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立體構成教案教學課時:40課時講課班級:11(三)環(huán)藝2教學內容:從平面到立體的形態(tài)分析;空間立體造型的基本原因和形式法則;線、面、體的練習;理解材料在立體構成中的應用與表情,理解與運用材料所帶來的不一樣的視覺心理感受;立體構成的應用。教學目的:認識形態(tài)的本質,掌握抽象形態(tài)的發(fā)明措施;提高立體體現技巧,建立空間意識;理解正負空間的關系,學會空虛形態(tài)的發(fā)明措施;掌握立體構成的形式美感規(guī)律,學會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發(fā)明性思維,提高動手能力。教學重點:空間感的練習一理解形態(tài)的滲透和擴張;基本限定空間的構成一掌握空虛形態(tài)分析法;空間組合一理解動線和序列;量感的練習—發(fā)明有生命力的形態(tài);單元材料的構成一理解材料形態(tài)的表情;單元化形態(tài)一巧妙的技術形態(tài)。形態(tài)構成概論一、立體構成概論立體構成是現代設計領域中一門基礎造型課,也是一門藝術創(chuàng)作設計課。作為研究形態(tài)發(fā)明與造型設計的獨立學科,怎樣才能盡快理解并掌握這門課程呢?首先,我們要明確它的實質內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學習這門課程的重點,大體有如下五個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語言去體現社會現象和自然形態(tài)。在現代藝術美學中,這種構成的抽象美是老式藝術具象美的升華,是人類在總結了歷史美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基礎上產生的,是時代變革、人的心理空間不停擴展所決定的新的思維方式,也是我們初次在領悟宇宙改造世界中的視覺革命。
2)培養(yǎng)三維立體感覺,把握物體的體積量感。對多種形態(tài)的造型進行“簡化”,以最簡樸的方式簡化到幾何形塊中去,用立方體、圓錐體、球體、矩形體等形狀來塑造實踐。
3)掌握立體形態(tài)中最基本的元素:點、線、面的造型手段。由于任何形體都可還原到點、線、面的構成中,并且從分割到組合或從組合到分割地去變化進行。既可體現形態(tài)造型實體,又可體現實體中的空洞虛體,還可體現與實體間隔的環(huán)境空間構成體。假如把整個一種街區(qū)當作是一種構成體,那么其中的建筑、雕塑、車輛、店面、綠化、燈牌等都可歸納到點、線、面的構成中去。
4)運用綜合材料,選擇加工工藝,把握形態(tài)傳遞方式。立體構成的材料諸多,往往在取用之前需要冷靜地分析,才能燃燒起創(chuàng)作熱情和有夢幻般地超前意識,同步在現實構造過程中還需具有應變能力。使用的材料一般有:紙、布、竹、木、泥、石、玻璃、塑料、金屬等等。它們的強度、柔軟度、韌性、張力、壓縮力、可塑性、色彩都在考慮之中。除此之外,還可運用多種現成品和廢品去發(fā)明體現多種形態(tài)造型。對于不一樣材料的加工工藝,也有不一樣的操作技能,如:折疊、刨削、鋸銼、鑿鉆、切割、燒燙、拼貼、焊接、鑲嵌、勾掛、擰絞等工藝,都需要去反復實踐,從而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能力。
5)從造型審美形式拓展到裝置觀念設計。學習立體構成這門課,最重要的難點,還是在構思的邏輯思維上,有探索精神的藝術設計者,他會在研究抽象造型構成的理論基礎上,繼續(xù)大膽地去結合現代雕塑和裝置藝術部分,甚至還可以向造型之外更為廣闊的領域滲透,融進數學、力學、文學、哲學、宗教、戲劇、音樂、電影等多種門類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對現代藝術發(fā)展史的理解,對生活知識多方面經驗的積累和洞察社會現象的敏銳力,想象力的充足發(fā)揮。應當說,只有將立體構成拓展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中去,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使這門課不僅僅是一種訓練抽象思維體現能力的課,更可以是提高我們解讀識別現代視覺文化的試金石。二、立體構成的來源
幾乎所有美術專業(yè)的學生都懂得,“立體構成”這門課程來源于19,是德國包浩斯學院在開辦后確立的。其教學關鍵意在把學生從老式的美學意識中解放出來,代之用非具象形態(tài)和抽象性的思維,圍繞著這種思想,形成了一批卓越的藝術教師隊伍。其中有康定斯基、克利·費寧格、蒙克、莫霍利等藝術家。包浩斯就是通過他的同仁抽象派先驅們所刊登的卓越文獻和達達主義思想來進行教學傳播的,并且成為國際性的學術探討發(fā)展中心,因此,對現代藝術的來源理解也就十分必要。20世紀初,在印象派畫家塞尚的方塊風格和高更的原始主義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開了現代藝術的序幕。他們紛紛論述自己的藝術觀點,并強調個人內心世界聯想,顛倒時序和空間,形成了一股現代意識時尚。其中最初的藝術流派是:原始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構造主義,達達主義和風格主義。1.原始主義(Primitivism)它是現代藝術反對老式藝術的最先借用手段。在原始藝術中的圖騰、生命意識、生殖崇拜都是以單純的形象,簡潔夸張的符號出現。同步,也帶給人一種神秘感和野趣。這與老式雕塑中真實體積的模擬、細膩逼真的造型比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圖1~4)。
布朗庫西(BranCusi,1876—1957)是最早對老式雕塑革新朝逆向轉化的一位先驅者。他的《吻》(圖5)就是掙脫了真實體積的模擬,簡化了表面凹凸,歸整到一種長方體的造型中去,給人一種隔世之感。
2.立體主義(cubism)畢加索(Picasso,1881—1973)是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20世紀初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家。為尋求立體造型語言,他試圖從非洲木雕、原始藝術中吸取并采用幾何形體簡樸的體現法,用拾來的材料拼湊裝配對象?!稑菲鳌罚▓D6)是他最初期19的構成雕塑。用木頭和金屬片拼貼、裝配成樂器,以點、線、面構成的形式,體現雕塑的空間和抽象圖式。
阿基本科(Archipenko,1887—1964)同是立體主義的元老,他早在19就在巴黎開設了自己的雕塑學校。在他的作品中運用了幾何構造的手法,并在人物的造型上打開透空,使“雕塑及空間所圍繞的實體”這一歷史性的概念顛倒過來了?!缎凶叩呐恕罚▓D7)中,雕塑的人物變成了一系列被實體的外輪廓所限定的透空形狀。阿基本科采用立體主義原則,把拼貼技術用到雕塑上,為雕塑構成做出了新的開端。圖二圖三圖四圖五圖六圖七3.未來主義(futurism)在立體主義開始的同步在意大利米蘭也形成了未來主義。他們贊美機械世界,并且在革命和戰(zhàn)爭中看到社會的理性,探索機械化、現代工業(yè)技術以及速度的運動美。
雕塑家波丘尼(Boccioni,1882—1916)在他的短促生涯里,發(fā)明了未來主義的雕塑風格。他強調運動的價值,把任何物體做任何變形,或者以破碎的形式處理?!犊臻g中一種瓶子的發(fā)展》(圖8)通過空間分析,瓶子被解體、打碎、散開,并和環(huán)境中的基座成為一體,碎面的卷曲、組合處在三度空間之中。
4.構成主義(construction)是從立體主義拼貼樣式轉化成點、線、面三度空間的抽象構成形式的。
奠基者塔特林(Tatlin,1895—1956)的作品《第三國際紀念碑》(圖9)是以金屬的直線與曲線螺旋式的構成框架,成一種角度傾斜、圍繞著玻璃圓柱、方塊和錐體,實質上也是個建筑。它預示了一年一次的徹底革命。另一位構成主義先驅者是羅德琴科(Rodchekd,1891—1956),他的作品《懸吊的構成》(圖10)是一種鳥窩式的圓環(huán)交叉構成。在流動的空氣中,圓環(huán)緩緩的活動,這是第一件把運動引進構成雕塑中的作品。5.達達主義(dadaism)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種新的幻想及歇斯底里的瘋狂出目前瑞士蘇黎世。叫囂要蕩平整個歐洲的老式與現世的文化。這種無政府主義的破壞形式和富于想象力的風趣思想就是以他們批判的眼光重新審閱老式的藝術經典、現存的秩序、社會的準則和審美的概念。
其中一位像幽靈同樣影響著幾乎整個20世紀藝術的達達主義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Duchamp,1887—1968)他在構成雕塑上的兩項重要革新,一是活動雕塑,二是現成品,為現代雕塑藝術帶來了新的生機。《泉》(圖11)是他在19從一家專營衛(wèi)生設備商店里買來的白瓷小便池。他把它倒置過來并簽名“R.Muff”作為藝術品送交展覽,后來成為盡人皆知的作品。泉的意義在于向老式藝術觀念挑戰(zhàn),向藝術家的自我意識挑戰(zhàn),向藝術的自身狀態(tài)、批評原則及觀眾的心理挑戰(zhàn)。從此,現成品也成為藝術中的一員了。《車輪》(圖12)是杜尚用“廢棄品”體現的一項機械運動雕塑。輪子是現成的,凳子也是現成的,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從這兩件作品上,給我們的啟示是,觀念和意義優(yōu)先于造型的形式。藝術可以存在于“手工和審美趣味”之外。通過環(huán)境、觀念和行為等轉換,那就是藝術家的意圖。相比之下,達達主義的精神要比立體主義、構成主義等前衛(wèi)得多。
6.風格主義(Destijl)對包浩斯學院構成課也有影響的尚有荷蘭的風格主義)。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與凡·杜斯堡(VanDoesburg,1883—1931)是風格派中最有影響的理論家。他們強調藝術的抽象和簡化以數學式的構造反對老式藝術形式,并且將構成的理論引入到設計中來(圖13)。圖八圖九圖十圖十一三、立體形態(tài)概況現代構成雕塑
1.超現實主義(Superrealism)二戰(zhàn)之后,現代雕塑中超現實主義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藝術界。眾多的藝術家憧憬著神秘的詩歌、夢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境界。這些作品的特性大體是沒有五官表情,朦朧狀態(tài)和骨架式的構成。畢加索在這個時期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喚起了對廢棄金屬雕塑的愛好。《公牛頭》(圖14)是用廢棄的自行車把和自行車座墊組合而成的一件作品,體現出一種原始的粗獷之美和一種風趣的情趣。另一件作品《花園中的婦女》(圖15)用廢鐵、銅片和鐵絲焊接而成。植物的形體和女人體交融一起使冰涼的金屬材料變成了生命的旋律。畢加索的朋友岡查列茲(Gonzalezi,1876—1942),他的作品《仙人掌人》(圖16)是通過幻想體現出美妙的人情味的作品,具有一種粗獷的原始美。圖十四圖十九另一位超現實主義大師賈戈梅蒂(Giacometti,1901—1966)在他初期的作品中有一種與布朗庫西原始藝術精神上的聯絡。作品《兩口子》(圖17)這件似原始圖騰的作品體現了兩性的象征。在簡化的造型中神形突出,點狀的符號體現出手的動作,女性的乳房和性的大眼,具有風趣的色彩?!墩玖⒌娜恕罚▓D18)是他在二戰(zhàn)之后成熟期的作品。骨架式的人物構成,看起來瘦長,沒有五官的表情,也分不清行動方向,就像是地平線處逆著陽光站立的人。纖細、脆弱的身軀像是納粹集中營中的難民。然而,這種人物造型卻是一種新的視覺與直覺的對話關系。受布朗庫西、畢加索和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iMoore)在二戰(zhàn)之后名聲大造起來。他的作品不具有任何意義,是靠藝術形式來體現自身的魅力,將古典造型轉化為原始藝術造型,融合了立體主義、抽象主義構成和超現實主義的朦朧狀態(tài)。他的藝術風格變化過程是:形體夸張——增長減少——構造的體量——彈性拓撲變化——挖孔打洞——尋求空間——裂變(圖19~21)。2.集合藝術(Assemblage)美國的構成雕塑、廢品雕塑在20世紀50年代起成為重要方向。評論家們把這種用現成品和廢舊的材料,通過組合裝配而成三維作品,稱為集合藝術。戴維·史密斯(DavidSmith,1906—1965)是這一代人中最有獨創(chuàng)性的雕塑家。在他創(chuàng)作的《立方》系列中,用集合構成形式將正方、長方、圓柱等形體焊接在一起,構成具有建筑形式趣味,在氣勢上追求的是體量感。魯本·奈基爾(ReubenNaki)是給人印象深刻的雕塑家。在《洗劫盧克瑞斯》這件構成作品中,他用了大塊的斜板和彎板,把這些安裝在排列復雜的金屬管架上,產生一種抽象形狀的強烈穿插效果。羅伯特·雅各布森(RobertJacobsen)也是一種構成雕塑家。他使用一種粗糙的焊接技術,把力量和形式的清晰性結合成一體。作品《情性機器》體現了機械的審美形式和有力的幾何構成。使用廢舊平常用品材料、集合藝術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女雕塑家路易斯·內維爾森(LouiseNevelson,1900—1988)。作品《神圣的時尚》(圖25)是以廢棄的欄桿模具、舊家俱連接疊加在一起構成新的形象,展示的是過去時代的回音,難以忘懷的記憶。這件作品將形式和形態(tài)作為切入點,強調了那種不可捉摸的力量。她將超現實主義的情緒聯想和立體主義的形式美感結合一起。她的此外一件構成作品《通透的地平線》(圖26)選用了鋁、鋼和丙烯材料,是非常美觀的戶外環(huán)境藝術作品。
3.抽象體現主義(AbstractExpression)取用戰(zhàn)后廢棄的金屬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體現主義,代表人物塞扎爾·巴爾契尼(CesarBaldaccini,1921—1998)。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擠壓》(圖27)使用巨大的油壓機將兩部金屬汽車擠壓成彩色的團塊物體,通過點、線、面的基本形態(tài),體現的是作者內心的洶涌澎湃情緒。這同中國書法繪畫中的狂草、潑墨是同樣的道理。抽象的藝術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已成為文化的主流。藝術評論家肯定了這種純形式美的價值并稱之為“前衛(wèi)藝術”。4.動態(tài)藝術(KinetieArt)作為工業(yè)時代的回應,在金屬構成雕塑的大潮中,動態(tài)雕塑也是其中一員。他們追溯繼承40年前的未來主義、機械美學。對新的工業(yè)文明、速度、空間、材料和運動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不僅使用風力、磁力,還通過光的變化,體現構成抽象的作品。讓·坦蓋利(JeanTinguely,1925—1991)的作品《紡》通過大小齒輪轉動節(jié)奏試圖將工業(yè)混亂狀況和機器的瘋狂提煉出來??萍嫉倪M步也促使了藝術的變化。當時的美國文化界完全沉浸在文化轉移的喜悅之中。廢舊材料結合新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加工技術,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感受。
5.波普藝術(PopArt)由于抽象藝術的文化壟斷已成為新的權威,針對這種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藝術誕生了。波普藝術認為藝術應當反應社會現實,是流行的、商業(yè)的文化。因此,“復制”的概念就成了關鍵,讓人們聯想到杜尚現成品的使用。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藝術家們把平常生活中的“現成品”按模樣放大,如:一種啤酒罐、一把鋤頭或一支口紅放在公共環(huán)境之中。阿倫·瓊斯(AllenJones),他的復制女人體的作品《舞蹈者》,通過面的轉折,形成實體與空間的構成來作為家俱臺子的構造,研討的是人的物化問題。波普藝術與達達藝術的這種親近關系也被稱作為“新達達主義”。6.很少主義(Minimalism)它和波普藝術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取消抽象藝術中的“自我體現”,也都用現成品來體現,強調作品中的“客觀性”。唯不一樣的是,波普藝術使用的是社會提供的圖像,而很少主義拒絕社會圖像在作品中存在。它和20世紀初的構成主義有著某種聯絡,認為藝術的原則應當是理性的秩序,無聲、靜止、純藝術性的,這和抽象體現主義洶涌澎湃的情緒體既有著本質意義的不一樣。他們的作品關系是多種體積的組合、排列,以直線和弧線為主。托尼·史密斯(TonySmith)的作品《香煙》,是將一根掐滅的香煙放大,并用集合風格處理。與其說是雕塑毋寧說是立體構成作品。類似這種基本形構成的作品不少,如:《孤挺花》是梯形和等邊三角形構成的八面體,按60°角是等邊三角形的端面相接并產生偏差30°角。這種巧妙的構成,體現了簡樸形體的豐富性,其角度感造型挺拔和力感,給人生長的象征。它暗示了生命的存在和渴望向上成長和不屈的精神。
后很少主義的革命領袖是德國藝術家約瑟夫·波依斯(JusephBeuys,1921—1986),他的兩項理論觀點,一是擴張藝術觀念,按照藝術發(fā)明力的方式來進行社會活動和社會秩序;二是社會雕塑的概念,所有人的行為、思想的出現,都是“雕塑”的過程,而社會觀點、道德法律都是雕塑。他的作品有不少是行為藝術。存在的作品幾乎無法作為獨立的實體,倒像是供人崇拜的圣人遺物。然而,他的理論思想卻為后現代藝術觀念做出了奉獻。見《椅子》。7.大地藝術(EarthArt)后很少主義藝術的另一種流派是大地藝術。他們將藝術搬出畫廊和社會,安放在空曠的大自然中,使之成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把藝術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義,首先是變化了以往藝術行為只是在博物館室內封閉的空間里的觀念,另一方面目的是由現代世俗的社會,聯想到原始宗教行為的神秘領域,意義在于呼吁挽救環(huán)境和挽救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羅伯特·史密森(RobertSmithson,1938—1973)和邁克爾·海澤(MichaelHeizer)兩位是最早的大地藝術家。《螺旋形防波提》是羅伯特·史密森聞名于世的作品,他是第一種懂得怎樣展現大地藝術,去大自然里直抒胸懷的藝術家,他在美國尤他州的大鹽湖里找到了靈感。在這件作品里,展示的是純粹的形式美構成,點、線、面的符號,優(yōu)美的曲線和粉紅、藍、棕黑的離奇色彩,給觀眾帶來無限的審美愉悅。它的作品大部分比較偏遠,展覽的方式是以照片和錄像,這也可以說是對老式雕塑的解構。第二章、立體構成的形態(tài)要素教學內容:學習掌握立體構成的形態(tài)要素,并能靈活運用在構成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教學目的:由淺入深、由平面到立體,引導學生進入立體空間的造型之中。通過對紙張進行半立體形態(tài)的制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培養(yǎng)學生觀測能力、想象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教學重點:平面的切割與連接、折疊與彎曲、拉伸與折變的造型措施。(一)形態(tài)的本質分類
立體構成中,形態(tài)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態(tài)不等于形狀,它是指立體物的整個外貌,由無數個角度、體面形成的形狀,所構成的一種完整的概念體。假如對自然界多種形態(tài)詳加注意,從微觀到宏觀,還波及到造型與環(huán)境之間的空間形態(tài)關系。形態(tài)的分類可分為自然形態(tài)和人工形態(tài)兩方面。
1.自然形態(tài)是由于多種物質在不一樣條件下,通過內部運動變化和外部溫度、濕度和氣壓的影響所形成的。如:火山熔巖,晶塊卵石,珊瑚貝殼,花果樹木等等,這些都具有極其豐富的天然色澤和優(yōu)美的形態(tài)造型。人工形態(tài)是根據自然形態(tài)的特性,加以再造而產生的。總體上說,可以分為具象形態(tài)和抽象形態(tài)。
2.具象形態(tài)是一種模仿自然的基本思緒,是造型初級階段。但模仿不等于照搬,它也具有發(fā)明的成分。有許多人工形態(tài)的產品,都是通過模仿性發(fā)明而產生的。模仿花卉形態(tài)的家俱造型,模仿自然風景的編織物,模仿鳥類形態(tài)的木器、竹藤制品,模仿動物形態(tài)的陶器,日用產品等。這些模仿自然的形態(tài)通過變形、夸張、秩序的加工而產生兩類不一樣的具象形象:一類是裝飾性秩序美的造型;另一類是彈性拓撲原始美的造型。
3.抽象形態(tài)是在自然形態(tài)的模仿造型之上,再度提煉和簡化,是具象形態(tài)的升華,是人類對美的追求心理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屬于造型的深入階段。它是以點、線、面、體的基本元素構成。抽象形態(tài)可以是點、線、面自由構成抽象造型,也可以是規(guī)則的造型形態(tài)。如建筑、橋梁造型形態(tài),機器構造形態(tài),公共雕塑形態(tài),服裝款式造型形態(tài)等。在立體構成中,抽象形態(tài)的訓練是我們的重要學習任務。我們必須要把握自然形態(tài)的特性,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和法則去重新構成,才能獲得一種基本思緒,發(fā)明出新的形態(tài)造型。自然形態(tài){變形裝飾}具象形態(tài){幾何立體形態(tài)}抽象形態(tài)(二)形態(tài)的空間意識
什么是形態(tài)的空間?立體構成中除了造型形態(tài)的實體之外,尚有一種虛擬的空間形態(tài)。這種空間形態(tài)幾乎波及一切藝術設計領域。中國古代老莊哲學中就十分強調“空”、“無”的美學觀念,認為“無”形比有形更富有體現力。中國古典建筑中最講究通透,這種內外合一把建筑的實體與空間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豐富空間的層次和對景物的情思。
空間形態(tài)大體也有三類:
1.延伸性通過實體占有空間位置與環(huán)境周圍的界定范圍相呼應所構成形態(tài)場。
2.虛擬性以空虛為主的空間形態(tài)在實體的內部產生,并與視覺感覺形態(tài)融合一起。
3.半立體性是二點五維的空間,浮雕造型有深溝、低洼的空間影像特點,但不通透,運用凹凸起伏的空間變化,體現空間的層次,具有半立體的視覺效果。(三)形態(tài)的構成元素
1.點的元素
點是立體構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視覺藝術信息的傳達中總是先獲得心理的表象。點的體積有大有小,形狀多樣,排列成線,放射成面,堆積成體。點的空間體現:空為虛,實為體,兩點含線,三點含面,四點含體。
點的構成形式體現:
1)秩序規(guī)則,集聚排列的點;
3)線的頂端產生的點;
5)構造中設置的點。
點的視覺心理:對視時有驅邪功能,秩序排列時感覺莊嚴,疏密散亂時感覺動亂。此外可以體現多種心理情感原因。例如:《雙重階梯》以黑白兩色空膠卷盒串聯成高下起伏的階梯,暗示著步履艱難?!秾O子兵法》《復蘇》,點的秩序構成,向上伸展,體現了植物的生長、新生事物的涌現,象征著思維復蘇、心靈動亂。棋子的點,大小不一,呈立體交錯、壘疊狀,與平面的棋子排列,構成疏密散亂的三維空間。兩軍對壘的陣容,地面空中的交戰(zhàn),跌落的兵卒,被吃的將士,導致一種緊張復雜的心理。隱喻著人世的滄桑,宦海沉浮,事事難料,步步為營的聯想。《古堡晚宴》,點與線的交叉構造,點成為空間視覺感知元素。作者通過陳舊的銀勺,點的組合、跳動形成火焰狀的燭光,體現出一種懷舊的情懷。2.線的元素
立體構成中線的語言是非常豐富的。就線的形態(tài)而言有粗細、長短、曲直、弧折之分;斷面又有圓、扁、方、棱之別;線的材質感覺上有軟硬、剛柔,光滑、粗糙的不一樣;從構成的措施看有垂直構成、交叉構成、框架構成、轉體構成、扇形構成、曲線構成、弧線構成、亂線構成、回旋構成、扭構導致、纏繞構成、波狀構成、拋向構成、繩套構成等。
《扭曲》是由弧線與直線結合的形式構成,體現了物體扭曲變化的美感。《霧都》是用現成品香煙作垂直與放射的對比組合構成。垂直象征都市,放射象征煙霧,隱喻著一種環(huán)境保護意識。《空間引力》是由硬質的鐵絲,直線的放射與曲線的回旋構成,體現出線性對比的感覺。《空間序曲》是用軟質的塑料袋與塑料瓶頭組合而成,瓶頭象征音樂符號,曲線是模仿波浪卷曲,形成一種音樂在空間里回蕩?!敦Q琴》是一件模仿樂器造型,以直線、曲線和音符的點的跳躍構成。《困》用硬質鐵絲扎系成球體,夾在四根木棍中間,外圍再用軟線織成網狀,形成一種對比。《鳥巢》是用樹枝構成線的交叉構成,其中固定白色的扎系點,形似飛鳥,圍繞著中間的鳥巢?!毒W》是以粗鐵絲的弧線與鐵絲網的面組合構成,視覺感如一條魚在掙脫網的束縛,又像是一只眼睛的造型,有剛柔相濟的美感。3.面的元素
面的形態(tài)元素,在幾何學中是線的移動的形態(tài),也是由塊體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覺雖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礎上形成半立體浮雕感的空間層次,假如通過卷曲伸延,還可以成為空間的立體造型。
面的構成形式大體在如下幾種方面:
1)二點五維拼貼構成。如《機器鳥》由點、線、面的符號形象拼貼形成半立體的空間感。
2)板式構成。由面材折疊拼貼而成,可以增強半立體的感覺,此外,還可以進行切割、挖洞、卷曲成柱體的造型。如《都市景觀》通過紙的折疊、切割與層次重疊,如同都市中一幢幢矗立的高樓。3)插接構成。將面材切割后接插在一起,插縫長比較牢固。接插的形態(tài),可以做成空間開放式,也可以做成空間封閉式。如《暈》以兩種不一樣的造型,分別用直接插接和附加固定插接。4)薄殼構成。顧名思義,如同自然形態(tài)中的蛋殼、龜殼、蟹殼同樣,將平面壓模成多種有機形曲面,它具有空間的靈活性和虛空性,既可做成具象形態(tài)方面的作品,也可發(fā)揮造型的抽象方面體現力,做更多層次的藝術視覺薄殼構成有下列幾種:
a.弧面彎曲構成。如《思維的風帆》面的卷曲組合似帆船,又似一陣風刮起使信紙在飛絮。
b.空間方位構成。如《瓦解》,作者用打碎的玻璃整與碎、立面與平面不一樣方位互接組合,意指有時人也很脆弱。再如《911的記憶》911事件是一種舉世震驚的事件,這件作品用飛機模型撞上木板仿制的大樓,來體現將要倒塌的情景,作品也是以面的空間方位構成形式在力學上產生平衡,不過在心理上卻感覺不穩(wěn)有要倒塌的感覺。
c.面的重疊構成。如《瞬間》以面的漸變秩序,色的漸變,象征光線的瞬間變化。d.多種形面構成。如《懸》是用一次性飯盒由多種形面混合構成,依托幾根筷子插入支撐造型。作者是想通過這種搖搖欲墜雜技中的“疊椅式”的美,給人一種驚險感,同步也給人警示。這種白色污染的危險性同樣會給人以不安定原因。
e.曲面轉折構成。如《蝸牛》,是用曲面的紙盤圍繞,逐漸秩序轉折構成模仿蝸牛造型。
f.面的卷曲構成。如《韌》通過材料的卷曲來體現材質的一種剛柔相濟的美。
以上幾種構成形式,制作時要注意下列三種原因:方向原因,位置原因,重心原因,才能使造型具有美感。空間概述與類型以及立體形態(tài)制作工藝教學目的:理解空間形態(tài)的種類和特點,掌握立體形態(tài)的構成措施和加工工藝。教學內容:形態(tài)種類、特點、個性特性及立體形態(tài)的空間體現措施和形態(tài)制作工藝。教學重點:體現形式、體現規(guī)律,掌握制作措施。不一樣的材料有不一樣的制作措施,同步,材料又決定了立體構成的形態(tài)、肌理等視覺效果。下面列舉幾種比較適合在課堂中加工的材料,詳細如下:
1.紙類材料
紙是最以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優(yōu)秀的定形性和可塑性,價格廉價,工藝簡樸,是學習立體構成的理想材料。紙的工藝有折紙、紙雕和紙塑三種。
1)折紙工藝單單折紙一項就有多種不一樣的制作工藝,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基本造型措施重要是折屈、壓屈、彎曲、切割、粘貼、插接等。折紙造型構造可以歸納為幾何單體造型和集聚組合造型。單體中又是以二點五維構造、板式構造、透空柱體構造和多面體構造四種為最基本構成。詳細加工形式如下:
a.二點五維構造
它由平面的紙通過折屈、壓屈、彎曲、切割等不一樣方式,加工處理轉化為半立體浮雕感,并且可以體現出豐富的造型。取用邊長10cm正方形卡紙,在中間切割一條直線口,方向自定。然后在上用圓規(guī)、直尺畫線,追求直、曲、斜、弧線條的變化和四面、兩邊均衡的折屈處理。措施是先用美工刀刀背在所折之處劃一下,然后折壓成多種凹凸造型即可(圖106、107)。b.板式構造
是用平面材料經折屈或切割加工后,形成半立體浮雕感。制作工藝分為框架構造和板式構造兩部分。
第一步,框架構造
取用邊長40cm方卡紙。圖中實線為切斷線,虛線為折屈線,詳細(圖108)。
第二步,板式構造
將一張平面卡紙進行直線、斜線、曲線的折屈,可以形成瓦棱折、方臺折、蛇腹折、金字塔折等不一樣的變異造型。假如在瓦棱折、方臺折上面再進行切割、壓屈工藝加工之后,就會展現出多種凹凸變化的造型(圖109、110)。c.柱體構造
將平面的卡紙材料通過折屈、彎曲、切割、轉體、插接及粘接邊緣等手段,可以形成豐富的柱式造型。其中變化的部位在柱端、柱面和柱體棱線。
此外,可以借助柱體構造,以點、線、面方式,塑造出多種抽象的人物服裝造型。
d.立方體構造
以紙折的六面體為基本體,采用疊合,插接,貫穿,組合等手段,豐富形體。
e.圓錐體構造
以圓心向周圍作一種切口,然后,重疊粘接形成錐體。f.多面體構造
多面體的基本形態(tài)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球體是正12面體和正20面體。由于這兩種多面體,具有均衡端莊的美感,同樣是以中點斜切加工法,會產生相似形狀的32面多面體。制作措施正12面體構造先畫出規(guī)則的正五角形基本形,以此樣板畫出兩個相鄰的梅花形花瓣。再沿其邊線折屈、粘結其他棱線,即可構成一種正十二面體的空間方體造型。
正20面體構造:球體表面含正三角形20個,整體效果近似圓形球體。在多面體上深入變異構成的原理是截去其頂角便可新增長平面。假如在多種造型上進行凹凸加工變化,造型變化就更豐富多彩。g.集合體構造
集合體是指多種單體組合在一起,構成一種獨立完整的造型。這種組合構成具有造型設計的審美性質,是學習構成學的有效練習手段。集合構造也可以分為三種不一樣構造:
相似單體組合。例如用紙統(tǒng)一折成方塊、錐體或球體等,然后在數量上、大小上、方向上的造型變化。
不一樣單體組合。形狀不一樣錐體和立方體組合,大大小小摻雜一起,造型上由方至圓、由曲至直的變換。
綜合體組合。線、面、體塊三種不一樣材料組合一起,運用形式美的法則,把握整體造型處理。h.仿生構造
仿生在立體造型中,可以歸為四大類,即:人物,動物,植物和景物。在體現手法上,一種是模仿形象特性,舍棄瑣碎變化合適夸張,另一種是以抽象的幾何體形式變形。加工的措施可以運用折疊,折屈,彎曲以及切斷,拉伸,壓屈等手段,既可體現二點五維式的半立體造型,也可以構造出全立體的造型。2)紙雕工藝
運用廢報紙、舊雜志、草稿紙等材料揉在一起,堆出大體形態(tài)。用白乳膠固定形態(tài),形成一種骨架,再用紙捏成小塊按照造型粘貼。粘貼時用白乳膠加入滑石粉加強表面堅硬度,多粘數層。干硬后,還可以用刀刻修型。紙雕塑有很好的手感和手工捏制的新鮮感。可以保留表面粘貼效果,也可著色,但盡量保持紙的肌理。
3)紙塑工藝
用紙漿材料既可直接用手捏造型也可翻制成型。紙漿材料是把廢紙搗碎,用水泡成。用時加少許的防腐劑、白乳膠和滑石粉、細木粉等。
直接造型:先用鐵絲制成骨架,紙漿調配好后用木錘打勻,類似雕塑泥同樣就可使用。
間接造型:就是翻制。先做泥塑,從泥塑翻成石膏陰模,再用石膏陰模翻制成紙漿型。措施是把陰模內洗潔凈后,刷上一層膠水,然后貼上薄的透明塑料膜為隔離膜,再把調和好的紙漿拍打到陰模上,厚度5~8cm。干燥之后,脫去陰模,將雕塑表面打光或是上色。3.布繩材料
多種布繩材料都是軟性材質,可以構成千變萬化的“軟雕塑”造型來。
1)布料工藝
布的體現手段有:折疊、鏤空、包纏、剪切、扎系等。通過這些不一樣的手段,可以體現出二點五維半立體浮雕感和三維立體的裝飾造型。
a.扎系。選擇扎系的效果有兩種:一種是正面扎系,特點是扎系點突出,立體感強。另一種是背面扎系,特點隱蔽含蓄
b.折疊。指將面料進行折疊處理,產生折痕,也稱褶。一般有活褶和死褶之分?;铖蘖Ⅲw感強;死褶穩(wěn)定性好。褶也有明褶和暗褶之分。
c.包纏。指用面料進行包裹纏繞處理。無論怎樣包纏都要將包纏成果作某種形式固定,否則會松懈。包纏效果既可光滑平整,也可褶皺起伏。
d.鏤空。指在基本造型上作鏤空處理,是產生虛擬平面或虛擬立體的造型措施。鏤空法可以打破整體的沉悶感,如同在封閉的屋子里啟動窗戶,具有通靈剔透的效果。
e.剪切。剪切長距離縱向產生飄逸感;長距離橫向產生懸垂感,短距離產生透亮感。
2)線繩工藝
多種線繩的體現手段非常多,一般有:抽紗、編織、系結、纏繞等。a.抽紗。抽去面料緯線,留出經紗,形成流蘇效果,深入可以編結成麥穗狀、辮狀等。
b.編織。可以形成多種半立體浮雕感裝飾圖案效果。
c.纏繞。既可體現出線的語言,也可體現曲面體的語言,如中國盤扣就是以線的纏繞而成。
d.系結。把繩子捆綁和扎系聯絡一起,成為“結索構成”。結索的基本要素是體、孔、尾三種。體是圈套部分;孔是“扣服”、“網服”等拴結重要部分;尾指孔外的繩頭。一般常見的有:馬蹄結,8字結,細結,花結等。4.竹木材料
假如說紙、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則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長處是加工輕易,質量輕,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強度大,外表美觀。但由于竹、木是有機體,會扭曲脹裂、變形,因此加工時要注意適應材料特性,并可上蠟或油漆以防腐。
竹木材料的造型加工措施有如下幾種:
1)雕刻工藝
這是最常見的基本技法。使用的工具一般有平鑿、斜口刀、圓口刀、齒口刀等。加工的環(huán)節(jié)是:先劈鑿出大形,去掉多出部分,接著用刀刻畫。完型之后進行整頓、砂磨、拋光,注意保留刀味和竹木紋理味.
2)鋸割工藝
使用竹木造型離不開鋸割。鋸割時讓鋸子與材料成60°角。鋸直線時注意木紋絲路,鋸曲線、弧線可選用鋼絲鋸。竹子豎向時,可以用柴刀直破劈取材料.
3)刨削工藝
也是一種加工的常用形式,目的是將竹木材料削薄,平整光滑。操作時注意方式,從上往下,從內向外,防止損壞材料邊緣或割傷手指。使用的工具可用小鐵刨、花式刨、美工刀等。刨削之后還可用砂紙、銼刀磨平使之光滑.4)彎曲工藝
竹木材料具有韌性,適合彎曲加工。較厚材料可以在一側或背面一次次鋸割出淺縫,彎曲成行,或者用烘熱處理措施彎曲成型。假如預先將木板、竹片在水中浸泡,這樣彎曲就愈加輕易,并且不易折斷。彎曲好的材料應用夾鉗或用繩子綁扎固定。
5)組合工藝
竹木材料組協議紙、塑料同樣可以拼貼粘合,也可以釘、穿、榫接、套接、插接、鉸接等。除此之外,常用的造型措施使用懸掛、撐頂、捆扎等措施組合,如建筑中的腳手架就是用捆扎的措施固定。
6)編結工藝
用竹蔑,藤和柳條編結的工藝,在家俱、輕工業(yè)產業(yè)、日用品、工藝美術造型等方面非常廣泛。一般以較厚硬的竹、木材料先做成骨架造型,然后再用薄、細、軟的竹蔑、藤、柳條材料進行編結。
7)做舊工藝
竹木材料的材質、紋理在造型中體現出一種視覺美感,伴隨時間推移,年代久的變化,它產生的肌理裂痕、色質等都傳遞出古色古香的韻味。因此,有時在構成中使用竹木材料時,要體現這種古韻就需要將新材做舊。體現的手段有:熱水燙、火熏烤、彎曲變形、銼刮、割、鉆出肌理裂痕,涂油、上色做舊。5.泥石材料
這里指在立體構成練習中,使用較為以便的某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尚有磚、瓦、沙、石等材料。這些材料除了自身的加工成型工藝之外,還可以與其他材料混合使用,使立體構成的造型充足體現出綜合材料的體現力。一般常用的成型工藝如下:
1)泥塑
這種雕塑手法先用木樁或鐵絲做骨架,固定在底座上,然后用泥填塞塑造。選用的泥土最佳是無錫的一種黑色粘土,可塑性強。
2)壘砌
可以用鵝卵石或碎石塊堆壘,也可以用磚瓦堆壘,就像砌墻同樣,用水泥和地板膠摻和砌出造型。
3)沙雕
將沙一邊堆壘,一邊噴膠固定,直至形成大的團塊造型,然后雕刻而成。
4)塑型
這種體現手法是將鐵絲網作骨架組合構成造型,再調和石膏水泥(石膏4/5,水泥1/5)。調制時注意水要合適。然后用雕塑刀將調好的石膏水泥材料填塞進鐵絲網的卷曲形狀內,再進行表面平整。干燥之后銼平、砂磨、著色而成。5)澆注
用木料或塑料制成模具,澆注過程是把石膏和水一起攪拌均勻,然后注入模具。注意消除氣泡,通過振動搖動消除里面空氣。干燥后脫模,最終組合造型。
6)燒制
將和好的陶泥放在轉盤上,通過旋轉逐漸將其拉伸成立體形態(tài),可以拉成實心體,也可以拉成空心體。再在外面鉆孔,最終將成品放入窯中燒制而成。
7)堆擺
將磚、瓦、泥、沙、石材料集合堆放一起,還可以將這些原材料與金屬、玻璃、竹木、塑料等材料混合堆擺,甚至和現成品粘合擺放一起,這種體現方式適合于在空間的裝置,從地面到墻角的大范圍體現。構成形式規(guī)律及立體構成材質訓練教學目的:理解立體構成形式規(guī)律特點,認知和掌握立體構成的材料及使用。教學內容:立體構成形式規(guī)律的種類、特點、個性特性及立體構成材料的體現措施和使用。教學重點:認知規(guī)律,識別材料種類及使用功能。在三維立體造型中,對材料的研究與使用非常重要。材料的種類諸多,多種材料的材質、性能、形狀會給人的視覺心理上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材料的構成可喚起時代的聯想,如: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鋼鐵時代、塑料時代與合金時代。伴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的材料還在不停出現,豐富的材料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構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既可在構思計劃后去尋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用“相面法”審閱材料,在玩賞之中得到靈感的升華。尤其是對現成品和廢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本章的另一部分是對多種材料的加工技術及工具使用方面。通過對材料制作工藝的理解,可以提高設計者的動手能力和發(fā)明能力。立體形態(tài)材料加工
將多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然主題探索課程設計
- 工程編制預算合同范例
- 房產贈與合同范例6
- 供應材料解除合同范例
- 公租房租賃合同租金退還流程3篇
- 博物館租賃協議模板文化展示3篇
- 農作物種子買賣協議樣式3篇
- 地面施工合同中的工期延誤3篇
- 婚前房產協議書正規(guī)范本3篇
- 合同模板車位購買合同3篇
- 全面設備保養(yǎng)TPM培訓教材課件
- 二保焊作業(yè)指導書
- 垃圾焚燒發(fā)電廠項目給排水安裝工程專項方案
- DB64-T 1147-2022 寧夏工業(yè)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 授課比賽評分表
- XXXX供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抗菌藥物供應目錄備案表
- TSG G0002-2010 鍋爐節(jié)能技術監(jiān)督管理規(guī)程
- cass實體名稱,圖層,實體代碼對照表
- 印刷工藝-ppt課件
- 員工訪談記錄表完整優(yōu)秀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