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研究的反思_第1頁
《樂府詩集》研究的反思_第2頁
《樂府詩集》研究的反思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樂府詩集》研究的反思

吳相洲教授主編的《樂福詩集》分類研究叢書包括《郊區(qū)寺燕射歌語言研究》(王福)、《橫吹歌語言研究》(韓寧)、《香河歌語言研究》(王傳飛)、《清代經濟與文化語言研究》(曾志安主編)、《舞蹈歌語言研究》(梁海瑞主編)、《鋼琴歌語言研究》(周世輝主編)、《雜曲歌語言與雜聲民謠語言研究》(項英)?!冬F(xiàn)代音樂語言研究》(袁繡白、曾志安主編)、《新樂福語言研究》(張玉玉)等9篇著作于2009年8月由北京大學出版。這是迄今為止對郭茂倩《樂府詩集》一書所做的第一次分門別類的系統(tǒng)研究,是近年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值得關注的一件事情。《樂府詩集》不僅是研究中國古代樂府詩歌的最重要典籍,也是后人研究中國古代音樂藝術和相關歷史文化的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其價值無可估量。遺憾的是,由于在近代學科劃分上發(fā)生了詩歌與音樂的分離,致使《樂府詩集》這部典籍被人忽視,其重要的學術價值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相比于熱鬧的《詩經》、《楚辭》、宋詞、元曲研究,乃至于《文選》研究,我們不能不感嘆《樂府詩集》研究的冷清。時至今日,有關它的專門著作只有日本學者中津濱涉之的《〈樂府詩集〉之研究》、王小盾和他的博士生所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樂府詩集》研究”(已出版如孫尚勇的《樂府文學文獻研究》、未出版的有《〈樂府詩集〉成書考》、《樂府詩集校箋》)等少數(shù)幾種,其用力都集中在文獻方面,關于文學與音樂方面的研究則遠遠不夠。此外,雖然尚有一些學者以漢魏六朝乃至唐代樂府詩或者樂府制度為研究對象,其主要依據的文獻多以《樂府詩集》為主,分別從文學與音樂兩個方面開展過一些深入的研討,并且取得過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如黃節(jié)、聞一多、楊蔭瀏、任半塘、朱謙之、羅根澤、蕭滌非、王運熙、楊生枝、張永鑫,以及日本學者增田清秀、岸邊成雄等。但是他們所進行的都不是關于《樂府詩集》的專門研究,并沒有把《樂府詩集》當作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吳相洲教授主持的《〈樂府詩集〉分類研究》叢書,第一次根據本書對樂府詩的分類,分別進行專題性探討,對《樂府詩集》的編輯和其中所收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其內容包括對收錄標準、分類依據的辨析,所涉樂府制度、曲調、術語的考證,各類樂府詩流傳變化的描述,各類樂府詩的音樂特點及對作品題材、主題、藝術特點、語言形式乃至風格的影響,其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等各個方面,內容豐富,創(chuàng)獲良多??梢哉f,一次性系統(tǒng)推出關于《樂府詩集》分類研究的九部著作,對其展開全方位的探討,無疑是對《樂府詩集》研究的極大推動。值得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這九部著作的一次性推出,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其中的新世紀的學術動向。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之所以值得我們備加關注,除了它本身所輯錄的豐富的唐前樂府歌詩作品和相關的文獻記載之外,還因為在它的背后潛藏著一門重要的值得我們今天大力開掘的學問——樂府學。樂府學在古代之所以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其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從藝術起源的角度來講,我們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詩歌,最早不是用手寫出來的而是用口唱出來的。既便是有了文字之后,詩樂結合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征?!对娊洝繁臼侵袊糯囊徊繕犯杩偧?《楚辭》也與音樂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專作《詩賦略》,他把當時“不歌而誦”的作品稱之為“賦”,而把其它的詩則統(tǒng)稱之為“歌詩”。魏晉六朝以后,文人的徒詩創(chuàng)作逐漸興盛,但是入樂的詩歌仍然占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不入樂的徒詩繼續(xù)在互生互動中共同發(fā)展,這是公認的事實。因此,古人論詩往往離開不樂,詩樂合一,本是古代學者的共識,《禮記·樂記》因此而不僅成為先秦音樂學理論的集大成著作,也可以看成是先秦詩學理論的代表性著作。遺憾的是,由于音樂演奏是一門很強的專門技能,而古代又沒有科學的記錄手段,遂使音樂的傳承受到極大的限制。至漢代,《詩經》的音樂基本已經失傳,只留下《鹿鳴》、《伐檀》等少數(shù)幾曲,以義理說詩便成為漢代以后《詩經》傳承研究的基本方式。誠如鄭樵所說:“不幸腐儒之說起,齊魯韓毛四家,各為序訓而以說相高,漢朝又立之以學官,以義理相授,遂使聲歌之音湮沒無聞。”同樣道理,自漢魏以來而產生的樂府歌詩,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能熟知前代音樂的人也越來越少,以義理說詩逐漸成為此后中國詩歌理論的主流。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六朝以降,演奏、輯錄、傳承、研究樂府歌詩便成為專門的學問。正因為世世代代有這樣一批專門的學問家存在,從晉宋以來的朝廷正史、個人著述中保存了大量的樂府歌詩文獻,遂使得中國古代的樂府之學得到了不絕如縷的代代傳承。樂府既然是中國古代詩樂合一的文化現(xiàn)象的表達,對樂府學的研究,自然也要采用詩樂相結合的方法,是中國古代文學與音樂學兩個學科共同面對的任務。遺憾的是,自上個世紀初以來中國文學與音樂學的分家,20世紀的樂府學研究實際上已經分化為音樂與文學兩個漸行漸遠的領域,作為這兩個領域的共同基礎的文獻學研究,也逐漸脫離了二者而成了另一種專門的學問。所以,近百年來,雖然無論在樂府的文獻學、音樂學和文學的研究方面都曾經取得過一些成就,但是這三者分裂的結果卻極大的限制了樂府學的進展。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些有識之士重提加強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系研究,聯(lián)合文學界與音樂界的學者們共同探討詩樂結合問題,其目的就是要回歸詩樂合一的原生形態(tài),以推動中國學術的向前發(fā)展。吳相洲教授正是在主持《樂府詩集》分類研究的過程中,提出了重建樂府學的思想,要把這種分裂的學術局面重新整合,讓樂府學重新回到其原生形態(tài)。為此,相洲教授提出了“三個層面五個要素”的“基本工作路徑和方法”。所謂“三個層面”,即包括文獻研究、音樂研究和文學研究,具體來講,文獻研究可包括《樂府詩集》的版本、校勘、注釋、箋證、編年研究,《樂府詩集》的成書、引述、來源、演變等研究,《樂府詩集》的分類依據、收錄標準、資料來源、作品補正等。音樂研究則包括音樂體制研究,如樂府機構的設置和沿革、樂府的藝術表演、曲調、術語的考證、樂府的入樂傳播情況、各曲調的特點等,文學研究則包括作品的內容、形式、風格等諸多方面。所謂“五個要素”,即包括曲名、曲調、本事、體式、風格。三個層面和五個要素縱橫交叉,基本上概括了樂府學研究的各個方面,我以為他的這一概括是準確的,是符合中國古代樂府學發(fā)展實際的,因而也具有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樂府詩集〉分類研究》這套叢書,是在相洲教授的具體指導下完成的,基本體現(xiàn)了他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這正是其創(chuàng)獲良多的基礎。舉例來講,關于自漢以來的郊廟歌辭、燕射歌辭、舞曲歌辭、雜曲歌辭、雜歌謠辭、琴曲歌辭等,過去很少有人關注,本叢書在相關的專題中都展開了較為深入的討論。如關于三代至漢魏燕射禮樂的考察,對晉至隋的燕射歌辭創(chuàng)作及其功能的討論,對部分舞曲歌辭文體特征的總結,對郭茂倩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類目成因的分析、對魏晉六朝琴曲音樂的初探等等,都是《樂府詩集》研究中一些至關重要而古今少有人討論的問題,具有學術研究的開拓意義。而對于古今得到較多關注的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新樂府辭等,則進行了富有新意的研討。如對漢代相和歌辭產生的歷史闡釋,特別是對其藝術形式的分析,對歷代文人相和歌辭的發(fā)展與演變的論述,對鼓吹曲辭在南北朝時代的文人創(chuàng)作情況的描述,對橫吹曲調《出塞》和《梅花落》的個案研究,對清商樂歌與南朝詩歌的互動關系的辨析,對唐代清商曲辭的發(fā)展的重新討論,對新樂府辭概念的界定、入樂問題、唐代翰林學士與新樂府創(chuàng)作的關系的研究等等,多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由此可見,建設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新樂府學,運用新的學術理念指導中國古代樂府歌詩的研究,回歸其詩樂合一的原生形態(tài),是新世紀古代文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學術增長點,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勿庸諱言,樂府學研究也面臨著重重困難和巨大的挑戰(zhàn)。其中最大的困難是樂府聲像的消失,其次是樂府文獻的缺失,第三是研究方法的陳舊,第四是缺乏學科之間的交流。因此,要建立具有當代學科意義的樂府學,還要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努力。就《〈樂府詩集〉分類研究》這套叢書來講,由于其作者都是近年來畢業(yè)的博士和碩士,讓他們面對如此眾多困難的研究現(xiàn)狀而要解決其中一些問題,其難度可想可知。因此,這套叢書雖然是按《樂府詩集》十二大類而進行的分類研究,實則只是選取每一類樂府歌辭中的幾個重要問題而進行的初步探討,有些也僅僅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已。至于涉及到《樂府詩集》全書中的一些共同性問題,受體例所限,這套叢書尚沒有討論到。比如,從文獻的層面上講,郭茂倩對漢唐樂府詩所進行的十二大類別的劃分與鄭樵等人的劃分并不一致,如何對此進行評價?從音樂學的層面來講,這十二類樂府詩各自有哪些特點?各種之間存在著哪些聯(lián)系?從文學的層面來講,如何對《樂府詩集》中這些作品進行新的文學闡釋?叢書還沒有給出圓滿的解答。再比如,《樂府詩集》基本上包括了自漢至唐各朝代的樂府歌詩作品,這些作品在每一個朝代呈現(xiàn)出哪些時代發(fā)展特征,叢書也沒有條件涉及。從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