fā)非遺活力,既傳承了非遺文化,又帶動了鄉(xiāng)村發(fā)展。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級非遺赤水竹編90后傳承人楊昌芹鉆研技藝,創(chuàng)新推出竹編瓷器等一系列工藝品,直接帶動赤水市大同鎮(zhèn)民族村177戶、570人增收,竹編產業(yè)帶動周邊鄉(xiāng)鎮(zhèn)近3萬人就業(yè)。在抖音平臺,2022年非遺領域創(chuàng)作者近七成為青年,每天直播超千場;黃梅戲、花鼓戲等專業(yè)院團的青年人才紛紛登上“云舞臺”,覆蓋超300種戲曲,去年直播觀看人次超25億,場均3200人次。借由青年群體的創(chuàng)新熱情和創(chuàng)造魄力,包括非遺在內的中華文化不斷煥發(fā)時代光彩。傳承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呼喚青年。青年群體在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中迸發(fā)的創(chuàng)造力,印證著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折射出中華文明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成長在當代中國,廣大青年一展身手的舞臺無比寬廣。期待廣大青年以昂揚的朝氣銳氣,為文化傳承發(fā)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在實干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學生敬獻鮮花,軍人重溫誓詞,青年黨員肅立默哀……日前,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莊嚴肅穆,布滿累累彈孔的巨大石碑如一部翻開的臺歷,將時間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無聲訴說著92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睙o論是“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wèi)吾華”的年輕的左權,還是冰天雪地里與敵人周旋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的楊靖宇,抑或是千千萬萬前赴后繼、丹心報國的熱血青年,愛國是他們內心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為民族而戰(zhàn),為祖國而戰(zhàn),為尊嚴而戰(zhàn)。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青春是漫漫長征路上那一聲堅定的“跟著走”,走向柳暗花明的勝利之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青春是一窮二白下的艱苦奮斗,向科學進軍,向困難進軍,向荒原進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青春是勇立潮頭,作改革闖將,開風氣之先。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廣大青年應堅定理想信念,在矢志奮斗中賡續(xù)紅色血脈,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匯聚起民族復興的青春力量。崢嶸歲月中,有一種信仰歷久彌新。在黃土壘就的斑駁窯洞里,毛澤東同志以樸素但激動人心的語言,撥開了“亡國論”“速勝論”的迷霧,洞見了勝利的未來。眾多青年穿越封鎖,奔赴延安,在茫茫黑夜中覓得光明。從抗戰(zhàn)時期的“革命先鋒”到新時代的“復興棟梁”,一代代有志青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tǒng)一,生長出堅如磐石的赤誠信念,譜寫出熱情濃郁的青春華章。復興征程上,有一種力量生生不息。護佑高原百姓健康,“最美醫(yī)生”索朗片多12年來一人一馬,心中寫下近1300人的“健康賬冊”;堅決回擊暴力行徑,“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解放軍戰(zhàn)士陳祥榕為保衛(wèi)祖國邊防,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9歲。在科研一線,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fā)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在廣袤田野,廣大青年領辦專業(yè)合作社、推廣現代農業(yè)科技、壯大農村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在鄉(xiāng)村振興中展現才華。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自覺把濃濃愛國之情凝結為強國之志、報國之行,才能在實干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銘記歷史,吾輩自強。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新時代青年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中勇當先鋒,進一步激發(fā)強國有我的愛國熱情,努力創(chuàng)造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青春業(yè)績。以國人正能量,展中華新面貌近日,2022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結果揭曉,550件網絡正能量作品脫穎而出。在這些精雕細刻的作品中,偉大精神被弘揚,光榮歷史被緬懷,美好瞬間被定格,中華面貌在一個又一個真實故事中煥然一新。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在深入淺出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之“矢”射向新時代之“的”的雄渾力量;在直觀清晰的思維導圖中,我們切身感悟二十大報告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寫下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的作者們,肩負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化身新時代政策與思想的闡釋者與倡導者,以振聾發(fā)聵的文字,記錄著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將遙遠的歷史故事具象化。“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這些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中,一件件年代久遠的歷史故事,一個個早已逝去的歷史人物躍然紙上,給人以啟示。在字里行間,非遺的文脈在互聯(lián)網空間中傳承;用聲音畫面,黨史以“那年那兔那些事”的動畫片形式妙趣橫生,雷鋒的人生足跡再一次變得清晰可追。歷史是民族的立命之所,無史則無魂。寫下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的作者們,化身中國歷史的敘述者,秉承著以史為鏡的情懷,不忘來時長路,砥礪奮進未來。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將平凡的社會萬象生動化。星星點火,匯聚成炬。人民海軍、醫(yī)生、消防員、電力工人……每一位勞動者都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為社會秩序的安定奉獻個人力量。悄悄為消防員買單的黑衣大哥、在電話里營救生命的自殺干預者、大山深處的支教青年,這些默默無聞的“中國好人”潤物細無聲地將善意傳遞。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時代榜樣,才能更好激勵引領人。寫下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的作者們,化身社會萬象的描摹者,在普遍中聚焦獨特,在平凡中發(fā)現偉大,展現出中國人民赤誠奉獻的時代品格。在奔騰不息的時代洪流中,550件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以細膩的筆鋒描摹出一幅生動的中國畫卷。正能量的光芒,在你我的傳遞中照耀中華大地,共赴時代使命。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金臺隨筆)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樣提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涼夢”,但不清楚他年輕時還有個“體育報國夢”。袁隆平一輩子熱愛運動、堅持鍛煉。進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擁有年輕的心態(tài),自稱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敗、不斷攀登高峰,給青年人樹立了榜樣。強健的體魄、陽光的心態(tài),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前提。對于青年人來說,只有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讓身心素質更好更強,才能在成長之路上經得住風雨、受得住磨礪、扛得住摔打,書寫更加開闊的人生。今天,物質生活的豐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讓一些人養(yǎng)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過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運動、長期沉迷虛擬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難免會有“成長的煩惱”。面對一時的挫折、壓力,如何調節(jié)身心,保持健康飽滿的狀態(tài),對青年人的成長十分重要?!巴耆烁瘢自隗w育?!钡轮求w美勞全面發(fā)展,體育處在重要的位置。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財富。體魄越強健,奮發(fā)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在“野蠻其體魄”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生活狀態(tài)。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曾談到,正是當年在清華園養(yǎng)成的良好鍛煉習慣,才使得他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靜下來多學習,也要動起來勤鍛煉,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才能為人生積蓄遠航的動力?!俺砷L是螺旋式的上升!”今年夏天,奧運冠軍丁寧的畢業(yè)致辭火了。經歷過困難和失敗的砥礪、面對未知挑戰(zhàn)的忐忑,她勇敢說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暫時的勝負定成敗的”,自信達觀、積極向上的青春風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飛揚是青春。無論是敞開心扉去結交朋友,還是培養(yǎng)興趣愛好讓內心充盈,抑或是在飽覽自然風光中開闊心胸,青年人要通過多種方式怡情養(yǎng)性,涵養(yǎng)面對困難不消沉、面對壓力愈堅韌的心境,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對未來發(fā)展的信心斗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成為內心的主旋律、向前奔跑的動力源。青年人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壯成長,還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形打底。從現在做起、從日常點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樣?!扒嗄曛拿?,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卑儆嗄昵?,李大釗同志寫下的這段話,依舊發(fā)人深省。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著國家的未來、時代的重擔。塑造健康的體魄,淬煉昂揚的精神,積極投身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強國有我的實踐,新時代的大舞臺上必將書寫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中國正能量,書寫新時代的強國奮斗史9月8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22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揭曉結果。經過初選、專家審核評議、網絡展播投票、終選以及結果公示,550件網絡精品脫穎而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tài)”。2022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開始以來,通過正能量文字、圖片、音視頻、專題專欄和主題活動,在浩瀚的網絡空間里凝聚起時代的澎湃精神氣韻,為實現新時代的強國夢匯聚成奮斗不息的磅礴力量。新時代新征程呼喚中國人民接續(xù)奮斗、砥礪前行。新時期的奮斗者雖然所在領域不同,卻無不彰顯著時代的朝氣與擔當。無論是以張桂梅校長為代表的,為鄉(xiāng)村教育殫精竭慮的教師們,還是如黃文秀那般,在脫貧攻堅一線無私奉獻的扶貧干部;無論是在北京冬奧賽場以冰雪逐夢,展現拼搏斗志的中國運動員,還是為了實現中國航天夢想,攻堅克難、不斷突破的科研工作者;更有不論酷暑寒冬,甚至疫情反復延宕中堅持穿梭在大街小巷,保障物流運轉的快遞和外賣員,還有撲滅山火、逆向而行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消防員……他們雖然身在不同的崗位,但閃耀著相同的人性的真善美;他們以萬千普通人的日常,描繪出最真實、最動人的奮斗者群像。在2022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中,我們看到,一個個令人動容的瞬間和每一次平凡而偉大的堅守,匯集成最觸動人心的力量,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續(xù)奮斗,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長河中鑄就國家的偉大變遷,也鼓舞著中國人民以永不懈怠的信心與勇氣,時刻揚帆再起航。歷史由進取者創(chuàng)造,時代自奮斗者書寫?!吧裰邸毕盗酗w船接力騰飛,遨游九天,載人航天事業(yè)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福建號”下水“蛟龍”下潛,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正式投用……國之重器相繼問世,上天下海,攀登科技高峰永不停歇。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C919大飛機翱翔藍天,高速鐵路四通八達,5G網絡覆蓋進一步延伸至全國所有縣城城區(qū)和重點鄉(xiāng)鎮(zhèn)鎮(zhèn)區(qū)……以當今圖景感受今日之中國崛起,這是點點星火匯聚成炬的中國正能量,也是億萬中國人以奮斗和實干創(chuàng)造出的輝煌偉業(yè)。力量源于團結,事業(yè)成于奮斗。在奮進新征程的征途上,數不清的時代榜樣以奮斗者、擔當者、逐夢者的姿態(tài),匯聚了更多向上向善的中國正能量,激發(fā)我們共同書寫新時代強國奮斗的新篇章。匯聚點滴微光,澎湃前行力量近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22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揭曉結果,經過初選、專家審核評議、網絡展播投票、終選以及結果公示,550件網絡精品脫穎而出。這些作品涵蓋了網絡正能量文字、圖片、音視頻、專題專欄和主題活動五大類別,為網絡空間注入了澎湃的正能量,讓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從網絡傳遞到人心,鼓舞著我們前行。在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的故事中,我們被無數勞動者拼搏奮進的精神感動。透過《奔跑在鄉(xiāng)村路上的郵遞員:36年郵路50多萬公里》細膩的文字表達,我們看到一名郵遞員“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工作”的責任擔當;通過《重慶山火救援實錄》震撼的圖像記錄,我們看到“摩托騎士”們不懼危險、支援救災的凡人大義;從《檢察官的決定》到《新警日記》,從《凌晨故事計劃》到《勞動者是什么顏色的》,一篇篇、一幅幅、一件件優(yōu)秀作品,記錄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真實面貌——他們從事的工作雖不同,但都兢兢業(yè)業(yè)、始終如一。在這些忙碌身影中,每個人都仿佛看到了,那個為了生活中的“小幸?!迸ζ床约海沁@些點點滴滴的力量,推動著社會不斷向上向善發(fā)展。在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的故事中,我們?yōu)樾佬老驑s的中國而自豪。《非凡十年:中國的十個維度》通過一個個國之重器、一次次創(chuàng)新突破,從不同維度記錄新時代的偉大變革;《與象同行》由北移南歸的亞洲象群重返棲息地的故事,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北京冬奧會定格動畫《一切只為熱愛》,將冬奧與非遺巧妙結合,致敬冬奧健兒;《大國糧倉》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興農、科技強農……一幕幕、一幀幀,日新月異、山河壯美的盛世圖景躍然屏幕,時代的夢想與榮光被鐫刻。這些優(yōu)秀作品,讓人們觸摸澎湃奮進的中國力量,感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勁脈動。550件網絡精品中,既包含宏大主題敘事,也聚焦平凡英雄事跡,大國的發(fā)展征程與個人的奮斗足跡交相融匯。借由文字、視頻、圖像等載體,這些生動鮮活的正能量故事,譜寫成各自或精彩或震撼的篇章,凝結著億萬勞動者的點滴付出,映照出時代前行的璀璨星火。品讀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一個個真摯而動人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平凡又偉大的人物,看到多姿多彩的中國。這些佳作如同一陣清風,讓人們心中泛起點點漣漪;如同一縷微光,為我們指引前行的方向。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見證者,也是時代的建設者,以向上向善的網絡正能量為引領,在接續(xù)奮斗中追逐夢想、努力拼搏,以無數個“小我”的點滴之力,匯聚起“團結奮斗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勇于創(chuàng)新,讓文明薪火代代相傳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不是照單全收、簡單復古,而應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與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九曲溪畔、隱屏峰下,綠竹隨風搖曳,簇擁著古樸雅致的朱熹園。來自各地的參觀者興致勃勃,拾級而上,跟隨講解員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觸摸歷史,人群中時不時傳來朱子家訓和詩歌的吟誦聲,韻味悠長。“朱子理學是800多年前的思想,對當今世界能有什么影響和啟發(fā)?”前不久,來自16個國家的22名漢學青年學者走進朱熹園,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學者拋出問題?!爸熳永韺W中包含的民本思想、仁道思想、大同理想、‘天人一體’生態(tài)觀、‘格物致知’方法論等,是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思想精髓,對當今世界、當下人們仍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任吳吉民的回答十分自信。一古一今,一中一外,一問一答,在探尋與思索中,足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吸引力。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朱熹園,詳細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指出“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殷殷話語,重若千鈞,給人以深刻啟迪: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如何才能深入人心?行走在朱熹園所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大街小巷,常能與“卡通朱子”相遇,讓人眼前一亮。仔細尋訪后發(fā)覺,從城市景觀、文旅產品到動畫作品等,朱熹形象、朱子文化更加立體鮮活,正悄然走進市民日常生活。在武夷山市朱子學校,包括朱子文化在內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常態(tài)化融入課程教育,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聽中小學生們講解分享朱子思想。實踐表明,找準載體、細處著眼,見人見物見生活,才能潤物無聲、收獲實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不是照單全收、簡單復古,而應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與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新、載體創(chuàng)新、話語創(chuàng)新……福建省南平市通過實施“保護、研究、教化、交流、傳播”五大工程,將朱子文化的源遠流長與現代意蘊充分展現出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出來。如今,年輕人前來打卡,研究者潛心其中,激揚著文化自信?!爱斘液瓦@些遺跡發(fā)生觸碰時,腦海中抽象的思想與概念變得具體、鮮活起來。”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朱熹園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聲。漫步其中,不覺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fā)有為,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創(chuàng)新之火,在轉爐永燃不息從粗糙的礦石變成優(yōu)質的鋼水,需要經過多道工藝的淬煉;要成為一名“鋼鐵”青年,也如這般。從入職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當一名合格的煉鋼工人。如今,成長為廠里的技術能手,我最寶貴的經驗就是堅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可能會靈光乍現,但創(chuàng)新往往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時,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突破口。我入職時,是上料工人。當時廠里剛啟用260噸的轉爐,我每天都要爬上57米高的地方,把幾十斤重的調試設備搬來搬去。盡管經常筋疲力盡,我仍堅持啃書本、學理論,把弄不懂的參數和一些注意事項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上,下班之后再反復琢磨,查閱資料、求教前輩。把工作崗位視為成長平臺,躬身實踐、溫故知新,才能不斷進步。把知識與技能的積累轉化為生產效率的提升,要靠創(chuàng)新這關鍵一躍。煉鋼需要石灰作為原料,當時廠里的260噸轉爐煉鋼平均生產1噸鋼需消耗石灰35公斤。我和工友團結協(xié)作、反復驗證,總結出了“少渣冶煉”的新方法,將灰耗降到每噸鋼15公斤。按照廠里的產量,僅此一項每月就可以省下數百萬元。創(chuàng)新無止境,隨之而來的新問題仍需創(chuàng)新來解決。新方法運用初期,轉爐爐襯蝕損嚴重。經過分析研究,我發(fā)現問題的癥結是爐渣黏度不夠。通過化學降溫,就可以增強附著、減少蝕損。事實證明,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可行,每年能帶來2000余萬元的效益??梢?,有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創(chuàng)新就有了源頭活水。創(chuàng)新還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有熱愛、有堅守。為了攻克難關,我和工友會吃住在廠里,記錄一個個數據,探討可行的方法。有人開玩笑說,睡醒后會牙疼,因為夢里都在“啃硬骨頭”。研發(fā)“降鐵耗補償硅鐵增硅計算”小程序,提出“減少魚雷罐數量提高入爐鐵水溫度合理化建議”,參與相關技術開發(fā)與應用的公司級課題,矢志創(chuàng)新的精氣神支撐我們與困難磕到底,最終實現目標。當創(chuàng)新勁頭更足,創(chuàng)新氛圍更濃,推動技術發(fā)展的“金點子”“新路子”就會如雨后春筍般迸發(fā)。熾熱的轉爐前,我們的工作看似尋常,但只要往煉鋼爐里不斷添加“創(chuàng)新料”,就能賦予傳統(tǒng)行業(yè)以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chuàng)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ōu)勢?!币淮鸁掍摴と瞬粩嗲笏鲃?chuàng)新,才有了從“經驗煉鋼”到“科學煉鋼”的跨越。推動鋼鐵行業(yè)實現更高效、更潔凈、更智能的高質量發(fā)展,我們將繼續(xù)攻堅克難,讓創(chuàng)新之火在轉爐永燃不息。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人民論壇)崔妍“教育是為未來培養(yǎng)人才,要跟著時代前進,怎么會夠呢?我鼓足生命的風帆,孜孜不倦地追求,順境不自傲,受挫更剛強,有使不完的勁?!睆慕?0余年、為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于漪,癡迷語文教學,耄耋之年仍堅持站上講臺。她躬耕教壇、與時俱進,用行動踐行“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彰顯了“師者為師亦為范”的境界。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重任。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的信中,深刻闡釋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廣大教師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求真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躬耕不輟,涵養(yǎng)淵博的專業(yè)知識、深厚的理論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才能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學不可以已,教師應當成為勤于治學、不懈求索的表率?!盀閷W當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衛(wèi)興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這位“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與“最美奮斗者”稱號獲得者,始終奮斗在勤學求真的道路上。90歲之后,雖然病痛纏身,仍每天學習工作不少于8小時,經常參加學術活動;即使臥病在床,也堅持與學生探討學術問題。數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衛(wèi)興華將知識精華傳授給學生,也讓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成長壯大。實踐表明,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廣大教師以身作則,既傳授知識、也傳遞信仰,就能給學生以無窮力量。為學之實,固在踐履。如今,無數優(yōu)秀教師秉持躬耕態(tài)度,激揚奮進的精氣神,以勤勉奉獻為“強國有我”寫下生動注腳。長期在野外進行科學觀測與試驗研究,重慶大學教授蔣興良用持之以恒的科學實踐,攻克能源電力裝備安全多項重大科學與技術難題,為我國電網安全作出突出貢獻。既“樹木”又“樹人”,貴州大學教授丁貴杰帶領團隊創(chuàng)建馬尾松雜交育種技術體系和種質基因庫,在多目標培育技術體系和優(yōu)化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教學和科研中培育創(chuàng)新人才。深厚淵博的學識,學無止境的精神、知行合一的品格、實干奮斗的情懷,都是教師能夠給予學生的寶貴財富?!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睍r代越是發(fā)展,越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今天,教學工具不單是粉筆黑板,還有了翻轉課堂、智慧教室;教學場所不止于三尺講臺,而向社會大課堂延伸;授課內容不局限于書本教材等學科類知識,更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學習需求越來越多樣,對教師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葆有創(chuàng)新意識,持續(xù)加強知識儲備、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才能更好適應時代變革,實現教育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新征程上,廣大人民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以精湛的學識、深厚的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的理念,做學生前行的引路人,必能在教書育人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歷史的回聲永遠的銘記新華社記者徐揚每年9月18日,沈陽全城都會響起防空警報。警報嘶鳴,震撼人心。這是歷史的回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苦難歷史的正視與銘記,對和平正義的堅守與承諾。1931年9月18日,是中華民族近代歷史上的黑暗一頁、恥辱一頁。是日夜晚,蓄謀已久的日軍炸毀柳條湖鐵路一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炮轟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fā),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14年抗日戰(zhàn)爭也從此開始。92年過去,硝煙早已散盡。是永遠銘記還是慢慢遺忘?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是警鐘長鳴居安思危?響徹沈陽的警報聲,作出了響亮而堅定的回答。在這座城市,每逢“九一八”,沒有人用什么“諧音?!薄皥D吉利”搞慶典或是婚禮;每當警報響起時,沈陽城內九條路、十八條街上的車輛都會一起停駛鳴笛,共同加入到這項莊嚴的記憶工程之中?!熬乓话恕?,是中華民族心頭的一道傷疤。傷口可以愈合,記憶不能湮滅。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怕打”也會挨打,“九一八事變”就是血的教訓。踏上新的征程,更要深刻汲取歷史教訓,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努力將愛國之志轉化為強國之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告訴我們,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就在沈陽這塊土地上,既經歷了侵略者陷入瘋狂的“九一八事變”,也見證了新中國審判日本戰(zhàn)犯的自豪與榮光。歷史以這樣的輪回燭照未來:正義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